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雷达原理作业2-5

合集下载

雷达对抗原理 习题答案

雷达对抗原理 习题答案
(λτ ) n −λτ e n = 0,1,...... n! 试证明该流在单位时间内到达的平均脉冲数为 λ 。 Pn (τ ) =
有源
Ex1-4 解: τ 时间内到达的脉冲数为: ∑ nPn (τ )
n= 0 ∞
λ=
n= 0
∑ nPn (τ ) ∑ n
τ =
n =1∞∞( Nhomakorabeaτ ) e n! τ
n
− λτ
重复周期/ms 2 0.8 3 1.2 0.9 3.5
λ = ∑ fri
i =0 N −1
脉冲宽度/ µ s 1.2 1 40 15 3 64
没有特殊说明认为: Pi = 1
7.若将没有雷达信号存在的时间称为寂静时间,该时间的出现概率为寂静概率 Pq ,试求题 六所给信号环境的寂静概率 Pq ;若将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雷达信号的时间称为交叠时 间,该时间的出现概率为交叠概率 Pc ,试求题六所给信号环境的交叠概率 Pc 。 (提示:任意 时间可分为寂静时间、非交叠时间和交叠时间,三者互斥。 ) ex1-7 解:
分辨率=?r, 要使最高测角分辨率,取 ?r 最小值 12.96 o 。 2.某雷达侦察设备采用全向振幅单脉冲---相邻比幅法测向,天线方向图为高斯函数。试求: (1)由电压失衡、波束宽度误差和波束安装误差所引起的三项系统测向误差是否与信号的 到达方向有关,为什么? (2)对于一个六天线系统,波束交点损耗为 3dB,如果上述三项误差分别为:2dB、7 ° ,1.5° , 试分析系统总的测向误差在哪个方向最小?在哪个方向最大?其误差值分别为多少? (3)在上述同样条件下,如果采用四天线,波束交点损耗仍为 3dB,则最小、最大系统误 差方向有什么变化?误差数值又为多少? Ex3-2 解: (1) dϕ =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探知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航海、气象、地质勘探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

一、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

雷达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

1. 发射器:发射器负责产生一束电磁波并将其发射到目标区域。

雷达系统通常使用射频发射器,它能够产生高频率的无线电波。

2. 接收器:接收器接收目标区域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

接收器必须具备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能力,以接收微弱的反射信号。

3. 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用于分析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并从中提取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它通过比较发射的信号与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目标的特征。

雷达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工作。

当雷达发射器发射出一束电磁波时,它会沿直线路径传播到目标区域,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后部分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并测量信号的时间延迟、频率变化和相位差异等参数。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雷达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二、雷达的工作模式雷达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常见的雷达工作模式有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

1. 连续波雷达:连续波雷达发送连续的射频信号,并且同时接收反射信号。

它适用于测量目标的速度和距离,但无法提供目标的细节信息。

2. 脉冲雷达:脉冲雷达发送一系列短脉冲信号,并在每个脉冲之后接收反射信号。

脉冲雷达可以提供目标的细节信息,如目标的形状、大小和材料等。

三、雷达的应用领域雷达技术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雷达应用领域:1. 军事应用:雷达在军事领域用于追踪、侦查和识别敌方目标。

它可以帮助军队在战场上实时掌握敌军动态,提高作战效率和精确度。

2. 航空和航海导航:雷达在航空和航海领域中用于飞行器和船只的导航和避障。

雷达原理作业1 2 3 4-2016

雷达原理作业1 2 3 4-2016
r 2 + A2 rA = Pd ∫ = pd (r )dr ∫ 2 exp − I 0 dr VT VT σ 2σ 2 σ 2
∞ ∞Leabharlann r= ∞) Pfa P(VT ≤ r ≤=
VT 2 r2 − = dr exp exp − 2 2 ∫VT σ 2 2σ 2σ
14、在锥扫跟踪雷达中,若扫描速度为 20 转/分,对下图所示的 A、B、C 三个 位置的目标,分别画出接收机的输出视频脉冲序列,并在各图中标明视频序列 最大值出现的时刻,并指出三个目标中,哪个调制深度最大,哪个调制深度最 小?
Y
B 0
A(1,0)
X(t=0)
C(-1,-1)
波束中心轨迹
ANS: 距离等信号轴(圆心)越远调制深度越大 最大值时刻分别是 0、π、5π/4
ANS:
发射机:产生特定的发射信号 收发开关:隔离发射和接收支路 天线:发射/接受电磁波、方向性天线扫描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 信号处理机:消除不必要的信号及干扰,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 显示器:可以直接显示由雷达接收机输出的原始视频,还可以显示经过处理的信息 OR? 终端设备:
10、推导雷达方程,用 dB 表示。 ANS: Pt S1′ = 距离R处任一点处的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密度: 4π R 2 PG t t 考虑到天线定向增益Gt: S1 = 4π R 2 目标接收到的功率: σ S1 PG σ S1 σ 以目标为圆心,雷达处散射的功率密度: = = ⋅ t 2 S2 2 2 4π R 4π R 4π R PG 雷达收到功率: = t t Arσ Pr A = r S2 (4π ) 2 R 4 接收功率Pr 为接收机最小检测功率Simin,所以,最大测量距离: R

雷达大作业

雷达大作业

雷达大作业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雷达原理实验名称:脉冲压缩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对抗技术班级:021231姓名:学号:脉冲压缩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引言:雷达是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接收再作一些检测处理来识别复杂回波中的有用信息的。

其中,波形设计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雷达发射机形式的选择,信号处理方式,雷达的作用距离及抗干扰,抗截获等很多重要问题。

现代雷达中广泛采用了脉冲压缩技术。

脉冲压缩雷达常用的信号有线性调频信号和二相脉内编码信号。

脉冲压缩雷达具有高的辐射能量和高的距离分辨力,这种雷达具有很强的抗噪声干扰和欺骗干扰的性能。

因此,脉冲压缩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广泛应用。

一、脉冲压缩技术原理雷达是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音译词,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利用无线方法来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在空间的位置,这也是雷达设备在最初阶段的功能。

典型的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数据处理,定时控制,显示等设备组成。

利用雷达可以获知目标的有无,目标斜距,目标角位置,目标相对速度等。

现代高分辨雷达扩展了原始雷达概念,使它具有对运动目标(飞机,导弹等)和区域目标(地面等)成像和识别的能力。

随着雷达应用的不断扩大,对雷达的作用距离,分辨精度等的要求相应提高。

增大雷达作用距离ΔR=cτ/2可以提高其脉宽或峰值功率,但由于发射管的限制,增大功率往往不容易,于是可以用增大脉冲宽度的方法。

对于恒定载频单脉冲信号,脉宽的增大意味着带宽的减小,B=1/μτ。

根据距离分辨率的表达式,ΔR=cτ/2。

测距精度和距离分辨力对信号形式的要求是一致的,主要取决于信号的频率结构,为了提高测距精度和距离分辨力,要求信号具有大的带宽。

而测速精度和速度分辨力则取决于信号的时域结构,为了提高测速精度和速度分辨力,要求信号具有大的时宽。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基础学问雷达工作原理雷达的起源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一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

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寻)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雷达开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辨别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开展,其内涵和探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

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开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实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寻/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展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展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限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自动目标识别那么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实力的综合雷达系统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将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

雷达的组成各种雷达的具体用途和构造不尽一样,但根本形式是相同的,包括:放射机、放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局部以及显示器。

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用设备、抗干扰设备等帮助设备。

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像,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管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异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

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放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遇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展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更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测量距离原理是测量放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

雷达探测原理

雷达探测原理

雷达探测原理雷达(Radar)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探测和测量的一种技术。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航海、气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通过接收和处理回波信号来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信息。

一、雷达系统组成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器、接收器、天线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发射器负责产生并发射连续的电磁波,这些波被称为雷达脉冲。

脉冲的功率和频率决定了雷达的性能。

接收器接收回波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提取出目标的信号。

天线是雷达的窗口,它负责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雷达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天线,如抛物面天线、相控阵天线等。

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目标的相关信息。

二、雷达工作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发射、传播、接收和处理。

1. 发射电磁波雷达通过发射器产生射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脉冲信号进行发射。

这些脉冲信号由天线发射出去,沿着一定方向传播。

2. 电磁波传播和回波接收发射的电磁波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

当电磁波遇到有反射能力的物体时(如目标),一部分波会被目标吸收,而另一部分波会被目标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成为回波信号,这是雷达检测目标的关键。

回波信号会被雷达的天线接收并发送到接收器。

3. 回波信号处理接收器会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便更好地提取出目标的信息。

接收器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器进行进一步分析。

4. 目标信息提取信号处理器通过对回波信号的分析、处理和比对,提取出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追踪目标的移动、识别目标的特征等。

三、雷达探测能力雷达的探测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 雷达脉冲功率:脉冲功率越大,雷达的探测距离越远。

2. 雷达工作频率:频率越高,雷达的分辨率越高,但威力衰减也越快。

3. 天线增益:天线增益越高,雷达的探测距离和解析度越大。

4. 目标的大小:大型目标的回波信号较强,易被雷达探测到。

5. 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目标离雷达越近、出现在雷达主瓣方向上,探测能力越强。

南京理工大学雷达原理试卷及答案(2016年A卷)

南京理工大学雷达原理试卷及答案(2016年A卷)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课程名称: 雷达原理 学分: 3教学大纲编号: 04041901试卷编号: A卷 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满分分值: 100+5考试时间: 120分钟常用分贝(功率)换算表:1dB(1.26), 2dB(1.6), 3dB(2), 4dB(2.5), 5dB(3.2), 7dB(5), 8dB(6.3)2(3dB), 3(4.77dB), 4(6dB), 5(7dB), 6(7.78dB), 7(8.45dB), 8(9dB)注意:简答题必须语句完整;推导题和计算题必须要有分步过程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直接写出结果最多只得一半分;各题中若出现无文字说明的箭头符号将被扣分一、 填充选择题(15空,每空2分,共30分)1.雷达为能探测目标,需发射 c 。

(a)电场波(b)磁场波(c)电磁波(d)超声波2.在以下参数中, b 对雷达接收机噪声系数的影响最大?(a)峰值发射功率(b)低噪放增益(c)目标类型(d)脉冲重复周期3.以下哪个部件最不可能属于雷达发射机 a 。

(a)低噪高放(b)混频器(c)脉冲调制器(d)磁控管4.匹配滤波器是 b 背景下的最优 c 滤波器。

(a)有色噪声(b)白噪声(c)线性(d)非线性5.机械扫描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最不可能随着 a 的变化而变化。

(a)天线扫描角度(b)目标RCS (c)平均发射功率(d)雷达工作频率6.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的测角精度 a 圆锥扫描雷达。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7.某雷达本机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很低,则该雷达最有可能是 d 系统。

(a)噪声调制(b)随机调幅(c)全相参(d)非相参8.以下 b 工作波长反隐身目标的效果最差。

(a)60m (b)10cm (c)8mm (d)3mm9.在雷达接收信号中,与目标回波相竞争的信号成分包括杂波、干扰、噪声。

10.雷达接收机不发生过载所允许的最大输入信号功率与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的比值称为接收机动态范围。

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工作原理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目标检测和测距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及科研领域,具有快速、准确、远程探测目标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构成部分。

一、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与目标进行交互作用,通过测量信号的回波来推断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其基本原理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 发射信号雷达通过发射天线产生电磁波信号。

这些信号会以高速传播,并在与目标相交时部分反射、散射或被吸收。

雷达可以发射多种类型的信号,包括连续波(Continuous Wave, CW)和脉冲波(Pulsed Wave, PW)。

2. 接收回波雷达的接收天线会接收到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即回波。

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会被传送到接收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包含了目标的位置、速度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3. 处理和显示雷达接收机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目标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和相对速度等。

最后,处理的结果会通过显示器或者其他输出设备进行展示和呈现。

二、雷达的基本构成部分一个雷达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构成部分组成:1. 发射器雷达的发射器负责产生电磁波信号。

发射器通常由稳定的振荡器、放大器和辐射系统组成。

稳定的振荡器可以产生一种稳定频率的连续波或者脉冲波信号。

放大器会将振荡器产生的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功率水平。

辐射系统则负责将电磁波信号辐射出去。

2. 天线系统雷达的天线系统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发射天线负责将信号辐射出去,而接收天线则用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

天线系统的形式和结构各有不同,可以是定向的、全向的或者是阵列式的。

3. 接收器雷达的接收器主要负责接收、放大和处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

接收器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检波器等。

放大器用于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滤波器用于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处理。

检波器用于将脉冲波信号转换为连续波信号,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
1)不计发射和接收的损耗并忽略大气损耗,在测量期间要发射的最小能量应该是多少? 2)若该雷达为相干脉冲体制雷达,其他条件不变时,10 个等幅相参中频脉冲信号进行相参积 累,如果作用距离要求不变,发射功率 Pt 可以降低为多少? 6.恒虚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在噪声电平变化时获得恒虚警。 7.为了充分利用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 Rmax 200km ,载有发现低飞目标雷达的飞机应飞在怎样 的高度上?(目标飞机高度不小于 50m)
雷达原理作业2‐5章
1.某雷达发射机峰值功率为800kW,矩形脉冲宽度为3μs,脉冲重复频率为1000Hz,求该发射机 的平均功率和工作比。 2. 某雷达接收机噪声系数为6dB,接收机带宽为1.8MHz,求其临界灵敏度。 3.已知脉冲雷达中心频率 f0=3000MHz,回波信号相对发射信号的时延为1000μs,回波信号的频 率为3000.01MHz,目标运动方向与目标所在方向的夹角60°,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距离、径向速度与线速度。 4.已知某雷达对σ=5m2 的大型歼击机最大探测距离为100km, a) 如果该机采用隐身技术,使σ减小到0.1m2,此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为多少? b) 在 a)条件下,如果雷达仍然要保持100km 最大探测距离,并将发射功率提高到10 倍,则 接收机灵敏度还将提高到多少? 5.某单载频脉冲雷达波长 5.5cm , G 40dB ,在其 300km 的作用距离上检测概率为 90%, 虚警概率为 10 ,且知 1m , Fn 10dB , Bn 20MHz ,试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