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错合畸形的分类

合集下载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

面部美观
矫治后面部轮廓协调,微笑自 然,无畸形外观。
X光检查与评估
牙槽骨健康状况
矫治后牙槽骨无明显吸收或增 生,保持健康状态。
颞下颌关节状况
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结构正常, 无异常声响或疼痛。
根尖周组织状况
矫治后根尖周组织无炎症或病 变,牙根发育良好。
牙周状况
矫治后牙周组织健康,牙龈无 红肿或萎缩。
患者满意度调查
言障碍。
PART 02
矫治前的评估
患者病史收集
01
02
03
询问患者家族史
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存在 错颌畸形或其他相关疾病, 有助于判断遗传因素对错 颌畸形的影响。
询问生长发育情况
了解患者的生长发育过程, 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发 育等,有助于判断错颌畸 形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询问口腔卫生习惯
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 如刷牙频率、牙线使用等, 有助于判断口腔卫生状况 对错颌畸形的影响。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在矫治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患 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采取相应措 施进行处理。
PART 05
矫治效果评估
矫治后的临床检查与评估
01
02
03
04
牙齿排列整齐度
矫治后牙齿排列整齐,无拥挤 或间隙。
咬合关系
上下牙齿咬合紧密,无错位或 过度覆盖。
咀嚼功能
矫治后牙齿能够正常行使咀嚼 功能,无疼痛或不适感。
饮食注意
尽量避免吃过硬、过黏、过甜的食物,以免损坏 矫治器和牙齿。
应急处理
如矫治器损坏或脱落,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以免影响矫治效果。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口腔正畸安氏分类标准

口腔正畸安氏分类标准

口腔正畸安氏分类标准
口腔正畸安氏分类标准是以第1恒磨牙为基准,根据上下牙弓的前后关系,将错颌畸形分为3类。

1.安氏Ⅰ类(中性错颌):下颌第1磨牙的位置和上面匹配,即上颌第1恒磨牙的颊尖咬合于下颌第1恒磨牙的颊沟内,牙齿排列整齐无错位。

2.安氏Ⅱ类(远中错颌):以上颌正常的第1恒磨牙为参考,下颌的第1恒磨牙,向远中的那一方向移动了,且伴有或不伴有错位牙。

3.安氏Ⅲ类(近中错颌):以上颌正常的第1恒磨牙为参考,下颌的第1恒磨牙,向近中的那一方向移动了,且伴有或不伴有错位牙。

安氏一类二类三类亚类医学教育

安氏一类二类三类亚类医学教育

安氏一类二类三类亚类医学教育一、安氏分类法1、安氏一类错颌——中性错颌上下磨牙之间发生了错颌,称之为中性错颌。

上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跟下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无错位,称之为正常牙齿;牙列中有错位的,则称为一类错颌或中性错颌。

一类错颌主要症状有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深覆颌、前牙反颌、舌向错位、前牙及双尖牙开颌等现象。

2、安氏二类错颌——远中错颌把上下牙列当做上下平行的齿轮,当上下平行齿轮发生错位,就会出现齿间相对的情况,正常牙齿可以咬合,当错位就不能咬合,称之为远中错颌,多是由于上齿轮前移或下齿轮后移造成。

上下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成为轻度远中错颌关系;下颌后退,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1恒磨牙与第2双尖牙之间,称为远中错颌关系。

安氏二类错颌包含2个分类并各有亚类:二类错颌,第1分类:除磨牙远中错颌关系外,上前牙唇向倾斜。

主要症状有深覆盖、开唇露齿及深覆猎等现象。

二类错颌,第1分类,亚类:磨牙关系有一侧为远中错颌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二类错颌,第2分类:除磨牙远中错颌关系之外,上前牙舌向倾斜。

主要症状有内倾型深覆颌。

二类错颌,第2分类,亚类:磨牙关系有一侧为远中错颌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3、安氏三类错颌——近中错颌把后牙咬合关系当做上下齿轮相对的状态,齿尖对着齿凹则为正常,若上下齿轮发生错位,形成齿尖相对的状态,称之为近中错颌。

形成原因是上齿轮后退下齿轮前进造成的。

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成为轻度近中错颌关系;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1、2恒磨牙之间,称之为近中错颌。

主要症状有前牙的对颌或反颌等现象。

三类错颌,亚类:磨牙关系为单侧近中错颌,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了解了安氏分类法后我们再来看看关于安氏一类、二类、三类是否有矫正的方法呢。

安氏分类矫正方法:1、安氏一类一般的矫正就可以治疗,如:金属托槽矫正、半隐形托槽矫正、隐形托槽矫正。

2、安氏二类因为难度有所增加一般建议采用金属托槽矫正、自锁金属托槽矫正、隐适美隐形矫正、时代天使双模隐形矫正等,其余的矫正可能效果不好;如果是严重的骨性二类错颌建议做正畸正颌联合手术。

II类I分类错颌畸形矫治ppt课件

II类I分类错颌畸形矫治ppt课件


不良习惯
遗传
Ⅱ1
.
9
分型
牙性
牙槽骨性


Ⅱ1
.
10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分型
上颌前突 下颌后缩 上颌前突兼下颌后缩
Ⅱ1
.
11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分型
上牙槽突前突型(牙性)
下牙槽突后缩型(牙性)
上 颌 骨 前 突 型 : SNA 大 , SNB 正 常 , ANB 大,上颌长度大,上中切牙凸距大;颌突角大
不拔牙
上后牙近中移动,形成完全二类
关系,此时可以只拔除上颌第一



Ⅱ1
.
20
替牙期、乳牙期的矫治方法
翼外肌训练:10岁前适用
不良习惯矫治器:唇挡、前庭盾、腭刺、 口呼吸等
功能性矫治器
活动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2 4法:压低下前牙,内收上前牙
口外弓、J钩、二类颌间牵引等
Ⅱ1
.
21
翼外肌训练方法
教患者确定好中性颌关系,将后退的下
Ⅱ1
.
36
活动矫治器
推磨牙向远中:U形簧;钟 摆式簧
推上颌整体远中移动:口外




Ⅱ1
.
37
固定矫治器
压低上下前牙,减小覆合 :后倾曲 (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多用弓; 活动或固定平导板;摇椅弓;阶梯 或水平曲;压低辅弓
二类牵引;口外弓;固定矫治器加
推簧
Ⅱ1
.
38
内收上前牙
内收前牙的方式
Ⅱ1
.
32
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方式
对上下颌骨的整形作用 引导牙齿萌出 使牙齿倾斜移动

第九版口腔科学配套课件 17 错颌畸形

第九版口腔科学配套课件 17 错颌畸形
--孙思邈
第17章 错颌畸形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错颌畸形的诊断 第三节 错颌畸形的矫治 第四节 保持与复发
重点难点
掌握 错颌畸形的分类 基本的矫治技术及各自的特点
熟悉 错颌畸形的形成原因 错颌畸形的诊断方法
了解 错颌畸形的危害 防止错颌畸形复发的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错颌畸形的形成
二、基本矫治技术
二、基本矫治技术
(二)固定矫治技术
1.传统方丝弓矫治技术 2.现代直丝弓矫治技术 (1)自锁托槽技术 (2)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 3.隐形矫治技术 (1)舌侧隐形矫治技术 (2)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三、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及矫治器护理
1.口腔及矫治器的卫生维护 2.饮食注意事项
第四节
保持与复发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一)遗传因素
1.种族演化 2.个体发育
(二)环境因素
1.先天因素 2.后天因素 (1)全身疾病 (2)口腔及周围器官功能因素 (3)口腔不良习惯 (4)乳牙期及替牙期局部障碍 (5)生物节律紊乱
二、错颌畸形的危害
(一)影响牙 颌面发育 (二)影响口腔健康 (三)影响口腔功能
1.影响咀嚼功能 2.影响吞咽功能 3.影响发音功能 4.影响呼吸功能 5.影响颞下颌关节运动功能
(一)保持 (二)复发 (三)需要保持的原因 (四)保持器种类
多种因素能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错颌畸形不仅能影响颜面美观、口颌面功能 ,还能影响全身健康。 临床上需从口腔软硬组织状况、模型分析、X线头影测量分析以及骨龄分期等 来诊断错颌畸形的类型或制定合适的矫治方案。 基本的矫治技术主要包括功能矫治、固定矫治和隐形矫治,每种矫治器有各自 的特点及适应证。 治疗结束后的患者都需要使用保持器进行保持。

常见错颌畸形ppt课件

常见错颌畸形ppt课件

边缘病例Borderline 适应症的确定 矫治设计 矫治步骤 Case: camouflage or surgery
• 二类且鼻子突
.
70
适应症的确定 矫治设计 矫治步骤
矫治设计
矫治器的选择
Appliance Systems
拔牙模式
Extraction patterns
支抗系统
Anchorage systems
第三阶段:腭裂修复术 (出生后12-18个月)
.
10
第四阶段:手术后处置
1、术后语言治疗、训练与评价 2、腭咽成形术 3、颌骨发育观察
.
11
4、正畸治疗
乳牙期:口腔保健,观察牙弓与颌骨发育 替牙期:上颌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并恢
复牙弓正常形态 恒牙期:正畸治疗排齐牙列,修复缺牙,
保持牙弓形态与位置
.
28
病例展示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39ຫໍສະໝຸດ .40.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外科正畸
.
61
概 念 • 对于颅面生长发育基本完成且伴有严重颌骨畸形的成年错 牙合畸形患者,是难以用单纯的正畸方法完成的,而必须 结合外科手术完成治疗,即为外科正畸,也称正畸正颌联 合治疗

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口腔正畸学是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牙齿和颌骨的错颌畸形及其矫治方法。

在复习口腔正畸学时,有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重点讨论口腔正畸学的复习重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正文部分)一、正常牙齿发育与错颌畸形在学习口腔正畸学时,首先要了解正常牙齿的发育过程,以及导致错颌畸形的原因。

正常牙齿的发育包括乳牙和恒牙的生长,了解其发育过程对于理解错颌畸形的形成机制至关重要。

二、错颌畸形的分类与诊断口腔正畸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错颌畸形进行分类和诊断。

根据错颌畸形的类型和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治方法。

理解错颌畸形的分类与诊断标准,是进行正确治疗方案选择的基础。

三、口腔正畸治疗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口腔正畸治疗的原理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矫治方案。

常见的矫治方法包括固定矫治、可摘活动矫治以及功能矫治等。

每种矫治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治疗原理,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应用。

四、口腔正畸治疗的并发症与风险口腔正畸治疗在取得美观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与风险。

了解口腔正畸治疗的并发症和风险,可以帮助我们在矫治过程中及时应对和解决问题,确保治疗安全和有效。

五、口腔正畸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口腔正畸学也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

了解口腔正畸学的研究趋势和前沿技术,对于我们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结尾部分)通过对口腔正畸学的复习重点的梳理,我们可以全面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口腔正畸学不仅是牙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保障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对口腔正畸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复习口腔正畸学时提供帮助,加深对该学科的理解。

(字数:580字)。

错颌畸形的分类(九)_疾病诊断标准_临床在线工具_39医学教育

错颌畸形的分类(九)_疾病诊断标准_临床在线工具_39医学教育

错颌畸形的分类(九)_疾病诊断标准_临床在线工具_39医学教育自从安氏(Angle)在1899年提出他的错颌分类法以后,50余年间,多数学者又提出了他们的分类法,在这些分类法中,比较广泛采用的,还是安氏分类法。

但无论是安氏分类法或其他分类法,都远不能令人满意,至今学者们还在寻求更好的分类法。

安氏认为上第一恒磨牙是最恒定而不易错位的牙齿,遂以它为分类的标准,将错颌畸形分为三类,简述如下。

第一类错颌——中性错颌: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即当正中颌时,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颌于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若全口牙齿无一错位者,则称为正常颌,若有错位者,则称为第一类错颌。

第二类错颌——远中错颌: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即较上牙弓后退半个磨牙的距离。

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颌于下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之间。

第三类错颌——近中错颌: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颌于下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

安氏分类法能获得较广泛的采用,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科学基础,而且简洁具体,便于临床应用,其主要缺点在于:1.上第一恒磨牙并非绝对恒定。

若干学者们的研究已经证明,有时远中或近中错颌,其错位的机制仍在于上颌或上牙弓,而不在于下颌及下牙弓。

2.此分类法所包括的畸形机制不全。

例如,近远中错颌只代表了颌、颌面长度(或称深度)不调的关系,而高度及宽度之不调则没有提到。

错颌畸形乃是形态变化的问题,形态变化离不开长、宽、高三方面的关系,因此错颌分类必须从这三方面来考虑。

又形成现代人类错颌的一个首要机制是牙量、骨量不调,在安氏分类中也没有提到。

由于他不了解牙量、骨量不调这一错颌机制的演化背景及遗传背景,才错误地提出了“正常颌”的标准。

要求在人口内完全无缺地排齐所有的牙齿,在临床上引起了严重的失败。

由于包括的机制不够,虽然分了类,往往还不能给人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

以安氏第一类错颌而论,其中混杂着多种类型的畸形。

如牙位拥挤、深覆颌、深覆盖、开颌、前牙反颌、后牙反颌、后牙锁颌、牙弓狭窄、双颌前突、双颌后缩、颌间高度过大、过小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 育。
第III类第3分类(III3)
返回
第IV类——高度不调
❖ 第1分类(IV1)
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高,或后牙牙槽过低,或 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前牙深覆合,可能表现面下1/3过低。 矫治原则:压低前牙,或升高后牙,或二者并用。
第IV类第1分类(IV1)
第二类错合中的分类
❖ 第二分类( Class II ,division 2):磨牙远 中错合关系,同时有上颌切牙的舌向倾斜。
❖ 临床表现:前牙内倾型深覆合。
第二类错合中的分类
❖ 第二分类亚类( Class II ,division 2, subdivision ) :一侧磨牙为远中错合关系, 另一侧为中性合关系。且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 将牙弓分为3段,即前牙段及两侧后牙段, 若一段内只有1~2个牙齿错位,则算为个 别的,3个以上的牙齿错位则可以代表牙弓 的异常。
谢谢!
返回
磨牙中性关系
❖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 近中颊尖 咬合于下颌第一恒 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磨牙远中关系
❖ 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 中颊尖相对或上颌第 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 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 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
磨牙近中关系
❖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 中颊尖与下颌第一恒 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 或上颌第一恒磨牙的 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 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 磨牙之间。
内容
第一类:牙量骨量不调 第二类:长度不调 第三类:宽度不调 第四类:高度不调 第五类:个别牙错位 第六类:特殊类型
GO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 第1分类(I1)
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主要症状:牙齿拥挤错位。 矫治原则: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减径或减数。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 第2分类(I2)
第三类错合——近中错合(Class III)
❖ 临床表现:前牙对合、反合或开合、上颌后 缩或下颌前突。
第三类错合——近中错合(Class III)
❖ 第三类亚类( Class III ,subdivision ): 一侧磨牙为近中关系,另一侧磨牙为中性关 系。
Angle错合分类法的优点
❖ 优点: 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简明易懂,便于临床
❖ 1.对错合畸形的病因与机制的全面和正确分析是错合畸形 分类的基础。
❖ 2.错合畸形的科学与准确分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3.Angle分类法简明、方便、易懂。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 为广泛的一种错合畸形分类法。
❖ 4、毛燮均分类法将错合畸形的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 合,并从长、宽、高三方面对错合畸形进行综合分析和归 类,充分体现了咀嚼器官的立体结构和形态变化
主要内容
❖ 1、错合畸形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 2、温故有关概念 ❖ 3、Angle理想合 ❖ 4、Angle错合分类法 ❖ 5、毛燮均错合分类法
错合畸形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 事物分类的目的:同类归一,统一名称,便 于管理和交流。
❖ 错合畸形分类的目的:将千变万化的错合畸 形分门别类,使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畸形归 入一类。便于临床诊断、矫治设计、开展研 究工作以及学术交流。
主要症状:后牙中性合,前牙深覆盖。 矫治原则:矫正前牙深覆盖。
第II类第4分类(II4)
第II类—长度不调
❖ 第5分类(II5)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长度过大。 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矫治原则:减径或减数,以减少上下牙弓突度,
或推上下牙弓向后。
第II类第5分类(II5)
返回
第III类—宽度不调
第二类错合中的分类
❖ 第一分类( Class II ,division 1):磨牙为 远中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 临床表现:前牙深覆盖、深覆合、上唇发育 不足和开唇露齿
第二类错合中的分类
❖ 第一分类亚类( Class II ,division 1, subdivision ) :一侧磨牙为远中错合关系, 另一侧为中性合关系。且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 第1分类(III1)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颌或下 牙弓宽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或正 锁合。
矫治原则: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 或二者并用。
第III类第1分类(III1)
第III类—宽度不调
❖ 第2分类(III2)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颌或下 牙弓宽度较大,或二者兼之。
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有牙间隙。 矫治原则: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返回
第II类—长度不调
❖ 第1分类(II1)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 牙弓长度较大,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为近中错合,前牙为对合或反合。 颏部可前突。
矫治原则:矫正颌间关系。推下牙弓向后,或牵 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向、唇(颊)向、 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情况。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出现,例如:唇向—低 位—转位等。
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
第V类——个别牙错位
返回
第VI类—特殊类型
❖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合畸形统属此类。其 矫治可按情况处理。
返回
毛燮均错合分类法的优缺点
❖ 复合类型可用加号表示,如I1+III1,II5+III3。 ❖ 按畸形类型的严重程度而依次排列。
严重者为危害较大,必须矫治的错合畸形,轻微 者为可治可不治的错合畸形。
毛氏分类法的临床应用
❖ 1个牙齿错位,间隙不够,应算为I1类,而不 算为V类。
❖ II类及III类错合有时是单侧的,可用牙位 符号 表示。
Angle错合分类法的不足
❖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恒定不变。
远中或近中错合可能是上颌磨牙位置前移或后移 所造成。
❖ 分类中只考虑了牙颌面在近远中方向 上的 关系不协调,没有提到在高度和 宽度上的 不协调。
错合畸形的表现是三维方向上的,应该从长、宽、 高三个方面来考虑。
Angle错合分类法的不足
返回
Angle理想合
Angle医师认为,一个正常、协调的咬合关 系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牙弓内的每一颗牙齿都应与邻牙保持理想的邻接关 系。
2.每一颗上颌牙齿都与下颌牙齿保持理想的咬合关系。 3.必须保存全口32颗恒牙。
返回
Angle错合分类法
❖ Angle医师:近代正畸之父,1899年提出 ❖ 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错合畸形分
主要症状: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合、反合 或反锁合。
矫治原则:扩大上牙弓宽度,或缩小下牙弓宽度, 或二者并用。
第III类第2分类(III2)
第III类—宽度不调
❖ 第3分类(III3)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的宽度过小。 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 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
深覆合
❖ 正常覆合:上前牙冠覆 盖下前牙冠1/3以内。
❖ 深覆合:上前牙冠覆盖 下前牙冠超过1/3。
深覆盖
❖ 正常覆盖:上下前牙切 端前后距离在3mm以内。
❖ 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 前后距离大于3mm。
开合
❖ 正常覆合:上前牙冠覆 盖下前牙冠1/3以内。
❖ 开合:上下前牙切端间 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出 现间隙 。
❖ 第3分类(II3)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下颌 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中性合 ,前牙反合。 矫治原则:矫治前牙反合。
第II类第3分类(II3)
第II类—长度不调
❖ 第4分类(II4)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下颌 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类方法。
Angle分类法的理论基础
❖ 上颌骨固定于头颅上,位置恒定; ❖ 上颌第一恒磨牙生长在上颌骨上,位置稳定
而不易错位; ❖ 上颌第一恒磨牙作为基准; ❖ 根据下颌第一恒磨牙与其前后向位置关系的
不同而进行分类。
第一类错合——中性错合(Class I)
❖ 正中合位: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 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磨牙中性关系)。
第II类第1分类(II1)
第II类—长度不调
❖ 第2分类(II2)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 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为远中错合,前牙深覆盖,颏部 可后缩。
矫治原则:矫正颌间关系。推上牙弓往后,或牵 下牙弓向前,或二者并用。
第II类第2分类(II2)
第II类—长度不调
❖ 优点
对错合的分类体现了咀嚼器官的立体结构和咀嚼器官的 形态变化。
将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 着重强调了现代错合畸形的基本机制:牙量、骨量不调。
考虑到牙颌面在三维方向上的关系。
❖ 不足
繁琐,初学者不容易记忆。 不能解释所有错合畸形。
毛氏分类法的临床应用
❖ 错合畸形类别可用符号书写,如I1,I2,Ⅱ2, Ⅱ3.........
第IV类第2分类(IV2)
❖ 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低,或后牙牙槽过高, 或复合机制。
主要症状:前牙开合,可能表现面部下1/3过高。 矫治原则: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二者并用,
或需矫正颌骨畸形。
第IV类第2分类(IV2)
返回
第V类——个别牙错位
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牙齿错位, 不代表合、颌、面的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 量的不调,
❖ 全口牙齿中有错位。 ❖ 表现: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
前突、前牙反合、前牙深覆合。
中性错合(neutroclusion)
第一类错合的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