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设计手册(全)

合集下载

(完整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完整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一、规范、规程、标准类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8、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ECS14:2002)9、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0、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11、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12、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1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17、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 1997年版1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19、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21、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2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2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4、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2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7、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2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 18919-2002)2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3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3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3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二、设计手册类1、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2、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3、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4、王增长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5、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4册)工业给水处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8、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6册)工业排水》(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0、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7册)城镇防洪》(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等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12、黄晓家等主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给排水设计手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1. 引言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给排水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合理、高效的给排水系统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物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确保人们的生活环境健康和安全。

本手册旨在提供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正确规划和设计给排水系统。

2. 设计前的准备2.1 工程要求:在开始给排水设计项目之前,必须了解和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范要求,包括建筑法规、建筑设计规范、卫生标准等。

2.2 地形和地质条件:要对建筑物所在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2.3 使用功能和人数:要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人数,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人数确定给排水系统的负荷和容量。

3. 给水系统设计3.1 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系统主要由水源、水泵站、水箱、管道和各种配件组成。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给水系统的布置和组成。

3.2 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给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卫生标准和水质要求、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考虑给水管网的节能和环保等。

4. 排水系统设计4.1 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管道、检查井、排水口和污水处理设备等构成。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和排水需求,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4.2 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排水的顺畅和安全、避免臭气和污染、考虑排水管道的防冻和维修等。

5. 给排水系统的布置和连接5.1 给水系统的布置:给水系统中水泵站、水箱和管道的布置应合理、紧凑。

水源要选择可靠、稳定的供水来源。

5.2 给水系统的连接:在给水管道的连接上,应保证接头牢固、防漏水,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

5.3 排水系统的布置:排水管道的布置应合理,避免管道交叉和纠缠,以方便维修和清洁。

5.4 排水系统的连接:在排水管道的连接上,应选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并采取相应的密封措施,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给排水设计手册范本

给排水设计手册范本

给排水设计手册(一)设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要求,特别应遵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二)选用国家标准图及院标准,应注意选用新标准图号,不能用作废的或已被新的图号替代的标准图号。

(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有关内容。

贰、设计内容通常民用建筑给排水包括如下内容(一)给水系统;(二)排水系统;(三)消防系统;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表。

A 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Ⅰ、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内容;Ⅱ、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Ⅲ、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可利用的市政条件。

(二)设计范围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

(三)室外给水设计Ⅰ、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的方位、接管管径、能提供的水量与水压。

当建自备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水温、水文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及净化处理工艺和设备选型等。

Ⅱ、用水量: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量,生产用水水量,其他项目用水定额及用水量(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游泳池和中水系统补水量、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绿化洒水和不可预计水量等);消防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Ⅲ、给水系统:说明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的划分及组合情况,分质分压分区供水的情况。

当水量、水压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调节设施的容量、材质、位置及加压设备选型。

如系扩建工程,还应对现有给水系统加以简介。

Ⅳ、消防系统:说明各类形式消防设施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法等。

Ⅴ、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四)室外排水设计Ⅰ、现有排水条件简介:当排入城市管道或其他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道、明沟的大小、坡度、排入点的标高、位置或检查井编号。

当排入水体(江、河、湖、海等)时,还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是一本专门针对给排水系统设计的技术性手册,旨在为设计人员提供对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全面指导和实用参考。

本手册的编写是基于对给排水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其中包括了丰富的设计案例和先进的技术理论。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对手册内容的详细介绍。

本手册的第一部分是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了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流体力学基础、管道材料选择等内容。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对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有助于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系统设计的要点和重点。

本手册的第二部分涵盖了给水系统设计,包括了给水系统的布置原则、管道计算、泵的选择和安装等内容。

给水系统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内水资源供给的质量和稳定性。

设计人员需要对给水系统设计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而本手册正是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技术指导。

本手册的第三部分主要关于排水系统设计,包括了排水管道布置、排水设备选型、雨水排放系统等内容。

排水系统对于建筑物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建筑内部污水的排放和处理,直接影响着建筑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手册中提供了排水系统设计的实用经验和具体指导,有助于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设计难题。

本手册还特别强调了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强调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环境,以及对于各类建筑的特殊要求和功能需求。

手册中还对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和技术建议。

本手册以丰富的设计案例和专业的技术理论为依托,提供了完整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指南,对于给排水系统设计人员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本手册获得关于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全面知识和实用经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类给排水系统设计工作。

给排水工程施工手册

给排水工程施工手册

给排水工程施工手册第一章概述1.1 排水工程的定义与作用排水工程是指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将建筑物或道路表面积水及时地排除,以保障建筑物结构安全、保障交通畅通和预防水灾等目的。

排水工程的主要作用包括排除建筑物周围的积水,避免地基沉降、防止地下室、地下室遭受水浸,保证交通道路畅通等。

1.2 排水工程的种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排水工程可以分为城市排水工程、农田排水工程、道路排水工程等。

城市排水工程主要针对城市建筑、道路等场所,以解决城市内部积水问题;农田排水工程主要解决农田内部的排水问题,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道路排水工程主要解决道路两侧积水问题,保证道路畅通通行。

1.3 排水工程的施工原则排水工程施工时应遵循"规划先行、分期实施、设施健全、绿化美化"等原则,确保排水系统运行良好,效果显著。

第二章排水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施工前的检查和调查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测量、勘查和检查,确定地形地貌、基础状况、地下管线等情况,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2.2 施工前的设计和方案制定根据检查和调查的结果,确定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施工技术、材料选用、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

2.3 施工前的材料和设备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顺利性。

第三章排水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3.1 土方开挖和平整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土方的开挖和平整,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

3.2 排水管道的铺设将排水管道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保证排水管道的质量和稳定性。

3.3 排水口和排水井的安装在需要排水的地方安装排水口和排水井,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3.4 排水系统的试压和检测在排水系统完成之后,进行试压和检测,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2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把关,保证施工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目录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五、设计图纸校对63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项施工图名称内容图纸次比例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2 排水横主管3 排水立主管4 横支管5 器具排水管6 通气主立管7 通气支管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5 清扫口的位置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1 管道转向位置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1 坡度2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4 管路转向位置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给排水设计手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给排水系统在建筑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给排水设计不仅能保证建筑物内外的生活用水供应和废水排放的安全与顺畅,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居住舒适度。

本手册旨在为设计师和相关人员提供关于给排水系统设计的指导,包括设计要求、选择标准、施工技术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内容。

二、设计要求1. 建筑物功能和使用需求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水源供应、用水量以及废水排放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住宅建筑的给水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和灭火用水,而商业建筑则可能需要考虑额外的需求,如餐饮用水、医疗用水等。

2.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给排水系统设计必须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

设计人员应熟悉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计规范》等。

3.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具备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设计人员应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和设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设计人员还应充分考虑维修和维护的便利性,为后期的保养工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和通道。

三、设计原则1. 系统分区和布局给排水系统应根据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分区设计,避免不同功能之间的干扰和交叉。

例如,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系统应分开设置,以避免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

2. 材料和设备选择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材料和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

设计人员应选择高质量、符合标准和适用于具体使用场景的材料和设备,在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的同时,还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施工技术给排水系统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设计人员应与施工方充分沟通,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现场监理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水压不稳定水压不稳定是给水系统常见的问题之一。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高差、管道径向尺寸、流量需求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调整,保证系统的水压稳定。

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 人均用水量

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 人均用水量

《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人均用水量》一、引言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中所涉及的人均用水量是指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每个人平均每天需要使用的自来水量。

人均用水量的合理确定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中的人均用水量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人均用水量的概念和意义人均用水量是指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需要使用的自来水量。

这一指标的合理确定对于城市的节水工作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人均用水量的准确测算可以帮助城市水务部门科学制定供水计划,合理分配水资源,推动城市节水工作的开展。

人均用水量是城市给排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人均用水量的影响因素人均用水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用水行为对人均用水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城市的气候条件也会影响人均用水量,例如在夏季高温干燥的气候下,人们对于洗浴和冷饮的需求会增加,从而导致人均用水量的增加。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人均用水量产生影响。

在给排水设计中,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科学测算人均用水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城市供水工作的规划和实施。

四、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对于人均用水量的规定在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中,人均用水量的规定是基于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设计手册对于人均用水量进行了科学的测算和规定,以保障城市的供水安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实际的城市给排水设计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手册的规定进行施工和管理,以确保城市供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城市给排水设计的从业者,在实践工作中我深刻意识到人均用水量的合理确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借鉴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城市供水系统,减少浪费,提高供水效率,推动城市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设计原则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设计依据3
二设计范围3
三室外给水设计3
四室外排水设计3 给排水设计手册(全)排水设计手册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4
I说明4
II给水系统4
川消防系统13
W热水系统29
V排水系统37
W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图纸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 五设计图纸校对63
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
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

图纸
施工图名称内容

比例
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
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
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
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
排水横主管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3 排水立主管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
4 横支管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
清扫口的位置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
5 器具排水管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
6 通气主立管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
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
1 坡度
7 通气支管
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
4 管路转向位置
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
2 与结构的相邻尺寸
管道间3 维修口的详细尺寸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1 管路位置高程
9 屋顶配管2 支座施工及固定机械详图
3 水箱基础详细尺寸
全栋配管系
10 统定位详
雨水管线系
统图
卫浴及给水
12 设备配置详与周边构造物相距详细尺寸
各项器具管
13
件规格图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壹设计原则
制性条文的要求
二选用国家标准图及院标准应注意选用新标准图号不能用作废的或已被新的图号替代的标准图号
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有关内容
贰设计内容
通常民用建筑给排水包括如下内容
一给水系统
二排水系统
三消防系统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叁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
A 设计说明书
设计依据
I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内容II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川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可利用的市政条件
二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
三室外给水设计
I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的方位接管管径能提供的水与水压当建自备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水温水文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及净化处理工艺和设备选型等
U用水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生产用水水其他项用水定额及用水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游泳池和中水系统补水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绿化洒水和不可预计水等消防用水标准
及用水总用水最高日用水最大时用水
川给水系统说明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的划分及组合情况分质分压分区供
水的情况当水水压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调节设施的容材质位
置及加压设备选型如系扩建工程还应对现有给水系统加以简介
W消防系统说明各类形式消防设施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供水方式设备
选型及控制方法等
V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四室外排水设计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I现有排水条件简介当排入城市管道或其他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道明沟的大小坡度排入点的标高位置或检查井编号当排入水体江河湖海
等时还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
U说明设计采用的排水制度排水出路如需要提升则说明提升位置规模
提升设备选型及设计数据构筑物形式占地面积紧急排放的措施等
川说明雨水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或采用的暴雨强度重现期雨水排
水等
W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I说明或用表格列出各种用水标准用水单位数工作时间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最大时用水
U给水系统说明给水系统的划分和给水方式分区供水要求和采取的措施计方式水箱和水池的容设置位置材质设备选型保温防结露和防
腐蚀等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