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泊船瓜洲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泊船瓜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泊船瓜洲》

诗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 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诗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 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 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 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1075年 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他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 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 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这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 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 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bó)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音
写出下面的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泊( bó )、间( jiàn ) 重( chóng )、还( huán )
作者在此地——瓜洲; 此时——明月; 此景——春; 自然想到了——还; 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
测试
王安石,( )代人,曾推行( 《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
),功绩不裴。 )之情。
解释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泊船瓜洲》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诗中7个多音字,把古诗读正确。
2、能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大意,揣摩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多音字我会读:泊()船、湖泊(); 一水间()、 时间();只()隔 、一只();又绿()、绿()林好汉;照我还()、还()是;数()重();数一数()、重()要。
教学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揣摩诗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对“绿”字深刻理解和真正领会诗人才离乡就思归的复杂情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通过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表达的感情不是难事,难在“绿”字深刻理解和真正领会诗人才离乡就思归的复杂情感。
——生齐诵
诗人曾在这里睿智读书,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诗人曾在这里收徒讲学,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南京就是王安石挥洒青春与理想的地方,这怎能叫他不思念呢?
——生齐诵
诗人曾在这里大刀阔斧地改革,为当地的百姓带来希望;诗人曾在改革失败后,辞官回到这里静养。南京就是王安石实现政治理想的地方,也是他遭受挫折疗伤的地方,这怎能叫他不思念呢?
10、教师渲染情境,读出诗人思乡之情。
1、复习巩固理解古诗的方法。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大意,并批注在书上。
3、结合批注谈对诗句的理解。
4、解决问题:(1)在你的眼里诗人离家乡近还是远呢?
(2)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想到哪些词来替换“绿”?诗人为何最终会选定“绿”?
5、速读速记:以“绿”描写春风的诗句,并展示汇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泊船瓜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泊船瓜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材解说《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在课堂上教师应主要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问题细化、简单化,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理解和感悟诗歌,进一步促进朗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读的方式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通过创设矛盾情境和渗入背景知识体会王安石“欲还而不能还”的矛盾心境,进而认识到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背景资料、PPT课件教学流程一、认识诗人,导入诗文㈠复习旧知,引出诗人王安石。

⒈提问: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首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游山西村宋·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⒉串语:真棒。

说明大家课后都有复习过,才会记忆这么清晰。

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一首古诗。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以教为教,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解题读诗,读通读准(5分钟)1.串语: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拿出来,大声地把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题目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23
常得 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24
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 的》为题,谈感受。 要求: 中心鲜明,层次清楚。
25
泊船瓜洲
1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3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了
北宋“民劳财匮”,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对
后来学术思想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其改革奠定了基础。
现存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 义》,《宋说》等。
4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 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 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 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 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 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 (shì)号"文"。著有《王临川 集》、《王文公文集》,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 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假如你认为自己不是很聪明,读了文章 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2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22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 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 之,曰:“欲磨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 武氏岩。
10
2)于 环谒于邑人 ( 到,介词 ) 于舅家见之 ( 在,介词 ) 贤于材人远矣( 比,介词 ) 受于人者不至( 被,介词 )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教学目标: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

教学重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法学法: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教课要求】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经过看说明、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粗心,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经过三首诗词的对照学习和拓展,初步认识思乡诗词的一般特色。

4.经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领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品尝语言,累积并内化诗句,领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经过对照领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觉思乡诗词的一般特色。

【教课策略】1、教法:自学指导法2、学法:自主、合作、研究【教课时间】两课时【教课准备】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第一课时【教课内容】《泊船xx》《 xx》【教课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两首古诗。

2.经过看说明、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粗心及要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诗句的意思。

3.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推测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照学习,领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故、表达的方式、语言特色是不一样的。

【教课要点】经过看说明、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粗心及要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诗句的意思。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推测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照学习,领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故、表达的方式、语言特色是不一样的。

【教课流程】一、相机导入,揭露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庸而又崇高的情怀,她像血液同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

由古到现在,从未中断。

今日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

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二、检查朗诵,读通古诗。

三、借助说明和课外采集的资料自读疏导诗歌粗心。

1.学生运用累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

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沟通,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怀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哪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粗心。

人教最新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_泊船瓜洲

人教最新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_泊船瓜洲

stop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 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 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比其他字好在哪里?
绿:吹绿。既写出了颜色,又写出了动态的美。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仿佛 江南秀美景色就在我们面前一样。
3、诗中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哪一句?
[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 唐诗人,字文昌,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 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 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 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 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 推崇,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 集》。
yú ) 身向榆关那畔行 (pàn)

夜深千帐灯
(zhàng)
1、熟读《长相思》,并抄写。 2、继续把昨天指导丛书没做完的部分做完。 3、预习第六课《梅花魂》,
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 瓜洲: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钟山:南京的紫金山。
瓜洲
扬州

北岸
京口

钟山
(南京)
南岸
“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 你的理解。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 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 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辞官归家途经瓜洲时所写的,写出了诗人停船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感情真挚强烈。

因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学会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有了一定的语言的积累,本诗较浅显,学生结合注释很容易读懂。

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面,“说”为线,“品”为聚焦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构建“解—知—明—品—诵”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也用“解—知—明—品—诵”的方法来学习本诗,明确目标要求,多读细品。

四、说教学程式:(一)谈话导入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当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看到圆月都会感慨万分,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谁见过这样的诗,能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诗,看作者借月抒发什么情怀?”谈话导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

(二)学习古诗对古诗的教学我让学生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这五个步骤进行自学。

1、解诗题齐读课题结合注释自学理解课题。

这样把课堂的学习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学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 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 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 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 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 也。)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 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 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家切 不能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是: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明
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 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 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 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 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 “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 字呢?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汴京 京 杭 大 运 河
意思是: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 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 过隔着几座山而已。 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 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 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 乡呢?从哪里知道?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重庆武隆县羊角长坡小学李登文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停泊)
——王安石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诗人。)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请我还”的强 烈思乡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瓜洲:在长 京口:今江苏镇江。 江北岸,扬 州南面。 钟山:今南京 市紫金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很想还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