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松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如何找金矿?看金矿的类型及找矿标志!

如何找金矿?看金矿的类型及找矿标志!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那么黄金是如何找到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金矿的类型及其找矿特点。
金矿床银多。
因其成矿时间,几乎贯穿整个地质史,现讲下列几类主要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标志介绍如下:01、砂金矿这类矿床由于埋藏浅,只用简单的淘洗工具就可以轻易获取,所以远在几万年前就被古人开采。
目前砂金仍然是一类重要的金砂,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金来自砂金。
砂金矿床以冲积砂金矿最具工业价值。
各类高背景含金岩石和金的原生矿床是金砂的主要来源。
但产生砂金的地方不一定有原生金矿,砂金是靠水流的搬运而富集,有时离原生金源可达10—20公里。
砂金找矿标志:1、沿水系上游是否存在金的高背景岩层或岩金矿床;2、在河的变宽部是否有“沙洲”,在河曲的突出部位,水流端急的支流进入水流平缓的主流处,易富集成矿;3、黑龙江流域是我国砂金最多的地区之一,当地老百姓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找砂金的经验:“大沟有腿(即产生金的山脉),小沟有咀”“沟里平宽,侧山平正,旁有排子(阶地),后有座山(沟之顶山,即原生金来源地,钱有迎门山,即关门咀子);4、冲击砂金矿主要产于基岩上面的砾石层的底部。
02、含金石英脉矿床含金石英脉矿床,属中温或中低温热液矿床,金主要产于石英脉中而得名,可是常与花岗岩话和混合岩化作用有关。
矿床可产于各种性质不同的围岩,特别是含中基性火山岩是变质岩中。
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及黄铁绢石岩化。
矿床多呈脉状及网脉状,少数呈扁豆状受构造裂隙控制。
矿石矿物有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少量碳酸盐类。
萤石、重晶石、电气石和钠长石等。
含金石英脉矿床找矿标志:1、主要分布在基底隆起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区域性深大断裂为控岩导矿构造,次级断裂为控矿构造;2、成矿作用与重熔、同熔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成矿时代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燕山期是主要的。
某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某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某矿区处于某县某地区金矿区的北侧,位于昆仑山的主脊部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贯穿了整个调查区域。
本文结合该矿区的特点,从地层划分、构造、变质岩、岩浆岩分析了其地质特征,再结合其特征情况,明确了该矿区的具体找矿标志,旨在充分了解该矿区的特点,并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找矿,同时还可为同类型矿区提供参考。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某矿区金矿地位于中高纬度海拔山区,属于较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通过调查显示,该矿区的气候类型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半干早、干旱特点,矿区范围内的降水非常少,具有较大的温度跨度,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高气温能够达到25℃,最低气温能够达到-30℃,并且冬季时间相对较长,平均每年都会出现较多的风沙天气,其气候也相对较为恶劣。
1.金矿地质特征1.1 地层划分经由地质填图处理,初步完成了对该矿区的地层格架,并厘定出了五个段级填图单位以及两个正式的岩石组班填图单位;采用成因-地貌双重填图法将第四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分别为全新世湖积(Qh1)、冲积(Qhal)、风积(Qheol)、人工堆积(Qs)以及晚更新世洪冲积(Qp3pal),这使得测区地质得到了很天程度上的充分掌握。
其具体的岩性组合分别为:(1)Qh1:主要是又湖积淤泥、粉砂以及细砾共同组成;(2)Qhal:主要是由冲洪积的沙砾、砾石、亚砂土等组成;(3)Qheol:主要是由风组成亚砂土;(4)Qs:主要是由呈现为松散状的砂、砂石以及淤泥等组成,石英是其砂最主要的矿物质成分;(5)QP3pal:主要是通过冲洪积沙砾、砾石以及淤泥亚砂土等共同组成[1]。
1.2 构造经由地质调查对矿区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基于此完成了对测区构造格架的构建,基本上明确了矿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挤压劈理构造空间的变形特征以及展布特征等相关情况,同时也掌握了成矿的控制特征以及相互叠加进行改造的具体特征;厘定出了兩条具有明显韧脆性特点的变形构造带,同时总结分析了其运动学特征、几何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以及动力学特征,为该矿区成矿控矿特征、区域构造特征、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矿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黑龙江逊克高松山金矿成因模式

黑龙江逊克高松山金矿成因模式唐忠;叶松青;杨言辰【摘要】高松山金矿是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位于天山-蒙古-兴安造山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的重叠部位.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认为高松山金矿产于岛弧或陆缘环境的中基性火山岩中,其成矿模式为中-晚白垩世太平洋-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的过程中,陆内碰撞晚期或碰撞后阶段形成的岩浆热液与中基性的钙碱性火山岩发生反复的水岩反应,最终在火山机构断裂和区域断裂的交汇部位沉淀并富集成矿.【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8页(P400-407)【关键词】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地球化学;成因模式;高松山【作者】唐忠;叶松青;杨言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浅成低温(epithermal)”热液矿床是指赋存于陆相火山岩中,由岩浆热液或岩浆驱动大气降水热液活动(可混有岩浆热液)形成的矿床,其温度〈300℃,压力为n×107Pa[1]。
20世纪80年代,Hedenquist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划分为低硫化型和高硫化型[2],Heald等将其划分为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3,4]。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全球已探明的该类型矿床金属储量达万吨以上,是金的重要来源[5]。
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蒙古—鄂霍次克带是这类矿床重要的分布区带[6,7]。
高松山金矿是中国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位于天山—蒙古—兴安造山带与环太平洋构造带的重叠部位。
该区近年来已发现很多大、中小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成为中国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地质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面积森林覆盖,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目前对其成矿模式及具体类型的认识缺乏更多的分析讨论。
试论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试论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在该矿区内所分布的地层以板子房组和宁远村组为主,其分别位于矿区的东南位置和西北位置。
主要岩石特性为安山岩、粗安岩和凝灰熔岩。
矿山区域的构造较为复杂,分布有多种扭性断裂结构,其中的沙阿其河周边还伴随发生断裂和向斜,且呈现出北西走向的张性断裂层。
此外,在矿区的部分区域内,存在北西轴向的向斜,主要分布于北西310°。
2、岩浆岩的活动规律在该矿区内,极少发生岩浆活动,仅在火山爆发的影响下,才会出现爆发碎石运动的问题,则该部分火山碎石会与次安山岩混合。
3、围岩蚀变能力高松山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以低温热液蚀变为特征,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其中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与矿化关系密切。
硅化贯穿于成矿作用的始末,石英呈细粒-微细粒状或脉状分布于矿体内或近矿围岩中,使岩石变硬;黄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以浸染状、细脉状及星散状分布,常与硅化相伴产出。
4、矿体分布特征目前区内共发现金矿体11条,多呈脉状产出赋存在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主要为英安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
1-I,2-I,2-Ⅱ号矿体走向为北西西-北西向,1-Ⅱ,1-Ⅲ,2-Ⅱ-1,2-Ⅲ,2-Ⅳ号矿体走向为近东西向,1-Ⅳ,3-I,3-Ⅱ矿体走向为北东东向(图1)。
其中1-I号矿体呈薄脉状,矿脉长2046m,总体产状176°~205°∠55°~72°,平均倾角64°,平均品位5.60g/t,平均厚度1.41m。
1-Ⅳ号矿体位于矿区东部,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的硅化较强部位。
矿体产状170°∠70°~85°,矿体长度1354m,最大控制延深120m,矿体厚度0.60~2.60m,平均厚度1.20m,平均品位4.83g/t。
矿石中的矿物组成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等。
高松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高松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段晓君;李亚军;曲畅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
【年(卷),期】2009(008)017
【摘要】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松山矿区金矿石类型为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体与赋矿围岩存在着明显的物性差异,与Au、Ag、As,Sb、Cu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并以零磁场、高电阻为特征,从而本区具备了物化探找矿前提.该区为黑龙江东北部的一个重要的找矿远景区.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段晓君;李亚军;曲畅
【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一支队,黑龙江,牡丹江,157021;武警黄金第一支队,黑龙江,牡丹江,157021;武警黄金第一支队,黑龙江,牡丹江,157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鄂南地区蛇屋山与富水卡林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对比及找矿标志研究 [J], 刘蕴光;王敏芳;肖凡
2.浅谈高松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J], 朱鹏;李光琪;刘烊;傅扬;曾冠中;闫家盼
3.湖南省水口山矿田龙王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王金艳;赖健清
4.武夷山成矿带黎川德胜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J], 朱合胤
5.甘肃省狼娃山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岳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高松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期为中生代 , 总体显示 右行走滑特征 , 对区内构造产
生重要 影 响t 。
区 内以元古 界变 质岩层 为基 底 , 在 此基 础上 中南
期( J , 一K ) 伴以多期次的以中基性为主的陆缘 活化
带 型岩浆 喷 发和 花 岗 岩类 小 岩 体 侵 入 活动 。在 盆地
部产生裂陷并于加里东期褶皱回返 , 形成张广才岭造 山带 , 同时 实现各 地 体 的 拼贴 , 形 成 统 一 的 吉黑 镶 嵌
矿 区存在 多条 平行矿 脉 , N WW 向矿 体 深部 成 矿 潜 力 大 ; 提 出沙 阿其 河 断 裂是 导 矿 构 造 , 可能也 是
容矿 构造 , 在 下一 步的勘 查 工作 应加 以重视 。 关键 词 :成矿规 律 ; 地质 特征 ; 找矿 前景 ; 整装勘 查 ; 高松 山金 矿床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 5 1 T D 1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1 2 7 7 ( 2 0 1 3 ) 0 1— 0 0 1 6—0 4
小兴 安岭一 张广 才岭 成矿 带北段 金矿 资源 丰 富 , 已发 现众 多金 矿床 , 如 团结 沟 、 东安 、 平顶山、 高松 山 、
地块 。该 区受加 里东 、 华力 西构 造 运 动 影 响 , 岩 浆 活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0—0 8
与隆起接触带 、 盆地内部次级隆起区 , 沿断裂构造带 、
火 山机 构激 发热液 流体 活动 , 于有 利 的构造 部位 形成
基金项 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 目( 资[ 2 0 1 0 ] 矿评 0 1 一O 8—3 8号 ) ; 中国人 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黄金专项项 目
浅谈高松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51 高松山矿区地质背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成矿带北段金矿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北部地区重要的黄金产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的如东安、平顶山、高松山、富强、新立等多个金矿床,被列入我国首批金矿整装勘查区。
高松山金矿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由我国著名的黄金矿产勘查队伍开采出来,目前已经探获金资源量已高达22 t之多。
高松山金矿位于松嫩与佳木斯之间的伊春地块——延寿地槽褶皱系北段中生代乌云盆地中部,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结烈河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二叠系五道岭组流纹岩及凝灰熔岩,以及板子房组安山岩和宁远村组流纹岩。
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包括近 EW、NE、SN和NW向4组。
其中E W 向为内基底构造断裂区,中、新生代复活,影响着新生代、中生代火山盆地和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
N E则为向永青五七干校——高松山、雪水温——沾河张性断裂从矿区东西两侧穿过,提供了成矿时所需的热液运移。
矿区内的岩浆岩如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与地区金矿的形成有着密切的生生关系,此外还有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主要以此二种为主。
岩浆以脉状形态侵入在火山碎岩屑和凝灰岩中,且活动频繁,为矿液的形成、迁移以及沉淀都提供了热源和动源。
2 高松山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高松山矿区内露地层的结构主要由宁远村组地层、第四系地层和白垩统板子房组三块构成。
这其中以中性、基性火山岩为主的板子房组多在美丰林场——阿廷河流域附近分布。
板子房组是高松山矿区内1#脉矿的主要围岩,包括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岩以及凝灰岩等,颜色和形状都各不相同,表面多由数量分布不均的气孔,局部地段为杏仁构造,如蛋白石、绿泥石及玛瑙等,玛瑙含量尤多。
宁远村组则主要分布在高松山以北和翠峰林场、阿廷河东侧地带,由灰紫色、灰白色、灰绿色和紫色为主的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及少量中性火山岩构成。
高松山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模型

的一个大型金矿床 。 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地质特征等入 手 , 分析 了矿床 的控矿 因素, 认 为该矿床受地层、 岩性 、构造等 因素控制 ;在 综合研 究的基础上 ,建立 了高松 山金矿综合找矿模 型。
2 0 1 3 年3 月第 3 3 卷第 1 期
四川地质学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o 1 . 3 3 N 0 . 1 M a r . . 2 0 1 3
高松山金矿床控矿 因素及找矿模型
冯 志国 ,侯蕊娟
( 1 . 武警黄金第一支队,黑龙江 牡丹江 1 5 7 0 2 1 ;2 . 黑龙江省有色地 质勘查局 7 0 6队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 6 1 0 3 1)
1 区域地质 背景
1 . 1 区域 地质 特征
高松山金矿区位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 间的伊春一延寿地槽褶皱系北段 。结晶基底为 古元古界东风山群含金硅铁建造 ,金元素丰度较 高。 区域内地层从元古界地层到新生界均有出露。 元古界出露的地层为兴东群和黑龙江群 ,岩性主 要 为 片麻岩 、变粒 岩 、大理 岩 以及 基 ~中酸 陛火 山一 沉 积 岩 ,经 区域 变质 形 成低 绿 片岩 相 和蓝 闪 绿 片 岩相 。古生 界主要 出露有 寒 武系 、泥盆 系 、 图 1小 兴安岭- 张广才岭北段区域 地质图( 据边红业等 。 二 叠 系地层 ,主要 由砂 岩 、砾岩 、粉砂 岩 、页岩 、 2 0 0 2)1 . 第四系;2 - 第三系;3 - 白垩系; 4 - 寒武系;5 - 元古界 ; 6 . 碳酸盐岩等沉积岩组成 ,局部夹有英安岩、安山 燕 山早期花 岗岩 岩组 ; 7 - 华 力西晚 期花 岗岩岩 组 ;8 . 华力 西晚期 自 岗 岩 、凝灰岩。中生界主要出露 白垩系地层 , 岩性 质花 岗岩岩 组 ; 9 一 逊克. 铁 力- 尚志断 裂 ;1 0 . 牡 丹江 断裂 ;1 1 - 断裂 ; 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 山岩 、安山岩 、粗安岩 、 流纹岩 、安山质火 山角砾岩及其凝灰熔岩等。新生界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 、粉砂岩 、泥灰褐煤 、炭质页 岩及 陆相粗 碎屑 岩 。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 E W、S N 、N E 、N W和 N N E向等五组 。E W 向构造为基底构造 , 形成于晚元古 代末期 , 在中、 新生代强烈复活 , 对中、 新生代火山盆地和新生代沉积盆地 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自北 向南可 分 为三个 带 ,依次 为福 民屯 一黄 鱼 、永 胜线 、美 丰林 场线 性构 造带 。N E 向构造 主要 有雪 水 河一沾河隐伏大断裂和永青五七干校一高松山断裂 。雪水河一沾河隐伏大断裂呈北东一南西向展布 ,为 压性断裂 ; 永青五七干校一高松山断裂呈北东一南西向展布,断裂贯穿矿 区, 具有压扭性特征 ( 图1 ) 。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 ,岩浆侵入活动具有多期 、多阶段特点 ,侵入活动从元古代延续至燕 山早期 , 侵 入岩在区内分布广泛 ,岩石类型复杂 , 从基性到酸 I 生 岩都有分布。元古代花岗岩主要 以片麻状巨斑花 岗 岩 、片麻状花岗岩为主 ,另有蛇纹岩、橄榄辉长岩及变质基性岩呈小岩株状产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 、 白岗质花岗岩,多呈岩基、岩株产 出,分布在矿区南部和东部 ;其次为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及花岗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松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摘要:该文是针对高松山金矿地址特征以及寻找矿体标志的探讨。
高松山金矿床是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本文中笔者将对矿区内的地质特征如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及活动特点,以及目前开采出矿体周围的岩体、水系、土壤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寻找矿体的标志,为今后矿产资源的理性勘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松山金矿地质特征
1 高松山矿区地质背景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成矿带北段金矿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北部地区重要的黄金产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的如东安、平顶山、高松山、富强、新立等多个金矿床,被列入我国首批金矿整装勘查区。
高松山金矿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由我国著名的黄金矿产勘查队伍开采出来,目前已经探获金资源量已高达22 t之多。
高松山金矿位于松嫩与佳木斯之间的伊春地块——延寿地槽褶皱系北段中生代乌云盆地中部,出露地层主要有白垩系结烈河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二叠系五道岭组流纹岩及凝灰熔岩,以及板子房组安山岩和宁远村组流纹岩。
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包括近EW、NE、SN和NW向4组。
其中EW向为内基底构造断裂区,中、新生代复活,影响着新生代、中生代火山盆地和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
NE则为向永青五七
干校——高松山、雪水温——沾河张性断裂从矿区东西两侧穿过,提供了成矿时所需的热液运移。
矿区内的岩浆岩如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与地区金矿的形成有着密切的生生关系,此外还有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主要以此二种为主。
岩浆以脉状形态侵入在火山碎岩屑和凝灰岩中,且活动频繁,为矿液的形成、迁移以及沉淀都提供了热源和动源。
2 高松山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高松山矿区内露地层的结构主要由宁远村组地层、第四系地层和白垩统板子房组三块构成。
这其中以中性、基性火山岩为主的板子房组多在美丰林场——阿廷河流域附近分布。
板子房组是高松山矿区内1#脉矿的主要围岩,包括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岩以及凝灰岩等,颜色和形状都各不相同,表面多由数量分布不均的气孔,局部地段为杏仁构造,如蛋白石、绿泥石及玛瑙等,玛瑙含量尤多。
宁远村组则主要分布在高松山以北和翠峰林场、阿廷河东侧地带,由灰紫色、灰白色、灰绿色和紫色为主的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及少量中性火山岩构成。
第四系地层的主要结构则为黏土层、腐殖土层和砂砾层等。
2.2 构造
高松山矿区东侧是雪水温——沾河压扭性断裂;南侧是美丰河张性断裂;西侧是永青五七干校——高松山压扭性断裂;北侧是以富强
向斜为主要褶皱的沙阿其河张性断裂及伴生断裂带,其富强向斜轴约为向北西310 °,轴部在板子房组的上部段,两翼则位于板子房组下半段。
两冀岩层之间的倾角在10°左右。
富强、高松山矿段的矿体几乎全部都赋存于富强向斜轴部的板子房组地层中。
2.3 围岩蚀变
矿区内高岭土化的围岩蚀变较为明显,在基岩浅部多处都可见到,严重的甚至已经风化成泥状,此外还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蛋白石化等。
同成矿比较密切的是黄铁矿化和玉髓状硅化,这也是矿区内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2.4 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
矿体的产生与安山岩有着密切关联,它多存在于中生代白垩系火山岩中,以脉状形态赋存在构造破碎带中。
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安山岩是其主要围岩,含金地质体包括构造角砾岩与蚀变岩两类。
3 找矿标志
(1)矿区结构标志:该矿区内的矿体结构多为北西向断裂,并由此衍生出了北西西向、北东东向以及东西向断裂,目前所发现的金属矿物大部分赋存在这三组构造之中。
因此,这三组结构也为接下来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规律和依据,成为找矿的重要标志。
(2)地层标志:高松山矿区内赋存的火山岩系金的风度通常都
是地壳风度的2到3倍,有的甚至更高,主要体现在岩浆活动的晚期阶段。
对于火山热液系统来讲,金的风度高,对于矿体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该矿区内和金矿有关的火山-次火山岩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岩石组合。
(3)物、化探标志:物探异常、化探异常对于寻找金矿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不同磁性的地址体变化可引起异常,异常走向为东西向,和地质体的走向以及矿脉的走向是基本吻合的。
矿体大多数都赋存在构造破碎带中硅化较强的部位,抗风化能力较强,电阻率和阻值也因此较其它构造的部位较高。
对于其他非矿体区域而言,如围岩安山岩抗风化能力低,电阻率低,利用其电阻率的表现异常便可以追索到产状较陡沿走向延伸很长的石英脉型矿体。
通常电阻率在零值线附近时表明金矿体主要集中在该区域。
化探异常规模大,强度高,Au 与Ag、As、Sb、Hg关系密切。
物探异常具有矿(化) 体定位作用,化探异常具定性作用。
(4)化探标志:如果从过往的化的探测结果来分析,高松山矿区内金的高值区和高背景区域整体上来讲呈现北东东方向分布,并且在交叉的地方有明显的加强,然后形成规模大、强度高的异常群。
高值区的分布与容矿构造走向基本吻合且保持一致。
通过分析一定比例的土壤测量结果,矿区内Au与低温元素Sb、Ag、As、Bi、Hg等关系密切,Au+Ag+As+Sb+Hg异常为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5)矿化蚀变标志:找矿的另一个标志是矿化的蚀变,矿化蚀
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硅化以及碳酸盐化。
(6)砂金标志:据此前矿区开采作业队伍在沙阿其河开采的砂金普查情况发现,矿区内以粒状为主的砂金成色较高,然后是板状、条状以及浑圆状,这些砂金主要分布在沙阿其河以及三支沟、四支沟等地。
矿区残坡积有含明金转石,对岩金找矿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
因此,砂金和含明金转石也就成了矿区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
(7)遥感标志:利用现代科技中的遥感技术,可以显示出高松山矿区以及周围环形影像的发育情况。
此前就有作业队伍发现火山角砾岩筒上部震裂带被硅质胶结并充填梳状石英细脉,有低品位金矿化显示,也可以作为找矿的一个判断依据。
4 结语
根据以往的勘测经验来看,高松山金矿床是孕育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的。
在今后的勘测和开采工作中,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果,则需要针对构造控矿的规律、土壤、水系以及围岩的元素组合等信息,进行全面而详尽的分析,并且结合先进的科学勘测技术与仪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双宝,田世良.黑龙江省主要金属矿产找矿潜力分析[J].金属
矿山,2008,383(5).
[2]连永牢,王兴昌.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J].金属矿山,2010(10).
[3]刘桂阁.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松山金矿成因探讨[J].有色矿冶,2006,22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