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中医人员培训制度范本

中医人员培训制度范本

中医人员培训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人员培训规划》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医人员培训制度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诊所等医疗机构中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中药师、护理人员等。

第三条中医人员培训制度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中医人员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疗技能、中药知识、护理技能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二、培训内容第四条中医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二)中医诊疗技能:望、闻、问、切四诊技能,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三)中药知识:中药学、方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等;(四)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理论、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规范、中医护理管理等;(五)其他: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律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信息技术等。

三、培训方式第五条中医人员培训方式包括:(一)脱产培训:组织集中授课、研讨、实地考察等;(二)半脱产培训:安排业余时间进行授课、研讨等;(三)在职培训:结合临床工作,进行业务学习、技术研讨等;(四)学历教育:鼓励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五)实践培训:安排到上级医院、知名中医机构实习或进修;(六)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等。

四、培训时间第六条中医人员培训时间按照不同岗位和职级要求制定:(一)新入职中医人员:不低于1年的规范化培训;(二)在职中医人员:每年不低于20学时的继续教育;(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每三年完成不低于30学时的专项培训;(四)中药师、护理人员等:根据相关规定,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五、培训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中医培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管理中医人员培训工作。

中医药服务功能

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1.2.2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金投入。

<3年>(3分)1.4.2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等中医对口支援工作。

<3年>(3分)第二章队伍建设2.1.9临床科室负责人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60%。

(5分)2.2.3医院有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组织实施。

(3分)2.2.4开展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

<3年>(4分)2.3.1根据《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要求,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6分)2.3.2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年>(4分)2.3.3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

<3年>(5分)2.3.4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学分的比例达到100%。

(上年度)(4分)2.3.5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系统培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

(6分)2.3.6建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考评记录完整(5分)。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3.2.6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求(3分)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4.5.1有本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有明确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3年>(2分)4.5.2专科学术继承人掌握名老中医学术经验<3年>。

(3分)4.5.3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在专科临床中得到应用(3分)。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1.1.1.3承担政府分配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为社区、农村基层培养卫生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医师定期考核培训

医师定期考核培训


相片大小不能超过1M
信息填完后,在最下 面左下角会有保存信 息和提交信息两个按 纽,经本人核对无误 后,请按提交信息。
关于2012.01.01-2013.12.31考核阶段的情况 • 目前上级部门还没有通知具体什么时候开始考核,因为现
在还没有确定考核机构。等确定下来,医务科会第一时间
通知大家后续该怎么做。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尽快完善医 师定期考核信息系统里的个人资料。
谢谢!!
(详情请见院内OA网站及本次培训资料) 如有疑问请咨询:26085385
5/2/2015
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的定期考核,
只要有一项未通过就算不合格,需进行培训补考。
在考核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认定为不合格:
⒈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 ⒉未经医院批准,擅自外出进行执业活动的; ⒊跨执业类别进行执业活动的; ⒋代他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⒌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
(此处最后修改为2010年1月1日,请注意)
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我院执业的临床、中医、口腔、公 共卫生类别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三、医师定期考核项目
定期考核的内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 1、工作成绩考核:
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一定阶段完成工作的
数量、质量和政府指令性工作的情况(本院考核)。
关于系统操作
• 进入网站后 • 用户类型选 医师人员
• 用户名开通后,我会发
到OA上。
• 前面8位都是一样的为
sz03ns12,后面的四位
数才不一样。初始密码 均为123456 • 如果有谁不记得了密码 可以告诉,我给你改成

中医科医师培训计划

中医科医师培训计划

中医科医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中医科医师培训旨在提高医生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掌握,增强其中医诊疗能力,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

同时,培训还旨在加强医生对中医学的理解和认知,推动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二、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典籍的阅读和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等。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医经典、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根本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医诊断技术中医的诊断技术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师承经验诊断法等。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应用、中医的诊断思维和方法等内容。

3. 中医治疗技术中医的治疗技术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拔罐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选配应用、针灸的操作技术、推拿的手法技巧、拔罐的应用等内容。

4. 中医临床实践中医临床实践是培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诊疗的技能。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实习、病例分析、临床技能训练等内容。

五、培训形式1. 理论学习中医科医师培训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学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专题讲座、讨论研究等形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2. 专家讲座中医科医师培训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学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成果,为学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 临床实习中医科医师培训将安排学员到知名的中医医院进行临床实习,让学员通过实际操作来加强对中医临床技能的掌握。

4. 案例讨论中医科医师培训还将组织学员进行病例讨论,让学员通过案例分析来掌握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技巧,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五、培训安排1. 培训时长中医科医师培训将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培训时间一般为3个月至半年不等,学员需在此期间完成培训内容。

2. 培训地点中医科医师培训将安排在中医医院、中医学院等地进行,学员需到指定的培训地点参加培训活动。

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

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 007〕6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208号)文件精神,做好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规考核容,以促进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就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容明确如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容重点体现中医药特色,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一、业务水平测评完成《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要求的学分方可进行以下容的测评。

(一)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二)基础知识1.中医基础理论。

2.经典理论:包含《黄帝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名著。

3.常用方剂:参见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4.中医诊疗: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等指南及已发布的国家标准和学会标准等考核中医临床思辨能力。

(三)中医非药物疗法基本技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要求考核。

专科技术:按照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技术考核。

(四)医学人文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能。

二、工作成绩评定除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工作成绩评定的基本容以外,还应包括中医病历质量、中医特色考核指标容。

中医特色考核指标(手术科室除外)应达到以下标准:辨证论治优良率应达到90%以上,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应达到10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应达到30%以上,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应达到10%以上。

三、职业道德评定除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医师职业道德评定的基本容以外,还应包含中医诊疗行为规、中医言语仪表规等中医药文化容。

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

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
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重点体现中医药特色,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一、业务水平测评
完成《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要求的学分方可进行以下内容的测评。
(一)法律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二)基础知识
1.中医基础理论。
2.经典理论:包含《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名著。
3.常用方剂:参见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4.中医诊疗: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等指南及已发布的国家标准和学会标准等考核中医临床思辨能力。
(三)中医非药物疗法
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
———————————————————————————————— 作者:
———————————————————————————————— 日期: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
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007〕6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208号)文件精神,做好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规范考核内容,以促进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就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明确如下:
基本技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要求考核。
专科技术:按照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患沟通技能。

医师定期考核(中医类别)医师业务水平测评大纲(中医内科学)d

医师定期考核(中医类别)医师业务水平测评大纲(中医内科学)d

医师定期考核〔20**年-2021年〕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业务水平测评大纲〔中医内科学〕第一单元感冒细目一:概述要点:1.感冒的概念及源流2.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感冒的常见病因2.感冒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感冒的诊断要点2.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3.感冒与风温病早期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感冒的辨证要点2.感冒的治疗原那么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3.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要点:感冒的预防第二单元咳嗽细目一:概述要点:1.咳嗽的概念及源流2.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咳嗽的辨证要点2.咳嗽的治疗原那么3.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四:预防和转归要点:1.咳嗽的预防2.咳嗽的转归第三单元哮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哮病的概念及源流2.哮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哮病的常见病因2.哮证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哮病的诊断要点2.哮病与喘证、支饮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哮病的辨证要点2.哮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那么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3.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转归及预后要点:1.哮病的预防2.哮病的转归及预后第四单元喘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喘证的概念及源流2.喘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喘证的常见病因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喘证的诊断要点2.喘证与哮病气短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喘证的辨证要点2.喘证的治疗原那么3.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肺气虚耗、肾虚不纳、正虚喘脱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五单元肺痈细目一:概述要点:1.肺痈的概念及源流2.肺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肺痈的常见病因2.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肺痈的诊断要点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2.肺痈的治疗原那么3.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六单元肺痨细目一:概述要点:1.肺痨的概念及源流2.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肺痨的常见病因2.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肺痨的辨证要点2.肺痨的治疗原那么3.肺阴亏损、虚火灼肺、气阴耗伤、阴阳虚损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第七单元肺胀细目一:概述要点:1.肺胀的概念及源流2.肺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2.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3.肺胀的发生与咳嗽、喘证的关系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肺胀的诊断要点2.肺胀与喘证、哮病的相互关系及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肺胀的辨证要点2.肺胀的治疗原那么3.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转归及预后要点:1.肺胀的转归2.肺胀的预后第八单元心悸细目一:概述要点:1.心悸的概念及源流2.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心悸的常见病因2.心悸的主要病机及虚及实的不同特点3.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心悸的诊断要点2.惊悸与怔忡的鉴别3.心悸与奔豚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心悸的辨证要点2.心悸的治疗原那么3.心虚害怕、心血缺乏、心阳不振、水饮凌心、阴虚火旺、瘀阻心脉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预后要点:1.心悸的预防2.重症心悸〔心律失常〕的预后第九单元胸痹细目一:概述要点:1.胸痹的概念及源流2.?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3.本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胸痹的常见病因2.胸痹病机、开展趋势及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本病的诊断要点2.胸痹与悬饮、胃痛、真心痛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胸痹辨证:虚与实、标与本及其内涵2.本病的治疗原那么及具体治疗方法3.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阴寒凝滞与心肾阳虚之胸痹的证治区别及其治疗加减变化5.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要点:1.胸痹的转归、预后2.胸痹的预防第十单元不寐细目一:概述要点:1.不寐的概念及源流2.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不寐的常见病因2.不寐的根本病机及转化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虚实辨证要点2.不寐的治疗原那么及方法3.不寐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心胆气虚证治疗加减变化细目四:调护要点:不寐的调护第十一单元癫狂细目一:概述要点:1.癫狂的概念及源流2.癫狂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癫狂的常见病因2.癫狂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癫证与狂证的鉴别要点及特征2.癫证与郁证的鉴别3.癫证与痫证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癫证与狂证的辨证要点2.癫狂的治疗原那么3.癫证中的痰气郁结和心脾两虚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狂证中的痰火扰神、火盛阴伤、痰热瘀结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转归和预后要点:狂证的转归与预后第十二单元痫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痫病的概念及源流2.痫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痫病的常见病因2.痫病总的病机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及转化3.痫病发生的病机关键和主要病机特点细目三:诊断要点:痫病的诊断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痫病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2.痫病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治疗原那么3.风痰闭阻、痰火扰神、瘀阻脑络、心脾两虚、心肾亏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要点:1.痫病的预防2.痫病的转归及预后第十三单元痴呆细目一:概述要点:1.痴呆的概念及源流2.痴呆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痴呆的主要病因2.痴呆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痴呆的诊断要点2.痴呆与郁证、癫证、健忘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痴呆的辨证要点2.痴呆的治疗原那么3.髓海缺乏、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要点:痴呆的预防调摄第十四单元厥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厥证的概念及源流2.厥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气厥、血厥、食厥、痰厥的常见病因2.厥证的根本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本病的诊断要点2.本病与中风、痫病、昏迷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病因与厥证证候的关系2.本病的根本治疗原那么3.气厥、血厥、痰厥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及护理要点:1.厥证的预防2.厥证的护理措施第十五单元胃痛细目一:概述要点:2.胃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胃痛的常见病因2.胃痛与肝、脾、胃的关系3.胃痛的主要病机及转化4.胃痛出血的病理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胃痛的诊断要点2.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3.胃痛与胁痛、腹痛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2.胃痛的根本治疗原那么3.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胃阴亏耗、瘀血停胃、脾胃虚寒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细目五:预防、转归及预后要点:1.胃痛的预防2.胃痛的转归、预后第十六单元痞满细目一:概述要点:1.痞满的概念及源流2.痞满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痞满的常见病因2.痞满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痞满的诊断要点2.痞满与胃痛、鼓胀、胸痹、结胸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痞满的辨证要点2.痞满的治疗原那么3.食滞内停、痰饮内阻、湿热阻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缺乏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要点:痞满的预防第十七单元呕吐细目一:概述要点:1.呕吐及干呕的概念及源流2.呕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呕吐的常见病因2.呕吐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呕吐的诊断要点2.呕吐与噎膈的鉴别3.呕吐与反胃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呕吐的虚实辨证要点2.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治疗原那么3.外邪犯胃、食滞内停、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阴缺乏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肝气犯胃、痰饮内阻等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十八单元噎膈细目一:概述要点:1.噎膈的概念及源流2.噎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噎膈的常见病因2.噎膈与气、痰、瘀、虚的关系3.噎膈的病机特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噎膈的诊断要点2.噎膈与反胃的鉴别3.噎膈与梅核气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噎膈的辨证要点2.噎膈的根本治疗原那么3.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十九单元呃逆细目一:概述要点:1.呃逆的概述及源流2.呃逆的临床特征3.呃逆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呃逆的常见病因2.呃逆的发生与肺胃的关系3.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呃逆的诊断要点2.呃逆与干呕、嗳气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呃逆的辨证要点2.呃逆的治疗原那么及其方法3.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脾胃阳虚、胃阴缺乏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胃火上逆、脾胃阳虚等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二十单元腹痛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痛的概念及源流2.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3.腹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2.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3.腹痛的根本病机及其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腹痛的诊断要点2.腹痛与胃痛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腹痛的寒热虚实辨证要点及辨腹痛部位2.腹痛的治疗原那么3.寒邪内阻、湿热壅滞、中虚脏寒、饮食积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寒邪内阻证治疗加减变化第二十一单元泄泻细目一:概述要点:1.泄泻的概念及源流2.?医宗必读?提出的治泻九法3.泄泻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泄泻的常见病因2.泄泻与脾虚、湿盛的关系3.泄泻的病机特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泄泻的诊断要点2.泄泻与痢疾的鉴别3.泄泻与霍乱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泄泻的辨证要点2.泄泻的根本治疗原那么3.寒湿内盛、肝气乘脾、湿热伤中、食滞肠胃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食滞肠胃、脾胃虚弱等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二十二单元痢疾细目一:概述要点:1.痢疾的概述及源流2.痢疾的临床特征3.痢疾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痢疾的常见病因2.痢疾发生的病机3.暴痢与久痢的病理特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要点:痢疾的诊断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痢疾虚实寒热的辨证要点2.痢疾的治疗原那么及治疗宜忌3.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湿热痢、休息痢等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转归及预后要点:1.痢疾的预防2.痢疾的转归、预后第二十三单元便秘细目一:概述要点:1.便秘的概念及源流2.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便秘的常见病因2.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便秘的诊断要点2.便秘与肠结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便秘的辨证要点2.便秘的治疗原那么及方法3.热秘、气秘、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冷秘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二十四单元胁痛细目一:概述要点:1.胁痛的概念及源流2.胁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胁痛的常见病因2.胁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胁痛的诊断要点2.胁痛的辨证要点3.胁痛的治疗原那么4.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络失养、瘀血阻络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肝郁气滞证主要治疗加减变化第二十五单元黄疸细目一:概述要点:1.黄疸的概念及源流2.黄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黄疸的病因2.黄疸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黄疸的诊断要点2.黄疸的辨证要点3.黄疸的治疗原那么4.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疫毒炽盛〔急黄〕证阳黄及寒湿阻遏证阴黄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阳黄初起兼表证的治法及常用方6.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7.黄疸消退后的调治细目四:预防和转归预后要点:1.黄疸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2.黄疸的转归与积聚、鼓胀的关系第二十六单元积聚细目一:概述要点:1.积聚的概念及源流2.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3.积聚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积聚的常见病因2.积聚的病机要点及转化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积聚的诊断要点2.积聚的辨证要点3.积聚的治疗原那么4.肝气郁结、食滞痰阻、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食滞痰阻证治疗加减变化细目四:转归预后要点:积证的转归第二十七单元鼓胀细目一:概述要点:1.鼓胀的概念及源流2.鼓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鼓胀的病机要点,鼓胀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2.酒食不节、情志刺激、黄疸及积聚久治不愈、虫毒感染等因素导致鼓胀的病因病理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鼓胀的诊断要点2.鼓胀与水肿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鼓胀的辨证要点2.鼓胀的治疗原那么3.气滞湿阻、水湿困脾、水热蕴结、瘀结水留、阳虚水盛、阴虚水停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水热蕴结证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与转归、预后要点:1.鼓胀的饮食宜忌和生活调摄2.鼓胀病至晚期的危重预后第二十八单元头痛细目一:概述要点:1.头痛的概念及源流2.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头痛的常见病因2.头痛发病总的病机及转化细目三:类证鉴别要点:1.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2.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3.根据头痛的不同性质判断其证候不同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头痛的治疗原那么2.风寒、风热和风湿外感头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3.肝阳、肾虚、血虚、痰浊和瘀血内伤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5.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6.偏头痛的治疗第二十九单元眩晕细目一:概述要点:1.眩晕的概念及源流2.熟悉有关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3.眩晕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眩晕的常见病因2.眩晕总的病机及与虚、火、风、痰、瘀的关系及转化细目三:诊断要点:眩晕的诊断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眩晕的辨证要点2.眩晕的治疗原那么3.眩晕的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缺乏和痰浊中阻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转归与预后要点:眩晕的转归和预后第三十单元中风细目一:概述要点:1.中风的概念及源流2.古代医家对外风、内风、真中、类中和非风的认识3.中风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中风的常见病因2.中风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中风的诊断要点2.中风与口僻、痫证、厥证、痉证的鉴别要点3.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阳闭的区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中风的分期要点2.中风中经络中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3.中风中脏腑中的闭证〔包括阳闭、阴闭〕和脱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中风恢复期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5.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要点:1.预防中风发生的措施2.中风的转归3.中风的预后第三十一单元疟疾细目一:概述要点:疟疾的概念及源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疟疾的病机特点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疟疾的诊断要点2.疟疾与淋证发热及风温发热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疟疾治疗的根本原那么2.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的主症、治法及方药第三十二单元水肿细目一:概述要点:1.水肿的概念及源流2.?丹溪心法?中对阴水、阳水分类的认识;?素问?汤液醪醴论?对水肿治那么的认识3.水肿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水肿的病机要点,肺、脾、肾与水肿的关系2.因风邪、湿毒、水湿、湿热、饮食、劳欲等因素导致水肿的病因病理细目三:诊断要点:水肿的诊断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以阴阳为纲的辨证要点2.水肿的治疗原那么3.风水相搏、湿毒侵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脾阳虚衰、肾阳衰微、瘀水互结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5.水肿应用攻逐法的原那么细目五:预防和转归预后要点:1.水肿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2.水肿病至后期,中阳衰败、浊阴不降之时的转归第三十三单元淋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淋证的概念及源流2.淋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要点:1.淋证常见病因2.淋证的病机要点及转化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1.淋证的诊断要点及六种淋证的主症特征2.淋证与癃闭的鉴别3.血淋与尿血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淋证的辨证要点2.淋证的治疗原那么3.热淋、血淋、石淋、气淋、劳淋、膏淋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血淋的治疗加减变化要点:1.淋证虚实证候之间的相互转化,热淋、血淋与石淋之间的相互转化2.淋证后期之危重预后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细目六:尿浊要点:1.尿浊的主症特点2.湿热下注证的主症、治法和方剂第三十四单元癃闭细目一:概述要点:1.癃闭的概念及源流2.?千金要方?中关于导尿术的记载3.癃闭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癃闭的常见病因2.癃闭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细目三:诊断要点:癃闭的诊断要点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1.癃闭的辨证要点2.癃闭的治疗原那么3.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浊瘀阻塞、脾气不升、肾阳衰惫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5.癃闭之常用外治法:取嚏或探吐法的内容和操作要点细目五:转归和预后要点:。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培训课件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培训课件

• 第七条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市医师定期考 核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医师定期考核工 作的指导和组织管理。具体职能包括:

(一)制定全市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
度和标准;

(二)建立全市统一的医师定期考核
相关题库;

(三)承担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医
师的定期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 第二十二条工作成绩评定的基本内容包括:
•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
•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 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 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 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 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
• 第三十二条医师发生第三十一条第(一)款 (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情形的,提前考核可 以适用简易程序,该考核对象本考核周期结 束时仍需参加考核;发生第三十一条第(二 )、(三)款情形的,提前考核应当适用一 般程序。

• 第三十三条医师在本市范围内拟变更执业地 点的,应同时向执业注册主管部门提交考核
• 考核工作小组 • 组长 徐萍 • 副组长 陈建兵 • 组员: 顾勇伟 邹波 刘君 朱仲庚 王泉鸣
• 第三十条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定期考 核的医师,由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 第三十一条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应当提前进行考核:

(一)拟变更执业地点的;
• (二)有《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所 列情形之一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
• (三)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达到一定限值 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007〕6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208号)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指导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进一步做好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
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007〕6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208号)文件精神,做好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规范考核内容,以促进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就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明确如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重点体现中医药特色,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一、业务水平测评
完成《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要求的学分方可进行以下内容的测评。

(一)法律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二)基础知识
1.中医基础理论。

2.经典理论:包含《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名著。

3.常用方剂:参见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4.中医诊疗: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等指南及已发布的国家标准和学会标准等考核中医临床思辨能力。

(三)中医非药物疗法
基本技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要求考核。

专科技术:按照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技术考核。

(四)医学人文
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能。

二、工作成绩评定
除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工作成绩评定的基本内容以外,还应包括中医病历质量、中医特色考核指标内容。

中医特色考核指标(手术科室除外)应达到以下标准:辨证论治优良率应达到90%以上,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应达到10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应达到30%以上,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应达到10%以上。

三、职业道德评定
除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医师职业道德评定的基本内容以外,还应包含中医诊疗行为规范、中医言语仪表规范等中医药文化内容。

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言语、举止、礼仪、衣着服饰、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等方面应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的定期考核内容参照本规定执行,其中业务水平测评应包括中医和西医内容,中医内容占60%,内容参照本考核内容执行;西医内容占40%,参照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执行。

中医类别民族医专业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由各省(区、市)中医药(民族医药)管理部门参照本考核内容自行制定。

参加一般程序医师定期考核的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除填写《医师定期考核表(一般程序)》外,还应填写《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表(中医药特色部分)》(见附件)。

中医药(民族医药)管理部门和考核机构应当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统一使用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1〕146号)的要求,使用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管理系统对中医类别医师开展定期考核工作。

附件:
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表(中医药特色部分)
考核年度:
注:1.在选定的□内打“∨”。

2.考核不合格原因、对考核结果提出复核申请的处理意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记入备注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