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2. 《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汉乐府两首》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2. 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汉乐府两首》的原文、译文、注释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汉乐府两首》,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汉乐府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汉乐府两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鉴赏(1)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汉乐府两首》的重要性和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
汉乐府古诗大全

汉乐府古诗大全
《汉乐府古诗大全》是指汉代乐府诗歌的集合,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古诗,如《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等。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反映了社会现实,有的描绘了自然景物,有的表达了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古诗:
1. 《孔雀东南飞》: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
诗歌通过对孔雀东南飞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
2. 《长歌行》: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歌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3. 《陌上桑》:这是一首描写女性美丽和爱情的诗歌,通过对陌上桑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对爱情的向往。
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和离别的诗歌,通过对长城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气氛悲壮,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上只是《汉乐府古诗大全》中的一部分,这些古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汉乐府两首》课件

《汉乐府两首》课件•汉乐府简介•《平陵东》解析•《有所思》解析目录•汉乐府的艺术特色•汉乐府的历史价值•汉乐府的现代意义CHAPTER汉乐府简介0102“相和歌”是一种以歌唱为主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旋律优美、易于传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汉乐府的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乐府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现代也成为了音乐界的研究对象,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音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CHAPTER《平陵东》解析时代背景创作缘由文化传统030201诗歌背景主题概述情节梳理意象解析诗歌内容人物形象对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分析,如象征、气氛和情感等。
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诗歌意象CHAPTER《有所思》解析作者介绍与《有所思》相关的作者生平、创作风格、作品特点等。
时代背景汉代社会状况的反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有所思》时的社会环境、个人境遇等。
诗歌背景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人物形象诗歌内容社会观念艺术手法爱情主题诗歌意象CHAPTER汉乐府的艺术特色03感染力强01表达直接02言简意赅直抒胸臆1 2 3故事性强描绘细腻叙事风格独特叙事为主取材广泛汉乐府诗歌的取材十分广泛,既包括帝王将相的事迹,也包括普通百姓的生活。
反映社会现实汉乐府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语言朴素自然汉乐府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CHAPTER汉乐府的历史价值这些诗歌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
《汉乐府两首》作为汉代乐府诗的代表,通过描绘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反映社会现实传承文化精髓《汉乐府两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汉乐府诗中最经典的10首

汉乐府诗中最经典的10首
汉乐府诗是指由汉代乐府机关采集、整理和演唱的诗歌,其中有很多经典之作。
以下是其中最经典的十首:
1. 《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强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2. 《陌上桑》: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美貌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3. 《长歌行》: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
4. 《上邪》: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坚定承诺。
5. 《白头吟》: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自白,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对于婚姻的坚定态度。
6. 《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描写了一个妇人思念在远方从军的丈夫,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7. 《十五从军征》: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老兵的归家经历,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8. 《上山采蘼芜》:这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写上山采蘼芜的女子与故夫相遇,询问故夫新人情况的对话,揭示了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
9. 《战城南》: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
10. 《东门行》:这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描写了一个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不得不铤而走险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乐府两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等方式,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培养学生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寓意的研究。
2. 汉乐府诗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汉乐府两首》2. 参考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相关介绍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者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汉乐府两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汉乐府两首》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如节奏、韵律、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寓意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及其寓意。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汉乐府两首》的故事内容及所学到的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寓意的小短文。
四、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分享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汉乐府诗知识问答1. 学生分组,进行汉乐府诗知识问答比赛。
2. 教师准备问题,如汉乐府诗的定义、特点等。
3. 学生抢答,答对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活动二:汉乐府诗朗诵比赛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汉乐府诗进行朗诵。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加入动作、表情等元素。
3. 教师评委打分,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汉乐府诗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首汉乐府诗。
汉乐府诗集大全10首

汉乐府诗集大全10首
汉乐府是唐代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一种诗歌形式。
汉乐府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曼妙的诗歌而著称于世。
以下是我为您精选的十首汉乐府诗集。
一、《长安古意》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三、《江城子》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夏雨荷花深院锁,忍看离愁泪眼妍。
四、《采桑子》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鹅湖南去鱼村远,烟气沉沉带晚峰。
五、《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六、《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七、《渔家傲》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八、《庐山谣》
庐山谷中道士,骑一犬,衣如雪,从我门前过。
衣上血,口中痰,问之不肯言。
九、《桃花源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叶扁舟轻帆短,微笑漫岸杏花红。
十、《平沙落雁》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阵阵马蹄声,千里平沙无人随。
红巾翻飞,沙色骏骨。
长弓一挥,落雁不复回。
高一语文必修一课件汉乐府两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诗歌内容与主题
内容概述
《长歌行》以百川东流到海不复回喻示人的生命旅程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强调 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劝勉世人要珍惜当下、奋发有为。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珍惜时间、积极进取。通过描绘自然万物的盛衰变化,诗人警 示人们要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而珍惜时光、把握当下、追求进步 。
艺术手法与特色
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语言质朴
汉乐府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以真挚的 情感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让读者产生共鸣
。
情感真挚
汉乐府诗歌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情感,不 刻意追求华丽辞藻,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 和人民。
音乐性强
汉乐府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节 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
3
与唐诗的比较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与汉 乐府相比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唐诗在 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对仗工整、音韵和 谐;而汉乐府则以自然质朴、情感真挚 为特点。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汉乐府的艺术魅力
题材广泛
汉乐府诗歌涵盖了爱情、战争、社会现象等 多种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
分享交流:你最喜欢的汉乐府作品及理由
《孔雀东南飞》
该诗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用比兴 手法表达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妻情深 、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 催人泪下。
《木兰诗》
《长歌行》
该诗以景寄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 者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 生命意义的思考,意境深远、引人深 思。
此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的传奇故事,展现了木兰勇敢、智慧 、坚毅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汉乐府》四首

一:请谈谈你对罗敷这一形象的 认识。 二:请试用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 烘托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描述 本班一位同学的特征。
赏析
1.美貌罗敷 光艳照人; 2.权贵使君 无理利诱; 3.盛夸夫婿 严辞拒绝。
小结
罗敷是一个年轻貌美、忠于爱 情、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采桑 女子。这首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 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 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 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 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
陌 上 桑
汉乐府
罗敷 器物、服饰 外表与内心兼美
太守
依仗权势
严拒太守
正面描写
旁人怨怒
勇敢与智慧并具
对比
荒淫无耻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诗中女子以诸多永不可能的现 象列举,都是为了证明她对自 己心上人的忠诚与痴情。情, 自古乃是人间第一绝唱,而真 情尤为可贵,真情流露者,可 惊天地、泣鬼,山河为之倾倒, 风云亦为之变色。
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称之为《陌上桑》。
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
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
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两首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32020-02-02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32020-02-02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32020-02-02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32020-02-02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32020-02-02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32020-02-02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32020-02-02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32020-02-02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