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合畸形分类

合集下载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

面部美观
矫治后面部轮廓协调,微笑自 然,无畸形外观。
X光检查与评估
牙槽骨健康状况
矫治后牙槽骨无明显吸收或增 生,保持健康状态。
颞下颌关节状况
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结构正常, 无异常声响或疼痛。
根尖周组织状况
矫治后根尖周组织无炎症或病 变,牙根发育良好。
牙周状况
矫治后牙周组织健康,牙龈无 红肿或萎缩。
患者满意度调查
言障碍。
PART 02
矫治前的评估
患者病史收集
01
02
03
询问患者家族史
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存在 错颌畸形或其他相关疾病, 有助于判断遗传因素对错 颌畸形的影响。
询问生长发育情况
了解患者的生长发育过程, 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发 育等,有助于判断错颌畸 形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询问口腔卫生习惯
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 如刷牙频率、牙线使用等, 有助于判断口腔卫生状况 对错颌畸形的影响。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在矫治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患 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采取相应措 施进行处理。
PART 05
矫治效果评估
矫治后的临床检查与评估
01
02
03
04
牙齿排列整齐度
矫治后牙齿排列整齐,无拥挤 或间隙。
咬合关系
上下牙齿咬合紧密,无错位或 过度覆盖。
咀嚼功能
矫治后牙齿能够正常行使咀嚼 功能,无疼痛或不适感。
饮食注意
尽量避免吃过硬、过黏、过甜的食物,以免损坏 矫治器和牙齿。
应急处理
如矫治器损坏或脱落,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以免影响矫治效果。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简述angle错颌分类法

简述angle错颌分类法

简述angle错颌分类法
angle错颌分类法是口腔颌面部畸形的国际标准分类方法之一,以其创始人美国牙科协会主席John A.angle命名。

该分类方法将口腔颌面部畸形按照其起源和形态特征分为五个类群,包括:
1. 牙齿问题:包括牙齿排列异常、牙齿短缺或过长、牙齿松动或脱落等。

2. 咬合问题:包括上颌牙齿过多、过少、不正常咬合、牙齿反转等。

3. 颌骨问题:包括颌骨发育异常、颌骨骨折、肿瘤等。

4. 面部问题:包括面部不对称、面部凹陷、面部扩张等。

5. 其他问题:包括龅牙、兔牙、牙齿颜色异常、发音异常等。

每个类群都有其独特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每种错颌畸形也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angle的分类方法被认为是口腔颌面部畸形的国际标准化分类方法,对于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错颌畸形的名词解释

错颌畸形的名词解释

错颌畸形的名词解释
错颌畸形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异常导致咬合关系不正常的一种病理情况。

正常情况下,上下颌骨应该具有适当的关系,即上下颌的咬合关系应该是正常的。

但在错颌畸形中,上下颌骨的关系可能存在偏差或异常,常见的形式包括:
1.开颌畸形:上下颌之间垂直距离过大,导致牙齿不能正常接触。

2.深覆盖畸形:上下颌之间垂直距离过小,导致下颌后退或上
颌前突,牙齿咬合时上颌牙齿覆盖下颌牙齿。

3.侧颌畸形:上下颌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平衡,导致咬合时上下
颌牙齿不在同一平面上。

这些畸形可能导致咀嚼功能障碍、口腔卫生问题、咬合不正常、牙齿和颌骨疾病等。

治疗错颌畸形一般需要牙颌正畸学专家的干预和治疗,包括使用牙箍、面罩、正颌外科手术等方法来调整上下颌骨的关系,使其达到正常状态。

4.错颌畸形的分类ppt

4.错颌畸形的分类ppt

Angle错合分类法
1899 年提出的正畸学中传统的病例分类方 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 错合分类方法。 理论基础:Angle称上颌第一磨牙是合的 “关键”,故错合畸形均是由下颌、下牙 弓在近远中向的错位引起的。简单的说, Angle以上颌第一磨牙为基准,将错颌畸形 分为中性、远中和近中错合3类。 Lischer后来把AngleI类错合称为中性合,II 类错合称为远中合,III类错合称为近中合。
第一类错合——中性错合(class I, neutroclusion)
正中合位时,上颌第一磨牙的近 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磨牙的近 中颊沟,如口腔内牙齿排列整齐 无错位时,称之为正常合;如牙 列中存在错位牙时,称为中性错 合或第一类错合。 第一类错合可表现为:牙列拥挤、 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 反颌、前牙深覆合、后牙颊/舌向 错位等。
usion )
正中合位时,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 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沟之 远中。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1/2前 磨牙的距离,即上恒第一磨牙的近中 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 时,称为轻度近中错合关系或开始近 中错合。如果下颌继续前移,即上颌 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 第二恒磨牙之间者,称为完全近中错 合关系。
class II, distoclusion
第二类,第一分类(class II, division 1): 磨牙为远中合关系,上前牙唇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class II, division 1,subdivision):一侧磨牙为远中合关系, 而另一侧磨牙为中性合关系,且上前牙唇 向倾斜。
Andrews正常合六要素
A. correct molar relationship B. correct crown angulation C. correct crown inclination D. tight interproximal contacts E. absence of rotations F. a flat curve of Spee

angle错颌畸形的分类

angle错颌畸形的分类

angle错颌畸形的分类
角错颌畸形是指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错位不当,导致牙齿、咬合和面部外形的异常。

按照种类来分,可分为:
1. 错颌类别一(Class I 错颌):也称为正常咬合。

上下颌骨位置正常,但牙齿排列不正确。

2. 错颌类别二(Class II 错颌):也称为过多前突。

上颌骨过于突出或下颌骨过于后缩,导致牙齿错位,造成面部外观不协调。

3. 错颌类别三(Class III 错颌):也称为前牙反颌。

下颌骨过于突出或上颌骨过于后缩,导致牙齿错位,造成面部外观不协调。

4.开颌畸形(Open bite):在咬合时,上下前牙无法完全接触。

5.深覆盖畸形(Deep bite):上前牙牙冠过度覆盖下前牙,导致咬合不协调。

6.交叉咬合畸形(Cross bite):上颌骨和下颌骨错位,导致某些上下颌牙齿交叉咬合,容易导致颌部发育不良和咀嚼功能受到影响。

7.侧向偏斜畸形(Asymmetry):面部骨骼和牙齿的生长不对称,导致面部外观不协调。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收集资料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收集资料
Ⅱ1
调整磨牙关系的方法
改变生长型:口外牵引,功能性矫 治器 拔牙后差动移动:不同支抗设计; 不同拔牙设计 颌间牵引:注意牵引方向及其副作

Ⅱ1
矫治步骤
牙弓整平
尖牙向远中移动,调整颌间关系
切牙舌侧移动
理想弓的形成
细微调整:咬合;中线;覆合覆盖等


Ⅱ1
正颌联合治疗
上颌骨手术上颌骨前段截骨术 上颌骨Lefort 型截骨术 上 颌 骨 Lefort 型 截 骨 术
治 , 以 保 持 效 Ⅱ果1
下颌后缩的矫治
Ⅱ1
病因
下颌缺牙
翼外肌功能不足
甲状腺功能不全症
上牙弓狭窄,下牙弓较宽




Ⅱ1
症状
面 部 中 1/3 正 常 , 下 1/3 短 , 颏 部 后 缩,下牙弓短,深覆盖
X线头影测量:SNA正常,SNB小 ANB 大 , 下 颌 长 度 小 , SL 小
Ⅱ1
活动矫治器
推磨牙向远中:U形簧;钟 摆式簧
推上颌整体远中移动:口外




Ⅱ1
固定矫治器
压低上下前牙,减小覆合 :后倾曲 (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多用弓; 活动或固定平导板;摇椅弓;阶梯 或水平曲;压低辅弓 二类牵引;口外弓;固定矫治器加 推簧
Ⅱ1
内收上前牙
内收前牙的方式 先移动尖牙,再内收切牙;整体 内收
口外弓的作用
远中移动上颌牙齿 升高或压低磨牙 抑制上颌骨发育 促进下颌骨生长 使上颌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Ⅱ1
口外弓的作用方向
高位 水平位 低位
由头帽或颈带的作用点决定
Ⅱ1
口外弓的内弓

II类I分类错颌畸形矫治ppt课件

II类I分类错颌畸形矫治ppt课件


不良习惯
遗传
Ⅱ1
.
9
分型
牙性
牙槽骨性


Ⅱ1
.
10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分型
上颌前突 下颌后缩 上颌前突兼下颌后缩
Ⅱ1
.
11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分型
上牙槽突前突型(牙性)
下牙槽突后缩型(牙性)
上 颌 骨 前 突 型 : SNA 大 , SNB 正 常 , ANB 大,上颌长度大,上中切牙凸距大;颌突角大
不拔牙
上后牙近中移动,形成完全二类
关系,此时可以只拔除上颌第一



Ⅱ1
.
20
替牙期、乳牙期的矫治方法
翼外肌训练:10岁前适用
不良习惯矫治器:唇挡、前庭盾、腭刺、 口呼吸等
功能性矫治器
活动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2 4法:压低下前牙,内收上前牙
口外弓、J钩、二类颌间牵引等
Ⅱ1
.
21
翼外肌训练方法
教患者确定好中性颌关系,将后退的下
Ⅱ1
.
36
活动矫治器
推磨牙向远中:U形簧;钟 摆式簧
推上颌整体远中移动:口外




Ⅱ1
.
37
固定矫治器
压低上下前牙,减小覆合 :后倾曲 (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多用弓; 活动或固定平导板;摇椅弓;阶梯 或水平曲;压低辅弓
二类牵引;口外弓;固定矫治器加
推簧
Ⅱ1
.
38
内收上前牙
内收前牙的方式
Ⅱ1
.
32
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方式
对上下颌骨的整形作用 引导牙齿萌出 使牙齿倾斜移动

安氏分类法

安氏分类法

一、安氏分类法之答禄夫天创作安氏分类法是由Angle医生在1899年提出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错颌畸形分类法。

Angle认为,上颌骨固定于头颅上,位置相对恒定,上第I恒磨牙位于上颌骨颧突之下,稳定而不容易错位,于是以上第1恒磨牙为基准,根据上下牙弓间的前后关系,将错颌畸形分为3类。

(一)第1类错颌——中性错颌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

即当正中颌位时。

上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若全口牙齿无一错位者,称为正常拾,牙列中有错位者,则称为第1类错颌或中性错颌。

第1类错颌的表示有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颌、前牙深覆颌、前牙及双尖牙开颌和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二)第2类错颌一一远中错颌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牙弓或下颌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

在正中殆位时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双尖牙的距离,即上下第I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殆关系;当下颌再后退,以至于上第I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1恒磨牙与第2双尖牙之间,称为完全的远中错颌关系。

第2类错拾包含2个分类,并各自有其亚类:第2类,第1分类:除磨牙远中错颌关系之外,上前牙唇向倾斜。

第2类第1分类的症状可伴随深覆盖、深覆猎和开唇露齿等。

第2类,第1分类,亚类:磨牙关系只有一侧为远中错颌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第2类,第2分类:除磨牙远中错颌关系之外,上前牙舌向倾斜。

第2类第2分类的症状有内倾型深覆颌。

第2类,第2分类,亚类:磨牙关系只有一侧为远中错颌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三)第3类错颌—近中错颌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颇或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

在正中颌位时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双尖牙的距离,即上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1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称为轻度的近中错颌关系。

若下颌向近中移位1/2个磨牙或1个双尖牙的距离,使上第I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1、第2恒磨牙之间,则是完全的近中错颌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ass II ,division 1,subdivision
Class Ⅱ, division 2
Class II ,division 2,subdivision
Class Ⅲ , mesioclusion
Class Ⅲ , subdivision
➢ 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 简明易懂,便于临床使用; ➢ 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 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 兼之。
➢ 后牙为远中错合,前牙深覆盖。 颏部可后缩。
➢ 矫正颌间关系。推上牙弓向后, 或牵下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第II类—长度不调)
毛氏 ⅠI1
毛氏 ⅠI2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 或二者兼之。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 颌或下 牙弓宽度较大,或二者 兼之。
➢ 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刃、 反合或反锁合。
➢ 扩大上牙弓宽度,或缩小下牙 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毛氏 Ⅲ1
毛氏 Ⅲ2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Ⅲ3
➢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宽 度较小。
➢ 第Ⅰ类—牙量骨量不调(2个分类) ➢ 第Ⅲ类—宽度不调(3个分类) ➢ 第Ⅴ类—个别牙齿错位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2个)
➢ 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 牙齿拥挤错位。 ➢ 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减
主要机制 ➢ 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 ➢ 有牙间隙。 矫治原则 ➢ 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 14、24咬于34与44的中间,15、25咬于下颌 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中间。
➢ 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近切缘的1/4牙冠。
Old Glory
➢ 6、上颌咬合面
(1)双侧中切牙唇面整齐呈

(2)双侧切牙近中与远中处各有
(inset)。
(3)尖牙呈尖牙区
(canine eminence) 。
(4)前磨牙
关系。
3、必须保存全口32颗恒牙。
nCoV
(一) 安氏第一类错合— 中性错合 (二) 安氏第二类错合— 远中错合
(三) 安氏第三类错合— 近中错合
Class Ⅰ , neutroclusion
Class II , distoclusion
Class Ⅱ , division Ⅰ (Angle II1)
➢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恒定。 ➢ 分类中只考虑牙颌面在近远中方向的 不协调,未提在高度和宽度上的不协调。 ➢ 现代人类牙量、骨量不调问题是错合
形成的重要机理之一,未能反映。
nCoV
➢1959年,毛燮均教授提出; ➢1978年进一步完善; ➢分类以错合畸形的机制、症状、矫
治三者结合为基础。 ➢共将错合畸形分为6类。
第II类—长度不调 l II1:磨牙近中,前牙反合 l II2:磨牙远中,前牙深覆盖 l II3:磨牙中性,前牙反合 l II4:磨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l II5:双牙弓前突
第III类—宽度不调 l III1 :上颌宽于下颌 l III2 :上颌窄于下颌 l III3 :上下颌均狭窄
➢ 前部牙槽过低或后部牙槽过高, 或复合机制。
➢ 前牙开合 ➢ 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两
者并用或需矫正颌骨畸形。
——(第IV类— 高度不调 2个) 毛氏IV1 毛氏IV2
——(第V类— 个别牙齿错位)
➢ 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 牙齿错位,不代表牙、颌、面的发育 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的不调。
➢ 后牙中性合,前牙反合。 ➢ 矫正前牙反合。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 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或二者兼之。
➢ 后牙中性合,前牙深覆盖。 ➢ 矫正前牙深覆盖。
——(第II类—长度不调)
毛氏 ⅠI3
毛氏 ⅠI4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过 大。
径或减数。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毛氏 Ⅰ1
毛氏 Ⅰ2
——(第II类—长度不调 5个)
➢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 颌或下 牙弓长度较大,或二者 兼之。
➢ 后牙为近中错合,前牙为对刃 或反合。颏部可前突。
➢ 矫正颌间关系。推下牙弓向后, 或牵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在同一直线上。
(5)第一磨牙颊面较突出,与第二前磨牙
中间形成
(offset)。
➢ 7、下颌咬合面
(1)下颌4颗切牙呈

(2)尖牙向唇侧突出,与侧切牙第一磨牙颊面较突出,故在其与第二前
磨牙中间形成
(offset)。
1、牙弓内的每一颗 都应与邻牙保持理想的

2、每一颗 颌 齿都与 颌 齿保持
➢ 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 矫治原则:减径或减数,以减少
上下牙弓突度,或推上下牙弓向 后。
毛氏ⅠI5
——(第III类—宽度不调 3个)
Ⅲ1
Ⅲ2
➢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 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二者 兼之。
➢ 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 盖或正锁合。
➢ 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 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正畸错合畸形的分类
Angle 分类法和毛氏分类法
Angle理想合 Angle错合分类法 毛燮均错合分类法
错合畸形学习回顾笔记
nCoV
➢ 双侧上、下颌骨内各有8颗牙齿,均排列整 齐、无拥挤、无旋转。
➢ 具有非常协调的咬合关系, 16、26的近中 颊尖咬合于36、46的近中颊沟。
➢ 13、23咬于33、33与34、44的交界处。
➢ 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 ➢ 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宽度,
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 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 弓的发育。
毛氏Ⅲ3
——(第IV类— 高度不调 2个)
IV1
IV2
➢ 前部牙槽过高或后部牙槽过低, 或二者兼之。
➢ 前牙深覆合 ➢ 压低前牙,或升高前牙,或两
者并用。
主要机制 主要症状 矫治原则
➢ 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腭) 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 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情况。
➢ 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
——(第VI类— 特殊类型)
➢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合畸形统属此类。 ➢其矫治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l I1 :牙量多于骨量 l I2 :牙量少于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