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句子赏析1
15金色的鱼钩-(1)解析

在长征成功的背后,是红 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 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金
色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 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 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颧(quán)(颧鬓骨) (bìn)(两鬓) 稞(kē) (青搪稞) (táng)(搪瓷) 熬(áo) (煎熬)唉 (ài)(唉声叹气)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可敬可亲。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班 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什么地方最能打 动你,做下标注,与小组成员说说从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 与全班同学分享。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 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 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 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 我们吃。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 鱼。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 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 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 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 么……”
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合材料。
用较快速度读课文
1.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红军当年从这里过草地
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 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 3 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 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 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 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 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 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图文讲解+知识要点一、多音字宿sù(宿舍露宿)xiǔ(一宿)xiù(星宿)二、理解词语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三、课文结构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段(第34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四、问题归纳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4.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5.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五、课文主题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金色的鱼钩句子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金色的鱼钩》句子赏析1、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解析:这是临走时指导员交给老班长的任务,指出老班长肩负三重责任。
意思是:你既要领导好,又要全心全意地照顾好三个小病号走出草地。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解析: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老班长吃这些草根和鱼骨头是非常困难、痛苦的。
“不由得呆住了”反映出这情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解析:这“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极其普通、简单,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的。
但人们一看到这个钓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员过草地的动人故事,就能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解析:觉得碗有千斤重是因为“我”已经知道老班长搞到这么点吃的很不容易,而且知道老班长把能搞到这么点儿吃的都给伤员吃,自己咽剩鱼骨充饥。
“千斤重”,准确地反映了“我”此时此刻不忍心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金色的鱼钩》课文赏析本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可以分三层。
先讲钓鱼。
因为带的青稞面吃完了,只好用野菜、草根充饥,但光吃野菜草根不行啊,老班长脑子里经常考虑给病员补充营养,看到鱼跳出水面,立刻就想到可以钓点鱼给伤病员补充营养。
再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
“我”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吃鱼,他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回味”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
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吃这些是多么困难、痛苦。
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赏析

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赏析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重点句子分析与段落大意.doc

《金色的鱼钩》重点句子分析与段落大意编辑:指导:日期:《金色的鱼钩》重点句子分析与段落大意句子解析:1、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老班长”说明老班长一向特别关爱同志,表现出了老班长善良朴实的品格。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3、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这是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
说他是上级,是因为他要带领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说他是保姆,是指三个战士年轻,又是病号,老班长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地照顾他们;说他是勤务员,是因为每到宿营地老班长都要找野菜,挖草根,给病号们做饭。
这三个身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4、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
“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生命垂危的他不肯喝鱼汤,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们,表现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5、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图文讲解+知识要点一、多音字宿sù(宿舍露宿)xiǔ(一宿)xiù(星宿)二、理解词语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三、课文结构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段(第34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四、问题归纳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4.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5.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五、课文主题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词句解析

《金色的鱼钩》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伤病员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③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的跟着他。
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从“皱紧”、“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难以下咽。
可是老班长却自己吃鱼骨头充饥,表现了老班长让战友吃鱼的这种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④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表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场景是内心的难受程度。
朗诵时,喊的话语速宜快,“怎么”后戛然而止,气存不送,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等待”。
切忌延长。
二、对词语的理解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钓鱼用的诱饵。
收敛:(笑容、光线等)逐渐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15 金色的鱼钩 课前预习(含答案)

15* 金色的鱼钩一、重点词语理解喜出望外:目不转睛:支吾:弥漫:低沉:无边无涯:三长两短:严厉:收敛:脆弱:重重叠叠:挽救:奄奄一息:粗糙:抽噎:瞻仰:二、重点句子品析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2.从“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这些语言中,可体会到老班长的什么品质?三、疑难探究1.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和老班长在草地中生活的哪几件事?2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五、课文回顾《金色的鱼钩》是一篇,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15* 金色的鱼钩答案提示一、重点词语理解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
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低沉:(声音)低。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指极为辽阔广大。
三长两短: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也特指人的死亡。
严厉:严肃而厉害。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脆弱: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重重叠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挽救:从危险中救回来。
奄奄一息:形容临近死亡。
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抽噎:抽泣。
瞻仰:恭敬地看。
二、重点句子品析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
“嚼”“皱紧眉头”“硬咽”说明草根和鱼骨较硬,很难吃,老班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2.从“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这些语言中,可体会到老班长的什么品质?可以体会到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尽职尽责地完成党交给他的艰巨任务,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