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答案汇编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修辞及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修辞及参考答案

修辞单项选择题1.修辞这一术语的含义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我们应该学点语法和修辞”中“修辞”的含义是()。

A、修辞规律B、修辞活动C、修辞学D、修辞格3.……蓦地那手又在她胸前摸了一把,六宝直叫起来,出静地喊了一声:“嗳哟!”“什么事?”同在那筐子边捋叶的四大娘问了,抬起头来。

六宝觉得自己脸上热烘烘的,她偷偷地瞪了阿多一眼,就赶快低下头,很快地捋叶,一边回答:“没有什么。

想来是毛毛虫剌了我一下。

(茅盾《春蚕》)例中六宝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A、适量准则B、真实准则C、关联准则D、明白准则4.那大嫂看着手中的车票,眼里含着热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心想这大嫂真有意思,大概还想还钱呢,就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中,雷锋为表达“别问了”这一含意,而有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A、适量准则B、真实准则C、关联准则D、明白准则5.甲:我烧的这几道菜怎么样?乙:我这几天口不大识味。

例中,乙为表达“菜的味道不怎么样”这一言外之意,而有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A、适量准则B、真实准则C、关联准则D、明白准则6.北静王见他语言清朗,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贾政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恩,果如所言,亦荫生辈之幸矣。

”(曹雪芹《红楼梦》第15回)例中交际双方都遵守着貌原则中的()A、损益准则B、褒贬准则C、一致准则D、同情准则7.两位胖胖先生,彼此弯腰拱手,满面油晃晃的正在开始他们的攀谈──“贵姓?……”“敝姓钱。

”“哦,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草字阔亭。

”“高雅高雅。

贵处是……?”“就是上海……”“哦哦,那好极了,这真是……”(鲁迅《论讽刺》)例中交际双方都着礼貌原则中的()A、损益准则B、褒贬准则C、一致准则D、同情准则8.“1913年1月26日,警方终于将一个庞大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蒙娜丽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卢浮宫。

修辞学习习题与答案集

修辞学习习题与答案集

修辞学习习题与答案集修辞学学习习题与答案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最能体现排比修辞的特点?A. 曲B. 充满C. 迂回D. 城阙答案:D2. 以下哪组词语属于对偶修辞?A. 星星点点,灯火辉煌B. 碧波荡漾,红霞满天C. 村头村尾,山头山脚D. 波涛汹涌,烟波浩渺答案:A3. 下列哪个修辞手法不属于反复修辞?A. 叠句B. 拟人C. 对比D. 夸张答案:D4. “风花雪月”中的修辞手法是?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换代答案:B5. 以下哪句话使用了排比修辞?A. 夜空中闪烁着繁星,山谷中涌动着风声,林间传来鸟语。

B. 春风吹拂着树叶,河水潺潺流淌,鸟儿在枝头欢唱。

C. 桃花盛开的季节,百花争艳的景象,春意盎然。

D. 月儿高挂在天空,星星点点如悬挂的珠宝,宁静的夜晚。

答案:C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修辞学?答: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的学科,包括修辞手法、修辞效果和修辞作用等内容,是文学、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

2. 举例说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比如“大地在低声呢喃”,这里将大地赋予了拟人的特点,形象生动。

3. 对比修辞手法和排比修辞手法有什么不同?答:对比修辞手法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而排比修辞则是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来增强语气。

4. 请举例说明叠句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比如“我想要的不多,只愿安静的生活,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

5. 请说明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

答:夸张修辞手法通过夸大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来达到强调、烘托气氛等作用,使文章更具活力和表现力。

三、作文题请结合自己对修辞学的理解,针对以下话题进行写作:“生命是一场修辞之旅”在这个题目下,你可以结合修辞学的相关知识,阐述生命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如何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如何利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和阐释。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或者周围的故事来进行描述,展示修辞之美,表现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考试题库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考试题库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考试题库1、单选《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明喻B.借喻C.暗喻正确答案:B2、名词解释绘景正确答案:运用各种形态变化的词语来描(江南博哥)绘人物,事件的情状,使陈述的情景历历如绘。

最常见的是采用形容词、动词的附加式或重叠式来表现。

大多用于描述性的文字中。

用得好,可细腻生动地再现某些感觉和动态。

3、单选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OoA、《文赋》B、《文心雕龙》C、《史通》D、《文则》正确答案:D4、问答题请说明运用新词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答案:运用新词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自然的运用,要准确表达非用新词不可,否则就表述不了新的事物、新的现象、新的思想观念。

一种是为了营造特殊表达效果,为追求生动而特意运用新词,有时还以这些词为基础加以引申,进行比喻,以更加生动地表情达意。

5、多选下列各句中都有成语活用现象,活用方式是“别指”的有()。

A、这出戏与原作虽貌离却神合。

B、白洋淀农民望“洋”兴叹。

C、元旦将至,商场天天人山人海,对此,一家新闻单位以《商家开始度日如年》进行了报道。

D、我校新建了一栋教工宿舍楼后,教师人人安居乐教。

正确答案:A,C6、名词解释狭义的同义形式正确答案:只包括一般的同义词语和句式,而不应当包括那些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创新的变异方式。

7、单选1963年,张弓先生的()出版,标志着这一时期中国修辞学研究引人注目的成就和理论制高点。

A.《修辞学习》B.《修辞学发凡》C.《现代汉语修辞学》D.《修辞学研究》正确答案:C8、单选从修辞角度看,下列词语运用不当的句子是OOA、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B、公安战士早就设下了陷阱,量他们也跑不了。

C、您的光临,使寒舍蓬草生辉。

D、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他们两位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正确答案:B9、问答题某人对一个西方人说:“你太好了,就像一条狗。

”该老外很高兴。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78---80题标准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78---80题标准答案

78、本题参考答案:
(1)规范修辞是力求表达准确、明白、通顺、无歧义的修辞。

(2)艺术修辞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各种技巧,极力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修辞。

(3)二者关系:规范修辞与艺术修辞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规范修辞是艺术修辞的基础,而艺术修辞是规范修辞的艺术化。

79、本题参考答案: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并非完全对应。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80、本题参考答案:
(1)拈连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

(2)移就是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移来修饰和描写乙事物。

(3)移就所“移”的词语一般表示人的情状,往往是形容词,只出现“移用”,不出现所“移”词语的常规用法;
拈连所“拈”的大多不表示人的情状,往往是动词,其“拈用”与所“拈”词语的常规用法同时出现。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什么是言辞选择,它有什么内涵?正确答案:言辞选择:词语的选择,既包括词的选择,也包括短语的选择。

不仅只是选择运用现成的词语,还包括改造运用某些词语,这种改造运用时对词与短(江南博哥)语创造性的选择,是一种为追求特殊表达效果的变异性运用。

2、单选“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OoA.平起平收B.平起仄收C.仄起平收D.仄起仄收正确答案:D3、多选下列句子,表达不恰当的有OoA、暑假里,爸爸陪同我去黄山玩,爬天都峰。

B、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

C、程老师的一番话,好像一股强大的暖流,流到我的心田。

D、上课以前,班主任就把王老师生病的新闻告诉了同学们。

正确答案:A,B,D4、多选语言锤炼的基本要求是OoA、准确朴实B、简洁有力C、新鲜活泼D、生动形象正确答案:A,B,C,D5、问答题普通话四声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平声和仄声各有什么特点?合理安排平仄有什么修辞效果?正确答案:平声包括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

平声的特点是长而扬,仄声的特点是短而抑。

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6、多选下列各句在成语运用中不够恰当的是OA、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妇人”总是看不顺眼。

B、那个黄头发的青年见魏不肯拿钱,便气极败坏地抢下出租车钥匙,来搜魏的衣袋。

C、她比大家大一点,深受大家的敬重。

平时店主任在,她是营业员;店主任不在,她就代理主任的工作。

主任回店,她又心安理得地回到助手的位置。

D、巴拿马运河终于物归原主。

正确答案:A,B,C7、问答题简述什么是移情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

移情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转移到物身上的修辞方式。

2、例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

2.“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4.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6.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语境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7.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8.“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9.“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10.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11.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12.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13.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14.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别指。

15.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16.“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17.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18.“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感叹。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运用了双重双否的句式。

20.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

21.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自考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典型应用?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B. 他跑得很快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D. 兔子跑得很快答案:A2. “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多娇”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借代C. 拟人D. 反问答案:C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技巧?A. 对偶B. 反问C. 比喻D. 排比答案:C4.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借代C. 夸张D. 擬声答案:A5.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哪种修辞方式?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排比答案:A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反问D. 夸张答案:A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万仞山”是哪种修辞?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排比答案:A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千尺”是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反问答案:A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技巧?A. 反问B. 拟人C. 借代D. 排比答案:B1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比喻D. 夸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修辞学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以达到________和提高表达效果的学科。

答案:更有效的交际12. 在汉语中,“对仗”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手法。

答案:对偶13.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拟人14.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________的典型例子。

答案:夸张1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中的“直教”是________的用法。

答案:借代16. “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技巧。

汉语修辞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汉语修辞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汉语修辞学 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座位号汉语修辞学 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修辞学的初步建立期,南朝刘勰的 ,既是文学理论的巨著,又是修辞理论的力作。

2.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 ,结构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3.宋代陈騤的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 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 。

6.成语具有意义的 和结构的 的特点。

7.整句和散句是从 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8.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 ,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得 分 评卷人9.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10.双声指两个字的相同,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11.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的方法、手段。

12 “大家都了解他”变成否定句是。

13.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4.语境就是指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所具有的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15.填成语:……决不是像“山穷水尽”那样,走到走投无路的地方,忽然似地出现一个的村子。

得分评卷人二、单项选择题(将每小题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

每小题2分,共20分)1.“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__________。

A.提高语言表达效果B.修饰文辞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D.说话2.“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这里用了__________的辞格。

A.借代B.比喻C.比拟D.夸张,3.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__________比较富有艺术性。

A.严禁践踏违者重罚B.请勿践踏草坪C.请爱护草坪D.足下留青4.“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341.“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 。

A. 明喻B. 暗喻C. 表比较D.表不确定满分:2 分 2.“他的眼光iE 像一把刀,刺得老王缩小了一半。

”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A. 夸张B. 比拟C. 借代D. 反语满分:2 分3. “姑娘忍不住咬了一下嘴唇,把一个苦笑吞了下去。

”使用了拟物手法。

A. 比喻B. 拟物C. 夸张D. 对偶满分:2 分4.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这是什么句式?A. 长句B. 短句C. 整句D. 散句满分:2 分5.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 《论语》B. 《孟子》C. 《易经》D. 《老子》满分:2 分6.“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是形容词活用,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游目骋怀的气度。

( )A. 形容词活用B. 动词活用C. 名词虚指D. 数词泛用满分:2 分7.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A. 广告B. 新闻C. 论文D. 诗歌满分:2 分8. 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是什么句式?A. 顺装句B. 倒装句C. 长句D. 短句满分:2 分9. 下列句子中代词的运用,恰当的是( )A.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B.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C. 弟弟发来短信说:“他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D.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满分:2 分10. “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

A. 无生命事物拟人化B. 有生命事物拟人化C. .把人拟作物D. 把一物拟作另一物满分:2 分11.《修辞学发凡》一书把修辞格分为____.A. 二十种B. 三十种C. 五十种D. 三十八种满分:2 分12.口语语体在句式上的特征主要是( )A. 严肃呆板B. 简短明白C. 结构复杂D. 长句较多满分:2 分13. 修辞格也称辞格。

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唐钺满分:2 分14. “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A. 平起平收B. 平起仄收C. 仄起平收D. 仄起仄收满分:2 分15.并列成分的排列合乎逻辑,事理清楚的是( )A. 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和执行。

B. 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要认真贯彻、学习和执行。

C. 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和学习。

D. 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要认真学习、执行和贯彻。

满分:2 分16.“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属于。

A. 正对、严对B. 正对、宽对C. 反对、严对D. 反对、宽对满分:2 分1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A. 反语B. 比拟C. 夸张D. 借代满分:2 分18.“坎坷、灿烂、妈妈、走走”这些词语分别属()。

A. 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B. 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C. 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D. 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满分:2 分19. 用词越少,语句越短就越简练。

这句话正确吗?A. 错误B. 正确C. 不一定满分:2 分20.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A. 比喻B. 象征C. 夸张D. 对偶满分:2 分二、判断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得分:281. 比喻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的一种修辞格是双关。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丽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运用了借代。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夸张。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视为“泥丸”,反而使描绘的事物缩小了,因此它不是夸张的手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对偶的结构相同是指上下句中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等等。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视为“泥丸”,反而使描绘的事物缩小了,因此它不是夸张的手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一般认为,修辞是在一定环境中展现出来的表义手段。

修辞活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生产促进科学,科学促进生产”用的是顶真修辞格。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那时,我在斗室里悄悄读着北岛的诗。

状语次序得当。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1.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原稿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王春像洗了一个澡,他的眼睛发光了,脸上有了活跃的神气,腰板也挺直了……定稿时作者把“活跃的神气’’改为“活气”,这样改的原因是为了表达准确,对吗?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2.“鲁迅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对比。

(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3.连你们的头儿,我们抓住了都不杀,况且你不过是个背枪的小兵。

虚词使用恰当吗?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4. 借代中原来的事物的名称叫本体,被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5. 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和学习。

并列成分的排列合乎逻辑A. 错误B. 正确三、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15 分。

)得分:141.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

【原文】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

所以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残酷地对他们施以极刑。

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

”(《三山志》)赵佶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实际总是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

现在,作为科学研究,如能使荔枝北移,或可一试。

【改文】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

”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学语文课文)答:1,删去“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更确切;2,删去“残酷地”,更简洁;3,删去“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中的逗号,文意更连贯;4,把“赵佶”改为“徽宗”,与上文表述一致;5,把“总是”改为“不过”,表达更准确。

1.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2.答:成语的活用方式有以下几种:(1)易字,指更换原形中的某个这,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2)谐音,指变体和原形中如:一往情深——一网情深;(3)拆用,指把成语原形拆开使用,如: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叶茂;(4)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如:自讨苦吃;(5)易序,改变成语原形成份的次序,如:心安理得——理得心安;(6)别指,成语原形指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如:骑虎难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