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介绍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耳穴压豆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的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平衡、促进健康的效果。

随着该疗法的普及,为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运用,制定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耳穴压豆疗法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它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

接着概述该疗法适用于哪些范围,并对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进行总体概述。

随后,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制定耳穴压豆疗法准入标准的过程与机构。

最后,我们将解释说明具体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评估标准、医学基础知识要求与能力评估标准以及运用耳穴压豆器材技术评估标准等几个方面在内的耳穴压豆疗法准入标准。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概述和解释说明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使读者对该疗法在不同方面的要求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同时,通过总结结论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为进一步提高该疗法应用水平和疗效提供指导和建议。

2. 耳穴压豆疗法简介2.1 定义和原理: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耳廓上压迫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内部的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耳廓上有数百个与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相对应的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

2.2 发展历史:耳穴压豆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耳部与全身各个器官相联系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耳穴压豆疗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2.3 应用范围:由于其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耳穴压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不适,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障碍、慢性疼痛、失眠等。

同时,耳穴压豆疗法也常被用于健康保健和预防保健领域,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平衡等。

耳穴概况及疗法1

耳穴概况及疗法1
耳轮脚周围穴位
胃 耳轮脚外侧 主治:恶心呕吐(ǒu tù),消化不良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耳甲艇部穴位(xuéwèi)
肾 在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分叉处下方。主 治:肾炎、腰膝酸软、神经衰弱、耳鸣、耳聋、 眼疾、脱发(tuōfà)。
肝 在耳甲艇的外下方。主治:头顶痛、眼疾、胁
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配穴方法(fāngfǎ)
1、按病变的相应部位取穴。当某个器官(qìguān), 某个脏腑,某个肢体病变时在耳廓相对应的相 应部位取穴,如胃病取胃穴。
2、根据经络辩证取穴,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 经,选“胆”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3、按中医理论选穴。如目疾选肝穴,因为 “肝开窍于目”。
4、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高血压选降压沟; 心律失常选心穴。
内容(nèiróng)总结
耳穴概况及疗法。对耳屏—头部 包括枕、颞、额及皮质下穴。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 近视等眼病。功能: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内脏器官有镇痛(zhèn tònɡ)作用。三焦 在外耳道孔后 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有特定疾病如心脏病,气喘,肝功能异常者注意不可强刺激。严 重慢性疾病伴有高度贫血、血友病患者,不宜针刺,可做耳穴贴压。2、根据经络辩证取穴,如偏头 痛属足少阳胆经,选“胆”。头晕取枕、外耳
取穴:内生殖器、盆腔(pénqiāng)、腹、肝、内分泌、 缘中、皮质下、神门。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便秘(biàn mì)
便秘时大便(dàbiàn)干燥、坚硬、排便困难,数日 一次。除腹部彭满感以外,可伴有头痛、眩晕、 纳呆、易倦、恶心、心悸不寐等。
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皮质下。 配穴:肺,便秘点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更年期综合症
❖ 取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丘脑、肾。肝 肾阴虚加肝、肾上腺;脾肾阳虚加脾、皮质 下。
遗尿
❖ 取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丘脑、肾。肝 肾阴虚加肝、肾上腺;脾肾阳虚加脾、皮质 下。
单纯性肥胖
❖ 主穴取神门、脑点、脾、胃、肺、大肠、直 肠下段、三焦。
❖ 配穴可随症选用,便秘加便秘点;高血压、 脂肪肝、糖尿病加肝、肾;月经不调加内分 泌;冠心病加心;痰湿重加脾、肺。
升压四穴:升压点、肾上腺、 脑垂体、内分泌。
2)诊断低血压, 是判断血压高低的参考穴。
2010.5
耳穴诊断与治疗
21
(一)特定点
2、降压点 定位: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应用:1)治疗高血压,配
神门、耳尖放血。 2)诊断高血压,
是判断血压高低的参考穴。
2010.5
耳穴诊断与治疗
22
(一)特定点
3、肾炎点 定位:肩关节、锁骨两穴
常见病取穴
• 小儿腹泻
取穴: 大肠、小肠、 肺、胃、三焦、 脾、肾、肾上腺
常见病取穴
• 高血压 取穴:
降压沟(在耳背)、 角窝上、肝、心、 交感、肾、枕
耳尖放血
常见病取穴
• 痛经: 主要用贴压法,如果
经少、伴有痛经, 加耳尖放血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 卵巢、脾、肾上腺、、缘中、 眼、心、颞、枕
常见病取穴
• 牙痛(神经性牙痛、 龋齿牙痛、牙周炎)
耳尖放血(清热解毒、镇
静止痛、消炎)
取穴: 面颊、牙、上颌、 下颌、胃、肾、口
常见病取穴
• 耳鸣、听力减退 耳尖放血
取穴: 内耳、肾上腺、 神门、肾、肝、 胰胆、颞
常见病取穴
• 近視:(17岁以下)

耳穴

耳穴

享!耳穴疗法概况耳穴疗法的定义耳穴疗法(耳针):是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生物全息根据生物全息规律,人体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如耳、面、舌、鼻、足、第二掌骨等局部,都是各个独立的“全息胚”,而且,具有全息胚的特性,是整体的缩小,并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疗法的发展简史利用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已有记载。

♣到明代已经出版了耳穴图谱。

♣清朝末叶,耳穴针灸随正统的针灸学的没落而几近湮没。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法国的医学博士P.Nogier在耳廓里发现了不少新穴位,并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耳朵穴位分布恰巧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学者萧月麟首次翻译成中文。

从此之後,耳针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学者在P.Nogier耳穴图的型础上将之丰富、发展。

有些甚至提出和他相反的意见。

♣中国学者在耳针的机理、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在耳针学的机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方面作出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有所创造和发明。

使耳针学内容更丰富和日益完备。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创造和发明是非常值得在这里介绍一下的:——陈巩荪等在耳穴探查,发现了穴位「电阻低、电位高」的特性,由此发明了一系到的耳穴探测机和治疗机器。

——管遵信发明耳穴染色法,使耳穴的探查从用电流表作模拟式的显示成为直观式的显示。

使耳穴的客观存在更具说服力。

——尉迟静和王惠伦发现「耳经络客观存在」,证实了古代经典所载:"十二经脉上络於耳" 的说法。

他们更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创立了耳廓经络图和耳背穴位贴压耳针已发展到了一个独立的学科1987年中国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制订并通过了耳穴标准化方案,耳穴开始走入规♣化的阶段。

耳 穴 疗 法

耳 穴 疗 法

耳穴疗法一. 耳穴疗法的基本原理耳朵,并非是单一的听觉器官;耳廓虽小,却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

耳朵是整体的缩小,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通过经络连接到体内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耳穴的生物全息规律。

身体某个部位一旦发病,病理反应就会循着经络路线迅速传递到相关的耳穴上,在耳穴表面发现异常,如能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便会使病态逐渐退却,症状消失,病状痊愈。

二. 耳穴贴压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脾等诸多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而且对许多疾病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耳穴贴压疗法是耳穴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特点一是刺激效应稳定,灵活可靠,效果良好。

据对使用耳穴贴压疗法的500余篇报道分析,有效率均在80%以上。

二是以丸代针,刺激持久;耳穴贴压疗法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不用针刺,以丸代针,避免了针刺产生的疼痛和感染,且可将刺激物长久固定于耳穴上,每天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按压刺激,效应持续而稳定,同时还能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按压。

三是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不用针刺,不伤害人体组织,不会造成感染,基本无痛,也无刺伤内脏之虞,因而被人们称为“无痛苦、无创伤、无损害、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耳穴贴压疗法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耳穴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具有多种特色,治疗病症亦较为广泛,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近视、弱视以及失眠、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它也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方妙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在临床上,应根据情况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可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效。

三、治疗取穴原则(一)、依相应部位,如压痛取牙、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痛经取内生殖器。

(二)、依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取膀胱。

(九)耳穴疗法

(九)耳穴疗法
将AB线前段与对耳轮下脚下缘间耳甲8区以后的部分, 分为前、后2等份,前1/2为耳甲9区,后l/2为耳甲10 区。
在AB线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将耳甲10区后缘与BD线 之间分成上、下2等份,上1/2为耳甲11区,下1/2为 耳甲12区。
轮屏切迹至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 腔部为耳甲13区。
2.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2)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耳穴 经络感传实验,也表示耳与经络的相关性。
3.耳廓表面解剖
• 耳轮-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 • 耳轮结节-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 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 耳轮脚-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由对
5.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
《国标》按耳的解剖将每个部位划分成若干个区, 共计91个穴位。耳廓分区:
(1)耳轮分区:分为12区;耳轮脚为耳轮1区。耳 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耳轮分为3等份,自 下而上依次为耳轮2区、3区、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 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为耳轮5区;对耳轮上脚前 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耳轮结节上缘 为耳轮7区;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耳轮8区。 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的耳轮分为4等份,自上 而下依次为耳轮9区、10区、11区和l 2区。
⑤穴位注射法:用微量药物(0.1-0.5ml)注入耳穴 的方法。
⑥温灸法:指用温热作用刺激耳郭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
⑦刺血法:用三棱针在耳郭皮肤上刺出血的治疗 方法。
⑧磁疗法:是用磁片贴入耳穴,靠磁场作用于耳 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⑨光针法(激光照射):是用对人体组织有刺激 作用和热作用的激光照射耳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耳穴疗法之定位解析

耳穴疗法之定位解析

• 轮3 lunsan(HX11) helix 3 • [定位]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 区。 • [主治举例] 同轮1 • 轮4 lunsi(HX12) helix 4 • [定位]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 区。 • [主治举例] 同轮1
2 耳舟部 计6穴
• • • • • • • • 指 zhi(SF1)finger [定位]在耳舟最上1/6处,即耳舟1区。 [主治举例]手指外伤疼痛、化脓性指头炎。 腕 wan(SF2) wrist [定位]在耳舟自上向下第二个1/6处即耳舟2区。 [主治举例]腕部扭伤。 风溪 fengxi(SF1.2i) wind stream [定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 区交界处。 • [主治举例]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过敏 性皮炎、哮喘。
• • • • • • • • •
屏尖 pingjian(TG1p) apex of tragus [定位]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耳屏1区后缘处。 [主治举例]斜视、牙痛。 外鼻 waibi(TG1.2i) external nose [定位]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 [主治举例]鼻塞、单纯性肥胖。 肾上腺 shenshangxian(TG2p) adrenal gland [定位]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的后缘处。 [主治举例]低血压、间日疟、喘息。
• 神门 shenmen (TF4) shenmen • [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 4区。 • [主治举例]麦粒肿、妊娠呕吐、急性腰扭 伤、小儿高热惊厥、戒断综合症。 • 盆腔 penqiang(TF5) pelvis • [定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 5区。 • [主治举例]盆腔炎、余同神门。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中医外治法之耳穴疗法的临床使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灵枢·口问篇》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通于耳”,可见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形于耳,许多经脉注入于耳,耳和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一、主要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好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使用于临床。

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有一定规律,且耳穴疗法无需特殊设备,费用低廉。

3、副作用少耳穴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也无滞针等现象。

如若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生。

二、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1.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1.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患肢痛,麻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1.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1.4各类晚期疾病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腹肌痉挛、面肌痉挛等。

4、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清病、荨麻疹等,耳穴疗法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操作步骤:在选用耳穴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将 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cm×0.5厘米大小的胶布小 央,用镊子夹住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 使耳郎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 贴压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天2~3日 1换,冬天5-7天1换。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 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分钟。
(一)耳穴探查
• (2)探查方法: 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
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 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 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 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 治疗准确的耳穴刺激点。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压治疗
• 1、治疗工具:探穴笔、王不留行籽、镊子、碘伏、 棉球、净手凝露。
(一)耳穴探查
• 1、探查工具: 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 1.5~2毫米。
(一)耳穴探查
• 2、探查步骤:
(1)确定耳穴探查的区域:
耳穴探查的区域包括与疾病相关的 耳穴区及望诊观察到的阳性反应区。 望诊观察到的阳性反应区是指用肉眼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耳穴部有无变形、 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 陷、水泡等阳性反应。与疾病相关的 耳穴区包括:
• 变色:
• 红色反应:鲜红色反应常见于急性病症,淡 红或暗红色常见于疾病的恢复期。
• 白色反应:多见于慢性疾病,白点边缘红 晕属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 灰色反应:多见于宿疾和肿瘤。
• 变形:有结节状突出于皮肤或点状、沟形 凹陷。常见于慢性器质性疾病。有些慢性 器质性疾病,病愈后在耳穴上仍反应痕迹。
记忆方法
• 耳甲艇对应腹部(肝、胰胆、肾、膀胱、 输尿管、艇中、艇角);
• 三角窝对应盆腔(神门、盆腔、内生殖器、 角窝中、角窝中);
• 耳舟对应上肢(指、腕、风溪、肘、肩、 锁骨共6个穴位)。
耳穴功能归类
• 具有止痛功能的耳穴:源自• 神门(止痛要穴,止一切痛)
• 交感(止内脏痛)
• 肝(止关节痛)
• 二、穴位敏感度高,疗效好
• 三、信息点多,应用面广
耳穴疗法的优点
• 五、耳穴与其他疗法协同作用强, 可与其他疗法联合,形成强大合力
• 四、刺激手段多 • 六、耳穴疗法有“多病同治”的功

记忆方法
• 照解剖状态分解为“卷、平、凸、凹” • 四种状态和“1、2按、3、4”十个板块。
记忆方法
• 1个“卷”:
• 脾(止肌肉痛)
• 肾(止骨痛)
1
• 肺(止皮肤痛)
耳穴功能归类
• 2、止晕功能较好的耳穴:枕、内耳、眩晕 点和耳尖
• 3、具有止咳功能的耳穴:对屏尖、神门、 枕、脑干
• 4、具有止喘功能的耳穴:对屏尖、角窝中、 肾上腺、风溪。
耳穴功能归类
• 5、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耳尖、风溪、肺、 神门和内分泌。
耳穴疗法
• 耳压疗法是指使用丸状物贴压耳穴以防治 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 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等;炎症性疾病如牙周炎、咽喉炎、风湿 性关节炎、面神经炎等;功能紊乱性病症 如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癔病等;过敏 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 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
• 指卷曲的耳轮。对应膈肌, • 含有膈肌信息,可调节膈肌。 • 耳轮及耳轮角分布耳中、 • 直肠、尿道、外生殖器、 • 肛门、耳尖、结节、以及、 • 轮1、轮2、轮3、轮4 • 共11个穴位)
记忆方法
• 2个“平”: • 指2个平面。一个是耳垂和对耳屏合起来的
大平面,另一个是耳屏这个小平面。对应头、 面部,含有头面部信息。 • 耳垂对应面部(眼、舌、扁桃体、垂前、 内耳、牙、颌、面颊、屏间前、屏间后共 10个穴); • 对耳屏对应头部(对屏尖、脑干、缘中、 枕、颞、额、皮质下共7个穴位); • 耳屏对应鼻、咽部(耳屏外侧有外耳、外 鼻、屏尖、肾上腺共4个穴位;内侧有内鼻、 咽喉2个穴位。
耳穴疗法的特点
• 一、耳全息穴 •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质
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廓 上信息点。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定 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与相关部位相互联 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的说法 称这种信息区为“穴位”。现在的耳穴也 叫“耳全息穴”。(全息指一个局部包含 有整体的全部信息,是整体的“缩影”。)
• 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肾上腺、耳中、 脾
• 7、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耳背沟、角窝 中、耳尖和心
• 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门、交感、 枕、心
耳穴功能归类
• 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 • 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内分泌、
艇中、艇角、肾 • 11、具有通便功能的耳穴:三焦、直肠、
•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 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 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 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 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 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 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 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 确定位的重要步骤。
记忆方法
• 3个凸:指突起。是对耳轮、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三个突起部位。
• 含有椎体、躯干和下肢的信息。 • 对耳轮体对应人体的颈和躯干(颈椎、胸
椎、腰骶椎、颈、胸、腹); • 对耳轮下脚对应臀部(臀、坐骨、交感); • 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趾、跟、踝、膝、
髋)。
记忆方法
• 4个凹:指凹陷。 • 包括耳甲腔、耳甲艇、 • 三角窝和耳舟四个 • 凹陷部位。 • 含有内脏和上肢的信息。 • 耳甲腔对应胸腔(心、肺 • 气管、内分泌、脾、三焦 • 口、食道、贲门);
耳穴疗法的特点
• 二、耳穴的特点 • 1.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都在皮肤表层,轻轻
一碰,就能触及穴位。 • 2.耳穴信息反映的显性率高:人体内部各器
官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都有反 映。 • 3.耳穴的对应性强:体内器官组织病变,很 快就会在耳穴出现反映。
• 耳穴疗法的优点
• 一、耳穴的分布有规律,易学易记 易用:耳穴的穴位名称基本上都是 以人体身上的生理名称命名。
大肠、便秘点 • 12、具有退热功能的耳穴:耳尖、屏尖、
肾上腺
耳穴功能归类
• 13、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耳穴:内分泌、 缘中
• 14、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耳穴:肝、肾、 内分泌、肾上腺
• 15、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风湿功能的 耳穴:耳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耳穴探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