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螳螂捕蝉_朱雪芬

合集下载

点拨技能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点拨技能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点拨技能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陈丽萍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11(000)02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点拨技能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知识、思维、心理障碍,通过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达到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目的。

【总页数】1页(P37-37)
【作者】陈丽萍
【作者单位】河南省清丰县瓦屋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点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李莹莹
2.多媒体技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郭海萍
3.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J], 田鸣
4.人工智能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邓雪;马芝兰
5.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孟兴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课件比赛获奖作品

全国课件比赛获奖作品

全国课件比赛获奖作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推动课件教学的发展,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开展课件比赛活动,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些比赛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课件比赛的获奖作品。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科学探究之食品添加剂》该课件是由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中学的陈燕老师制作的。

该课件以食品添加剂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该课件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制作精美,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该作品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课件比赛一等奖。

二、《蛙类生命史》该课件是由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二中学的胡云峰老师制作的。

该课件以蛙类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蛙类的生命史、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该课件不仅内容详实,而且制作精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该作品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课件比赛二等奖。

三、《金融知识普及》该课件是由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中学的杨亚鹏老师制作的。

该课件以金融知识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风险等方面的知识。

该课件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制作精良,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金融知识的重要性。

该作品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课件比赛三等奖。

四、《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该课件是由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第一小学的刘敏老师制作的。

该课件以小学数学应用题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该课件不仅内容实用,而且制作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能。

该作品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课件比赛优秀奖。

以上四个课件作品都是在全国课件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制作精美,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同时,这些作品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课件制作中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参赛_爱如茉莉_朱海霞

教育部参赛_爱如茉莉_朱海霞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2.图文结合,体味课文内容;文题勾联,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谈到爱,那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当然,爱也有不同的表达式。昨天我们初读了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爱如茉莉(读题)
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请读一读。
(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以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爸爸“直奔”医院时是怎样的一幅情景?你能感受到爸爸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想着什么?
(3)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五、拓展交流,升华爱心:
1.在爱的人生征程中,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认为爱如茉莉,.html【百科】/view/6903.htm
【音乐】/?__m=mboxCtrl.playSong&__a=444313&__o=/search_songListIcon&fr==%E8%8C%89%E8%8E%89%E8%8A%B1&ie=utf-8&in=27170&cl=2&lm=-1&st=-1&pn=13&rn=1&di=2860105160&ln=1998&fr=&fm=&fmq=136366561584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3&-1&di2860105160&objURLhttp%3A%2F%%2F07%2F68%2F0130000026058212253668041741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7rtwg_z%26e3Bi715g2_z%26e3Bv54AzdH3Fw9_a0_mb_a8naaaaadmacbd8ddcnmmba980980_3r2_z%26e3Bip4s&W400&H275&T7510&S72&TPjpg

教育部参赛_螳螂捕蝉_刘金枝

教育部参赛_螳螂捕蝉_刘金枝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螳螂捕蝉》教案设计潍坊市昌乐县朱刘街道小学_刘金枝一、教学背景12.学科: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3.课时:1课时二、教学课题《螳螂捕蝉》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预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最危险的。

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朗读书写。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方法,明白不能织看中眼前的利益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2.师生共同探究法。

在课堂上师生就寓言故事以及其要说明的道理进行交流、探讨,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看——(师出示,图片,并出示天空螳螂捕蝉()。

你们会填吗?【百度搜索】图片这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个寓言故事。

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交流)寓言一般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吧!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正音)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指导,说清楚什么时间,谁怎么样)吴王不听大臣劝说,执意要攻打楚国,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改变主意。

3.个别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将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成一段,概括段意。

强调:大臣为什么要反对吴王攻打楚国?(理解:乘虚而入、不堪设想的意思)4.默读课文,说说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螳螂捕蝉“的故事?生字指导1.读拼音,记拼音。

2.指导写字合作探究请大家读这三段话,说说大臣们和少年的劝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大臣们的劝说失败了,而少年的劝说却成功了?(生自由讨论回答)师小结:因为大臣们是直接劝,说话比较直白,而少年则是引用一个故事委婉的劝,那么少年到底说了什么故事,让吴王转变了想法呢?一、解惑1.生找出少年所说的那个故事(读相关的句子)2.出示课件:蝉——(学生描述: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喝露水);螳螂——(学生描述: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3.思考:少年说这些,是想告诉大王什么道理?(生回答)4.书中是如何说的?(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5.思考:它们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什么?6.听力少年的话,吴王明白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读相关句子: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想象:吴王第二天怎样告诉大臣们自己的决定呢?(生自由想象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小结:少年说的故事终于改变了吴王的想法,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生概括:聪明机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聪慧与机智呢?(生找相关句子说说)出示课文一起找:第三自然段(读一读)7.这位少年劝说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不仅引入了故事,还选择了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让我们一起把少年与吴王的对话来演一演吧(生合作表演)二、反馈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说螳螂捕蝉的道理,劝说要用合适的方法)2.是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懂得了螳螂捕蝉的道理,还明白了劝说别人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也就是说话要讲究艺术。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精选14篇)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篇1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薛法根老师在上《螳螂捕蝉》第二课时,大气而不失精细,轻松而富有智慧,令人耳目一新,又颇多启迪。

一、“重组”课文,构建板块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笔者以为,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

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十分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难点—一落实解决:(1)默写四组词语(分别是: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然后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进行复述,最好能用上默写的几组词语;③)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质疑后讨论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劝;(3)课文表演,先练读对话,再每个人就当时情境写台词,两位学生上台做“吴王”和“少年”,其他人做导演。

教育部参赛_放飞蜻蜓-陈波

教育部参赛_放飞蜻蜓-陈波
对于这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师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营造情境,通过网络搜索相机拓展加深认识,真切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在领悟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识世,了解和拓展学生知识面,搜索,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PPT出示:填空题
通过陶先生的介绍我们了解到:
(1)蜻蜓为了更好地飞行,去吃更多的虫子,长了很特别的尾巴。它的尾巴,
。它用尾巴,。
(2)蜻蜓为了吃更多的虫子,还长了很特别的眼睛。蜻蜓的眼睛,结构很,
是由构成的,可以看清。
师生讨论完成
3、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呢?让我们一起来补一补文中的“……”。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二课时
4、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2)学生通过网络了解陶行知的生平和事迹,查阅蜻蜓等益虫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
二、教学课题和目标
课题:《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二、扣疑读文,边读边悟
师生紧扣“放”字,探讨“放飞蜻蜓”的原因。
(一)、抓“放”字,读课文2—6自然段。
1、师:那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一起找找答案吧。
PPT出示:2—6自然段
学生分角色读
2、师:通过朗读,你知道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原因了吗?请用上“因为---所以---”回答好吗!
指名回答(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
文中有个词: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我让学生辨析为什么作者不用“拿”而用“取”?学生在讨论中七嘴八舌地说:“拿”只是普通的要过来,没有体现一种尊重,而“取”却更体现先生与孩子们的平等相待,“取”的动作很轻微,也很小心,因为先生同样小心翼翼地对待他手里的蜻蜓。确实,孩子们说得多好啊!在探究与辨析中,这个细小的情节描写也让孩子们领略到了教育家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教者也深有启发:不仅教知识,更是教学做人。

教育部参赛__夹竹桃__龚波

教育部参赛__夹竹桃__龚波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 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 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 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 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 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 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 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 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 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 成活画了。
秋天院里( ),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 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 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 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 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 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 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等等
凤仙花 石竹花 鸡冠花 五色花 江西腊 夜来香
玉簪花
菊 花
等等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 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 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 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 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 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 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 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 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 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8-1语文听评课《螳螂捕蝉》研修活动记录3

8-1语文听评课《螳螂捕蝉》研修活动记录3
语文听评课研修活动记018年3月22日
主持人
黄碧娟
活动地点
大平古那小学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活动主题
听评课——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







一、听课
1、李贤在六年级上语文课《螳螂捕蝉》。
2、各教师在听课的同时填写好听课评价表。
二、评课
任务:全体教师对于听评课进行交流探讨并及时做出反思总结。
1、语文教研组组长黄碧娟老师对前一阶段的语文教研活动进行总结,针对于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点拨,并对于本次听评课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各个老师就李贤老师这堂课有一个明确地评价,从优点和不足这两个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李贤老师首先就这堂课说课,设计思路和环节展示,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简单地总结和反思。
①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单独回答,集体回答比较多。②时间把握不到位,有点前松后紧。
总结反思:
1、学习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课文的感情。
2、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课外阅读和培养语文素养,进而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写日记的习惯。




教书育人是最神圣而光辉的职业,光环的照耀下人们只看到亮丽多彩的光芒,谁又能看到光环后面隐藏的辛酸、委屈、无奈。教育是一个需要付出更多爱心的职业,而且是需要心甘情愿地付出,用心地去做,发自内心地去做,满怀激情地去做,这样工作才会充满希望,充满活力。
3、全体教师对于本次听课进行交流。
A、优点:
①首先是课堂气氛活跃,思路清晰。
②能抓住重点词句来分析,借助于图片边观察边理解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