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县2017届中考语文狼荷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狼复习研讨课教案20

狼复习研讨课教案20

《狼》复习研讨课教案复习目标:1、回顾落实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领悟主旨。

3、拓展阅读,演练中考。

复习方法:自主复习→复习检测→合作回顾→课堂检测→中考链接(辅以教师指导)复习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复习蒲松龄的《狼》。

有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复习目标,明确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PPT展示复习目标,学生齐读)复习目标:1、回顾落实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领悟主旨。

3、拓展阅读,演练中考。

二、自主复习请大家参考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进行自主复习,有不明白的可举手提问。

(PPT展示自主复习内容,学生进入自主复习,教师巡视指导)一、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聊斋志异》介绍。

二、背诵课文,字音、断句准确。

三、字词解释。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解释。

)四、全文翻译。

自主复习结束后,结合PPT呈现内容,提问检查,巩固基础知识的识记。

展示内容如下:作家作品:《狼》的作者,清朝著名文学家,被称为“”。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氏故居题联“,”,表达了对其著作的高度评价。

这篇课文节选自他的代表作。

字词解释(解释斜体字):止有剩骨()并驱如故()()缀行甚远()一狼仍从()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屠自后断其股()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以上是老师整理的句子,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还有哪些句子可以难住你的同学?大家提问。

三、合作回顾:掌握字词的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是我们疏通文意、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扫清了以上障碍,让我们小组合作,回顾以下问题:(PPT呈现合作回顾问题)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分析,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朗读感悟(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情感内涵。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2)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的情感启示。

3. 选取一篇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朗读展示:评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感、情感表达和阅读能力。

《狼_》复习教学案(五篇范例)

《狼_》复习教学案(五篇范例)

《狼_》复习教学案(五篇范例)第一篇:《狼_》复习教学案《狼》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积累作家及作品的有关文学文化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翻译全文。

内容及写法理解1、屠户的形象:机智、勇敢;狼: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2、主旨:通过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3、叙议结合的手法:议论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复习内容(一)文学茶座1、本文选自《》,作者,字,号,世称“ ”,代家。

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

“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二)字词吧台1、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缀行()大窘()积薪()苫蔽成丘()chí担持刀()dān眈相向()目似míng()意暇甚()少时()尻尾()假mèi()狼亦xiá矣()顷刻()变诈()2、重点字词解释①缀行甚远()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顾野有麦场()④眈眈相向()⑤目似瞑,意暇甚()()()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⑦乃悟前狼假寐()⑧盖以诱敌()⑨狼亦黠矣()⑩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通假字止有剩骨:通,译为:4、词类活用①一狼洞.其中④狼不敢前.②其一犬.坐于前⑤恐前后受其敌.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一词多义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止:①一狼得骨止()②盖以诱敌()②止有剩骨()之:①又数刀毙之()意:①目似瞑。

意暇甚()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③两狼之并驱如故()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狼不敢前()6、古今异义词①屠自后断其股.③一狼径去.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重点句子1、文言句式倒装句兼省略句:①“投以骨”等于“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初中精选语文教案狼优秀范文

初中精选语文教案狼优秀范文

初中精选语文教案——狼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狼的形象特征,认识狼的狡猾与贪婪。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优秀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2)通过狼的形象,教育学生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诱惑,保持善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狼》的内容,分析狼的形象特征。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方法。

(3)欣赏优秀范文,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狼的形象特征的分析。

(2)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狼的文学作品,如《小红帽》、《狐狸和葡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狼》,理解故事情节,把握狼的形象特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狼的形象特征的分析,互相交流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讲解,分析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5. 优秀范文欣赏: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欣赏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尝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狼》,总结狼的形象特征。

2. 练习写作,尝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狼》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的掌握和狼的形象特征的分析。

2. 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3. 学生对优秀范文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狼的形象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狼《狼》教案(优秀10篇)

狼《狼》教案(优秀10篇)

狼《狼》教案(优秀10篇)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狼字的成语非常之多,如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狼》教案【优秀10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狼》教案篇一[创新设计]一、创新角度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教学内容1.落实字词;2.朗读课文;3.品读课文。

三、预习要求1.理解注释,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四、教学结构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三说: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

五、教学环节(一)教学铺垫。

(3分钟左右)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二)读——读准;说——说译文。

(15分钟左右)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缀苫倚薪暇黠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如下字词。

(重点在第四段)①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②理解词意:去( ) 股( ) 盖( ) 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 ) 顷刻( ) 变诈( ) 几何( )④辨析词意: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6‘老师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说一遍译文,说完之后老师检查。

(三)读——读顺;说——说描叙文。

(约12分钟)1.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

《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

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其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飞层写人,——层写狼,朗读时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初中狼的教案及反思

初中狼的教案及反思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狼》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狼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教学难点:1. 分析狼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狼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对狼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课文。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狼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狼代表了什么?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狼的象征意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狼的短文。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动物、保护生态,并制定实际行动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狼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培养了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课堂讨论时间安排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2. 部分学生对狼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改进:1. 适当延长课堂讨论时间,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2. 通过补充相关资料、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狼及其生态地位,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总之,本节课在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引导方面仍有待改进。

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七年级语文《狼专题》教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狼专题》教学案 苏教版
2、阅读思考:(1)请你认真阅读《母狼的智慧》,思考:文中的母狼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2)阅读《野狼》,你一定会被那只野狼深深感动,它最感动你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3)课后你也一定读过其他的文章,请你说说:狼还有哪些特点?
3、质疑:为什么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狼的形象各不相同呢?
2、教师提问:从搜集到的有关成语、谚语、歇后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人们对狼的态度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三、活动二:文学作品中狼形象探究
1、导入:狼的独白二:听完了你们的讨论,“我”的内心无法平静。虽说“我”对人类的语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我”在生物界英勇无比,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我”充满恐惧与厌恶,因此“我”常常受到人们不公正的对待。其实,我也有值得推崇的地方啊。不信请你来看看毕淑敏的文章《母狼的智慧》和聂还贵文章的《野狼》吧。
1、交流关于狼的成语;
2、交流关于狼的谚语;
3、交流英语中关于狼的谚语;
4、交流关于狼的歇后语。
要求:
1、组内旋转木马式交流;(2分钟)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补充;(1分钟)
3、随机各抽取一组测试。
学生小组讨论:
1、组长有序安排,每人发言,记录员将关键词记录下来。
2、随机抽出两个小组,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发言时要有理有据,既讲结论,又讲理由。)
《狼专题》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1、背景说明:
专题的设计是这套苏教版教材训练系统的一个创新,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训练都会得到加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专题教学。

江苏省中考语文《狼》《虫》复习教学案

江苏省中考语文《狼》《虫》复习教学案

《狼》《梦溪笔谈》基础复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词语: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缀.行甚远()一狼仍从.()屠大窘.()顾.野有麦场()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目似瞑.()数刀毙.之()意将隧.入()断其股.()一狼洞.其中()假寐.()狼亦黠.矣()盖.以诱敌()意暇.甚()犬.坐于前()屠暴.起()2一词多义:恐前后受其敌( ) 两狼之并驱如故( )其一狼洞其中 ( ) 亦毙之 ( )以攻其后也 ( ) 之久之 ( )其一犬坐于前(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复投之 ( )犬坐于前()恐前后受其敌()前敌狼不敢前 ( ) 盖以诱敌()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将隧入()以盖以诱敌()意投以骨()意暇甚()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

5、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6、狼的狡猾在此文中的表现是:(用自己的话概括)7、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8、本文选自作者,字,代家。

课文要点:1、本文选自《》,作者:,字:,一字:,号:,世称:“”,代家。

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荷》
复习目标:
1、复习《狼》,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了解文章大意,理解作者蒲松龄的思想感情。

2、通过专题了解荷的名称、特点及价值,背诵专题中的5首古诗。

3、从《爱莲说》中,感受人类具有的品格。

4、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手段搜集资料(关于狼及荷的诗句、成语等),提高资料的搜集能力,注重知识的积累。

复习重点:
同复习目标中的1、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狼》
一、检查知识积累情况:
1、让学生说说他们对狼了解多少,了解狼的哪些特点和习性。

2、自古以来狼就经常出现在作家的笔下,同学们的脑海中也一定积累了很多有关狼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俗语。

你知道哪些?
3、《狼》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

二、知识要点梳理: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例:止有剩骨。

止露尻尾。

止增笑耳。

重点虚词:
1、而连词,表转折,但,可是。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大副词,很,非常。

例:屠大窘。

3、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用。

例: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4、之代词,代狼。

例: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

结构助词,的。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无实意。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两狼之并驱如
故。

语末助词,无实意。

(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例:久之,目似瞑,意暇
甚。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2).狼不敢前。

“上前”
(3).一狼洞其中。

“打洞”(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洞中,即“钻洞”
2、名词用作状语。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一词多义
敌:(1)恐前后受其敌()止:(1)一狼得骨止()(2)盖以诱敌()(2)止增笑耳()意:(1)目似瞑,意暇甚()前:(1)恐前后受其攻()(2)意将隧以攻其后也()(2)狼不敢前()其:(1)场主积薪其中()(2)一狼洞其中()(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屠自后断其股()
省略句:
(1)省略量词。

一屠晚归。

(2)省略主语。

顾野有麦场。

三、达标检测: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5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5分)
(1)一狼径.去(2)屠暴.起(3)一狼洞.其中
(4)狼亦黠.矣(5)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
2.指出下列句中“其”指代的对象。

(4分)
(1)其一犬坐于前(2)一狼洞其中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屠自后断其股
3.请用“/”为下面句子画出朗读的节奏。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4.用上文原句填空。

(4分)
(1)写狼狡诈的句子有:
(2)写屠夫果断、勇敢的句子有:
5.狼很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二)综合探究。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绿,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

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地繁殖。

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

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材料四: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

我和狼的距离渐渐地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

我很吃惊。

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

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

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边找到了两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爬坡延迟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并用全力向
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结合上述四则材料以及你知道的有关“狼”的知识和故事进行探究,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荷》
一、检查背诵:背诵5首古诗。

二、1、文化常识积累
(1) 《爱莲说》的“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某种道理。

课文的作者是代哲学家。

(2)荷又名、、等。

2、名句积累
(1) ,芙蓉向脸两边开。

(2 )惟有绿荷红菡萏,。

(3) ,此花真合在瑶池。

(4)旋折荷花剥莲子,。

(5)移舟水溅差差绿,。

(6)写一句课外描写荷花的诗句:,。

(7)予独爱莲之,。

三、达标检测:
(一)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习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
③香远益清益:④亭亭净植植:
⑤陶后鲜有闻鲜:⑥宜乎众矣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为具言所闻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5、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6、有同学建议把荷花作为盐城市的市花,请为荷花撰写一段推荐语。

(60字左右)
四、课后作业:
《2016年语文中考说明》P139、P140页第29、30题。

教学反思:
《狼》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1.①.去:离开。

②.暴:突然。

③.洞:打洞。

④.黠:狡猾。

⑤.几何:多少。

[点拨]“去”“几何”是古今异义,“洞”是名词用作动词。

2.①.指两只狼。

②.指柴草堆。

③.指屠夫。

④.指狼(或在草堆里打洞的狼)。

[点拨]其,可指代人、事、物等,指代的对象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

3.其一 / 犬坐于前。

[点拨]在主语“其一(它们中的一只狼)”和谓语“坐”之间停顿。

4.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5.①.因为人的智慧和勇气远远超过狼。

②.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我们不能存在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点拨]结合原文并拓展延伸到一般事情(本题由“狼”引申到“恶势力”),来谈得到的启示。

(二)示例:①狼是大自然生态平衡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②狼并不像我们平常
所说的那样凶残无比,它只有在求生或自我保护时才会攻击人类。

③狼具有和人一样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荷》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1.①多②长出藤蔓③更加④树立⑤少⑥应该
2、( l )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3、D
4、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5.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6.示例一:荷花色泽艳丽,惹人喜爱,荷花作为我市的市花,易为市民理解和接受;示例二:用荷花作为市花可以与周敦颐及其千古名篇《爱莲说》遥相呼应,有利于我市打造“莲文化”(廉文化),有利于抢注理学发源地,抢占文化制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