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试验
钢筋混凝土梁静载试验报告

0
0
0
+
= 100 −
− 0 − 10 ·
0 0
0
0
=
0 + 0
代入数据,解得:
0 = 666kg
0 = 1238kg
则计算配合比:
0 : 0 : 0 : 0 = 316: 666: 1238: 180
2、 材料用量
根据所设计梁截面和跨度,混凝土梁及立方体试件总体积:
×
解得:ρ
sv
2 + 0.6 × 1.37
20 × × 195
= 0.0012 = 0.12%
按照规范要求,取最小配箍率为 0.18%
= 2 × 28.3 = 56.6²
=
1 × 1 × 0.56 × 10−6 × 2 + 0.6p
, b0
40.942
则,取h = 400,查 GB50010-2002: = 1.55, = 1.54Mpa
120
120
γ = 0.7 +
= 0.7 +
× 1.55 = 1.55
400
结构抗裂检验容许值:
= =
cr = 0.95
+
= 0.95 × 1.55 = 1.47
和箍筋承担。
1 截面尺寸:
○
0.51 × 10−3 fcu ,k bh0 = 0.51 × 10−3 × 20 × 200 × 20 = 100.4KN ≥ r0 ·Vd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 箍筋:
○
0.5 × 10−3 0 = 0.5 × 10−3 × 1.06 × 200 × 20 = 23.32KN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摘要: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为了产生“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针对课程 10 个章节深度挖掘“思政映射点”,将文化自信、强国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思政目标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可为土木工程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特性、基本构件设计方法和原则,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后续专业学习和职业需要提供支撑,同样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应结合课程的特点,积极挖掘蕴含在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全方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土木人才。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因此思政教育要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情况《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工程结构的基本原理,能正确设计土木工程基本构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3]。
该课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工程性强,科学体系又比较系统;课程实际应用了先修的力学类课程,又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Test in the Course ofPrincipl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1.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紧密联系课程,其知识体系、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既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概念的结合、科学方法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从简单转向综合,从理论转向设计。
更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方法,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构建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2.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土木工程专业8个班,分为16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为了实现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强调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设计、制作和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构件一个构件的破坏形态,每人提交一份初步设计计算书,计算书中应包括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设计或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设计,采用的材料参数、配筋量,预测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
方案必须能在提供的试验条件下实现。
各组在教师指导下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各组实验前提交最终的设计计算书,并给出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两个实验小组(土02-7班)的实验梁由学生自己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拼装模板,绑扎钢筋,按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要求贴应变片,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用量,浇筑混凝土。
实验按照预定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加载实验,直至构件破坏,与预测结果比较。
每人提交试验报告一份,包括实验现象,实验全过程的照片,数据的整理,分析构件的受力,预测偏差出现的原因,以及整个试验的体会与心得,应做到图文并茂。
本学期完成教学实验16组,其中正截面受弯构件实验12个,斜截面受剪构件实验3个,大偏心受压构件1个。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中的第三节《三角形》。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了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能够运用这些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判断和应用。
4. 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条边的特性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圆规。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如窗户、桌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三角形。
2. 讲解三角形定义: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
3. 探究三角形边长特性: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手中的三角形,记录下三边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边长的特性。
4.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5. 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
2.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
3.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三角形,若是,指出其类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混凝土,一般是指由胶凝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如石子、沙粒),水及其他材料,按适当比例配置,拌合并硬化而成的具有所需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
简称为“砼”(tóng,Concrete)。
像这种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素混凝土。
其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因此,就有在其中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还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等种类的混凝土结构。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是当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发明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建筑材料专家,而是一位法国名叫莫尼尔的园艺师。
莫尼尔有个很大的花园,一年四季开着美丽的鲜花,但是花坛经常被游客踏碎。
为此,莫尼尔常想:“有什么办法可使人们既能踏上花坛,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尔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却仅仅包成一团。
“噢!花木的根系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将铁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砂石一起搅拌,做成花坛,果然十分牢固。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
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莫尼尔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后,受到启发,于是设法把这种材料应用于房屋建筑上。
新疆少数民族水工专业《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探析

密联系的课程 。具有很强 的工程实践 概念 , 在学 习这 门课 的过程 中, 查一 些参数 取值 , 要 而这些 数值 源 自国家 颁布
知识 的基 础上 , 高等 数学》, 概 率论 与数 理 统计 》 如《 《 、 《 理论力学》 《 料力学 》 《 构力学 》 、材 、结 。尤 其要 掌握 《 材
第 4卷 第 8期
21 0 2年 8月
当代教 育理 论与 实践
Th or n r cie o ne oar du ain e y a d Pa t f c Co t mp r y E c t o
V0 .4 NO. I 8
Au g.2 1 02
新 疆 少数 民族 水 工专 业《 工 钢 筋 水 混 凝 土 结构 》 程教 学探 析 课
严新 军 , 张 磊, 周 峰
( 新疆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 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0 5 ) 30 2
摘
要: 针对新疆少数 民族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的特 点和在《 水工钢 筋混凝 土结构》 课程教 学 中存在 的一些 问
题, 探讨 了适合新疆少数 民族本专业学生学 习该课 程教 学的几点意见和方法。 关键词 : 少数 民族 ; 工专 业; 水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 ; 教学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6 2 3 G 4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84 2 1 )8— 1 1 0 17 5 8 (0 2 0 0 1 — 3
新疆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 地区 , 2 1 据 0 1年第 六次全疆
人 口普 查 数 据 显 示 , 数 民 族 人 口约 占全 疆 总 人 口 的 少 5 .% 。要保证新疆 的繁荣稳 定 , 99 确保新 疆跨越 式发 展 目 标的顺利实施 , 水利基 础行业高 素质少数 民族科技 人才必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实验报告书(模板)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混凝土实验报告

篇一:混凝土实验报告l engineering混凝土试验报告试验名称试验课教师姓学名号混凝土试验黄庆华杜正磊 1150987 熊学玉 2013年12月25日理论课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1 实验目的本实验课程是笔者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必须同时学习的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掌握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实验课程要求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实践掌握试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整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1.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课程有10 个不同的实验项目:适筋梁受弯破坏,少筋梁受弯破坏,超筋梁受弯破坏,梁受剪斜压破坏,梁受剪剪压破坏,梁受剪斜拉破坏,梁受扭超筋破坏,梁受扭适筋破坏,柱小偏心受压破坏,柱大偏心受压破坏。
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上述项目中两个实验项目,笔者完成了梁受剪剪压破坏和超筋梁受扭破坏实验。
二.试验方法2.1 梁受剪剪压破坏 2.1.1 试件设计受剪剪压梁qc 设计图纸及说明见图1。
图1 受剪剪压梁qc 设计抗剪承载力验算: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11.9??,轴心抗拉强度=1.27??,箍筋抗拉强度=456,纵筋抗拉强度=473.24??。
剪跨比:λ=最小配箍率ah0ρsv,min=0.24试件配箍率ρsv=由hb0=1.15<4得ft=6.68×10?4 yvnasv1=4.15×10?3>??sv,min ,=0.25???0=34.21抗剪承载力1.75asvftbh0+1.25fyvh0=34.84kn>??u,max?vu=34.21kn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为=2=68.42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件?? ??=307.92,′=100.52,则fy′as2=as′=91.02mm2,as1=as?as2=216.9mm2y′=′′(?0′)=3.82′=58,取=0.55得0=48.95????试件为超筋梁,则vu=ξ=0.81+1c0fyas1(0.8?ξb)=0.596=?0=70.34 ξ?0.8σs1=fy=437.27mpabxmu1=σs1as1(h0?=7.86kn?m=1+′=11.69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为=73.06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应大于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支梁正截面试验
一、试验目的
1、观察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破坏过程(裂缝出现及发展、挠度变
化及破坏特征)。
2、通过试验反算
f值。
cm
3、观察适筋梁纯弯段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及裂缝间距。
4、验证平截面假定。
5、初步了解正截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6、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和挠度情况。
二、试件设计
为了确保梁正截面强度破坏,试件的剪弯区段箍筋已配得很强,纵筋端部锚固也足够可靠。
图1-1、图1-2、图1-3和表1-1给出了L-1(少筋梁)、L-2(适筋梁)、L-3(超筋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
设计时,混凝土采用C20,纵向受力筋,Ⅰ级钢带弯钩,Ⅱ级钢不带弯钩。
表1-1
图1-1 少筋梁配筋图
图1-2 适筋梁配筋图
截面
图1-3 超筋梁配筋图
三、试件制作
试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平板振捣器振捣,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
制作试件同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 )和纵向受力钢筋试件以测得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强度,所用钢筋不得冷拉。
表1-2
四、加载装置
采用两点加载,梁中部为纯弯区段,见图1-4。
1、反力梁
2、垫板
3、传感器
4、千斤顶
5、分配梁
6、支座
7、位移计
8、支墩 N 1-N 12电阻应变片
图1-4 加载位置和测点布置图
五、仪表安装(见图1-4)
1、百分表(1φ~3φ)用来测定梁的挠度,其中1φ、2φ用来测定支座沉降。
v (挠度)=2
2
13φφφ+-
2、百分表(4φ~7φ)用来测定纵向应变以验证平截面假定。
3、千斤顶、分配梁应与试件在同一平面内,并对中。
4、用荷载传感器和电子秤显示所加荷载。
六、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以及保证试验过程中人和仪表的安全,应做
到:
1、试验区域必须清洁整齐。
2、加载系统稳定可靠。
3、为了防止仪表损坏,在安装时应轻拿轻放,用力要适当,并绑好安全绳。
4、在试验中不能够触动仪表,以免影响读数值。
5、试验梁下设安全垫块以免梁破坏时伤害操作人员和破坏仪表。
七、加载制度
1、荷载分级不宜超过计算破坏荷载的10%,构件开裂前每级荷载宜取计算破坏荷载的5%,开裂后宜取10%。
2、加载后持续10分钟再加第二级荷载,并在加载后10分钟开始读测仪表。
3、试验记录表格见试验报告。
八、试验数据整理
1、对适筋梁破坏过程进行描述,并绘制裂缝分布图。
2、绘制适筋梁的荷载挠度曲线。
3、绘制梁正截面应变分布图,验证平截面假定。
4、通过试验反算cm f 值。
5、求实测极限弯矩t u M 与计算极限弯矩u M 之比。
简支梁斜截面试验
一、试验目的
1、观察梁的斜截面破坏过程和特征(垂直裂缝出现,临界斜裂缝位置及斜裂缝宽度0.2mm时的荷载及破坏特征)。
2、验算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3、初步了解梁斜截面研究的基本方法。
4、对比剪压破坏与斜压破坏的特征。
二、试件设计
为了确保梁斜截面强度破坏,试件纵向钢筋配得很强,纵筋端部锚固也要足够可靠,故采用正截面试验中的超筋梁,见图1-3。
三、试件制作(同正截面试验)
四、加载装置
采用两点加载,见图2-1。
剪压取a=400mm,斜压取a=200mm。
五、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同正截面试验)
六、加载制度
同正截面试验,试验记录表格见试验报告。
1、反力梁
2、垫板
3、传感器
4、千斤顶
5、分配梁
6、支座
7、位移计
8、支墩
图2-1 加载位置和测点布置图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试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张力滨副教授张建民工程师
2011年12月13日
简支梁正截面试验报告实验目的:
一、绘制适筋梁试验测点及加载布置图
二、根据实测数据,按下列公式求适筋梁跨中挠度值:
22
1 3φ
φφ+
-
=
v
三、绘制适筋梁的跨中挠度曲线(标明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
适筋梁荷载-挠度曲线
四、绘制适筋梁裂缝分布图(绘制二个面)。
A 面裂缝
B 面裂缝
五、绘制纯弯区段正截面应变分布。
六、根据试验数据填写下列表格:
挠度(mm )
荷载(KN )
七、求实测极限弯矩t u M 与计算极限弯矩u M 之比,此值说明了什么?
八、根据试验观察及以上分析结果,对适筋梁破坏过程进行描述(三个阶段),并与所观察的超筋梁进行比较。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试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张力滨副教授张建民工程师
2011年12月13日
简支梁斜截面试验报告
班级: 姓名:
一、
对剪压和斜压破坏全过程进行描述,并绘制斜裂缝分布图。
二、 验算剪压破坏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005.15.71h s A f bh f V sv yv t u ++=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