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景观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金竹半岛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方案

金竹半岛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方案

据统计 ,2004年干岛湖旅游人数 120万人次,旅游经 济总收入超过 l0亿元 ,旅游业的总收入己经相当于全县 经济总量的 18% ,这个总量也是 1992年的44倍 ,可以看 到这样的增非常迅速的,2006年春节黄金周干岛湖风景 区接待中外游客8.31万人次 ,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15 9.6% ,实现了干岛湖旅游在春节游客接待 的人数和经济 收入的双突破 ,而2006年的 “五一黄金周” 接待游人数 更是达到了50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随着杭干高速的全 线贯通 ,将给干岛湖风景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 为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 ,进一步挖掘新安江的旅游资 源 ,我们秉承 假参与” 的规划设计理念’ 欲把金竹半岛生态农业观光 园规划设计成为 ,设施健全 、景观独特 、乡昧浓郁 、旅
金竹半岛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镇的东南约 20公里,项目基 址山水形胜 ,山形秀丽、湖水清澈 、风光腐旋、景色优美 ,
2
金竹三面环水 ,层峦叠幢 ,视野开阔 ,旷奥兼备 ;山上植 被良好 ,林木丰茂 ,野生树种众多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 、 杉木、毛竹等 ,基地泉水丰富 ,溪水萦回、流淌环绕于山 间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适合 各种果树和作物生长 ,现金竹牌有居民28户 ,散落布置 其间 ,民居土墙黛瓦 ,隐约掩映于青山绿树从中 ,村中
。。大峰文峦豪成郭岛屿沫若,就平有地卷诗波赞涛曰。:”“西子三干个 7 群山已失高 干岛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处风景名胜区之一 ,也
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这些年随着旅游的发展 ,
以及干岛湖人的勇于进取和创新 ,干岛湖取得了一系列 旅游开发的佳绩。从1982年正式拉开了旅游开发的序幕 , 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观光到休闲度假的一个比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项目规划原则
一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生态园内部讲,整个功能区 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生态园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 互衔接、相互融合。 二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农场本身和 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三经济性原则 生态园将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 地资源,同时,生态园本身除了发展生态农业产品以外,还将开展采摘观光等,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求得生态园自身良 性循环,因此在生态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 四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生态园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 结合生态园本身空间广阔、地貌丰富等特点,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园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 农场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五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生态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 准突破口,使生态园具有鲜明的市场特色。 六多样性原则 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生态园在进行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 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 七适宜性原则 土地能力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它是一定土地所固有的,对生态园的土地利用作出决定,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生态观光园区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地块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针对生态园内各个不同土地类型地块的各种利用 作出适宜性评价,以达到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八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分期建设,为做到布局合理,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逐步建 设,为保证其健康发展,一要搞好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二要根据投入的资金合理分配,进行分期建设。

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

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

作者简介张卫平(1974-),男,重庆人,农艺师。

研究方向:乡村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

收稿日期2015-11-05随着生态科学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特别是目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休闲旅游的方式亲近大自然,以离开喧嚣的都市,体验田园生活,放松自己。

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是以观光农业为主题提供多种配套服务,诸如田园景观、乡土文化等,通过打造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向旅游经济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多种功能的田园生活环境。

相较于其他旅游产品,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其亲近自然的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具有其他旅游产品所不具备的魅力。

1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发展思路近年来,部分地区农业发展较快。

为实现农业与旅游同步发展,一些地区启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案,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下,带动当地农业高效发展。

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农业观光示范园具有独特的优势。

从农业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启农业发展的企业化管理、商品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就要建立高标准的农业生产基地,形成农产品商品化经营体系。

在农业园中种植的农作物要符合新的农业利益共同体的需要,要能够满足人们的观光旅游需求,同时还可以向人们提供所需资源。

除了蔬菜、水果、花卉苗木以及繁多的中药材之外,还要将农业示范园打造成为规模养殖基地[1]。

从畜禽业到渔业养殖,从农业种植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都要从生物链角度不断地转变思路,以农业技术的创新丰富农业园内容,扩大农业园的规模,以使农业园产业化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

2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规划方案2.1生态农业示范区对于生态园的设计,生态农业示范区是重点部分,其不仅是生态园的示范区域,而且还是园区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支撑着整个生态园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生态学原理作为生态园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内的生态循环系统。

目前的一些生态农业示范区已经开启了“动植物共生系统”新的发展规划,建立动植物共生模式和养殖生态园区的生物链模式,利用生物共生关系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以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农业示范区的经济效益[2]。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引言观光农业生态园是一种结合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加,观光农业生态园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观光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并提出相关的规划设计方案。

一、选址与用地规划观光农业生态园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空气质量好、水资源充足等因素。

在选址时,还应考虑园区与周边农村、城市的接入性,以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用地规划主要包括农田规划、观光区规划和配套设施规划。

农田规划应合理确定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科学安排土地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观光区规划则应设计各类观光景点、游憩空间以及接待中心等,以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

同时,还需要规划配套设施,如停车场、餐饮区、卫生间等,以提供便利的服务。

二、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是观光农业生态园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农村景观,提供美丽宜人的环境,增强游客的参观体验。

1.植物配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品种。

–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的位置,使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2.水体规划–设计合理的水体分布,如湖泊、小溪等,增加景观的观赏性。

–考虑水体的保护和利用,如设置水生植物区域,提高水质。

3.路径规划–设计通畅的游览路径,使游客能够便捷地游览整个园区。

–设置景点标识牌和路标,引导游客到达目的地。

4.建筑设计–设计与农村特色相符的建筑风格,以增加园区的文化氛围。

–合理布局建筑物,以节约用地并保证景观的连贯性。

三、环境保护措施观光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必须遵循环保原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持续农业–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作物的灌溉效率。

2.节能减排–采用新能源供电系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合理规划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景观规划设计

伊 昔 升 绝 顶 , 俯 窥 天 目 松 。
丹 崖 夹 石 柱 , 菡 萏 金 芙 蓉 。
黄 山 四 千 仞 , 三 十 二 莲 峰 。


上 海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一、认知黄山
1、城市概况
黄山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 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
1.3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黄山市地形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中、低山地面积5000平方公里,
丘陵面积3540平方公里,谷地、盆地面积1267平方公里。
生态
上 海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3、旅游发展战略
黄山旅游开发以黄山风景区为龙头,以屯溪为旅游基地,充分利用和合
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和增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促进社会发展的
和谐力,同时也是更好地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地区的农业资 源、依靠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产增 收的潜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一直是黄山区主要的客源地之一,客源市场相对成 熟,据统计,黄山区2006年接待游客239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旅 游收入相当于GDP的36.5%,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收入占 GDP 的56.5%; 2007 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300万人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居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连接两地区之间的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公路相继开通, 两地之间的交通环境日渐改善,单纯的观光游已不能满足长三角地区游客的 需求。黄山区为“长三角”地区游客推出了“踏春黄山区”、“茶乡风情 游”、“知青文化体验游”、“户外拓展体验游”、自驾游等新的旅游产品。 示范区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追求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

观光农业生态园成为了重要的休闲旅游和生态教育场所。

如何规划设计好观光农业生态园,满足游客需求,兼顾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 地理条件分析规划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信息。

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形、水源、土壤等条件。

在同时,我们要对周边设施进行分析,如是否有公路、车站、机场等交通设施,以及附近是否有其他旅游景点,如何与之整合。

2. 观光农业生态园分区分布将观光农业生态园分为休闲区、观光区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在休闲区域,需要考虑游客的休息和娱乐需求,例如设计花园、儿童游乐区等。

在观光区域,要设计清晰的视觉引导,让游客清楚了解每个景点的特点。

3.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施规划观光农业生态园各种设施的规划非常关键,不仅要考虑其美观性,还要考虑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观光线路的设计上,可以设置交通工具(如缆车、小火车等)方便游客到达各个景点,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同时保持园区整洁和有序。

4. 生态保护观光农业生态园需要兼顾游客的感受和生态保护。

设计和规划园区的时,要保持尽可能的原生态,避免大面积的人工干预。

采用绿色、环保的建材,节约水、电、气资源,在生态环保方面做出贡献。

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游客服务中心、餐厅、展示厅、宣传中心等。

这些设施要充分满足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让他们来到园区可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总之,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是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它不但需要考虑景观、交通、安全等方面,还包括了旅游经济、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内容。

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将观光农业生态园打造成一个安全、舒适、生态环保、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农业休闲度假胜地。

莲花庵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总体规划

莲花庵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总体规划
黑 龙 江农 业科 学 2 0 1 4 ( 1 ) : 6 9 ~7 2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莲 花 庵 生 态 农 业 示 范 观 光 园 总体 规 划
王方 艳 , 袁 德义 。 邱族 周 。 丁 杰。 韩志 强
观光农 业 是 依 托农 业 生 产 、 结 合 旅 游 业 而 发
展 起 来 的新 型产 业 [ 】 ] , 农 业 观 光 产 业 的 发 展 带 动
农 业 和休 闲观 光 农 业 为 目标 , 以湖 南 省 “ 四 化 两 型” 建设 、 长沙市 “ 三大 特 色农 业 经济 圈” 建设 ( 百 里水果 产 业带 ) 以及 长 沙县 黄 兴 大 道 北延 线 农 业
业 观 光 园 的规 划 设 计 进 行 研 究 。
产业示 范 带建设 为 契 机 , 按 照 长沙 县“ 南 工 北农 ”
和“ 一 县 两区 ” 的 总 体构 架 , 充 分 利 用 长 沙县 白沙 镇地 理 、 交通、 资 源 和环 境 等方 面 的优 势 , 建 设 起
来 的示范 性生 态农 业观 光 园 。
( 中南林 业科技 大学 经 济林培 育 与保护 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4 )
摘要: 为 了提 高 长 沙 地 区 农 业 观 光 园的 规 划 设 计 水平 , 在 对 湖 南 省 长 沙 县 白 沙镇 自然 和 人 文 资 源 进 行 详 细调
查的基础上 , 对 莲 花庵 生 态 农 业 观 光 园 的 指 导 思 想 、 规 划 结 构 布 局 以 及 功 能 分 区进 行 了介 绍 , 通过规 划使 园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规划设计方案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K项目背景苗木培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有日光温室大棚110 座(其中本村村民拥有28座,中心拥有82座),总长度为6086.4米折合91.25亩棚前可利用空地折合82.13亩,总面积折合173.38亩(具体数据见附表),可以用于发展农业休闲农场的流转土地共有120亩,属集体所有。

闲置房屋汇总表合计274 1414苗木培育中心温室大棚汇总表苗木培育中心自有温室大棚统计表一(集体)苗木培育中心村民拥有温室大棚统计表二(个人)1.2.项目建设概述项目地现有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符合本项目长期发展规划。

在现有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2丄项目建设指导思想2、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生态园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生态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生态园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

同时为充分展现“陇原民居”特有的风貌,生态园接待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将充分考虑“陇原民居”元素。

2、兼顾景观生态性与与娱乐性。

在对生态园进行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采取养殖区与种植区和观光娱乐区分开、果树中间种农作物等措施,既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采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开发“体验经济”。

通过生态园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 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牛态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

4、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

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将采用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观光者关心的卫生和洗手池的布置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农家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延伸旅游产业链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完善旅游产业 链。围绕旅游办农业,大力发展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建设旅游观光农业带(区)。
(5)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
着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旅游主体国际化、旅游客源国际化和旅游环境 国际化。加强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设立旅游基础设施标准、旅游 企业经营标准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

说明部分
前 言

图纸部分
第一章
项目背景与现状解读
第四章
示范区产业平台的定位与构建
一、区位图 二、规划范围图 三、农业园控规区现状分析图 四、农业园控规用地适宜性分析图 五、农业园控规区功能分区图
一、认知黄山 1、城市概况 2、农业生产 3、旅游发展战略 二、认知黄山北大门 1、区域分析 2、上位相关规划内容 三、项目背景 四、规划范围 五、发展条件分析 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七、总结
北大门耿城正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创业者的沃土和开发建设的热土。
生态
上 海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2、上位相关规划内容
2.1《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黄山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与一般的区域不同,它不单纯以景区(点)核 心吸引力塑造为重点,黄山就可以认为是她的核心吸引力景区。黄山区旅游 业发展的重点还是在于产业的提升和产品建设与黄山形成互补,目前来看, 产品建设应该以特色观光、娱乐、参与类项目为主,兼顾度假项目、培育度 假市场。 黄山区的行政区划面积主要是由黄山风景名胜区和太平湖及其周边区域 构成,所以,黄山区的旅游区划可以分为两大板块,即环黄山旅游区和太平 湖旅游区。这两个旅游区的产品特色非常鲜明。“环黄山”旅游区依据黄山 风景名胜区四个大门分成四个旅游亚区:南大门旅游亚区、北大门旅游亚区、 东大门旅游亚区、西大门旅游亚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目前只有南北两个大门,随着黄山景区的发展势必扩大 景区的环境容量,南大门所在地汤口的开发由于长期超重负荷,现状已是不 堪;而北大门的耿城镇建设是渐入佳境,为将来北大门的升温做好基础设施 上的准备。
他 日 还 相 访 , 乘 桥 蹑 彩 虹 。
位于黄山北大门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建设,依托黄山风景区著名品牌,将会打造成农业生产示 范基地、乡村休闲旅游胜地、养生疗养天堂、黄山北大门的后花园。示范区同时地处安徽省“两山一 湖”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周边交通发达便捷,具有优越的开发潜力和旅游客源。
二、认知黄山北大门
1、区域分析
黄山区原为太平县,太平县内耿城镇,坐落在黄山风景区北麓,是黄山 北大门。 耿城镇地处“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黄金旅游线上,是由北进入黄山 风景区的必经之地,更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总体规划的重要节点。全 镇国土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辖6个村、51个村民组。北与黄山区 新城区紧紧相邻,距合铜黄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南距黄山北大门索道10公
【黄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功能区划分】
2.2 《黄山市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三个圈层” 的空间结构形态。 “一个中心”——主要指黄山区城关镇甘棠镇 “两条轴线”——包括合铜黄高速、103省道乡村景观旅游带 “三个圈域”——包括北部的绕湖圈、中部的环城圈、南部的环山圈 其中,黄山北大门乡村旅游区属于三个圈域中的“环城圈”,主要包括
(2)气象
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湿热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 特征。一月份黄山以南区域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黄山以北为西北风,七月份 全市以偏南风为主,全年风速较小。年平均气温15°~16°C,大部分地区冬 无严寒,无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达2708毫米。降水多 集中于5~8月,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和增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促进社会发展的
和谐力,同时也是更好地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地区的农业资 源、依靠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产增 收的潜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一直是黄山区主要的客源地之一,客源市场相对成 熟,据统计,黄山区2006年接待游客239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旅 游收入相当于GDP的36.5%,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收入占 GDP 的56.5%; 2007 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300万人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居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连接两地区之间的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公路相继开通, 两地之间的交通环境日渐改善,单纯的观光游已不能满足长三角地区游客的 需求。黄山区为“长三角”地区游客推出了“踏春黄山区”、“茶乡风情 游”、“知青文化体验游”、“户外拓展体验游”、自驾游等新的旅游产品。 示范区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4 人文历史
黄山历史悠久,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中国三大区域文化 (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 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十家之村,不废 诵读”,同时,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新 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砚、徽派建 筑、徽雕、徽刻、徽剧、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 化流派。直至今日,黄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桥、古塔、 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 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
这是唐代诗仙李白描写黄山风景区的诗词。黄山风景区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 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 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具有“天下 第一奇山”之称。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发展,以及黄山人勇于进取和创新的发展精神,黄山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取得 了一系列旅游开发的佳绩。2007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300万人次,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收入占 GDP的56.5%。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以回归大自然、接触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度假生活成了今日城市居民的生活新时尚。时 下,旅游观光的单一旅游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旅游需求,而乡村休闲度假的旅游消费已经成 为旅游的热点。
一、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二、产业定位 三、产业项目发展 四、产业发展策略
六、农业园控规区总平面园区布局图
第五章
农业园控制性规划
七、农业园入口方案图 八、农业园局部效果图 九、农业园景点效果图 十、基础公建意向图
第二章
规划总论
一、目的意义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指导思想 四、规划重点 五、规划原则 六、规划年限 七、规划层次
1.3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黄山市地形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山体海拔高 度一般在400—500米,千米以上的高峰星罗棋布。山地面积5000平方公里,
丘陵面积3540平方公里,谷地、盆地面积1267平方公里。
生态
上 海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3、旅游发展战略
黄山旅游开发以黄山风景区为龙头,以屯溪为旅游基地,充分利用和合
耿城镇、三口镇。其开发方向为:北大门乡村旅游集散中心、观光农业旅游、
乡村观光度假旅游、乡村休闲养生旅游。
【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项目分布】
生态
上 海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三、项目背景
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生态建设,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主的科学发展 观。其中很重要的就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地处耿城镇东北方向的黄山北大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作为城区发展 建设的五大功能区一,正是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农业产 业结构所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区委、区政府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 —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和城市服务型农业。面对机遇和挑战, 认真制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工作,搞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以期迅速提升 区域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该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农业抗灾减灾
1.2 区划和人口
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调整设立 省辖地级市——黄山市,下辖三区四县和黄山风景区,即屯溪区、徽州区、 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市政府驻地设在屯溪区。全市总面 积980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146.4万人,其 中非农业人口3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5.1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这个目标,突 出茶产业、竹木业、茧丝绸业、果蔬业、中药材业和养殖业等六大主导产业 和特色产品,着力在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一体化经营三个环 节上下功夫,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 经营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三章
示范区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目标 二、市场分析 1、市场发展条件分析 2、经营策略 三、战略定位 四、功能分区 五、空间发展策略
一、土地规划范围 二、现状条件分析 三、规划要素解读 四、规划目标 五、规划理念、意向 六、空间体系推演 七、功能布局 八、用地平衡表 九、旅游开发规划 十、居民生产系统规划 十一、道路系统规划 十二、绿化系统规划 十三、景观空间规划 十四、环境保护系统规划 十五、农业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排水工程规划 3、供电工程规划 4、邮电工程规划 5、水资源配置规划 十六、投资估算 十七、经营管理 十八、建设开发时序
伊 昔 升 绝 顶 , 俯 窥 天 目 松 。
丹 崖 夹 石 柱 , 菡 萏 金 芙 蓉 。
黄 山 四 千 仞 , 三 十 二 莲 峰 。


上 海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一、认知黄山
1、城市概况
黄山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 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
(2)提升旅游产品结构
巩固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体验、度假休闲、商务会议和个性化 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