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 古诗文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石头城》《越中览古》理解性默写附带答案

精品《石头城》《越中览古》理解性默写附带答案

精品《石头城》《越中览古》理解性默写附带答案
《石头城》
1.《石头城》中直接描写昔日都城繁华不再,渲染了出悲凉的氛围的两句诗是:,。

2.《石头城》中以“明月”为意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之
感的两句诗是:,。

《石头城》答案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
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越中览古》
1.诗中“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写出越
王及其战
士胜利归来的画面,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
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越中览古》答案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
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高中语文 第5课 越中览古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5课 越中览古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湖北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塑有一尊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只见那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9.①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②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感伤;③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挟持了作者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哀伤;④社会动乱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了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三、课时链接阅读
第5课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
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帷幕 凋谢 绕指柔 风弛电掣
B.枕席 鸿雁 桃花源 卧薪尝胆
C.飘零 锦书 一剪梅 情何以堪
D.环顾 胸襟 万里晖 锦衣玉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2019年甘肃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二【古诗词鉴赏类】专题精练及解析

2019年甘肃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二【古诗词鉴赏类】专题精练及解析

参考答案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意近即可)
第二类 边塞军旅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答案边塞诗 高适(岑参)
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导学号 94264074〛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 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参考答案可怜白发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 (一腔悲愤)之情。〚导学号 94264072〛

高中语文 第5课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第5课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第5课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帷幕凋谢绕指柔风弛电掣B.枕席鸿雁桃花源卧薪尝胆C.飘零锦书一剪梅情何以堪D.环顾胸襟万里晖锦衣玉食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湖北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塑有一尊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

只见那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喜剧小品风趣幽默、短小精悍,能生动鲜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B.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淘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C.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D.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数量众多的文物可能需要几代人去整理研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尽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

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①昂首上观,雨林第四群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

②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

③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

④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

⑤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⑥低头下望,雨林第二群落的树木,尽收眼底。

古代诗歌《苏台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开封2023届高三)

古代诗歌《苏台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开封2023届高三)

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一15题。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匀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鹤鸽飞。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是怀古诗,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抒发了对古盛今衰的唱叹。

B.《苏台览古》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

C.《越中览古》描绘了吴越战争的场景,表达对越王勾践破吴得胜的赞许。

D.两首诗分别以“西江月”“鹤鸽飞”等亘古不变的景物来对照变化的人事。

15.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但写法各有侧重。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与赏析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对比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进而具体分析。

【解答】(1)C.“表达对越王勾践破吴得胜的赞许”说法有误。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意在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所以前面对吴越战争的描写只是欲抑先扬的“扬”,重点还是在后面的“抑”。

故选C。

(2)两首诗都选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昔盛今衰。

不同的是第一首诗前两句先实写今日的荒凉景象,后两句说只有西城河的明月见证过吴宫昔日的繁华,用亘古不变的明月作为见证反衬昔日的繁华,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体现昔盛今衰之感。

而第二首诗中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

前三句先虚写昔日越王破吴而归的繁华景象。

最后结句则突然一转,用“只今惟有鹧鸪飞”来表现今日凄凉,造成强烈反差,体现昔盛今衰之感。

答案:(1)C(2)第一首着重写姑苏台今日之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

(2020高考诗歌鉴赏专题)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5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2020高考诗歌鉴赏专题)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5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专题05 咏史怀古诗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一.咏史怀古诗概说1. 咏史怀古诗定义咏史怀古诗,是指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严格来说应该有“怀古”、“咏史”两个小类:①.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检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读到的见地的诗歌,其长于精辟议论。

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②.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歌,其长于情景交融。

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 咏史怀古诗特点:1)咏史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含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家:魏晋时期:左思唐代:中唐以后诗人居多,尤其以刘禹锡、杜牧、李商隐为代表。

两宋: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干、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

3. 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秦始皇阿房宫)、赤壁(赤壁大战)、新亭(六朝时期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为兵家必争之地)、隋堤(古堤名,隋炀帝游江南时观赏用)、马嵬(马嵬哗变)、华清宫(唐玄宗杨玉环)、汴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一部分)、淮水(古代南北方分界线)、乌江亭等;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隋宫、湘妃祠、贾谊故居、武侯祠、昭君墓等;④.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朝、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⑤.景物:明月、江水、断壁残垣、荒草青苔、古墓、落日、悲风等;⑥.其他:后庭花、垂杨、霓裳羽衣等。

4. 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典故咏史怀古诗由历史而兴怀,故其作品中常常涉及历史事件,上面介绍的标志意象背后都有历史典故,但因其描写对象即为历史,故一般情况下不算用典,但若注释提及则可算,所以做题时需留心注释。

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

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

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①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怀古诗之一。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作简单赏析。

(2分)答案:5.(共4分)①一、二两句描绘了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归来的画面(1分),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1分)。

②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1分),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1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对下面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

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C.“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宫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C.诗中所用的对比方式不同寻常,前三句着意渲染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用意在于突出今日的破败与凄凉。

D.本诗借览古描写的是客观景物,但却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思考。

答案:1.(1)C项所说内容并不是这首诗中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2)B项并不是讽刺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2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⑴越中:指现在的浙江绍兴一带,此为春秋时代越国的首都。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

它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 (1). 七绝;对比或咏史抒怀;诗人对盛衰无常、世事变幻的深沉的历史思考。

(2). 词中写到的芳草、杨柳、杜宇、梨花,无一不是中国雅文学中的基本意象。

“柳”同“留”谐音,表示离别。

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3). 李词抒写春闺相思。

见芳草而念王孙,登楼眺望而不见伊人归来。

眼前雨打犁花,窗外杜宇声声。

春色恼人,动人愁思。

“断魂”是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类别、表现手法及情感主旨的判断和理解。

关于作品的类别,答案是“绝句”,似有不妥,绝句,共4句,每句字数相同,或五言或七言,本作品最后为“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应是小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越中览古古诗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李白的这两首怀古之作,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_____诗,都抒发了_________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近,但在今昔的对比上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七绝;人事多变、盛衰无常。

 (2)《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遗址的荒凉,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苏台览古》则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暗示昔日的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比照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意对即可)
 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1930.7)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