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暂行)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暂行)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暂行)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育和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优秀科技创新群体,进一步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期为三年,暂定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3-5个。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评选。

第二章评选范围和条件

第三条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在各院、部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基础上申报,团队人数5-7人为宜,每个团队应由1~2名高级职称(或博士)、3~4名中级及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人员组成。鼓励跨学院、跨部门组合,以提高集成度,发挥群体优势,并形成相对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研究团队。

第四条科技创新团队要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和预期成果,并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开展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第五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

第六条科技创新团队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良好,已基本配备能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设施和条件,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第七条科技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高职院校同行中应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水平科研成果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理工类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申请专利数不少于2项,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不少于2篇;文科类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期刊论文

发表数不少于4篇。

第八条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在近三年内原则上应主持(承担)市厅级以上科技

任务,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近三年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理工类不少于5万元,文科

类不少于2万元。

第三章申评程序

第九条团队申请。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填写《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申报表》,随附相关材料交所在院、部。

第十条部门推荐。各院、部根据本部门“十三五”科技任务和科技工作发展要求,对所申报的科技创新团队工作业绩和科研工作思路进行初审,提出推荐意见,将科技创新团队评审表及相关材料提交科技产业处。

第十一条学校评审。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报分管校长审批。

第十二条审批发文。分管校长审批后,科技处发文公布科技创新团队名单。

第十三条考核验收。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三年建设周期满,经学校验收合格后,授

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第四章建设经费及奖励

第十四条科研启动经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文科类)科研启动经费为1万元,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理工科类)科研启动经费为2万元,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参照学

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学校将择优推荐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参加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申报

评选,优先推荐申报厅市级以上项目或项目评奖。

第十六条学校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过程中充分考虑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教

师的职业、职称发展,优先设岗并推荐申报本岗位系列高一级职称。

第五章管理与考核

第十七条科技创新团队由学校、各院、部双重进行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由团队负责人所在院、部负责,各院、部根据部门科技工作要求和科技团队工作职责,与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商定团队工作方案考核内容,科技产业处与其签定目标任务责任书。

第十八条科技创新团队在建设期内的基本目标:理工类科技创新团队纵、横向到账经费达10万元,完成厅市级科技项目2个或省部级科技项目1个,专利数为4个(其中发明专利至少为1个),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文科类科技创新团队在建设期内纵、横向到账经费达5万,完成厅市级项目2个或省部级科技项目1个,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4篇。

第十九条考核分为中期考核和建设期满考核,由科技与产业处组织专家按照目标任务书中有关内容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与产业处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团队负责人改进;如建设期满考核不合格者的团队,两年内不得参加院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的遴选,团队负责人不得申报校级及以上各类科研项目。各科技创新团队每年底向科技与产业处提交《科技创新团队年度建设情况表》及相关佐证材料。

第二十一条学校对考核合格后的科技创新团队给予奖励8000元。对获得厅市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并考核合格的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奖金由科技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分工及工作量情况进行分配。

第二十二条科技创新团队在申报和建设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若报送的成果及有关材料不实,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参评资格,若虚报的成果已被评奖,则撤销其奖励,取消其资格和待遇,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相应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科技与产业处负责解释。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0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服务托管项目招标公告XGC【模板】

XX学院2020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服务托管项目招标公 告XGC/F-********-028 受采购人委托,XX公司对XX学院2020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服务托管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欢迎合格的供应商报名参加。 一、项目名称:2020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服务托管项目 二、项目概况: 标段一:学1、2、3、4、5、6、19、20、21、22、23号楼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服务托管 标段二:学7、8、9、10、11、12、13、14、15、16、17、18号楼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服务托管 三、项目预算: 标段一:100万元 标段二:130万元 四、供应商资格要求: 1、具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含物业管理相关内容);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投标产品的代理或经销资质证书; 6、参加招标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7、项目经理必须持有建设部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证书,其他管理人员须持有建设部颁发的“物业管理人员相关岗位证书”。 注:1.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采购活动。 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采购活动。 五、报名办法: 1、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同步,有意愿报名的供应商请将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参加本次招标采购项目编号、采购项目名称和单位营业执照、银行基本账户等企业信息填写在《政府采购供应商报名表》上(报名表搜索微信公众号:XX公司获取)填好后再发送到XX公司邮箱:(******))审核通过后可获取招标文件。 2、报名及资料费:标段一:500元;标段二:500元。

江苏省科技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科计〔2006〕102号苏财教〔2006〕 2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是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特征,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根据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长期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完善相关基础条件建设,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我省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有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照组成方式,可分为多单位参与共建或具有多个功能子平台的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网络化平台)和具有单一功能的单一性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单一性平台)。 第四条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我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科技重点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整合集成、突出特色、共建共享”的原则,主要依托我省具备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服务机构等组织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外提供科学仪器设备、自然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供试验验证、测试考评、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 (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资源管理与技术支撑服务的人才队伍。 (三)开展技术交流、技能培训、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等活动。 (四)探索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机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会同江苏省财政厅(以下简称“省财政厅”)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省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或省有关厅局(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实施和日常运行。 第七条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省科技厅 1、负责制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 2、负责编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年度计划与经费预算; 3、负责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和验收; 4、负责制定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组织绩效评估和考核; 5、负责协调网络化平台理事会成员单位,主持理事会工作,指导网络化平台理事会办公室工作; 6、负责审定和聘任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委员会组成人员; 省科技厅委托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的管理服务工作。

江苏科技创新八大工程

2009年江苏科技创新八大工程 初步方案 目录 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2) 高端跨越工程 (3) 企业创新引导工程 (6) 创新型园区提升工程 (10) 优良品种培育工程 (13) 科技惠民工程 (15) 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 (16) 创新培训工程 (17)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二o o九年一月

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一、宗旨与原则 为加快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推进一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大力提升创新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按照省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和《江苏省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技术纲要(试行)》确立的目标,从全省产业技术发展的布局和需要出发,选择部分创新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好、企业成长性高并有望较快形成重大战略产品的项目,集成各方面资源,启动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程。项目具体遴选原则为: 1、项目的核心关键技术具有重大创新突破,且为体现国家创新水平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2、项目目标产品为基础性、通用性、集成性、战略性的重大产品,能形成很大规模,对大幅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3、项目建设主体为国内本行业的创新骨干企业,具备雄厚的创新实力、产业化实施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二、2009年重点项目 2009年,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新医药和新材料领域的29个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一批创新骨干企业,推动1 5个省重点研发机构和1 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具体情况详见拟推进重大项目名单(附件)。 三、推进措施 对重大项目实施可以继续滚动支持,也可以采取其它综合推进手段。主要措施手段包括:l、优先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重点建设省重点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3、对启动建设和二期建设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各类科技计划予以优先支持; 4、全面落实150%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 5、加强项目配套用电、规划建设、融资等协调服务; 6、积极落实政府采购政策; 7、确保不低于省拨经费50%的地方匹配经费落实到位; 8、加大力度争取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的支持。 四、组织方式 重大项目的推进,由省市县科技部门集成联动、整合资源、协同组织实施。 1、省科技厅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整体推进。 2、有关省辖市、县科技局负责本地区项目的具体推进工作。负责会同项目建设主体,制定列入工程的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方案和时间进度表,落实每个项目的管理责任人,全程跟踪推进项目实施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定期检查并报告项目工作进度和重要进展,适时提出问题和建议。 3、建立省市县项目情况分析和会办制度,协调落实具体的推进措施,全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奖励实施细则(修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奖励实施细则(修订) 苏建院学[2013]8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奖励设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单项奖、先进班集体等奖项。 第三条学生奖励每学期评定一次,学期初评定上学期奖项。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只评定优秀毕业生和单项奖。 第二章奖学金评定 第四条奖学金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第五条评奖比例: 特等不超过各二级学院学生总人数的2‰(不足1人的按1人计算),一等不超过同年级且同专业学生总人数的2.5% (不足1人的按1人计算),二等不超过同年级且同专业学生总人数的10%,全班获得奖学金人数控制在班级总人数的30%以内。班级量化考核在本学院排名在前或后10%的班级,班级总名额控制比例可按5%幅度进行增减,总名额的计算按照四舍五入的办法进行。

为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各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总人数,取一定比例择优评选。 第六条奖学金的评定以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文明修身考核结果等为依据。 特等奖学金评定条件:考试课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单门课成绩在85分以上;考查课成绩均为优秀;文明修身考核结果为优秀;综合素质测评在班级前15%。 一等奖学金评定条件:考试课成绩平均在85分以上,单门课成绩在82分以上;考查课成绩均为良好以上,其中良好等级的不超过1门;文明修身考核结果为良好以上;综合素质测评在班级前20%。 二等奖学金评定条件:考试课成绩平均在82分以上,单门课成绩在78分以上;考查课成绩均为良好以上,其中良好等级的不超过2门;文明修身考核结果为良好以上;综合素质测评在班级前25%。 三等奖学金评定条件:考试课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单门课成绩在75分以上;考查课成绩均在中等以上;文明修身考核结果为良好以上;综合素质测评在班级前40%。 修读《实用英语A》、《实用英语B》的学生,该门课程成绩原则上以参加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为准;修读《实用英语C》的学生,该门课程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 修读《高等数学》的学生,该门课程成绩在考虑分级教学难

院士工作站-江苏科技创新平台

江苏省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标准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定位。 2、重点支持建有企业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 3、符合工程中心建设“五有”要求: 有场地:有专门的研发场所,满足研发的需要,独立研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有人员:有一支与主导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与20人。 有投入:拥有一定规模(年销售额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及农业科技型企业可适当放宽至3000万元),有稳定的经费投入,上年度研发投入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低于2%。 有装备:有研发所需的仪器设备,申报工程中心项目新增研发投入不少于500万元。 有研发业务能力: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上年度知识产权申请须1项以上,承担过市级以上科技计划任务。 相关数据以地方统计局上年度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报表数据为依据。 —4 —

江苏省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评标准及说明 —5 —

—6 —

—7 —

—8 —

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立项标准 1、符合国家政策,符合企业院士工作站功能定位。 2、建站企业与院士有较好的合作基础,院士团队研发方向与企业主营业务一致,企业与院士及院士所在单位有具体合作内容并签署具体合作协议。 3、建站企业拥有一定规模,上年度销售额原则上不低于1亿元,农业科技型企业可适当放宽至8000万元,有稳定的经费投入,上年度研发投入支出占比不低于3%。 建站企业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企业拥有与合作院士研究方向相一致的1项以上知识产权授权。 建站企业拥有一支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其中企业专职研发人员与院士团队人员原则上为5:1。 企业院士工作站独立研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建有院士及其团队必需的生活保障配套,配有院士专职秘书。 4、重点支持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企业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 —8 —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策划任务书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编号: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打算任务书

团队研究方向: 示范建设(□理工科□文科)团队建设类不: 重点建设(□理工科□文科)研究起止时刻: 团队负责人: 团队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 填写讲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依照学校批准建设类型、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打算和措施等。 三、第二项“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学科建设办公室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项目建设打算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科办。 七、其它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办公电话:3092

一、团队差不多情况 二、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依照拟定的团队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讲明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技术创新和研究思路,拟定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三、团队建设任务及目标 3.1 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总体目标:通过建设,使团队主导研究方向在所属研究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团队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历学位提高)、学科建设和服务地点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及预期成果。) 3.2 团队科研工作建设目标 依照《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的

要求,团队在建设周期内须完成如下科研任务。(原则上要求第一年完成总目标任务的30%,第二年30%,第三年40%) 注:以上建设目标中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学术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等均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第一署名人为团队成员,同时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内容。 四、团队建设总经费及2010年经费使用打算(单位:万元)

2020年整合1.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名单名师精品资料

附件1 2016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培养对象名单 (共500人) 常熟理工学院(4人) 赵杰宏、戴军、耿飞、季春燕 常州大学(7人) 彭伟、刘玉兰、刘德龙、汪称意、庞明军、李栋、王峰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3人) 张安凤、唐爱平、刘艳云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人) 罗元、刘文斌、陈绘如 常州工学院(3人) 于洁、乐传俊、施维成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人) 何雅琴、黄敏高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人)

沈治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人) 刘霞、杨会、杨丹、牛杰 东南大学(7人) 单平基、张静宁、刘倩、张一卫、杨明、罗桑、武秋立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1人) 刘媛媛 河海大学(7人) 华民刚、傅卓佳、赵大勇、赵兰浩、陶爱峰、庄妍、白雪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人) 殷红梅、杨帅、刘万辉 淮海工学院(6人) 张瑞、马娟娟、杨瑞、吕小光、李明东、史大华 淮阴工学院(5人) 孔凡柱、朱雨富、熊清平、陈亚东、毕艳红 淮阴师范学院(5人) 王爱军、殷竟洲、郭立强、臧庆佩、纪剑辉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1人) 毛峰 江南大学(7人) 王建华、邓嵘、蔡以兵、钱鹏江、李想、缪铭、赵鹏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1人) 陈子银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1人) 滕罕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3人) 解瑞卿、周永刚、窦勇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3人) 张清波、徐莉、朱平 江苏大学(7人) 李炳烁、刘素霞、唐华、刘俊萍、张忠强、刘继展、杨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5人) 万东升、陈华、朱平、刘学军、王丽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人) 范晔、蔡彬彬、刘桂阳、陈伟伟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3人) 沈雁、陈永、于家凤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1人) 李立胜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3人) 张冬冬、聂超、宋鸣子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人) 蒲新征、史志鹏、陶祥令、田国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人) 黄莉娟、丁天明、程欣、孙玉娣 江苏警官学院(4人) 蔡栋、焦海博、周晔、徐尚青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4人)朱长春、唐荣、汪洋、沈宏 江苏科技大学(7人)

2011年江苏省“创新团队”公示名单

2011年江苏省“创新团队”公示名单 科技创新团队 1、连云港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张连山团队 领军人才: 张连山,1961年2月生,美国籍,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2010年5月任连云港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裁。核心成员: 董庆,1965年10月生,美国籍,莱斯大学博士,2010年7月任连云港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技营运官。 曹国庆,1964年10月生,美国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2010年4月任连云港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执行总监。 刘佳建,1968年3月生,美国籍,南开大学博士,2010年1月任连云港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总监。 苏鸿声,1958年6月生,加拿大籍,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博士,2010年9月任连云港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研究所所长。 蒋皓媛:1967年9月生,美国籍,香港理工大学博士,2010年6月任连云港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临床医学总监。 2、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秦凯建团队

领军人才: 秦凯建,1957年10月生,美国籍,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硕士,2010年11月任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核心成员: 陈雷,1964年9月生,中国籍,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硕士,2010年12月任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设计经理。 黄剑辉,1963年12月生,美国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1年1月任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设计经理。 王琪,1973年7月生,中国籍,清华大学博士,2011年1月从任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设计经理。 黄伟东,1954年4月生,中国籍,中国科技大学学士,2011年2月任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崔晨,1971年1月生,中国籍,华盛顿大学MBA,2010年3月任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3、凡登(常州)新型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钱海鹏团队 领军人才: 钱海鹏,1965年6月生,比利时籍,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2008年9月任凡登(常州)新型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核心成员: 但胜利,1975年3月生,中国籍,比利时鲁汶大学硕士,2008年9月任凡登(常州)新型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一)项目基本情况 (3)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 (3)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5) (一)背景分析 (5) (二)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6) (三)预期效益及持久性分析 (6) 三、实施条件 (8) (一)人员条件 (8) (二)资金条件 (11) (三)基础条件 (11) 四、实施可行性 (12) (一)项目基础 (12) (二)预算方案的合理性 (12) (三)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 (12) 五、进度与计划安排 (14) 六、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15) 七、主要结论 (16)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第一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 项目类别: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教学试验平台建设项目□ 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公共服务体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1年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 1、建设目标:我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总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7个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团队建设产生一批原创性较大的科研成果,申请并完成国家、省部级纵向项目、产学研项目等科研项目,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科研群体。 2、建设内容: 1、教师教育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1 2、计算机应用科研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及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2 3、**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3

4、外国文学与西方文论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4 5、新型生物探针的设计及其应用创新团队,详见附件5 6、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创新团队,详见附件6 7、应用数学科研创新团队,详见附件7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暂行)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育和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优秀科技创新群体,进一步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期为三年,暂定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3-5个。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评选。 第二章评选范围和条件 第三条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在各院、部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基础上申报,团队人数5-7人为宜,每个团队应由1~2名高级职称(或博士)、3~4名中级及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人员组成。鼓励跨学院、跨部门组合,以提高集成度,发挥群体优势,并形成相对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研究团队。 第四条科技创新团队要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和预期成果,并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开展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第五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 第六条科技创新团队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良好,已基本配备能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设施和条件,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第七条科技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高职院校同行中应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水平科研成果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理工类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申请专利数不少于2项,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不少于2篇;文科类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期刊论文

发表数不少于4篇。 第八条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在近三年内原则上应主持(承担)市厅级以上科技 任务,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近三年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理工类不少于5万元,文科 类不少于2万元。 第三章申评程序 第九条团队申请。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填写《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申报表》,随附相关材料交所在院、部。 第十条部门推荐。各院、部根据本部门“十三五”科技任务和科技工作发展要求,对所申报的科技创新团队工作业绩和科研工作思路进行初审,提出推荐意见,将科技创新团队评审表及相关材料提交科技产业处。 第十一条学校评审。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报分管校长审批。 第十二条审批发文。分管校长审批后,科技处发文公布科技创新团队名单。 第十三条考核验收。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三年建设周期满,经学校验收合格后,授 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第四章建设经费及奖励 第十四条科研启动经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文科类)科研启动经费为1万元,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理工科类)科研启动经费为2万元,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参照学 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学校将择优推荐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参加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申报 评选,优先推荐申报厅市级以上项目或项目评奖。 第十六条学校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过程中充分考虑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教 师的职业、职称发展,优先设岗并推荐申报本岗位系列高一级职称。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构想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构想 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团队这一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地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杰出的拔尖人才,而且还需要由拔尖人才主导的优秀的人才群体.这是现代科技发展趋向综合化和整体化的需要,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凝练学科方向,是我校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研成果是学校、教师学术水平和价值的主要标志,良好的科研习惯、浓厚的科研氛围是学校层次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学校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让科研工作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凝练学科方向服务,是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和科研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学科优势明显、科研队伍较完整的重要学科或科研领域、科研机构建设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能够在我校前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凝聚科研力量,促使我校部分教授、博士及时调整相对老化的研究方向,实现学科交叉、文理交叉及相近学科的优势互补,将在短期内实现科技工作与优势学科方向的跨越式发展.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为主体,围绕国家和省、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和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在学校新的发展形势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培育团队精神、凝聚优秀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产生原创性具有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一、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涵 1.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基本概念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上界定,科技创新团队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或学术部门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技单元;从广义上说,由学术带头人带领下的群体组成的科研单元,如课题组、研究组、项目(如863、973)组等都可以算作是科技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承担国家、省部、市级和企业等各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如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申报与建设、发展;培养具有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的学术梯队. 2.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或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doc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_高考升学网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矿井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矿山机电、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软件技术等,具体更多完整招生专业请看下表。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一览表按照招生专业分类工程测量技术矿井建设矿山机电矿井建设(预算)供用电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建筑会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建筑动画设计)艺术设计(室内设计)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水利工程酒店管理文秘(建筑)商务英语(涉外建筑工程方向)文秘(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安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及检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

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社区管理与服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监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名单1.学院较好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工程管理 2.省级品牌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3.省级特色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矿井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管...

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管 理办法(试行) (苏财教[2008]19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设立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成果转化资金”)。为加强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成果转化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省科技厅、财政厅共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开发或直接进入产业化开发、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四条成果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突出重点、集成联动、科学管理、专款专用、注重效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和外资等多方面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章工作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设立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 (二)审议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 (三)审议成果转化资金年度经费预算; (四)审议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

(五)协调解决成果转化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科技厅和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信息产业厅、农林厅、环保厅、药品食品监管局、中科院南京分院等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组成。 第七条省科技厅具体负责成果转化资金管理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省财政厅拟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 (二)会同省财政厅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统一受理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 (三)组织专家开展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 (四)会同省财政厅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计划,提出成果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项目及经费安排建议; (五)负责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合同签订、项目监管、验收、统计等,并向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汇报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六)办理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省财政厅是成果转化资金的监管部门,与省科技厅共同拟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相关实施细则及工作指南,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及项目安排建议;根据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成果转化资金年度经费,并依据项目合同及实施进度拨付项目经费;负责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绩效考评。 第三章资金支持范围与对象

团队建设方案3篇

团队建设方案3篇 团队建设方案(一) 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 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 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 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 宁波市20**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目前,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团队和第二层次创新团队。从今年评审情况看,第一层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单位。 “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培育建设3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综合性科技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培养中青年创新人才能力,并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三、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1、依托单位(申报单位) 从重点企业中遴选(重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省、宁波市及本市工程技术中心中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依托企业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能提供持续的经费保障、。 2、团队组成 创新团队人员:首席专家(或带头人)、核心人员、其它人员,创新团队规模: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人才规模和结构。从事研究开

1.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名单

附件1 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名单 (共350人) 南京大学(3人) 但汉松、陶敏、周嘉昕 东南大学(4人) 黄晓东、卢文超、王晓英、钟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人) 郭训忠、鲁峰、史勇杰 南京理工大学(3人) 班恬、黄勇、李晓斐 河海大学(3人) 傅中秋、刘磊、王华 南京农业大学(3人) 侯毅平、冉婷婷、杨海水 中国药科大学(3人) 丁杨、王鹏、言方荣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3人) 石琨、张玮、周楠 江南大学(4人) 李可、孟宗、唐忠宝、夏小乐 中国矿业大学(4人) 盖艳琴、芦慧、苗真勇、王迎超 南京邮电大学(3人) 金正猛、张军、张新稳 南京林业大学(4人) 陈赢男、黄耀兵、王志国、张永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人) 马荣、孙善磊、陶涛 南京工业大学(4人) 方正、付光辉、刘玲玉、潘宜昌 南京师范大学(4人) 陈庆荣、沈杏培、宋海亮、朱瑞林

南京财经大学(3人) 李永乐、裴斐、徐德华 南京医科大学(3人) 刘明兮、王军、夏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3人) 卞尧尧、郭杨、乔宏志 南京审计大学(3人) 李丹、刘国城、牛华伟 南京体育学院(2人) 李强、叶小瑜 南京艺术学院(2人) 徐倩、尹悟铭 南京工程学院(3人) 葛乐、童莹、张红兵 江苏警官学院(3人) 路艳娥、潘艳艳、苏艺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3人)

常晓茗、冯元、张立松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3人) 陈进武、倪艺洋、郑洁 江苏师范大学(4人) 刘伟杰、刘新、隆英强、周勤 徐州医科大学(3人) 曾平、郭梦喆、颜超 常州大学(3人) 黄薇、彭浩平、石林 江苏理工学院(3人) 胡江胜、林伟、欧军飞 苏州大学(4人) 李燕领、王要玉、王义鹏、赵应声 苏州科技大学(4人) 蔡新江、陈佳佳、杨传明、张芳 常熟理工学院(3人) 房勇、李亚峰、朱颖越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安全评价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江苏建筑学院图书馆安全现状评价 姓名:李韧 学号: 1345203108 学院:矿业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 班级:通风 12-1 学制:三年 指导教师:朱栋 二○一四年十一月

评价人员 (此表应根据具体项目实际参与人数编制) 技术专家 姓名签名 (列出各类技术专家名单)

前言 随着我国法制化的日趋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也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安全评价作为现代先进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安全评价正是突出“安全第一”、体现“预防为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体现。安全评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和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程度,而且可以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监督检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高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管理体制、招生制度和规模、学生管理制度、后勤工作社会化、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高校在校生人数 大大增加,导致大学生遭遇意外事故逐年增多。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0,我 国共有高等学校数2358所,其中大学、专门学院1112所,专科院校1246所,职业技术学院1113所,民办高等学校或独立学院836所;高等学校共有教职工2271849人,在校学生总数近3000万,平均每校在校学生8148。高等学校是一 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场所之一,同时又是社会安全稳定体系中最敏感的环节。因此高校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高校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图书馆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重大财产损失,其安全现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除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外,还应对图书馆的安全现状、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等问题,做出全面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做到科学的安全管理。 现就江苏建筑学院图书馆的安全现状作出评价,以便对高校的图书馆安全问题做出相应的预测,及安全防范措施 评价主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前期准备工作,明确评价对象,资料收集、现场勘察、研究分析等; 2)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包括:项目的自然条件、危险存在的方位、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进一步辩识有否重大危险源; 3)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划分评价单元,并确定评价方法;

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创新类型) 兵团科技局 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申报单位(盖章)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申报日期 :

二○一○年制

基本信息表

正文 一、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1000字以内。 二、主要学术技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三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阐明上述成果在国内外同行、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阐明上述成果对于发展兵团高新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贡献,2000字以内。 三、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及兵团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以及所获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等,500字以内。 四、核心成员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1000字以内。 五、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专利、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不超过10篇;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不超过3部; 授权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不超过3项; 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成果登记号、技术转让情况,经济社会效益情况;不超过3项; 获奖: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不超过5项。 六、经费投向 说明科研经费的主要投向。 七、建设实施方案 1.今后三年主攻方向(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主攻方向与发展兵团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之间的关系。 2.主要研发项目计划(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年内拟开展的创新项目群,应注重计划的系统性,阐明子项目与整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3.人才培养计划(1000字以内) 分带头人、核心成员、其他成员三个层次进行阐述,重点阐明对中青年成员的培养计划。 4.各合作方的协作计划(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年内,在开展上述计划时各方拟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科技创新八大工程

2009年 江苏科技创新八大工程 初步方案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〇九年一月

目录 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1) 高端跨越工程 (7) 企业创新引导工程 (13) 创新型园区提升工程 (19) 优良品种培育工程 (25) 科技惠民工程 (29) 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 (32) 创新培训工程 (34) 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一、宗旨与原则 为加快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推进一批重大标

志性创新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大力提升创新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按照省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和《江苏省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技术纲要(试行)》确立的目标,从全省产业技术发展的布局和需要出发,选择部分创新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好、企业成长性高并有望较快形成重大战略产品的项目,集成各方面资源,启动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程。项目具体遴选原则为: 1、项目的核心关键技术具有重大创新突破,且为体现国家创新水平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2、项目目标产品为基础性、通用性、集成性、战略性的重大产品,能形成很大规模,对大幅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3、项目建设主体为国内本行业的创新骨干企业,具备雄厚的创新实力、产业化实施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二、2009年重点项目 2009年,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新医药和新材料领域的29个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一批创新骨干企业,推动15个省重点研发机构和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具体情况详见拟推进重大项目名单。 三、推进措施 对重大项目实施可以继续滚动支持,也可以采取其它综合推进手段。主要措施手段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