从英语习语的来源探讨英美的文化特征
论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之关系

论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之关系第一篇:论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之关系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结晶。
英语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
本文从西方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娱乐等文化侧面分析了英语习语.从而认识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习语西方文化关系影响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只不过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
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这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人民大众口头上习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它的意思可以用现代语言来解释.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但它的结构不一定和现代语言一致.词汇也不一定和现代词汇相同。
它们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底蕴。
下面将从文化几个侧面进行阐述。
一、习语与历史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语言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不断产生。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的痕迹主要反映在英语习语中。
例如在英国,罗马人、诺曼底人的征服对英语习语的影响是巨大的。
翻开一本中型英语词典,在Rome(罗马)的词条下就会找到至少三条与“罗马”有关谚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
(喻:入乡随俗);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喻:伟业非一日之功);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
(喻:殊途同归)。
由此可见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
⋯二、习语与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个地区的习俗就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成为该地区人的生活中的某些思想和准则。
1.饮食习俗对英语习语的影响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与该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面包(bread)、牛油(butter)、奶酪(cheese)都是西方人的家常食品.围绕这些产品出现了许多习语.辐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方文化与习语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作者:张民和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透过英语习语看英美文化(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外语系710048 张民和)摘要:习语是英语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英美文化有传承、记载、反映的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甚广。
本文从习语的来源出处、原义、引申意义来分析它对英美文化的反射。
关键词:习语、英美文化、内涵英语习语向来被看作是英语词汇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以其精练、短小、幽默、风趣且富于哲理性的特征而广泛地被英、美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报刊、杂志以及电视广播媒体之中。
作为传承、记载文化与语言的基本工具之一,它在英、美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习语的产生与存在是受孕育其的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民族所特有的民俗民风等文化信息,所以习语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认识习语的过程中如果抛开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孤立地看待习语的存在与含义,往往会觉得它在文章或语言中的含义晦涩难懂,从而影响对其传达信息的接受。
本文从习语的含义、引申意义、来源、出处等角度入手,来分析英语习语对孕育它的特有的英美民族文化的反映,从而揭示其丰富、幽默的内涵所体现出英、美国家的各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一、语言、习语、文化在文学界,语言与文化的概念素来是众说纷纭,难以确定。
但是,其争论的中心内容却是相近的。
1.1 语言关于语言,据《辞海·语言·文字》讲:“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维有密切联系,是思维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没有语言,人类的社会生活无法维持。
从它的结构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由此看出,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基本构造单位是词,并且通过词来记载并反映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条件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产生、发展的文化内容。
从英语习语看英美文化

从英语习语看英美文化提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习语折射着英语语言民族在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准确掌握英语中的习语, 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 从而更加准确、传神地使用英语。
关键词:英语习语;英美文化。
一、引言语言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习语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它来自于普通百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经历,是语言的精华、语言的缩影;语言是一个任意的符号系统,习语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习语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语言是为人类各种活动服务的,而习语恰好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广义的习语包含比喻性词组、俚语、格言、俗语、谚语、典故等,是语言发展的结晶。
英语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语言增色不少。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习语承载着英语语言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并与它们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而对英语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着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
二、英语习语中隐含的历史背景1、罗马人的痕迹公元前49年,罗马执政庞贝和元老院共谋进攻恺撒。
当时恺撒的领地和意大利本部交界处有条小河Rubicon。
恺撒不顾一切,悍然率领军队渡过此河与庞贝决战。
在渡河时他说”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经掷下, 表明义无反顾。
过了河,他还烧毁了渡船,( burn the boats) 逼得士兵毫无退路,只好勇往直前, 打败了敌人。
就是这样一段历史故事, 在英语中留下了几个常见的习语: cross the Rubicon( 渡过鲁比肯河) 喻意决定冒重大危险, 采取断然行动; burn one’s boats( 烧掉自己的船) 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 The die is cast. ( 骰子已经掷下) 预示着事情已经决定, 再也不能改变。
论英语习语对英美文化的反映

论英语习语对英美文化的反映作者:成登忠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9期摘要: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习语的来源、出处来自英、美国家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准确地掌握习语能够使我们揭示其丰富、幽默的内涵所体现出英、美国家的各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英语习语英美文化英语习语对英、美国家文化的反映,从习语的来源出处来看英语习语来自于英、美国家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地理文化、民族心理文化、思维方式、历史风貌、民俗风情等等),它既产生于这样的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受其影响又集中反映并记载传承这一特定的文化内容,反映出英、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内容。
虽然有些习语已经失去了它们存在的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透过习语我们依然能清晰的看到距今遥远的或者是已经销声匿迹的民族文化内容,这就是习语—文字记载传承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
一、社会生活背景大不列颠是一个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及爱尔兰组成的多民族的岛屿国家,生存,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 人们不得不时常与恶劣的海洋气候相抗争。
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 英语中形成了许多与海洋有关的习语。
如: 。
all at sea (茫然), between devil and blue sea (进退维谷), hoist one’s colors (升起旗帜,宣布观点), sail under false colors (用假冒的旗帜航行引申为冒充欺世盗名), in low water (搁浅引申为缺钱), on the rocks (在岩石中触礁,引申为遭遇失败), to keep one’s head over water (把头保持在水面上不下沉,引申为不负债,好坏凭自己)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 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未雨绸缪。
从英语习语看英美文化

从英语习语看英美文化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它从各方面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等,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英语习语中英美文化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习语是英语词汇中最活跃且富于趣味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口语中使用率较高的语言部分。
它的使用既幽默又风趣,从而为语言、文章增光添彩。
英语习语折射着英语语言民族在地理、历史、宗教文化、民族所特有的喜好、禁忌等文化特色。
准确掌握英语中的习语,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从而更加好地使用英语。
1、英语习语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文化的形成,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从而又产生特定的习语表达方式。
英国是个海洋国家,它的渔业、造船业、海运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所联想的自然是与海上有关的事物,并且他们生产及经济活动也都反映到他们的形象语言中。
例如比喻在严峻考验下才能显示出谁是最坚强者时,“A good pilot is not known when the sea is calm and the water fair.”(在天气晴朗和大海平静时看不出好舵手) ;“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修帆趁天晴),英国民族首先想到的是“修帆”。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另外,就地理位置而言,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在英语中,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伦诸岛。
雪莱(P.B.Shelly)在《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中讴歌了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他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
论英语习语对英美文化的反映

历史风貌 、 民俗风情等等) 它既产生于这 , 样的特 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 中, 受其 影响 又集 中反映并记载传承这 一特定 的文化 内容 , 映 出英 、 民族 丰 富 多 彩 的 民族 反 美 文化与内容 。 虽然有些 习语 已经失去 了它 们存在的特有 的历史文化背 景, 但是透过 习语 我 们 依 然 能 清 晰 的看 到 距 今 遥 远 的 或者是已经销声匿迹的民族文化 内容 , 这 就是 习语一文 字记载传承 历史的一个 重 要作用。 社会生活背景 大不列颠是一个 由英格 兰、苏格兰 、 威 尔 士 及 爱 尔 兰 组 成 的 多 民 族 的 岛 屿 国
、
家, 生存 , 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 人们不得 不 时 常 与恶 劣 的海 洋 气候 相 抗争 。 征服 在 自然的过程 中, 英语 中形成 了许 多与海洋 有 关 的习语 。 : alte ( 然)bt e 如 。 lasa茫 ,e wen dvln l a ( 退 维 谷 )h i n ’ eia d u s b ee 进 , o t eS so clr( 旗帜 , 布观 点 ) a dra e oos升起 宣 , iu e l s ln f s clr佣 假 冒的旗帜航行 引申为冒充欺世 o s o 盗名)i ww tr( , l ae 搁浅引 申为缺钱)o no ,n teok h c s在岩石中触礁, r f 引申为遭遇失败) , t epo eS edo e t 头保 持在 o e ’ha r e f k n v wa r把 水面上不下沉引 申为不负债, 凭 自己) 好坏
一
败” 的含 义 , bu k 而 lesy可表 示“不保 险 的” 的语 义 。 四、宗教 文化 习语的来源英 、 美国家是以基督教文 化 、希伯来文化 为基础背景文化 的国家,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条件下生成 的习语在很 大程度上也富含有浓郁 的宗教色彩,在 。 如 : o te u kf ca 海 一粟 。语 Drp nh b ce oen沧 i 出《 圣经 ・ 旧约 ・ 以赛亚书》 看哪, 民都像 万 水桶 的一 滴, 如 天 平上 的微 尘 ?( vnh 又 ? e e E t n t n eie do f m te u k0 喻 a o s r l rp r h b c e 其 i a ka o 义 为 沧海 一 粟 。 P dr’ b x潘 多拉 的 n a oas o? ? 盒 子? 灾 祸之 源 ? e o esw tr o ( met n ’. ael ?遭 ? ? o 遇惨败, 败走麦城) 等等。 在西方许多国家, 特 别 是 在 英 美 , 们 信 奉 基 督 教 , 关 的 人 相 习 语 如 G o hls h s wh h l o d ep toe o e p h msl 上 te evs 帝帮助 自助 的人) 也有 G e , o t e ( 地 狱 去 ) o l下 hl 这样 的诅 咒 。 习语是有 生命 的,它 像人一样有 出 生、 长大、 成熟 、 衰老、 死亡的过程 。 习语之 所 以难懂 的根 本原 因就在 于它本身 具有 浓郁 的独特 的地域 民族文 化色彩 。透过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常用于日常对话和写作中。
这些习语通常由固定的词汇和短语组成,有时候可能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
了解这些习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第一个例子是“Break a leg”。
在西方文化中,这是一句用于祝福演员或表演者的祝福语。
这个习语的字面意思是“折断一条腿”,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是“祝你好运”。
这个习语的起源并不确定,有几种理论。
一种理论是,这个习语起源于以前的剧院表演,观众会敲击他们的双腿以表示赞赏和鼓励。
另一种理论是,这个习语可能和黑魔法有关,人们认为如果“祝福”某人,那么反向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第二个例子是“A piece of cake”。
这个习语的字面意思是“一块蛋糕”,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是“非常容易”。
这个习语可能源自英国军队中的一个传统,士兵们在完成训练或任务后,会得到一块蛋糕作为奖励。
这个习语成为表示某件事情非常容易的方式。
第三个例子是“Bite the bullet”。
这个习语的字面意思是“咬子弹”,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或痛苦”。
这个习语可能源自旧时医疗实践,当没有麻醉药可用时,患者被要求咬住子弹以减轻疼痛。
这个习语成为以积极的方式表示面对困难的方式。
浅析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浅析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作者:吴春艳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摘要】文化渗透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文化的显现与表达,离不开言语活动,英语习语就能很好体现不同的英美文化特征。
根据习语的文化特点以及不可分离性,对其的学习与研究就有迹可循。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浅析英语习语的不同方面以及学习方法,为了解英美文化,学习英语习语提供思路。
【关键词】英语习语;英美文化【作者简介】吴春艳(1994.04.21-),女,汉族,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
一、文化与习语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塑成各式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文化的渗透与影响,这就有了独一无二的美国黑人音乐,望而观止的埃及金字塔,中国的道教文化等。
英国翻译研究界的元老Peter Newmark 将文化界定为:使用某一语言作为其表达手段的一个社会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及表现形式。
由此可见,文化是可以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
“事实上,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文化凝聚体。
语言在文化的建构、传承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特点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语言特点”。
在使用语言进行沟通时,应了解对方语言中所渗透的文化,这就要求交流的双方具有文化意识。
那么,文化意识在语言中如何体现呢?对习语的使用就是文化意识的一种体现,各式各样的习语体现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饮食文化中,习语“As American as apple pie”(美国特色),如果学习者了解到是欧洲殖民者将苹果派带到美国来,当时的本土印第安人并没有这一食物,而美国人喜爱吃苹果派也是他们刚从欧洲移居到美洲来以后就开始了,这就不难理解该习语的含义了。
习语是将文化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及高度浓缩,是精炼化的语言,短短数词就能将一个国家、地区的某一文化特色展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英语习语的来源探讨英美的文化特征
作者:周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5期
摘 ;要:英语习语折射出该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
本文在介绍英语习语来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英美的文化特征,总结出几点思考与讨论,这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特征
作者简介:周军,(1977-),男,汉族,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1
英语习语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了解英语习语的来源,更能加强对该民族文化特征的理解,在双方交流时,能够比较准确的理解英语习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本文在介绍英语习语来源的基础上探讨英美的文化特征,并总结出几点思考与讨论,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英语习语
习语是由固定的词组和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模块”,汉语称其为“熟语”,包括成语、谚语、典故、俗语等。
这些“语言模块”一般是不可拆分的整体,它们是人民群众从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人类共同生活的感受,也沉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1]
二、习语反映的相关民族文化特征
(一)美国的霸权主义
美国对付弱小国家的根本方略就是实施霸权主义。
“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意思是“轻声说话,手拿一根大棒”来源于西非黑人英语。
罗斯福在一次会上谈论美国的对外关系时说:“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轻声说话,手拿一根大棒,你就能征服四方)。
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大棒政策”。
[2]
(二)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是一个独特的移民国家,文化特征呈现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也正是因为美国接收了来自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所以才融合了各国的文化,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新文化”。
英语中有很多的习语都来自外来语,比如说“tofu”(豆腐)一词就是美国人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的中国食品,还有“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
据传,古荷兰人在上战场之前,常常会通过大量饮酒来提升自己的胆量,只是酒力一过,便溃不成军。
[3]
(三)“狗卫士”主义
在英美国家,狗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视为人类的好朋友甚至是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
法国作家玛丽·诺埃尔所著故事集中,有故事说上帝造出的第一只狗,不甘于在世上只是吃喝拉撒和生息繁衍,苦苦哀求上帝造出它的主人来以服侍、伴随左右,于是上帝才造出了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狗是为主人的存在而存在的。
所以英语中有很多与“狗”有关的习语都含有褒义,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是“你是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意思是“凡人皆有得意日”;还有“love me ,love my dog”意思是“爱屋及乌”。
(四)富于宗教色彩的英美文化
英美国家的人大多数都信仰基督教,西方人固有的观念就是上帝创造了人,上帝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圣万能的,有很多习语都和上帝有关。
例如“My God”(我的上帝,天啊);“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God blesses you”(愿上帝保佑你)。
(五)美国梦的价值观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人人都是自由和机会均等的,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贫穷,社会地位多么低下,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甚至是当上总统,他们推崇个人奋斗精神。
在美国作家霍雷肖·阿尔杰的小说中,描写了很多普通青年通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因此作者的名字也就成了美国梦的代名词。
三、思考与讨论
以上就是在介绍英语习语来源的基础上探讨的英美的文化特征,那么在实际的交流运用当中,应该如何准确的理解英语习语是值得我们思考与讨论的,这里给出的三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不要望文生义
东西方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英语和汉语的字面意思虽然看起来是相同的,但各自却隐含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break the ice”(打破僵局、打破冷场);“face the music”(勇敢地面对困难,接受责罚或者挨骂)。
(二)要熟知英美人士的风俗习惯
西方人爱狗是出了名的,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是“你是幸运儿”就体现了这一点。
“龙”是中华民族“吉祥和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
然而,在西方dragon(龙)是一条拖着长尾巴,全身长满鳞片,口中喷火,有双翼的巨大蜥蜴,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动物,象征着巨大的邪恶势力。
[4]
(三)要了解英美人士的思维模式
由于中西方人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对于同一事物也许就有着不同的客观评价,比如“as mute as a fish”(噤若寒蝉),显然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鱼才是安静的动物。
还有“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英国是岛屿国家,水资源丰富,因此,在英国人心目中,水并没有什么宝贵的。
四、结束语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该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隐含了丰富的寓意,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参照汉语的意思进行翻译,但是为了更好的掌握英语,我们应该从它的根源入手,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参照该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翻译。
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试着将英语习语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并且加入英美国家的历史、风俗习惯,神话传说等相关辅助课程,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掌握更地道的英语,这样才能在翻译英语时,更加接近“信、达、雅”,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朱燕,陈美莲.英语习语的历史形成及其变异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2):70.
[2]盛荣杰.从英语习语的特征、来源看其对西方文化内涵的反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6):111.
[3]陈晓.含“Dutch(荷兰)习语来源的文化背景”[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5):35 .
[4]李森林.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