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耳穴疗法(经典)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按摩案例

耳穴压豆按摩案例

耳穴压豆按摩案例介绍耳穴压豆按摩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起到治疗和调养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几个耳穴压豆按摩的实际案例,介绍其原理、具体步骤和相关效果。

案例一:缓解头痛原理头痛通常是由于颅内血液循环不畅或气血不和所致。

耳穴压豆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相应穴位,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的平衡,从而缓解头痛。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太阳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上方的耳尖,每次15秒,共3次。

5.再按压左耳中央下方的压豆点,每次15秒,共3次。

6.重复以上步骤,对右耳进行按摩。

效果该按摩方法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经常按摩这些穴位,还可以起到预防头痛的作用。

案例二:改善失眠原理失眠通常是由于神经紧张、脑力过度使用或气血不调引起。

耳穴压豆按摩可以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食指和拇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心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上方的耳尖,每次15秒,共3次。

5.再按压左耳中央下方的压豆点,每次15秒,共3次。

6.重复以上步骤,对右耳进行按摩。

效果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舒缓神经系统,促进睡眠激素的分泌,改善失眠问题。

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

案例三:缓解颈椎病原理颈椎病常常由于颈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或气血不和引起。

通过耳穴压豆按摩,可以舒缓颈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达到缓解颈椎病的效果。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风池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下方的耳轮,每次15秒,共3次。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一、耳穴的定位在中医理论中,耳朵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集中区域,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产生全身疗效。

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耳穴及其定位:•耳尖穴:位于耳朵最上方的尖端,直接按压;•霞尾穴:位于耳尖下方,耳壳尾部突出处;•阳白穴:位于耳甲后方,与耳尖相对的地方;•眼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与眉毛连线上方一指宽处;•鼻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眼点穴向上1/2指宽处;•唇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鼻点穴向下1/2指宽处。

以上只是耳穴中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穴位。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刺激。

二、耳穴的功能主治耳穴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及其主治:1.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达到调节内分泌的目的,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比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2.缓解疼痛:耳穴中一些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体内的疼痛传递,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比如,头痛、颈椎病等。

3.改善睡眠:通过刺激耳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多梦等问题。

4.减肥瘦身:耳穴中的一些穴位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

5.调节情绪:根据中医理论,刺激耳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等,达到平衡体质、调节情绪的作用。

比如,抑郁、焦虑等。

三、注意事项在刺激耳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和刺激:刺激耳穴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或造成疼痛。

2.卫生:在刺激耳穴之前,要保持耳朵干净,避免感染。

3.坚持:刺激耳穴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不要急于求成。

4.专业指导:非专业人士刺激耳穴时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误伤。

四、总结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减肥瘦身以及调节情绪等。

但需要注意卫生和刺激力度,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调治高血压病常用的耳穴有哪些(二)

调治高血压病常用的耳穴有哪些(二)

调治高血压病常用的耳穴有哪些(二)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耳穴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调治高血压病。

本文将介绍调治高血压病常用的耳穴。

以下将从五个大点着手,分别阐述相关的小点。

第一大点:内分泌调节1. 心神舒缓穴:位于耳轮的上方,能够调节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

2. 下垂体穴:位于耳郭的上部内凹处,可调节下垂体功能,平衡血液中的激素水平。

3. 甲状腺穴:位于耳垂的上部内凹处,能够调节甲状腺功能,平衡代谢水平。

第二大点:血压调整1. 眼穴:位于耳郭的中央,能够调节激素水平,进而控制血压。

2. 肾上腺穴:位于耳轮的上部内凹处,能够调节肾上腺功能,帮助控制血压。

3. 大肠穴:位于耳垂后缘,通过刺激大肠穴,有助于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第三大点:镇痛功效1. 视觉区域:位于耳轮的上方,能够缓解头痛和偏头痛,促进全身放松。

2. 耳骨区:位于耳轮的下方,可缓解背部和脊柱的疼痛。

3. 面部反射区:位于耳轮的中央下方,可以减轻面部疼痛和牙痛。

第四大点:神经调节1. 颞颥凹:位于耳轮前庭,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血压。

2. 迷走神经穴:位于耳垂的上部内凹处,能够激活迷走神经,减缓心率和血压的增加。

3. 交感神经穴:位于耳轮的下部内凹处,可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降低心脏负荷。

第五大点:心理调节1. 心境穴:位于耳轮的上部内凹处,能够调节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2. 睡眠穴:位于耳轮的下方,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缓解高血压带来的疲劳感。

3. 抗压穴:位于耳轮的中央,能够减轻压力和焦虑感。

总结:通过调节内分泌、血压、镇痛、神经和心理机能,常用的耳穴可以帮助调治高血压病。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耳穴,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要贴牢。
• 点压法
• 用一个直径约1.5mm的金属棒或非金属棒 均匀按压穴位,通过寻找压痛点来诊断疾 病的一种方法。
• 4、对相应部分可采用耳郭正面和背面同时压丸法,以 加强疗效。
• 5、按压要恰当,不能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对老 人、儿童、虚证病人、慢性病病人可轻压,对年轻
力壮、实证病人可重压。
随症:1过敏:风溪、神门、枕、肾上腺。2咳嗽 为主:肺、大肠。3感染痰多:大肠、耳尖、口、 三焦、脑干。4气喘为主:肺、对屏间、肾、神门、 枕。5发热:耳尖、皮质下点刺放血。6巩固疗效: 脾、肺、肾、三焦、内分泌。
高血压病
实证、虚证均取降压点、皮质下、交感;肝阳上 亢加耳尖、耳背静脉、高血压点、肝、肝阳等放 血,痰湿雍盛加内分泌、胰胆、三焦。虚证取神 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阴虚阳亢加肾、神 门、耳背沟放血,阴阳两虚加头昏点、枕、耳背 肾。
耳穴的探查
血管变化 脱屑
充盈、扩张、网状等 心脑血管疾病、炎证 皮肤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内分泌紊乱
耳穴的探查
2、触诊法
触摸法 隆起、凹陷、结节 压痛法 + ++ +++
3、电测定法
耳穴的探查
4、#染色法 5、#耳─心(脉)反射诊断
采用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 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 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萎缩性胃炎
取穴:脾、胃、三焦、神门、隔、皮质下、
上腹 。按耳穴压豆法操作,以上耳穴各贴1 粒,贴后按压每天15次,每次各15下。隔 日换贴1次,每贴10次为1疗程,休息3~5 日再进行第2疗程。主治萎缩性胃炎
支气管哮喘
取穴: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
分泌等穴。按耳穴压豆法操作,贴双耳上述 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 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 喘。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管遵信老师堪称中国中医耳针学的先驱,其倾注几十年于耳穴研究,影响巨大,成果丰硕,吾十余年前初试尝耳针,惊于其效,后闻管老之名,悉管老之学,感管老治学求真之不易!今愿与诸学友同习、同求,感念管师之德、之学!1.止痛:耳针对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最好。

耳穴的止痛要穴是神门与相应部位,除此以外腹部内脏腑疼痛疾患,取交感穴,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软组织损伤,取肝、脾可舒筋活络,解除肌肉之疼痛;牙齿、骨髓疾病取肾穴。

2.止晕:•枕为镇静止晕要穴,对于头晕、眩晕、晕车、晕船是首选穴;•晕点是诊断症和治疗点;•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当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致晕眩时用肝;•耳尖具有镇静、降低血压、退烧、消炎、清脑明目的作用;•外耳治疗头晕、偏头痛是黄老师的经验穴。

除以上5穴外:•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用皮质下、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头晕取交感、皮质下;•美尼尔氏综合症取内耳和脾;•晕车、晕船、晕机者取胃、内耳;•贫血引起头晕的选膈、脾。

3.止惊:黄老师常用脑干、枕、肝、神门、皮质下和耳尖放血。

4 .止咳:口、脑干为经验穴;咽喉、气管、肺、平喘均可选用。

5.止喘:支气管、肺、平喘、交感、肾上腺、神门、枕。

支气管哮喘取风溪(过敏区)、内分泌;喘息性支气管炎选用耳尖放血和内分泌。

6.止痒: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肺区点刺放血,适于广泛性的皮肤瘙痒;耳尖放血有抗过敏止痒的作用;神门、枕两穴有镇静止痒作用;“诸病疮痒皆属于心”,心主火,火为热至,热为火之微,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故取心穴以泄火止痒。

7.止耳鸣:内耳、外耳为相应部位取穴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肾虚耳鸣则取肾;颞可消除耳内噪音,提高听力;三焦、胆用于低音耳鸣。

8.止吐:呕吐及吞食痉挛明显用贲门;胃有和胃降逆的作用;枕和神门以镇静;皮质下可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9.止酸:选用肝、胃以降逆止酸;交感为止酸之要穴,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耳穴常用穴位

耳穴常用穴位

耳穴常用穴位
失眠:男性:心、肝、肾、皮质下、神门。

女性(同男性加内分泌)便秘:脾、胃、大小肠
腹痛:脾、胃、大小肠、神门
腹泻:脾、肝、大小肠
恶心欲呕:心、膈
打嗝:膈、脾、胃
烦躁:皮质下、神门、心、肾
过敏:风溪、肝、神门
定位:
心------耳甲腔中间凹陷处,即耳甲15区
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
肝------在耳甲艇的后下方,即耳甲12区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
脾------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
胃------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大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小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
膈------在耳轮脚即将消失处,也叫耳中。

风溪------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

耳穴贴压的操作方法

耳穴贴压的操作方法

耳穴贴压的操作方法耳穴贴压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功能和平衡体内的能量。

具体而言,耳穴贴压是将一些特殊的药物或者粘贴物贴在人的耳朵上的特定穴位上,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或者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要想正确地进行耳穴贴压,首先需要了解人耳朵上的穴位位置。

人耳朵上有许多穴位,每个穴位都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比较常用的耳穴以及它们的具体位置和作用。

1. 耳尖穴(肾区):位于耳朵的尖端,按摩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调节肾脏的功能,促进排尿和排毒。

2. 额穴(脑门穴):位于耳垂前方的上方,按摩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和眩晕。

3. 眼穴:位于耳垂上方的中部,按摩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眼部疲劳和眼睛干涩。

4. 耳尖下角穴(肾藏精穴):位于耳尖的下方,按摩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补肾壮阳,增强性功能。

5. 心穴:位于耳垂前方的下方,按摩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心慌和心悸。

以上只是耳部一些常用的穴位,实际上耳朵上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穴位,具体选择哪些穴位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

下面是我总结的耳穴贴压的具体操作步骤:1. 清洁耳朵: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面奶或者洗耳水清洁耳朵,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 确定穴位: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在耳朵上使用铅笔或者红笔标记出这些穴位,以便后续操作。

3. 准备贴压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者粘贴物,并剪成合适大小。

4. 将贴压物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将准备好的贴压物贴在标记出的穴位上,并轻轻按压,使其牢固粘贴在耳朵上。

5. 保持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保持贴压物的时间,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可以保持30分钟到1小时。

6. 注意事项:在进行耳穴贴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避免在耳朵上贴压物过重,以免损伤耳朵;其次,贴压物贴在耳朵上不宜过久,一般来说,30分钟到1小时为宜;最后,贴压物需要保持清洁,每次使用之前需要清洗干净。

传统保健疗法耳穴疗法

传统保健疗法耳穴疗法
抑制的功能。常用于辅助治疗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调引起的症候
群。主治: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可协助诊断消化、神
经、心血管系统疾病。此穴还具有消炎、消肿、止汗、止痛、缓解
腹胀作用。治疗腹胀疼痛可用耳穴“皮质下”配经络穴“足三里”
6、垂体 :对耳屏内壁的底部。治疗侏儒症、肢端肥大症、尿崩
症、产後宫缩不佳、性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
2021/10/10
27
将对耳屏内侧分为两等分:腮腺往下0.2公分睾丸穴(卵巢)主治: 生殖系统疾病、头痛。
8、丘脑 :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主治:单纯性肥胖、嗜睡症、 水肿、内分泌紊乱。
丘脑与睾丸二分之一处:兴奋点。主治:嗜睡症、遗尿、阳萎、肥 胖病。
9、脑 :对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失眠、多梦、眩晕、耳鸣 、哮喘、疼痛性疾病。
2021/10/10
33
对耳轮穴位
对耳轮相当于人体躯干。
分为13个区 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份; ①上1/3再分上、下两等分,下1/2 为对耳轮3区,上1/2左右各等分为 对耳轮1、2区;②中1/3对耳轮4区 ③下1/3为对耳轮5区 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份, 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 对耳轮7区 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 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分,再沿对耳轮 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3/4, 前上2/5为8区,后上2/5为9区, 前中 2/5为10区, 后中2/5为11 区,前下1/5为12区,后下1/5为 13区
对屏尖=腮腺。对耳屏,腮腺和脑干。轮屏切迹只有一个穴是脑干
脑干和腮腺的中点是脑垂体。减肥必贴穴是主穴,脑垂体=缘中
平喘:在腮腺穴前下方约0.2厘米处
2021/10/10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五)单纯性肥胖
• 单纯性肥胖是指排出了继发于神经、内分 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所产生的肥胖,其体 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中医认为本病 主要由于脾虚引起痰湿积聚于内所致。
• 治则:健脾利湿祛痰。
(五)单纯性肥 胖
• 操作步骤: • 1、取穴:饥点、肺、脾、 肾、三焦、内分泌、皮质 下。 • 2、配穴:大便秘结者加大 肠、直肠下段;小便量少 者加膀胱;心悸气短者加 心、神门。
• 3、湿热天气耳穴压丸留臵时间不宜过长, 宜1~2天一换。 • 4、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 1、探查工具: 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 1.5~2毫米。
• 变色: • 红色反应:鲜红色反应常见于急性病症, 淡红或暗红色常见于疾病的恢复期。 • 白色反应:多见于慢性疾病,白点边缘红 晕属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 灰色反应:多见于宿疾和肿瘤。 • 变形:有结节状突出于皮肤或点状、沟形 凹陷。常见于慢性器质性疾病。有些慢性 器质性疾病,病愈后在耳穴上仍反应痕迹。
耳穴功能归类
• 2、止晕功能较好的耳穴:枕、内耳、眩晕 点和耳尖 • 3、具有止咳功能的耳穴:对屏尖、神门、 枕、脑干 • 4、具有止喘功能的耳穴:对屏尖、角窝中、 肾上腺、风溪。

耳穴功能归类
• 5、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耳尖、风溪、肺、 神门和内分泌。 • 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肾上腺、耳中、 脾 • 7、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耳背沟、角窝 中、耳尖和心 • 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门、交感、 枕、心
记忆方法
• 耳甲艇对应腹部(肝、胰胆、肾、膀胱、 输尿管、艇中、艇角); • 三角窝对应盆腔(神门、盆腔、内生殖器、 角窝中、角窝中); • 耳舟对应上肢(指、腕、风溪、肘、肩、 锁骨共6个穴位)。
耳穴功能归类
• • • • • • • 具有止痛功能的耳穴: 神门(止痛要穴,止一切痛) 交感(止内脏痛) 肝(止关节痛) 脾(止肌肉痛) 1 肾(止骨痛) 肺(止皮肤痛)
耳穴功能归类
• 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 • 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内分泌、 艇中、艇角、肾 • 11、具有通便功能的耳穴:三焦、直肠、 大肠、便秘点 • 12、具有退热功能的耳穴:耳尖、屏尖、 肾上腺
耳穴功能归类
• 13、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耳穴:内分泌、 缘中 • 14、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耳穴:肝、肾、 内分泌、肾上腺 • 15、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风湿功能的 耳穴:耳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耳穴探查
•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 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 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 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 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 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
(一)耳穴探查
三、耳压疗法的禁忌症
•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 破时禁用。
• 2、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禁用。 • 3、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孕妇禁 用。
四、耳压疗法的注意事项
• 1、耳廓暴露在外且血液循环较差,皮肤受 损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炎 症,故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 • 2、年老体弱者宜卧位,用弱刺激按压法。
记忆方法
• 照解剖状态分解为“卷、平、凸、凹” • 四种状态和“1、2按、3、4”十个板块。
记忆方法
• 1个“卷”:
• • • • • • • 指卷曲的耳轮。对应膈肌, 含有膈肌信息,可调节膈肌。 耳轮及耳轮角分布耳中、 直肠、尿道、外生殖器、 肛门、耳尖、结节、以及、 轮1、轮2、轮3、轮4 共11个穴位)
• 2、配穴:脾胃不和加用 脾、胃、大肠;心肾不 交者加心、肾;心胆气 虚者加心、胆、肝;心 脾两虚者加心、脾;肝 郁气滞者加肝、三焦。
(二)失眠
•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 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 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 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点。在上述 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 腹相对臵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 或用食指尖或指腹臵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 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 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 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记忆方法
• 2个“平”: • 指2个平面。一个是耳垂和对耳屏合起来的 大平面,另一个是耳屏这个小平面。对应 头、面部,含有头面部信息。 • 耳垂对应面部(眼、舌、扁桃体、垂前、 内耳、牙、颌、面颊、屏间前、屏间后共 10个穴); • 对耳屏对应头部(对屏尖、脑干、缘中、 枕、颞、额、皮质下共7个穴位); • 耳屏对应鼻、咽部(耳屏外侧有外耳、外 鼻、屏尖、肾上腺共4个穴位;内侧有内鼻、 咽喉2个穴位。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的特点
• 一、耳穴 •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 质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 廓上信息点。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 定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与相关部位相互 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的说 法称这种信息区为“穴位”。
耳穴疗法的特点
• 二、耳穴的特点 • 1.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都在皮肤表层,轻 轻一碰,就能触及穴位。 • 2.耳穴信息反映的显性率高:人体内部各器 官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都有反 映。 • 3.耳穴的对应性强:体内器官组织病变,很 快就会在耳穴出现反映。
(四)头痛
•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 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 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 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 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 食指尖或指腹相对臵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 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臵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 穴的耳廓正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 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 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 日1换。
• 2、操作步骤:在选用耳穴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将 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cm×0.5厘米大小的胶布小央, 用镊子夹住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 耳郎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贴压 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天2~3日1换, 冬天5-7天1换。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者每日 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分钟。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一)牙痛
• 常由外感风邪、胃火炽盛或肾虚火旺等致 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表现为牙齿疼痛、 牙龈红肿、面颊部肿胀等。相当于西医的 牙龈炎。 • 治则:清热止痛。常用强刺激按压法。
(一)牙痛
• 操作步骤:
• 1、取穴:口、屏尖、颌、 牙、神门。
• 2、配穴:牙痛兼有口臭、 牙龈红肿、嗳腐可加用胃、 大肠;兼有发热、恶寒、 咽喉痛加用耳尖、轮1、轮 2、轮3;牙痛兼有反复腰 膝酸软、五心烦热加用肾。
(一)耳穴探查
• (2)探查方法:
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 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 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 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 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 治疗准确的耳穴刺激点。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压治疗
• 1、治疗工具:探穴笔、王不留行籽、镊子、碘伏、 棉球、净手凝露。
(五)单纯性肥胖
• 3、操作:耳穴消毒,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 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 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 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的准确的耳穴刺激 点。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 食指尖或指腹相对臵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 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臵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 穴的耳廓正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 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 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 日1换。
• 3、常用耳压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臵于贴有王 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 或用食指尖或指腹臵于贴有王不留行 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 括强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压治疗
常用耳压方法
(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 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 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 每天3~5次。本法适用于实证、年轻力壮者, 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 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2)弱刺激按压法: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 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酸、轻微刺痛为 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 钟左右,每天3~5次。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二)失眠
• 不寐也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 睡眠而言,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 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 其主要原因为心、肝、脾、肾等脏腑失调。
• 治则:解郁降火、养心宁神。常用弱刺激 按压法。
(二)失眠
• 操作步骤:
• 1、取穴:心、神门、皮 质下、交感。
记忆方法
• 3个凸:指突起。是对耳轮、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三个突起部位。 • 含有椎体、躯干和下肢的信息。 • 对耳轮体对应人体的颈和躯干(颈椎、胸 椎、腰骶椎、颈、胸、腹); • 对耳轮下脚对应臀部(臀、坐骨、交感); • 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趾、跟、踝、膝、 髋)。
记忆方法
• • • • • • • • 4个凹:指凹陷。 包括耳甲腔、耳甲艇、 三角窝和耳舟四个 凹陷部位。 含有内脏和上肢的信息。 耳甲腔对应胸腔(心、肺 气管、内分泌、脾、三焦 口、食道、贲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