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引发抢盐风波的思考

合集下载

“抢盐”事件背后的反思

“抢盐”事件背后的反思

“抢盐”事件背后的成因与反思研究(姓名:毛义武学号:050720109)摘要:江南一带的民间口语中,常用“盐钵头出蛆”来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不料,日本地震引起核泄漏的事故,带出了一个“盐钵头出蛆”的故事,周边地区民众纷纷抢买食盐和海产品,使得市场食盐断档。

个社会群体性的一致行为事件,其出现即使偶然,也一定含有必然性和合理性:民间的生存智慧告诉我们,代价和风险永远是做事的首选。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太平盛世的老百姓,人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如果只是花最小的代价却可以规避掉最大的风险,何乐而不为?一包盐2块钱,一箱盐50包也只有100元(买一箱在家囤着也只是极个别的人),不会坏不会馊,而无盐的结局可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这笔账不需要巴菲特的脑子都能算清。

谁都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被一坨盐弄得狼狈不堪。

关键词:抢盐反思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

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

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

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

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盐了吗”。

网上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海盐。

对此,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

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

一、食盐抢购的成因分析食盐抢购的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作为一个社会危机事件,其背后一定存在一个客观的刺激因素、存在一个动机、存在一个客观的行为链等社会群体事件的必要条件。

就目前温州的抢购谣言大致说法:“受日本地震的影响,其核电站出现核泄漏,核泄漏又会污染海水,海水被污染后晒取的食盐将会受到污染,导致合格的食盐的有效供给不足,未来食盐必定涨价,所以要抢购食盐”。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市场上的食盐商品有效供给稳定,但是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我们却发现温州所有的小店中食盐售罄,因此就抢购食盐问题而言,其潜在的根源成因不是微观经济领域的供需矛盾,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非理性预期”在短期内爆发,导致了社会食盐的有效需求急剧增大,而社会生产能力、有效供给不可能在短期内满足食盐“非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有效需求”,其价格飙升的主要诱因在于潜在消费者的非理性预期导致的非理性需求。

关于“抢盐事件”的舆论分析

关于“抢盐事件”的舆论分析

关于“抢盐事件”的舆论分析1.何时形成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随后报道日本核电站受损严重,并出现严重的核泄漏放射污染。

3月16日,网上开始盛传日本核扩散将影响到中国,并传言食用碘盐可以抗击辐射,海水将受核污染,今后采集生产的食用盐不安全。

这一谣言迅速在全国传散开来,并直接作用人们的现实生活,导致了集体“抢盐事件”的发生。

2.出现意见领袖⑴第一个意见领袖—谣言方,3月16日网上开始传“盐受污染”的谣言,在一些不明事理的网民和一些别有用心网络推手的共同作用下,掀起了传播的高潮,众多人的跟从,使得谣言方成了意见领袖。

⑵第二个意见领袖—政府方,面对3月16日传开的谣言,政府高度重视且立即发出辟谣信息并作出处罚散谣者的决议,经过政府多渠道的辟谣和科学的讲解,人们开始信任政府,抛开谣言,从抢盐大军中退出来。

此时公众放弃谣言方,政府成为了意见领袖。

3.政府行为在谣言散出短时间内,政府就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并正确作为,及时给人们发布辟谣信息,很快就夺得了“意见领袖”的位子,成功平息了这场“抢盐”谣言风潮。

4.公众意见趋同⑴第一个阶段—趋同谣言,由于谣言传播方式多样,来势汹涌,在短时间内,给人造成了极大地恐惧心理,在心理作用下,人们暂时没有或减弱了思维判断能力,此时,人们便会“宁信有,而弃无”,加入抢盐大军,更看见周围人都采取某种行为(抢盐),从中意识被唤醒,就开始了又趋同的意识而形成趋同行为,抢盐。

⑵第二个阶段—趋同政府,面对谣言,政府迅速做了辟谣信息的发布,政府公信力给大众相信的理由,再经过科学知识的证明,放弃第一个趋同(抢盐),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个新的趋同,即,政府可以解决问题。

中国的抢盐风波就像一场暴风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各地食盐销售市场已逐渐恢复正常营业,部分市民由于食盐购买过多,纷纷要求退盐,但情况并非人们想象那么顺利,有些商家按照相关规定称“若无质量问题不予退货”,这无疑又是悲剧一场。

浅析谣言的形成与制止——以“抢盐风波”为例

浅析谣言的形成与制止——以“抢盐风波”为例
行动。
斯特曼 曾提出一个谣言传播公式 : 公众认
为信息越重要 ,同时信息越模糊不清, 流
言传播得就越快 。 由于民众对核辐射危害 的恐慌 ,加上对核辐射防护知识 的匮乏 ,
从 而引 发 了 一场 匪 夷所 思 的抢 盐 风潮 。


谣 言 的 形 成机 制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 , 人群 的这种反 应现象是典型的 “ 集合行为”。 合行为 碟
谣 “ ”何 以 惑 众 ? 这 个 问 题 的 追 盐 对
会 去 占 领 。 于 传 播 中 的首 因效 应 , 由 当谣
问, 以发现社会心态存在 非理性 、 可 盲从
言先 于大众传媒 的传播进 入人们的认知 领域 , 以后再纠正就是一件事倍功半 的事 情 了。大众 传媒只有在加强传 播的时效 性, 对事件进行迅速反应 时 , 能在传播 才 中抢 占先机 , 夺取舆论制 高点 , 有效 防范 各种谣言发生。 2注重报 道的科学性。 、 日本核辐射危 机后 , 恐慌 心理在社会上蔓延 , 公众 的理 性需要及时得 到梳理 。针对抢盐风潮 , 媒 体迅 速行动 , 专家辟谣 、 请 讲解核辐射 防
以 “ 盐 风 波 ’为 例 抢 ’
■王 丹
【 摘要 】日本核 泄漏危机后 在中国引发 了一场席卷全 国的抢 盐风潮, 本文简要 分析 了谣 “ 何 以能惑众的原 因, 盐” 并提 出了一
些 制止 类 似 谣 言 的建 议 。
【 关键 词 】谣 言 谣言成因 谣 言 制 止
2 1年 3月 1 01 1日 日本大 地 震 引发 核
风潮 。
由关注核泄露转变为担忧核辐射 , 此时官
方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仍然在核泄露本 身 ,

关于抢盐风波的启示

关于抢盐风波的启示

抢盐风波的启示日本因地震、海啸引起的核辐射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同为亚洲国家,我国民众也非常关注此重大事件。

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

2011年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

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

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

关于抢盐的原因,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核泄漏可能引发海水污染,使海盐的生产量下降;另一种说法是碘能防辐射,我国人民碘的摄取主要靠碘盐,所以引发了此次抢盐热潮。

在食盐供应无比充足的情况下,卖盐是个利润很低的生意,现在忽然莫名其妙大赚一笔,这些盐商一定会眼含热泪感谢苍天,生在了这样一个疯狂的国度。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

2003年SARS时,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比这次更让人记忆犹新。

去年的蜱虫咬死人也把中国人吓得够呛。

在非典时期,老百姓在惊恐病毒感染的同时,另外一种现象也以超过病毒传播的速度在各地蔓延,就是民间流传的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草药能有效预防非典。

这种言论的散播致使各地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草药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疯涨的局面。

还有,中央电视台2003年5月9日新闻联播报道,在山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流传一个谣言:喝绿豆汤,放鞭炮能预防“非典”。

结果可想而知,绿豆、鞭炮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绿豆、鞭炮的价格上涨几倍甚至上十倍,而且还断货。

在这种氛围下,使得没有被隔离的健康人心理恐慌远远超出了被隔离的人。

食盐抢购的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作为一个社会危机事件,其背后一定存在一个客观的刺激因素、存在一个动机、存在一个客观的行为链等社会群体事件的必要条件。

抢购食盐,其行为链成立的前提是百姓潜意识中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焦虑。

首先是日本的地震及其核泄漏带来的负面影响,构成了对民众的一种潜在的心理焦虑;其次是目前物价上涨的事实,导致了普通民众的购买力下降,这在民众的潜意识中构成了另一个心理焦虑因素,并有可能在外部刺激条件下产生抢购冲动。

福岛核事故的公众沟通启示与思考

福岛核事故的公众沟通启示与思考

WORLD ENVIRONMENT 2021年第2期 总第189期封面故事COVER STORY开始,国内的舆论场开始出现大量关于核的谣言,这些谣言有的扰乱了经济与社会秩序,如“抢盐风波”;有的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如“我国相关部门隐瞒核电故障”的谣言;有的造成群众恐慌,如“海鲜污染”谣言。

大部分谣言或者不攻自破,或者因辟谣而解除,但也有少数谣言造成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产生被加速,福岛事件为国内涉核谣言的产生注入了一剂催化剂。

二、公众沟通方面的教训自福岛核危机爆发以来,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公司对事件发展及救援态势的信息披露杂乱无章,不仅彼此矛盾,甚至前后矛盾,公众沟通方面的教训深刻。

一是日本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未能及时、全面地向公众公开事故监测数据,引发了民众恐慌。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首次泄漏发生在3月12日15时,但日本政府直到2小时后才正式证实。

5小时后,官房长官才正式宣布核反应堆安全壳仍然完整,但未提供具体数据予以佐证,这直接引发了民众的猜疑,随之产生恐慌情绪。

二是政府部门公布的事故信息不一致,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在福岛核事故中,不同的政府部门存在着信息来源不ー致、内容不一致的问题。

如关于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物总量,日本原子能保安院与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存在截然不同的统计数字,两个部门公布的数字分别为37万太贝克和63万太贝克,数据相差悬殊。

这种混乱的信息环境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面对危机,政府应当统一发布权威、可靠的信息,避免因“信息打架”而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三是政府的疏散指令混乱,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公众信心降低。

政府的疏散指令没有被立即送达至疏散区内所有的相关地方政府。

而且,这些指令既不具有针对性,也不具体。

地方政府只得在未获得充足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有关疏散目的地以及疏散程序的决定。

造成这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和电力公司的疏散计划考虑不周全,可操作性不强。

当然,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方面的一些改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如修改相关法律、强化公众知情权。

关于抢盐风波高中作文(3篇)

关于抢盐风波高中作文(3篇)

关于抢盐风波高中作文(3篇)(1)抢盐风波的思考周能汉《论日本核污染与食盐涨价》的帖子发表后,引起网友的关注,但许多的问题,是后来才想明白的。

于是,把思考的一些观点,再次发布,供交流。

通过了解了抢盐风波的前后过程和信息,我也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国人会在食盐问题上引起抢购风呢?除了大家的预防核辐射思想意识高之外,那就是商家的炒作了。

想想也是,在众多的日常生活用物中,唯有食盐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商品,各家各户不可少,人人每天都要吃,而且吃的量也基本是处于恒定的状态。

设想,既然消费量处于恒定状态,那么生产、销售的量也大致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比如那个位置有家小卖部,一直经营着食盐,或许到那小店买食盐者,也大致就是附近的居民,以至那小店每月,乃至每年销售的食盐量也基本处于一个大概稳定的数量,进货多了只会积压,进货少了也会脱销,附近住家多半或许是发现没盐了,顺带出门买一点,长此以往成习惯。

突然有了日本核污染的服碘片,或者以加碘食盐作为补碘手段,乃至黑心商家商人伙同不法之徒以哄抬抢购的方式囤积食盐,再加上不同方式的谣传,让居民引起对于食盐的关注,纷纷购买储备,使得基本稳定的食盐供应平衡被短期打破,引来了抢盐风波。

许多不明真相,不去用脑思考的人,纷纷加入抢购行列,一时间就把市场上流通的食盐提前购买一空,以至脱销缺货。

那么,不法商人也就可以纷纷高价卖出囤积的食盐,从而如海啸般把食盐价格推得高高的,达到商家牟暴利的目的。

等谣传结束,或者高价囤盐者清醒过来时,便会直呼上当了。

因为食盐是国家专控物资,价格是稳定的,不会因为某些商人的利益而引起价格长期波动的,即使价格波动大涨者也只是少数商人所为,不会持久。

当然,没有相应的心理素质的人,就会跟风抢购。

我就听说过,有的大学生,都不自己做饭,根本也用不着自己买食盐,却也受抢盐风波的影响,跟风买上几袋高价格食盐放着。

心理层面已经到了这样的状态,可以说已经扭曲了时,市场上的抢购食盐之风,之程度也就只会加剧了,已经不是商品经营的问题了,而是心理暗示,羊群效应,推波助澜的炒作了。

经济现象——抢盐风波

经济现象——抢盐风波

身边的经济现象——抢盐风波或许最近超市会感到奇怪,在一阵疯狂的购盐狂潮后,盐又纷纷退了回来。

如果前者美其名曰扩大国家内需的话,那后者又算什么呢,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其实归根于日本特大地震海啸了,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极大的创伤,由地震引的核泄漏使得日本赖以生存的海洋业,旅游业,食品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经济的发展退后了很多年,并需要花费起码十年的是才能恢复到地震钱的水平。

当然核泄漏也一定程度波及到了中国,一当开始灾后建设时,石油价格恐怕将再次上升,中国面临的输入性膨胀问题恐更加突出;二核电未来的投资存在不确定性;相反,风能、太阳能投资比例可能上升;三日本核泄漏后基建受损波及全球供应链,中国在一些产品上供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如果一味担心核辐射影响健康的话,就是无稽之谈了,中日相隔了相当大的海域,要有多大的风才能吹过来呢。

但令人奇怪的是,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后,日本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哄抬物价现象,因为天气转暖,有些蔬菜价格还出现回落。

市场却出现食盐抢购潮。

“今天你买盐了吗?”“涨到5元一包了”“货架空了!”……在路上、在超市里时不时都能听到诸如此类关于买盐的对话,网络上也诞生了诸如“盐如玉”、“盐王爷”的热词。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令人不解的现象呢,我认为有一下四点可以进行分析。

第一点是社会心里危机的放大。

人们从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日本的核危机事件在持续发酵,事态在恶化,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认为多买些食盐可以在关键时刻用来防辐射。

另有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而食盐一旦库存不足会引起涨价。

当对危机事件未取得科学定论时,人际交流倾向于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危机进行加工和放大,从而加重危机情景的恐慌气氛。

第二点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法律法规有诸多漏洞,尚未形成主动监管投机的良性机制,更大的差距在于市场监管的力度远远抵御不过过度的投机。

从而造成了人们对商品具有盲目性,滞后性和自发性。

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这篇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不外乎三个原因1、科学素养太低,常识不彰且不说核辐射目前对中国根本不是问题,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吃碘盐也根本无法防辐射。

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但碘化钾防辐射是在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其原理是"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而服用碘盐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过量摄入反而有害。

专家:服用碘盐不能防辐射摄入过量易产生副作用近日,受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致使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刘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抢购碘盐完全没有必要。

刘超分析,这股抢购风潮缘起于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而碘盐中正好含碘,所以人们会误认为碘盐可以预防辐射。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囤积碘盐完全没必要。

"对于碘化钾预防辐射的原理,刘超这样解释:服用碘化钾只是针对放射性核素碘131有效,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首先,碘化钾是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

"刘超说,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暂未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并且此次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烟云不高,吹散范围不会太大,并且日本是刮西风,指向太平洋方向,中国暂时是安全的。

刘超说,对于受灾区的人群,成年人的推荐服用量为100毫克碘,而每5克碘盐中仅含有100微克碘(1毫克=1000微克),因此服用碘盐并不会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反而摄入过量的盐对人体还会产生副作用。

还有人担心以后买到的盐有可能是受辐射"污染"的盐。

刘超表示,这个也没必要担心,因为自然界本来就存在一定量的辐射,而放射性物质进入太平洋后将会大大稀释,不会影响到未来海盐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辐射?
不要淋雨 穿戴帽靴 彻底洗澡 更换衣服 关闭窗户和通风口 进入地下 别用电话 带
收音机 封好食品 勿饮海水淡化
水 用铅板墙壁等遮挡降低
照射强度 严防死守五官
消息来源是“最可信的”,灾难程度是“最剧烈 的”,灾难的时间地点是“最确定的”,灾难的 原因是“最离奇的”,英雄角色是“最感人的”, 小人角色是“最可恶的”,受害者的遭遇是“最 值得同情的”
也许你会涨价,
也许会更无盐,
也许已没有也许
3月15日,亦即日本“3·11”大地震后的第四天, 有关“日本核辐射导致海水受到污染,海盐从此变核 盐”以及“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之类的传言开始在 网络上出现,引发恐慌。
3月16日,浙江、广东、上海等地的一些居 民开始涌入超市抢购食盐。这股恐慌性的购 盐潮从东部沿海开始向内陆和中西部地区蔓 延,并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时间,人 心惶惶。
们带穿,高暂领一衣年服内或不戴要上吃围海巾产。品。” ▲“食盐商停止生产食盐,食盐全部涨价。”
天灾过后尽谣言
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在中国,关于地震的谣言从未间断。 实际上,“天灾过后尽谣言”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个 别谣言有相当的杀伤力,有些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
名人死亡:
日本女演员波多野结衣、苍井空在 地震中失踪(或葬身海啸);日本著名 漫画家年会宾馆被震垮,鸟山明(七龙 珠作者)、岸本齐史(火影忍者作者)、 尾田荣一郎(海贼王作者)、青山刚昌 (柯南作者)等集体葬身火海……
2019/11/29
谣言止于公开,我们还需努力
如果想要尽可能减少不真实的谣言,那 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营造一个信息畅通的 环境,尤其是政府机构有责任及时公告真实 情况。因为没有真相的状态下,能够相信的 就只能是谣言。
2019/11/29
谢谢观看
日本核电站爆炸导致整个日本不适合人类居住!甚 至会波及中国!
反对核电站类: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安全事 故,将核电的安全问题推到台前。福岛核泄漏在中国 引发的各种传言,核电站的危险性被放大或夸大,一 时间人心惶惶。
我国受核泄漏影响:
3月30日,在我国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 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广东、 广西、四川、陕西、宁夏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 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对公众可能产 生的附加辐射剂量小于岩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阳等自 然辐射源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相当于乘坐飞机 飞行2千公里所受的宇宙射线照射量的千分之一,对环境和公 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捐款类
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先生捐款15亿日元(约合1.2 亿人民币)。
日本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曾在2008年四川地震的时 候,私人捐了1亿日元。现在我们也应该帮助日本人工降温,也就是 人直接进入反应堆核心进行手工操作。这些人出来后活 不到20分钟就会死。
08新闻 袁霓璇
“核”心
问题
曾经是对你说过这是个无盐的结局,
炒出的饭菜吃不下去,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将吃不到你, 我就无法流下泪滴,

但我要如何如何能停止不吃你, 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埋藏抢购回忆

啊,让我再看看你,

让我再说爱你, 不要从超市离去

抢购时候说抢购, 请不要说难忘记,
就让那抢购淡淡地随风去
• 卫生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盐业总公司等多个部委、机构紧急 发布信息进行辟谣。 3月18日,各地抢盐风波趋于平息。
谣言从何而起?
▲ 用甚▲于盐碘至可“社”片喝以据传会的差少喝有播认主多量碘价群知力了碘酒值体的军。酒防信主局。在的护息要限没 方核,是和有式辐日家信其进射本庭息他行”核主途办防。电妇径法护有站与的的。一爆老缺情”点炸年乏况防对人,下护山。成,效东他为可果海们“以,域限囤用不有抹过影碘比响酒服,, ▲并不因断为地人污的染甲,状请腺转最告容周易边吸的收家到人碘朋,友容储易备受些伤盐害、,干建海议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