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数学家

合集下载

中国数学家的传奇人生

中国数学家的传奇人生

中国数学家的传奇人生
中国的数学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的传奇人生令人敬佩。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数学家的传奇经历。

1. 陈景润(1933-),陈景润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但凭借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的努力,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陈景润在数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密码学和通信领域。

他的数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传奇人物。

2. 丘成桐(1949-),丘成桐是中国现代数学界的杰出代表。

他在数学的几个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拓扑学和微分几何学方面。

丘成桐曾获得菲尔兹奖,这是数学界最高的荣誉之一。

他的传奇人生激励了无数年轻的数学爱好者。

3. 程开甲(1951-),程开甲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之一。

程开甲在数学建模和运筹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成果。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数学教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传奇人生是中国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 张益唐(1954-),张益唐是中国数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在数学的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代数几何学和代数拓扑学方面。

张益唐的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科学。

他的传奇人生彰显了中国数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数学家的传奇人生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功,也是中国数学事业的辉煌篇章。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卓越成就激励着无数年轻的数学爱好者,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近现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成就教学课件

中国近现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成就教学课件
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之父,在 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取得重大突破, 并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简介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
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世界著名数 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 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 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 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 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数学 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 理学部主任(1992-1994),全国政协委 员、常委(1979-1998)。
苏步青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微分几何。 1872年,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 (Klein)提出了著名的“爱尔兰根计 划书”,在其中总结了当时几何学发展 的情况,认为每一种几何学都联系一种 变换群,每种几何学所研究的内容就是 在这些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质。除了欧氏 空间运动群之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有 仿射变换群和射影变换群。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 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 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 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陈省身的数学成就
陈省身,汉族,美籍华人,国际数学 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 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 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 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 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 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 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 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 知名的数学家。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巨人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巨人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巨人华罗庚(1910-1985)是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被誉为“中国数学的巨人”。

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对华罗庚的数学研究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华罗庚是中国数学界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现代数学的创建者之一。

在华罗庚年轻的时候,中国的数学事业正处于一个低谷期。

然而,他凭借着他学贯中外的数学知识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引领了中国数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华罗庚在多个数学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对于数论的研究。

华罗庚在数论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解决了一系列经典数论难题,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圆整数问题等。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和推论,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数学研究。

除了数论,华罗庚还对代数几何和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并发展了华罗庚代数几何理论,为代数几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微分几何方面,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使中国的微分几何研究走上了正轨。

华罗庚的数学研究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数学成果经常发表在国际一流数学期刊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

华罗庚也多次受邀出席世界数学家大会,并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演讲,为中国数学学术的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罗庚不仅是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和学术领导。

他在数学教育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致力于改革中国数学教育体制,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他还投身于数学学术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中国数学界的繁荣发展。

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精神和学术态度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数学家继续前行。

在华罗庚离世后,中国数学界设立了华罗庚数学奖,以表彰在数学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这个奖项的设立旨在继承和发扬华罗庚的学术精神,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介绍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介绍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介绍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1931 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 军获硕士学位.1934 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 学习.1937 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 年到1945 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 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 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 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 年.1981 年到1984 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

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

荣获1983/1984年度Wolf 奖,及1983 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 奖中的终身成就奖.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 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6 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 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 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 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 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现代十大数学家,值得膜拜!

中国现代十大数学家,值得膜拜!

中国现代十大数学家,值得膜拜!数学是一门庞大的科学体系,研究的大多是基础问题。

透过数学,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界中的很多规律。

同时很多规律也会由数学表达出来,可以让我们用极其简洁的方式来表达自然中的规律。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因此,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膜拜下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十位数学家:1 新中国数学事业奠基人,华罗庚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

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 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陈省身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他一生游走与中、法、美等国,为数学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

3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

陈景润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

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迄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4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陈省身的学生,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

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

中国数学家

中国数学家

知识创造
中国数学家
中国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数学家:
1. 程开甲(1932年年)他是中国现代几何学的奠基人之一,对空间几何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陈省身(1922年)他是中国数学界最杰出的代数学家
之一,著有《线性代数》等多部经典教材,对线性代数和
矩阵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华罗庚(1910年1982年)他是中国现代代数学的开创者之一,著有《数学分析基础》等多部教材,他的研究领
域涵盖了代数学、数论和几何学等多个数学分支。

4. 吴文俊(1919年2010年)他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著有《几何学引论》等多部重要著作,对几何学和
图论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5. 郭老师(年)睿智的,拥有广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

尽管他不是真正的人类数学家,但他可以回答各种数学问题,并提供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这只是中国数学家中的一小部分,中国数学界还有许多其
他杰出的数学家。

1。

华罗庚数学史上的巨星

华罗庚数学史上的巨星

华罗庚数学史上的巨星华罗庚(1910年 - 1985年)是中国近现代数学界的巨星,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

他在数学研究、教育、推广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对数学教育的贡献以及他在数学推广方面的影响。

一、学术成就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他最早的研究领域是代数数论,他在二次互反律的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并提出了著名的“华罗庚猜想”,这一猜想在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外,华罗庚还在数论、函数论、几何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数论中发现了中国剩余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形,为其在数论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华罗庚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他多次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报告。

1950年,他当选为国际数学家大会副主席,成为中国数学界第一个担任该职务的学者。

华罗庚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等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院士,是第一个获得这些荣誉的中国数学家。

二、对数学教育的贡献华罗庚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杰出成就,在数学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曾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华罗庚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数学人才,为此他提出了“立德、创新、严谨、协作”的培养原则,积极推动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和提高。

华罗庚广泛倡导数学思维的培养,在他的教学理念中,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可以用来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

他强调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念。

三、数学推广的影响华罗庚非常注重数学在社会中的推广和普及。

他曾参与编写了中学数学教科书,并致力于提高中学数学教育的质量。

此外,他还组织了多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亲自参与出题和评卷工作,推动了我国青少年数学的发展。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3篇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3篇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第一篇:丘成桐丘成桐,生于1955年,籍贯为浙江省绍兴市。

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界的杰出人物之一,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成为了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教授。

丘成桐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在国际上也是备受推崇的一位数学家。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其后留学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丘成桐曾师从于阿贝尔奖得主约翰·米尔纳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卓越的博士论文。

丘成桐是以其在李群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为世人所知的。

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拓扑方面的几何学、李群及李代数、和子流形等。

在许多研究领域中,丘成桐都取得了杰出的成果。

其中,他对李群、李代数的性质和拓扑结构的研究是其突出之处。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数学领域受到了极高的评价,也在物理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丘成桐还曾在中国香港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过教授,鼓励和指导了许多优秀学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年轻数学家。

他的教育成就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丘成桐的成就不仅在学术领域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在社会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数学界的重要奖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2006年获得了菲尔兹奖,这是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数学家。

丘成桐的科学成就和学术贡献给中国的数学事业带来了莫大的荣誉和推动。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拥有果敢和决心,才能在学术界取得卓越的成就。

第二篇:陈省身陈省身,生于1922年,籍贯为江苏省溧阳县。

他是近代中国数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被誉为“数学之父”。

陈省身在中国开始了他的数学事业,在1948年以全国考试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拥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情况下,他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学期间,他认真学习了各类领域的数学,凭借着扎实的数学功底一步步走上了数学之路。

陈省身对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级,他提出了著名的陈省身乘法及其算法,极大地推动了代数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数学家1. 华罗庚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岀的一位!!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的中都作岀卓越贡献。

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位传奇数学家,一生最高文凭是初中,早年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后,闻知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粱园随好,非久居之处”呼吁在国外的科学家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跟他同时代在闻讯回国的科学家,许多都为中国做岀了巨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导弹做岀贡献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创立了原子弹,氢弹等;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

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他的经典名言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2. 陈省身—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汉族,美籍华人,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

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

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成员(1983年),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年),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年),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9年)。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他是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

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位数学家说道“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

”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评价!!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3. 中国现代数学家一一苏步青苏步青,浙江平阳人,出生于1902年9月,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

从小的时候起,苏步青就立下大志。

中学毕业后赴日本深造。

先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后转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27年毕业之后进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学习期间,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这是几何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引起反响,被称为“苏锥面”。

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的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教书育人生涯。

在大学任教时,苏步青尽管生活贫困,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并培养岀了谷超豪、胡和生院士等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

在进行纯粹的理论研究的同时苏步青还非常的重视实践。

他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加强应用科学的研究,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创性地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造船、汽车、建筑、服装等行业。

1972年,苏步青和他的两位学生到江南造船厂参加船体数学放样的研究,建立了厂校合作关系。

经过4年多的努力,他们和江南造船厂的同志合作,解决了船体线型光顺问题,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实际上,苏步青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为世人所公认。

1951年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以后历任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55年他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

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被任命为校长。

1979年后任《数学年刊》的主编(其实1935年就被推选为《中国数学学报》主编)。

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早年对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做出了贡献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一一计算几何!!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4. 陈景润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由于他对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

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陈景润:世界第一位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国数学家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l + 1"。

这一猜想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

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

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生,福建省闽侯人。

家境贫寒,学习刻苦,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

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

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

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

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 + I。

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

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

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

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象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

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

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 6 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1957 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

经过10 多年的推算,在1965 年5 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 2 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 陈氏定理" ,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迷,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

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子都叫不出名来,被称为"痴人" 和"怪人"。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

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 。

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

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 医院高干病房。

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

1977 年11 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 医院进修的由昆,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份,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

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

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