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本模板】

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xxx(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本文摘录了交直流电动机的原理以及调速技术历史发展的状况,并整理了一些目前较为常用的交直流调速技术,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交直流调速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一定的分析,最后对交直流调速系统作了总结.关键词: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原理、调速技术、历史、现状、发展趋势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C and DC motor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xxx(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221116,Jiangsu,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 of AC / DC motor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 and to sort out some of the more commonly used AC and DC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and access to relevant data,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C and DC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AC and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is summarized.Key words: DC motor, AC motor, principle, control technology,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trend1 引言能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使能源为我们人类所利用,目前大部分要靠电动机和发电机所实现。
交流调速技术概述与发展方向

交流调速技术概述与发展方向
交流调速技术是以控制电力电子器件改变负载电流量为基础,利用变频技术改变交流电源频率来改变负载的转矩,实现负载的微调,达到节能效果的一种技术。
它是电力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包括水泵、风机、电机、涡轮增压器等的调速、节能及控制。
交流调速技术发展方向主要由传统变频技术拓展为可调速系统架构体系,它能使负载及调速系统功率性能得到提高和可控性增强,进而实现节能及控制效果。
与此同时,研究也将重点放在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启动特性及功能强化上,以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有功及功率性能。
在交流调速技术研究领域,逆变器技术也发挥了很重要作用。
采用逆变技术,将调速器由基于调速补偿器的锁相环控制系统改造为基于绝对坐标系统的跟踪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调速系统的响应精度和减少谐波干扰,实现高效节能和智能控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又拓展到智能网格、电势调节及交流直驱调速等新领域。
智能网格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调速环节的综合管理,达到局域电力系统优化和节能控制的效果。
而按照电势调节原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实现电机功率慢动作自适应调节,从而达到有效的改善负载拖动效果的目的。
此外,交流直驱技术也提供了较为方便的总线接口,可以有效的利用电磁综合机理实现对负载的调节控制。
总之,交流调速技术拓展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其技术的发展主题以节能、智能控制、可变频技术和电势调节为主,以解决电机及负载拖动问题,达到节能效果为目标,实现电力优化以及节能控制。
(完整)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及对效率的追求,交流调速得到快速发展,加上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渗透到交流调速之中,使其不断呈现新的面貌。
关键词交流调速;脉宽调制;智能化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
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
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效果,广泛的适用范围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
深入了解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的走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及现状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由于调速性能优越而掩盖了结构复杂等缺点广泛的应用于工程过程中。
直流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以下运行时,保持励磁电流恒定,可用改变电枢电压的方法实现恒定转矩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运行时,保持电枢电压恒定,可用改变励磁的方法实现恒功率调速。
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变速传动领域中,直流调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交流变频调速[1]的优越性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人们所认识。
但受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限制而未能广泛应用。
从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来看,交、直流两大调速系统一直并存于各个工业领域,虽然由于各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它们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但它们始终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而在相互竞争.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单片机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向交流电气传动领域的渗透,为交流调速系统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
1 电力电子器件是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电力电子器件是现代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其发展直接决定和影响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
交流调速的应用现状及思考

交流调速的应用现状及思考1、引言宝钢是一个举世注目的超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从1978年开工建设打下第一根桩开始,直到2001年5月国家对宝钢三期工程正式验收为止,历时20多年的一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建设、三期工程建设。
宝钢人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艰辛,方才形成迄今为止年产钢1140万吨的巨大规模。
宝钢拥有从原料输送、储存、处理,冶炼,板坯连铸,初轧,热连轧,冷连轧等多条主要的生产作业线。
可以说,这些作业线的生产工艺、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都是世界第一流的。
钢铁企业的生产设备,按照工艺要求可分为非调速和调速两大类。
在宝钢现场的各主作业线上,凡是生产工艺对设备有调速要求的,都实现了自动调速控制。
从电气传动的观点看:调速类又可分为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两大类。
2、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在宝钢的应用情况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在宝钢的应用是伴随宝钢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的建设而发展的。
在宝钢的一期工程设计时,虽然当时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在国外已有相当的发展,但受国内现状的制约,宝钢一期工程的引进项目中仍然沿用直流调速。
仅引进了两套变频器作为大型电动机的起动用:其一是引进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12MW(12kV、1024A)交-直-交变频器供能源部1#高炉鼓风机的48MW同步电动机起动。
其二是引进日本安川公司生产的VS -630(850kVA,1750V,最高输出频率30Hz)电流型交-直-交变频器供1#高炉一、二次除尘风机的1600kW异步电动机起动。
在二期工程中,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使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设备占需要调速的设备的比例有大幅度地增加,使用的变频器以SPWM电压型为主。
这些变频器(除2050热轧厂的R3和辊道驱动用变频器采用模拟器件控制系统和晶体闸流管作功率开关元件外)大多采用可关断的晶体管功率开关元件GTR,同时应用了数字化或全数字化控制技术。
如一炼钢连铸和二高炉出铁场除尘用的VS-686TV系列、VS-616H系列,第二烧结厂用的MELTRAC-200k系列、REQROL-400系列,以及2050热轧R3所用的交-交变频器,轧线辊道驱动用的交-直-交变频器。
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 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德国的A Schonung 等人率先提出了脉宽调制变频的思想,他们把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技术推广应用于变频调速中,为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和实用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此,交流调速理论及应用技术大致沿下述四个方面发展。
1. 1 电力电子器件的蓬勃发展电力电子器件是现代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其发展直接决定和影响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
迄今为止,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分立换流关断器件(第一代) →自关断器件(第二代) →功率集成电路PIC(第三代) →智能模块IPM(第四代) 四个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前,变频装置功率回路主要采用晶闸管元件。
装置的效率、可靠性、成本、体积均无法与同容量的直流调速装置相比。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用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GTR ( Giant Transistor) 、GTO ( Gate TurnOff thyistor) 、VDMOS - 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2tor) 等创造的变频装置在性能与价格比上可以与直流调速装置相媲美。
随着向大电流、高电压、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继续发展,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是20 世纪90 年代制造变频器的主流产品, 中、小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 1 —100kw) 主要是采用IGBT , 中、大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000 —10000kw) 采用GTO 器件。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进入了第四代。
主要实用的第四代器件为: (1) 高压IGBT 器件, (2) IGCT( Insulated Gate ControlledTransistor) 器件, (3) IEGT ( Injection Enhanced Gate Transis2tor) 器件, (4)SGCT(Symmetrical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器件。
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现代交流调速的现状与发展一、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历史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机作为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主要设备,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机电能量转换效率;二是应能根据生产机械的工艺要求控制和调节电动机的旋转速度。
从19世纪90年代初第一条三相输电线路建成到20世纪60年代末电力工业的发展大体形成这样的格局:99.999%的电能由同步电机发出,其中60%~70%的电能通过各种电机加以利用,交流电机占80%左右,但是大多数为人为不变速的异步电机直接拖动。
剩余20%需要变速运行的高性能传动系统中,直流电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直流电动机具有调速优良,数学模型简单,转矩易于控制的优点。
其换向器与电刷的位置保证了电枢电流与励磁电流的解耦。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直流电动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机械换向器和电刷造价偏高;维护困难;使用环境受限;寿命短;在容量发展上受限制。
直到1960年,晶闸管研制成功,开创了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交流调速系统得以实现。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系统不但调速性能可以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相媲美,而且和直流电动机相比还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体积小、转动惯量小、价格低廉、重量轻、动态响应好、维护费用低,可靠性高的优点。
近年来,模糊控制、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应用,使运动控制系统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运动控制系统中,常使智能控制与传统PI控制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既保证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又增加了系统的自学习、自调整及决策能力,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目前在电气传动领域中,现代交流调速技术已有取代直流调速技术的趋势。
二、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现状进入21世纪以后,交流调速系统取代直流调速系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目前,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一般性能调速和节能调速;2)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3)特大容量、极高转速的交流调速。
交流电动机有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两大类,而两类电动机又有不同类型的调速方式。
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绪论 (2)一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 (2)二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3)1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3)2同步电机变频调速原理 (5)三变频器的基本概念 (5)1变频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5)2变频器的换流方式 (5)3通用变频器的操作和显示 (6)4通用变频器运行方式 (7)四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 (7)1保持U/f恒定 (7)2保持输出转矩为常数(恒转矩调速) (8)3保持输出功率为常数(恒功率调速) (8)4矢量控制 (9)五电压型变频调速系统 (10)1主电路构成 (10)2换流原理 (11)六电流型变频器调速系统 (13)1 主电路构成 (12)2 电流型变频器的特点 (14)七PWM型变频调速系统 (14)1PWM型变频器的基本控制方式 (14)2PWM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15)3PWM型逆变器的发展趋势 (16)八VF—7F型变频器的使用 (16)1 VF-7F型变频器的构成 (16)2各种方式的功能 (16)3 通过实验设置变频器的参数 (17)总结与体会 (18)致谢词 (19)附录 (20)参考文献 (22)变频调速方法在交流调速中的应用作者:曹连庆摘要:介绍变频调速方法在交流电动机中的应用,变频调速就是用改变供电频率的方法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变频调速是最有前途的一种交流调速方式,也是交流调速的基础。
因为变频调速是交流电动机各种调速中比较理想﹑合理的一种。
其特点是具有高效率的驱动性能及良好的控制特性。
关键词:变频交流调速绪论交流电动机诞生于19世纪末,由于它具有控制方便﹑适应性强﹑维护便利等优点,很快成为工业社会的核心,传动系统中的主力。
电动机的调速最早始于机械系统。
在在半导体技术得到实际应用之前,电动机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启动﹑停机及有级调速等控制。
为了提高电动机调速性能,人们在不断的寻求更好的调速方法。
调速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交流调速领域的现状与发展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1电气卓越 11020312 刘闯(负责人)、范敏杰摘要:交流调速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流调速领域的应用更加宽广,同时也使得其发展有了进一步的飞跃。
本文主要介绍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调速领域的现状、发展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交流调速的未来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交流调速;现状;发展原因;发展趋势1、引言纵观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交、直流两大调速系统一直并存于各个工业领域,虽然由于各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它们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但它们始终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而在相互竞争。
相对于直流电动机来说,交流电动机特别是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坚固耐用,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惯性小,动态响应好,以及易于向高压、高速和大功率方向发展等优点。
因此,近几十年以来,不少国家都在致力于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用没有换向器的交流电动机实现调速来取代直流电动机,突破它的限制。
2、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控制量是位置、速度、转矩这三个物理量。
转矩、速度、位置由内向外的三闭环系统如下图:(1)、位置控制:将某负载从某一确定的空间位置按某种轨迹移动到另一确定的空间位置。
例如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就是典型的位置控制系统即伺服系统。
(2)、速度控制:以确定的速度曲线使负载产生运动。
例如风机水泵通过调速来调节流量,电梯通过速度和加速度调节来实现平稳升降。
(3)、转矩控制:维持转矩的恒定或遵循某一变化规律。
如轧钢机械、造纸机械和传送带中的张力控制等。
3、交流调速系统的分类交流电机主要分为异步电机(即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两大类,每类电机又有不同类型的调速系统。
3.1、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由转速公式可归纳出三类基本的调速方法:变极对数p 的调速、变电源频率f1调速及变转差率s 调速。
(1)、按调速方法分类: ①降电压调速 ②转差离合器调速 ③转子串电阻调速④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⑤变极对数调速 ⑥变压变频调速(2)、按转差功率将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分成三类:① 转差功率消耗型 ② 转差功率馈送型 ③ 转差功率不变型3.2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同步电动机没有转差,也就没有转差功率,所以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只能是转差功率不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及对效率的追求,交流调速得到快速发展,加上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渗透到交流调速之中,使其不断呈现新的面貌。
关键词交流调速;脉宽调制;智能化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
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
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效果,广泛的适用范围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
深入了解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的走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及现状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由于调速性能优越而掩盖了结构复杂等缺点广泛的应用于工程过程中。
直流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以下运行时,保持励磁电流恒定,可用改变电枢电压的方法实现恒定转矩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运行时,保持电枢电压恒定,可用改变励磁的方法实现恒功率调速。
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变速传动领域中,直流调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交流变频调速[1]的优越性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人们所认识。
但受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限制而未能广泛应用。
从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来看,交、直流两大调速系统一直并存于各个工业领域,虽然由于各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它们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但它们始终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而在相互竞争。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单片机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向交流电气传动领域的渗透,为交流调速系统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1 电力电子器件是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电力电子器件是现代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其发展直接决定和影响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
迄今为止,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分立换流关断器件(第一代) →自关断器件(第二代) →功率集成电路PIC (第三代) →智能模块IPM (第四代) 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变频装置功率回路主要采用晶闸管元件。
装置的效率、可靠性、成本、体积均无法与同容量的直流调速装置相比。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用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GTR、GTO 、VDMOS-IGBT 等创造的变频装置在性能与价格比上可以与直流调速装置相媲美。
随着向大电流、高电压、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继续发展,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是20世纪90年代制造变频器的主流产品, 中、小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100kw)主要是采用IGBT , 中、大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000 —10000kw) 采用GTO 器件。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进入了第四代。
主要实用的第四代器件为:(1) 高压IGBT器件, (2) IGCT 由于GTR 、GTO 器件本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功率器件进入第三代以来, GTR 器件已被淘汰不再使用。
进入第四代后,GTO器件也将被逐步淘汰。
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模块化更为成熟。
如智能化模块IPM 、专用功率器件模块ASPM 等。
模块化功率器件将是21 世纪主宰器件。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全控型开关功率器件主要应用于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中,其原因众所周知。
但是目前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中仍采用晶闸管。
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带来一代变频调速装置,性价比一代高过一代。
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电力电子技术连同电力传动控制与计算机技术一起仍是21 世纪最重要的两大技术。
1.2 单片机技术实现交流调速的数字化随着单片机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控制核心的微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回路有模拟控制走向数字控制。
当今模拟控制器也已经被淘汰,全数字化的交流调速系统已普遍得到拥应用[2]。
数字化使得控制器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的幅度提高,许多难以实现的复杂控制,如矢量控制中德复杂坐标变换运算、解耦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等,因采用了微机控制技术后都得到了解决。
同时,微机控制技术又给交流调速系统增加了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完全的实现。
微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交流调速系统的可靠性和操作、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调速系统装置的成本和体积。
1.3 脉宽调制(PWM)技术[6]优化了变频装置的性能脉宽调制(PWM)技术是种类很多,并且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基本上可分为四类, 即等宽PWM法、正弦PWM法(SPWM)、磁链追踪型PWM 法及电流跟踪型PWM法。
PWM技术的应用克服了相控原理的所有弊端,使交流电动机定子得到了接近正弦波形的电压和电流,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因数和输出功率。
现代PWM生成电路大多采用具有高度输出口HSO的单片机(如80196)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通过软件编程生成PWM 。
近年来,新型全数字化专用PWM 生成芯片HEF4752 、SLE4520 、MA818 等达到实用化,并已实际应用。
PWM技术是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核心,任何控制算法上最终实现几乎都是以各种PWM控制方式完成[3]。
同时近年来发展的软开关技术克服了硬开关的缺陷,从而很快被应用到各类电力电子的变换器中,加快了交流调速装置的快速发展。
1.4 矢量变换控制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现在交流调速系统的高性能的基础[4]交流电动机是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被控对象,采用参数重构和状态重构的现代控制理论概念可以实现交流电动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的解耦,实现了将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等效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使交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交流调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完全可能同直流传动系统相媲美。
近年来又派生出了诸多控制理论,如多变量解耦控制,变结构滑模控制等。
2 交流调速系统之国内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传动技术特别是交流调速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自改革开发以来,这一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以极快的速度赶了上来[5]。
我国在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上目前虽说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发展速度逐年增长较快,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列为“八五”重点攻关和推广项目。
这将加快交流调速在我国的普及应用。
目前国内变频调速技术产业状况如下[7]:(1)变频器的控制策略的基础研究与国外差距不大;(2)变频器的整体技术落后,国内虽有很多单位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力量分散,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规模;(3)变频器产品所用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制造业几乎是空白;(4)相关配套产业及行业落后;(5)产销量少,可靠性及工艺水平不高。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已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有60%-65%的发电量用于电机驱动,由于有效地利用了变频调速技术,仅工业传动用电就节约了15%-20%的电量[8]。
国外在高性能大容量交流电机传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远远走在我们前面,已有更高级别的高压逆变器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并应用于电力机车、船舰电力推进、轧钢、造纸及供水等系统中,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及其产品已成为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先导产业[9]。
目前,国外先进的工业国家生产直流传动的装置基本呈下降趋势,而交流变频调速装置的生产大幅度上升。
以日本为例,1975年在调速领域,直流占80%,交流占20%;1985年交流占80%,直流占20%。
到目前为止,日本除了个别的地方还继续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外,几乎所有的调速系统都采用交流变频装置[10]。
发达国家依靠他们强大的科技实力把变频技术推向小型化、高可靠性、抗公害、多功能、高性能等方向发展。
3 存在问题及对策交流调速系统制造成本低、重量轻、惯量小、可靠性和运行效率高等特点,但它并非完美,也存在不足。
3.1 电动机对非正弦波源的适应能力问题及对策当输入到电动机的交流电不是标准的正弦波时,系统会受到影响。
改善电动机对非正弦波电源的适应能力。
方式一般如下:(1)尽可能的减小定子和转子电阻。
减小定子电阻即可降低基波铜耗,以弥补高次谐波引起的铜耗增。
(2)为抑制电流中的高次谐波,需适当增加电动机的电感。
但转子槽漏抗较大其集肤效应也大,高次谐波铜耗也增大。
因此,电动机漏抗的大小要兼顾到整个调速范围内阻抗匹配的合理性。
(3)变频电动机的主磁路一般设计成不饱和状态,一是考虑高次谐波会加深磁路饱和,二是考虑在低频时,为了提高输出转矩而适当提高变频器的输出电压。
3.2 发热问题及对策[11]系统中的变频器发热是由于其内部的损耗而产生的,以主电路为主,约占98%,控制电路占2%。
为保证变频器正常可靠运行,必须对变频器进行散热。
主要方法有:(1)采用风扇散热:变频器内装风扇可将变频器箱体内部散热带走。
(2)环境温度:变频器是电子装置,内含电子元件机电解电容等,所以温度对其寿命影响较大。
通用变频器的环境运行温度一般要求—10°C至50°C。
如果能降低变频器运行温度,就延长了变频器的使用寿命,性能也稳定。
4 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也将不断向前发展。
实现高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4.1 向高频化大容量进军[12]提高开关频率是抑制谐波、提高系统性能和缩小电气传动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体积、重量的关键之一。
但开关频率提高,会增加开关管身的开关损耗,影响逆变器的效率和工作可靠性,使调制频率受到限制。
目前在高频变换器中采用较多的器件是GTR、MOSFET和IGBT。
充分利用新一代高频电力电子器件,如VDMOS管、MOSFET管、静电感应晶体管(SIT)、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以及功率MOS器件(MCT)提供的可能研究发展新一代高频的电机、电控装置是一个适宜的办法。
4.2 全数字化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当中,人民对数字化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如果说计算机是大脑,网络是神经,那么电机传动系统就是骨骼和肌肉。
它们之间的完美结合才是现代产业发展方向。
为了使交流调速系统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同时也为了提高交流调速系统自身的性能,必须使交流调速系统实现全数字化控制,这样最新研发出来的数字芯片不断的被用到调速系统之中。
各种总线在实现数字化控制过程中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STD总线、工业PC总线、现场总线以及CAN总线在交流调速系统的自动化应用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3]。
4.3 智能化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科学之一。
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