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思潮

合集下载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

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

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

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

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十年期末考试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十年期末考试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十年期末考试题库适用专业及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2022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C)。

A.人造地球卫星升天B.DNA重组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D.试管婴儿培育成功2.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3.发动了早期有组织的全球问题研究活动并陆续发表《增长的极限》、《回答未来的挑战——学无止境》等一系列著名的研究报告的学术团体是(A)。

A.罗马俱乐部B.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C.兰德公司D.赫德森研究所4.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是(D)。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拿来主义”C.拨乱反正D.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5.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胡塞尔,伽达默尔B.海德格尔,萨特C.弗洛伊德,荣格D.罗素,维特根斯坦6.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C)。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7.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其主要倡导者是(A)。

A.李嘉图B.亚当·斯密C.恩格斯D.萨缪尔森9.由于早期社会法律制度远未健全,法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界限不清。

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法学的诞生要推至19世纪,其标志是(A)。

A.资产阶级法学体系的建立B.社会法学派崛起C.分析法学派崛起D.新自然法学派崛起10.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A)。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二、名词解释11.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与人文科学(或称“人文学”)一起,共同组成人文社会科学。

中外政治思想史

中外政治思想史

1中外政治思想史是指研究中国和外国,即中国和中国以外的各个国家政治思想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 中国政治思想是指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不包括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和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

3外国政治思想是指通常所说的西方国家,即自古代希腊罗马,经过欧洲中世纪直到19世纪以前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在文化上与其一脉相承的美国。

4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传统中国和西欧、北美一些主要国家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

5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

6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的目的“出谋献策”。

7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8政治思想的特点:1阶级性与社会性;2时代性与继承性;3民族性与交汇性。

9中西政治思想的不同点:1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思维形态不同;2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侧重点不同;3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发展轨迹不同。

10中国系统的思想体系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11西方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出现了《理想国》和《政治学》巨作。

12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

13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4学习中外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的分析方法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相结合;3在研究、学习中外政治思想的过程中,要特别防止两种教条,即“马教条”和“洋教条”。

15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

16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其边缘延伸到黑海沿岸和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城邦100多个。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20世纪上半叶是近代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西方文明面临重大危机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危机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影响深远,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危机。

20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给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战后的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相继兴起。

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这个时期迅速崛起,成为了对西方政治体系的挑战。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给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后的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的爆发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危机之中。

其次是经济方面的危机。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遭遇了一系列重大危机,从大萧条到战后的经济调整,再到冷战时期的经济对抗,西方经济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大萧条时期,西方经济遭受了严重的衰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给西方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而战后的经济调整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问题,给西方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冷战时期,西方经济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冷战对抗的双重压力,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使得西方经济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文化方面的危机也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时期,西方文明经历了一系列文化冲突和文化革新,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不断在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之间寻求平衡。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面临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运动相继兴起,文化认同和文化价值产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移民的加剧,西方社会和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也给传统文化和文化认同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意识形态方面的危机也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明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时期,西方世界经历了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重大变革,从自由主义到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再到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抗。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十五讲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上)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十五讲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上)

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 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但是这两个哲学革命看起来是多么地 不同啊!法国人同一切官方科学,同教会,常常也同国家进行 公开的斗争;他们的著作要拿到国外,拿到荷兰或英国去印刷, 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着进巴士底狱。反之,德国人是一些教 授,是一些由国家任命的青年的导师;他们的著作是公认的教 科书,而全部发展的最终体系,即黑格尔的体系,甚至在某种 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英法的经济、政治与思想的巨变激荡着德国的政治思想 界,在这种巨变面前,德国的政治理论绝非消极地承受种种 “西方”来的先进观念,而是作出了自己的独特的回应。在某 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歌德的关于人的理想为德国思想的发 展定下了基调,这一理想将人认作是在智、情、意诸方面全面 发展的社会存在,因此,德国政治思想家们显然无法无保留地 认同英国的经验论的理性主义与法国的抽象理性主义,因为后 两者或是满足于一种与经济相分离的片面的政治概念,或者满 足于一种无历史的抽象的理想政治,它们都没有将政治从属于 真正的整体性。因此,德国的政治思想与德国哲学一样,从 一开始就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对英法的政治理论与实践进行 批判。他们相信概念是更真实的存在,更相信理论自身的实 践特性。因此,德国政治思想,绝不仅仅是对英法政治实践 的消极无力的理论上的反映,而是对近代政治思想的重大推 进。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古典思想的政治学说,不仅是 对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的一种总结,而且是走向未来的出发点。
第二十一讲:十八世纪末十九 世纪上半叶德国政治思想(上)
德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古典 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性时代,在此之前,欧洲只有 两个时代可以与之并列,一个是同样被冠以“古典”美名的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古希腊,一个是巨人迭出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这段时间中,德国从一个在思想 与艺术领域处于落后地位的欧洲国家,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走到了欧洲的 前沿。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在这个阶段也产生了一个全面 发展的天才——歌德,他与席勒将诗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了巅 峰,歌德的人文理想——全面的人性,成了19世纪德国思想 的主要特征,并以此来反抗资本主义理性的片面化。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1、希腊世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

它以爱琴海地区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其边缘延伸到黑海沿岸和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所谓的希腊世界就是由数以百计的城邦构成。

2、荷马史诗:是反映公元前12-8世纪时期社会面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文献,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相传为盲诗人荷马的作品,但在它长时期流传的过程中,许多民间行吟歌手都参与了它的创作。

包括两部分,一是《伊利亚特》,一是《奥德赛》。

曲折的反映出荷马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人们的政治观念。

3、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是人间法律的源泉。

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是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

4、智者: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构成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提丰等人。

5、城邦: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最显着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有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6、整体主义: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1、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8年,希腊各城邦沦于马其顿控制之下,失去了独立的主权。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开始了所谓希腊化时期。

2、希腊化国家:希腊化国家是地域广阔的专制国家,它们的政治制度具有古典希腊与东方政治制度结合的特征。

其中建立在埃及和西亚的托勒密王国和塞琉古王国东方的因素占优势,它们分别沿袭了古代埃及和波斯的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穆勒的功利主义
• 优点:注重结果和社会福利 • 缺点:西季维克认为有两点逻辑错误:
• 实际被欲求的东西≠值得欲求的东西 • 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个人追求公众幸福
• • • •
阿玛蒂亚· 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认为有三点错误: 忽视了基本权利等非效用因素; 忽视了分配公平 适应性行为和心理调节会影响功利主义效用的计算
2002年电影《阿道尔夫》
• 2、托克维尔 • 作品:《美国的民主》(1835) 《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 • (1)对平等有清醒认识:是民 主的首要条件,平等主要指财 富、社会地位及学识的接近或 平等,智力不平等的事实根深 蒂固难以改变,任何民族都不 可能建立完全平等的社会条件, 绝对平等难以存在。——重视 条件的平等,而非结果的平等。
二、民族主义
• nationalism 主张每一民族拥有自己的政府的学 说。民族主义 强调人类社会的民族特征并主张 按照这一特征处理国际事务特别是民族关系和民 族问题的政治思潮和政治运动。一般来说,它主 张国家以民族为基础,每一民族都应建立自己的 国家。社会政治制度必须适合民族特性,文化统 一为政治统一之前提。 • 民族nation=国家country=政府state=人民people • 民族的客观因素:族群差异、共同语言、宗教、 领土、共同的历史记忆。 • 民族的主观因素:政治想象、理想化的人民群体 安德森(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
(3)孔德实证主义的优点与缺陷:
优点:方法由来已久、便于操作、对各领 域带来深刻影响; 缺陷:忽视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 有贬低人类的嫌疑;限于静态研究而忽略 事物的历史联系
• (一)法国自由主义的代表: • 1、贡斯当——卢梭民主理论的最有 力的批评者 • 1806年《阿尔道夫》、斯塔尔夫人 • 1813年《论征服的精神》、《论僭 主政治》 • 1819演讲:《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 人的自由之比较》——自由主义的 宣言
• 批判卢梭“人民主权论” ——共同意志的外化就是主权,服从主权就是服 从自己——卢梭忘记了任何主权都由具体少数人 行使——必须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宪法限制、 政府内部分权制衡、政府外部的人民的不依赖于 任何社会和政府的独立权利。
(三)实证主义(positivism)社会学
• 孔德 ——实证主义的开山鼻祖,社 会学之父,代表作6卷本的《实证哲 学教程》,建立了包罗万象的思想体 系。 • 核心原则是“拒斥形而上学” • 实证(positive)的四层含义:真实 而非虚幻、有用而非无用、肯定而非 犹疑不定、精确而非模糊 • (1)社会动力学——以生物学中的 进化论的方式动态地研究人类社会的 组织及其关系的学说。
• (2)自由与民主的区别: • 自由以个人为中心,保障的是个人权力,强调对政府权 力的约束; • 民主是以社会、集体为枢纽,强调权利的赋予,多数人 的集体拥有权威。 • (3)自由与民主的冲突: • 极端自由主义: • 民主使人只顾自己心安理得,使人们彼此隔离疏远;平 等使人并立,排斥他人意见,公德淡薄,利己主义盛 行——人们拒绝担任公职——政府走向专制——专制侵 害人民自由 • 多数人暴政:以美国为例,美国居民没有居于少数的特 权公民阶级,都愿意承认多数权力(民主)——为破坏 自由,为暴政播下种子。 • 民主与自由的调和:完善法制
• (二)功利主义
• 定义 Utilitarianism :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 course of action is the one (that will produce 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eople) 效用主义,效益主义,不是“重利轻义”。 • 历史背景: 19世纪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自然科学兴 起,宗教权威地位下降;经验主义认识论占主导地位
三、自由主义
• 自由主义:Liberalism (from the Latin liberalis, “of freedom”) is the belief in the importance of liberty and equal rights. • 自由主义的反义词——暴力 • 自由主义的两个主要派别——契约论学派(自然 权利学说) 和功利主义学派。
• 特点:第一,与契约论学派在气质与精神上的深刻差别; • 第二,追求个人利益,有别于西方传统(上帝信仰的克 己、利他);建立在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上——而非特殊 的宗教体验上 • 第三,功利主义在自由主义中的影响最大。为所有的伦 理学说提供经济学的伦理框架;比虚无缥缈的契约论学 派更为合理,更具现代性。
• (2)社会静力学——以生物学中的解剖学静态 分析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及其关系的学说。 • 家庭——阶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族——国家和政府 • 国家和政府协调关系的手段:物质手段(军队、 警察)和精神(宣传、教化)手段,此外还应使 用宗教力量(人道教)(religion o f humanity) • 社会全面改组,社会学成为各门科学的女王
• 1、边沁 (1748-1832)首次对功利主义进行全 面阐述。
(1)边沁功利主义的要点:
• ①关注的是被当权者忽视的大多数人的幸福; • ②衡量一项行动是好是坏,要看总体产生的快乐 与痛苦哪个更多; • ③对所有正当形式的幸福都一视同仁; • ④嘲笑当时流行的自然权利哲学,“自然权利在 原则上并不比吃几顿饭优越 ”; • ⑤批判宗教,认为宗教不是错误,而是多余; • ⑥好政府的标准:是否产生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 福
19世纪 上半叶 西方政治思想
一、保守主义
• 保守主义——维护社会现状和历 史传统,反对重大的社会变革。 • conservatism: tendency to maintain a state of affairs (esp in politics) without great or sudden change;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 British politics. • 孙中山:守成不易,创业维艰— —“守成主义”
(4)边沁功利主义的缺点:
• a.只用理性计算行动(的量性),而没考虑快乐 的质的差别,“小孩玩的图钉游戏和诗无分高 低”; • b.快乐是个人性质的东西,国家和社会共同体无 所谓快乐或痛苦; • c.用效果论的“有用”诠释行动的“好”与“有 价值”,有悖于基本的正义感。
• 2. 穆勒: John Mill (18061873)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 思想家,被视为西方教育史上 少有的早期教育的成功典范。
• (2)穆勒的自由主义思想 • A.强调公民的自由意志:良心、思想、信仰、言论表达、 趣味和旨趣(自由制定生活计划以顺应自己性格、按照 自己喜好做事) 、相互联合的自由——个性自由 • B.最关心社会如何确保自由而负责的人有尊严的生活, 防止压制一个自由的人格,反对多数人的暴虐。 • “在仅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是绝对 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心而言,个人乃是 最高主权者。” • “请将你的自由停留在我的空间之外,也请你挥舞的拳 头到我的鼻子为界”。 • C.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认为最小 量的立法和政府干预≠最大量的自由,主张法律改革不 足取的经济状况,表达对英国不公正、不人道的社会现 实的义愤。 • D.属于消极自由
• (2)评价边沁的功利主义: • ①边沁的理论深度不足,但清晰有 余。 • ②边沁主义既严峻又有魅力。 • • ③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生意人的 语言,用快乐与痛苦、成本与效 益、利润与亏损来谈论道德和政治。
• (3)边沁功利主义的优点: • a.与惯常情况相符:选择根据偏好,评价根据效 果,用效果解释动机; • b.从 唯名论立场指出,不指称具体事物的语词, 如权利、财产、荣誉、进步等,其作用常常掩盖 事实,迷惑和操纵人心,社会现实最应该关注具 体个人的快乐和痛苦; • c.指出最大多数个体成员的最大 幸福原则的应用就是探讨什么 措施会导致较少的犯罪和人类 的完善。目的在于促进英国法 律制度的人性化和高效率。
• 伯克——1790年5月6日《法国革命随想录》 • 抨击法国大革命对于自由的蹂躏和对财产 的践踏。
Edmund Burke埃德蒙· 伯克
• 法国代表人物: 梅斯特尔(Maistre1751-1821)检讨法国大革 命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强调民族传 统、对内心情感的制约、传达上帝意志的 社会良心 • 博纳尔(Bonald 1753-1840) 揭示启蒙运动下的个人主义导致宗教的分 裂和社会原子化,需要中间性团体以恢复 对权威的信仰。
认识世界 社会组织 国家政体 时代特点 的方法 形式 神学阶段 信仰
公元1300 年以前
家庭
君主专政 崇拜神灵 和绝对权 威 推崇法制
形而上学 推理等理 民族国家 共和制 阶段 性方式
1300-1800
实证阶段 实验和观 自然与人 企业家和 工业居于 类 学者联合 统治地位 1800年 察 统治 以后
• (1)功利主义思想:纠正了边沁功利主义的缺 陷,澄清了功利主义基本概念: a.功利主义不是利己主义的; “己所欲者,施之于人”,“爱邻如己”,是功 利主义道德完善的理想。 b.功利主义不反对自我牺牲 是否反对自我牺牲关键看是否促进幸福总量,若否 就是浪费; c.功利主义不是注重感官享受 快乐虽同等重要,但有质的差别,理智、艺术、 社会的快乐比感官快乐具有更高价值;
快乐在性质上的差别 •
没有一个有才智的人宁愿当傻瓜,没有一个受 过教育的人会是愚昧无知者,没有一个有感情或 良心的人甘心自私或卑鄙。纵然你确信一个傻瓜、 蠢材或流氓对他们的命运比你对你的命运更加满 意,你也不会用你的命运同他们的命运相交换。 做人而不满意,比作猪满意好,作苏格拉底不满 意,比作傻瓜而满意好。 • 虐待狂伤害受害者的乐趣是恶的,护士因病人 病情好转的喜悦是善的,即使两种快乐的长度和 强度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