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三大岩代表性岩石
论三大岩类

论三大岩类论问提要岩石为矿物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
岩石可以由一种矿物所组成,如石灰岩仅由方解石一种矿物所组成;也可由多种矿物所组成,如花岗岩则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多种矿物集合而成。
组成岩石的物质大部分都是无机物质。
岩石可以按照其成因因分为三大类,但由于自然界是连续体,很难真正依据我们的非类分成三种岩性,因此会存在一些过度性的岩石,好比说凝灰岩(火山灰尘与岩块落入地表或水中堆积胶结而成)就可能被归于沉积岩或火成岩,但大抵是我们还是可以分为主要的三大类。
正文一、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1 岩浆岩(一)、岩浆岩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的动力所产生的地质作用是地球深部及上部地幔的岩浆,通过多种途径上升侵入地壳之中或者喷溢到地壳表面,再经过冷却、固结、结晶而形成岩石,通常成为岩浆岩或为火成岩。
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二)、岩浆岩的基本情况: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不论喷出岩,还是侵入岩,大部分岩浆岩都是块状结晶的岩石,只有少数急速冷却形成的玻璃质岩石,如黑耀岩,外貌象沥青,就是完全由玻璃质组成的,这种玻璃质岩石一般只形成在岩浆岩中。
1-2 不同种类的岩浆岩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成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三大岩石及其转化过程

描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⑴.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
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
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①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②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这类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③中性岩类: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l2O3 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中性岩类岩石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
岩石分类及硬度级别

岩石分类及硬度级别岩石级别坚固程度代表性岩石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
(f=20)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 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矿,不坚固的花岗岩。
(f=8) 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
(f=5)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石。
(f=4)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
(f=1.5)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
(f=1)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
(f=0.8)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
(f=0.6)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f=0.5)Ⅹ流沙状流沙,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及其他含水土壤. (f=0.3) A 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
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
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kg/cm2)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通常用的普氏岩石分及法就是根据坚固性系数来进行岩石分级的。
如:①极坚固岩石 f=15~20(坚固的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等)②坚硬岩石 f=8 ~10(如不坚固的花岗岩,坚固的砂岩等)③中等坚固岩石 f=4 ~6 (如普通砂岩,铁矿等)④不坚固岩石 f=0.8~3 (如黄土、仅为0.3)矿岩的坚固性也是一种抵抗外力的性质,但它与矿岩的强度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实验五 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

实验五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的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鉴别方法。
2.通过实验,巩固岩石学知识,提高岩石鉴别和描述能力。
3.培养细致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火成岩: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岩石,按照形成方式可分为喷发岩和侵入岩。
2.沉积岩:由物质在水、风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在地表或海洋中沉积、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在地质过程中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的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程度分为低级变质岩、中级变质岩和高级变质岩。
三、实验设备和试剂1.手镜:用于放大观察岩石的细节特征。
2.硬度计:用于测试岩石的硬度,判断它们的矿物组成。
3.几何锤:用于测试岩石的断口,观察其结晶程度。
4.显微镜:用于观察岩石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
5.盐酸:用于测试岩石的酸性反应,判断其石英含量。
6.矿物手册:用于参考矿物的外貌特征和物理性质,帮助鉴别岩石的矿物组成。
四、实验步骤1.岩石外貌特征观察:先用肉眼观察样品的颜色、质地、断口和大小等外貌特征,初步判断其岩石类型。
2.硬度和断口测试:用硬度计和几何锤测试样品的硬度和断口类型,确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结晶程度。
五、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岩石学原理,确定实验样品的岩石类型和鉴别特征。
例如,黑色块状岩石颜色深、硬度大、断口不整齐、有石英含量,经显微镜观察,矿物组成为黑云母和石英,判断其为变质岩中的云母片岩。
同时,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测试和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观察和判断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岩石学的理解,为实际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眼镜等。
2.样品应当干燥,无杂质,表面应当干净,方便细致观察。
3.在进行实验前,应当对岩石学相关理论进行充分了解,熟悉各种岩石类型和鉴别特征。
4.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当按照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依次进行观察、测试、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岩石级别 分类

岩石级别坚固程度代表性岩石Ⅰ 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
(f=20)Ⅱ 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矿,不坚固的花岗岩。
(f=8)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
(f=5)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石。
(f=4)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
(f=1.5)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
(f=1) 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
(f=0.8)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
(f=0.6)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f=0.5) Ⅹ流沙状流沙,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及其他含水土壤. (f=0.3)A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
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
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 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kg/cm2)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通常用如:①极坚固岩石f=15~20(坚固的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等)②坚硬岩石f=8~10(如不坚固的花岗岩,坚固的砂岩等)③中等坚固岩石f=4~6(如普通砂岩,铁矿等)④不坚固岩石f=0.8~3(如黄土、仅为0.3)矿岩的坚固性也是一种抵抗外力的性质,但它与矿岩的强度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岩石学复习资料

岩⽯学复习资料第1讲绪论1. 岩⽯:天然产出的,由⼀种或多种矿物或⽕⼭玻璃、⽣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3.三⼤岩类:岩浆岩(⽕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成的岩⽯。
4.沉积岩: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物有关物质、⽕⼭碎屑物等,在外营⼒作⽤下搬运、沉积、固结⽽成的岩⽯。
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转化⽽成的岩⽯。
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统称为结晶岩。
6. 岩浆岩及其研究意义:(1)岩⽯类型及其鉴别特征(2)岩⽯系列与组合(3)岩⽯成因(4)岩浆作⽤与构造环境(5)⽕成岩岩⽯探针与当代地球科学前缘7.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岩浆的成份: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以氧化物形式表⽰SiO2, Al2O3, FeO, Fe2O3, MgO, CaO, Na2O, K2O, H2O。
SiO2 = 40%~75%。
挥发份(<6%)H2O, CO2, CO, N2, SO2, SO3, H2S, HCl, H2F。
成矿⾦属元素。
岩浆的温度:a.观察现代熔岩流的温度:通常:700℃~1200℃。
基性熔岩:1025℃~1225℃。
酸性熔岩:735℃~890℃。
挥发份可以使起熔温度和液相线温度明显下降。
8.影响粘度的因素:a.氧化物:SiO2,Al2O3,Cr2O3的存在使粘度增加,尤其 SiO2。
基性岩粘度⼩,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b.挥发份:其存在将显著降低岩浆粘度。
挥发份增加,粘度降低。
c.温度:温度升⾼,粘度降低。
d.压⼒:对于不含⽔的⼲岩浆,压⼒升⾼,粘度增加;对于富⽔岩浆:I. 压⼒增加,挥发份溶解度增加,粘度降低; II. 压⼒达到⼀定值,挥发份饱和,粘度随压⼒升⾼⽽增加9.岩浆作⽤: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和地质应⼒的作⽤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高中 地理三大岩类知识点

高中地理三大岩类知识点
地理三大岩类是指岩石学中的三大类岩石,分别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壳中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的不同冷却速度和成分,火成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如花岗岩、辉绿岩等,常见于地壳深部;浅成岩如安山岩、玄武岩等,常见于地壳浅部。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石破碎物质在水、风、冰等力量作用下搬运沉积形成的岩石。
主要包括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岩。
碎屑岩如砂岩、页岩等是由碎石、砂土等物质沉积而成;化学岩如石盐、石灰岩等是由溶解的矿物质重新沉积而成;生物岩如煤、石膏等是由生物遗体沉积而成。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岩石,常见于地壳深部。
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岩等。
变质岩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使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上的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
三大岩常见岩石名称及英文翻译

岩石学petrology [pi:'trɔlədʒi]火成岩igneous rock ['iɡniəs]岩浆岩magmatic rock ['mægmətik]火山岩lava(vocanic rock)['lɑ:və, 'lævə] 侵入岩intrusive(invade)rock [in'tru:siv] 喷出岩effusive rock [i'fju:siv]深成岩plutonic rock [plu:'tɔnik]浅成岩pypabyssal rock酸性岩acid rock ['æsid]中性岩intermediate rock [,intə'mi:djət, -dieit] 基性岩basic rock ['beisik]超基性岩ultrabasic rock [,ʌltrə'beisik]碱性岩alkalic rock脉岩dike rock花岗岩granite ['ɡrænit]二长花岗岩admellite [ædə'melait]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英云闪长岩tonalite ['təunəlait]斜长花岗岩plagiogranite更长花岗岩trondhjemite碱长花岗岩alkali-feldspar granite正长岩syenite ['saiinait]石英正长岩quartz syenite二长岩monzonite闪长岩diorite [daiərait]二长闪长岩monzodiorite石英闪长岩quartz diorite正长闪长岩syenodiorite辉长岩gabbro ['ɡæbrəu]斜长岩anorthosite橄榄岩peridotite二辉橄榄岩peridotite辉石岩pyroxenite斑岩porphyry['pɔ:firi]玢岩porphyrite ['pɔ:firait]金伯利岩kimberlite紫苏花岗岩charnockite ['tʃɑ:nəkait]流纹岩rhyolite ['raiəlait]碱性流纹岩alkali rhyolite英安岩dacite ['dæsait]流纹英安岩rhyodacite粗面岩trachyte ['treikait, 'træ-]安粗岩latite安山岩andesite ['ændizait] 玄武岩basalt ['bæsɔ:lt]粗玄岩dolerite拉斑玄武岩tholeiite [ˈθəuliait]碱性玄武岩alkalibasalt响岩phonolite碧玄岩basanite碱玄岩tephrite霞石岩nephelinite白榴岩leucitite方沸石岩analcimite苦橄岩picrite玻基辉橄岩limburgite科马提岩komatiite玻质纯橄岩(麦美奇岩) meymechite细晶岩aplite ['æplait]角斑岩keratophyre伟晶岩pegmatite ['peɡmətait]煌斑岩lamprophyre ['læmprə,faiə]辉绿岩diabase ['daiəbeis]橄榄岩dunite ['dʌnait]浮岩pumice ['pʌmis]火山碎屑岩pyroclastic rock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sedi'mentəri]陆源沉积岩terrigenous sedimentary rock内源沉积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碎屑岩clastic ['klæstik]化学岩chemical rock ['kemikəl]生物岩biolith ['baiəuliθ]砾岩conglomerate [kən'ɡlɔmərət, kən'ɡlɔməreit] 角砾岩breccia中碎屑岩medium-clastic rock净砂岩(简称砂岩) arenite杂砂岩wack细碎屑岩fine-clastic rock粉砂岩siltstone ['siltstəun]粗粉砂岩coarse-siltstone细粉砂岩fine-siltstone泥质岩pelitic rock泥岩mudstone ['mʌdstəun]页岩shale [ʃeil]黏土岩clay rock [klei]钙质泥岩calcareous mudstone铁质泥岩ferruginous mudstone硅质泥岩siliceous mudstone粉砂质泥岩sily mudstone炭质页岩carbonaceous shale黑色页岩black shale油页岩oil shale非蒸发岩nonevaporite岩盐saline rock ['seilain, -li:n]石灰岩limestone ['laimstəun]白云岩dolomite ['dɔləmait]泥灰岩marl [mɑ:l]铝质岩bauxitic rock铁质岩ferruginous rock硅质岩siliceous rock浊积岩turbidite ['tə:bi,dait]硅藻土(硅藻岩)diatomite放射虫岩radiomite蒸发岩evaporite杂基matrix胶结物cement泥晶micrite亮晶spar填隙物interstitial materials沉积物、沉积层sediment(deposit)['sedimənt] 漂石、顽石boulder ['bəuldə]卵石cobble ['kɔbl]砾石gravel ['ɡrævəl]砂sand [sænd]粉土silt [silt]粘土clay [klei]砂质粘土sandy clay粘质砂土clayey sand壤土、亚黏土sandy loam [ləum]regolith(topsoil)['reɡəliθ] 浮土(表土)黄土loess ['ləuis]红土laterite ['lætərait]泥炭peat [pi:t]软泥(海泥)ooze [u:z]火山角砾岩volcanic breccia [vɔl'kænik] ['bretʃiə] 火山块集岩volcanic agglomerate [ə'ɡlɔmərət, ə'ɡlɔməreit]凝灰岩tuff [tʌf]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 [,metə'mɔ:fik]板岩slate [sleit]硅质板岩siliceous slate凝灰质板岩tuffaceous slate 千枚岩phyllite绢云千枚岩sericite phyllite绿泥千枚岩chlorite phyllite片岩schist绿片岩green schists蓝闪片岩类glaucophane schists片麻岩gneiss [nais]斜长片麻岩类plagioclase gnelsses角闪片麻岩类hornblende gneisses变粒岩leptynites浅粒岩leptites石英岩quartzite ['kwɔ:tsait]长石石英岩feldspar quartzite角闪岩类hornblendite斜长角闪岩amphibolite [æm'fɪbə,laɪt]麻粒岩granulites ['ɡrænjə,laɪt]榴辉岩eclogites ['ɛklə,dʒaɪt]磁铁岩magnetitite磷灰石岩apatitolite大理岩marble ['mɑ:bl]糜棱岩mylonite ['mailənait, 'mil-]初糜棱岩protomylonite千糜岩phyllonite混合岩migmatite ['miɡmətait]压碎角砾岩crush breccia ['brɛtʃɪə]碎裂岩cataclasite ['kætəklæ,sait]碎斑岩porphyroclasite角岩hornfels ['hɔrnfɛls]长英角岩halleflintas矽卡岩skarns [skɑ:n]透辉夕卡岩类diopside skarn蛇纹岩类serpentinites滑石菱镁岩类bstvenites青磐岩类propylites云英岩类greisens黄铁绢英岩类beresites次生石英岩类secondary guartzites变余结构、构造palimpsest texture and structure ['pælɪmp'sɛst]变晶结构crystalloblastic texture交代结构metasomatic texture [,metəsəu'mætik] 变成结构metamorphic structure ['mɛtə'mɔrfɪk] 主要矿物essential mineral副矿物accessory mineral [ək'sɛsər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学代表性岩石火成岩超基性岩类:侵入岩:纯橄榄岩:颜色:深绿、黄绿、褐绿色。
结构构造: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几乎全部(90~100%)由橄榄石组成,间或有少量(<10%)的辉石和角闪石。
副矿物多为铬铁矿、尖晶石和磁铁矿。
其它:新鲜的纯橄岩少见,通常遭受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若部分蛇纹石化,称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若全部蛇纹石化,则叫蛇纹岩。
橄榄岩:结构:具细粒-粗粒结构,常呈包含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明显它形的金属矿物,胶结了自形较高的橄榄石和辉石)。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40~90%)和辉石构成,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斜长石。
副矿物常为铬铁矿、磁铁矿。
其它特点:如果岩石中角闪石较多,则可形成角闪橄榄岩。
橄榄岩也易遭受次生变化,其中橄榄石变为蛇纹石,辉石和角闪石变为绿泥石等。
辉石岩:颜色:浅褐色、暗黑色或灰绿色。
结构:全自形粒状结构,也可有包含结构或海绵陨铁结构。
矿物组成:主要由辉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及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角闪石岩:颜色:黑色或墨绿色。
矿物组成:主要由角闪石组成(>90%),有时含少量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
其它:常呈脉状产出,穿插于其他超基性岩体中。
喷出岩:苦橄岩:颜色:呈淡绿色至黑色。
结构构造: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
副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
产状:往往产出于玄武岩的底部或与超基性侵入岩伴生金伯利岩:颜色:多呈黑、暗绿、绿、灰等,而以绿色常见结构构造:常见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
矿物成分:在斑状结构中斑晶成分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
在角砾状构造中,角砾成分十分复杂,有早期形成的金伯利岩、橄榄岩、辉石岩破碎而成的岩块,也有来自围岩的岩块,角砾之间的胶结物为金伯利岩浆物质。
蛇绿岩:大洋岩石圈向大陆消减时,洋壳下的上地幔随洋壳物质一起俯冲、拼贴到大陆边缘的构造岩片,因此常与岩壳物质相共生,总称为蛇绿岩或蛇绿岩套。
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又称蛇绿岩套。
ophiolite一词,由法国A·T·布龙尼亚于1827年提出,它的希腊文含义是蛇纹状岩石基性岩类:侵入岩:辉绿岩:颜色:暗绿色,黑绿色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含斑晶时,称为辉绿玢岩结构:辉绿结构,斑状结构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
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蚀变特征:斜长石——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集合体。
辉石——角闪石,绿泥石辉长岩:颜色:黑色,灰黑色,深灰色结构: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
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构造: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或韵律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1:1)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喷出岩:玄武岩:颜色:黑色,绿-灰绿色,暗紫色,黑灰色,氧化强为紫红色“玄”——黑矿物成分:主要矿物——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次要矿物——橄榄石, 角闪石、黑云母,总体成分与辉长岩相似结构:常见有斑状结构、显微斑状结构、聚斑结构和玻基斑状结构;此外,球粒结构和水下喷发的熔岩常见中空骸晶结构等。
斑晶——斜长石,辉石,橄榄石. 基质的结构:粗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间粒-间隐结构玻基斑状结构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普遍发育枕状构造——海水冷却,有内部结构柱状节理—— 4,5,6,7边形,多为五方柱和六方柱中性岩类:侵入岩:闪长岩:颜色:黑色,灰白色等;常见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偏基性岩石,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常和角闪石构成辉长辉绿结构;浅成超浅成岩类中多为斑状结构。
常见构造: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斑杂构造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SiO2含量在52~63%之间,σ<3.3,钙碱性系列暗色矿物:20%~35%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黑云母、单斜辉石、碱性长石或石英。
副矿物: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闪长玢岩:灰色、灰白色,如次生变化明显则为灰绿色。
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有时有辉石或黑云母,斑晶中的斜长石常具环带结构和溶蚀结构。
基质为细小斜长石和镁铁矿物构成微晶结构或显微隐晶质结构。
主要矿物:角闪石、斜长石次要矿物:辉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若可见石英颗粒可命名为石英闪长玢岩。
喷出岩:安山岩:浅灰色、灰色,次生变化后为灰褐、红褐、灰绿色。
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斜长石、角闪石。
若偏基性,则斑晶可为辉石;若偏酸性,斑晶可为黑云母。
基质中少量碱性长石、石英微晶常充填于呈半定向排列的斜长石微晶粒间,构成玻基交织结构。
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发育。
主要矿物: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辉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
粗面岩类:结构:斑状结构、玻基斑状结构、基质为粗面结构、霏细结构、球粒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或气孔、杏仁构造。
粗面结构:指碱性长石(透长石)微晶近于平行排列,当遇到斑晶时,微晶绕过斑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SiO2含量在57~66%之间,σ3.3~9,碱性岩Na2O+K2O9%±,镁、铁、钙含量偏低。
主要矿物:碱性长石大量出现为特点,斜长石增多时,向二长岩过渡;石英增多时向酸性岩过渡。
暗色矿物:角闪石、辉石、黑云母二长岩类:结构为二长结构,其次为半自形粒状结构、斑状结构和似粗面结构等。
构造:常见为块状构造,其次为斑杂构造或片麻状构造等。
粗安岩类结构:主要为斑状结构,基质由透长石、更长石和少量辉石构成粗面结构或交织结构。
构造:块状、气孔、杏仁构造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SiO2含量在52~60%之间,FeO5%~8%、MgO2%~4%、CaO3%~6%主要矿物:斜长石、碱性长石(二者含量相近)次要矿物:角闪石或辉石、黑云母及石英。
副矿物: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酸性岩类:侵入岩:花岗岩:常见块状构造、其次片麻状构造、晶洞构造、球状构造和斑杂构造结构: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半自形-自形,碱性长石次之为半自形-他形,石英主要为他形充填在长石粒间。
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又可以分为细、中、粗粒花岗结构。
英云闪长岩:深灰色、灰色。
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斜长石(P*>90)、石英(Q*20~60%)无或很少碱性长石。
斜长石:主要是中长石或更长石铁镁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可>15%,以角闪石和黑云母为主,可出现辉石花岗闪长岩:暗灰色、灰白色。
花岗结构和块状构造,也常出现似斑状结构和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主要是中、更长石,常见环带铁镁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15%),有时可出现石榴子石、白云母、堇青石等矿物。
二长花岗岩:灰白、淡红色,常见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含量相近,一般情况下两种长石含量不小于20%,石英含量为30%左右。
铁镁矿物:一般在5%~10%之间,以黑云母为主,其次为角闪石,有时岩石中出现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矿物正长花岗岩:淡红色为主,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晶洞构造。
主要矿物:碱性长石、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含量>斜长石)斜长石:奥长石为主,其次为中长石和钠长石。
铁镁矿物:含量少,一般<10%,主要是黑云母,角闪石很少见。
碱长花岗岩:灰白、淡红色,发育花岗结构、文象结构、条纹结构,块状构造和晶洞构造。
主要矿物:碱性长石、石英,不含、含少量斜长石斜长石为更长石和钠长石暗色矿物:含量<10%,主要是黑云母,少数角闪石环斑花岗岩:岩石发育环斑结构特点:碱性长石(主要是正长石)大斑晶呈卵球状、椭球状或不规则状,也可以是自形晶,周围被白色斜长石环绕,二者界线清楚。
主要出现在元古宙的稳定大陆地区喷出岩:流纹岩、英安岩:常见流纹构造、石泡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珍珠构造和块状构造流纹岩:成分:与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相当颜色:白色-粉红色为主,常见斑状结构,流纹构造、石泡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斑晶:主要是含量较少的石英、透长石、斜长石,有时黑云母基质: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球粒结构、霏细结构等。
英安岩:成分:相当于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斑状结构、基质多为霏细结构、交织结构和玻璃质结构,常发育流纹构造。
斑晶:中、更长石和石英为主,碱性长石斑晶少见,偶见辉石或暗化的黑云母、角闪石斑晶。
基质主要是奥长石、透长石和石英微晶沉积岩自生沉积岩类:砾岩:结构特征:砾状结构或角砾状结构 , 砾石的粒度、分选、磨圆和支撑特征变化很大.构造特征: 块状层理,交错层理, 或正、反粒序层理.组成特征: 砾石(以岩屑砾石为主), 砂级碎屑(岩屑,晶屑不等), 泥基, 胶结物。
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铁质或粘土质.按主要砾石大小划分:巨砾岩:主要砾石粒径超过250mm粗砾岩:主要砾石粒径250-50mm中砾岩:主要砾石粒径50-5mm细砾岩:主要砾石粒径5-2mm砂岩:颜色: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
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
砂岩按其沉积环境可划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三大类。
结构:从结构上看,砂岩由砂粒碎屑、基质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
前面所讲的碎屑岩的各种结构特征(包括颗粒结构、胶结物结构、基质结构等)。
按主要粒度分类极粗砂岩: 2-1mm粗砂岩: 1-0.5mm中砂岩: 0.5-0.25mm细砂岩: 0.25-0.1mm极细砂岩: 0.1 -0.05mm粉砂岩:粒径为0.0625~0.0039毫米的粉砂占全部碎屑50%以上的碎屑岩。
按颗粒的大小,粉砂岩又可分为粒径为0.0625~0.015毫米的粗粉砂岩和粒径为0.015~0.0039毫米的细粉砂岩。
粉砂岩常具薄的水平层理及至显微水平层理,以及小型沙纹层理、包卷层理等。
粉砂岩中最常见的沉积构造是水平层理、脉状、透镜状层理和小波纹交错层理,在特定条件下,也经常发育其它沉积构造,如块状层理、粒序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及波痕、生痕、泥裂、假晶、泄水(构造)等等。
泥质岩:粒径小于0.0039毫米的细碎屑含量大于50%、并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沉积岩。
又称粘土岩,疏松的称为粘土,固结的称为页岩和泥岩。
颜色和命名:含铁离子时,岩石呈红、紫红、灰绿等色,称为铁质泥岩和铁质页岩。
富含SiO2(含量可达85%以上)的,称为硅质泥岩和硅质页岩。
含大量碳化有机质的,称为碳质泥岩和碳质页岩。
含较多有机质和细分散的硫化铁而显黑色的,称为黑色泥岩和黑色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