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初三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数学下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初三数学下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已知二次函数2(21)1y mx m x m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8m >B .18mC .18m >-且0m ≠ D .18m 且0m ≠ 2.已知y 是x 的二次函数,y 与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所示,若该二次函数图象向左平移后通过原点,则应平移( )x… 1- 0 1 2 … y … 0 3 4 3 …A .1个单位B .2个单位C .3个单位D .4个单位 3.二次函数223y x =-+在14x -≤≤内的最小值是( )A .3B .2C .-29D .-304.如图是抛物线y 1=ax 2+bx +c (a≠0)的一部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A (1,3),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B (4,0),直线y 2=mx +n (m≠0)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结合图象分析下列结论:①2a +b =0;②abc >0;③方程ax 2+bx +c =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④当1<x <4时,有y 2<y 1;⑤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1,0).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③⑤ 5.如图,抛物线2(0)y ax bx c a =++≠与x 轴交于点()4,0,其对称轴为直线1x =,结合图像给出下列结论:①0b <;②420a b c -+>;③当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所以正确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且0a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3,0A ,对称轴为直线1x =,下列结论:①0abc <;②0a b c -+<;③2b a =-;④80a 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交EF 于点G ,有下列结论:①15BAE DAF ∠=∠=︒;②AC EF ⊥;③BE DF EF +=;④3AG G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8.Rt ABC 中,90C ∠=︒,2AC =,1BC =,sin A =( )A 5B .2C .32D .12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90°,AC=14,点E 在边CB 上,CE=2EB ,点D 在边AB 上,CD 垂直AE ,垂足为F ,则AD 的长为( )A .92B .4225C .35D .1510.如图,推动个小球沿倾斜角为α的斜坡向上行驶,若5sin 13α=,小球移动的水平距离12AC =米,那么小球上升的高度BC 是( )A .5米B .6米C .6.5米D .7米11.在Rt △ABC 中,90︒∠=C ,5AB =,2AC =,则tanB 的值为( ) A .12 B .2 C .5 D .25 12.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是2,∠B=120°,P 是对角线AC 上一个动点,E 是CD 的中点,则PE +PD 的最小值为( )A 2B 3C .2D 5二、填空题13.二次函数y =x 2+2x ﹣4的图象的对称轴是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14.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30A -,,()4,0B 两点,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10a x b x c -+-+=的解是______.15.如图,点P 是双曲线()4:0C y x x=>上的一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1:22AB y x =-于点Q ,连结,OP OQ 当点P 在曲线C 上运动,且点P 在Q 的上方时,POQ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16.已知点()4,A m -,()2,B m ,()6,C n 均在抛物线2y x bx c =++上,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m __________n .17.如图,在ABC 中,AD BC ⊥交BC 于点D ,AD BD =,若42AB =,4tan 3C =,则BC =________.18.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90B ∠=︒,2AB =,8CD =.连接AC ,AC CD ⊥,若1sin 3ACB ∠=,则AD 长度是_________.19.如图,在山坡上种树时,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为6m .测得斜坡的斜面坡度为i =1:3(斜面坡度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则斜坡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为_____.20.2sin30°+tan60°×tan30°=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抛物线23(0)y ax bx a =+-≠经过(1,0)(3,0)A B -,两点,C 点是抛物线与y 轴交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ACM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网络销售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销售方式.某公司在某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播销售防疫包,已知防疫包的成本价格为6元/个,每日销售量y (单位:个)与销售单价x (单位:元/个)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如表记录的是有关数据,经销售发现,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价且不高于30元,设公司销售防疫包的日获利为w (元).(日获利=日销售额﹣成本) x (元/个) 78 9 y (个) 4300 4200 4100(1)请求出日销售量y 与销售单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销售这种防疫包的日获利w 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 23.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4BC =,点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BD ⊥,交边BC 于点F (点F 与点B ,C 都不重合),点E 是射线FC 上一动点,连结PE ,ED ,并一直保持EPF FBP ∠=∠.(1)求证:EPF EBP △△∽.(2)设BP 的长为x ,DEP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当DEP 与BCD △相似时,求DEP 的面积.24.小红要外出参加一项庆祝活动,需网购一个拉杆箱,图1,图2分别是她上网时看到的某种型号拉杆箱的实物图与示意图,并获得了如下信息:滑杆DE ,箱长BC ,拉杆AB 的长度都相等,B ,F 在AC 上,C 在DE 上,支杆30cm DF =,:1:3CE CD =,2sin 2DCF ∠=,3cos 2CDF ∠=,求AC 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25.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量一座垂直于地面的古塔BD 的高度,他们先在A 处测得古塔顶端点D 的仰角为45°,再沿着BA 的方向后退20m 至C 处,测得古塔顶端点D 的仰角为30°.求该古塔BD 的高(结果保留根号).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 与菱形ADEF 在第一象限,且边OA ,AD 在x轴上.反比例函y =k x(x >0)的图象经过边OC 的中点M 与边AF 的中点N ,已知菱形OABC 的边长为4,且∠AOC =60°.(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菱形ADEF 的周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二次函数2(21)1y mx m x m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可得△=221410m m m -⨯->(+)()且0m ≠求解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原函数是二次函数,∴0m ≠,∵二次函数2(21)1y mx m x m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则△=240b ac ->,即221410m m m -⨯->(+)(),解得18m >-. ∴m 的取值范围是18m >-且0m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问题,掌握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由表格可得点()0,3与点()2,3是关于二次函数对称轴对称的,则有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0212x +==,进而可得点()1,4是二次函数的顶点,故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14y a x =-+,然后代入点()1,0-可得二次函数解析式,最后问题可求解.【详解】解:由表格可得点()0,3与点()2,3是关于二次函数对称轴对称的,则有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0212x +==, ∴点()1,4是二次函数的顶点,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14y a x =-+,代入点()1,0-可得:1a =-,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14y x =--+, ∵该二次函数图象向左平移后通过原点,∴设平移后的解析式为()214y x b =--++, 代入原点可得:()2014b =--++,解得:123,1b b ==-(舍去),∴该二次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及平移,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及平移是解题的关键. 3.C解析:C【分析】根据图象,直接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由图可知,当x=4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最小值=-2×16+3=-29.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最小(大)值的求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可由图象直接得出,第二种是配方法,第三种是公式法.4.C解析:C【分析】根据抛物线对称轴方程对①进行判断;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a <0,由对称轴位置可得b >0,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可得c >0,于是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顶点坐标对③进行判断;根据函数图象得当1<x <4时,一次函数图象在抛物线下方,则可对④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对⑤进行判断.【详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A (1,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b a=1, ∴2a +b =0,所以①正确;∵抛物线开口向下,∴a <0,∴b =﹣2a >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c >0,∴abc <0,所以②错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A (1,3),∴x =1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方程ax 2+bx +c =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③正确;∵抛物线y 1=ax 2+bx +c 与直线y 2=mx +n (m≠0)交于A (1,3),B 点(4,0), ∴当1<x <4时,y 2<y 1,所以④正确.∵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4,0),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2,0),所以⑤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解答的关键在于读懂图象信息,掌握二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C解析:C【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以及与x 轴y 轴的交点,综合判断即可.【详解】解:抛物线开口向上,因此a >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b a=1,所以0b <,所以①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4,0),则另一个交点(-2,0),于是4a-2b+c=0,所以②不正确;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③正确;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因此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形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判断的前提. 6.B解析:B【分析】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从抛物线的开口,与坐标轴的交点,对称轴等方面着手分析判断即可.【详解】∵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在原点的右边,与y 轴交于负半轴,∴a >0, b <0,c <0,∴abc >0,∴结论①错误;∵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12b a-=,∴2b a =-; ∴结论③正确;∵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且0a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3,0A ,对称轴为直线1x =, ∴1312x +=, ∴11x =-,∴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且0a ≠)的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1,0),∴0a b c -+=;∴结论②错误;∵当x=-2时,y=4a-2b+c >0, ∵12b a-=,则b=-2a ∴80a c +>,∴结论④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对称轴的使用,代数式符号的判定,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通过HL 证明ABE ADF ≌,从而得到,BAE DAF BE DF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以得出EC FC =,从而得出AC 垂直平分EF 可得结论①②正确,设EC x =,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等边三角形边长EF =,分别计算出AG ,CG ,再计算BE 、EF 的长,可比较BE DF +的长与EF 的长,即可判断结论③错误,结论④正确.【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90AB AD B D ∴=∠=∠=︒ AEF 是等边三角形,60AE AF EAF ∴=∠=︒30BAE DAF ∴∠+∠=︒在Rt ABE △和Rt ADF 中AE AF AB AD =⎧⎨=⎩∴Rt ABE △≌Rt ADFBE DF ∴=BC CD =BC BE CD DF -=-∴,即CE CF =∴AC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AC EF ∴⊥∴AC 平分EAF ∠160302EAC FAC ∴∠=∠=⨯︒=︒ 45BAC DAC ∠=∠=︒15BAE DAF ∠∠∴==︒故结论①②正确;sin 60sin 602sin 602AG AE EF CG =︒⋅=︒⋅=⨯⋅︒=AG ∴=故结论④正确;设EC x =,则FC x =由勾股定理得EF =122CG EF x ==,则2xAC CG AG CG =+=+=(12AB x +∴==()1122x x BE AB CE x +∴=-=-=))1212x BE DF x ∴+=⨯=≠ 故结论③错误综上所述结论①②④正确,结论③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这些性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的长度.8.A解析:A【分析】求出斜边AB ,再求∠A 的正弦值.【详解】解:∵90C ∠=︒,2AC =,1BC =, ∴2222215AB AC BC =+=+=, 5sin 5BC A AB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锐角的正弦函数值的求法,解题关键是求出斜边长,熟知正弦的意义.9.B解析:B【分析】过D 作DH ⊥A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C=14,∠CAD=45°,求得AH=DH ,得到14CH DH =-,再证明△ACE ∽△DHC ,可得AC CE DH CH=,再列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过D 作DH ⊥AC 于H ,∵在等腰Rt △ABC 中,∠C=90°,AC=14,∴AC=BC=14, ∠CAD=45°,∴AH=DH ,∴14CH DH =-,∵CF ⊥AE ,∴∠DHA=∠DFA=90°,90,DCH HDC DCH CAF ∴∠+∠=︒=∠+∠∴∠HAF=∠HDF ,∴△ACE ∽△DHC ,∴AC CE DH CH=, ∵CE=2EB ,∴283CE =, ∴ 28143,14DH DH=- ∴425DH = 经检验:425DH =符合题意, ∴42422sin 45552DH AD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0.A解析:A【分析】在Rt △ABC 中,先根据三角函数求出5tan 12α=,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 即可. 【详解】解:如图,在Rt △ABC 中,∵5sin 13α=, ∴5tan 12α=, ∴5tan 12BC AC α==, ∵12AC =米,∴55×12=51212BC AC ==米.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B解析:B【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 ,再根据正切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90︒∠=C ,5AB =,2AC =,∴BC=221AB AC -=, ∴tanB=2AC BC=,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求角的正切值,勾股定理,熟记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B 与点D 关于直线AC 对称.如图,连接BE 与AC 相交于点P ,由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BE 的长度即为PE+PD 的最小值,连接BD.∵∠B=120°,∴∠BCD=180°−120°=60°.又∵BC=CD ,∴△BCD 是等边三角形.∵E 是CD 的中点,3sin 6023BE BC =⋅=⨯= . 故选B.二、填空题13.直线x =﹣1(﹣1﹣5)【分析】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计算即可;【详解】∵y =x2+2x ﹣4=(x+1)2﹣5∴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坐标为(﹣1﹣5)故答案为:直线x =﹣1(﹣1﹣5)【解析:直线x =﹣1 (﹣1,﹣5)【分析】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计算即可;【详解】∵y =x 2+2x ﹣4=(x +1)2﹣5,∴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坐标为(﹣1,﹣5),故答案为:直线x =﹣1,(﹣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求解,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4.【分析】抛物线经过两点则方程的解为x=-3或x=4根据方程可得x-1=-3或4求解即可;【详解】∵抛物线经过两点∴方程的解为x=-3或x=4∵∴x-1=-3或x-1=4解得=-2或5故答案为:=-2解析:12x =-,25x =【分析】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30A -,,()4,0B 两点,则方程2=0ax bx c ++的解为x=-3或x=4,根据方程()()2110a x b x c -+-+=可得x-1=-3或4,求解即可;【详解】 ∵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30A -,,()4,0B 两点, ∴方程2=0ax bx c ++的解为x=-3或x=4,∵()()2110a x b x c -+-+=, ∴ x-1=-3或x-1=4,解得1x =-2或2x =5,故答案为:1x =-2,2x = 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正确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5.3【分析】设P (x )则Q (xx−2)得到PQ =−x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 △POQ =−(x−2)2+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最大值【详解】解:∵PQ ⊥x 轴∴设P (x )则Q (xx−2)∴PQ =解析:3【分析】设P (x ,4x ),则Q (x ,12x−2),得到PQ =4x −12x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 △POQ =−14(x−2)2+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最大值.【详解】解:∵PQ ⊥x 轴,∴设P (x ,4x ),则Q (x ,12x−2), ∴PQ =4x −12x +2, ∴S △POQ =12(4x −12x +2)•x =−14(x−2)2+3, ∵−14<0, ∴△POQ 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 =k x (k≠0)系数k 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 =k 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16.【分析】由点AB 的坐标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求出b 的值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找出m 和n 的大小关系【详解】解:∵二次函数y=x2+bx+c 的图象经过点A (-4m )B (2m )∴∴b=2∵点A(解析:m n <【分析】由点A 、B 的坐标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求出b 的值,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找出m 和n 的大小关系.【详解】解:∵二次函数y=x 2+bx+c 的图象经过点A (-4,m )、B (2,m ), ∴42122b -+-==-, ∴b=2, ∵点A(-4,m),C (6,n )在二次函数y=x 2+bx+c 的图象上,∴m=16-8+c=8+c ;n=36+12+c=48+c ,∴m <n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m ,n 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17.7【分析】由题意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求出AD 和BD 的长度再根据求出CD 的长即可求出BC 的长【详解】解:∵∴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答案是:7【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利用解析:7【分析】由题意得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42AB =求出AD 和BD 的长度,再根据4tan 3C =,求出CD 的长,即可求出BC 的长. 【详解】解:∵AD BC ⊥,AD BD =,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D ∠=︒,∴2sin 2AD ABD AB ∠==, ∵42AB =,∴4=AD ,∵4tan 3AD C CD ==, ∴3CD =, ∵4BD AD ==,∴437BC BD CD =+=+=.故答案是:7.【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18.10【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先计算再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详解】解:在中∵∴在中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求出AC 是解决 解析:10【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先计算AC ,再在直角三角形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D .【详解】解:在Rt ABC 中,∵12,sin 3AB AB ACB AC =∠==, ∴1263AC =÷=. 在Rt ADC 中,A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求出AC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4米【分析】首先根据斜面坡度为i =1:求出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为6m 时的铅直高度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斜坡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详解】由题意水平距离为6米铅垂高度2米∴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斜面坡度为i =16m 时的铅直高度,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斜坡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详解】由题意水平距离为6米,铅垂高度∴(m ),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 20.2【分析】特殊值:sin30°=tan60°=tan30°=本题是特殊角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解【详解】解:2sin30°+tan60°×tan30°=2×+×=1+1=2【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解析:2【分析】特殊值:sin 30° =12,ta n 60°ta n 30° = 3,本题是特殊角,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解.【详解】解:2sin30°+ta n60°×ta n30°=2×12+3×33=1+1=2【点睛】 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解答题21.(1)223y x x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M ,使得ACM ∆的周长最短,此时(1,2)M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结论;(2)点确定出点M 时直线BC 与直线l 的交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 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把(1,0)A -,(3,0)B 代入23y ax bx =+-得,309330a b a b --=⎧⎨+-=⎩, 解得,12a 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2)抛物线223y x x =--的对称轴为212x -=-=, 点M 在对称轴1x =上,且ACM ∆的周长最短,MC MA ∴+最小,点A 、点B 关于直线1x =对称,∴连接BC 交直线1x =于点M ,此时MC MA +最小,设直线BC 的关系式为y kx b =+,(3,0)B ,(0,3)C -,∴303k b b +=⎧⎨=-⎩, 解得,13k b =⎧⎨=-⎩, ∴直线BC 的关系式为3y x =-,当1x =时,132y =-=-,∴点(1,2)M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M ,使得ACM ∆的周长最短,此时(1,2)M -.【点睛】此题时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对称性,解题关键时掌握待定系数法,和判断出点M 的位置,22.(1)y =﹣100x +5000(6≤x ≤30);(2)当销售单价定为28元时,销售这种防疫包的日获利w 最大,最大利润为48400元【分析】(1)观察可得该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设出一次函数解析式为:()0y kx b k =+≠,把其中两点代入即可求得该函数解析式;(2)根据销售利润=每个商品的利润×销售量,把二次函数的关系式配方变为顶点式即可求得相应的最大利润.【详解】解:(1)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0y kx b k =+≠,把7x =,4300y =和8x =,4200y =代入得,7430084200k b k b +=⎧⎨+=⎩, 解得,1005000k b =-⎧⎨=⎩, ∴1005000y x =-+(6≤x ≤30);(2)()()61005000w x x =--+2100560030000x x =-+-()21002848400x =--+∵1000a =-<,对称轴为28x =,∴当28x =时,w 有最大值为48400元,∴当销售单价定为28时,销售这种板栗日获利最大,最大利润为4840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0x <<3)54=DEP S △【分析】(1)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2)过点E 作EH BF ⊥于H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可得12PE PF EF BE PB PE ===,34BF BE =,再利用BHE BPF △△∽求出EH ,即可得到y 与x 的关系式,利用F 点与C 点重合的时求出x 的最大值,即可求得x 的范围(3)若DEP 与BCD △相似,分两种情况求解:当90PED ∠=︒时;当90EDP ∠=︒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EPF FBP ∠=∠,PEF FEP ∠=∠.∴EPF EBP △△∽.(2)解:∵2AB CD ==,4BC AD ==,∴在Rt ABC 中BD ===∴21tan 42AB ADB AD ∠===. PF BD ∴在Rt BPF 中,tan PF PBF BP∠= //AD BCADB PBF ∴∠=∠12PF AB BP AD ∴== BP x =12PF x ∴=DP x ∴=∵EPF EBP △△∽. ∴12PE PF EF BE BP PE === ∴14EF BE =. ∴34BF BE =. 过点E 作EH BF ⊥于H ,EH BF ⊥,PF BD ⊥∴//EH PF ,∴BHE BPF △△∽, ∴34PF BF HE BE ==. 12PF x = ∴412323HE x x =⨯=. ∴()2112125252233y HE PD x x x x =⨯⨯=⨯⨯-=-+ 当点F 与点重合时,则有1122S BD FP BC CD ⋅=⋅△BDC = 45525BC CD FP BD ⋅∴=== 12FP BP = 85BP ∴= x 的最大值为85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8055x <<. (3)解:若DEP 与BCD △相似,∴90PED ∠=︒或90EDP ∠=︒时,DEP 与BCD △相似.当90PED ∠=︒时,如图:∴90DPE PDE ∠+∠=︒.∵90DPE EPF ∠+∠=︒,∴PDE EPF ∠=∠.EPF EBP △△∽∴EPF FBP ∠=∠,∴DBE BDE ∠=∠,∴BE DE =.设BE a =,DE a =,4EC a =-.在Rt CDE △中,222DE EC CD ,()22242a a =-+,52a =. ∴52BE ED ==,54PE =,115525224216DEP S EP ED =⨯⨯=⨯⨯=. 当90EDP ∠=︒时,如图∵90BDC DBC ∠+∠=︒,90DBC DEB ∠+∠=︒∴BDC DEB ∠=∠又∵90DPE EPF ∠+∠=︒∵DBC EPF ∠=∠,∴BDC DPE ∠=∠ ∴BDC DPE DEB ∠=∠=∠在Rt DPE △中,tan tan tan 2DPE BDC DEC ∠=∠=∠=∵2CD =,∴1CE =,∴5DE∴152PD , 1115552224DEP S DE DP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解题关键.24.AC 的长度为(403+cm【分析】过F 作FG ⊥DE 于G ,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 过点F 作FG ⊥CD 于G ,∵在Rt DFG 中,3cos 2CDF DG DF ∠==, ∴∠FDG =30°,DG =3153DF =(cm ), ∴FG =11301522DF =⨯=(cm ), ∵在Rt CFG 中,2sin 2DCF ∠=, ∴∠FCG =45°,∴CG =FG =15cm ,∴CD =15+153(cm ),∵CE :CD =1:3, ∴EC =15533CD =+ (cm ),∴DE =15+153553++=20203+(cm ),∴AC =2 DE =40403+(cm ),答:AC 的长度为(40403+)cm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是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关键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5.古塔BD 的高为()10310m +【分析】在Rt △ABD 和Rt △BCD 中,分别解直角三角形,用BD 表示AB 和BC ,然后根据BC-AB=20m ,可求得塔BD 的高度.【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5BAD ∠=︒,30BCD ∠=︒,20AC m =,在Rt △ABD 中,∵45BAD BDA ∠=∠=︒,∴AB BD =,在Rt BDC 中, ∵tan BD BCD BC ∠=,∴BD BC =,则BC =,又∵BC AB AC -=, ∴20BD -=,解得()10BD m ==.答:古塔BD 的高为()10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仰角建立直角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分别用BD 表示出AB 、BC 的长度.26.(1)y =;(2)32 【分析】(1)过M 点作MP ⊥x 轴于P 点,由题意可直接求出M 的坐标,从而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过N 点作NQ ⊥x 轴于Q 点,设N 的坐标为a ⎛⎝⎭,分别表示出AQ 与NQ 的长度,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a ,从而得到AN 的长度,最终求得菱形的周长.【详解】(1)如图所示,过M 点作MP ⊥x 轴于P 点,∵菱形OABC 的边长为4,M 为OC 的中点,∴OM=2,∵∠AOC =60°,∴在Rt △OMP 中,∠OMP=30°,则:1OP =,PM =,即:点M 的坐标为(,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过N 点作NQ ⊥x 轴于Q 点,由题意可得:∠NAQ=60°,∵N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设N 的坐标为3,a ⎛⎫ ⎪ ⎪⎝⎭,即:4AQ a =-,3NQ a =, ∵tan tan 60NQ NAQ AQ∠=︒=, ∴334a a =-,解得:25a =+(舍负), 即:25452AQ =+-=-,2254AN AQ ==-,∵N 为AF 的中点,∴2458AF AN ==-,∴菱形ADEF 的周长为416532AF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以及菱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期中考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一个数的立方根是3,则这个数是()A. 9B. 27C. 9D. 272.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sqrt{9} = 3 $B. $ \sqrt[3]{8} = 2 $C. $ \sqrt{16} = 4 $D. $ \sqrt[3]{27} = 3 $3.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3^2 = 9 $B. $ (3)^2 = 9 $C. $ 3^3 = 27 $D.$ (3)^3 = 27 $4.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2^4 = 16 $B. $ 2^5 = 32 $C. $ 2^6 = 64 $D. $ 2^7 = 128 $5.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5^2 = 25 $B. $ 5^3 = 125 $C. $ 5^4 = 625 $D.$ 5^5 = 3125 $6.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10^2 = 100 $B. $ 10^3 = 1000 $C. $ 10^4 = 10000 $D. $ 10^5 = 100000 $7.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2^0 = 1 $B. $ 3^0 = 1 $C. $ 4^0 = 1 $D. $ 5^0 = 1 $8.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0^2 = 0 $B. $ 0^3 = 0 $C. $ 0^4 = 0 $D. $ 0^5 = 0 $9.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 (1)^2 = 1 $B. $ (1)^3 = 1 $C. $ (1)^4 = 1 $D. $ (1)^5 = 1 $10.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 $ (2)^2 = 4 $B. $ (2)^3 = 8 $C. $ (2)^4 = 16 $D. $ (2)^5 = 32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5,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

【必考题】初三数学下期中一模试题(含答案)

【必考题】初三数学下期中一模试题(含答案)

【必考题】初三数学下期中一模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矩形、三角形、正五边形、菱形的外边加一个宽度一样的外框,保证外框的边界与原图形对应边平行,则外框与原图不一定相似的是()A.B.C.D.2.已知反比例函数y=﹣6x,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函数图象经过点(﹣3,2)B.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C.若x<﹣2,则0<y<3D.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在反比例函数y=1kx-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值可以是()A.-1B.1C.2D.34.若35xx y=+,则xy等于()A.32B.38C.23D.85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F是边AD上的一点,射线CF和BA的延长线交于点E,如果12C EAFC CDF=VV,那么S EAFS EBCVV的值是()A.12B.13C.14D.196.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已知AB=4,AD=2.∠DAC=∠B,若△ABD的面积为a,则△ACD的面积为()A .aB .aC .aD .a7.如图,已知DE∥BC,CD 和BE 相交于点O ,S △DOE :S △COB =4:9,则AE :EC 为( )A .2:1B .2:3C .4:9D .5:48.如图,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一点A 作AB ⊥轴于点B ,连接AO ,若S △AOB =2,则的值为( )A .2B .3C .4D .59.如图,△ABC 中AB 两个顶点在x 轴的上方,点C 的坐标是(﹣1,0),以点C 为位似中心,在x 轴的下方作△ABC 的位似图形△A′B′C′,且△A′B′C′与△ABC 的位似比为2:1.设点B 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 ,则点B 的横坐标是( )A .12a -B .1(1)2a -+ C .1(1)2a -- D .1(3)2a -+ 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设ADE α∠=,且3cos 5α=,5AB =,则AD 的长为( )A .3B .163C .203D .16511.若270x y -=.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72x y = B .27x y= C .27x y = D .27x y = 12.如图,∠APD=90°,AP=PB=BC=CD ,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PAB ∽△PCA B .△ABC ∽△DBA C .△PAB ∽△PDAD .△ABC ∽△DCA二、填空题13.一个几何体由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如图所示的分别是从它的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则搭成该几何体最多需要__个小立方块.14.已知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O.若BO OC =23,AD =10,则AO =____.15.如图,直立在点B 处的标杆AB =2.5m ,站立在点F 处的观测者从点E 看到标杆顶A ,树顶C 在同一直线上(点F ,B ,D 也在同一直线上).已知BD =10m,FB =3m,人的高度EF =1.7 m,则树高DC 是________.(精确到0.1 m)1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下列问题:“今有勾五步,股十二步,问勾中容方几何?”其意思为:“今有直角三角形,勾(短直角边)长为5步,股(长直角边)长为12步,问该直角三角形能容纳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步?”该问题的答案是______步.17.把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18.在 ABC V 中, 6AB = , 5AC = ,点D 在边AB 上,且 2AD = ,点E 在边AC 上,当 AE = ________时,以A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 V 相似. 19.如图,若点 A 的坐标为 ()1,3 ,则 sin 1∠ =________.20.近视眼镜的度数(y 度)与镜片焦距(x 米)呈反比例,其函数关系式为120.y x=如果近似眼镜镜片的焦距0.3x =米,那么近视眼镜的度数y 为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一次函数y =mx +5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x(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1,n)和B(4,1)两点,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M.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OAM 的面积S ;(3)在y 轴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小.22.已知:△ABC 中,∠A =36°,AB =AC ,用尺规求作一条过点B 的直线,使得截出的一个三角形与△ABC 相似.(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3.如图,有一路灯杆AB(底部B不能直接到达),在灯光下,小华在点D处测得自己的影长DF=3m,沿BD方向到达点F处再测得自己的影长FG=4m.如果小华的身高为1.5m,求路灯杆AB的高度.24.某天上午7:30,小芳在家通过滴滴打车软件打车前往动车站搭乘当天上午8:30的动车.记汽车的行驶时间为t小时,行驶速度为v千米/小时(汽车行驶速度不超过60千米/小时).根据经验,v,t的一组对应值如下表:V(千米/小2030405060时)T(小时)0.60.40.30.250.2(1)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求出平均速度v(千米/小时)关于行驶时间t(小时)的函数表达式;(2)若小芳从开始打车到上车用了10分钟,小芳想在动车出发前半小时到达动车站,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2千米/小时,小芳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动车站?请说明理由;(3)若汽车到达动车站的行驶时间t满足0.3<t<0.5,求平均速度v的取值范围.25.如图,某人在山坡坡脚A处测得电视塔尖点C的仰角为60°,沿山坡向上走到P处再测得点C的仰角为45°,已知OA=100米,山坡坡度(竖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i=1:2,且O、A、B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OC的高度以及此人所在位置点P的铅直高度.(测倾器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根号形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定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答案.【详解】正五边形相似,因为它们的边长都对应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符合相似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锐角三角形、菱形的原图与外框相似,因为其对应角均相等,对应边均对应成比例,符合相似的条件,故B、D不符合题意;矩形不相似,因为其对应角的度数一定相同,但对应边的比值不一定相等,不符合相似的条件,故A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图形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边数相同、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当x=﹣3时,y=2,∴此函数图象过点(﹣3,2),故本选项正确;B、∵k=﹣6<0,∴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当x=﹣2时,y=3,∴当x<﹣2时,0<y<3,故本选项正确;D、∵k=﹣6<0,∴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A解析:A【解析】【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求解不等式1-k>0即可.【详解】∵反比例函数y=1−kx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1−k>0,解得k<1.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其性质求出k的值.4.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得到2x=3y,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比例式即可得.【详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5x=3(x+y),即2x=3y,即得32xy=,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D,∴△EAF∽△CDF,∵12EAFCDFCCVV,=∴12 AFDF=,∴11123 AFBC==+,∵AF∥BC,∴△EAF∽△EBC,∴21139EAF EBC S S ⎛⎫== ⎪⎝⎭V V ,故选D.点睛: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C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解:∵∠DAC=∠B ,∠C=∠C , ∴△ACD ∽△BCA , ∵AB=4,AD=2,∴△ACD 的面积:△ABC 的面积为1:4, ∴△ACD 的面积:△ABD 的面积=1:3, ∵△ABD 的面积为a , ∴△ACD 的面积为a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相关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7.A解析:A 【解析】试题解析:∵ED ∥BC ,.DOE COB AED ACB ∴V V V V ∽,∽:4:9DOE BOC DOE COB S S V V Q V V ∽,,=:2:3.ED BC ∴= AED ACB QV V ∽,::.ED BC AE AC ∴=:2:3,?::ED BC ED BC AE AC Q ,==:2:3AE AC ∴=,:2:1.AE EC ∴= 故选A.点睛: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8.C解析:C 【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象可得,k >0,已知S △AOB =2,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可得k=4,故答案选C.考点: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9.D解析:D 【解析】 【分析】设点B 的横坐标为x ,然后表示出BC 、B′C 的横坐标的距离,再根据位似变换的概念列式计算. 【详解】设点B 的横坐标为x ,则B 、C 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1﹣x ,B′、C 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a+1,∵△ABC 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 , ∴2(﹣1﹣x )=a+1, 解得x =﹣12(a+3),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位似变换的定义,利用两点间的横坐标的距离等于对应边的比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知:求AD 的长就是求BC 的长,易得∠BAC =∠ADE ,于是可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先求出AC ,然后在直角△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BAC =90°,BC=AD ,∴∠BAC +∠DAE =90°, ∵DE AC ⊥,∴∠ADE +∠DAE =90°,∴∠BAC =ADE α∠=, 在直角△ABC 中,∵3cos 5α=,5AB =,∴25cos 3AB AC α==,∴AD=BC 203==.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解题关键.11.A解析:A 【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比例的性质分别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2x -7y =0,∴2x =7y .A .72x y =,则2x =7y ,故此选项正确;B .27x y=,则xy =14,故此选项错误;C .27x y =,则2y =7x ,故此选项错误;D .27x y=,则7x =2y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正确将比例式变形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采用排除法,逐条分析判断. 【详解】∵∠APD =90°,而∠P AB ≠∠PCA ,∠PBA ≠∠P AC ,∴无法判定△P AB 与△PCA 相似,故A 错误;同理,无法判定△P AB 与△PDA ,△ABC 与△DCA 相似,故C 、D 错误; ∵∠APD =90°,AP =PB =BC =CD ,∴AB =P A ,AC =P A ,AD =P A ,BD =2P A ,∴=,∴,∴△ABC ∽△DBA ,故B 正确.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两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可根据图形提供的数据计算对应角的度数、对应边的比.本题中把若干线段的长度用同一线段来表示是求线段是否成比例时常用的方法.二、填空题13.14【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6+3+5=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4点睛: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注意主视图主要告解析:14【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6+3+5=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4.点睛: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注意主视图主要告知组成的几何体的层数和列数.14.【解析】∵AB∥CD 解得AO=4故答案是:4【点睛】运用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解析】∵AB ∥CD , 223103AO BO AO OD OC AO ∴===-,即, 解得,AO=4,故答案是:4.【点睛】运用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2m 【解析】【详解】解:过点E 作EM⊥CD 交AB 与点N∴故答案为52m 【点睛】本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这类题型可以作垂直也可以作解析:2m【解析】【详解】解:过点E 作EM ⊥CD,交AB 与点N.∴,EN AN EAN ECM EM CMV V ~∴= 30.82.5, 1.7,0.8,10,313AB m EF m AN m BD m FB m CM ==∴===∴=Q Q ,()3.47CM m ∴≈ ()1.7 3.47 5.2.CD m ∴=+≈故答案为5.2m .【点睛】本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这类题型可以作垂直也可以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16.【解析】【分析】如图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DE∥BC 则△ADE∽△ACB 列比例式可得结论【详解】如图∵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CD=EDDE∥CF 设ED=x 则CD=xAD=12-x∵DE∥CF∴∠AD解析:60 17.【解析】【分析】如图,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DE∥BC,则△ADE∽△ACB,列比例式可得结论.【详解】如图,∵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CD=ED,DE∥CF,设ED=x,则CD=x,AD=12-x,∵DE∥CF,∴∠ADE=∠C,∠AED=∠B,∴△ADE∽△ACB,∴DEBC=ADAC,∴x5=12-x12,∴x=60 17,故答案为60 17.【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设未知数,构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7.【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易证△ABC∽△FEC可设BC=x只需求出BC即可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如图所示:设BC=x则CE=1﹣x∵AB∥EF∴△ABC∽△FEC∴=∴=解得x=∴阴影解析:1 6【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易证△ABC∽△FEC,可设BC=x,只需求出BC即可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如图所示:设BC=x,则CE=1﹣x,∵AB∥EF,∴△ABC∽△FEC∴ABEF=BCCE,∴12=x1x-解得x=13,∴阴影部分面积为:S△ABC=12×13×1=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相似,本题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利用比例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即可解答.18.【解析】当时∵∠A=∠A∴△AED∽△ABC此时AE=;当时∵∠A=∠A∴△AD E∽△ABC此时AE=;故答案是:解析:512 35或【解析】当AE ABAD AC=时,∵∠A=∠A,∴△AED∽△ABC,此时AE=·621255 AB ADAC⨯==;当AD ABAE AC=时,∵∠A=∠A,∴△ADE∽△ABC,此时AE=·52563AC AD AB ⨯==; 故答案是:12553或. 19.【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A 的长根据正弦是对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OA==2sin ∠1=故答案为解析:3 【解析】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A 的长,根据正弦是对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OA =22OB AB +=2.sin ∠1=32AB OA =,故答案为32.20.400【解析】分析:把代入即可算出y 的值详解:把代入故答案为4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本题实际上是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问题比较简单解析:400【解析】分析:把0.3x =代入120y x =,即可算出y 的值. 详解:把0.3x =代入120x, 400y =,故答案为4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本题实际上是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问题,比较简单.三、解答题21.(1)y=4x;y =-x +5(2)2(3)(0,175) 【解析】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分别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xy=k<直接求出面积即可;(3)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N,则N(-1,4),连接BN交y轴于点P,点P即为所求.详解:(1)将B(4,1)代入y=kx得:1=4k,∴k=4,∴y=4x,将B(4,1)代入y=mx+5,得:1=4m+5,∴m=-1,∴y=-x+5,(2)在y=4x中,令x=1,解得y=4,∴A(1,4),∴S=12×1×4=2,(6分)(3)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N,则N(-1,4),连接BN交y轴于点P,点P即为所求.设直线BN的关系式为y=kx+b,由414k bk b==+⎧⎨-+⎩,得35175kb⎧-⎪⎪⎨⎪⎪⎩==,∴y=−35x+175,∴P(0,17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以及作对称点问题,根据已知得出对称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相似的作图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直线BD 即为所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似图形的作法,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相似的作图.23.路灯杆AB 的高度是6m .【解析】【分析】在同一时刻物高和影长成正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CD ∥EF ∥AB ,∴可以得到△CDF ∽△ABF ,△ABG ∽△EFG , ∴,CD DF FE FG AB BF AB BG==, 又∵CD =EF , ∴DF FG BF BG=, ∵DF =3m ,FG =4m ,BF =BD +DF =BD +3,BG =BD +DF +FG =BD +7, ∴3437DB BD =++, ∴BD =9,BF =9+3=12, ∴1.5312AB =, 解得AB =6. 答:路灯杆AB 的高度是6m .【点睛】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和中心投影.只要是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就可以求出结果.24.(1)v=12t;(2)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2千米/小时,小芳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动车站;(3)平均速度v的取值范围是24<v<40【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v是t的反比例函数,设v=kt,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即可;(2)根据时间t=13小时,求出速度,即可判断;(3)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v=kt,∵v=20时,t=0.6,∴k=20×0.6=12,∴v=12t(t≥0.2).(2)∵1﹣16-12=13,∴t=13时,v=1213=36>32,∴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2千米/小时,小芳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动车站;(3)∵0.3<t<0.5,∴24<v<40,答:平均速度v的取值范围是24<v<40.【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基础题.25.电视塔OC高为1003米,点P的铅直高度为()100313-(米).【解析】【分析】过点P作PF⊥OC,垂足为F,在Rt△OAC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出OC=1003,根据山坡坡度=1:2表示出PB=x, AB=2x, 在Rt△PCF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解.【详解】过点P作PF⊥OC,垂足为F.在Rt△OAC中,由∠OAC=60°,OA=100,得OC=OA•tan∠OAC=1003(米),过点P作PB⊥OA,垂足为B.由i=1:2,设PB=x,则AB=2x.∴PF=OB=100+2x,CF=1003﹣x.在Rt△PCF中,由∠CPF=45°,∴PF=CF,即100+2x=1003﹣x,∴x=1003100-,即PB=1003100-米.【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熟练应用三角函数是解题关键.。

新初三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新初三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新初三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若点A(x1,y1)、B(x2,y2)、C(x3,y3)都在反比例函数1yx=-的图象上,并且x1<0<x2<x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y1<y2<y3B.y2<y3<y1C.y1<y3<y2D.y3<y1<y22.如图,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则cos∠AOB的值等于()A.B.C.D.3.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x,使22bxa=,正确的作法是()A.B.C.D.4.若35xx y=+,则xy等于()A.32B.38C.23D.855.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3(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坝高3mBC=,则坡面AB的长度是().A.9m B.6m C.63m D .33m6.如图,已知DE∥BC,CD和BE相交于点O,S△DOE :S△COB=4:9,则AE:EC为()A.2:1 B.2:3 C.4:9 D.5:47.如图,△OAB∽△OCD,OA:OC=3:2,∠A=α,∠C=β,△OAB与△OCD的面积分别是S1和S2,△OAB与△OCD的周长分别是C1和C2,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32OBCD=B.32αβ=C.1232SS=D.1232CC=8.如图,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一点A作AB⊥轴于点B,连接AO,若S△AOB=2,则的值为()A.2 B.3 C.4 D.59.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P,AP=2,BP=6,∠APC=30°,则CD的长为()A.15B.25C.215D.810.如图,是我们数学课本上采用的科学计算器面板,利用该型号计算器计算cos55°,按键顺序正确的是()A.B.C.D.11.制作一块3m×2m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120元,在每平方米制作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若将此广告牌的四边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那么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A.360元B.720元C.1080元D.2160元12.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x(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3)两点,则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A.﹣3<x<2B.x<﹣3或x>2C.﹣3<x<0或x>2D.0<x<2二、填空题13.《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思就是: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如图所示),它的影长五寸(提示:1丈=10尺,1尺=10寸),则竹竿的长为_____.14.计算:cos245°-tan30°sin60°=______.15.如图,为了测量某棵树的高度,小明用长为2m的竹竿做测量工具,移动竹竿,使竹竿、树的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距离相距6m,与树相距15m,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_m.16.如图,等腰△ABC中,底边BC长为8,腰长为6,点D是BC边上一点,过点B作AC 的平行线与过A、B、D三点的圆交于点E,连接DE,则DE的最小值是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3,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6,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18.如图,直立在点B处的标杆AB=2.5m,站立在点F处的观测者从点E看到标杆顶A,树顶C在同一直线上(点F,B,D也在同一直线上).已知BD=10m,FB=3m,人的高度EF =1.7 m,则树高DC是________.(精确到0.1 m)19.若函数y =(k -2)2k 5x -是反比例函数,则k =______.20.如图,已知AD A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 AEB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三、解答题21.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tan B =13,cos C =22,AC =2.求: (1)BC 的长;(2)sin ∠ADC 的值.22.如图,在ABC ∆中,AB AC =,以AC 边为直径作⊙O 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ED 、A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2)若,且,求⊙O 的半径与线段的长.2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边AD 上的点,点F 在边CD 上,且CF =3FD ,∠BEF =90°(1)求证:△ABE ∽△DEF ;(2)若AB =4,延长E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求BG 的长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1),B(-1,4),C(-3,2).(1)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1∶2,在y 轴的左侧,画出△ABC 放大后的图形△A 1B 1C 1,并直接写出C 1点的坐标;(2)如果点D(a ,b)在线段AB 上,请直接写出经过(1)的变化后点D 的对应点D 1的坐标.25.如图,已知O 是原点,,B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1)以点O 为位似中心,在y 轴的左侧将OBC V 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并写出点,B C 的对应点的坐标;(2)如果OBC V 内部一点M 的坐标为(),x y ,写出点M 的对应点M '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再根据x 1<0<x 2<x 3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反比例函数y=﹣1x中k=﹣1<0,∴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x1<0<x2<x3,∴B、C两点在第四象限,A点在第二象限,∴y2<y3<y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本题也可以通过图象法求解.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作图可以证明△AOB是等边三角形,则∠AOB=60°,据此即可求解.【详解】连接AB,由图可知:OA=0B,AO=AB∴OA=AB=OB,即三角形OAB为等边三角形,∴∠AOB=60°,∴cos∠AOB=cos6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理解△ABC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解析】【分析】对题中给出的等式进行变形,先作出已知线段a、b和2b,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作出平行线,被截得的线段即为所求线段x.【详解】解:由题意,22b xa∴2a b b x=, ∵线段x 没法先作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只有C 符合.故选C .4.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得到2x=3y ,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比例式即可得.【详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5x=3(x+y ),即2x=3y , 即得32x y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5.B解析:B【解析】由图可知,:BC AC =tan BAC ∠=, ∴30BAC ∠=︒, ∴36m 1sin 302BC AB ===︒. 故选B . 6.A解析:A【解析】试题解析:∵ED ∥BC ,.DOE COB AED ACB ∴V V V V ∽,∽:4:9DOE BOC DOE COB S S V V Q V V ∽,,=:2:3.ED BC ∴=AED ACB QV V ∽,::.ED BC AE AC ∴=:2:3,?::ED BC ED BC AE AC Q ,==:2:3AE AC ∴=,:2:1.AE EC ∴=故选A.点睛: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7.D解析:D【解析】A选项,在△OAB∽△OCD中,OB和CD不是对应边,因此它们的比值不一定等于相似比,所以A选项不一定成立;B选项,在△OAB∽△OCD中,∠A和∠C是对应角,因此αβ=,所以B选项不成立;C选项,因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所以C选项不成立;D选项,因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所以D选项一定成立.故选D.8.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象可得,k>0,已知S△AOB=2,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k=4,故答案选C.考点: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9.C解析:C【解析】【分析】作OH⊥CD于H,连结OC,如图,根据垂径定理由OH⊥CD得到HC=HD,再利用AP=2,BP=6可计算出半径OA=4,则OP=OA-AP=2,接着在Rt△OPH中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OH=12OP=1,然后在Rt△OH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CH=15,所以CD=2CH=215.【详解】作OH⊥CD于H,连结OC,如图,∵OH⊥CD,∴HC=HD,∵AP=2,BP=6,∴AB=8,∴OA=4,∴OP=OA﹣AP=2,在Rt△OPH中,∵∠OPH=30°,∴∠POH=30°,∴OH=12OP=1,在Rt△OHC中,∵OC=4,OH=1,∴CH=22=15OC OH,∴CD=2CH=21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中的计算问题,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利用如图所示的计算器计算2cos55°,按键顺序正确的是.故答案选C.1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求出长方形广告牌每平方米的成本,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求出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面积,计算即可.【详解】3m×2m=6m2,∴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120÷6=20元/m2,将此广告牌的四边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面积=9×6=54m2,∴扩大后长方形广告牌的成本是54×20=108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掌握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一次函数y1=kx+b落在与反比例函数y2=cx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为所求.【详解】∵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x(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3)两点,∴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3<x<0或x>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四丈五尺【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解得x=45(尺)故答案为:四丈解析:四丈五尺【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尺,∵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x15=1.50.5,解得x=45(尺).故答案为:四丈五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熟知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进而得出答案【详解】=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记忆相关数据是解题关键解析: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进而得出答案.【详解】2cos45tan30sin60︒-︒︒=2112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记忆相关数据是解题关键.15.7【解析】设树的高度为m 由相似可得解得所以树的高度为7m解析:7【解析】设树的高度为x m ,由相似可得6157262x +==,解得7x =,所以树的高度为7m 16.【解析】【分析】如图连接AEADOEOD 作AJ ⊥BC 于JOK ⊥DE 于K 首先证明∠EOD =2∠C =定值推出⊙O 的半径最小时DE 的值最小推出当AB 是直径时DE 的值最小【详解】如图连接AEADOEOD 作A解析:5【解析】【分析】如图,连接AE ,AD ,OE ,OD ,作AJ ⊥BC 于J ,OK ⊥DE 于K .首先证明∠EOD =2∠C =定值,推出⊙O 的半径最小时,DE 的值最小,推出当AB 是直径时,DE 的值最小.【详解】 如图,连接AE ,AD ,OE ,OD ,作AJ ⊥BC 于J ,OK ⊥DE 于K .∵BE ∥AC ,∴∠EBC+∠C =180°,∵∠EBC+∠EAD =180°,∴∠EAD =∠C ,∵∠EOD =2∠EAD ,∴∠EOD =2∠C =定值,∴⊙O 的半径最小时,DE 的值最小,∴当AB 是⊙O 的直径时,DE 的值最小,∵AB =AC =6,AJ ⊥BC ,∴BJ =CJ =4,∴AJ 22A C CJ -2264-5∵OK ⊥DE ,∴EK =DK ,∵AB =6,∴OE =OD =3,∵∠EOK =∠DOK =∠C ,∴sin ∠EOK =sin ∠C =6,∴3EK ,∴EK∴DE =∴DE 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解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7.【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相似比得出AB 的长进而得出△OAD∽△OBG 进而得出AO 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正方形BEFG 的边长是6∴∵两个正方形的相似比为∴∴∵AD∥BG∴△OAD解析:(3,2)【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相似比得出AB 的长,进而得出△OAD ∽△OBG ,进而得出AO 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正方形BEFG 的边长是6,∴6BE EF ==. ∵两个正方形的相似比为13, ∴163CB CB EF ==. ∴2AB BC ==,.∵AD ∥BG ,∴△OAD ∽△OBG , ∴13OA OB =,即213OB OB -=. ∴3OB =.∴点C 的坐标为(3,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AO 的长是解题关键.18.2m 【解析】【详解】解:过点E 作EM ⊥CD 交AB 与点N ∴故答案为52m 【点睛】本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这类题型可以作垂直也可以作解析:2m【解析】【详解】解:过点E 作EM ⊥CD,交AB 与点N.∴,EN AN EAN ECM EM CMV V ~∴= 30.82.5, 1.7,0.8,10,313AB m EF m AN m BD m FB m CM ==∴===∴=Q Q ,()3.47CM m ∴≈ ()1.7 3.47 5.2.CD m ∴=+≈故答案为5.2m .【点睛】本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这类题型可以作垂直也可以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19.-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方程解出k 的值即可【详解】解:若函数y =(k -2)是反比例函数则解得k =﹣2故答案为﹣2 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方程2k -5=-1k-20⎧⎨≠⎩,解出k 的值即可. 【详解】解:若函数y =(k -2)2k 5x -是反比例函数,则2k -5=-1k-20⎧⎨≠⎩解得k =﹣2,故答案为﹣2.20.或或【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SAS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可以添加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此时满足AAS 故解析: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 AEB V V ≌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 、SAS 、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详解】∵A A ∠∠= ,AD AE =,∴可以添加AB AC = ,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ADC AEB ∠∠= ,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ABE ACD ∠∠=,此时满足AAS ,故答案为: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解答题21.(1)BC =4;(2)sin ∠ADC =2. 【解析】(1)如图,作AE⊥BC,∴CE =AC •cos C =1,∴AE =CE =1,1tan 3B =, ∴BE =3AE =3,∴BC =4;(2)∵AD 是△ABC 的中线,∴DE =1,∴∠ADC =45°,∴2sin 2ADC ∠=. 22.(1)证明参见解析;(2)半径长为154,AE =6. 【解析】【分析】(1)已知点D 在圆上,要连半径证垂直,连结OD ,则OC OD =,所以ODC OCD ∠=∠,∵AB AC =,∴B ACD ∠=∠.∴B ODC ∠=∠,∴OD ∥AB .由DE AB ⊥得出OD EF ⊥,于是得出结论;(2)由35OD AE OF AF ==得到35OD AE OF AF ==,设3OD x =,则5OF x =.26AB AC OD x ===,358 AF x x x=+=,362AE x=-,由363285xx-=,解得x值,进而求出圆的半径及AE长.【详解】解:(1)已知点D在圆上,要连半径证垂直,如图2所示,连结OD,∵AB AC=,∴B ACD∠=∠.∵OC OD=,∴ODC OCD∠=∠.∴B ODC∠=∠,∴OD∥AB.∵DE AB⊥,∴OD EF⊥.∴EF是⊙O的切线;(2)在Rt ODF∆和Rt AEF∆中,∵35OD AEOF AF==,∴35OD AEOF AF==. 设3OD x=,则5OF x=.∴26AB AC OD x===,358AF x x x=+=.∵32EB=,∴362AE x=-.∴363285xx-=,解得x=54,则3x=154,AE=6×54-32=6,∴⊙O的半径长为154,AE=6.23.(1)详见解析;(2)10【解析】【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D=90°,AB=BC=CD=AD,AD∥BC,证出∠ABE=∠DEF,即可得出△ABE∽△DEF;(2)求出DF=1,CF=3,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 ABDF DE=,解得DE=2,证明△EDF∽△GCF,得出DE DFCG CF=,求出CG=6,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90°,AB=BC=CD=AD,AD∥BC,∵∠BEF=90°,∵∠AEB+∠EBA=∠DEF+∠EBA=90°,∴∠ABE=∠DEF,∴△ABE∽△DEF;(2)解:∵AB=BC=CD=AD=4,CF=3FD,∴DF=1,CF=3,∵△ABE∽△DEF,∴AE ABDF DE=,即441DEDE-=,解得:DE=2,∵AD∥BC,∴△EDF∽△GCF,∴DE DFCG CF=,即213CG=,∴CG=6,∴BG=BC+CG=4+6=10.【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1)图见解析,C1(-6,4);(2)D1(2a,2b).【解析】【分析】(1)连接OB并延长,使BB1=OB,连接OA并延长,使AA1=OA,连接OC并延长,使CC1=OC,确定出△A1B1C1,并求出C1点坐标即可;(2)根据A与A1坐标,B与B1坐标,以及C与C1坐标的关系,确定出变化后点D的对应点D1坐标即可.【详解】(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则点C1的坐标为(-6,4);(2)变化后D的对应点D1的坐标为:(2a,2b).【点睛】运用了作图-位似变换,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相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25.(1)如图,OB C ''△即为所求,见解析;点B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6,2-,点C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4,2--;(2)点(),M x y 的对应点M '的坐标为()2,2x y --.【解析】【分析】(1)延长BO ,CO 到B′、C′,使OB′、OC′的长度是OB 、OC 的2倍.顺次连接三点即可;(2)从这两个相似三角形坐标位置关系来看,对应点的坐标正好是原坐标乘以-2的坐标,所以M 的坐标为(x ,y ),写出M 的对应点M′的坐标为(-2x ,-2y ).【详解】(1)如图,OB C ''△即为所求,点B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6,2-,点C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4,2--.(2)从这两个相似三角形坐标位置关系来看,对应点的坐标正好是原坐标乘以-2的坐标,所以M 的坐标为(x ,y ),写出M 的对应点M′的坐标为(-2x ,-2y ).【点睛】考查了直角坐标系和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注意做这类题时,性质是关键,看图也是关键.很多信息是需要从图上看出来的.。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11B. 12C. 13D. 142.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梯形D. 圆3.下列哪个比例是正确的?A. 3:5 = 6:10B. 2:3 = 4:6C. 5:7 = 10:14D. 8:9 = 16:184.下列哪个函数是二次函数?A. y = 3x + 2B. y = x^2 + 2xC. y = 2x^3 + 3D. y = 4x^4 + 55.下列哪个数是实数?A. 3iB. 2iC. 5D. 4i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唯一的。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分数的值不变。

()4.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一个数的立方根是指这个数的______。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之比叫做______。

3.一个数的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这个数是______。

4.一个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______。

5.一个实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平行线的性质。

2.简述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

3.简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4.简述分数的化简方法。

5.简述实数的分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10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2.一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 3),求这个函数的一般形式。

3.一个分数的分子为6,分母为8,求这个分数的简化形式。

4.一个实数的平方根为3,求这个实数。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分别为10cm和12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a,b)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2.已知a ,b 满足方程组51234a b a b +=⎧⎨-=⎩则a+b 的值为( ) A .﹣4 B .4 C .﹣2 D .23.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若|a|=a ,则a >0B .若|a|=|b|,则a =±bC .若|a|>a ,则a ≤0D .若|a|>|b|,则a >b .4.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B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经过点(1,-2)D .若点()11,A x y ,()22,B x y 都在图象上,且12x x <,则12y y <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C 、BD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是( )A .∠BAC=∠DCAB .∠BAC=∠DAC C .∠BAC=∠ABD D .∠BAC=∠ADB6.对于一个函数,自变量x 取a 时,函数值y 也等于a ,我们称a 为这个函数的不动点.如果二次函数y =x 2+2x +c 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x 1、x 2,且x 1<1<x 2,则c 的取值范围是( )A .c <﹣3B .c <﹣2C .c <14D .c <17.如图,将矩形ABCD 沿GH 折叠,点C 落在点Q 处,点D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AGE=32°,则∠GHC 等于( )A.112°B.110°C.108°D.106°8.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4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4,则△OAB的面积是()A.4 B.3 C.2 D.19.如图,已知⊙O的直径AE=10cm,∠B=∠EAC,则AC的长为()A.5cm B.52cm C.53cm D.6cm 1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若A(1,1),B(2,0),则C点的坐标为()A.(-3,-2) B.(3,-2) C.(-2,-3) D.(2,-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64的平方根为__________.2.分解因式:3244a a a-+=__________.3.不等式组34012412xx+≥⎧⎪⎨-≤⎪⎩的所有整数解的积为__________.4.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16,面积为83,E为AB的中点,若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则EP+A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5.如图,C为半圆内一点,O为圆心,直径AB长为2 cm,∠BOC=60°,∠BCO=90°,将△BOC绕圆心O逆时针旋转至△B′OC′,点C′在OA上,则边BC扫过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cm2.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6,0),C(0,23).将矩形OAB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A恰好落在OB上的点A1处,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12133xx x -+=--2.已知A-B=7a2-7ab,且B=-4a2+6ab+7.(1)求A等于多少?(2)若|a+1|+(b-2)2=0,求A的值.3.如图所示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1,0A -,点()0,3C ,且OB O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2)点,D E 在直线1x =上的两个动点,且1DE =,点D 在点E 的上方,求四边形ACDE 的周长的最小值;(3)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连接CP ,直线CP 把四边形CBPA 的面积分为3∶5两部分,求点P 的坐标.4.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连接AD DE 、,且B ADE C ∠=∠=∠.(1)证明:BDA CED △∽△;(2)若45,2B BC ∠=︒=,当点D 在BC 上运动时(点D 不与B C 、重合),且ADE 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D 的长.5.甲、乙两家快递公司揽件员(揽收快件的员工)的日工资方案如下:甲公司为“基本工资+揽件提成”,其中基本工资为70元/日,每揽收一件提成2元;乙公司无基本工资,仅以揽件提成计算工资.若当日揽件数不超过40,每件提成4元;若当日搅件数超过40,超过部分每件多提成2元.如图是今年四月份甲公司揽件员人均揽件数和乙公司搅件员人均揽件数的条形统计图:(1)现从今年四月份的30天中随机抽取1天,求这一天甲公司揽件员人均揽件数超过40(不含40)的概率;(2)根据以上信息,以今年四月份的数据为依据,并将各公司揽件员的人均揽件数视为该公司各揽件员的揽件数,解决以下问题:①估计甲公司各揽件员的日平均件数;②小明拟到甲、乙两家公司中的一家应聘揽件员,如果仅从工资收入的角度考虑,请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他选择,井说明理由.6.某商家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畅销市场,就用132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家又用288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1)该商家购进的第一批衬衫是多少件?(2)若两批衬衫按相同的标价销售,最后剩下50件按八折优惠卖出,如果两批衬衫全部售完后利润率不低于25%(不考虑其它因素),那么每件衬衫的标价至少是多少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2、B3、B4、D5、C6、B7、D8、B9、B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2、2(2)a a -;3、04、5、4π6、(,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1x =2、(1)3a 2-ab +7;(2)12.3、(1)2y x 2x 3=-++,对称轴为直线1x =;(2)四边形ACDE 的周长最小1;(3)12(4,5),(8,45)P P --4、(1)理由见详解;(2)2BD =1,理由见详解.5、(1)215;(2)39件;仅从工资收入的角度考虑,小明应到乙公司应聘.6、(1)120件;(2)150元.。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数是实数?A. 2iB. 3C. 5D. 42.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勾股定理?A.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B.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C.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乘积。

D.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的平方。

3.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圆的性质?A. 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π倍。

B. 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π倍。

C. 圆的周长等于半径的π倍。

D. 圆的面积等于直径的π倍。

4.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函数的性质?A. 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B. 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C. 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D. 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5.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不等式的性质?A. 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

B. 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相等关系的式子。

C. 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运算关系的式子。

D. 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函数关系的式子。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填入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3 22. 填入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π 33. 填入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5 34. 填入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4 2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解方程:2x 3 = 72. 解不等式:3x + 2 < 113. 求圆的面积,已知半径为5cm。

4. 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已知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3cm和4cm。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倍,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18cm。

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五、证明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证明:对于任意实数a和b,如果a > b,那么a² > b²。

(必考题)初中数学九年级下期中经典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数学九年级下期中经典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1126]已知一次函数y 1=x -1和反比例函数y 2=2x的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交于A 、B 两点,当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2B .-1<x <0C .x >2,-1<x <0D .x <2,x >0 2.(0分)[ID :11119]如图,123∠∠∠==,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 3.(0分)[ID :11118]已知线段a 、b ,求作线段x ,使22b x a=,正确的作法是( ) A .B .C .D .4.(0分)[ID :11117]如图,线段CD 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C (1,2)、D (2,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 放大得到线段AB ,若点B 坐标为(5,0),则点A 的坐标为( )A .(2,5)B .(2.5,5)C .(3,5)D .(3,6)5.(0分)[ID :11113]如图,用放大镜看△ABC ,若边BC 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边AB的长度也变为原来的2倍;B.∠BAC的度数也变为原来的2倍;C.△ABC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D.△ABC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6.(0分)[ID:11111]如图所示,在△ABC中, cos B=22,sin C=35,BC=7,则△ABC的面积是()A.212B.12C.14D.217.(0分)[ID:11108]若35xx y=+,则xy等于()A.32B.38C.23D.858.(0分)[ID:1110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F是边AD上的一点,射线CF和BA的延长线交于点E,如果12C EAFC CDF=,那么S EAFS EBC的值是()A.12B.13C.14D.199.(0分)[ID:11101]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A.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B.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C.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10.(0分)[ID:11084]反比例函数kyx=与1(0)y kx k=-+≠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可能为()A.B.C.D.11.(0分)[ID:11083]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A.1:3B.1:4C.1:6D.1:912.(0分)[ID:11064]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且△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设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横坐标是()A.12a-B.1(1)2a-+C.1(1)2a--D.1(3)2a-+13.(0分)[ID:11046]在△ABC中,若|sinA-32|+(1-tanB)2=0,则∠C的度数是( )A.45°B.60°C.75°D.105°14.(0分)[ID:11044]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DEF来测量操场旗杆AB的高度,他们通过调整测量位置,使斜边DF与地面保持平行,并使边DE 与旗杆顶点A在同一直线上,已知DE=0.5m,EF=0.25m,目测点D到地面的距离DG=1.5m,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C=20m,则旗杆的高度为( )A.105 m B.(105 1.5)+ mC.11.5m D.10m15.(0分)[ID:11071]如图,∠APD=90°,AP=PB=BC=CD,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PAB∽△PCA B.△ABC∽△DBA C.△PAB∽△PDA D.△ABC∽△DCA二、填空题16.(0分)[ID:11157]如图,一条河的两岸有一段是平行的,在河的南岸边每隔5米有一棵树,在北岸边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小丽站在离南岸边15米的P点处看北岸,发现北岸相邻的两根电线杆恰好被南岸的两棵树遮住,并且在这两棵树之间还有三棵树,则河宽为________米.17.(0分)[ID:11145]如图,矩形ABCD中,AD=2,AB=5,P为CD边上的动点,当△ADP与△BCP相似时,DP=__.18.(0分)[ID:1114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D(3,0),△ABC与△DEF位似,原点O是位似中心,若AB=2,则DE=______.19.(0分)[ID:11142]一个几何体由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如图所示的分别是从它的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则搭成该几何体最多需要__个小立方块.20.(0分)[ID:11228]学校校园内有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计划将这块空地建成一个花园,以美化环境,预计花园每平方米造价为30元,学校建这个花园至少需要投资________元.21.(0分)[ID:11227]如图,比例规是一种画图工具,它由长度相等的两脚AD和BC交叉构成.利用它可以把线段按一定的比例伸长或缩短,如果把比例规的两脚合上,使螺丝钉固定在刻度3的地方(即同时使OA=3OD,OB=3OC),然后张开两脚,这时CD=2,则AB =_____.22.(0分)[ID :11210]如图,菱形OABC 的顶点O 是原点,顶点B 在y 轴上,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反比例函数()y x 0xk =<的图象经过点C ,则k 的值为 .23.(0分)[ID :11182]如图,若点 A 的坐标为 ()1,3 ,则 sin 1∠ =________.24.(0分)[ID :11176]已知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线,且AB=10,若BC=8,则cos ∠ACD= ______ .25.(0分)[ID :11218]如图,l 1∥l 2∥l 3,AB=25AC ,DF=10,那么DE=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6.(0分)[ID :11309]如图1,为放置在水平桌面l 上的台灯,底座的高AB 为5cm .长度均为20cm 的连杆BC ,CD 与AB 始终在同一水平面上.(1)旋转连杆BC ,CD ,使BCD ∠成平角,150ABC ∠=︒,如图2,求连杆端点D 离桌面l 的高度DE .(2)将(1)中的连杆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使165BCD ∠=︒,如图3,问此时连杆端点D 离桌面l 的高度是增加了还是减少?增加或减少了多少?(精确到0.1cm ,参考数据:2 1.41≈,3 1.73≈)27.(0分)[ID :1130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小正方形,点A 、B 、C 都是格点(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其中()A 1,8,()B 3,8,()C 4,7.()1ABC 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______;()2ABC 外接圆的半径是______;()3已知ABC 与DEF(点D 、E 、F 都是格点)成位似图形,则位似中心M 的坐标是______;()4请在网格图中的空白处画一个格点111A B C ,使111A B C ∽ABC ,且相似比为2:1.28.(0分)[ID :11292]如图,AB 是⊙O 直径,BC ⊥AB 于点B ,点C 是射线BC 上任意一点,过点C 作CD 切⊙O 于点D ,连接AD .(1)求证:BC =CD ;(2)若∠C =60°,BC =3,求AD 的长.29.(0分)[ID :11275]如图,在△ABC 中,AB=AC ,点P ,D 分别是BC ,AC 边上的点,且∠APD=∠B.(1)求证:△ABP∽△PCD;(2)若AB=10,BC=12,当PD∥AB 时,求BP 的长.30.(0分)[ID :11252]如图,某市郊外景区内一条笔直的公路l 经过A 、B 两个景点,景区管委会又开发了风景优美的景点C .经测量,C 位于A 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上,B 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且10AB km =.(1)求景点B 与C 的距离.(2)求景点A 与C 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C2.D3.C4.B5.B6.A7.A8.D9.B10.B11.A12.D13.C14.C15.B二、填空题16.5【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构造出△PCD∽△PA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过P 作PF⊥AB交CD于E交AB于F如图所示设河宽为x米∵AB∥CD∴∠PDC=∠PBF∠PCD=∠PAB∴△PDC∽△17.1或4或25【解析】【分析】需要分类讨论:△APD∽△PBC和△PAD∽△PBC根据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DP的长度【详解】设DP=x则CP=5-x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情况进行讨论①当△PAD18.6【解析】【分析】利用位似的性质得到AB:DE=OA:OD然后把OA=1OD=3AB=2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与△DEF位似原点O是位似中心∴AB:DE=OA:OD即2:DE=1:3∴D19.14【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6+3+5=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4点睛: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注意主视图主要告20.【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D中可以求出BD然后求出△ABC 面积;根据单价可以求出总造价【详解】如图所示AB=10AC=30∠BAC=120°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21.6【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利用两组对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相似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OA=3ODOB=3CO∴OA:OD=BO:CO=3:1∠AOB=∠DO22.-6【解析】【分析】分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A(﹣32)∵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解得k=-6【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3.【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A的长根据正弦是对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OA==2sin∠1=故答案为2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CD=∠B利用同角的余弦得结论解:∵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线∴CD⊥AB∴∠A+∠ACD=90°∵∠ACB=90°∴∠B+∠A=90°∴∠A CD=∠25.【解析】试题解析::∵l1∥l2∥l3∴∵AB=AC∴∴∵DF=10∴∴DE=4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因为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交于A 、B 两点,可知x-1=2x,解得x=-1或x=2,进而可得A 、B 两点的坐标,据此,再结合函数解析式画图,据图可知当x>2时,以及当-1<x<0时,y 1>y 2.【详解】解方程x −1=2x,得 x =−1或x =2,那么A 点坐标是(−1,−2),B 点坐标是(2,1),如右图,当x >2时, 12y y >,以及当−1<x <0时, 12y y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解決问题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找出题中存在的相似三角形即可.【详解】∵∠1=∠2,∠C =∠C ,∴△ACE ∽△ECD ,∵∠2=∠3,∴DE ∥AB ,∴△BCA ∽△ECD ,∵△ACE ∽△ECD ,△BCA ∽△ECD ,∴△ACE ∽△BCA ,∵DE ∥AB ,∴∠AED =∠BAE ,∵∠1=∠2,∴△AED ∽△BAE ,∴共有4对,故此选D 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断依据的理解掌握,也考察学生的看图分辨能力.3.C解析:C【解析】【分析】对题中给出的等式进行变形,先作出已知线段a 、b 和2b ,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作出平行线,被截得的线段即为所求线段x .【详解】解:由题意,22b xa =∴2a bb x =,∵线段x没法先作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只有C符合.故选C.4.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CD放大得到线段AB,∴B点与D点是对应点,则位似比为5:2,∵C(1,2),∴点A的坐标为:(2.5,5)故选B.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详解】解:∵用放大镜看△ABC,若边BC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放大镜内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2∴边AB的长度也变为原来的2倍,故A正确;∴∠BAC的度数与原来的角相等,故B错误;∴△ABC的周长变为原来的2倍,故C正确;∴△ABC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过点A作AD⊥BC,∵△ABC中,cosB=22,sinC=35,AC=5,∴cosB=22=BDAB,∴∠B=45°,∵sinC=35=ADAC=5AD,∴AD=3,∴CD=4,∴BD=3,则△ABC的面积是:12×AD×BC=12×3×(3+4)=212.故选A.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2.压轴题.7.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得到2x=3y,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比例式即可得.【详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5x=3(x+y),即2x=3y,即得32xy=,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D,∴△EAF∽△CDF,∵12EAFCDFCC,=∴12 AFDF=,∴11123 AFBC==+,∵AF∥BC,∴△EAF∽△EBC,∴21139EAFEBCSS⎛⎫==⎪⎝⎭,故选D.点睛: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B解析:B【解析】【分析】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可求解.【详解】解:A、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A选项不合题意;B、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B选项符合题意;C、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故C选项不合题意;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则他们的底角都是40°,所以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逐个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因此可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应该递减,但是图象是递增的,所以A错误;B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因此一次函数的图象应该递减,和图象吻合,所以B正确;C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因此一次函数的图象应该递增,并且过(0,1)点,但是根据图象,不过(0,1),所以C错误;D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因此一次函数的图象应该递增,但是根据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递减,所以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关键点在于系数的正负判断,根据系数识别图象.11.A解析:A【解析】∵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为1:3.故选A.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周长,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灵活运用它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解析】【分析】设点B的横坐标为x,然后表示出BC、B′C的横坐标的距离,再根据位似变换的概念列式计算.【详解】设点B的横坐标为x,则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1﹣x,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a+1,∵△ABC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2(﹣1﹣x)=a+1,解得x=﹣12(a+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位似变换的定义,利用两点间的横坐标的距离等于对应边的比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3.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sinA及tanB的值,再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及∠B的值,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sin A B)2=0,∴tanB=1,∴∠A=60°,∠B=45°,∴∠C=180°-∠A-∠B=180°-60°-45°=75°.故选C.【点睛】(1)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等0,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14.C解析:C【解析】【分析】确定出△DEF 和△DA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C ,再根据旗杆的高度=AC+BC 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FDE=∠ADC ,∠DEF=∠DCA=90°,∴△DEF ∽△DAC , ∴CDE CD EF A = , 即:0.50.2520AC = , 解得AC=10,∵DF 与地面保持平行,目测点D 到地面的距离DG=1.5米,∴BC=DG=1.5米,∴旗杆的高度=AC+BC=10+1.5=11.5米.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利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准确确定出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采用排除法,逐条分析判断.【详解】∵∠APD =90°,而∠P AB ≠∠PCA ,∠PBA ≠∠P AC ,∴无法判定△P AB 与△PCA 相似,故A 错误;同理,无法判定△P AB 与△PDA ,△ABC 与△DCA 相似,故C 、D 错误;∵∠APD =90°,AP =PB =BC =CD ,∴AB =√2P A ,AC =√5P A ,AD =√10P A ,BD =2P A ,∴AB DB =√2PA 2PA =√2BC 2BA =√2PA =√2AC 2DA =√5PA √10PA =√22,∴AB DB =BC BA =AC DC ,∴△ABC ∽△DBA ,故B 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两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可根据图形提供的数据计算对应角的度数、对应边的比.本题中把若干线段的长度用同一线段来表示是求线段是否成比例时常用的方法.二、填空题16.5【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构造出△PCD ∽△PAB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过P作PF⊥AB交CD于E交AB于F如图所示设河宽为x米∵AB∥CD∴∠PDC=∠PBF∠PCD=∠PAB∴△PDC∽△解析:5【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构造出△PCD∽△PA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过P作PF⊥AB,交CD于E,交AB于F,如图所示设河宽为x米.∵AB∥CD,∴∠PDC=∠PBF,∠PCD=∠PAB,∴△PDC∽△PBA,∴AB PF CD PE=,∴AB15x CD15+=,依题意CD=20米,AB=50米,∴15205015x=+,解得:x=22.5(米).答:河的宽度为22.5米.17.1或4或25【解析】【分析】需要分类讨论:△APD∽△PBC和△PAD∽△PBC根据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DP的长度【详解】设DP=x则CP=5-x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情况进行讨论①当△PAD解析:1或4或2.5.【解析】【分析】需要分类讨论:△APD∽△PBC和△PAD∽△PBC,根据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DP的长度.【详解】设DP=x,则CP=5-x,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情况进行讨论,①、当△PAD∽△PBC时,AD BC = DP CP∴225xx=-,解得:x=2.5;②、当△APD∽△PBC时,ADCP=DPBC,即25x-=2x,解得:x=1或x=4,综上所述DP=1或4或2.5【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三角形相似的问题和动点问题,首先将各线段用含x的代数式进行表示,然后看是否有相同的角,根据对应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将线段写成比例式的形式,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得出答案.在解答这种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出现漏解的现象,每种情况都要考虑到位.18.6【解析】【分析】利用位似的性质得到AB:DE=OA:OD然后把OA=1OD=3 AB=2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与△DEF位似原点O是位似中心∴AB:DE=OA:OD即2:DE=1:3∴D解析:6【解析】【分析】利用位似的性质得到AB:DE=OA:OD,然后把OA=1,OD=3,AB=2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与△DEF位似,原点O是位似中心,∴AB:DE=OA:OD,即2:DE=1:3,∴DE=6.故答案是:6.【点睛】考查了位似变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19.14【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6+3+5=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4点睛: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注意主视图主要告解析:14【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6+3+5=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4.点睛: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注意主视图主要告知组成的几何体的层数和列数.20.【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D中可以求出BD 然后求出△ABC面积;根据单价可以求出总造价【详解】如图所示AB=10AC=30∠BAC=120°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解析:6750【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D中可以求出BD,然后求出△ABC面积;根据单价可以求出总造价.【详解】如图所示,AB=103,AC=30,∠BAC=120°,作BD⊥CA于D,则在直角△ABD中,∠BAD=60°,∴BD=ABsin60°=15,∴△ABC面积=12×AC×BD=225.又因为每平方米造价为30元,∴总造价为30×225=6750(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三角函数定义解直角三角形,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抽象到解直角三角形中解题.21.6【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利用两组对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相似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OA=3ODOB =3CO∴OA:OD=BO:CO=3:1∠AOB=∠DO解析:6【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利用两组对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相似,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OA=3OD,OB=3CO,∴OA:OD=BO:CO=3:1,∠AOB=∠DOC,∴△AOB∽△DOC,∴31 AO ABOD CD==,∴AB=3CD,∵CD=2,∴AB=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2.-6【解析】【分析】分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A (﹣32)∵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解得k=-6【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解析:-6【解析】【分析】分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A (﹣3,2).∵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x 0xk =<的图象上, ∴23k =-,解得k=-6.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23.【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A 的长根据正弦是对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OA==2sin ∠1=故答案为 3 【解析】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A 的长,根据正弦是对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详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OA 22OB AB +=2.sin ∠1=32AB OA =3.2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CD=∠B利用同角的余弦得结论解:∵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线∴CD⊥AB∴∠A+∠ACD=90°∵∠ACB=90°∴∠B+∠A=90°∴∠ACD=∠解析:4 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CD=∠B,利用同角的余弦得结论.解:∵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线,∴CD⊥AB,∴∠A+∠ACD=90°,∵∠ACB=90°,∴∠B+∠A=90°,∴∠ACD=∠B,∴cos∠ACD=cos∠B=BCAB=810=45,故答案为:4 5 .25.【解析】试题解析::∵l1∥l2∥l3∴∵AB=AC∴∴∵DF=10∴∴DE=4 解析:【解析】试题解析::∵l1∥l2∥l3,∴AB DE AC DF=.∵AB=25 AC,∴25 ABAC=,∴25 DEDF=.∵DF=10,∴2 105 DE=,∴DE=4.三、解答题26.(1)39.6DE cm ≈;(2)下降了,约3.2cm .【解析】【分析】(1)如图2中,作BO ⊥DE 于O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D 即可解决问题.(2)作DF ⊥l 于F ,CP ⊥DF 于P ,BG ⊥DF 于G ,CH ⊥BG 于H .则四边形PCHG 是矩形,求出DF ,再求出DF-D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过点B 作BO DE ⊥,垂足为O ,如图2,则四边形ABOE 是矩形,1509060OBD =-=∠, ∴sin 6040sin 60203DO BO =⋅=⨯=,∴203539.6DE DO OE DO AB cm =+=+=+≈.(2)下降了.如图3,过点D 作DF l ⊥于点F ,过点C 作CP DF ⊥于点P ,过点B 作BG DF ⊥于点G ,过点C 作CH BG ⊥于点H ,则四边形PCHG 为矩形,∵60CBH ︒∠=,∴30BCH ︒∠=,又∵165BCD ︒∠=,∴45DCP ︒∠=, ∴sin 60103CH BC ︒==*sin 45102DP CD ==,∴DF DP PG GF DP CH AB =++=++1021035=.∴下降高度:20351021035DE DF -=-103102=-≈.3.2cm【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27.(1)(2,6);(2)5; (3)(3,6) ;(4)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作图,结合网格特点解答;(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概念解答;(3)根据位似变换和位似中心的概念解答;(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都等于相似比解答.【详解】解:(1)如图1,由作图可知△ABC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2,6),故答案为(2,6);(2)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G,连接AG,根据网格特点可知,点G的坐标为(2,6),则22+512则△ABC55(3)如图2,连接BE、FC,根据网格特点,BE与FC交于点M,点M的坐标为(3,6),根据位似中心的概念可知,位似中心M的坐标是(3,6),故答案为(3,6);(4)由网格特点可知,AB=2,BC=2,AC=10,∵△A1B1C1∽△ABC,且相似比为2:1,∴A1B1=22,B1C1=2,A1C1=25,所求的△A1B1C1如图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格点正方形、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位似变换与位似中心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且对应点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线段互相平行,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8.(1)证明见解析;3【解析】【分析】(1)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得到BC是⊙O的切线,再利用切线长定理证明即可;(2)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切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1)∵AB是⊙O直径,BC⊥AB,∴BC是⊙O的切线,∵CD切⊙O于点D,∴BC=CD;(2)连接BD,∵BC=CD,∠C=60°,∴△BCD是等边三角形,∴BD=BC=3,∠CBD=60°,∴∠ABD=30°,∵AB是⊙O直径,∴∠ADB=90°,∴AD=BD•tan∠ABD=3.【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掌握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是解题的关键.29.(1)证明见解析;(2)BP=25 3.【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ABC=∠ACB,∠DPC=∠BAP,可证△ABP∽△PCD;(2))由△ABP∽△PCD,可得PC ABCD BP=,由PD∥AB,可得PC BCCD AC=,即AB BCBP AC=,可求BP的长.【详解】(1)∵AB=AC,∴∠ABC=∠ACB.∵∠APC=∠ABC+∠BAP,∴∠APD+∠DPC=∠ABC+∠BAP,且∠APD=∠B,∴∠DPC =∠BAP且∠ABC=∠ACB,∴△BAP∽△CPD.(2)∵△ABP∽△PCD,∴PC CDAB BP=即PC ABCD BP=.∵PD ∥AB ,∴PC CD BC AC =即PC BC CD AC =,∴AB BC BP AC =,∴101210BP =,∴BP 25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30.(1)BC=10km ;(2)AC=103km.【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求得∠C =30°,进一步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求得结果;(2)分别在Rt BCD ∆和Rt ACD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1)过点C 作CD ⊥直线l ,垂足为D ,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得:30CAD ∠=︒,60CBD ∠=︒,∴∠C =∠CBD -∠CAD =30°,∴∠CAD =∠C ,∴BC =AB =10km .(2) 在Rt BCD ∆中,sin CD CBD BC ∠=,∴sin 6053CD BC km ==, 在Rt ACD ∆中,1sin 2CD CAD AC ∠==,∴2103AC CD k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初三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八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网格,连结小长方形的顶点所得的四个三角形中是相似三角形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和④2.已知反比例函数y=﹣6x,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函数图象经过点(﹣3,2)B.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C.若x<﹣2,则0<y<3D.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x,使22bxa,正确的作法是()A.B.C.D.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x轴上任意一点,BC平行于x轴,分别交y=3x(x>0)、y=kx(x<0)的图象于B、C两点,若△ABC的面积为2,则k值为()A.﹣1B.1C.12D.125.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A.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B.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C.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6.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A.1:3B.1:4C.1:6D.1:97.已知2x=3y,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A.B.C.D.8.已知线段a、b、c、d满足ab=cd,把它改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A.a:d=c:b B.a:b=c:d C.c:a=d:b D.b:c=a:d9.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P,AP=2,BP=6,∠APC=30°,则CD的长为()A.15B.25C.215D.810.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边DF=50cm,EF=30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m,CD=20m,则树高AB为()A.12m B.13.5m C.15m D.16.5m1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6,AC =4,P 是AC 的中点,过 P 点的直线交AB 于点Q ,若以 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AQ 的长为 ( )A .3B .3或43C .3或34D .4312.给出下列函数:①y=﹣3x +2;②y=3x;③y=2x 2;④y=3x ,上述函数中符合条作“当x >1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①③ B .③④C .②④D .②③ 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 中,CD 、B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中线,则DF EF BF CF++=________。

14.△ABC 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 与△A′B′C′的位似比是1:2,已知△ABC 的面积是3,则△A′B′C′的面积是_____.15.一个几何体由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如图所示的分别是从它的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则搭成该几何体最多需要__个小立方块.16.已知反比例函数y=2m x-,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7.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1位置摆放,使得两块三角板的直角边AC 和MD 重合.已知AB="AC=8" cm,将△MED 绕点A(M)逆时针旋转60°后(图2),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2.18.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块摆成的,其俯视图与主视图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块最多有________.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BC 上,2EC BE =,联结AE 交BD 于点F ,若BFE ∆的面积为2,则AFD ∆的面积为______.20.如图,为了测量某棵树的高度,小明用长为2m 的竹竿做测量工具,移动竹竿,使竹竿、树的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距离相距6m ,与树相距15m ,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_m.三、解答题21.如图,某市郊外景区内一条笔直的公路a 经过三个景点A 、B 、C ,•景区管委会又开发了风景优美的景点D ,经测量,景点D 位于景点A 的北偏东30′方向8km 处,•位于景点B 的正北方向,还位于景点C 的北偏西75°方向上,已知AB=5km.(1)景区管委会准备由景点D 向公路a 修建一条距离最短的公路,不考试其他因素,求出这条公路的长.(结果精确到0.1km ).(2)求景点C 与景点D 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km ) 35,sin53°=0.80,sin37°=0.60,tan53°=1.33,tan37°=0.75,sin38°=0.62,sin52°=0.79,tan38°=0.78,tan52°=1.28,sin75°=0.97,cos75°=0.26,tan75°=3.73).2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A(4,m),AB⊥x轴,且△AOB的面积为2.(1)求k和m的值;(2)若点C(x,y)也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当-3≤x≤-1时,求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23.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BC上的点,Q是CD上的点,且∠AQP=900,求证:△ADQ∽△QCP.24.如图,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与灯塔P的距离为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的B处,求此时轮船所在的B处与灯塔P的距离.(参考数据:6≈2.449,结果保留整数)25.如图,已知∠BAE=∠CAD,AB=18,AC=48,AE=15,AD=40.求证:△ABC∽△AE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设小长方形的长为2a ,宽为a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即可判断.【详解】由题意可知:小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设小长方形的宽为a ,则长为2a ,∴图①中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a 2222(2)(2)22(2)(4)25a a a a a a +=+=; 图②中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222(2)(3)13(3)(4)5a a a a a a +=+=; 图③中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222(2)(4)25(4)(4)42a a a a a a +=+=; 2222(2)()5()(3)10a a a a a a +=+=、22(3)(4)5a a a +=,∴①和②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21322542a a a a a≠≠ ∴②和③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2222522542a a a a a a≠≠ ∴①和③图中三角形不相似; 222525510a a a a === ∴①和④图中三角形相似.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基本知识.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当x=﹣3时,y=2,∴此函数图象过点(﹣3,2),故本选项正确;B、∵k=﹣6<0,∴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当x=﹣2时,y=3,∴当x<﹣2时,0<y<3,故本选项正确;D、∵k=﹣6<0,∴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C解析:C【解析】【分析】对题中给出的等式进行变形,先作出已知线段a、b和2b,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作出平行线,被截得的线段即为所求线段x.【详解】解:由题意,22b xa =∴2a bb x =,∵线段x没法先作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只有C符合.故选C.4.A解析:A【解析】【分析】连接OC、OB,如图,由于BC∥x轴,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CB=S△OCB,再利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12×|3|+12•|k|=2,然后解关于k的绝对值方程可得到满足条件的k的值.【详解】连接OC、OB,如图,∵BC∥x轴,∴S△ACB=S△OCB,而S△OCB=12×|3|+12•|k|,∴12×|3|+12•|k|=2,而k<0,∴k=﹣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2|k|,且保持不变.5.B解析:B【解析】【分析】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可求解.【详解】解:A、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A选项不合题意;B、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B选项符合题意;C、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故C选项不合题意;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则他们的底角都是40°,所以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6.A解析:A【解析】∵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为1:3.故选A.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周长,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灵活运用它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解析】【分析】把各个选项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已知的比例式可以转化为等积式2x=3y,即可判断.【详解】A.变成等积式是:xy=6,故错误;B.变成等积式是:3x+3y=4y,即3x=y,故错误;C.变成等积式是:2x=3y,故正确;D.变成等积式是:5x+5y=3x,即2x+5y=0,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两个比例式是否能够互化的方法,即转化为等积式,判断是否相同即可.8.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解:A、a:d=c:b⇒ab=cd,故正确;B、a:b=c:d⇒ad=bc,故错误;C、d:a=b:c⇒dc=ab,故正确;D、a:c=d:b⇒ab=cd,故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实现比例式和等积式的互相转换.9.C解析:C【解析】【分析】作OH⊥CD于H,连结OC,如图,根据垂径定理由OH⊥CD得到HC=HD,再利用AP=2,BP=6可计算出半径OA=4,则OP=OA-AP=2,接着在Rt△OPH中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OH=12OP=1,然后在Rt△OH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详解】作OH⊥CD于H,连结OC,如图,∵OH⊥CD,∴HC=HD,∵AP=2,BP=6,∴AB=8,∴OA=4,∴OP=OA﹣AP=2,在Rt△OPH中,∵∠OPH=30°,∴∠POH=30°,∴OH=12OP=1,在Rt△OHC中,∵OC=4,OH=1,∴22=15OC OH-∴1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中的计算问题,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的关键10.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DEF和直角三角形BCD相似求得BC的长后加上小明同学的身高即可求得树高AB.【详解】∵∠DEF=∠BCD=90°,∠D=∠D,∴△DEF∽△DCB,∴BC DC EF DE=,∵DF=50cm=0.5m,EF=30cm=0.3m,AC=1.5m,CD=20m,∴由勾股定理求得DE=40cm,∴20 0.30.4 BC=,∴BC=15米,∴AB=AC+BC=1.5+15=16.5(米).故答案为16.5m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11.B解析:B【解析】 AP AQ AB AC =,264AQ =,AQ=43,AP AQ AC AB =,246AQ =,AQ =3.故选B.点睛:相似常见图形(1)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如图,有“A 型”与“X 型”图)(2)如图:其中∠1=∠2,则△ADE ∽△ABC 称为“斜交型”的相似三角形,有“反A 共角型”、“反A 共角共边型”、 “蝶型”,如下图:12.B解析:B【解析】分析:分别利用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得出答案.详解:①y=﹣3x+2,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②y=3x,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③y=2x2,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④y=3x,当x>1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易得DE为△ABC的中位线由中位线性质可得DE∥BCDE=BC然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得最后根据比例的性质可得的值【详解】∵CDB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中线即DE分别解析:1 2【解析】【分析】易得DE为△ABC的中位线,由中位线性质可得DE∥BC,DE=12BC,然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得DF EF DE1===CF BF BC2,最后根据比例的性质可得DF EFBF CF++的值.【详解】∵CD、B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中线,即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DE为△ABC的中位线∴DE∥BC,DE=12 BC,∴DF EF DE 1===CF BF BC 2 ∴BF CF DF+EF DF 1==CF 2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以及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得出比例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12【解析】【分析】根据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BC 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比是1:2∴△ABC ∽△A′B′C′相似比是解析:12【解析】【分析】根据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BC 与△A′B′C′是位似图形,位似比是1:2,∴△ABC ∽△A′B′C′,相似比是1:2,∴△ABC 与△A′B′C′的面积比是1:4,又△ABC 的面积是3,∴△A′B′C′的面积是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15.14【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6+3+5=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4点睛: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注意主视图主要告解析:14【解析】试题解析: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6+3+5=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14.点睛: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注意主视图主要告知组成的几何体的层数和列数.16.m >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y=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可得出m ﹣2>0解之即可得出m 的取值范围详解:∵反比例函数y=当x >0时y 随x增大而减小∴m﹣2>0解得:m>2故答案为m>2点睛:本解析:m>2.【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y=2mx-,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可得出m﹣2>0,解之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详解:∵反比例函数y=2mx-,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m﹣2>0,解得:m>2.故答案为m>2.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找出m﹣2>0是解题的关键.17.【解析】【分析】分析:设BCAD交于点G过交点G作GF⊥AC与AC交于点F根据AC=8就可求出GF的长从而求解【详解】解:设BCAD交于点G过交点G 作GF⊥AC与AC交于点F设FC=x则GF=FC=解析:48-163【解析】【分析】分析:设BC,AD交于点G,过交点G作GF⊥AC与AC交于点F,根据AC=8,就可求出GF的长,从而求解.【详解】解:设BC,AD交于点G,过交点G作GF⊥AC与AC交于点F,设FC=x,则GF=FC=x,∵旋转角为60°,即可得∠FAG=60°,∴AF=GFcot∠FAG=3x.所以x+33x=8,则x=12-43.所以S△AGC=12×8×(12-43)=48-16318.6【解析】符合条件的最多情况为:即最多为2+2+2=6解析:6【解析】符合条件的最多情况为:即最多为2+2+2=619.18【解析】【分析】根据求得BC=3BE 再由平行四边形得到AD ∥BC 判定△AD F ∽△EBF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结果【详解】∵∴BC=3BE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解析:18【解析】【分析】根据2EC BE =求得BC=3BE,再由平行四边形ABCD 得到AD ∥BC,判定△ADF ∽△EB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结果.【详解】∵2EC BE =,∴BC=3BE,∵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AD=BC,∴△ADF ∽△EBF,∴AD=3BE,∴AFD ∆的面积=9S △EBF =18,【点睛】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平行四边形ABCD 得到AD ∥BC,判定△ADF ∽△EBF 是解题的关键,再求得对应边的关系AD=3BE,即可求得AFD ∆的面积. 20.7【解析】设树的高度为m 由相似可得解得所以树的高度为7m解析:7【解析】设树的高度为x m ,由相似可得6157262x +==,解得7x =,所以树的高度为7m 三、解答题21.(1)景点D 向公路a 修建的这条公路的长约是3.1km ;(2)景点C 与景点D 之间的距离约为4km .【解析】【详解】解:(1)如图,过点D作DE⊥AC于点E,过点A作AF⊥DB,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在Rt△DAF中,∠ADF=30°,∴AF=12AD=12×8=4,∴DF=22228443AD AF-=-=,在Rt△ABF中BF=2222AB AF54-=-=3,∴BD=DF﹣BF=43﹣3,sin∠ABF=45 AFAB=,在Rt△DBE中,sin∠DBE=DBBD,∵∠ABF=∠DBE,∴sin∠DBE=45,∴DE=BD•sin∠DBE=45×(43﹣3)=16312-≈3.1(km),∴景点D向公路a修建的这条公路的长约是3.1km;(2)由题意可知∠CDB=75°,由(1)可知sin∠DBE=45=0.8,所以∠DBE=53°,∴∠DCB=180°﹣75°﹣53°=52°,在Rt△DCE中,sin∠DCE=DBDC,∴DC=3.1sin520.79DE︒=≈4(km),∴景点C与景点D之间的距离约为4km.22.(1) k=4, m=1;(2)当-3≤x≤-1时,y的取值范围为-4≤y≤-4 3 .【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先得到k的值,然后把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出k的值;(2)先分别求出x=﹣3和﹣1时y的值,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解.试题解析:(1)∵△AOB的面积为2,∴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4yx=,∵A(4,m),∴m=44=1;(2)∵当x=﹣3时,y=﹣43;当x=﹣1时,y=﹣4,又∵反比例函数4yx=在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3≤x≤﹣1时,y的取值范围为﹣4≤y≤﹣43.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3.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一对相等的角,加上直角得出相似三角形.试题解析:在Rt△ADQ与Rt△QCP中,∵∠AQP=90°,∴∠AQP+∠PQC=90°,又∵∠PQC+∠QPC=90°,∴∠AQP=∠QPC,∴Rt△ADQ∽Rt△QCP.24.此时轮船所在的B处与灯塔P的距离是98海里.【解析】【分析】过点P作PC⊥AB,则在Rt△APC中易得PC的长,再在直角△BPC中求出PB的长即可.【详解】作PC⊥AB于C点,∴∠APC=30°,∠BPC=45°,AP=80(海里),在Rt△APC中,cos∠APC=PC PA,∴PC=PA•cos∠3(海里),在Rt△PCB中,cos∠BPC=PC PB,∴PB=403cosPCBPC=∠6≈98(海里),答:此时轮船所在的B处与灯塔P的距离是98海里.【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正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5.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BAE=∠CAD知∠BAE+∠EAC=∠CAD+∠EAC,即∠BAC=∠EAD,再根据线段的长得出65AB ACAE AD==,据此即可得证.【详解】∵∠BAE=∠CAD,∴∠BAE+∠EAC=∠CAD+∠EAC,即∠BAC=∠EAD,∵AB=18,AC=48,AE=15,AD=40,∴65 AB ACAE AD==,∴△ABC∽△AE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