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包括象形文字的起源、甲骨文的出现、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标准化以及汉字的传播与影响。
正文内容:
1. 象形文字的起源
1.1 人类最早的文字表达形式
1.2 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与描绘
1.3 汉字的象形意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2. 甲骨文的出现
2.1 甲骨文的出土与发现
2.2 甲骨文的意义与价值
2.3 甲骨文对汉字演变的影响
3. 汉字的演变
3.1 汉字的书写形式的变化
3.2 汉字的字形结构与字义演变
3.3 汉字的繁简体演变
4. 汉字的标准化
4.1 汉字的字典编纂与规范
4.2 汉字的拼音标注与注音符号
4.3 汉字的笔画顺序与规范
5. 汉字的传播与影响
5.1 汉字的传播与交流
5.2 汉字对其他文字的影响
5.3 汉字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总结:
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其起源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从象形
文字的起源、甲骨文的出现、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标准化到汉字的传播与影响,每个方面都展示了汉字的独特之处。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演变过程,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的魅力与价值将永远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交流。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字体系之一。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书写工具,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中国,当时人们采用象形文字来进行交流。
这种文字主要通过图画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比如用一条直线表示“天”,用一张口的形状表示“口”,用一只手的形状表示“手”等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文字的需求日益增长,图画文字逐渐不能满足人们表达复杂思想的需求。
于是,人们开始将一些象征性的图画与发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字形式,即指事字。
这些指事字与特定的发音相对应,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汉字来表达更加抽象的概念。
二、汉字的演变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从象形文字和指事字发展为会意字和形声字。
会意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象征性的文字,来表达一种新的含义。
而形声字则是通过将一个表示声音的部分与另一个表示意义的部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全新的汉字,以达到表达更加丰富内容的目的。
同时,为了使汉字更易于书写和阅读,汉字的笔画结构也逐渐规范化。
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汉字的笔画数量逐渐减少,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笔画顺序和规范。
汉字的发展也受到了汉字简化运动和拼音文字的影响。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进行了一次汉字简化的改革,以减少汉字的复杂程度,提高文字输入速度。
而拼音文字的发展则使得汉字与拼音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阅读工具。
三、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载体,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与思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是一种表达工具,又是一个媒介,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意义,通过汉字的书写和阅读,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字学知识

第二章文字学知识第一节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一般认为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
因此对于汉字起源的探讨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古代文明史开端的重大课题。
一、结绳和契刻汉字产生以前我们先人曾经有实物记事的阶段,结绳与契刻便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结绳记事首见于《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契刻见于《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结绳和契刻是汉字正式产生以前人们的记事手段,可能对一些数目字的产生有启发作用。
二、仓颉造字这个传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文献中。
最早提到仓颉的是荀卿。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一也。
”把前人的传说吸收整理后,正式写入早期汉字史的是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仓颉初造书,盖依类象形。
”现在一般认为,即使仓颉确有其人,汉字也并非他一人所创,他是对早期汉字整理有突出贡献者的代表。
三、八卦说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阴阳爻(yáo)相配组成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ɡ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八卦起源于原始社会,相传为伏羲氏所创,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
到了《易经》,已经是复杂的运算系统了。
有人根据汉字的某些笔画或字形跟某些爻或卦象相似,如“一”字像阳爻,“三”字像乾卦,古字“水”像坎卦等,就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
汉字是个庞大的体系,不可能源于简单的爻和卦,但不能完全排除某些汉字的构形与卦爻在文化方面的联系。
四、起一成文说首提这种说法的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而来,因此他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可作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古代汉语 第二章_汉字的起源和性质

巴蜀图语文字彝文汉文对照
东巴文
2.表音文字
是用字形(符号)直接表示字音 的文字类型。又分为音节文字(用一个符号 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和音位文字(用一个 符号表示言语中的单个的音位或音素的文字) 两种。 特点:观其形即可知其音,因为字形与字音 的联系是直接的,并不直接表示字义。被称 为“听觉文字”。
少数民族日常账务的原始记刻方法 /show.php?contentid=1627
2.考古发现中所见的原始记事方法
出土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出土的陶器上的符号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 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出 土的陶器上的符号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王伯熙、高明 5.语素文字说 代表人物:赵元任、尹斌庸、裘锡圭
教材总结
前三者着眼于汉字字符本身的特点,即汉字
字形与字义或字音的联系,后二者着眼于汉 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 前三种说法中,表意说影响很大,其依据是 汉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 字的形符表意而声符并不固定。
5.图画记事
绘图作画也是一种古老的记事方法。以描摹
事物的形象来记录事情或表达某种意愿的, 艺术性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帮助人们记忆 和表达思想。 《世本· 作篇》:“史皇作图,仓颉作书。”
二、从文化人类学及考古中看中原记事方法
1.我国少数民族保存的原始记事 (1)结绳记事:云南独龙族人远行用结绳来记事, 每行一日,即打一个结。哈尼族、傈僳族则用结绳 以为契约。 (2)契刻记事:苗族“木契者,刻木为符,以志 事也。苗人虽有文字,不能皆习,故每有事,刻木 记之,以为约信之验。” (3)图画记事:云南的佤族、拉祜族、景颇族及 海南的黎族常能看见一些表意性的图画,内容大都 祈求丰收。
第二章 现代汉字

鲁迅先生对汉字起源的总结
“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 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行, 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 亦凭臆之说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但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只一个,有的在刀 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上画一些画 ,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 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
三、汉字的起源
1、据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已有 汉字的萌芽。汉字起源于图画和简单刻画。
象形文字
2、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曰)天雨 粟、夜鬼哭”。
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号史皇氏。
仓颉以前,各氏族、地区 已经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图 画。黄帝统一中国后,仓颉把 各氏族、地区互不统一的符号、 图画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整齐 划一起来,通行全国,所以他 的名字能够独传于后世,被尊 为字圣。
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周边国家和民族借用去记 录不同的语言。至今日本等国家仍然不同程度 地使用汉字。
日本《常用字表》和人名用汉字合计2136个。
韩国1972年制定《教育基础汉字表》,收字 1800个。
4、汉字对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创造 和繁荣民族经济文化、巩固发展国家的 统一、以及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明等起 到了极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笔画丰满粗肥 ,外形比甲骨文方 正、匀称,异体字 也较多。
金文——西周毛公鼎铭文
3、小篆
秦统一后整理推行的字体。笔画 圆转、简化,更均匀,结构工整。异 体字基本废除。
弘《 一篆 法书 师横
幅 》 局 部
4、隶书
秦隶,从篆书演变为隶 书,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圆转 弧形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 笔画,基本上摆脱了古文字 象形的特点。汉隶是在秦隶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现 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 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专 属的残存痕迹。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
10
汉字的演变 ⑦
由繁趋简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 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这种字体写起来 比楷书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很受群 众喜爱,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难有一个 截然分开的界限。
.
11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单位:笔画 偏旁、
。
笔画是书写楷体字时不停顿不提笔一次写 完的连续不断的线段。
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称部 件、部首。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 、中间都可以称偏旁。
汉字的构造方式:六书 。
.
12
“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的结 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其中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转 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
.
34
2.你认为汉字将会被“拼音文字”所替代吗?
为什么?
参考内容:
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 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 、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 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 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 有汉字那种独一无二的魅力。
.
35
3.你认为现在的书刊中常常有汉字夹字母的情况
便把“田”、“力”二字合成新字,表示男性的意思。由此我
们也可以见到中国已进入农耕社会,耕种是当时男性的主要工
作。
“女”字不是会意字,但从“妇女”的“妇”字,我
现代汉语 第二章 文字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出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声之迹也。
——陈澧《东塾读书记》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 ·木经训》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易 ·系璋下》
目的要求:
1.了解什么是汉字,汉字的起源 2.掌握汉字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汉字的前身有哪些形体 4.掌握现行汉字的具体类型和特点 5.掌握汉字的结构单位及笔画、部件的组合方式 6.掌握汉字造字法类型及各类型的具体含义、种类 7.了解掌握汉字整理和规范化的措施 8.掌握已规范整理过的汉字及类型
(三)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 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会 意者,比类合谊,以见为㧑,武信是也。”
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两类。
• (四)形声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 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形声者,以事为 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的形旁大都是象形字。 形声字类型:
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三、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一般来讲, 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 用字法:转注、假借
• (一)象形
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象形 者,画成其形,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 四、汉字的信息处理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二、纠正错别字
谢谢!
• 汉字具有哪些特点 • 汉字的作用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现形汉字的前身 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 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 行书等辅助性字体。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传播、发展和现代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汉字的起源1.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最早的文字出现在中国的黄河流域。
1.2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基本结构。
1.3 汉字的起源还受到了周文王的影响,他在周朝时期推广了汉字的使用,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文字。
二、汉字的演变2.1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外来文字的影响,如秦朝时期的小篆字体受到了西周文字的影响。
2.2 汉字的演变还受到了历代王朝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如汉字在汉朝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发展。
2.3 汉字的演变还受到了书法家的影响,他们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汉字的书写更加美观和规范。
三、汉字的传播3.1 汉字的传播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汉字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而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3.2 汉字的传播还受到了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汉字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和应用。
3.3 汉字的传播还受到了印刷术的影响,印刷术的发明使汉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四、汉字的发展4.1 汉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
4.2 汉字的发展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影响,如电脑输入法的发展使汉字的输入更加方便和快捷。
4.3 汉字的发展还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汉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五、汉字的现代应用5.1 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文字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符号。
5.2 汉字在现代科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汉字输入法、汉字识别技术等,使汉字在数字化时代得以延续和发展。
5.3 汉字在现代教育中也得到了重视,学习汉字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命(神话中有角的蛇) 2.死亡(头朝下的动物或人) 3.幸福、成功(龟)4.灵巧 (双翼代替两手的人)5.战 争(带箭的弓)6.和平(插 着羽毛的和解烟斗)7.讲和 (人吸和解烟斗)8.友谊 (联在一起的手)9.爱情 (联在一起的心)10.注意、 听(两耳边有波形线的头) 11.危险(两条蛇)12.保卫 (狗)13.祈祷(举手朝天 及诸神)
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 与发展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一、建立汉字起源假说的原则和依据: 1、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 字的产生和应用。 2、现存最早的甲骨文已经是有比较严密体系 的文字,不能看做是最早的汉字。
原始汉字处于什么样状态,就算产生了?
考古学家的观点-----发现有标示作用的符号
文字学家的看法-----原始标记符号脱离任意绘形、 理解阶段,产生了可以记录语言中的词的单字。 两个条件: 社会发展需要: 有一批可以书写、传递的图画或符号。
汉字何时起源?起源时的情况怎样?
推断的依据: 1、世界文字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参考对历史有折射反映的神话传说 3、根据仅有的与汉字起源有关的有关的书面 文献记载。 4、根据已经发掘出的与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 资料。
可以看出,它是用以传递信息的写实图画, 并没有获得文字的资格。只有经过信息传 递的多次重复使某一形体和某一意义建立 了固定的联系,形意有了约定性,这才有 了图画文字的性质。图画文字具有的形意 关系,不是与语言对应的,而是超语言的。 即,这些符号可识不可读。
北美印第安人图画文字中用来表达抽象概念的象征性图像
古文字学家们对这些陶符的看法:
1、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 号。 2、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中国原始文字的孑 遗。(郭沫若) 3、 “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 字”。(于醒吾)
大汶口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目前所发现的与 早期汉字最为相似的图画符号: 一是它具有与甲骨文、金文一样的象形意味; 如: 短柄的锛; 像长柄的大斧, 即“斤”。 二是它出现合体会意字,如:
它解决了汉字造字的困难,挽救了汉字来 源枯竭的危机。自此,凡汉语滋生新词, 大都用形声方法造出,且发展速度极快。
甲骨文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二十多,《说文》 收字9353字,形声字则占到百分之八十以 上。
小组讨论:
1、书同文的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 “书同文”方面做了那些工作?有什么重 要意义。 2、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本怎样的书?体 例是怎样的?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梳理“繁简之争”的源流,你怎样看待 这个问题?
汉字起源的年代依现有的根据,从新石器时 代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文算起到应有六千多年 的历史。
第二节 汉字的发展
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 小篆)——隶书(章草)——楷书、 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 楷、行草)
汉字的形体从古到今大致经过三个 阶段的变化:
图形化——甲骨文、金文
1、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
文字符号系统是在原始图画符号、结绳、 契刻等辅助记忆方式的基础上,经过许多世代 的“知识分子”和“准知识分子”们集体创造并逐 成熟起来的。 图 画 契 刻 结 绳 八 卦
汉字产生以前,中国曾有实物记事的阶 段,结绳,契刻是其中重要手段。
《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 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周易正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 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 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 治也”。
问题: 怎样理解仓颉造字的传说?
甲骨文之前的汉字是什么样的?
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陶器符号。
2、据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原始社会晚 期已有汉字的萌芽。
四、石器时期陶器上刻画的符号的类型及其特点
上世纪,考古发掘出不少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 面有一些刻画的符号。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在仰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等发现的, 其文化距今大约六千年。 一类是在大汶口(山东泰安市大文村南)文化时 期陵阳河遗址(山东莒县陵阳乡)等发现的,其 文化距今大约五千年。 这些刻画的符号能否看作是原始文字,当前有不 同的意见。
(简体) 三是不同的地方有着共同的形体, 如: (残缺)
比较:
大汶口陶符 甲骨文
(旦) (山) (斤) (戌)
金文
我们的观点:这在不同地方所发现的陶符, 虽然用意不清,且看似相互无有联系,但 应当与文字有关。它们对汉字的起源,都 能起到一定得参证作用。 由图画传递信息到产生图画文字,再由图 画文字和陶纹图案的表义成分转变为特定 符号甚至记词符号,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 程。这就是文字起源的过程。
线条画——小篆
笔画化——隶书、楷书
日
月 火
水 象 羊 鹿 龟
4、汉字的形体的演变总趋势是简化。
二、汉字的结构发展:从“象形” 到“形声”
用绘制事物图形的方法记录语言。但这只 能出现在文字的早期,所记录的多是名词。
采用几个相关的的象形符号,将其组合在 一起,以构成一种新的意义。这就是所谓 的“会意字”很多表示动作的词大都用此 方法造出。”
每课一讲:
每天课前5分钟,由一人上台解说分析一个或 一组汉字(偏旁),或讲一个与汉字有关的 小故事。 例: “即”和“既”有什么不同? “帽”字上面为什么不能封口? 国家的领导人为什么叫“元首”? 左耳旁和右耳旁和耳朵有关吗? 衬衣的“衬”偏旁为什么么不能写成“礻”? ……
可以看出,它已经摆脱了写实,析为单图, 只是尚未与词对应,有意而无音。因此, 可以看作是图画文字向早期象形文字的过 渡。
在图画文字发展为象形文字的过程中,原 始的花纹图案也是远古时代约定符号的来 源之一。
三、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 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 关于创造文游于道,得人遗 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 富可待。’”
在有关创造汉字的传说中,仓颉造字
说,是种有价值的传说。
3、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 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 作城……” 《说文解字· 序》:“及神农结绳为治而统其 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黃帝之史仓頡, 見鸟兽題蹄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 造书契”。“仓颉之作书,盖以类象形”。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粟 雨,鬼夜哭”。 《荀子·解蔽篇》:“故好书者众矣,而仓 颉独传者,一也”。
二、世界文字产生时的一般状况:
首先是可以用来传递信息的是具有记号性质 的实物——结绳和契刻 写实性的图画(文字画) 图画文字
左边四幅连续画 被称作图画文字信。 这是塔斯马尼亚 总督给土著人的图画 文字信,建议和解, 同时指出破坏合约者 会遭遇的后果。 可以看出,它是 用以传递信息的图画, 并没有获得文字的资 格。它是凭着完全写 实的图形,使收信者 从直观上理解写信者 的意思的。
男
汉语越来越丰富,汉字的来源却受到限制, 造字方法走向衰竭,复杂的社会现象再难 于都用绘制图形和组合图形的方式来来记 录, “同音代替”就解决文字不足的变通 之法。 如“斤”,“我”, “其”,“它”, “东”、西” ,
斤: 我 其 它
象斧斤形 。 象兵器形。 象簸箕形。 象虫形
为了克服假借所引起的字义混淆的现象,于 是出现了在在同音假借字的基础上添加相应 的表示意义字符。于是形声字出现了。 如“畋”,“娶”“婚”,“悬”, “踞”, “裘”,“征”等。
居——踞: “居”本义为下蹲,后借为居处之义,另增 “足”,造“踞”,表下蹲义。
取——娶 嫁娶的“娶”,本写作“取”,《诗经· 豳风· 伐柯》 “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加“女”,表嫁娶义。
昏——婚
竟——境
其——箕 景——影
形声字的优点:
一、造字方法简便。 二,便以识读。
形声字的出现,汉字的表意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人们对字符的认识不再是与物象直接联系的,也就 是说,不需要从字形中直接辨识出物象来,而是凭 借形音义已经结合了的基础构件来概括表意。 例如:表示心脏的“ ”发展为“心”又发展为 “忄”,早已不像心脏的样子,“水”发展为 “氵”,也已没有水纹的痕迹。但“忄”形与“心 脏”义,“氵”形与“水流”意,都已形成固定的 联系,“心”部字与“水”部字的意义都可以由此 辨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