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doc(教学实录试讲稿)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教案

四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教案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生命,感恩生活。

(2)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生字词。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2. 课堂展示:(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感。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七、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长期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

【优质课教学设计】—19生命 生命—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优质课教学设计】—19生命 生命—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2、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准备、交流。

2、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人们在绝望的时候,总是希望奇迹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生,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亘古以来,宇宙间最大的奇迹是什么呢?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说:“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生命生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实际情景交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4. 实践运用:(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情景交际。

(2)学生分享自己珍惜生命的故事或经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生命的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5. 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反馈。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生命生命》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文中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 学会珍惜生命,关爱身边的人。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珍惜生命。

二、教学准备教材:《生命生命》课文文本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生命的认识。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三、学习课文(15分钟)1.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课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珍惜生命。

二、学习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生命?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珍惜生命的作文。

2. 课外阅读:推荐阅读有关生命意义的书籍。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能力、珍惜生命的态度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珍惜生命。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小学语文《生命生命》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和感悟生命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残疾人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感悟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3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从课文主人公的经历中,提炼出生命宝贵的道理,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主人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炼出生命宝贵的道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关生命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4.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主人公的生活,体会生命的宝贵。

4.3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深入理解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4.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4.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的主旨,强调生命的宝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作文。

5.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生命生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生命生命》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课件或黑板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如有需要)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题《生命生命》,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机或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可以通过提问、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针对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主题和生字词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填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造句练习: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造句练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八、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生命?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九、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生命的不同形态和生命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生命的不同形态和生命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生命的不同形态和生命过程。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认读和练习。

3. 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与生命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3)简介课文《生命生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 生命》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 生命》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提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珍惜生命、感恩的情感。

(2)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提升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珍惜生命、感恩的情感。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深刻,对生命的感悟是否有所提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深入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生字词的掌握和生命感悟的表述。

八、教学拓展1. 开展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生命生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读准并理解“骚扰、动弹、茁壮、听诊器、糟蹋、无限、震惊、震憾”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围绕“震惊、震憾”梳理课文内容。

重难点:理解三个小故事蕴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 、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杏林子(出示杏林子的照片)对生命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散文《生命生命》。

2、你发现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过去学过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而本文的题目是两个词,而且两个词――是同一词的重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手法,强调了“生命”)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中间停顿一下)3、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 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杏林子对生命有着独特的认识,在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请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A、骚扰、欲望、茁壮、震惊、听诊器、糟蹋、无限、震撼、不屈B、扰、欲、茁、屈、诊、撼、蹋、限C、扰拢、屈倔、茁拙、诊珍、撼憾、蹋塌、D、弹tán dàn3、写字指导:撼、蹋、欲4、课文中隐藏着一组反义词,你能不能从中找出来呢?请你们再读课文一遍把他从文中划出来。

(板书:震惊――震憾)5、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带给作者强烈的震撼,请大家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是哪三件事?学生交流并板书:飞蛾求生砖缝中长瓜苗倾听心跳6、小结:杏林子围绕着“生命”,写了——(手指板书)“飞蛾求生、瓜苗顽强生长、倾听心跳”这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写出对生命的感悟。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品读这节课。

(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第二课时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 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用哪几个事例来感受生命的吗?(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师:作者杏林子是怎样感受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和作者一起去感受生命吧。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4 自然段,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让作者震惊?给你的感受最深?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并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走进飞蛾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想边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下面,谁来汇报一下,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作者震惊?给你的感受最深?先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汇报第二段。

出示“但它挣扎着 ----- 那样鲜明!”(学生谈体会)师:是呀,这么弱小的生命却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你是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飞蛾的求生欲望非常强烈的?生:挣扎、极力、跃动师: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你能不能读出你的感受?(生读)师:如果老师把“跃动”这个词改为“跳动”行不行?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

师:为什么不行?生:“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师:你体会的真好,把你的体会的读出来。

(生读)师: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震惊?生:连用了三个感叹号。

师:你真会读书会发现,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连用三个感叹号呢?生:表现了对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惊叹,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生命。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师:从你的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只极力挣扎的飞蛾,如果你是那只小小的飞蛾,当你被杏林子紧紧抓在手中的时候,你心里会想什么?会怎么做?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飞蛾的寿命是多长吗?(9 天)只有9 天,但它却为了这短短的9 天挣扎了1 分钟,2 分钟……10 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小小的飞蛾为什么要如此挣扎?它能挣脱吗?(不能)你是从哪句话或哪个词读懂的?生:(只要我的手指……不能动弹)。

师:当杏林子看着手中极力挣扎的飞蛾时,她又是怎么想的呢?师:是啊,在生命遇到危险时,飞蛾都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它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受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坚强的生命,所以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

谁再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指生读)师: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可是它弱小的生命表现出顽强的求生欲望,不仅震撼了作者,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走进香瓜子师:除了飞蛾,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作者震惊?生:墙角的砖缝中……小瓜苗。

(学生谈感受)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作者的震惊?(竟然)师: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出乎意料、不可思议)师: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生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作者震惊?生:汇报“那小小的种子里……只活了几天。

”(生谈感受)师: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香瓜子吗?它是什么样的?生:小小的、瘪瘪的师:这小小的,瘪瘪的香瓜子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对生命的渴望、顽强的生命力师: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

师:是啊,如此顽强的种子怎能不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对香瓜子的感动之情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只活了几天。

”师:即使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但也要顽强勇敢地活着,焕发出自己生命的光彩。

让我们怀着对香瓜子顽强生命力的敬佩之情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只活了几天。

”四、走进杏林子师:一只飞蛾的求生,一粒香瓜子的顽强,引发了作者对自己生命的思考,也激起了杏林子对生命的渴望,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一下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在这一段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震惊?生回答。

师:是的,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自己负责。

”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蕴含着很多的意思,作者说“白白地糟蹋生命”,糟蹋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一说,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是白白地糟蹋生命?(学生汇报)那么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才是好好地使用生命?(生汇报)师: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我可以好好地使它……自己负责。

”五、生命感悟师:杏林子在这段没有说完的话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说出来了,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师:这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其实,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杏林子。

(出示课件)看到杏林子的这张照片,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回答)师:是的,我相信,每一位看到杏林子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她一脸的微笑,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也是从这阳光般的微笑中让我感觉到了她非常快乐、非常幸福、非常乐观,但是,有谁能从这阳光般的笑容中,看出她正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出示杏林子的资料,配乐介绍杏林子)师:同学们了解杏林子之后,你觉得生命仅仅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吗?生命还是什么?把我们对生命的感叹和震撼融入朗读中,让我们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读第五自然段师:这段话含义深刻,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生汇报“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光彩有力”、“白白流失”。

生谈感受师:一个人要怎样生活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在我们的回忆中,炸雕堡的董存瑞、被火烧的邱少云、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他们虽人已死,可他们的精神品质却永远地留在我们心中,这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桑兰、张海迪她们虽病魔缠身,受尽病痛的折磨,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珍爱生命,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理解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

)这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想不想把杏林子的感悟记下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现在同学们就把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指生背)师:课文学到这,让我们回到文章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出示课件)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拓展: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已经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同学们还记得5、12 那场地震灾难吗?我们用血和泪见证了生命的意义,创造出了无数个生命的奇迹。

对他们来说,生命就是……出示课件师: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学习了课文你对生命有什么感悟?把你心中涌动的那份真实感受写出来吧!生读自己的感悟师:希望你牢记在心中,可以把它做为你的座右铭,希望它伴随着你成长。

六、写作方法: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具体的事例阐述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在今后的习作中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七、总结师:人的生命只有两万多天,生命如此短暂,因此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卢梭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你是怎么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相信你会对生命有更新的感悟,愿同学们努力学习,为自己创造一个美丽而精彩的人生。

八、作业自选超市:1、背诵全文,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搜集资料,办一期热爱生命的小报。

板书设计:生命生命飞蛾求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