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诗选批注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诗选批注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诗作。
下面是对该诗的一些批注解读:
1.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的开篇即点明诗歌主题,雪是中国冬季的常见自然景观,为诗歌营造了寒冷的背景,同时也象征着重新开始。
诗人通过雪来表达对中国土地的深情。
2. 严寒:描绘了中国冬季的寒冷,从而突出了这片土地的艰苦和坚韧。
3. 天空高不见底:通过描绘天空的高远来强调中国这片土地的广袤辽阔。
同样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虽然道路艰险,但仍然向前奔赴。
4. 亿万斗志插上云端:亿万描绘了人民的众多,斗志表达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云端比喻奋斗的目标远大,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气势。
5. 看哪狭小的黑帽和红带:黑黝黝的农民工帽子和红领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建设者的责任和使命感。
这里也可以看出艾青对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关注和赞美。
6. 一杯茶:借用一杯茶来寓意生活的平淡和沉稳。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呼应了中国人民的大众性格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现了艾青对于中国土地
和人民的深深眷恋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于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崇敬和敬仰。
通过描绘雪、土地以及底层劳动者的形象,艾青展示了中国人民坚毅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批注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批注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现代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批注:
1.诗中的“雪”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
同时,“雪”也象
征着纯洁和美好,与诗中的主题相呼应。
2.诗中的“中国的土地上”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代表了中国的广袤和丰富。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热爱。
3.诗中的农夫、少妇、母亲等形象生动,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对中华民
族的苦难和灾难的深深同情。
这些形象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4.诗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夸张,但却能够深深地打动人
心。
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风格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5.诗中的主题深刻而广泛,它不仅仅是对中国土地的眷恋和对苦难的同情,
更是一种对全人类命运和未来深深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深刻的主题也让这首诗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现代诗歌,它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表达对中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全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主旨和艺术特色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主旨和艺术特色示例文章篇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主旨和艺术特色》嗨,你知道艾青写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吗?可真是一首超级棒又特别让人有感触的诗呢。
先说这诗的主旨吧。
我觉得这诗啊,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当时中国特别悲惨的状况。
那时候的中国啊,就像一个在黑暗里被欺负得很惨的孩子。
艾青爷爷看到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苦难,心里可难受了。
诗里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个雪啊,不只是真的雪,更像是那些苦难像雪一样,铺天盖地地朝中国压过来。
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人,那些穷苦的农夫啊,他们本来就过着很艰难的生活,雪一下,就更惨了,就像小鸟没了窝一样。
那些在战争中逃亡的人呢,也没有一个安稳的地方可以待,就像风中的落叶,飘来飘去,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
这诗的主旨就是在诉说当时中国人民遭受的重重苦难,表达对那些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我想问问你,如果是你,看到自己的国家这么惨,你会怎么做呢?艾青爷爷他就用他的笔,像战士拿着剑一样,把这些苦难写出来。
他想要唤醒更多的人,让大家知道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像在黑暗里大声呼喊,想让人们都醒来,一起去反抗那些欺负我们的坏人。
这也是主旨的一部分,有一种鼓舞大家起来抗争的力量在里面呢。
再来说说这诗的艺术特色。
哎呀,那可太有特色了。
诗里的画面感超级强,你读的时候啊,就好像自己就在那片被雪覆盖的土地上一样。
比如说诗里描写那些赶着马车的农夫,“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 就这么几句话,一个在大雪天里赶着马车的农夫形象就出现在眼前了。
这就像画家画画一样,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生动的人物。
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讨论这首诗的时候,小伙伴说这就像看电影,一个镜头就把人物给展现出来了。
可不是嘛!诗里的语言啊,很质朴。
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
可是呢,这种质朴的语言却特别有力量。
就像一个强壮的人,虽然穿得很朴素,但是力气很大。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意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意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意象是土地、风、河流。
1、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3、河流的前面加上时间和雪夜两个形容词,就把风、河流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这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的夜行者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笔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笔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 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此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同情,对侵略战争的谴责,以及对民族解放的渴望。
全诗笼罩着强烈的忧郁和伤感的情绪,语言沉郁、冷峻,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以下是一份《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主题与情感
主题:本诗通过描绘雪落在中国大地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情感:全诗充满了忧郁、伤感和悲愤的情绪,体现了作者对民族解放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谴责。
二、意象与象征
雪:象征着苦难和寒冷,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暗示着民族的苦难。
农夫、少妇、母亲:代表了中国的普通民众,他们在苦难中挣扎,生活困苦。
土地:象征着祖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三、艺术手法
形象生动:通过对农夫、少妇、母亲等形象的描写,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情感强烈:全诗情感充沛,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苦难的深切关注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对比鲜明:通过雪与土地、寒冷与温暖、苦难与希望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语言简练:诗歌语言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历史与现实意义
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表现了人民的苦难和民族的危机。
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成为抗战时期的一首重要诗歌。
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诗歌中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1.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那画面感简直绝了!就像我们在寒冬里看着雪花一片片飘落,感受着那份寒冷与凄美。
你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得多形象啊,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了那种彻骨的寒冷。
2. 这首诗里的情感表达,哇,真的好强烈!比如“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这把风比作悲哀的老妇,太妙了吧!这难道不是把那种悲伤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吗?3. 诗中的描写多细腻啊!“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这简单的话语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那时的艰难处境,这不就像是我们走在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上吗?4. 想想那些在雪地里挣扎的人们,“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多让人心疼啊!这和我们遇到困难时的无助是不是很像呢?5. 这首诗真的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这不就像是历史在我们眼前重演吗?6. 它的感染力超强的!“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哎呀,读到这里,真的好想知道那是谁呀!7. 诗中的每个场景都好像在跟我们诉说着什么,“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着一盏灯光”,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吗?8. 那文字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觑!“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就这么简单的一句,却能勾起我们无尽的思绪,这不是很神奇吗?9. 读这首诗,就像打开了一扇时光的大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我们仿佛能看到过去的中国,这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对比,多么强烈啊!10.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真的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诗啊!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感受到了现在,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不是吗?。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鉴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鉴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诗歌,它通
过描绘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
对战争的厌恶。
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鉴赏:
1. 主题:深情描绘与反思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对中国土地上雪的描绘,通过这种自然现象,表达
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关怀和对战争的反思。
2. 意象:雪与土地
作者通过雪和土地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和对战争的
反思。
雪象征着寒冷和灾难,土地则代表着人民和祖国的土地。
通过
描绘雪落在土地上的景象,作者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
厌恶。
3. 语言:朴素而深情
作者使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和对战争的反思。
他
的语言既不华丽也不浮夸,而是通过朴素的语言来传达真挚的情感。
4. 节奏和韵律:优美而深情
这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非常优美,通过重复和押韵的手法,表达了作
者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这种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增强了
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5. 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
作者通过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来自于作者的内心深处,也来自于他对中国人民的
深深关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深情而反思战争的诗歌,它通过朴素的语言和优美的节奏和韵律,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艾青诗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艾青诗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示例文章篇一:《〈艾青诗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哎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艾青的一首特别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感觉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了一下心呢。
诗的开头就特别抓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你看啊,这就好像是一幅特别冷的画一下子就摆在你面前了。
雪,咱们都见过,那白白的雪落在地上,本来是挺美的景色。
可是艾青笔下的雪,不是那种让人高兴的雪。
这雪就像一个大坏蛋,把整个中国都给困住了。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冬天,我出去玩,结果一阵特别冷的风刮过来,我感觉自己都要被冻僵了。
那时候我就想,这一点冷我都受不了,那诗里整个中国都被寒冷封锁,得多难受啊。
诗里还写到那些在雪地里的人呢。
像“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你说这个比喻多妙啊。
风就像老妇,还伸出指爪拉扯人,这就把风写活了。
我就想啊,那些行人得多冷啊,在那么冷的天,被风这么折腾。
就像我们在学校玩的时候,要是有个调皮的同学老是在后面拽你的衣服,你是不是觉得很讨厌?那这风比那调皮的同学可讨厌多了,它是在折磨人呢。
再看诗里描写的那些人物,有赶着马车的农夫,有蓬发垢面的少妇。
这些人物就像一幅幅小画一样,在诗里动起来了。
农夫在这样的雪天里,他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他的马都要冻得受不了了,他还得赶路,他得多辛苦啊。
我就想到我爷爷有时候去田里干活,要是遇到个下雨天,回来都是一身泥,还特别累。
那这农夫在雪天里,肯定比我爷爷下雨天还惨呢。
还有那个少妇,她的日子肯定也充满了忧愁。
她的丈夫呢?她的家呢?在这样寒冷的雪天里,她能去哪儿呢?艾青写这首诗的时候,肯定是怀着特别沉重的心情的。
他就像是一个诉说者,把中国大地上这些受苦的人的情况都讲出来。
他的每一行诗,都像是在喊着:“看啊,我们的同胞在受苦呢。
”这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苦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艾青像印象派作家那样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为的是怎样才能抓住那种瞬 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加以渲染,用恰当的诗句描画出来。但是他反对像摄影师那样仅仅将感觉还原于感觉, 而是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二者的融合,从中展开联想,创造出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这 就是艾青最常用的艺术方法。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在武汉、山西、湖南、广 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在此期间,创 作了大量优秀诗作,著名的有诗集《北方》、 《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和长诗《向太阳》 《火把》等,抗日战争时期,可称为"向太阳"时 期,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诗集《北方》 和长诗《向太阳》,堪称是用现代技巧表现时代 生活主题的典范性艺术试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Snow falls in the land of China
这首诗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以及 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雪落神州,寒凝大地。诗中展开了一幅 苍茫旷远,悲凉凄楚的意境。看那北方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着马 车走在林间的农夫“刻满痛苦的皱纹的脸”,看那南方的乌篷船 里被暴戾的敌人夺去丈夫和家庭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忡忡的忧 心,看那雪夜的草原上失去了田地和家畜的耕殖者们在“饥馑的 大地上”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平…来诗 人通过这一组组意象,一幅幅画面,逼真地体现了上述的主题,令人 深切感受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作者在诗中,运用描写、比喻和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段使全诗 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诗人把雪夜的“风”描写和比喻成一个 “太悲哀的老妇”,她“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 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把敌人强占的土 地描写成“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 冷封锁着中国呀…,,·”这悲惋而凝重的诗句多次重唱于诗节之中; 在一些诗行的末尾,又恰当地用了感叹词“呀”、“啊”等,真是 令人读之欲泪、闻之心酸。这首诗还把表现自我与表现祖国和人 民有机地融合起来
肆
注意本诗音乐式的结构:起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平缓,低沉,倾诉式的叙述语 调,形成全诗的“主旋律”;接着精心安排三个乐段,由诗 人与土地上的“人”—北国林间赶车的农夫,南方乌篷 船里的农妇,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土地的垦 殖者”,进行对话,在如怨如恕的倾诉中,不断深化刻骨铭 心的“寒冷感”,并做抽象的概括提升:“中国的路/是如 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 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突现了全诗的象征意义。 在这三个乐段之间,主旋律乐句不断重现,将诗人悲苦忧 郁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而最后的尾句却又给人以 “些许的温暖”,有如余音袅袅,引人遐想。
叁
《 雪 落 在 中 国 的 土 地 上 》
写作背景 诗歌赏析
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 记的年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抱着 “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中国国内也民不聊生。 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 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 ,所以写下了这首 诗。
终 感 谢 倾 听
汇 报 人 : 张高 洪兴 耀波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 和诗人的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四川文艺出 版社出版的《艾青选集》406首诗,其中,借土地来激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 缘类的诗约占10%,且这类诗多是大篇幅的制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 的土地上》、《向太阳》、《吹号者》、《黎明的通知》等著名诗篇就是有代表性的例证。 (二)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艾青的忧郁一 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一方面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飘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 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 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 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 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整体感知
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 流亡图。第一幅生活画面 ,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而 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所吞没而又卷起的困厄。在那样的年代,无论农民、青 年和知识分子都不可能有好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寒冷中艰难地忍受生活的折磨, 等待着难以预料的明天。第二幅画面 ,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 ,“蓬 发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 不是自己的家里”。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遭 凌辱,土地受蹂躏。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 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艾青
艾青不仅长期从事文学实践,还根据自己的丰富 创作经验,写了《诗论》及其他论文,提出了一 系列关于诗的见解,作为现代的杰出诗人,艾青 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对同时代和后起的诗人们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贰
艾青的历史地位
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 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 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 的诗界。 艾青的诗在起点上是与我们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并且明显地 受到西方近代诗人凡尔哈仑、波特莱尔的影响,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他的诗一开始 就汇入了世界近现代诗歌的潮流之中。1939年,第二本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 出版之后,其历史地位被大家一致确认,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世 界最早走向世界的新诗人之一。抗战时期国统区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青年 诗人们一再申明:"他们大多数人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自觉地以艾青作为他 们的旗帜。而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在写作起点上也明显受到艾青的影响。艾青的 《大堰河-我的母亲》发表后不及即被译为日文,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在世界范围 内广泛流传,至今已传遍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 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同时也典型地表现了中 国新诗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历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