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和《长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
精心整理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
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
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
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
精心整理 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 镜子,一块碧玉。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讲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讲解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单元,主要包括《长城》、《颐和园》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三篇课文。
以下是该单元的讲解:1. 主题介绍:本单元聚焦于中国的自然景观,带领学生领略长城、颐和园和金华双龙洞的风光与文化。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景观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2. 《长城》:这篇课文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其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长城的起源、建筑风格和防御功能,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与辛勤付出。
3.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园中的景点、建筑和景观特色。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景观构成,感受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4.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绘了其美景与特色。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双龙洞的地质特点、景观构成和旅游价值,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5. 语文要素:本单元强调了“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景观特点进行描述,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学习建议:提前预习: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课堂参与: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与认识。
课后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及时纠正理解上的误区。
总之,本单元将带领学生领略中国的自然景观之美,培养观察、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自然景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景观和自然保护区。
这个单元包括《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著名景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以下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详细内容:
1. 《长城》:这篇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历史、建筑特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2. 《颐和园》:这篇课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让学生领略皇家园林的美丽和宏伟,了解古代皇家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3.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历史、规模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魅力。
此外,这个单元还包括“口语交际:小小讲解员”、“习作:写导游词”等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自然景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以山水为基础,以建筑为点缀,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有万寿山、昆明湖、长廊、佛香阁、苏州街等。
其中,万寿山是颐和园的制高点,山上建有望湖楼、佛香阁等建筑,登高望远,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昆明湖是颐和园最大的湖泊,湖中建有十七孔桥、南湖岛等景点,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长廊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廊内绘有精美的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最高的建筑,登临阁上,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丽景色。
苏州街是颐和园内的一条仿古商业街,街上有各种店铺,售卖各种工艺品和美食。
颐和园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是北京的一大旅游胜地。
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让学生掌握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如万寿山、昆明湖、长廊、佛香阁、苏州街等。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对颐和园主要景点和建筑特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讨论,评价学生对颐和园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教学目标:学会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词语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和4自然段走进并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第5单元17 长城18 颐和园19 秦兵马俑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 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万寿山
地图
长廊
昆明湖
大门
长廊 万寿山脚下 万寿山 昆明湖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 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 文物。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 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 文物。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物名称:秦兵马俑 信 息 卡
❖ 占地总面积:_____________ ❖ 兵马俑总数量:___________ ❖ 一号坑总面积:___________ ❖ 一号坑长:_______________ ❖ 一号坑宽:_______________ ❖ 一号坑兵马俑数量:_______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万寿山上看白塔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 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 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 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 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 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 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 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 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步
跪
兵
射
俑
俑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 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 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 拳,好像在听侯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 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 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四年级上册五单元

四年级上册五单元四年级上册五单元是围绕“自然景观”展开的,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著名自然景观。
本单元包括《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三篇课文,分别介绍了中国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长城》这篇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成就,以及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生们还能了解到长城的建筑风格和防御机制,进一步增强对古代军事文化的认识。
其次,《颐和园》这篇课文则介绍了颐和园的景观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其景观布局独特,融合了山水、建筑和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以及皇家园林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秦兵马俑》这篇课文则介绍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特点和历史文化意义。
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其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秦朝时期的军事和文化,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历史功绩。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知识。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描述、想象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些语文园地的内容,包括“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通过这些栏目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总之,四年级上册五单元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著名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学生们还能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注重观察、思考和实践,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拓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画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充满着作者对颐和园的歌颂之情。
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着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挺拔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光辉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风景大半收在眼底。
葱茏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眺望,模模糊糊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太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势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存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酷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雄伟美丽。
教学准备: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
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湖。
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
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