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情绪发展

合集下载

心理学之情绪的发展

心理学之情绪的发展

• 婴儿也从父母和其他人身上学到怎样的情绪在特 定情境中是适当的。
– 这种情形可能透过社会参照这种重要方式发生 – 社会参照是指婴儿在不明确的情景中察看他人的情绪反 应,然后利用这个信息来调节自己的感受和行为的历程。 – 婴儿从事社会参照的能力大约在8-10个月大的时候显现。
• 研究者(1988)诱导母亲,当有人拿一个机器人玩具给她们婴 儿时,她们或者作出正面反应,或者作出恐惧反应,同时伴随 着语言。发现10-13个月大的婴儿常常察看母亲的脸孔以寻求 线索,也较为重视那些线索;他们较常伸手触摸美妙玩具,较 少触摸可怕玩具。
理解情绪原因
知道情绪的原因,对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动机, 并调节行为是重要的 故事 •2 岁–学前 = 鉴别高兴的情境 •4 岁 = 鉴别消极的情境 •7 岁 = 知道骄傲,丢脸,内疚,嫉妒 谈话 •2+ 岁 = 谈论情绪 •4 岁 = 解释消极情绪 过去事件 • 3 岁儿童开始认识到过去的事情也能引起情绪
– 2岁的时候,儿童知道怎样的脸孔输入快乐和哀伤,也 知道怎样的脸孔适合于怎样的情境。
• 研究发现,2岁儿童有70%能够挑选出快乐的脸孔是适合于生 日宴会的。 • 那些在需要解读他人情绪的测验上表现良好的儿童,往往在家 里有较多机会与家人讨论情绪。
• 幼儿在情绪方面仍有很多需要学习
– 大约8岁,儿童才认识到许多情境将会从不同 人们身上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 8-9岁儿童才开始理解,个人可能在同一个时间 体验到互有冲突的情绪(兴奋和恐惧) – 更擅长整合脸部线索和情境线索,以决定某个 人可能在感受什么情绪
心理学之情绪发展
什么是情绪
• 成分 – 行为倾向性 – 生理变化 – 主观体验 – 认知 • 为什么我们会有情绪? – 生存和行为调节 – 内在状态的副效应 – 交流 (内部状态的表达)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精选5篇)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精选5篇)

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精选5篇)第一篇: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学习辅导第一节情绪体验与表达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情绪及其功能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有以下几部分组成:主观体验――情绪产生会伴随个体内心体验的变化,进而使个体体验不同的情绪感受,如喜、怒、哀、惧等;生理反应――情绪反应会导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变化,还会诱发躯体上的变化,如心率变化、皮肤电反应(即汗腺活动)、脑电波活动等;行为反应――情绪产生和变化时,还会伴随着身体外部的变化,即表情,包括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

言语表情是通过一个人说话时的语音、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的情绪。

而非言语表情主要是通过面部肌肉活动和躯体运动来反映情绪。

情绪也会导致某些行为的产生,如逃避有害刺激、接近有益刺激、影响他人行为、交流自己的需要和要求等。

人类的婴儿具有先天的情绪反应能力。

婴儿正是借助这种能力向成人发出各种心理信息,使自己得以生存;并在与成人的情感交流中,使自己得以成长。

孟昭兰(1997)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以下四点:情绪有适应功能,婴儿天生的情绪表达能力控制了照顾者的行为,从而使婴儿得到必要的照顾(哭闹声会吸引照顾者,动人的微笑会诱使照顾者回应孩子);情绪具有驱动功能,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当婴儿的生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婴儿消极情绪的唤醒(如大声哭闹)有助于他们获得食物;情绪有行为组织功能,在面对新异刺激时,如果婴幼儿积极的情绪(如好奇)被激发,就会导致探索和趋近行为,反之,促成回避行为;情绪还具有交流功能,情绪是婴儿进行人际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婴儿通过面部表情和声调(或哭闹),传递他们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离去的恐惧等。

情绪在儿童的适应、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情绪体验的发生在出生的第一年里,各种情绪体验都会陆续出现。

这些基本情绪体验是婴幼儿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发展—7—情绪发展

发展—7—情绪发展

最初的情绪表现
情绪分化理论
布里里奇斯
兴盛而而的情绪只是一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
随着儿儿童逐渐成熟与学习,各种不同性质的情绪逐渐分化
3M:原始激动分化为痛苦和快乐
6M:痛苦进一一步分化为怕、厌恶和愤怒
分化过程
12M:快乐分化为高高兴和喜爱 18M:痛苦中分化出嫉妒
24M:快乐中分化出热情
随后不断发展和分化出其他情绪
父父⺟母是否在场 环境的熟悉性 陌生生人人的特点 抚养者的多寡 婴儿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婴儿儿接受的刺激
对物及情境的害怕与恐惧
2~5岁,对直接的身身体刺激的害怕情绪降低,对有 伤害性威胁和潜在危险情境的害怕情绪增加
现代儿儿童社会性害怕和焦虑有明显增⻓长
学校恐惧症 考试焦虑
自自我意识情绪
功能
促使个体通过引发和协调自自己己的行行为来达到特定的社会⺫目目 标,从而而保持与真实的或理想中的自自我表征相一一致
主观体验测量 评定儿儿童对自自己己或他人人情绪的解释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动力力功能 情绪唤醒水水平 对认知活动的调节
爱 婴儿儿对柔和轻拍或抚摸产生生的一一种干广广泛的松弛反应
行行为主义——华生生 怒 限制婴儿儿的运动,身身体僵直、屏息、尖叫
怕 听到突然发出的声音音会吃惊;失去身身体支支持时, 发抖、嚎哭、屏息、啜泣等
情绪调节
对正负情绪的调节(主要是对负情绪的抑制) 既包括有意识的过程(策略),也包括无无意识的过程(机制)
情绪绝缘 具有情境依赖性
三方方面面
主要针对消极情绪,尤其是过高高的消极情绪 主要针对积极情绪
扩大大某种反应微弱的情绪
减弱调节 维持调节,是对引发情绪的原因进行行加工工和调整 原因调节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 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 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 关注。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 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 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由 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 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 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 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 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 憎恶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 外部表现: 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 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 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 沉、语速慢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但是需要的满足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体验,而 需要的不满足,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这 是由人的观点、信仰、世界观决定的;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会同时 拥有相反的或相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 非”,这就说明了人在满意中有不满意,不 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时间 内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7 中学生发展心理2 情绪

7 中学生发展心理2 情绪

二、情绪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感知 悲伤由哭泣而起 愤怒由打斗而致 恐惧由战栗而来 高兴由发笑而生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例子:饮酒和药物 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第七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发展
内容提要
情绪、情感概念及分类
情绪理论 中学生情绪特点和常见问题 良好情绪的培养和情绪调节
一、情绪、情感概念及分类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而言,情绪是 由生理唤起、主观体验和外显行为(或外部表现)三部分组成。 生理 唤起 主观
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变化、脉搏变化、出汗、脸红等
体验
外显 行为
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情绪、情感概念及分类 情绪的两极性
肯定性(如满意、愉快、爱) 否定性(如不满意、悲伤、恨)
积极的或增力的
紧张、激动
消极的或减力的
轻松、平静
强(兴奋、暴怒)
情绪、情感概念及分类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 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
• 指比较稳定而持 久的情绪状态。 • 心境具有弥散性 和长期性
激情
• 激情是一种爆发 强烈的、持续时 间短暂的情绪状 态。 • 爆发性和冲动性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 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社会心理学第7章社会感情.

社会心理学第7章社会感情.

二、 情绪、情感与发展
(四)情绪成熟的指标
防卫机制
1、合理化 3、压抑
2、逃避 4、代替
5、表同
6、投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反向 9、升华
8、幽默
三、社会感情及其功能
(一)概念: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 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
三、社会感情及其功能
(二)功能:
1、动力功能:增力或减力 2、强化功能:巩固或改变行为和认知 3、信号功能:传递信息 4、感染功能:施加影响 5、迁移功能:爱屋及乌
(2)想象调节法
想象的力量有时超过意志的力量。用想象的方法来 对付挫折引起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也是很有效果的。 用想象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
①视觉形象想象法 使紧张和松弛相互作用的想象。闭眼,注意身体上 的紧张点;稍停。把你体验到的紧张或痛苦想象成某一 样东西,稍停。将松弛想象成另一样东西,稍停。让这 两样东西相互作用,使紧张消除(例如将紧张想象为一 块粗糙的冰团,把松弛想象为慢慢融化冰块的太阳)。
第四节 社会感情的调适
一、情感智商 二、情绪感知等级 三、情绪管理的方法
一、情感智商:D. Goleman
1、了解自我 2、驾驭情感 3、自我激励 4、识别他人情绪 5、处理人际关系
二、情绪感知等级:C. Steiner
解读情绪的能力:感知自己、感知 他人、管理控制、弥补伤害、有效互动
100% 高
1发展出某些技巧以应付挫折情境2能重新解释与接纳自己与情绪的关系不会一直自我防卫能避免挫折并安排替代的目标3知觉某些情景会引起挫折可以避开并寻找替代目标以获得情绪满足4能找出方法缓解不愉快5认清各种防卫机制的功能6能寻求专家的协助四情绪成熟的指标1独立不依赖父母2增强责任感及工作能力减少对外界接纳的渴望3去除自卑情结个人主义及竞争心理4适度的社会化与教化能与人合作并符合个人良心5成熟的性态度能组织幸福家庭6增进适应避免敌意与攻击7对现实有正确的了解8具有弹性以及适应力四情绪成熟的指标防卫机制1合理化2逃避3压抑4代替6投射7反向8幽默9升华一概念

(完整版)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完整版)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策略;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的培养教学准备:幼儿各种表情图片若干;小班入园录像片段;幼儿情绪发展案例;幼儿情感研究资料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照片观察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自我分析】你们今天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由此分析并引出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心情和心境就是情绪)在分析过程中并把握几个关键词: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即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

主体不同,每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就不一样,因此大家的心情也就不同。

需要。

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来取什么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如果某一事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的需要,人对其产生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某事物不能满足或违背人的需要,人对其产生否定的态度和体验。

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情绪与情感是时刻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婴儿饥渴或身体不舒适时就会有“哭”的情绪体验,吃过奶会做出“笑”的情绪体验。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进展,会产生对父母,对祖国爱的情感,并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发生得早,而情感产生得晚,两者有着先后之分。

以一例简单证实即用刚出生的婴儿.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是主要从当时的情况好与坏来下结论,所表现的心境反映与面部表情;情感则所体现出来的特性是带有一种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的效果反映.二、情感与认知过程【自我分析】1.当你们听到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罪行时会义愤填膺,而2岁的幼儿却不会有任何的情感体验,这是为什么?2.如果是你们很喜欢的课程,在上课时积极性高,求知欲强,学习效率也高,往往考试成绩也会很理想,反之则不然.这说明了什么.在分析以上两个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情感和认识的关系:(一)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有赖于人对该事物的认识,评价,人只有在认识过程中才能判断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情感体验.“有所知,才有所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4岁时,儿童可以熟练地用语言描述情 绪的因果关系,还能理解复杂情绪;
(4)进入小学后,儿童已基本具有人类的各种 情绪表现形式。
2、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强
学前儿童通常用哭泣等直接的方式来表示 自己的不满,而小学生则逐渐学会以言语 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情绪更富有稳定性
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情绪已逐渐内 化,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 强,基本情绪状态一般是平静而愉快的。
情绪调节的含义
情绪调节的发展
情绪调节发展的影响因素
情绪调节的含义
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在过程和外部行
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 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包括负性情绪、正性情绪的调节 包括有意识、无意识的调节
情绪调节具有情境依赖性
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Gross,1998)
悲哀: 一种与失去所盼望、 所追求的东西和目的 有关的情绪体验,其 强度依赖于失去事物 的价值,可以有遗憾、 失望到难过、悲伤、 哀痛。
复合情绪
尴尬
羞愧 内疚 自豪
情绪的三个基本成分
生理成分 表情成分 体验成分
孟昭兰(2000):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起着 核心作用。
适应生存和生活的心理工具。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效应(P222)
Gross的情绪同感过程模型(1998)
三、儿童情绪的测量
生理测量
生理变化可作为情绪研究 的客观指标。
行为测量
详细分析儿童的面部动作 表情和声音。
主观体验测量
评定儿童对自己或他人情 绪的解释。
返回
第二节 情绪表达的发展
基本情绪——愤怒
愤怒:
一种由于目的和愿望 不能达到,一再受到 挫折,内心的紧张逐 渐积累而产生的情绪 体验,它可以从轻微 不满、生气、愤怒到 大怒、暴怒;
愤怒的奥胖
基本情绪——恐惧
恐惧:
一种面临或预感危 险而又缺乏应对能 力时产生的情绪体 验,其程度可以是 担心、害怕到恐惧、 惊恐;
基本情绪——悲哀
婴儿的哭泣
哭泣是婴儿表达情绪的另一种常见的方式。 沃尔夫将哭泣分成三种模式:基本的哭泣、愤怒的哭
泣、痛苦的哭泣。
儿童的哭泣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 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起) 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
婴儿对人的害怕——怯生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模仿
费尔德及其同事的研究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模仿
国内王垒(1994)的研究
42名8-12个月婴儿对愉快、愤怒和惧怕三 种表情的习惯化速率 结果发现:注视高峰出现在习惯化早期; 三种表情的习惯化速率不存在年龄差异;在 识别过程中没有顺序效应。
克林勒特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运用面部
表情和分辨他人的情绪表情的能力分成四 个发展水平:
水平1:无面部知觉(0-2个月)
水平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个月)
水平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 水平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7-10个月)
思考题
影响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节 情绪调节的发展
惊:惊恐的儿童
四川地震的照片
一、情绪的定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
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
观体验,它伴随一系列复杂的 行为变化,包含生理、表情和 体验三种基本的成分。
基本情绪——快乐
快乐:
一种愿望得以实现 导致紧张解除时的 情绪体验,其程度 可以从满意、愉快 到欢乐、大喜、狂 喜。
那么,是成人的什么特点引起婴幼儿的害怕?是成人的体形,还 是脸部特征呢? 被试:7—24个月的婴儿 处理:陌生成人 侏儒 儿童 结果:婴儿对陌生成人和侏儒更害怕。 由此得出,幼儿以脸部特征来判断人

返回
儿童对物及情境的害怕
幼儿期儿童害怕具体的东西,但并不把
他们与以前的痛联系起来,而学龄儿童 害怕学业失败。
高兴
恐惧
惊奇
悲伤
生气
厌恶
1岁婴儿的6种基本表情(孟昭兰,1985)
中、日、美婴儿
面部表情的跨文 化一致性。
与成人的基本情
绪表情模式一致。
二、儿童情绪的功能
可以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王垒(1987)的实验
与认知过程相互影响。 可以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或心理
过程。
3—6岁对一些事物害怕的变化表(下页)
幼儿对一些事物害怕的变化表
害怕对象
大声或发出大声的物体
3岁
58.0%
6岁
47.8 %
增减

没见过或不常见的东西
独自一人 在很多孩子中间
61.6 %
75.7 % 34.1 %
42.9 %
62.3 % 21.0 %

减 减
夜晚
想象中的妖怪、幽灵
76.0 %
59.6 %
41.5 %
37.5 %
52.9 %
51.0 %


三、儿童复合情绪的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移情的发展
情绪表达规则的获得
(一)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内疚、羞耻、尴尬等。
是指个体在具有一定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自 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是将自我卷入情绪中的一 种特殊情绪类型。
青春期的情绪体验
青少年期真的是“暴风骤雨”的时期吗?
第三节 情绪理解的发展
什么叫情绪理解
是指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 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
情绪理解的发展
情绪状态的理解
• 表情识别和混合情绪的理解
情绪过程的理解
• 情绪原因的理解 • 愿望与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
婴儿的情绪表达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
返回
一、最初的情绪表现
你赞同哪 个观点?
许多研究证实儿童具有先天的情绪机制。
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
怒、怕。
有人认为,新生儿的情绪状态是笼统的。
情绪的发生发展
1930年代布里奇斯(K.M.Bridges)的研究
出生 未 分 化 的 兴 奋 三个月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嫉妒 24个月
痛苦
愤怒 厌恶 恐惧 稳定的欢乐 高兴 喜爱
快乐
孟昭兰的情绪分化理论
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8-10种基本情绪,它们在婴
儿出生后逐步出现。
二、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
微笑
哭泣 害怕
婴儿的微笑
鲍尔贝等研究了婴儿微笑发展经历几个
四、青少年的情绪发展
青少年的情绪模式:
愉快的情绪:高兴、爱、乐趣、好奇等 不愉快的情绪:愤怒、惧怕、嫉妒、焦虑
在情绪体验方面:青少年情绪体验的时限延长、稳定
性提高。
在情绪表现上有两大特点:
(1)内隐文饰性 (2)两极波动性
青春期和青年期:情感发展

空中飞人 “在人生中有一段无所归属的自然时期:青年期。年轻人 就像杂技场上的空中飞人,在充满活力的活动当中,他必须松开可靠地 抓着童年的双手,伸长手臂去紧握成年。在屏息的片刻,他依靠的是过 去和未来的关联,是他必须离开的那些人们的可依赖性,和那些将要接 受他的人们。”——埃里克森,1964
第二次心理诞生 形式运算使先前还局限于“此时此地”的青年人成了幻想家。他们可以 把过去和将来作为现在的一部分来回顾和展望。 青年人用假设—演绎的推理方法(如果我作出行为x和y,那么可能……) 给自己设想了种种可能性,又一次开始了与童年和家庭脱离的痛苦过程。 这种“心理疏远”常会导致不公正地,但却是自我解放地,拒绝接受父 母和他们的某些价值观。 他们不能理解现实为什么不是“应该是的”的那样,所以愤激和叛逆。 随着他们趋于成年,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现实是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和他 们与其他人实际做的两者的结合。
第五节 发展性情绪问题
恐惧
焦虑 抑郁
返回 返回
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
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普遍趋势
(1)儿童情绪调节的方式随自身运动能力 的发展而发展; (2)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随其社会认知能 力的提高而发展;
(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多地利用 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 情绪。
P241的总结
思考题
影响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怯生: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怯生的发展也有一个逐渐显露的过程:
(1)4个月,不害怕陌生人,反而显示出兴趣;
(2)4-5个月,注视陌生人的时间要多于注视熟悉人的时间; (3)5-7个月,婴儿面对陌生人会表现出严肃的表情
(4)7-9个月,见到陌生人会表现出很苦恼。
下列因素会影响婴儿的怯生
第七章 情绪发展 (emotional development)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儿童情绪的含义、功能及其测量 第二节 情绪表达的发展 第三节 情绪理解的发展 第四节 情绪调节的发展 第五节 发展性情绪问题
返回
喜:布什总统上任第一天
怒:萨达姆出庭受审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这时的微笑只是“嘴的微 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人的声音 和人的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婴儿对 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地微笑,而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 的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