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质景观

合集下载

丹霞地质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定义及成因: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中生带—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碎屑岩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形成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沙砾岩,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力的作用形成。

形成条件、分类及分布情况: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有:1、红色沙砾岩。

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夹有泥岩、碎屑岩等。

这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特征;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

区域断裂作用和间歇式的抬生,形成网格状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下切并不断扩大,形成陡避、巷谷、石柱等;3、气候。

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流水对岩层裂隙及节理的切割和溶蚀作用强,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丹霞地貌是指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它以其奇特的红色岩石群、绚丽多彩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质现象而闻名。

下面我将对丹霞地貌进行通俗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奇观。

一、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物质基础主要由红色砂砾岩、砂岩以及粘土岩等构成。

经过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作用,以及地下水的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物质逐渐形成了丹霞地貌。

二、丹霞地貌的特点1. 鲜红石群:丹霞地貌的最大特点就是石群的颜色鲜红,形状各异。

这些红色的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出极为绚丽的色彩,给人一种迷人的感觉。

2. 奇特景观:丹霞地貌的景观丰富多样,其中有高耸入云的巨峰,有陡峭峻拔的峡谷,还有峰林、石柱、悬崖和石笋等独特形态的地貌景观。

3. 特殊地质现象:丹霞地貌不仅呈现出多样的景观,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例如,丹霞地貌中常常存在独立的岩柱状地貌,这是由于风化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地层产生侵蚀造成的。

三、丹霞地貌的分布丹霞地貌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比如广西桂林、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等地。

这些地方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丹霞地貌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育。

四、丹霞地貌的独特价值1. 科学价值:丹霞地貌是地质学、地貌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演变的历史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2. 生态价值:丹霞地貌的多样的地貌景观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3. 文化价值:丹霞地貌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丹霞地貌被赋予了神话传说和文化故事,成为人们追溯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丹霞地貌的保护与利用为了保护丹霞地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丹霞地貌的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体系,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游览线路,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丹霞地貌是由于自然力量长时间作用(数亿年)造成岩石颜色、形态、构造的变化,形成的红色石柱、峰林、峡谷和地堑等地貌现象。

丹霞地貌景观的特征主要包括:
1. 红色石柱:丹霞地貌最为著名的景观形态就是红色石柱,红
色的石柱形态各异,有的笔直如箭,有的扭曲如蛇,有的高耸入云,
有的低小精致,共同构成了独特绚丽的景观。

2. 悬崖峭壁:丹霞地貌形成漫长的时间,自然力量推动地壳翻转,经历风化、沉积和侵蚀等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悬崖峭壁,它们陡峭、秀丽,既壮观又危险。

3. 峰林怪石:丹霞地貌中的峰林怪石是一种形态各异、玲珑多
彩的奇妙景观。

它们像一座座独立的山峰,挺拔险峻,有的形似动物、有的像仙人、还有的像建筑,构成了美丽的自然图画。

4. 峡谷地堑:丹霞地貌中还有许多的峡谷和地堑,这些峡谷地
堑或险峻峭壁,或悬崖峭壁,或深幽溪谷,为整个丹霞地貌增添了自
然的“水带”,也是人们探险的好去处。

5. 红色岩石:丹霞地貌的特点之一就是红色岩石,这些岩石因
富含氧化铁而呈现出鲜艳夺目的红色,是丹霞地貌最为明显的标志和
特征之一。

贵德七彩丹霞简介

贵德七彩丹霞简介

贵德七彩丹霞简介贵德七彩丹霞,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境内,是一处壮观的丹霞地貌景观。

这里的丹霞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流水侵蚀等因素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意义。

以下是贵德七彩丹霞的详细介绍:一、地质背景贵德七彩丹霞的形成可追溯到新生代第四纪时期,约在200-300万年前。

在这个时期,青藏高原开始上升,形成了许多山脉和丘陵地带。

贵德七彩丹霞所在的地方属于青海湖拗陷,是地质构造中的重要部分。

由于地壳运动和地表水流的作用,这里的岩石逐渐形成了奇特的地貌形态。

二、地貌特征贵德七彩丹霞地貌形态多样,包括陡峭的峰林、峰丛、峡谷、石柱等。

这些地貌形态是由于地壳抬升和地表水流侵蚀作用形成的。

在地质构造上,这里属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但由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丹霞地貌。

在贵德七彩丹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色彩斑斓的地貌特征。

这里的山体呈现出红、黄、绿、蓝等多种颜色,形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这些色彩的形成是由于岩石中含有的不同矿物质以及气候、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红色岩石主要是由铁氧化物组成,黄色岩石则是由石英砂岩和页岩组成。

三、生态环境贵德七彩丹霞不仅是一个地质地貌上的奇观,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上的宝地。

在这里生长着许多植被,包括草原、森林、湿地等。

这些植被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贵德七彩丹霞中,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包括羚羊、旱獭、狼等。

这些动物在丹霞地貌中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地,与人类共同分享这片土地。

此外,贵德七彩丹霞周围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文化价值贵德七彩丹霞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这里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与当地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密切相关。

在贵德七彩丹霞周边地区,有许多民族和村落,其中以藏族和汉族为主。

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居住和劳动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例如,藏族的唐卡绘画、藏式建筑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七彩丹霞的介绍和特点

七彩丹霞的介绍和特点

七彩丹霞的介绍和特点七彩丹霞是指在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因沉降、侵蚀、风化等自然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地质景观,其特点是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壮观奇异。

七彩丹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风化侵蚀的作用。

在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岩石会发生断裂、变形和抬升等现象,而自然风化也会使岩石表面产生腐蚀、剥离、磨蚀等作用。

这些作用的结果,就是在丹霞地貌区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石林、峰丛、峡谷、溶洞等景观,而这些景观又因岩石的不同成分和含有的矿物质而呈现出各种颜色,从而形成了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的特点是多姿多彩,色彩斑斓。

在不同的地区,丹霞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不同,比如,在广西桂林的丹霞中,岩石呈现出青、黄、白、黑、紫等多种颜色,而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丹霞中,则以红色为主。

此外,七彩丹霞还有一个特点是形态各异,有的是高耸入云的峰峦,有的是奇形怪状的石林,还有的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和漫长的溶洞。

这些形态各异的景观,都是在地质构造和自然风化的作用下形成的。

七彩丹霞的景观是壮观奇异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丹霞地貌区行走,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伟力。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此外,七彩丹霞还有一个特点是富含文化内涵。

在丹霞地貌中,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历史文化遗存,比如,在广西桂林的丹霞中,有很多古代的寺庙和古镇,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

在我国,七彩丹霞的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地。

其中,广西桂林的七星岩、贵州黄果树等景点是比较著名的。

七彩丹霞的旅游资源价值很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丹霞地貌,避免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破坏。

七彩丹霞是一种奇特的地质景观,其多姿多彩、形态各异、壮观奇异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内涵的体验。

应该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一自然奇观。

丹霞山的介绍

丹霞山的介绍

丹霞山的介绍丹霞山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境内,是中国少有的以丹霞地貌命名的山。

丹霞山被誉为“中国丹霞之最”,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丹霞山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受挤压和风化作用形成了层理清晰、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

这里有红砂岩、砂页岩、石灰岩等多种岩石组成,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层层叠叠、群峰耸立的奇特景观。

丹霞山的山体造型独特,有的像仙境般的宫殿,有的像悬挂的巨幕,有的像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奇妙的世界中。

登丹霞山,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景致。

山上有丹霞峰、丹霞洞、丹霞峡、丹霞瀑等景点,每一个景点都展示出丹霞山的独特魅力。

丹霞山上的植被丰富多样,有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机盎然。

丹霞山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山上有许多古迹遗址,如丹霞寺、碧霞宫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出古代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底蕴。

同时,丹霞山还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丹霞山还是一处理想的登山胜地。

登丹霞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景,体验登山的乐趣。

登山途中,可以欣赏到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总的来说,丹霞山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登山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游客还是登山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乐趣和惊喜。

丹霞山以其独特的地质奇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丹霞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的魅力,体验登山的乐趣和留下美好的回忆。

丹霞山旅游景点介绍

丹霞山旅游景点介绍

丹霞山旅游景点介绍
丹霞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以下是丹霞山的旅游景点介绍:
1. 丹霞地貌:丹霞山以独特的丹霞地貌而闻名,由红色砂岩和石灰岩构成,形成了丹霞山独特的山峰、峡谷、溶洞等自然景观。

2. 天子山:是丹霞山的主峰,海拔为1098米,是观赏丹霞地貌和俯瞰全景的最佳地点。

从天子山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岳风光和神奇的地质景观。

3. 石门洞:是丹霞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洞穴,被誉为“丹霞第一洞”。

洞内有石笋、石幔等奇特的溶洞景观,非常壮观。

4. 柱子山:是丹霞山的一座奇特山峰,形状酷似一个巨大的石柱,被誉为“丹霞第一柱”。

登上柱子山可以俯瞰周围的山峰和红色砂岩地貌。

5. 坡头垭:是丹霞山的著名景点之一,是一条狭窄而险峻的山间峡谷。

峡谷两侧陡峭的石壁上长满了苔藓和观赏植物,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和探险。

6. 罗吼岭:是丹霞山的一处山岭,海拔约为800米。

登上罗吼岭可以欣赏到丹霞山风光的绝佳视角,尤其适合日出和日落的
观赏。

7. 龙宫洞:是丹霞山的一处著名溶洞,被誉为“南华洞窟第一景”。

洞内有钟乳石、瀑布和地下河流等奇特景观,非常壮观。

除了以上景点外,丹霞山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和探险项目,如清风亭、一线天、天门洞等。

游客可以选择徒步、骑行或乘坐缆车等方式游览丹霞山,体验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质奇观。

丹霞地理风貌的艳丽

丹霞地理风貌的艳丽

丹霞地理风貌的艳丽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张掖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地貌景观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丹霞地理风貌的艳丽之处,带您领略这片神秘土地的魅力。

首先,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地质运动密切相关。

数百万年前,地壳运动使得这里的岩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丹霞地貌以红色砂岩为主,经过风雨侵蚀,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形状和色彩。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各种形状奇特的丹霞石柱、丹霞峡谷、丹霞峰林等景观,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艳丽。

走进丹霞地理风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壮观的丹霞峰林。

这些形态各异的丹霞峰峦,有的像巨大的蘑菇,有的像雄鹰展翅,有的像骆驼漫步,它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于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沿着蜿蜒的小路继续前行,您会来到一片丹霞峡谷。

这里的峡谷深邃幽静,两侧是高耸的丹霞石柱和陡峭的崖壁。

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石柱和崖壁呈现出各种鲜艳的颜色,如红色、橙色、黄色等,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和节奏,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此外,丹霞地貌还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不仅有各种珍稀的植物和动物,还有许多奇特的岩石纹理和矿物质。

这些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的完美结合,使得丹霞地理风貌更加绚丽多彩。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活力。

除了自然景观的魅力,丹霞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传说。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领略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总之,丹霞地理风貌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壮观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地貌景观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活力,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地质景观定义及成因: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中生带—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碎屑岩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形成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沙砾岩,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力的作用形成。

形成条件、分类及分布情况: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有:1、红色沙砾岩。

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夹有泥岩、碎屑岩等。

这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特征;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

区域断裂作用和间歇式的抬生,形成网格状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下切并不断扩大,形成陡避、巷谷、石柱等;3、气候。

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流水对岩层裂隙及节理的切割和溶蚀作用强,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 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流水冲刷侵蚀型、侵蚀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按岩性可分为:砾岩型、砂岩型;按演化分为:幼年型、壮年型、老年型。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

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而在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甘肃、河北北部等地。

分布以南方为主,北方次之,其杰出代表为广东丹霞山和福建武夷山。

xx 风景区简介:xx 曾感叹说:“遍访名山独尊江郎奇幻”,位于浙江的江郎山就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

是国家级的著名旅游风景区。

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 余米。

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

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

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崕题刻“壁立万仞”四字。

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

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离,常凝天、山于一色,融云峰于一体。

无怪唐诗人白居易赞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

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时都写到江郎山。

他把江郎山与雁荡山、黄山和鼎湖峰进行比较,极力地赞叹江郎山“奇”、“险”、“神”。

江郎山的风景迷倒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江山在浙江省江山市城南25 公里的江郎乡,是国家级的著名旅游风景区。

山形主体为三个高耸入云的巨石,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

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 余米。

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

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崕题刻“壁立万仞”四字。

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

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离,常凝天、山于一色,融云峰于一体。

无怪唐诗人白居易赞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

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时都写到江郎山。

他把江郎山与雁荡山、黄山和鼎湖峰进行比较,极力地赞叹江郎山“奇”、“险”、“神”。

江郎山的风景迷倒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一线天之最、天然造化的伟人峰,惊险陡峻的郎峰天游和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全国最大的毛泽东手书体“江山如此多娇”摩崖题刻,以及古道雄关仙霞烟霞亭岭,历史名镇廿八都,神秘莫测的戴笠故居,碧波浩渺的月亮湖等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辉映的景点景观150 余处。

此外,霞客游踪、洞岩钟鼓、石大门、仙居寺剑瀑、浮盖山、景星山、峡里湖、须江瑶池、笔头峰、海螺峰、郎峰仙道、石隙奇观、天然国画、丹霞赤壁、美食一条街、郎峰天桥、神女临江、月亮湖、洞天寿星、开明禅寺诸景亦各尽其奇。

千百年来,众多英杰名士为江朗山留下了大量的游踪遗墨祝其岱、白居易、陆游、朱熹、徐霞客、郁达夫等骚人墨客更为江郎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江郎山交通便捷,特产丰富,住宿设施配套齐全,江郎山庄正以崭新的面貌、全优的服务迎接四方来客。

如今,江郎山已成为“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成龙,交通快速便捷的著名旅游胜地,吸引无数游人纷至沓来,猎奇探胜,领略江郎山雄奇伟岸的美丽风光。

xx 的主要景观有:神笔峰、会仙岩、一线天、开明禅寺、霞客游踪、丹霞赤壁、登天坪、天桥、郎峰天游、天梯、钟鼓洞、烟霞亭、仙居剑瀑、江郎书院、伟人峰等。

其中江郎山为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

海拔824 米。

三座石峰呈川字形排列,分别称郎峰,亚峰,灵峰。

石峰高369 米,状如天柱,摩天插云。

三峰之间有大弄、小弄可出入。

小弄内岩壁如削,高312米,长298米,宽仅3 米余。

被华东56 位地质学家勘定为“中国一线天之最”。

郎峰平均坡度88 度,历来无人可上,让无数游客浮想联翩。

唐.白居易诗云:“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往来醉烟霞。

”现沿石壁凿有3500 余级石阶,曲折攀援而上约一公里可达峰巅。

伫立峰巅,时有白云从身旁飘过;俯瞰脚下,百里山川尽收眼底,颇有登天之感,令人心旷神怡;廿八都深高莫测的古镇。

中华民族,是一种以宗族血缘为主体脉络繁衍的文化,所以,中国地域中,一个村庄往往就是一个姓氏:张家村,李家庄,王家屯。

但廿八都这个始于唐代,繁盛于明清的小小奇特古镇,总共一万人口,却有132个姓氏,9 种方言。

三省边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频繁战争、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为"方言王国"和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长条形布局的城镇,古建筑风貌依旧。

枫溪水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民居依山傍水,缘溪而建。

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至今仍保留着19 世纪的风貌。

其建筑风格之多样,集浙式、徽式、闽式、赣式、苏式、云贵,甚至欧式于一身;其雕刻之精美,乃融木雕、石雕、砖雕于一体;其民俗淳厚,耕读传家,小小古镇竟有两个孔庙,而孔庙中,居然保存了400 多幅彩色壁画。

所以,有专家称其为“天然民俗博览馆”。

是一块神奇的“文化飞地”;仙霞关是"浙江诸山之祖" ,仙霞岭海拔1413 米,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素称"东南锁钥,八闽咽喉",含仙霞古道、古关隘、冲天苑、戴笠故居以及岭南的省级文化名镇廿八都、浮盖山等主要景点53 处。

这里是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关口。

仙霞古道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一路林木森森、篁竹蔽天,古道石级缝中冒出青草,有浓浓的苍凉感,从江山市的仙霞关至枫岭关,道道险关扼守着这条从唐朝到近代浙、闽间唯一的商旅要道。

江山双塔位于江山城郊5公里处,对峙于江山江两岸。

江东为百祜塔,高24米,始建年代不详,明隆庆元年(1565年)重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修。

江西为凝秀塔,系9 级六边形楼阁式空心砖塔,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建。

有关双塔,流传着英俊少年百祜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凝秀的动人故事。

双塔成为江城一胜景,也成了坚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形成原因及保护:江郎山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构造内动力和风化剥蚀外营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峡口盆地中生代断坳盆地的形成于堆积,以及新生代以来湖盆抬升为山地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

中生代湖盆沉积环境为丹霞地貌提供了成演的物质条件,而侏罗纪后期以来,尤其是白垩纪红层在后期构造抬升中产生的断裂构造对丹霞地貌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其中对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主要岩层方岩组(K1f)的22块岩石标本进行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的X荧光和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分析了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岩性特征与地貌成因的关系:(1) 方岩组(K1f)砾岩中的火山岩砾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SiO2含量普遍也很高(在44.90%〜75.80%之间),表明岩性总体上抗风化能力强,这使江郎山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的"三爿石"历经沧桑仍能巍然屹立,江郎山也因此成为丹霞地貌发育晚年时期的典型代表。

(2) 方岩组(K1f)的砂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其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粒间孔隙约占20%〜25%,局部可见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现象。

岩石薄片鉴定可看出,其粒间孔隙很可能是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后的结果,而且构成砂岩的岩体的流纹岩岩屑等其本身就具有气孔构造,这些岩屑在显微镜下可见已经强烈泥化,岩体抗风化程度较低,这是构成该区地貌岩性之一的砂岩被侵蚀和风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3) 在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方岩组(K1f)岩性对地貌的形成起了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岩性的特征及抗风化能力的不同导致的差异风化现象,对该区丹霞地貌后期的微地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岩性差异风化是江郎山山体崩塌、扁平状洞穴的形成的重要因素。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地质旅游形象不突出、地址标识牌不足、研究成果未被充分应用、导游对丹霞地质无所知之。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1、加强保护区建设;2、突出旅游地质;3、增加标识牌;4、建立“ X地质公园展览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