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政治文化中的传统因素

合集下载

浅析独立后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

浅析独立后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

浅析独立后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面积约为13.5万平方公里。

在该地区,主要居民为俾路支人,他们保持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在20世纪初,俾路支地区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俾路支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导致了他们对于自身权益的不满和抗议。

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俾路支人希望通过民族主义运动,争取更多的政治自治权和经济独立性,以维护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地位。

在接下来的将会详细分析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影响,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运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1.2 俾路支民族主义的起源俾路支民族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巴基斯坦独立后的历史背景。

俾路支省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是巴基斯坦四个主要省份之一。

该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主义运动。

在独立后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民众开始意识到他们与其他省份之间存在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开始寻求更多的自治权利和民族认同。

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巴基斯坦政府开始对该地区进行中央集权的统治,引发了当地民众的不满和抗议。

民族主义者开始发起抗议活动,并要求更多的政治自治和经济发展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在俾路支民族主义的起源阶段,民众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强调自身的民族认同和独特性。

他们开始寻求与巴基斯坦政府的合作和对话,希望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地位。

俾路支民族主义的起源标志着该地区民众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并开始为其权利和利益而奋斗。

这一起源阶段为后续的民族主义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巴基斯坦独立后的早期。

在巴基斯坦,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如何?

在巴基斯坦,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如何?

在巴基斯坦,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如何?随着全球女性权益运动的兴起,许多人开始关注其他国家女性权益的现状。

而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其女性地位长期备受争议。

那么,在巴基斯坦,女性地位在社会中究竟能得到多少保障呢?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女性在政治中的地位1. 政治参与度低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态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女性参政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

近年来,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但实际政治发展的举措和效果却不乐观。

2. 女性政治家的遭遇在巴基斯坦,女性政治家所遭遇到的威胁是相当严重的。

由于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刻板印象和传统观念,很多人不愿意看到女性在政治圈中崭露头角。

这就导致了许多女性政治家被威胁恐吓,甚至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遭受毒打和其他形式的暴力,这一点实属不容忽视。

二、女性在教育中的地位1. 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在巴基斯坦,女性的教育程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的。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传统文化束缚,在校的女孩子数量比例是非常少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女性一生都只能在自己的家庭中生活,缺乏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2. 免费小学计划的出现尽管巴基斯坦的女性教育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政府和社会组织已经开展了所谓的“免费小学计划”,试图让更多的女孩子接受教育。

这项计划的推出,对于巴基斯坦的女性教育意识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也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三、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1. 家庭地位显著在巴基斯坦这样一个传统的社会体系中,女性的家庭地位依然是相当显著的。

这主要是由于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承,女性扮演着照顾家庭和孩子成长的重要角色。

而且,在巴基斯坦的文化中,女性是具有很高礼仪和代表家庭尊严的存在,因此,许多巴基斯坦家庭还是很注重女性的声誉和安全。

2. 社会贡献度不高虽然女性在巴基斯坦家庭中地位较高,但在社会中尤其是职场,女性的贡献度仍然相对较低。

除了政治和一些职业外,女性还是难以在其他领域得到认可和尊重,这也需长期的社会教育和观念转变。

族群身份建构及其政治化影响——巴基斯坦穆哈吉尔人族群化过程的启示

族群身份建构及其政治化影响——巴基斯坦穆哈吉尔人族群化过程的启示

觉醒,他们成立了代表族群利益的穆哈吉尔民
活以及同的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 正如
族运动党。 该党不断为穆哈吉尔族群争夺话
约翰·布勒伊提出,族群民族主义最重要的是
语权,并最终实现了从“移民群体” 到“国家公
政治和权力。 在现代世界中,权力主要是关于
民” 再到“ 穆哈吉尔人” 的族群身份建构。 这
国家控制,其中心任务是将族群民族主义与获
20 年后,巴基斯坦政府和信德省通过的一系
列事件,使穆哈吉尔人的孤立感逐渐凸显。
刺激穆哈吉尔人族群建构的因素主要有
三个方面:一是 1964 年 12 月总统选举期间,
穆哈吉尔人支持阿里·真纳的妹妹法蒂玛·
基斯坦政治舞台上的一股新势力。 印巴分治
以来,“穆哈吉尔” 一词作为术语一直未引起
人们的重视,直到 1984 年该党的兴起才在政
吉尔人对巴基斯坦国家建设的历史贡献,也低
估了穆哈吉尔人族群民族主义形成过程及其
和其他族群之间的冲突。
·真纳,第一任总理利亚夸特·阿里汗,首席
部长、州长、司法部长等在内的 27 个最高国家
职位中,穆哈吉尔人担任的有 18 个。 在巴基
斯坦军队,准将以上的 48 个职位中,11 个由
穆哈吉尔人担任,占高级将领的 23% [5] 。 独
立初 期, 穆 哈 吉 尔 人 占 巴 基 斯 坦 总 人 口 的
3. 5%,而他们却占据了 21%的公务员职位[6] 。
其对国家初创时期行政体制建立和维护的贡
献可见一斑。
穆哈吉尔人的来源可追溯到莫卧儿帝
国,印度北方邦是莫卧儿帝国穆斯林地主阶级
一、国家建立与族群生成
1947 年,在穆斯林联盟及其精英的努力
被认为是既定的,是人类社会中固有的东西。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差异引发了哪些文化冲突?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差异引发了哪些文化冲突?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差异引发了哪些文化冲突?随着世界各国的人口迅速增长,文化交流变得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文化的壮丽和多样性。

然而,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之间,有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冲突。

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南亚地区的邻国,由于其宗教和文化的不同,他们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矛盾。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差异引发了哪些文化冲突。

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差异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地理位置接近,但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却非常明显,这其中最核心的区别就是宗教信仰。

印度国内的宗教主要是印度教和佛教,而巴基斯坦国内则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这种宗教差异不仅影响两国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也直接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矛盾。

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文化冲突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差异,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也是非常严重的。

比如说,在印巴边境地区,两国军队常常因为领土争端、民族问题和宗教区别而发生冲突。

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治问题、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等也都有各自的认识和态度,极易引发两国之间的文化冲突。

三、宗教差异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宗教信仰也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差异,两国民众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在传统的印度教中,有卡斯特制度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卡斯特之间的排斥和歧视。

而在巴基斯坦国内,伊斯兰教的严格信仰和教义,直接导致了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相对低下和受压迫。

四、宗教宽容精神的重要性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中相互沟通、理解和谅解,宗教差异并不会成为致命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倡导和推崇宗教宽容精神,这也是世界各国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只有在宽容、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两国之间才能够和平相处,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互惠互利和长期合作。

总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可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交流、增进理解,释放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

巴基斯坦属于哪个洲

巴基斯坦属于哪个洲

巴基斯坦属于哪个洲巴基斯坦属于亚洲。

巴基斯坦是位于南亚的一个国家,被印度、伊朗、阿富汗、中国等国家环绕。

它的总面积为881,913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200万人。

巴基斯坦的首都是伊斯兰堡,但最大城市是卡拉奇。

巴基斯坦是一个以伊斯兰为国教的国家,它的官方语言是乌尔都语。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亚洲其他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巴基斯坦与印度接壤,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复杂的关系。

两国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这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此外,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有长达5000多公里的边界线,这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得以发展。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巴基斯坦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它是一个农业出口国。

巴基斯坦的农产品包括棉花、小麦、大米、糖和水果等。

此外,巴基斯坦也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

然而,由于政治不稳定和腐败问题,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诸多挑战。

文化方面,巴基斯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它的文化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在宗教方面有着严格的规范。

巴基斯坦的艺术、音乐和舞蹈都具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

此外,巴基斯坦也是板球运动的重要国家,板球在巴基斯坦的普及程度非常高,被视为国球。

巴基斯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它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吸引着许多游客。

例如,卡拉奇港口城市和伊斯兰堡等城市都拥有独特的景观和建筑风格。

还有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拉合尔城堡和肯萨斯古城等。

巴基斯坦还以其美丽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闻名,这些山脉为登山和徒步旅行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虽然巴基斯坦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面临着挑战,但它的人民勇敢、坚韧。

巴基斯坦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充满自豪,他们一直在努力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应该支持巴基斯坦,帮助它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人都爱巴铁,但真的了解巴基斯坦吗?

人人都爱巴铁,但真的了解巴基斯坦吗?

人人都爱巴铁,但真的了解巴基斯坦吗?最近,巴基斯坦政坛动荡,二进宫的总理纳瓦兹·谢里夫晚节不保被迫下台,接替他的阿巴西上台,这位新总理是什么来头,会是过渡性接班吗?新总理上台之后,中巴关系还会一如既往那么铁吗?此外,我们谁都知道“巴铁”这个梗,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真正的巴基斯坦呢?今天,眠眠就给大家聊聊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相信看完之后,你肯定会对我们的老朋友好邻居有个全新的认识。

01 巴基斯坦的诞生直到1947年8月14日这一天之前,巴基斯坦只是英国在印度的一块殖民地。

但是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是莫卧儿王朝的核心区域,因此,民众大部分都信仰伊斯兰。

到了1757年莫卧儿王朝覆灭,巴基斯坦和印度、孟加拉一起变成英国殖民地之后,巴基斯坦人依然因为信仰问题,和普遍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到了1906年,在著名诗人、哲学家,巴基斯坦建国的“精神导师”伊克巴尔的引领下,一个叫做穆斯林联盟(以下简称穆盟)的组织诞生了。

可以说,这个组织的发展道路,基本就是巴基斯坦的建国之路。

很快,穆盟就从最初的宗教团体,演变成为了一个政党,并在1920年选出了第一位主席: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

货币上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真纳此人,是一个在英国受到良好教育,并获得律师职位的精英。

要说真纳之所以能当选穆盟主席,是因为他的背后有着巴基斯坦当时最强大势力的撑腰:旁遮普(Punjab)和信德(Sindh)地区的大地主和权贵阶级。

熟悉巴基斯坦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地方是巴基斯坦最发达、最富庶的区域,今后巴基斯坦的政局,都和这两个地方息息相关,嗯咱们下面再说。

先说说这些权贵,他们有着一个非常强烈的需求,那就是希望巴基斯坦能够独立出去。

而穆盟,则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个需求的最佳代言人:穆盟的精神领袖伊克巴尔在1930年提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穆斯林自己的国家——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南亚次大陆的国家

巴基斯坦南亚次大陆的国家

巴基斯坦南亚次大陆的国家巴基斯坦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国家。

位于南亚,与印度、阿富汗、伊朗和中国接壤。

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巴基斯坦的地理、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读者提供对这个国家的全面认识。

一、地理概况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总面积约为88万平方千米。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卡拉科勒山脉,南部是平原和河流。

境内有印度河和恒河等重要河流,拥有富饶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

巴基斯坦气候多样,北部山区寒冷,南部平原炎热。

二、历史传承巴基斯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印度河文明。

随后,阿利安人、希腊人、伊斯兰教阿拉伯穆斯林等陆续统治这个地区。

巴基斯坦成立于1947年,当时是印度的一个省份。

巴基斯坦与印度随后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国家,成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巴基斯坦经历了许多政治和军事动荡,但仍然保留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三、文化多样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宗教的国家。

全国有数十种不同的语言,其中官方语言为乌尔都语和英语。

巴基斯坦的文化受到伊斯兰教和印度文化的影响。

传统的巴基斯坦文化体现在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等方面。

喀拉奇和拉合尔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文化中心,那里有许多艺术展览和音乐演出。

四、旅游资源巴基斯坦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自然风光和文化景点。

摩亨佐达罗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古代印度河文明的一部分。

瓦哈格卡尔是一个壮观的山区地区,吸引了许多登山爱好者。

卡拉奇和拉合尔的城市风光也十分迷人,有许多建筑和公园值得一游。

此外,巴基斯坦的厨艺也非常有名,美食爱好者可以尝试当地的美食,如碳烤肉串、烤饼和奶茶。

巴基斯坦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多样性的国家,在地理、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特色。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巴基斯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有机会亲自前往这个国家,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巴基斯坦与巴勒斯坦:一字之差的背后大不同!

巴基斯坦与巴勒斯坦:一字之差的背后大不同!

巴基斯坦与巴勒斯坦:一字之差的背后大不同!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这两个词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但它们的含义和背景却大相径庭!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是一个南亚国家,首都是伊斯兰堡。

这个国家的居民主要是穆斯林,而且它的历史与英国的殖民统治密不可分。

在1947年,英国宣布退出南亚,并导致了印巴分治。

当时,东孟加拉地区被分割出来,与西巴基斯坦合并,成为了现在的巴基斯坦。

而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地区,是一个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其首都为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这个词语源自于古代的巴比伦帝国,后来成为了犹太人的一个重要称呼。

在历史上,巴勒斯坦地区曾经是犹太人的主要居住地,但在二战期间,大量犹太人移民到该地区,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虽然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但它们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却有着天壤之别。

巴基斯坦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其居民主要是穆斯林,而巴勒斯坦则是一个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其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下几个方面比较这两个国家一、国家背景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伊斯兰教的主要国家之一。

在历史上,巴基斯坦曾是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后独立成为独立的国家。

而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地区,是阿拉伯国家之一,也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国家之一。

二、政治制度巴基斯坦实行的是议会制度,由议会和总统共同组成政府。

而巴勒斯坦则实行的是总统制度,由总统领导下的政府负责管理国家事务。

三、宗教信仰巴基斯坦主要是伊斯兰教信仰的国家,而巴勒斯坦也是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

不过,巴勒斯坦的宗教信仰更加多样化,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等。

四、民族文化巴基斯坦的民族文化主要是由其历史和宗教信仰所决定的。

而巴勒斯坦的民族文化则主要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所决定的。

五、国际关系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在国际关系上有着不同的立场和态度。

巴基斯坦是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会员国之一,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基斯坦政治文化中的传统因素张华琴 刘成琼[摘要]巴基斯坦继承了建国前的政治文化传统。

这些政治文化传统对巴基斯坦建国后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巴基斯坦悠久的历史文化、穆斯林政治文化传统、英国殖民的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巴基斯坦;政治文化;穆斯林;政治文化;英国;西方政治文化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2008)06 0227 05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大学 985工程 南亚与中国藏区 南亚政治与法律研究方向及教育部南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南亚政治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05JJ DG J W007)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华琴(1966-),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化研究与教学。

四川成都 610039;刘成琼(1966-),女,四川成都人,四川音乐学院英语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化研究与教学。

四川成都 610064一、巴基斯坦悠久的历史文化印度、巴基斯坦,以及20世纪70年代初独立的孟加拉国都是从英国殖民地印度独立出来的,但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和印度大不一样。

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印度建立了稳定的议会民主制度,巴基斯坦却先后试验了议会制、总统制、威权统治制度等,而威权统治的时间最长久。

巴基斯坦政治发展与印度政治发展道路如此不同,与各自国家所具有的历史传统、宗教文化、社会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相关。

巴基斯坦是一个年轻国家,文明却悠久。

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前。

最著名的是公元前2500~16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化。

在今天的信德省摩亨佐 达罗和旁遮普省的哈拉巴有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遗址。

考古发掘表明,两处史前文明是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城市国家。

在公元前1500~700年,巴基斯坦又经历了雅利安人的早期和后期吠陀文明。

之后又出现了著名的犍陀罗文明。

特别是在公元后的500年,犍陀罗文明处于繁荣时期, 大唐西域记 称犍陀罗 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 ,犍陀罗艺术成为巴基斯坦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次大陆的穆斯林政治文化传统公元5世纪,由于今天的巴基斯坦经济繁荣,与西亚的阿拉伯、波斯以及中国等地区商业贸易联系非常紧密。

公元711年,一支穆斯林远征队征服了俾路支和信德,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和伊斯兰教传入今天的巴基斯坦,并影响到当地居民,不少当地居民开始皈依伊斯兰教。

300年以后,来自土耳其和阿富汗的穆斯林,开始征服并统治南亚次大陆。

到13世纪时,北印度几乎全部都属于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成为穆斯林世界的永久组成部分。

[1](P 262-263)1206年,德里苏丹国建立,其统治地区包括今天的所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其它绝大多数次大陆。

直到1526年,莫卧儿帝国建立,德里苏丹国统治持续了300多年。

从1526年帖木儿六世孙布尔苏丹国国王扎希鲁丁 巴卑尔打败德里苏丹国,到1858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正式推翻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统治次大陆300多年,其统治的版图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绝大多数印度。

在德里苏丹国统治时期,次大陆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两种文化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从该地区特有的建筑、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反映出来。

莫卧儿帝国时期,次大陆经济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

在阿克巴(1556-1605)执政时期,统一印度半岛莫北部,扩大领土疆界;建立郡县制和军事等级制,这种制度又叫曼沙达尔制(m ansab-dari)。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统一的行政制度、财政制度;政权与宗教权合一,拥有对伊斯兰教所有问题的最终裁决权;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改革司法制度;实行货币地租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曼沙达尔制。

这种制度表面看是增强军队的权力,但实际上是削弱部落和地方势力,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

它根据能力和对君主的个人忠诚度给与封赏;封赏形式是货币而非土地。

每位对君主有贡献者可以获得贵族爵位;贵族爵位分为10级,最低一级为10级,可以获得10;最高可以获得10000;王室成员可以获得较高等级;贵族爵位不能世袭。

在世界历史上,曼沙达尔制独具特色,成为莫卧儿帝国军事组织和文官系统的基础。

在莫卧儿帝国最重要的帝王中,奥郎则布是最后一位。

他将帝国的疆土扩大到极致,征服阿萨姆和阿拉干,兼并比贾普尔和高康达等国家。

由于他是一位狂热的伊斯兰教逊尼派教徒,强行推行伊斯兰教,迫使非伊斯兰教徒皈依伊斯兰教。

调动庞大的军队实现自己的政治宗教野心,改变过去以货币封赏贵族的做法,采用以封赐土地来获得贵族和军事将领的支持。

这就奠定了土地和贵族爵位世袭制基础。

土地贵族拥有征收地租的权力,行政职位,甚至省级行政权都可以继承,中央集权开始遭到挑战。

莫卧儿帝国统治者通过信仰伊斯兰教和作为伊斯兰教捍卫者的身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不过,这时的伊斯兰教在传入次大陆后,已经吸收了当地的文化因素,在远离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边远地区,新皈依的穆斯林并不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一般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地的穆斯林更加注重家庭和亲戚关系,不再强调个人的独立地位。

古兰经 中男女平等的思想被妇女从属于男性所代替,男人通过性道德和妇女的贞操树立自己在家庭的荣耀。

在某些地区,妇女只有结婚时才能离开自己的家,不能与任何无关的男子相见。

[2](P 118)由于教育是传统的清真寺教育,普通穆斯林基本上都是文盲,他们笃信伊斯兰教,视野也只局限于伊斯兰教思想世界,一切依赖于真主的安排;文学艺术只是在贵族官僚等上层社会传播。

因此,普通穆斯林对政治不感兴趣,臣服于君主和中央集权统治,听命于集世俗权力、宗教权力和司法权力于一身的君主的裁判。

莫卧儿帝国时期的中央集权政治和普通穆斯林自愿接受统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积淀对今天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南亚次大陆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表现得特别突出。

三、英国殖民主义者移植的西方政治文化及其变异1498年5月,葡萄牙人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南海岸,从而打通了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

1510年葡萄牙人征服果阿,葡萄牙开始控制印度航线和印度洋贸易,时间长达一个世纪。

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也接踵而至。

不过,只有英国人巩固了自己在印度的优势地位,其它国家先后淡出印度。

由于莫卧儿帝国衰败无能,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逐渐建立起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地区成为英国人以及其他欧洲人的天堂;在这里,莫卧儿帝国的法律不再适用,而适用英国法律。

东印度公司俨然成为国中之国。

英国人克莱武通过战争和欺骗手段打败印度军队,成为孟加拉总督,并在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享有收税权。

英国殖民主义者以欺骗或者强迫手段,通过和当地印度土王或穆斯林纳瓦布(地方行政长官)签署附属协议,将次大陆大部分纳入到自己的控制之下。

此外,还公然使用武力兼并旁遮普和西北边境省等土地。

在英国建立起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引进了西方政治理念。

其基本特点是 分而治之 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英国对印度建立的金字塔式的中央集权统治模式中,英国总督处于金字塔的塔尖,掌握着最高的行政权和立法权。

全印度分成若干个省,省之下分成若干地区;省和区是英印殖民统治的基本行政管理单位。

省设省督,地区设有若干官员职位。

地区级的官员是英印统治者倚赖的重要基础,这些官员可作为法官判案,作为征税官为政府征税;他们还是统治者联系印度本地有身份和地位的人的纽带。

最初,这些官员由英国人担任,后来逐渐向印度人开放。

为强化英国殖民统治,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推进西方式的世俗化教育模式。

招收当地印度人子女入学,教育内容有政治、商业、自然科学、行政管理等。

在英国人所办的学校里,印度教徒子女远远超过穆斯林子女,原因是穆斯林担心西方教育将影响伊斯兰教的独特地位。

为反对西方教育,穆斯林精英还发动了两次抵制运动。

一次是以乌里玛为主力的丢班德(Deoband)运动,该运动强调传统教育的意义,并全面扩大传统教育规模。

该运动实际上是一次怀念在莫卧儿帝国强盛时期,伊斯兰教所具有的无限荣光。

第二次是由赛义德 阿赫默德 汗在1875年发动的阿里格尔运动。

该运动主张,穆斯林可以接受英国式教育,但排除西方政治学。

在这种主张下,从阿里格尔大学毕业的穆斯林学生,即使进入行政管理部门,但由于没有接受政治学教育,使得他们在政府部门中具有先天缺陷。

他们缺乏政治预见能力和政治技巧,使得他们在和印度教公务员竞争中处于劣势。

大量印度教徒接受了西方教育内容,接受了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知识、西方政治理念,提高了行政管理能力;而次大陆的穆斯林丧失了这一机遇。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时,在印度行政机构中服务的1,157名公务员,只有101名是穆斯林,还不到印度公务员的10%。

[3](P 96)印度教徒在英印殖民统治时期,较好地训练了现代西方行政管理能力,为印度独立后新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培养了人才,而新独立的巴基斯坦却没有这一人才储备。

这也许是独立后,印度与巴基斯坦走向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还是在于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宗教观念和在面临英国殖民统治时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不一样有关。

莫卧儿帝国的强大统治,为穆斯林在次大陆政治经济社会中据有的优势地位创造了条件,而对于印度教徒来说,接受莫卧儿帝国穆斯林的统治和接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都是接受异教的统治,而在他们看来,也许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更能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方向,所以,他们更愿意接受西方式的教育。

其次,印度教在面临外来宗教和价值观念时,可能更加开放,这正好与伊斯兰教思想的封闭性存在差异。

在当今世界上,特别是在中东和南亚地区,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的真正思想根源是在千百年来形成的思想传统、宗教信仰和价值体系之中。

理解现实问题,应该从历史的纵深处去寻找原因。

1871年英印殖民政府对地区一级的行政机构进行改革。

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在地区行政机构部门和市政委员会中进行有限度的选举。

长期以来,英印殖民政府以不干涉印度莫卧儿帝国土邦和小王国内部事务为条件,允许总督掌管国防、军事和外交大权。

在今天的俾路支省和西北边境省、部落直辖区,英印殖民政府向当地部落首领提供财政补贴,传统的习惯法以及部落社会秩序继续保留,部落首领的权威不动摇。

英印殖民政府希望以此保持西北边境地区的稳定,并将该地区变成英帝国与沙皇俄国势力的一个缓冲区。

英印殖民政府的这一边境政策为独立后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整个世界留下了隐患。

在今天的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俾路支省、部落直辖区,特别是部落直辖区,恐怖主义势力、分离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甚至塔利班势力长期存在,破坏了巴基斯坦的稳定,对巴基斯坦联邦中央权威构成挑战。

英国殖民政府认识到印度社会存在的文化、族群、宗教、种姓等差异,便采取 分而治之 的手段,分化瓦解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印度教徒以及穆斯林内部的团结,以便实施其殖民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