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ppt课件
耳穴压豆PPT课件

常见症的治疗
• 便秘 • 主穴:直肠、大肠、皮质下; • 配穴:口渴心烦者加肺,体质虚弱者加脾
、肾 • 特别提示:1、病人应多吃新鲜蔬菜、,或
者以番泻叶泡茶饮;2、长期大便干者或年 老体弱者可以经常喝蜂蜜水
操作方法
• 5、按摩法是用指腹轻轻按压穴丸,并向顺 时针方向带动穴丸皮肤旋转,以患者感胀 痛略痛为度。每次按压0.5~1分钟。这种方 法刺激最轻,适用于久病体虚、年老衰弱 者。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 1、按压的时候不可以采用使劲搓动压丸的方法, 这样容易引起皮肤的破损,造成感染。
• 2、耳穴压丸不当,可以引起感染,但一般比较轻 ,只需要取下压丸后,局部涂上消炎的药膏就可 以了。在感染治疗期间,先停下耳穴压丸。
常见症的治疗
• 慢性支气管炎 • 主穴: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 、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 特别提示: • 1、本病应避免呼吸道的刺激,尤其是油烟和寒 的刺激; • 2、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气寒冷时要注意 保暖。
常见症的治疗
• 肺炎 • 主穴: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 配穴: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
常见症的治疗
• 咳嗽 • 主穴: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配穴: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 ,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 • 特别提示:1、本病的病人应戒烟酒; • 2、病人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冒 ,在季节交替或气温变化较大时要特别注 意防寒保暖。
常见症的治疗
耳穴压豆ppt课件完整版

及时就医
如遇到耳部不适或症状加重等 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自己的治疗史和用药情况。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耳穴压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详细解释了耳穴压豆的定义、作用原理及在 中医理论中的地位。
耳穴压豆操作方法
系统介绍了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包括选穴 、消毒、贴压等关键环节。
贴压方法及注意事项
贴压方法
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胶布上, 用镊子夹住胶布,对准选定的
耳穴贴紧压实。
贴压时间
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 交替进行,3-5天更换一次,10 次为一疗程。
按压刺激
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 按压1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 提高疗效。
注意事项
贴压期间避免耳部沾水,以免 引起感染;贴压后如出现不适 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贴压
更年期症状。
儿科疾病案例分享
小儿遗尿
刺激膀胱、肾、皮质下等穴位,可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 尿症状。
小儿厌食
选取脾、胃、小肠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可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提 高食欲。
小儿多动症
通过刺激心、肾、脑干等穴位,可调和脏腑功能,改善多动症状。
五官科疾病案例分享
近视
选取眼、目1、目2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可改善眼部血液 循环,缓解近视症状。
常用耳穴介绍
列举了多个常用耳穴,包括其位置、功能及 对应的身体部位或病症。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强调了耳穴压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 及不适用该疗法的禁忌症。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本次课程,我对耳穴压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 在选穴和贴压方面收获颇丰。希望在未来能够更熟练地运 用这一技能。
耳穴ppt课件

耳穴治疗在焦虑和抑郁中的应用
临床试验表明,耳穴治疗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 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轻度焦虑和 抑郁的患者效果更佳。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耳穴治疗的机制
目前对耳穴治疗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其 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特殊人群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治疗环境
治疗反应
保持治疗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免风 吹和寒冷刺激。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感或明显疼痛, 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方法
日常护理
保持耳部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过度清洗和用力
搓揉。
饮食调理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 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04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感冒的耳穴治疗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过耳穴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
感冒时,可以选择耳穴中的肺、咽喉等穴位进行按压刺激, 以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同时,可以配合其他中医治疗方 法如拔罐、艾灸等,加强治疗效果。
失眠的耳穴治疗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通过耳穴治疗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耳针法是一种通过针刺耳部穴位刺激 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疗效迅速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 应用于临床。
耳穴按摩法
总结词
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耳穴按摩法是一种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无创伤 、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耳穴诊疗法-ppt课件

常用的耳穴选穴法
1. 按与人体相应的部位选穴 2. 按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选穴 3. 按现代医学的功能或作用选穴 4. 按临床经验选穴
20
相应部位、经络脏腑理论选穴
按相应部位选穴
根据患病部位,在耳廓的相应部位选穴,如齿痛配牙痛穴,
踝痛配踝关节穴等。
按经络理论选穴
1.同经选穴:根据经络循行的部位辨出何经受病。如偏头痛,
留。 • 外生殖器(平对耳轮下脚上缘) :睾丸炎、阴道
炎、阳痿。 • 耳尖:红眼、发热、高血压。 • 轮1~6: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耳舟、对耳轮上下脚及体部
• 指、腕、肘、肩、肩关节、锁骨:相应部位疼痛。 • 荨麻疹点(指腕之间):止痒、抗过敏。 • 趾、踝、膝、臀、坐骨:相应部位疼痛及扭伤。 • 腹:腹腔盆腔病的配穴。 • 胸:胸痛、胁痛、神经痛、乳腺炎。 • 颈:落枕。 • 骶腰椎、胸椎、颈椎:相应部位疼痛。
痛点。 3.摸:手指轻抚耳廓,检查耳穴区有无结节、隆起,
并查其大小、质地、边缘。 4.测: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变化,找良导点。
17
耳穴探查方法
• 直接观察法 • 压痛点探查法 • 电测定法
18
视诊规律总原则
先内到外,先上后下,先右后左,先脏腑后躯 干四肢,按耳廓解剖部位进行。
急性期色泽多发红,慢性期色白凹或隆,易擦 脱屑是炎症,磷状结核皮肤病,手术疤痕白条状或 月牙形,暗灰结节隆起见癌肿。
其循行部位属足少阳胆经,故耳穴以胆为主治疗。
2.异经选穴:即取本经穴外,同时取表里经穴,如胆实症,
胁痛,除取胆穴外,还取肝穴。
3.按经络病侯选穴:是按经络的“是动则病”和“所生病”
来选穴的,如上齿痛属足阳明胃经病症,故上齿痛取胃穴。 按脏腑理论选穴
耳穴诊断及常见病治疗 ppt课件

1.隆起:结节状、串珠样、条状及线形、条片状或圆形、不规 则隆起; 2.凹陷:点状、片状或条状、线形; 3.隆起伴凹陷:近视伴散光(小狗);远视伴散光(大象), 屈光不正,风心病,心肌炎;
三、耳穴诊断方法
视诊内容:变色、变形、丘疹、脱屑、血管充盈
二、变形
4.水肿:多见于严重的内脏器官病变,如缺血、缺氧、免疫功 能减退、机体内代谢循环障碍性疾病; 5.皮肤粗糙:纹理加深,伴色素沉着,常见皮肤病; 6.瘢痕样改变:手术瘢痕,萎缩性胃炎;
二、耳穴类型、定位及功能
其他穴位
三、耳穴诊断方法
视诊内容:变色、变形、丘疹、脱屑、血管充盈
一、变色:
1.红色:淡红色---疾病初发或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如十二 指肠球炎,颈椎病,月经前期;
鲜红色---急性痛症,炎症,出血性疾病,急性胃炎,肠 炎,急性牙周病和扁桃体炎;
绛红色---病情较重,急性热病,胆管阻塞,黄疸; 暗红色---疾病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引起变形,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期,月经后期; 2.白色:见于慢性病,如慢性器质性病变,退行性病变。虚寒 症。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区呈现大片不规则状白色反应,慢性 胃炎急性发作时,胃区不规则白色隆起中可见片状红色反应。 淡白色---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苍白色---体虚而受寒邪; 灰白无泽---气血枯竭,阳气衰弱,如肿瘤晚期耳廓均呈现
四、常见病治疗
耳压治疗取穴规律
1.相应部位取穴 相应部位反映 机体疾病的部位,是治疗中的 首选穴位 2.脏腑辨证和经络学说取穴 3.按现代医学理论,发病原因, 病理生理取穴 4.特定穴位功能取穴 5.经验取穴
四、常见病治疗
感冒:
主穴:肺、内鼻、咽喉、肾上腺 配穴:头痛---额、颞
耳穴诊断及常见病治疗ppt课件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调整刺激量: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刺激量,避免过度 刺激引发不适。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或溃疡者禁用。
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对耳穴贴压或艾灸过敏者禁用。 严重器质性病变或急性传染病患者不宜采用耳穴治疗。
04
常见病症的耳穴治疗方案
失眠多梦
典型病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详细分析其诊断、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估,展 示耳穴诊断与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深入研究耳穴本质
创新耳穴诊断与治疗技术
进一步探讨耳穴的生理、病理基础,揭示 其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 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发新的耳穴诊断与 治疗技术,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耳穴触诊技巧
触诊内容
通过触摸了解耳廓的温度、软硬度、 有无压痛及结节等病理反应。
触诊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轻轻按压耳廓, 从耳轮开始逐渐向内按压,注意感受 指下的感觉变化。在触诊过程中,要 注意两侧耳廓的对比和整体观察。
02
常见病症在耳穴上的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01
02
03
感冒
耳穴肺、内鼻、咽、喉等 区域可能出现压痛、敏感 等反应。
耳穴诊断及常见病治 疗ppt课件
目录
• 耳穴诊断基础 • 常见病症在耳穴上的表现 • 耳穴治疗原则与方法 • 常见病症的耳穴治疗方案
目录
• 耳穴诊断与治疗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 总结与回顾
01
耳穴诊断基础
耳穴定义与分类
耳穴定义
耳穴是指在耳廓上一些特定的区域,这些区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 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相应区域出现反应。
2024版耳穴埋豆ppt课件

耳穴定义及分布特点耳穴是指在耳廓上分布的一些特定穴位,是耳廓上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感应点。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有密切联系。
01埋豆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耳穴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主要利用王不留行籽、莱菔子等中药进行贴压。
02埋豆法通过刺激耳穴,激发经气传导,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03埋豆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埋豆法原理及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埋豆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禁忌症对于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有溃破者,以及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应慎用或禁用埋豆法。
此外,对于孕妇、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妇女等特定人群,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了解患者病情及耳部皮肤情况,排除禁忌症。
准备皮肤消毒液、棉球、探棒、镊子等物品。
选择合适大小的王不留行籽或磁珠。
向患者解释耳穴埋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准备工作01常用耳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肾等。
02定位方法直接观察法、压痛法、电测定法等。
03选穴原则少而精,一般每次选择1~3个穴位。
定位选穴技巧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耳部皮肤。
医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皮肤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好,并轻轻揉按1~2分钟。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有无晕针等现象。
0102030405埋豆操作过程演示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如局部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时为正常现象,无需处理;若皮肤出现红肿、破损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贴压,并涂抹消炎药膏,防止感染。
耳穴贴压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忌暴怒、忧郁等情绪波动。
耳穴疗法ppt课件

八、材料的准备
14
15
16
九、操作方法
1、探查耳穴 2、消毒 3、贴压 4、疗程
17
十、耳穴疗法的手法
1、对压法 2、直压法 3、点压法 4、揉按法
18
十一、注意事项
1、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避免贴压物贴敷张力低和皮肤 感染。对氧化锌胶布过敏者,可改用其他膏药贴压, 同时配合刺激肾上腺、风溪等耳穴。
造成感染。
20
谢谢!
21
能。 王子登山:对耳屏、对耳轮、耳舟提神醒脑,强筋骨,利关节,健骨
髓。 公主洗面:耳垂养颜美容,防治五官病变。 将军击鼓:全耳、枕部聪耳健脑,袪风散寒,防治耳鸣、耳聋,眩晕
及小脑病变。
3
4
5二Leabharlann 耳穴疗法1、耳部全息穴区:全息是 局部含有整体的信息,耳穴 是耳廓皮肤表面人体脏腑、 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 相互沟通的部位,也是脉气 输注的地方,耳穴在耳前的 排列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 胸部及躯干在中间,人体任 何一个部位,五脏六腑、四 肢百骸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点,这些点就是耳穴。
6
三、耳穴的全息穴区示意图
7
四、感冒
8
五、耳穴疗法的特点
1、应用范围广 2、能防能治 3、无副作用 4、简便易行 5、诊治相结合
9
六、耳穴疗法的适应症
(一)、内科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便秘、腹泻、消化 不良等。 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感冒等。 3、循环、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 常等。 4、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失眠、多梦、忧郁、头痛等。 5、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耳穴疗法
2011.01.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3
16
常见病取穴
• 小儿腹泻
取穴: 大肠、小肠、 肺、胃、三焦、 脾、肾、肾上腺
2020/11/13
17
常见病取穴
• 高血压 取穴:
降压沟(在耳背)、 角窝上、肝、心、 交感、肾、枕
耳尖放血
2020/11/13
18
常见病取穴
• 痛经: 主要用贴压法,如果
经少、伴有痛经, 加耳尖放血
每天贴压1次,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 4—7次为1疗程。
2020/11/13
(2)耳穴放血法
▪ 此法是用针刺,切割放血的一种治疗方 法。可用注射针头,三棱针或小手术刀 在欲放血的耳穴,一般在耳尖,屏尖或 耳轮穴位等处,或在耳背部静脉区进行。
2020/11/13
▪ 适应症
▪ 用于瘀血不化的灼痛,邪热炽盛所致的 高热、抽痉(搐),高血压症,急性结 膜炎,麦粒肿,便秘,严重或顽固瘙痒, 本法具有疏通经络,去瘀生新,镇惊泄 热,止痒,泻火止痛等作用。
常见病取穴
• 流行性感冒 耳压为主,配合耳尖 放血
取穴: 肺、内鼻、交感、 肾上腺、神门、肾
2020/11/13
1
常见病取穴
• 失眠: 耳尖放血
取穴: 神门、枕、额、 皮质下、心、 肾、垂 前、肝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常见病取穴
• 落枕
取穴: 颈(找压痛点)、 神门、皮质下、 枕、膀胱、脾
2020/11/13
5
常见病取穴
• 头痛: 耳尖放血
2020/11/13
耳穴压豆临床辨治应用
支气管哮喘
实证气管、交感、内分泌;风寒外束加皮质下、 肺,邪热伤肺加耳尖、胃、耳迷根,痰湿阻肺加 脾、三焦、枕。虚证取肾、皮质下、肾上腺;肺 肾气虚加肺,脾肾阳虚加脾、兴奋点。
随症:1过敏:风溪、神门、枕、肾上腺。2咳嗽 为主:肺、大肠。3感染痰多:大肠、耳尖、口、 三焦、脑干。4气喘为主:肺、对屏间、肾、神门、 枕。5发热:耳尖、皮质下点刺放血。6巩固疗效: 脾、肺、肾、三焦、内分泌。
丘疹 红色、白色 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慢性)
2020/11/13
21
耳穴的探查
血管变化 充盈、扩张、网状等 心脑血管疾病、炎证
脱 屑 皮肤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内分泌紊乱
2020/11/13
22
耳穴的探查
2、触诊法
触摸法 隆起、凹陷、结节 压痛法 + ++ +++
3、电测定法
2020/11/13
2020/11/13
注意事项 ①术前按摩耳廓较为重要,直接影响放 血是否顺利,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②用三棱针放血不宜太深。 ③取耳背静脉多次放血时,应从静脉远 心端开始,不宜首次在中央部割划,术 毕宜用消毒干棉球按压,不要揉擦,否 则会形成皮下瘀血,影响效果。
2020/11/13
④凡各种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 血小板减少症、肝脏硬化机能不良者及 非热、非瘀之症,不宜使用此法。 ⑤严格注意无菌操作,术毕尽量减少汗 液或水湿以防污染创口。其余注意事项 与毫针刺法相似。
2020/11/13
11
常见病取穴
• 鼻出血
取穴: 内鼻、外鼻、 脾、肺、 肾上腺
2020/11/13
12
常见病取穴
• 接触性皮炎(接触化
学物品、药品引起的过 敏性皮炎)
耳尖放血(抗过敏、祛风 止痒、镇静止痛)
取穴:
风溪、神门、肺、
皮质下、内分泌、
肾上腺、根部病变部
位选择相应部位(如面
部选择面颊)
2020/11/13
▪ 操作方法
▪ A、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常规消毒 耳廓放血穴位的皮肤。
▪ B、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用 点刺法迅速刺入放血部位约2mm深度, 用小手术刀在耳背静脉处划割,深约 1mm。
▪ ③每次放血3~5滴,放血后以消毒干棉 球压迫止血。隔日1次,急性病每日1~ 2次。
取穴: 神门、额、枕、 颞、皮质下、 肝、心
2020/11/13
6
常见病取穴
• 眩晕、头晕 耳尖放血
取穴: 神门、肝、胆、 皮质下、缘中、 眼、心、颞、枕
2020/11/13
7
常见病取穴
• 牙痛(神经性牙痛、 龋齿牙痛、牙周炎)
耳尖放血(清热解毒、镇
静止痛、消炎)
取穴: 面颊、牙、上颌、 下颌、胃、肾、口
23
耳穴的探查
4、#染色法 5、#耳─心(脉)反射诊断
采用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 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 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6、注意 慢性病: 隔日换1次,每次用一侧耳穴,两耳交替。 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0天,继续作第2个疗 程治疗。 急性病: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 卵巢、脾、肾上腺、 (痛经加神门)
2020/11/13
19
耳针临床应用
(一)在诊断方面
1、望诊法
变色 红色 鲜红-急病;
淡红、暗红-慢性病或恢复期
白色 慢性病;
中白边红 慢性病急性发作
灰色(淡暗) 陈旧性损伤、肿瘤
2020/11/13
20
耳穴的探查
变形 隆起、结节、条索、凹陷 慢性器质性疾病、肿瘤
2020/11/13
8
常见病取穴
• 耳鸣、听力减退 耳尖放血
取穴: 内耳、肾上腺、 神门、肾、肝、 胰胆、颞
2020/11/13
9
常见病取穴
• 近視:(17岁以下)
取穴: 心、肝、肾、 眼、神门、 脾、皮质下
2020/11/13
10
常见病取穴
•慢性鼻炎
耳尖放血(消炎)
取穴: 内鼻、肺、 肾上腺、额、 大肠、脾
2020/11/13
31
高血压病
实证、虚证均取降压点、皮质下、交感;肝阳上 亢加耳尖、耳背静脉、高血压点、肝、肝阳等放 血,痰湿雍盛加内分泌、胰胆、三焦。虚证取神 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阴虚阳亢加肾、神 门、耳背沟放血,阴阳两虚加头昏点、枕、耳背 肾。
2020/11/13
13
常见病取穴
• 慢性胃炎
取穴: 胃、交感、 脾、皮质下、 神门、肝
2020/11/13
14
常见病取穴
• 类风湿性关节炎 耳尖放血
取穴: 交感、神门、脾、 肾、肝、肾上腺、 风溪、相应部位
(如手指关节即取指)
2020/11/13
15
常见病取穴
• 儿童多动症、
取穴: 肾、皮质下、 脑干、神门、心、 以及相应部位(如 挤眉取眼、晃头取 颈、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