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疗法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一系列疾病和症状的效果。
这个治疗方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自然疗法,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都有对应的耳穴。
这些穴位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耳朵上施加适当的刺激可以影响特定器官的功能,从而调整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按压、揉捻、针灸等方式进行刺激。
耳穴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经络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系统,贯穿于全身。
这些经络是运输气血和营养物质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就会导致疾病和不适。
耳穴被视为人体的微缩反射区域,刺激耳穴可以改善和平衡身体的能量流动,从而调节全身的功能。
耳穴疗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且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耳朵是人体上一个容易接触和处理的部位,不同于整体身体的治疗,耳穴疗法只需花费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即可完成。
这是一个无药物的治疗方法,能够避免对药物的依赖和可能的副作用。
应用耳穴疗法的过程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或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进行操作。
这些专业人士将根据病人的症状和需求,在耳朵上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
刺激方式可以通过按压、贴压、针灸、耳珠或耳穴贴等方式进行。
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反应调整。
耳穴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尤其在疼痛管理、戒烟、减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并改善身体和精神的平衡。
耳穴疗法还常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和症状。
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耳穴疗法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来改善身体健康。
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的患者,刺激特定的耳穴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和改善心理状态。
除了治疗疾病和症状,耳穴疗法还可以用于健康维护和预防。
许多人通过规律地按摩和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耳穴

享!耳穴疗法概况耳穴疗法的定义耳穴疗法(耳针):是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生物全息根据生物全息规律,人体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如耳、面、舌、鼻、足、第二掌骨等局部,都是各个独立的“全息胚”,而且,具有全息胚的特性,是整体的缩小,并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疗法的发展简史利用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已有记载。
♣到明代已经出版了耳穴图谱。
♣清朝末叶,耳穴针灸随正统的针灸学的没落而几近湮没。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法国的医学博士P.Nogier在耳廓里发现了不少新穴位,并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耳朵穴位分布恰巧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学者萧月麟首次翻译成中文。
从此之後,耳针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学者在P.Nogier耳穴图的型础上将之丰富、发展。
有些甚至提出和他相反的意见。
♣中国学者在耳针的机理、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在耳针学的机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方面作出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有所创造和发明。
使耳针学内容更丰富和日益完备。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创造和发明是非常值得在这里介绍一下的:——陈巩荪等在耳穴探查,发现了穴位「电阻低、电位高」的特性,由此发明了一系到的耳穴探测机和治疗机器。
——管遵信发明耳穴染色法,使耳穴的探查从用电流表作模拟式的显示成为直观式的显示。
使耳穴的客观存在更具说服力。
——尉迟静和王惠伦发现「耳经络客观存在」,证实了古代经典所载:"十二经脉上络於耳" 的说法。
他们更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创立了耳廓经络图和耳背穴位贴压耳针已发展到了一个独立的学科1987年中国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制订并通过了耳穴标准化方案,耳穴开始走入规♣化的阶段。
(九)耳穴疗法

在AB线后段上方的耳甲艇部,将耳甲10区后缘与BD线 之间分成上、下2等份,上1/2为耳甲11区,下1/2为 耳甲12区。
轮屏切迹至B点作连线,该线后方、BD线下方的耳甲 腔部为耳甲13区。
2.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2)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耳穴 经络感传实验,也表示耳与经络的相关性。
3.耳廓表面解剖
• 耳轮-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 • 耳轮结节-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 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 耳轮脚-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由对
5.耳廓分区与耳穴定位
《国标》按耳的解剖将每个部位划分成若干个区, 共计91个穴位。耳廓分区:
(1)耳轮分区:分为12区;耳轮脚为耳轮1区。耳 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耳轮分为3等份,自 下而上依次为耳轮2区、3区、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 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的耳轮为耳轮5区;对耳轮上脚前 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耳轮结节上缘 为耳轮7区;耳轮结节上缘到耳轮结节下缘为耳轮8区。 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的耳轮分为4等份,自上 而下依次为耳轮9区、10区、11区和l 2区。
⑤穴位注射法:用微量药物(0.1-0.5ml)注入耳穴 的方法。
⑥温灸法:指用温热作用刺激耳郭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
⑦刺血法:用三棱针在耳郭皮肤上刺出血的治疗 方法。
⑧磁疗法:是用磁片贴入耳穴,靠磁场作用于耳 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⑨光针法(激光照射):是用对人体组织有刺激 作用和热作用的激光照射耳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图解观耳辨病与耳穴疗法

01 柒 耳 甲穴位
02 捌 耳 垂穴位
03 玖 耳 背穴位
04 拾 耳 根穴位
part 02 你也能学会的4种观耳辨病法
02
part 02 你也能学会的4种观耳辨病法
瞧一瞧 摸一摸
压一压 测一测
part 02 你也能学会的4种观耳辨病法
瞧一瞧
1
耳郭的大小、厚薄反映先天肾 气的强弱
耳穴疗法异常情况的处 理
01
02
03
晕针的处 异常感觉 感染的处
理
的处理
理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04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神经衰 弱
胆囊炎
胃肠功 能紊乱
胆石症
头痛
单纯性 肥胖症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A
原发性高 血压病
D
颈椎 病
B
美尼尔氏 综合征
E
肩关节 周围炎
C
流行性 感冒
单纯性肥胖症
中医辨 证分型
简易耳 穴疗法
part 04 耳穴 诊疗祛病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
典型症状
01
高血压 耳穴治
05
疗注意 事项
04
简易耳穴疗 法
中医辨 证分型
02
03
耳诊一 点通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美尼尔氏综合征
典型症 状
耳诊一 点通
简易耳 穴疗法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流行性感冒
最简单的耳穴按摩法
什么是耳穴 按摩法
耳穴按摩常用 的3种方法
part 03 一看就懂的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的常见身体反 应
耳穴疗法喻伟强

耳穴疗法
禁忌症: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时禁用。 2.过分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禁用。 3.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四、耳穴旳部位与主治
四、耳穴旳部位与主治
(五)耳屏穴位 4区9穴 6-肾上腺下屏尖
部位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2区后缘
主治 急性炎症/休克 过敏/低血压
四、耳穴旳部位与主治
(六)对耳屏穴位 4区8穴
7-皮质下(脑)
部位 对耳屏内侧面 对耳屏4区
主治 神经精神障碍 多种慢性病
(七)耳甲穴位
8-心
部位 耳甲腔正中凹陷中 耳甲15区
经络联络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 -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耳部存在十二经脉相应旳路线
二、耳郭旳表面解剖
耳 轮 耳轮结节 耳轮脚 耳轮尾
治 则:理气和胃止痛。常用强刺激按压法。
常见疾病旳耳穴疗法—胃脘痛
操作环节: 1、取穴: 胃:耳轮脚消失处。 十二指肠: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大肠:耳轮脚上方旳内1/3处。 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 神门:对耳屏游离缘旳尖端。
常见疾病旳耳穴疗法—胃脘痛
2、配穴:平素食欲不振、气虚加脾; 反复发作伴呕吐脘闷加交感、皮质下、三焦。
耳穴疗法

脾
三焦 肺 内分泌
口
脾
三焦 肺 内分泌
目1
目2
颌 面颊 面颊 内耳
舌
牙
眼
垂前
扁桃体
目1
目2
颌 面颊 面颊 眼 垂前
耳垂相当于人体的头面部。 耳垂分成9个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 缘划三条等距离 的水平线,再将 第一条水平线分 成三等份,向下 作两条垂直线, 由内向外,由上 向下分成9个区。 作为定位依据。
八、治疗取穴原则
㈠、依相应部位.如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 ㈡、依脏腑经络辨证.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
弱取心,坐骨神经取膀胱。 ㈢、依现代医学理论.如糖尿病取胰腺,消化道疾 病取消化系统皮质下 ㈣、依穴位功能.如降压点.耳鸣沟.过敏区.生 殖线.速听经.腰三角.情绪轴等。 另外依功能组成的特定组穴: ⑴ 三抗一提高穴:过敏区.肾上腺.内分泌和 耳尖能抗过敏.抗感染.抗风湿和提高免疫 功能.
十、治疗中常见的反应
1、耳穴部位热、红、痛; 2、患病部位感觉温热、舒适; 3、感传至病变部位,感传明显时疗效好; 4、全身舒适,精力旺盛,免疫力增强; 5、闪电反应多出现在对疼痛疾病的治疗中; 6、连锁反应(额外收获)—其他疾病同时治愈。 7、延缓反应—因体虚疗效较晚出现; 8、适应反应,亦称“耐针性”,应坚持治疗; 9、迟钝反应,即无效,见于垂危病人; 10、反效应,症状反见加重,属治疗不当,应查找 原因,及时纠正。
二、渊源及发展 ★《内经灵枢》 记载“耳者,宗 脉之所聚也。” 我国在两千多 年前,就运用 耳郭诊断、治并非单纯唯
一弯曲软骨,它与
内脏器官存在密切 关系,内脏疾患时 在耳郭上有相应点 出现。”
他首次提出耳郭
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
耳穴贴压疗法

• 耳垂上有皱纹,称为Frank征,多表现为耳 垂出现单侧或双侧折痕,折痕自耳珠呈 45°角向后方延伸,横跨耳叶和耳廓边缘 叶耳。
耳穴探查
• 探查工具: 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
• 弱刺激按压法: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 以感到胀、酸、轻微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 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本法是一种 弱刺激手法,不适用力过重,适用于各种虚证、久 病体弱,年老体衰及耳穴敏感者。
常见的治疗反应
• 1、即时效应 治疗施术后,症状立即缓解,甚至消失。
• 2、延缓效应 治疗开始时无明显改变,1-2个疗程后,症状
耳压治疗
• 3、常用耳压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
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 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 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括强 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常用耳压方法
• 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 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 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本法适用 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 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耳穴功能归类
• 5、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耳尖、风溪、肺、 神门和内分泌。
• 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肾上腺、耳中、 脾
• 7、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耳背沟、角窝 中、耳尖和心
• 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门、交感、 枕、心
耳穴功能归类
• 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 • 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内分泌、
耳穴定位图与作用课件

包括心、肺、脾等,用于治疗心悸、咳嗽、消化不良等 症状。
耳穴的功能与作用
01
02
03
04
镇痛作用
耳穴疗法可以刺激身体自身的 镇痛物质分泌,缓解疼痛症状
。
调节身体功能
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可以调 节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如调节
内分泌、免疫等。
改善心理状态
耳穴疗法可以刺激大脑的神经 递质分泌,缓解焦虑、抑郁等
04
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耳穴定位的准确性
刺激强度的掌握
在进行耳穴治疗时,必须确保穴位定位的 准确性。正确的穴位定位是保证治疗效果 的前提。
治疗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刺激强度。过 轻或过重的刺激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 可能带来不适。
患者的反应
治疗后的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在接受刺激时感到明显的不适或 疼痛,应立即停止治疗。
。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卫生 和安全,避免过度刺激
和损伤耳廓。
耳穴治疗的效果评估
观察指标
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程度、生 理指标改善等。
评估标准
根据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治 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治疗 效果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
评估时应客观、准确,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判 。
心理状态。
预防保健作用
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可以增 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03
常见病症的耳穴治疗
头痛的耳穴治疗
总结词
通过刺激耳穴,可以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疼痛感。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选择刺激耳穴中的神门 、额、枕等穴位,这些穴位对应于头 部和颈部的神经节段,通过刺激可以 调节神经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疗程: 每贴压1次,可在耳穴上放置1-3天,初诊病人、 痛症病人可放置3-5天,更换穴位,病情已好转 或巩固疗效可在耳穴上放置5-7天更换1次。 贴压期间,嘱患者每日每隔3小时自行按摩 2-3次,每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l-2天后进 行下一疗程。
5.孕妇做耳穴贴压,宜用轻刺激手法,对 习惯性流产史之孕妇则应慎用。 6.耳郭贴压穴不宜过多,耳郭前后部分均 可选用穴位贴压。 7.贴压后患者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 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耳穴感染。
3.调节内分泌 取穴:内分泌、缘中、脑干、 肾、肝、相应部位 内分泌、缘中、脑干:是调节 内分泌活动的主要之穴。 肾、肝:肾藏精,肝藏血, 精血互生,肝肾同源, 肝与肾可调节内分泌功能。
4.调经 取穴:内分泌、缘中、脑干、 卵巢、肾、肝、内生殖器。 调经以内分泌、缘中、脑干、 卵巢、内生殖器五穴为主。
(十七)耳甲腔——耳轮 脚以下的耳甲部。
(十八)耳垂一耳郭最下 部无软骨的皮垂。
小小的耳郭布满了密 密麻麻的耳穴点,乍 看起来耳穴是杂乱无 章的,很难学习和记 忆,而实际上耳穴在 耳郭上的分布是有其 规律的,它在耳前外 侧面的排列像一个在 子宫内倒置的胎儿, 头部朝下, 臀部及下肢朝上, 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膀胱 大肠 小肠 胃 阑尾
肝
肾
大肠 小肠 胃
肝
十、耳甲腔
1、口 2、食道 5、心 6、肺 9、内分泌 3、贲门 7、气管 4、脾 8、三焦
食道
贲门 口 脾 气管
肺
三焦
内分泌
口 脾
肺
三焦
内分泌
十一、耳垂
1、目1 4、面颊 7、扁桃体
2、目2 5、内耳 8、牙
3、眼 6、舌
目1
目2
三、对耳轮上脚
相当于人体下肢 1、趾 2、跟 3、踝 4、膝 5、髋
四、对耳轮下脚
相当于人体臀部
1、臀
2、坐骨神经
3、交感
趾 膝
跟
踝
髋 交感
臀
坐骨神经
踝
膝
髋 交感:对耳 轮下脚末端 与耳轮内缘 相交处 坐骨神经 臀
交感
臀
五、对耳轮体
1、腹 3、胸 5、颈
2、腰骶椎 4、胸椎 6、颈椎
耳穴疗法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 市八医院)针灸科 高智颖
耳郭的结构
耳郭上3/4—4/5的基础是弹性软骨,下1/4—1/5部是含有脂 肪与结缔组织的耳垂。
《辞海》:“物体周围 的外壳或外框为郭;物 体的外缘为廓 。”
耳郭的结构
耳郭的动脉全部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 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分出下、中、上三支主要供应耳郭 前面; 耳后动脉从下耳根沿着耳郭背面上行,发出上、中、下三 支,主要供应耳郭背面。 动脉血管都是由耳根部和外耳道 附近向耳轮周缘分支的。因此,正常 人的耳穴皮肤温度离耳根越近温度也 越高。
7、肛门
5、肝阳
6、耳中
耳尖 肛门:三角 窝前方的耳 轮处 外生殖器 肝阳:耳轮结节
尿道:直肠上方的 耳轮处 直肠:屏上切迹处
耳中:耳轮脚中点
二、耳舟
1、指 4、肩 7、风溪
2、腕 5、锁骨
3、肘 6、肩关节
指
腕
肘 肩
肩关节
锁骨
风溪
将耳舟分六份:
相当于人体上肢
1、指
2、风溪
3、腕 4、肘 5、肩 6、锁骨
咽喉 内鼻
(均在耳屏内 侧面)
屏尖
肾上腺
外耳
屏尖
渴点 外鼻
饥点 肾上腺
八、对耳屏
1、皮质下 4、枕
2、对屏尖 5、颞
3、缘中 6、额
缘中
对屏尖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 缘
枕
颞
额
九、耳甲艇
1、胃 4、肝 7、膀胱
2、小肠 5、胰胆 8、输尿管
3、大肠 6、肾 9、阑尾
肾
胰胆
输尿管
祝您健康!
5.补肾 取穴:肾、肝、心、内分泌、 缘中、脑干、肾上腺
补肾:以肾穴为主。 肝、心以补肾固精滋阴壮阳。 内分泌、缘中、脑干、肾上腺: 调节人体的物质代谢,机体的 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对外来 各种有害刺激的耐受力。
6.健肝 取穴:肝、肾、三焦、脾, 内分泌、皮质下、相应部位。
7.健脾助运 取穴:脾、胃、小肠、胰、 内分泌、皮质下、口
颌 内耳 面颊 面颊
舌
牙
眼 扁桃体
垂前
目1
目2
颌 面颊 面颊 眼 垂前
常见病症的穴位 应用
1.健脑 取穴:心、肾、神门、 脑干、缘中、皮质下、额 神门、心、肾:按“感传所及, 主治所在”的原则取穴。 脑干、缘中:能增加记忆。 皮质下、额:取皮质下、 额以健脑,增强记忆。
2.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取穴:交感、脑干、皮质下、 心、肾、神门、枕 交感、脑干、皮质下:调节 植物神经功能以交感、丘脑、 皮质下为主。 心、肾:心主宰一切精神意识 思维。肾主水,水火相济, 人体精神活动、内脏功能得以 调节,恢复常态。 神门、枕:有镇静之功能。
(十一)对耳屏——耳垂上 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十二)屏上切迹——耳 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 凹陷。
(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 凹陷。
(十四)轮屏切迹——对耳 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十五)耳甲——是由对 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 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 成凹窝。
(十六)耳甲艇——耳轮 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穴治疗的禁忌症
(一)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 激。如电针、放血等。 (二)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 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贴压法。 (三)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 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针刺子宫, 腹、卵巢、内分泌,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 耳穴治疗。
(四)妇女月经期内,文献记载不宜针刺,但 多年实践中发现经期治疗无不利影响,个 别有经期缩短、月经骤停,但停针后,又 会周期恢复,以后可以继续治疗。
(五)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 溃时,暂不宜针刺,可先治疗外耳疾患, 针刺外耳、肾上腺、耳尖放血,待耳郭皮 肤病变治愈后,再刺激耳穴治疗其他病变 。
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简便易行,能持续 起到刺激作用且安全无副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 儿童、怕痛和不能坚持每日就诊者。
(一)物品准备 1.贴压药物:可因地制宜选用材料,可 用植物种子,如油菜子;可用药物种子,如黄 荆子、王不留行子。可用药丸:仁丹、六神丸、 亦可用磁珠等。凡是表面光滑、质硬,适合贴 压穴位面积大小,而无副作用的物质均可选用。 2.胶布、有机玻璃治疗板、蚊式弯血管 钳、切割刀、75%酒精、2.5%碘酒、消毒干 棉球。
腰骶椎 腹
胸椎
胸
颈
颈椎
六、三角窝
1、降压点 4、内生殖器
2、神门 5、便秘点
3、盆腔
降压点(角窝 上)
神门:三角窝后1/3 的上部
内生殖器: 三角窝前1/3 的下部 交感
盆腔:三角窝 后1/3的下部 坐骨神经
便秘点
降压点 神门 内生殖器
交感
盆腔 便秘点
七、耳屏
1、外耳 5、咽喉 2、外鼻 6、内鼻 3、屏尖 7、饥点 4、 肾上腺 8、渴点
关于减肥
一调:调整内分泌功能。 取穴:皮质下、内分泌、缘中(脑垂体穴)。 各内分泌腺的分泌水平所以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 通过负反馈自我调节机构实现的; 使机体得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使内分泌功能得以稳定。
三增: (1)增强机体的兴奋性 取穴:交感、额 肥胖病者常伴有易困、嗜睡、睡眠时间 长,机体活动量小、耗能少,蛋白质的合成 大于分解过程,因此治疗肥胖以取具有兴奋 的耳穴如交感、额。
耳郭的结构
耳郭上的神经支配非常丰富: 脊髓颈2、3、4节躯体神经(耳大神经、枕小 神经) 脑神经(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 神经) 交感神经(随颈外动脉而来)
(一)耳轮——耳郭外 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二)耳轮结节——耳轮外 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 ,又称达尔文结节。
(三)耳轮尾——耳轮 下缘与耳垂交界处。
(2)增强饱感 取穴:饥点、渴点。 饥点:可以减少肥胖者的饥饿感,减少 食量。
(3)增加排泄 取穴:肾、三焦、肺、大肠。 增加排泄取肺,“肺主皮毛”。 肾为水脏,主水液,肾、三焦可通调水 道,补肾气化利水之功;大肠可“传导糟粕 ,清热洁腑”,与三焦、肺穴合用,可增强 气化作用而通便。
局部取穴:相应部位(腹、臀)
(四)耳轮脚——耳轮 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 突起。
(五)对耳轮——与耳轮 相对的隆起处。
(六)对耳轮上脚——对耳 轮向上的分支。
(七)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八)三角窝——对耳轮上 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 窝。
(九)耳舟——对耳轮与 耳轮之间的凹沟。
(十)耳屏——耳郭 前面的瓣状突起, 又称耳珠。
1.耳垂相当于头面部
2.对耳屏相当于头和脑部
3.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
4.耳屏相当于咽喉、内鼻 、 肾上腺 5.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
6.对耳轮相当于躯干
7.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8.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9.耳舟相当于上肢 10.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内生殖器
11.耳轮脚相当于膈肌
12.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道
13.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14.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15.屏间切迹相当于 内分泌腺系统
1、耳轮 6、三角窝
3、对耳轮上脚 5、对耳轮 4、对耳轮下脚
2、耳舟 9、耳甲艇
10、耳甲腔
7、耳屏
8、对耳屏 11、耳垂
耳轮结节
屏上切迹
耳轮脚
屏轮切迹
屏间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