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应急管理知识与急救常识
公共安全应急知识有哪些(2)

公共安全应急知识有哪些(2)四、特殊伤害9、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物品。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苯、液化气、汽油、甲醛、氨水、二氧化硫、硫化氢、农药、液氯等。
这些危险品会使人眼睛刺痛、流泪不止、头晕恶心、胸闷和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应急要点(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
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
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
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专家提示(1)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2)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3)居室内不要存放危险化学品。
(4)乘坐车、船、飞机不要携带危险化学品。
(5)室内积聚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过高时,应按应对燃气泄漏办法处置。
(6)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10、放射源放射源指的是密封在容器中或有严密包层的固态放射性材料。
放射源发射出的射线,人们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
它具有一定的能量,能破坏细胞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
识别放射源除了根据标签、标志和包装外,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使用专用的仪器来确认。
应急要点(1)发现无人管理的标有电离辐射标志的物体,或用铅、钢、石蜡等制成的圆柱形或球形物体时,千万不要擅自移动,不要打开,不要捡回家中或卖给废品收购站。
(2)发现无人管理的闪闪发光的金属物品或金属链等不明物体时,要迅速远离现场,千万不要移动这些物品,不要捡回家中。
2024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2024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在面临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这时候,我们应该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
在这个时候,争分夺秒,每一秒都很重要。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迅速躲避危险的地方,尽量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此外,也要尽量避免恐慌蔓延,保持团结互助的精神。
在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避免使用电梯,选择楼梯逃生。
如果发现烟雾过大,应该趴在地上匍匐前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毒气体的危险。
如果被困在火灾现场,应该迅速找到窗户,向外面敲打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寻求帮助。
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应该尽量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避难所躲避危险,避免待在高楼建筑物或挂有大型物体的地方。
同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和脖子,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在地震停止后,应尽快逃离危险区域,避免过于接近裂缝或悬崖。
在公共交通工具发生事故时,应尽快采取逃生措施,先保护好自己再去帮助他人。
如果乘坐的交通工具出现故障,应迅速按照安全指示进行疏散,不要慌乱不知所措。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队形,互相支持,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总之,在面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时,自救互救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保持冷静,高效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这些自救互救的常识,时刻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度过每一次突发事件的考验。
第 1 页共 1 页。
关于公众场合的急救常识

关于公众场合的急救常识
1. 心肺复苏(CPR):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对于应对紧急情况非常重要。
包括判断患者是否失去意识、呼叫急救服务、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
接受心肺复苏培训并保持冷静是关键。
2.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许多公共场所配备了 AED 设备,用于治疗心脏骤停。
学习如何使用 AED 可以增加救活的机会。
AED 会提供语音指导,帮助操作。
3. 基本止血和包扎:了解如何控制出血对于外伤情况至关重要。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压迫伤口可以帮助止血。
对于较小的伤口,可以使用创可贴进行包扎。
4. 烧伤和烫伤处理:对于小面积的烧伤和烫伤,可以立即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减少伤害。
避免使用冰块或油脂涂抹,以免加重伤害。
5. 异物梗阻处理: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帮助处理呼吸道异物梗阻。
对于成人和儿童,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操作。
6. 中毒和药物过量:在遇到中毒或药物过量的情况时,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并提供相关信息。
尽量保留中毒物质或药物的包装,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是一些公众场合的急救常识,但请记住,在紧急情况下,尽快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并遵循他们的指导是最重要的。
此外,参加急救培训课程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全面的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应急处置常识

应急处置常识
应急处置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
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置的常识:
1. 保持冷静:在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保持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2. 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中,时间非常宝贵。
因此,需要尽快采取行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3. 组织协调: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紧密的协作和协调,确保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4. 科学应对:对于不同的突发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
5. 信息公开: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避免造成恐慌和误解。
6. 后续处理:在应急处置结束后,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
包括清理现场、修复设施、赔偿损失等。
应急处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安全急救知识

安全急救知识
标题:安全急救知识
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可能随时发生。
因此,了解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急救知识,帮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心肺复苏(CPR)
1.1 找到无意识的人,检查呼吸和脉搏。
1.2 如发现没有呼吸或脉搏,立即开始CPR。
1.3 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二、止血
2.1 对于轻度出血,可以用清水冲洗伤口并涂抹抗生素软膏。
2.2 对于较严重的出血,应使用止血带或直接用手压迫伤口。
2.3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立即就医。
三、骨折处理
3.1 在怀疑骨折的情况下,应立即固定患部并就医。
3.2 切勿移动骨折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3.3 在等待医疗救援时,可以给受伤者冰敷减轻疼痛。
四、烧伤处理
4.1 烧伤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
4.2 切勿涂抹油脂或药物,以免感染。
4.3 要及时就医,根据烧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五、窒息急救
5.1 如果发现有人窒息,应立即进行背部拍击。
5.2 如拍击无效,可进行人工呼吸或胸部按压。
5.3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医疗救援。
结论:掌握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地救助他人或自救。
希望读者能够认真学习并随时保持警惕,以应对意外情况。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应急救援安全知识汇总应急救援安全知识汇总:1.危险识别:在紧急情况下,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尽快逃离现场。
2.报警:将紧急情况报告给有关部门,如消防部门或急救中心。
3.救援设备:熟悉常见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4.火灾逃生:关闭所有门窗,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湿浴巾等防烟用品,迅速撤离。
5.地震应对:躲避在结实的桌子下、床下等坚固物体旁边,保持镇静,待地震停止后再撤离。
6.雷击防护:远离树木、电线杆、广告牌等高耸建筑物,切勿接触金属栏杆、铁轨等导电设备。
7.应对有毒气体泄漏:关闭气阀、通风,穿戴好防护装备,如空气呼吸器等,并立即报警。
8.预防溺水:不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游泳、不在野外水域戏水,遵守安全警示标牌。
9.防范触电:不要用手触摸裸露的电线,不在电线杆附近放置物品,保持距离。
10.应急互助:在紧急情况下,积极参与救援行动,与他人协作,共同应对紧急情况。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归纳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归纳如下:1.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控制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同时启动应急救援系统。
2.应急救援的原则:救人第一、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生命相托,合理撤离、生命安全,统一指挥、合理调动。
3.事故应急救援的三个基本程序:报告、通知和通报、应急处置、调查和评估。
4.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指导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为应急救援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标准,帮助应急救援人员了解现场状况,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进行。
5.应急预案体系: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6.应急预案的编制:编制预案时需要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分类、应急预案的结构和要素、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等。
7.应急预案的评审:预案评审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
评审时需要明确预案的适用范围、预案的可行性、预案的完整性、预案的应急资源、预案的协调性、预案的灵活性、预案的制定和更新等。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应急管理与自救互救知识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应急管理与自救互救知识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安全问题无处不在。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需要面对各种安全风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风险,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应急管理与自救互救的知识,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我们要明确一点,安全知识并非遥不可及的专业技能,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
这就像我们学习走路、说话一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应该学习哪些方面的安全知识呢?第一,家庭安全。
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但家庭安全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比如,电器火灾、燃气泄漏、意外伤害等。
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定期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确保电线没有破损,燃气管道没有泄漏。
家中应配备基本的急救药品和器材,如创可贴、止痛药、体温计等。
第二,交通安全。
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交通安全,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密切关注车辆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向驾驶员或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避免泄露个人信息,防止上当受骗。
同时,要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确保网络安全。
第四,自然灾害。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
例如,地震时应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洪水来临时,要尽快向高地转移,台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
了解了这些安全知识,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
如心肺复苏(CPR)、止血、骨折固定等。
这些技能在关键时刻,可能救命于无形。
大家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急救培训,学会这些技能。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应急管理与自救互救知识,不仅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我们保障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关键。
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全、和谐。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应急管理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提前规划和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的发生与发展。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突发事件和灾难时有发生,因此应急管理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应急管理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和掌握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呢?一、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灾难发生时,为了保护采取的措施,包括预防、应对和管理等,以及对于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指导。
简单来说,应急管理就是在灾难发生时,对灾难的预防和应对、组织和协调救援力量、安排物资资源和人员等紧急管理措施。
二、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应急管理中,有很多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我们平时比较熟知的一些原则,包括科学规划、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属地管理、社会动员、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指尖战略等。
1.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指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规划,制订比较有效的应急预案,规划好各类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在制定预案时,应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2.预防为主:预防是应急管理的第一步。
预防重于救助,预防是避免事故和灾害发生,而救援则是针对发生了事故和灾害的处理。
因此,预防是应急管理中的先发策略和最佳策略。
3.综合管理:综合管理是指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合作。
部门之间要及时地建立项目清单、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和保护机制,落实职责,明确管理顺序。
4.属地管理:属地管理是指在应急管理中,由城市、地区或乡村的应急机构,依据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及其他方面的需要,进行应急预案的制订、实施、检讨、组织救援和有效保护。
5.社会动员:社会动员是指在应急管理中鼓励社会爱心、救助援助,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社会动员在应急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6.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在应急管理中,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是保障联络和指挥通道,密切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是解决突发事件和灾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应急管理知识问答与急救常识1.普及应急知识有何意义?应对突发公共事•公众应急管理知识问答与急救常识ﻫ件的行为主体是什么?掌握应急知识是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应急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人类在与自然奋斗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应急知识和经验,普及应急知识,帮助广大公众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广大公众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为主体。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依靠群众。
要引导群众掌握应急知识,学会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灾害损失。
2.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案件时,怎么办?ﻫ发现斗殴、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等刑事、治安案件时,应立即拨打110报警。
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则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
发现溺水、坠楼、自杀,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均可拨打110报警。
拨打110报警时,要讲清楚案发的时间、方位,您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
如对案发地不熟悉,可提供现场附近具有明显标志的建筑物、大型场所、公交车站、单位名称等。
报警后,要保护现场,以便民警到场后提取物证、痕迹。
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3.发现火情,怎么办?ﻫ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火警报警电话。
拨打119报警时,必须准确报出失火方位。
如果不知道失火地点名称,应尽可能说清楚周围明显的标志,如建筑物等。
尽量讲清楚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等情况,同时应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待消防车。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灭初起火灾,以免火势扩大蔓延。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住喷管,对准火源,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灭火。
手提式泡沫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使用时,用手握住灭火机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不要横扛、横拿,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边,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使用时,一手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撕掉铅封,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
4.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怎么办?ﻫ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可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
双方认为可以自行解决的事故,应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协商处理;其他事故,需变动现场的,必须标明事故现场位置,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交通警察处理。
遇到交通事故逃逸车辆,应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如未看清楚肇事车辆车牌号,应记下肇事车辆车型、颜色等主要特征。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同时不要破坏现场和随意移动伤员。
拨打122报警时,必须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找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交通警察5.需要医疗急救服务时,怎么办?ﻫ发现人员伤到达现场前,应注意保护现场。
ﻫ病需要急救服务时,可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
拨打120报警时,应说清楚病人所在方位、年龄、性别和病情。
如不知道确切的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个方向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发病表现,如胸痛、意识不清、呕血、呕吐不止、呼吸困难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
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并报告受害人受伤的部位和情况。
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了解清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
ﻫ“110、119、122、120”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话均可直接拨打。
“119”还应参加其他灾害或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包括各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救援,水灾、风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空难及重大事故的抢险救援,建筑物倒塌事故的抢险救援,恐怖袭击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单位和群众遇险求助时的救援救助等。
因此,一旦发现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均可拨打119救援救助。
ﻫ6.发现有人触电或严重电击时,怎么办?ﻫ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电源开关或断开电源时,可用干燥的竹竿、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拨电线,切勿用手触及带电者,切勿用潮湿的物件搬动触电者。
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摸一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时,应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并及时拨打120电话呼叫救护车送医院,途中绝对不能停止施救。
电力部门事故应急抢修电话号码为95598(全国统一)。
禁止在电线杆拉线上拴家畜、系绳子、晾衣物等。
切勿用湿手拔、插电源插头,不要用湿布擦拭带电的灯头、开关、插座等。
7.搭乘电梯,电梯出现故障(如乘客被困、电梯坠落)时,怎么办?电梯速度不正常时,应两腿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以应对可能受到的冲击。
电梯突然停运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
被困电梯内时,应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
如果报警无效,可以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
如电梯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应使电梯在就近楼层停靠,并迅速从楼梯逃生。
ﻫ8.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泄漏时,怎么办?ﻫ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泄漏,可导致人中毒,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一旦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或着火,应迅速关闭气瓶瓶阀,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话、室内电器开关。
如气瓶泄漏无法制止,应立即将气瓶移至室外通风良好且无明火的安全地方,离开泄漏房间及时拨打供气单位维修电话或110、119报警。
ﻫ使用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制造的合格炉灶及附件。
用信誉好、服务好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提供的气瓶和气体。
瓶气使用过程中绝对不能离人。
9.饮用水污染时,怎么办?ﻫ发现饮用水被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情况,并告知居委会、物业部门和周围邻居停止使用。
用干净容器留取3至5升水作为样本,提供给卫生防疫部门。
不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应密切关注其身体有无不适,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接到政府管理部门有关水污染问题被解决的正式通知后,才能恢复使用饮用水。
不要自行改装自来水管道。
饮水机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10.如遇家庭火灾怎么办?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防不胜防,后果严重。
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也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
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
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
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家庭火灾严重,人员在逃生时不要留恋室内财物,如已脱离室内火场,千万不要为财物而返回室内。
逃生时要尽量放低身体,最好是沿墙角蹲式前进,并用湿毛巾或湿手帕等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并及时报警。
11.如高楼失火怎么办?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
一旦发现高楼失火,要及时报警,及时扑救,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源。
离开高楼房间后一定要随手紧关房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逃生时不要盲目跳楼。
楼层不高的,可用绳子或床单、窗帘等撕成条状,连结起来,紧栓在门窗栏上,顺势滑下。
或者利用竹竿、室外的落水管等逃生。
还可利用阳台或晒台,用木板、竹竿等搭在邻居家的阳台、晒台上,爬过去逃生。
当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和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侵入,等待救援。
由于高楼失火,火场能见度非常低,被因人员要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
因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
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
不要轻易跳楼,要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如不跳楼就会死亡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式。
12.燃气中毒或泄漏着火时,怎么办?ﻫ在密闭的居室里使用煤炉取暖、做饭,使用燃气热水器长时间洗澡而又通风不畅时,容易发生燃气中毒事故。
发现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气源,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但动作应轻缓,避免金属猛烈碰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燃气泄漏时,千万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设备,不要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风,不要在充满燃气的房间内拨打电话,以免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不要在室内停留,以防窒息、中毒。
液化气罐着火时,应迅速用浸湿的毛巾、被褥、衣物扑压,并立即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发现人员燃气中毒,要立即使病人脱离中毒环境,开窗通风并注意为病人保暖。
病人需安静休息,尽量减少心、肺负担和耗氧量。
要让有自主呼吸能力的病人充分吸入氧气。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法,并拨打120电话呼救。
13.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IV级(一般)、III级(较大)、II级(重大)、I级(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ﻫ14.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
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15.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ﻫ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