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锁文化中国古锁赏析(组图)
中国古锁大全(附图)

中国古锁大全(组图)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
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 “尚、”“吉”、“喜”、“寿”等字。
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中国古代“锁”的大全

“白云观”是道教全真十大丛林之一,原名“天长观”,创建于唐玄宗开元二七七年(公元739年),金大定七年(1167年)重建,泰和三年(1203年)改名为“太极宫”,正大元年(1224年)邱处机西游归来住持与此,更名“长春宫”。明正统中(1436—1445)重修,改今明“白云观”。此锁为明代遗留之物。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小广锁
这就是上图中用蓝色椭圆圈出的小广锁了!边上作为对照的是壹圆的硬币。此锁长度仅为1.6厘米。虽然体积小巧,却不仅仅是个装饰品,到如今,这把小锁仍然可以开关自如。
白云观广锁
此锁刻有“白云观”、“第贰号”字样,锁体长32厘米,高6厘米,重6斤。为库房所用。
喜鹊锁
喜鹊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喜运之鸟。牛朗织女“七七”鹊桥相会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江苏省把喜鹊作为省鸟,可见人们对它呵爱之一斑。
此锁造型生动精美,品像完好。是把难得的好锁。
圆形人物锁
这是一把造型为圆的铜锁。锁体上面采用半镂空的手法刻以人物,生动精美。
慕贞锁
铜质,鼓形。属明末清初之物。
此锁体形小而圆滑,锁梁为圆钩式直穿锁体当中。锁孔设置在鼓腰正中,将钥匙导入锁孔顺转锁梁即可推出。
据多方考证,为大家闺秀系于裤腰使用。因《千字经》有“女慕贞洁,男效良才”一语,故以慕贞而名之。
也有一说,曰此锁是丈夫外出时限制妻子勿与其它男子发生关系之用。
中国古代“锁”的大全
南京博物院_文物鉴赏_小中见大精美古代锁具欣赏[组图]
![南京博物院_文物鉴赏_小中见大精美古代锁具欣赏[组图]](https://img.taocdn.com/s3/m/9c64573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a.png)
南京博物院_文物鉴赏_小中见大精美古代锁具欣赏[组图]
据资料记载,中国锁具诞生已绵延数千年,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西周出现了而到了东汉才发明了金属锁,并缕有龙、豹、麒麟、龟、蝴蝶等动物及昆虫造型图案,唐代则金银铜铁等材料制锁。
锁,早已成为每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古锁”早已史舞台,但其收藏价值正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很多人投身古锁收藏热潮。
陈邦仁老先生就是其他号称“百锁斋主”,在上海收藏“古锁”首屈一指,下面这些精美的古代锁具就是他的一部(来源:艺术中国)。
中国“锁”的变迁1

中国“锁”的变迁1中国“锁”的变迁1一、古锁常识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
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尚、”“吉”、“喜”、“寿”等字。
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文化风骨 古锁神韵——福建省三明市博物馆馆藏锁具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客家探秘锁,《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
”《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
”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是“一种用铁环勾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锁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把贵重物品用兽皮包裹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绑,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以表示主人对物品的占有,这种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挑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商周时期,冶炼技术的不断成熟,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
汉代时,出现了簧片结构的真正意义上的金属锁,至唐代锁具已十分普及,明清时期是锁具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工艺精美、构思奇巧的锁具。
直至20世纪3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传统锁具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客家民族沿袭中原传统文化,同时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体系,客家传统明清古锁兼具中华古锁的普遍性与客家文化特征。
古锁在客家人文化风骨 古锁神韵——福建省三明市博物馆馆藏锁具赏析邹晓芳图1:清·梅兰竹菊纹铜锁编辑|屈梦夏820481337@AppreciatION 鉴赏·客家探秘民生活中使用广泛,如在客家典型建筑土堡中,就能体现各式各样古代锁具的不同功用。
一座土堡可以建300多个房间,按照房间不同功能使用不同的锁具。
作为土堡的第一关,大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锁一般为铁质,体积较大,重量可达30公斤左右,需要两人同时抬起,形制是越简单越好。
粮仓、库房门多用虾尾锁,一般五至七道箍,结实坚固。
厢房橱柜则较多使用铜制广锁,上面錾刻“福在眼前”“金玉满堂”等吉祥纹饰。
在主人的书房,书柜上的铜锁则极有可能錾刻“五子三元”“马上封侯”等文字与纹饰。
在主人的厢房内,一般还可以找到一两把更为精致的铜锁,如模仿动物形态的麒麟锁或是琵琶锁等。
关于明清古锁分类,可按用途、工艺、内部结构、材质、形式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而按照明清时期的民间传统习惯,锁具大致可分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称为“四大金刚”。
门上的风景——千奇百怪的中国古锁具

门上的风景——千奇百怪的中国古锁具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历史。
数千年来,锁具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其发展始于人们在心理上对个人、群体、或群体中之个人在安全上的实际需求。
锁具的历史,与当代之材料、工具、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锁具在各个朝代的发展与使用,可反映出当代的工艺技术、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
然而,当人们在使用锁具时,往往遗忘了锁具的由来,更忽略了古锁之典美及其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
喜鹊锁喜鹊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喜运之鸟。
牛朗织女“七七”鹊桥相会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
奔牛锁奔牛锁,属清代之物。
此奔牛锁呈前冲状,前腿弯曲收缩,后腿猛蹬尾巴弯曲上翘,两耳向外伸展,两角朝内弯曲,好似在赛场角斗。
乐器形锁这把乐器形锁,初时以为是琵琶,细看却不是。
它只有三个调音轴,不知道是仿照什么乐器而为,有待考证。
鱼锁铜质,属清代之物。
在我国东北丹东一带常见此类锁具。
古代人用鱼的造型制锁,鱼锁因其鱼目始终睁,死不瞑目,可以日夜睁着眼看守门户。
鱼还寓意“游刃有余”、“年年有余”。
嫦娥奔月锁,白铜,属清代之物。
锁体成圆形,刻有嫦娥奔月图蛤蟆锁铜质,属清代之物。
龟锁铜质,属明末清初的遗存。
龟是最长寿的动物。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官印的纽做成龟形,“龟纽”遂成官印的通称。
所以龟不仅代表长寿,还表示官运亨通。
叶形锁白铜,属清代之物。
古人以叶形为锁,除了美观以外,还有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意。
慕贞锁铜质,鼓形。
属明末清初之物。
此锁体形小而圆滑,锁梁为圆钩式直穿锁体当中。
锁孔设置在鼓腰正中,将钥匙导入锁孔顺转锁梁即可推出。
据多方考证,为大家闺秀系于裤腰使用。
因《千字经》有“女慕贞洁,男效良才”一语,故以慕贞而名之。
虾形锁属清代之物。
此锁体像只水中畅游的大虾,制作工艺精湛,既实用又形象,有头、脸、鼻,还有两根弯曲的须。
锁匠又在锁体上加三道箍,把这只虾制作得活灵活现。
一般用于水道、仓库等。
千奇百怪的中国古锁,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

千奇百怪的中国古锁,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现在我们汽车,小小的一把钥匙或者一个小按键就能把车锁好。
但是古时候的人们,是用什么锁呢?让我们带你了解中国千奇百怪的古锁。
喜鹊锁:喜鹊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喜运之鸟。
牛朗织女“七七”鹊桥相会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
奔牛锁:属清代之物。
此奔牛锁呈前冲状,前腿弯曲收缩,后腿猛蹬尾巴弯曲上翘,两耳向外伸展,两角朝内弯曲,好似在赛场角斗。
乐器形锁:这把乐器形锁,初时以为是琵琶,细看却不是。
它只有三个调音轴,不知道是仿照什么乐器而为,有待考证。
鱼锁:铜质,属清代之物。
在我国东北丹东一带常见此类锁具。
古代人用鱼的造型制锁,鱼锁因其鱼目始终睁,死不瞑目,可以日夜睁着眼看守门户。
鱼还寓意“游刃有余”、“年年有余”。
嫦娥奔月锁:白铜,属清代之物。
锁体成圆形,刻有嫦娥奔月图蛤蟆锁:铜质,属清代之物。
龟锁:铜质,属明末清初的遗存。
龟是最长寿的动物。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官印的纽做成龟形,“龟纽”遂成官印的通称。
所以龟不仅代表长寿,还表示官运亨通。
叶形锁:白铜,属清代之物。
古人以叶形为锁,除了美观以外,还有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意。
慕贞锁:铜质,鼓形。
属明末清初之物。
此锁体形小而圆滑,锁梁为圆钩式直穿锁体当中。
锁孔设置在鼓腰正中,将钥匙导入锁孔顺转锁梁即可推出。
据多方考证,为大家闺秀系于裤腰使用。
因《千字经》有“女慕贞洁,男效良才”一语,故以慕贞而名之。
虾形锁:属清代之物。
此锁体像只水中畅游的大虾,制作工艺精湛,既实用又形象,有头、脸、鼻,还有两根弯曲的须。
锁匠又在锁体上加三道箍,把这只虾制作得活灵活现。
一般用于水道、仓库等。
文王百子锁:这是一把明代的银质首饰锁。
首饰锁一般取如意或者元宝的造型。
而这把首饰锁则放弃了这两种选择,甚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此锁的造型仍富有现代气息。
此锁正面为“文王百子”几个字,反面为花卉图案。
具木枷锁:铜质,属明代之物。
据考证,古代初期的木枷使用两块木板钉合而成。
中国古锁大全(附图)[赏析]
![中国古锁大全(附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9d653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2.png)
中国古锁大全(组图)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
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 “尚、”“吉”、“喜”、“寿”等字。
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锁文化中国古锁赏析(组图)中华古锁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把贵重物品用兽皮包裹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绑,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种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挑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据考证,我国最早的锁具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锁。
春秋战国时,木匠鲁班又为木锁装上了机关,使之更为实用。
汉代时,出现了簧片结构的真正意义上的金属锁。
唐代锁具已十分普及,明清更是古锁的鼎盛时期。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耶鲁发明的弹子锁传入我国,价格便宜,保密性强,很快风靡了全国,传统的中华古锁被逐步的挤出了历史舞台。
中华锁展馆位于千岛湖锁岛上。
中华锁展馆是我国第一家收藏和陈列古锁的博物馆,开馆于2000年。
馆藏古锁两千多件,精选其三百余种八百余件精品展出。
自明代以来,锁具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
古锁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实用的日常用具,而且具有装饰作用。
材质有金、银、铜、铁、木、景泰蓝锁不一而足。
造型或鸟或兽,或人或物。
雕花或精美绝伦,或古朴雅致。
不单首饰锁、花旗锁如此,就连广锁也不例外。
古代能工巧匠创造性地把反映民俗风情的吉祥图、书法及文字雕刻在锁体上。
如“九子吉状元”、“一品当朝”、“长命百岁”、“五子三元”、“寿富贵康宁”等字样,体现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华古锁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刑具锁和首饰锁。
广锁也叫“横开锁”。
正面呈凹形,端面是三角形与长方形的组合。
但铁质的广锁仍沿袭明代以前的样式,呈长圆筒形,有三至七道不等的箍,以增加美观与强度。
广锁的外形大同小异,但在钥匙孔的开口形状上非常讲究,不仅是为了加强防盗功能,更是锁主人社会地位和等级高低的象征。
如一字形开口为庶民使用,士字形开口为达官贵人所用,吉字形和寿字形分别为婚寿庆典使用。
花旗锁系各种样式独特的锁,首饰锁系悬挂或佩带之锁,刑具锁故名思意是指枷、手铐、脚镣等锁具。
还有两种锁值得一提,一是密码锁。
这种锁没有钥匙,锁身上有3-7个不等的可以转动的轮环,每个环上分别刻有汉字或数字,当把轮环转动到事先设定好的汉字或数字吻合成一条直线时,锁才能打开,这就是现代密码锁的雏形。
二是“机关锁”,开启时除用钥匙外,还必须按步骤逐一打开各种机关,差一步或错一步都休想将锁打开,其设计之精美,构思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制锁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中华古锁的年代、材质、工艺、稀缺性等因素,决定了古锁的价值。
一般来讲年代越久远、材质越珍贵、结构越复杂、工艺越精湛、存世越稀少,收藏价值就越高。
1、黄铜人物锁,清代,尺寸:11.5cm*4.2cm。
这把锁的材质是黄铜,从人物的服饰上看,也许是藏族同胞,也有可能是波斯人。
它既可以把玩,又是防盗的工具,让人们不能不佩服古代锁匠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2、三色铜金鱼锁,清代,尺寸:6.5cm*4cm。
在我国传统的风俗中,年夜饭的餐桌上必有一道菜是鱼,并且这道菜留着不吃,象征着年年有余,来年有个好生活,这也是这把锁的制造者要表达的意思。
在这把小鱼锁上,古代锁匠用了三种材质,分别是白铜、黄铜和红铜。
锁虽小,但做工精良,尤其是鱼眼用红铜塑造,更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
3、雕刻仕女图方形锁,清代,11cm*6cm。
仕女,代表的是我国古代那些美丽聪慧的女子,也是历代画家热衷描绘的对象,中国画中还有专门的“仕女画”类别,是以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
古代工匠直接把仕女图刻在锁上,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就是希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4、葫芦形锁,明代,尺寸:7cm*4.2cm。
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象征着和谐美满,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在这把锁上得以体现。
5、大号牛尾锁,民国,尺寸:15cm*9.2cm。
这种锁为湖湘地区所特有,造型粗犷古朴,简洁大方。
头像羊角,尾像牛尾,是我国农耕文化的真实再现。
6、转轮密码锁,清代,尺寸:9.6cm*4cm。
从这把锁看来,密码锁并不是当代人的发明,而是继承了老祖宗的衣钵。
该锁没有钥匙,锁身仅有五个转轮,每个转轮上刻有10个汉字,当五个转轮上的某个字排成一线,连成一首诗,或一句话,锁才可以打开,充分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7、古月琴锁,清代,尺寸:15.5cm*6.8cm。
月琴起源于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从乐器阮演变而来。
云南少数民族把月琴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备之物。
月琴既是兄弟民族叠脚跳歌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又是小伙子抒发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
由于它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轻轻弹动,有如丝丝细雨;急促拨弄,犹如万马奔腾。
小伙子们常常用优美的琴声,引来自己心爱的女人。
在恬静的月夜里,姑娘们踏着琴声,走到山寨边的树林里,跟自己情人相会,互相倾诉爱情。
彝家人称道:“响篾是姑娘的心声,弦子是小伙子的伙伴。
”该锁寓意独特,造型漂亮,材质优良,说不定是件定情信物,有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产生遐想,是一把不可多得的锁中精品。
8、铜镶银寿桃锁,民国,尺寸:4.5cm*2.9cm。
寿桃,祝寿所用的桃子。
神话中,西王母娘娘做寿,设蟠桃会款待群仙,所以民间习俗用桃来做庆寿的物品。
每当老年人过生日时,做儿女的都要送寿桃给老人,象征着晚辈对长辈的孝敬,以祝老人健康、长寿,幸福。
该锁用银镶嵌,想必一定是某个晚辈送给长辈的祝寿之礼,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9、圆形八卦锁,民国,尺寸:直径5.8cm。
太极八卦图,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鱼表示万物相互关系。
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
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此锁是阴阳八卦深深扎根民间的最好证明。
10、古琵琶锁,清代,尺寸:10.5cm*5cm。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
琵琶,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后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琵琶造型的古锁更显身份高贵。
11、刻花暗门四开机关锁,民国,尺寸:12cm*5cm。
该锁看不见钥匙孔,锁身机关重重,开锁的步骤十分繁琐,而且要按照四道程序进行,否则打不开。
首先是将锁两边的暗门打开;其次是将锁底的暗门打开,露出钥匙孔;将钥匙朝上插入钥匙孔,将锁栓推出一公分;然后将钥匙按原路退出,再将钥匙朝下插入钥匙孔,轻轻朝前推,此锁方可打开。
12、灯笼锁,民国,尺寸:7cm*6cm。
我国的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灯笼锁同样表达了团圆喜庆的寓意。
中国锁具诞生已绵延数千年,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西周出现了青铜锁,而到了东汉才发明了金属锁,并缕有龙、豹、麒麟、龟、蝴蝶等动物及昆虫造型图案,唐代则普遍使用金银铜铁等材料制锁。
锁,早已成为每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古锁”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收藏价值正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很多人投身古锁收藏热潮。
喜鹊锁喜鹊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喜运之鸟。
牛朗织女“七七”鹊桥相会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奔牛锁奔牛锁,属清代之物。
此奔牛锁呈前冲状,前腿弯曲收缩,后腿猛蹬尾巴弯曲上翘,两耳向外伸展,两角朝内弯曲,好似在赛场角斗。
乐器形锁这把乐器形锁,初时以为是琵琶,细看却不是。
它只有三个调音轴,不知道是仿照什么乐器而为,有待考证。
鱼锁铜质,属清代之物。
在我国东北丹东一带常见此类锁具。
古代人用鱼的造型制锁,鱼锁因其鱼目始终睁,死不瞑目,可以日夜睁着眼看守门户。
鱼还寓意“游刃有余”、“年年有余”。
嫦娥奔月锁,白铜,属清代之物。
锁体成圆形,刻有嫦娥奔月图蛤蟆锁铜质,属清代之物。
龟锁铜质,属明末清初的遗存。
龟是最长寿的动物。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官印的纽做成龟形,“龟纽”遂成官印的通称。
所以龟不仅代表长寿,还表示官运亨通。
叶形锁白铜,属清代之物。
古人以叶形为锁,除了美观以外,还有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意。
慕贞锁铜质,鼓形。
属明末清初之物。
此锁体形小而圆滑,锁梁为圆钩式直穿锁体当中。
锁孔设置在鼓腰正中,将钥匙导入锁孔顺转锁梁即可推出。
据多方考证,为大家闺秀系于裤腰使用。
因《千字经》有“女慕贞洁,男效良才”一语,故以慕贞而名之。
虾形锁属清代之物。
此锁体像只水中畅游的大虾,制作工艺精湛,既实用又形象,有头、脸、鼻,还有两根弯曲的须。
锁匠又在锁体上加三道箍,把这只虾制作得活灵活现。
一般用于水道、仓库等。
太极图锁红木,属明代之物.此锁体雕成“太极图”状。
太极图是古代说明宇宙现象的图,表示阴阳是对立的统一体,图形外面附八卦方位,道教常用它做标志。
古锁以“太极图”形制作,极为罕见,说明锁具有“开”自然就有“关”的哲理。
文王百子锁这是一把明代的银质首饰锁。
首饰锁一般取如意或者元宝的造型。
而这把首饰锁则放弃了这两种选择,甚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此锁的造型仍富有现代气息。
此锁正面为“文王百子”几个字,反面为花卉图案具木枷锁铜质,属明代之物。
据考证,古代初期的木枷使用两块木板钉合而成。
当囚犯押解到目的地以后,枷锁难以打开。
后来巧匠制成了机关木枷锁,既安全可靠,又开合方护海公正堂铜质,属明代之物。
此链条长度为166厘米,链条的一端是古代的官印,而另外一端为云彩状。
据考证,古代人出示这个链条的任何一端,就可以抓捕犯人。
密码锁所谓“密码锁”是在3至7个轮上刻以图文,构成密码。
打开要时将小轮转到设定的组合才可。
白铜四环密码锁这个锁有四个环,每个环上面有四个汉字。
白铜五环密码锁这个锁只有五个环,每个环上面有四个汉字。
八角形白铜雕花锁古铜锁:清代带锁皮枕古铜锁:清代动物铜锁古铜锁:清代铜制喇叭式密码锁古锁寓意富而深远,它像诗、画一样,不仅仅是一部锁文化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古铜锁:清代铜暗门锁:清乾隆年间御制鎏金铜双龙信锁景泰蓝葫芦对锁此锁为景泰蓝材质,比较罕见。
多年以后仍成双成对则更为难得。
景泰蓝是起源于明代景泰年间的一项举世无双的传统手工技艺,因其色彩青碧透亮而得名。
这对景泰蓝葫芦对锁,上面为“寿”字,下面为两个铜钱的形状。
据说是健康长寿高于金钱的意思。
此锁为明清时期帝王将相祝寿时馈赠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