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项脊轩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项脊轩志》是统教版高中语文的一篇课文,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认识这美好、高尚的情感能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项脊轩志》既承载着许多文言知识,又体现着古代散文体裁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鉴赏,可以使学生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散文,新课程标准的对此类文章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再根据新课标“知,过,情”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2: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品味作品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文言文在整个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地位重要而且新课标关于其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文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所以我制定文章的重点为:训练文言文整体感知的能力。
并把握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应用。
2·作者归有光的散文多写身边琐事,并且注意吸收小说的技法,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这篇优美动人的回忆性散文也不例外。
本文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得平常场景、生活小事的一些细节都有其极不寻常的意义。
对此,我设置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再结合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自主学习的学情,本文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诵读法”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问题导引、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勾画圈点,反复诵读。
(完整版)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说课者:阮华钦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粤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必修2第四单元的第3篇课文。
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而《项脊轩志》是明中叶古文家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属于浅易性文言文,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能大概疏通文意。
并且本文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学生可以较轻易地领悟。
这对探索后面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本文记叙的是家庭琐事,抒的是亲情,这对高一学生来说,熟悉而容易理解,切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珍惜亲情。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前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在教学方式上提倡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A、理解和掌握:a、“顾、视、稍、置、胜、始、抚、过、去、故、凡、比、殆”等一般实词;b、“垣墙、乳、手”等活用词;c、“然、之、而”等虚词;d、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项脊轩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
2. 阐述《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阐述创作背景。
2. 提问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章节二:作者归有光简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事迹。
2. 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成就。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章节三: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项脊轩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大意及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大意及结构,分析重点词句。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章节四: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举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章节五:品味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感受《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品味语言特色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感受。
六、深入解读课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024项脊轩志说课稿范文

2024项脊轩志说课稿范文教学内容:2024项脊轩志一、说教材1、《2024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
它描写了作者周国平在农村乡村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对乡村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高中语文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散文《2024项脊轩志》的内容主题和写作风格,掌握文章的基本意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乡村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乡村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散文《2024项脊轩志》的内容主题和写作风格,把握文章的基本意义。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法上采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感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乡村图片和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乡村的向往之情,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2024项脊轩志》。
2. 分析与理解通过阅读散文《2024项脊轩志》,学生自觉感悟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风格,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和情感表达。
3. 文章解读与鉴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一起对散文进行解读与鉴赏,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式和感情表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总结与交流通过学生展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项脊轩志》的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珍视家庭,热爱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掌握《项脊轩志》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感情,以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询问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3.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项脊轩志》原文。
5.2 参考资料有关《项脊轩志》的解析、评论等资料。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6.2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6.3 比较教学法将《项脊轩志》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洵的《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
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要钩玄,精辟地指明主要内容;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是反复朗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以往的散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他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文特色,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并把: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三、说教法学法本文拟采用诵读法、翻译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能够把握文中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家庭、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文本,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运用写作技巧,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土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2)领悟人生百态,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准确理解与翻译;(2)文中丰富情感的把握;(3)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文本分析:(1)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品味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3)探讨文本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本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感悟文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这篇文章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亲人的深沉怀念。
文章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感情真挚深沉,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和感悟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在理解文意和把握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二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平淡的叙事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理解文章“事细而情深”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洵的《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
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要钩玄,精辟地指明主要内容;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是反复朗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以往的散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他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文特色,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并把: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文拟采用诵读法、翻译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同时,本节课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如果出现课件打不开,突发停电等意外情况教学手段无法实现时,此时教师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去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涵,并逐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学法上,根据新课标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是学生小组讨论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通过设置一堂探究课,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深入文本合作探究、走出文本走进心灵4个版块。
版块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辅助步骤,因此,我准备在上本课前给学生布置好以下预习任务:1、读准本课字音,读不准的字自己查字典和词典解决。
2、读熟课文,结合注释思考文章语句的意思,钩玄疑难字词。
版块二:情境导入用作者不幸的人生遭际导入课题(带生入境,渲染铺垫)版块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正音,圈出在项脊轩中出现过的人,简单概括他们做过的事。
2、PPT展示重点字词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出思路,在勾画圈点中锻炼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并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版块四: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此环节我设置了以下4个品读环节:1、品读轩中读书
(1)分析小轩前后差别
(2)想象小轩风景,感受作者心情
(3)抒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2、品读妪忆母事
(1)比较“以指扣门扉”与“用手拍门”的不同
(2)“儿寒乎?欲食乎?”应用怎样的语气读?
(3)母亲形象
细节描写
3、品读大母过余
(1)“则可待乎!”的“乎”应该念升调还是降调?
(2)“他日汝当用之!”中哪个字应该重读?
(3)祖母形象
(4)作者为什么会长号?
细节描写
4、品读痛怀爱妻
(1)他想到了妻子的哪些事?
(2)文中有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归有光的悲伤?
(3)“庭有枇杷树……”句子赏析,同时拓展引申苏轼《江城子》
细节描写、借物抒情
(这3个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主旨。
)本环节解决教学目标2和3
版块五:走出文本,走进心灵为了让情感进一步深化,紧跟着就设计一个拓展题
感悟亲情,谈谈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五、说板书设计
本着简单明了,突出主旨的原则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5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