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自然辩证法笔记李淑磊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从科学技术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形态没有出现在中国?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古代哲学是带有浓郁思辨性质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主张阴阳和谐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五行说”则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相邻相生,相间相克”;柳宗元的“元气说”认为万物都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气“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张载认为“凡象,皆气也”,并提出“一物两体”“不有两,则无一”的矛盾论观点;王夫之的“方动方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理论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总之,我国古代自然观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辩解说,纯粹是各家的主观臆测。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对问题的讨论也只是泛泛而谈,不作深究。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那时不可能出现象古希腊“原子论”那样的思想,而且这些辩证思想与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没有多大的联系,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没有起多大作用,只有中医学是个例外。
从科学技术发展上看,中国古代还没有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严密的数学方法基础上的物理学,没有独立的物理学科。
尽管《墨经》中有关于光、磁、力等现象的记载,但只限于定性探讨,似观察记录,未分析论证原因,没有形成规律性认识。
这和古希腊物理学相比,实在不及。
而且墨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持久的作用力量。
墨家的科学传统遭到“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政策扼杀,中途夭折,这是物理学的不幸,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古希腊科学偏重理论思维,讲究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中国古代科学在这方面却先天不足,这不能不是制约它发展,与近代科技失之交臂的原因。
自然辩证法 -00-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课堂笔记主讲:孙达老师笔记来源:SHANG-GUAN De-xian 资料整理:ZHAO Ze-hong一,序二,人类科技文明的源头三,世界科技文明中心的转移四,宇宙演化论五,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态六,人于自然七,科学发展的逻辑八,科学研究的经验方法九,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非逻辑思维方法十,系统科学方法十一,耗散结构理论一,序1,必修课(70分及格) 60学时(40+20)作业(至少5次以上/也可以不交)2,课程性质:---哲学----自然科学3,研究对象:自然界;内容:整个自然界的规律[A,发展变化规律;B,科学技术方法论;C,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现代科技与社会)]4,课程目的:A,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B,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能力;C,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能力;D,你是人才。
5,平时分:听课出勤情况+平时作业二,人类科技文明的源头1,东方文明(孔子,老子,印度的佛教文化)2,西方文明(古希腊公元前600—前300多年)◆10大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哲学,医学,农业科学,军事科学,系统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混沌论),环境科学,宇宙科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春秋》①泰勒斯:古希腊哲学家,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曾游学埃及,测量过金字塔高度,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认为万物由水组成,水是万物之源。
②赫拉克利特(前540--480):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学派创始人,以毕达哥拉斯学说为基础,他借助毕的“和谐”理念,认为对立和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和谐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冲突让世界充满生气。
赫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
苏格拉底因此称之为“流动者”。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都有其对立物。
③毕达哥拉斯(约前580--500):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
毕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产生的“和谐”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有重要影响,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自然界————科学技术————人(客体)(中介)(主体)(1)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从整体上研究和揭示自然界的根本性质和一般规律自然界根本性质:1、物质性;2、系统性;3、层次性自然界一般规律:1、系统层次律;2、转化守恒律;3、循环发展律(2)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以及等(3)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科学技术:1、基础科学;2、技术科学;3、工程技术一般规律为:科学发展加速律;带头学科更替律;科技中心转移律;科学进化与科学革命交替发展律;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互动发展律。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1、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自然界2、以系统的方式演化的自然界3、自然界发展的动力和规律4、人与自然的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论1、科学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2、技术方法论:技术原理与技术方法;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技术设计与工程技术方法3、系统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1、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作用和地位2、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内在动因3、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矛盾好外在动因4、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体系结构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具有哲学性质,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总论,自然辩证法分论,自然辩证法史自然辩证法总论: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自然辩证法分论: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分科哲学自然辩证法史: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本史(自然辩证法)三.自然辩证法与相近学科的关系(1)与自然哲学之间的关系:自然哲学是以抽象的思辩方法提供关于自然界整体知识的哲学学说。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笔记第一讲 绪论一、自然辨证法的定义,性质,内容,对象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两条主线 一般来说,⎧⎪⎪⎨⎪⎪⎩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功能第二讲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自然观的定义主要讲解的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 原始社会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2. 形而上学自然观:有牛顿经典力学做支撑3.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如何对待疯狗? (辨证看待)第三讲 可持续发展观(重点考察)一、传统自然观及其负面影响1. 发展 = 经济(生产力)和科技2. 完全不考虑自然成本,高收入高消耗3. 缺乏整体协调观念严重后果:引发全球环境问题 ① 人口爆炸②生态破坏严重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环境恶化加剧二、根源与对策1. 根源:①持有的自然观有限②科学技术水平有限③社会根源2. 对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定义:b.核心思想,目标,原则: 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优先解决贫困问题各国必须共同遵守持续性原则——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三个深层含义: ① 人和自然相互协调,共同进化 ② 代际之间,代内之间要有互相兼顾的伦理思想 ③ 效率和公平目标要兼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各个国家都在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21世纪日程” 国情:①耕地少,人口多 ②东方文明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④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补充调节,实施“1+3”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为一个前提,发展是硬道理;3:一个关键——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一个保证——节约资源;一个根本——环境保护;第四讲 科学观及科学方法发展的历史简介一、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方法12233n n a p a p a p a p ⎧→⎧⎪⎪→⎪⎪⎪⎪→→⎨⎪⎪⎪⎪⎨→⎪⎩⎪⎪⎪⎪⎪⎩1简答枚举法归纳法直觉归纳法:具有某种洞察力,从感觉出发,透过这些资料/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仅仅具有逻辑是不够的,还需要灵感 理智性和非理智性要达到统一可靠的演绎法——三段论 大前期:凡生物必死 小前提:人是生物 结论: 人必死欧几里得几何——不正自明的公理 科学的功能:解释二、实验法的提出罗吉尔·培根(1214-1292)三、数学方法的引进——伽利略(1564-1642)⎧⎨⎩西方——透视原理(近处大,远处小)东方——地位理论物理——很抽象,推理而来。
自然辩证法笔记(第一至第五讲)

自然辩证法笔记:第一讲导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框架体系)二、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三、本课程的安排和基本要求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辩证法的渊源▪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及其领域的扩展▪本课程的结构及国外大学类似课程辩证法的渊源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8-前400)辩证法(dialectics):论辩的艺术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8-前348)以问答的方式发展科学知识的艺术,从概念上把握存在者的艺术。
黑格尔(G.W.F. Hegel,1770-1831)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正、反、合的辩证发展。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童年▪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巴门一个名门望族。
▪地址:巴门,布鲁歇尔·罗特尔,800号▪父亲(也叫弗里德里希)是棉纺厂主,母亲爱莉莎出生于语言学家家庭。
少年▪1834年进入爱北斐特中学。
▪1837年离开中学到商行作实习生。
▪1839年发表首篇政论文章《乌培河谷来信》。
青年▪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同时在大学旁听。
▪1842年赴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工厂经商,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
▪1843年开始和爱尔兰女工玛丽-白恩士共同生活。
与马克思的友谊▪1844年去巴黎拜访马克思,开始了长期的友谊与合作。
▪列宁:“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背景: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需要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类,超密态,真空态,反物质态,暗物质,暗能量)二、自然界是系统的,系统分为一般系统、复杂系统(自组织系统)三、自然界是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所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对称。
四、自然界的演化是有方向的,进化与退化。
五、自然界是和谐的。
六、自然界的演化是规律性与混沌性的统一。
科学是个万花筒1.知识体系。
2.特殊的认知活动。
3.是社会建制,国际事业。
4.时代精神(理解、分析、实证、开放、民主、批判等精神)5.是一种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对应)6.是世界观(是对经验世界的超越)7.是一种方法。
科学是可错的。
1.科学观察渗透经验、偏见、理论,没有绝对客观中立的观察。
2.科学归纳法,从有限推知无限,结论是或然的。
3.根据哥德尔定理,一个理论的完备性与不矛盾性不可兼得,任何理论都有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4.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难免片面性、表面性、误判性。
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强调科技实用性、功利性,缺乏纯粹理性的品格。
2.中国现行科学政策重技术轻科学。
3.科技投入不足。
4.科技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5.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6.缺乏科学的历史累积。
7.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
8.急功近利的政策方向。
9.强调集体扼杀个体独到。
10.活得太累。
按层次:基础科学(数、理、化、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技术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应用化学、电子学、应用光学等)工程科学(农业工程、矿山工程学、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学、宇航工程学等)按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天文地质学、计量历史学、建筑美学)综合学科(环境科学、综合物理、化学生态学、生命科学)横断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复杂系统理论)课堂讨论题:你如何看待"三峡工程"技术分类:按物质运动基本形式: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按生产劳动过程:采掘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建筑技术,交通技术,通信技术,动力技术按产业革命:制火技术,农业技术,蒸汽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按技术复杂程度:一般技术,高技术对应科学三个层次: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工程分类:第一产业部类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如生物工程,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第二产业部类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工程,制造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海洋工程等)第三产业部类工程(信息与交通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保健工程,管理工程等)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不同:1.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普遍主义,而技术的评价标准不具有普遍性,用以评判技术的标准不仅是技术的合理性,而是社会的合意性。
自然辩证法笔记

2017年2月22日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一、研究对象1. 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2. 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以科学研究的辩证法;3. 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技术创新的辩证法;4.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以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二、基本内容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关与科学方法论;3. 辩证唯物主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4.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三、学科性质:交叉性质的哲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自然辩证法产生与发展的意义1. 有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科研方法;3. 有利于自觉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4. 有利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各种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提高分析鉴别问题的能力。
2017年3月1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的本源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性的元素1..合理性/进步性:从自然界自身来寻找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从总体上描述了一幅本质上是正确的自然途径;2.局限性:带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于1543年,代表人物哥白尼、伽利略、牛顿)1.哥白尼——“日心说”科学意义:冲破了地球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变的传统观念;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目;推翻了占统治地位千年以上的“地心说”。
哲学意义:否定了神创论的宇宙观,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实现自然观上的根本变革。
2.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人、近代科学方法的创始人物理学:发现了自然落体定律;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提出了力学相对性原理;发现了惯性定律;方法论:建立了实验方法,又把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天文学: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 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3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4 理解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同等地位?5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哲学的价值?1、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观的角度回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 自然观?2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5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6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7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定的自然科学基础?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意义?9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型的统一?10 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11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2 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1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4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
具有加和性与非加和性的例子?15 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经哪两种方式相互连接?16 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特点?17 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链的含义?18 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19 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20 按照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具备哪些条件才会进入有序状态?21 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22 进化与退化的特点及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表现?2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基本观点?24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基本特征?25 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26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27 全球性问题是指哪几个问题?28 生态自然观?29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内涵解读?30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局限性?31 为什么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式是不可避免的?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是总的认识、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5-6;论述3第一讲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写作目的1. 对自然科学以及自然界进行辩证唯物解读。
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性:将正统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哲学相对立,认为自然研究与社会历史研究格格不入。
但只研究社会历史是否足够?黑格尔的辩证法对此表示否定。
(*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为出发点,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进行论证或补充)*正统马克思主义:(1)恩格斯,以及以他为代表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2)列宁,以及以他为代表的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
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统马克思主义曲解了马克思的观点。
)原因:(1)马克思与恩格斯没有分歧;(2)二人所关注的领域不同,恩格斯-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社会科学(历史和经济类)(唯物主义、辩证法,独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但最后的重点相同-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以一种变化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马克思是否可以但从经济和历史领域来完整分析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来源于黑格尔辩证法。
黑格尔-《哲学全书》(绝对精神),三个阶段:自我阶段(正):存在论(正,表象)-本质论(反,本质)-概念论(和,绝对理念)非我阶段(反):力学-物理学-有机物理学(自然界-植物-动物)回到自我阶段(合):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艺术[感性]-宗教[表象]-哲学[概念])总结:精神决定-命定论-“理性的狡计”VS马克思:物质是一切的本源因而,对于自然界的辩证法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恩格尔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补充。
2. 以往的自然科学存在有问题: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二、写作过程第一阶段:1873-1876*1873年萌生写作想法,搜集资料、写作笔记;1876年杜林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批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反驳,成书《反杜林论》。
第二阶段:1878-1883*1881.10-1881.12,燕妮病重;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续写《资本论》,完书后1895年去世。
把已经写好的总计划草案、反杜林论旧序、论文、札记、片断等分成四束,第一束共127篇,都是较短的札记和片断,标题是《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第二束共6篇,篇幅较大,总标题是《自然研究和辩证法》;第三束是已经完成的6篇论文,总标题是《自然辩证法》;第四束是42篇札记和片断,总标题是《数学和自然科学,不同的东西》。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基础)、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二节作为学科的《自然辩证法》一、形成历程苏联:已经形成基础研究雄厚、门类齐全的科学体系。
日本:对自然科学家确立辩证的自然观与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1932年出版,在延安时期开始被学习、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进入辉煌鼎盛时期;1956年,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978年,国家教委又规定自然辩证法为理、工、农、医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本科选修课;1979年,国家教委编写出第一本自成体系的自然辩证法教材。
总论:(1)自然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述自然界辩证实质的根本观点;(2)科学观:阐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3)方法论:泛指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分论:指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学科的辩证法。
二、公认观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观、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研究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实践哲学三、其他观点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观四大起源:天体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生物的起源与演化、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讲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思考题: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简述)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论述)○1两种原子论○2相同异同○3相同异同在哪里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第一节探讨世界本原的元素论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源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型是世界的本原(被称为科学抽象之父)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火是世界的本原(自带动力源)(“一切皆变、一切皆流、无物常在”)太极八卦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二者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
第二节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1. 留基波-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原子和虚空。
原子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
虚空≠虚无,虚空也是一种实存,是原子的存在场所。
(2)原子的特性:a.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本质相同。
(3)原子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和灭亡,原子的直线运动发生碰撞,聚合则事物形成;离散则事物消失。
强调运动的必然性。
2.伊壁鸠鲁的原子论(1)始原原子与结构原子。
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
(2)原子特性: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
(L-D的发展)(3)原子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
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
第三节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1.日心说(阿利斯塔克)认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每年沿圆周轨道绕日一周,太阳和恒星都是不动的,而行星则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运动。
2.地心说(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托勒密的地心说:古希腊几何宇宙的巅峰之作(1)从几何的角度解释天体的运动,认为天体都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2)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3)各行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上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同时假设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
3.盖天说(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2)天并不是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高悬在大地之上。
(3)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中间相距八万里,日月星辰随天盖旋转。
4.浑天说“浑天如鸡子。
天地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5.宣夜说认为天是无限而且空虚的,所有的星辰就悬浮在空虚中。
第四节古代自然观的特性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
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本原与状况实现了统一。
例如“八卦”“五行”学说。
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
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
3.猜测性:用假设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第三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思考题:1.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2.浅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3.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4.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或: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第一节近代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斗争一、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在意大利兴起(因为意大利优越的地理位置)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3.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与宗教改革(宗教内部的改革)二、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天球运行论》)2.日心说的内容:(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球围绕太阳运行;(2)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365天6小时24分转一周。
地球也自转,24小时转一周;(3)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公转,平均周期27.3天;(4)离太阳近的天球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球运行周期长。
3.日心说的意义标志近代科学的诞生、宗教神学挑战、为其他学科树立榜样、推动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1)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球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日心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范围,公开勇敢的向宗教神学挑战,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推动作用。
”(2)“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其他科学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纷纷独立,建立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4.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三、医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维萨里为主)1.维萨里的解破学《人体结构》2.维萨里解破学的发展:“我在这里并不是无端挑剔盖仑的缺点。
相反地,我肯定了盖仑是一位伟大的解破学家,他解剖过很多动物。
限于条件,就是没有解剖过人体,以致造成很多错误,在一门简单的解破学课程中,我能指出他二百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