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礼记》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所以,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鳏同:矜)翻译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简介《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初中语文 文言文《虽有佳肴》原文、注释及译文

初中语文 文言文《虽有佳肴》原文、注释及译文

《虽有佳肴》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佳”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八下礼记二则原文及注释拼音

八下礼记二则原文及注释拼音

《礼记》二则【朝代】先秦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本节选自《学礼》。

肴:带骨头的肉。

旨:甘美的味道。

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困:不通。

自反:反躬自省。

强(qiang):勉励。

学(xiao)学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大道之行译文和原文

大道之行译文和原文

大道之行译文和原文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终:终老,终其天年。

(11)矜、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析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赏析《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鳏同:矜)翻译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简介《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大道之行也》是孔子写的一篇关于理想社会模样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3、为:是,表判断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7、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
一、课文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大道之行也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