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朱立元3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审美教育论(第3章 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实施

第3章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实施3.1 复习笔记一、审美教育的功能(一)形式教育及其功能1.形式教育的内涵形式教育包括形式美和美的形式两个方面。
形式美指事物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美的形式是审美对象的外部表现形态和内部结构方式。
形式美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美的形式则与美的内容意蕴紧密相连,难以分割。
2.形式美及其教育功能(1)形式美的来源①第一个方面来源于形、音、色等自然属性与人的感觉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在事物自然属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形式美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美的形态,也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
与事物的自然属性相关的形式美实际上有三个层面,即生理、心理和文化象征。
a.从生理上来看,五彩缤纷的色彩是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的结果。
人们所能听到的声音是不同振幅、频率、波形的声波作用于人的耳膜的结果。
b.在心理层面,色彩有“冷”、“暖”之分。
不同色调的颜色给人的心理感受也各不相同。
声音能够更为快捷地调动人们的情感反应。
形体的心理效应也比较明显。
c.在文化层面上,色彩的象征意义最为丰富。
形体也具有象征意义,如圆形通常用来象征团结、幸福圆满。
②第二个方面来源于形、声、色组合的规律性等a.规整就是标准化,划一既指动作的一致,也指色彩、形状的齐一,没有变化。
b.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对称是形体上的平衡,均衡则是分量上的平衡。
c.事物的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合乎某种比例事物才显得是匀称和谐的。
d.节奏韵律是指变化的规律性,色彩、声音、线条、包括人的动作的有规律的变化都能产生一种节奏和韵律。
e.多样统一指的是事物整体上的和谐,并且这和谐可能是由各不相同的因素乃至对立的因素造成的。
这样一种和谐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
(2)形式美的教育功能①形式美的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形式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利用人对形、音、色等形式的生理心理反应规律,强化人们对自然事物的审美特性的感受能力,掌握形式美的各项法则,增强利用形式美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美学复习资料(朱立元).doc

美学复习资料1.审美现象(活动)是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以及审美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审美现象的结构:最表面的一层是形式层,形式层的后面是意蕴层,意蕴的后面是“存在”层,中国美学称为“道”,西方美学称为“存在”。
审美现象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三者演变形态是:最先有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成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重点)中国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在于它始终坚持从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着眼,探求审美现象的根源、实质和含义。
一、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思想形成与奠基的时期。
《易》之世界观与人生观,启发和奠定了整个先秦时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
①“彖辞”:天地感而万物生(一切东西来自感应)②乾坤互补、刚柔并济: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③朴素健康、向上奋发的生活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秦美学在孔子之前,史伯、晏婴、伍举等人都论及了五味、五色、无声之美,也涉及美与善的关系。
百家争鸣时代,儒、道两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建构和形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格局。
儒家,充分肯定善与美的统一,积极入世。
孔子:从仁出发,联系伦理道德的善来解释美。
外在形式虽然可以给人以感官愉悦,但必须与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整个人生的审美化途径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艺术的功能和作用在于“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感发和陶冶人的伦理情感,促进个人与社会人伦的和谐发展。
孟子:重心,从个体人格精神的建构来展示美与善的联系,认为从善到美呈现为逐步递升的状态,“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对美基于善又超越于善作了明确的表述。
朱立元论美学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朱立元【作者简介】朱立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从传统的说法来讲是属于传统的哲学分支学科,在中国原来没有这门学问,在西方也是在18世纪的时候才产生,它产生的时候是在哲学里面发展起来的,属于哲学学科的一个方面。
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就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
美学既然是哲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它就不会像名字那样美的,而是有理论上的抽象性。
当然和纯哲学相比,因为他和艺术等人类审美行为相结合,会表现出不太一样的形态,但它还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问。
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它本身的历史不是很长,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
Aesthetics这个词是鲍姆加登发明的。
从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伽登1750年创立这门学问到现在只有250多年,而美学在中国形成一门学问,时间还要晚一些,仅仅只有一个世纪。
因为这门学问传到中国,中国的学界依据自己的学术背景、文化背景接受它,改造它,将名称定为“美学”,后来约定俗成成为一个学科,需要一个过程。
美学学科很年轻,但就美学的眼光总结中西方的思想,可以看到中西方美学思想的源流还是很悠久的。
积累了大量的美学思想,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西方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家,中国有孔子孟子,道家有老子,庄子,还有其他诸子各家,都有大量的资源。
中国的美学思想与西方有很大区别,这方面的资源很丰富,很优秀。
美学理论不只是美学诞生这200多年的东西,是整个的历史的积累。
今天想讲的问题是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以往有很多人完全误解了,也有的理解的不准确。
我们不准备直接给美学下定义,而是准备结合历史上的一些情况来谈,因为到现在为止学界对美学究竟是怎么样一门学科意见并不统一。
一种定义往往很难获得共识和认可。
这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时间短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美学这门课,很多人都有一些望文生义的误解,比如说误以为美学是研究美国的学科,当然现在像这样的误解不大有了。
美学串讲笔记[朱立元

美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单选 中国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多选、简答 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1 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2 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3 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4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单选 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作为《艺术即经验》。
单选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二、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多选 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名词解释 审美意识 指人类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 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 故而不成熟 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
单选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单选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名词解释 实践概念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 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 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 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 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
他科学地指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里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 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 又包括种种精神生产活动 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单选 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哲学方法。
四、审美与人生单选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
名词解释、简答 审美境界 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
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艺术审美论(第3章 艺术作品)【圣才出品】

第3章艺术作品3.1 复习笔记一、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一)传统美学中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两种角度1.第一种角度是质料与形式的关系(1)在分析艺术作品的结构时,就必须首先确定作品所包含的中性的材料或质料,然后再来分析艺术家在加工材料时所依据的手法和技巧。
(2)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此外,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美学以及符号学美学等流派也采取了相近的立场。
2.第二种角度则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这种观点是依据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认为材料或质料只是艺术创作的最初依据,而不是作品的真正构成部分。
(2)就已经完成了的作品来说,质料必然已经转化成了内容,而这样的内容已经是质料与形式相结合的产物了。
(3)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近代的传记式批评和社会学批评,此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基本上采用了这一立场。
(二)艺术作品的结构1.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产物,必然要以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意象,来表达艺术家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所体验和把握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2.艺术作品的结构(1)物质材料层物质材料层指艺术作品赖以在现实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张、舞台、银幕、胶卷和录像带等,因为艺术作品也是由各种物质材料来构成的。
(2)符号形式层①各种艺术都有自己指向意象世界的独特的符号形式,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他们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层次。
②符号层的存在又可以划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其中能指是指语词的音响形象,所指则是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
③艺术作品的符号形式常常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不过,符号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根本功能仍在于指向和构成艺术形象和审美意境。
(3)意象世界层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面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
可以说,这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层次。
(4)超验意境层超验意境层是审美意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它是艺术作品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美学三讲ppt课件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梁思成、周谷城的对话
二、什么是 审美
审 美 活 动
审 美
“审美”,通俗地说,就是对美好事物 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我们日常 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平常对它们不大 留意。 深入地看,“美好的事物”绝不只是 “漂亮”而已,其中也有许多深刻的道理在 里面,需要我们悉心体会。
审 美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超越了物质性 需求的精神活动,是为人的精神性生命需 要而产生、存在的。在此意义上,“审美” 即是“非物质功利”或“超物质目的、功 能”的意思,这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首要 理解。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 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今天 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惑着 人们的智慧。 那么美学到底在研究什么?
朱立元先生的观点: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 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 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 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 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一定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包括广义的 一般社会文化知识及狭义的各门类艺术 知识、美学知识两部分。 文化会使一个人的心灵更加丰富、细 腻、敏感、深刻。整体文化修养越好, 他(她)会从审美活动中得到越多,审 美活动也就越有魅力。
2、审美能力(Aesthetic Capability)
美学考研朱立元版本超全

《美学笔记》美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美学朱立元

客观方面:美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式):艺术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什么是“审美”?
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审视和观照。
实用的、科学的和审美的三种态度的区别 (“古松”为例)
对松树的不同看法:
审美:以美为最高目的
实用:以善为最高目的
科学:以真为最高目的
第一讲
美从 何处寻
17岁开始,亚里士多 德师从柏拉图。他在 柏拉图学园生活了二 十年,直到柏拉图去 世。
回提纲
公元前343年开始,亚里士多德受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 了13岁的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回提纲
公元前 336年, 亚历山大 继承了马 其顿王位, 并开始军 事扩张, 征服了大 片土地。
亚里士多德则回 到雅典,在吕克 昂阿波罗神庙附 近办起了“吕克 昂”(Lyceum) 哲学学校并亲自 任教。
“柏拉图路线”贯穿于整个西方美学史。 波普尔说:“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 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三、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 (B.C.384 –B.C.322)
※ 人物简介 ※美学观点 ※意义影响
公元前367 年,亚里 士多德出 生在希腊 北部的卡 尔西乃西 半岛。其 父是马其 顿国王腓 力二世的 宫廷御医。
•柏拉图深爱自 己的老师苏格 拉底,苏格拉 底被雅典法庭 以莫须有的罪 名处死后,柏 拉图离开了雅 典这块使他伤 透心的地方。
苏格拉底之死 法国 雅克·大卫
柏拉图回到雅典,创办了 哲学学校,这就是著名的 阿卡德米学园(也称柏拉 图学园)。门口写着“不 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阿卡德米学园遗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派: 人本主义美学:关注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的语言。 心理距离说、移情说、内模仿… 科学主义美学:关注作为思想的表达媒介和意义的 符号工具的语言。格式塔心理美学…
语言是 美学思考 的中心
近代美学所侧重 的问题是:
“在美感经验中
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
样?”至于一般人所
喜欢问的“什么样的 事物才能算是美”的 问题还在其次。 ——朱光潜
贺 铸 《 青 玉 案 》
梅满一试彩飞 子城川问笔云 黄风烟闲新冉 时絮草愁题冉 雨 都断蘅 几肠皋 许句暮
—
流 水恰多 问只犹 雕首 故东 小往 时 春 向似愁 君是在 栏月 国风 楼事 了 花 虞 李 东一 能朱 玉明 不 昨知 秋 美 煜 江 有颜 砌中 堪 夜多 月 人 春 几改 应 回 又少 何 —
四、格式塔同形同构说
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诞生: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针对构
造主义心理学提出。格式塔是德语 Gestalt的音译,相当于英文 Configuration,含有“完形”、“整 体”、“全境”的意思,所以格式塔 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创始人物:韦特墨、考夫卡、库洛
2、观点:
云烟中苍翠的群山
细雨下葱翠欲滴的嫩叶
薄雾中宁静的村庄
●
鉴赏判断说:审美不涉及利害理论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 审美不涉利害——审美与功利、欲念无关。 《判断力批判》 区分了美感和快感
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到利害计较,
都只是欲念的满足 。
[俄]Leabharlann 艾伊凡佐夫斯基 《九级浪》
“如果危险或痛苦太紧迫, 它们就不能产生任何愉快, 而只是恐怖。 但是如果在某种距离之外, 或者受到了某种缓和, 危险和痛苦也可以变成愉 快。”
《文艺心理学》
一、心理距离说
●
距离说的提出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
●
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 离。
●
距离产生美
诗 人
植 物 学 家
商 人
岸上绚丽的风光与水中美丽的倒影
始近十侬 舟 知日二家 还 家忽珠家 长 在从帘住 沙 郭 画江夕两 六 图上阳湖 芳 中望红东 。,。,
(大小和秩序、美与善、和谐产生美)
第一节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
认识论阶段(P31-34)
核心命题: 流派:
审美何以可能? 审美如何构成?
-经验主义(感知和经验——归纳法) -理性主义(感觉经验服从理性逻辑) “近代美学之父”鲍姆嘉登等 -法国启蒙主义(物内、物物、人物关系) -德国古典美学(康德、黑格尔)
汤姆生在观照花瓶时的 反应: “双眼盯着瓶底, 双足就压在地上。接着随着 瓶底向上提起,她自己的身 体也向上提起,随着瓶体上 端展宽的瓶口的向下压力, 自己也微微感觉到头部的向 下压力,……有一套完整的 平均分布的身体适应活动伴 随着对瓶的观照。”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3、内模仿的美学意义 指出了美感的生理基础,有人把它 称为审美筋肉论或者艺术生理学。
移情说侧重主体—美是(有选择
性的)外物与人心相融合的结果
同形同构说侧重客体——美在外
物本身
挺端直孤此青开万题 如如立根树山国草 画 壮君撑邈生遍披已 士子鸿无何沧古凉松 胸身蒙倚峰海松露
李 商 隐
——
文森特· 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 ~1890) :荷兰画家。 代表作:《向日葵》、《鸢尾花》。 绘画风格:炙烈的色彩,如火的激情。
第二讲 美的历程
对美的本质的探求 美感经验的研究
美
美感
第一节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
本体论阶段
古希腊早期—16世纪文艺复兴结束 核心问题:美的本质(体)是什么? 追问:抽象之美(原美学) 代表人物:
中世纪 神学
上 真帝 善之 美手
毕达哥拉斯(数)、柏拉图(理念或理式)
亚里士多德
普洛丁 205-270 太一,神性美
自然物的运动、形状、
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 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 结果。
人内在的感 情活动也受 到力的支配
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 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即外部 事物运动和形状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构, 那么外物能引起人相应的感情活动。 外物本身就能表现人的感情。
4、移情说与同形同构说的 区别
●
移情作用的定义
用简单的话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 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 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 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 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 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
审美的移情作用的特征:
一、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实体,而 是对象的形象。 二、审美的主体不是实用的自我,而 是观照的自我。 三、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 系,而是统一的关系。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使用了“距离”这个术 语。
北京著名画家
周智慧
油画
●
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要保持距离
不即不离 距离不及——实用功利 距离太过——不能欣赏和理解对象
二、移情说
●
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那些无耻的石头又滚回平原”
“矛头兴高采烈的闯进他的胸膛”
鲦鱼出游从容, 子非我,安知 是鱼乐也! 我不知鱼之乐?
颜真卿(708——784),字清 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字体方严正大、雄浑拙朴、 大气磅礴,世称颜体,在书法 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品:《多宝塔感应碑》、 《大唐中兴颂》、《颜家庙 碑》。
黄山谷:“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 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辈, 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 绳墨之外。” 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 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 矣。”
德国古典美学
倡导美育的席勒在美学上是康德的信徒 康德的主要著作被称为“三大批判”: 其中《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知,《实践 理性批判》研究意,《判断力批判》研 究情,从而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 康德
语言学阶段的当代西方美学
核心问题: 人如何生存于世界? 人如何谈论世界? 人如何谈论其对世界的认识?
理性主义美学
法·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莱布尼茨:混乱的认识 沃尔夫:完善
意 象 的 完 善 性
鲍姆 嘉登
“诗人需要的是什么
呢?生糙的自然还 是经过教养的自然? 动荡的自然还是平 静的自然?他宁愿 哪一种美?纯净肃 穆的白天里的美? 还是狂风暴雨雷电 交作,阴森可怕的 黑夜里的美呢?诗 需要的是一种巨大 的、粗犷的、野蛮 18世纪启蒙主义哲学、美学家 的气魄。” 狄德罗
培根的想象说
分化、重组、运动
想象
表象
新表象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联想
一种事物
另一种事物
第三种事物
(创造性的想象)
杜甫诗云: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为苍狗。
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
第六感官决定审美 善是美而恶是丑
Shaftesbury
美学史上第一个对崇高与优美进行比较的人
而优美的事物共同 的特点是可爱。博 克认为,这些可爱 的事物是能够引起 人的怜爱或类似爱 博克认为,崇高的 的情欲的某一或某 事物有共同的特点 些性质。 即“可怖”。如浩 瀚 的海洋、晦暗的神 庙、狂奔的烈马、 一望无际的天空, 都让人有可怖的感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觉,因而引起崇高
主客融合,物我同一 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 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美感,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 往复回流而已
三、内摹仿
1、内摹仿学说简介 内摹仿说是移情说的一种 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 谷鲁斯
2、观点:摹仿和游戏是本能,审美活动中
二者联系在一起,摹仿是审美活动的主要 内容。审美的摹仿不同于一般知觉的模仿, 而是一种内模仿。
《多宝塔感应碑》
柳公权(778——865),字诚 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筋柳 骨”。字体方圆兼施,平正精确, 挺拔清朗,世称‘柳体“。 作品:《玄秘塔碑》、《神策军 纪圣功德碑》。
《玄秘塔碑》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别 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 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 年十四,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 宋亡后,他作为南宋遗逸而仕元 朝,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 夫,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 品,史满天下”。死后封魏国公, 谥号文敏。 字体秀媚圆润,袅娜轻盈。 《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 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 名天下”。
山 园 小 梅
汉西音咸乐灞年秦秦箫 家风尘阳游桥年楼娥声 陵残绝古原伤柳月梦咽 忆 阙照 道上别色 断 秦 音清 秦 娥 李 尘秋 楼 白 绝节 月
——
一江卷惊乱三人故千浪大 时山起涛石国道垒古淘江 多如千拍穿周是西风尽东 少画堆岸空郎 边流 去 苏豪 雪 赤 人 轼 壁 杰 物 《
念 奴 娇 》 ——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 世孙,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绘画风格:冷峭凝练、生硬狂猛。
在上述例子中,筋肉运 动起源于摹仿。筋肉运动有 时为了摹仿,有时为了适应, 当外物没有动作可摹仿时, 感官就适应外物,产生种种 生理变化。下面我们以几首 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说明之。
幸霜疏众 有禽影芳 微欲横摇 吟下斜落 可先水独 相偷清鲜 狎眼浅妍 ,,,, 不粉暗占 须蝶香尽 林檀如浮风 逋板知动情 共合月向 金断黄小 樽魂昏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