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规划与设计研究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19
构成部分
1、保护和完善一个蓝色和绿色基底,绿色即指植物景观,在 植物选择上,以本地种为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水中设 计者引入大面积水生植物,如芦苇,菱角,一方面起到美化 水体环境和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净化水体和 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
2、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和 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系,使本区成为城市居民安 全可达性都很好的场所。
为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的栖息地。 (2)“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场地具有城郊结合
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 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
(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隐 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4)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和缺乏管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 泳、垂钓、体育锻炼等。
(5)开发压力: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 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 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 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绿廊。
.
16
设计目标
❖ 面对上述挑战,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 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 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 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 分析
.
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 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 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 综合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 案和对策及建议。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目录摘要 (I)引言 (1)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1)1.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1)1.2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1)1.2.1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1)1.2.2景观异质性指数 (2)1.2.3景观指数的实例应用 (3)1.3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4)2不同类型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案例 (4)2.1基于GIS 的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 (4)2.1.1研究区域概况 (4)2.1.2研究数据与处理 (5)2.1.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2.1.4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 (5)2.1.5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变化结果分析 (6)2.2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 (7)2.2.1研究区域概况 (7)2.2.2研究数据与处理 (7)2.2.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2.2.4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结果分析 (9)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10)2.3.1研究区域概况 (11)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11)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11)2.3.4结果与分析 (12)3 结语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

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引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

生态景观设计案例

生态景观设计案例

生态景观设计案例篇一: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案例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案例摘要:通过杭州东方润园景观设计的实例应用,着重讲述了如何进行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创造一个既健康舒适便利的自然景观又具有生态概念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杭州东方润园、生态景观设计、生态学原则如何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理念,把居住区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范畴,在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导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方向和推广景观生态学的理念,让人们所生存的环境更加生态和自然,本文将具体以杭州东方润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小区的设计理念、生态应用对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1项目背景和地理位置东方润园位于紧邻钱江新城CBD核心区的沿江黄金地段,东北临钱潮路,东南面临开阔的钱塘江,西南临庆春东路,西北临新塘河,近享杭州钱江新城CBD繁华城市配套。

2定位及总体构思定位:尊重原有的场所特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为设计基础,以“创造现代新城市高端住宅小区”为核心目标,以自然、休闲、安静的自然景观为特色,将“建筑的空间艺术与景观的自然生态有机结合,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手法,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重现江南园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3设计原则3.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选择植物品种生态平衡时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义是指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

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的品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乔灌草的分布和合理划分植物空间结构、合理布置植物群落的林冠线与林缘线,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态园林”。

3.2遵从“生态位”原则,合理进行植物设计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东方润园的植物景观构建中,充分考虑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植物后期生长不适应的情况,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自篇二: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景观设计案例分析项目:班级:姓名:课程:学号:设计理念:东区的建筑设计风格上延续了地域文化,在保有中国内涵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吸纳东方建筑精髓,强调庭院的感觉,室外室内空间亲近而不留痕,凹庭院、内庭院的设置如同阴阳接榫,巧妙而熨贴。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得主要内容及目前得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1)景观生态学就是研究空间得异质性与格局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得景观格局形成得物理、生物过程与干扰过程;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与群落得空间分布;c)景观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变化;d)人类对景观变化得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就是对空间异质性得研究与管理a)景观镶嵌体得空间结构与组成;b)景观要素之间得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c)景观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得变化;d)景观结构与功能得优化与管理。

目前研究得重点:①干扰对景观格局与过程得影响与干扰在景观中得传播与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得关系或景观格局得生态学与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与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得多重价值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得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得作用与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得特点。

(必考)欧洲与北美在起源与发展上均有着显著得不同。

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与整体论得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得生态学内容与还原论为基础得方法论。

具体得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得学科,它与规划、管理与政府有着密切得与明确得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得方面,但它更大得兴趣在于景观格局与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就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得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得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得景观也有着浓厚得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她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得作用与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得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得主要方法有哪些?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得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就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得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得分布与组合规律。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数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景观的动态变化。

3.掌握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进行优化利用的能力。

5.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

6.培养学生对景观进行准备全面评价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改造的建议。

7.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肖笃宁李秀珍等编著.《景观生态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傅伯杰,陈利项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邬建国编著.《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扬州三湾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文明规划设计探究

扬州三湾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文明规划设计探究

2020年第12期现代园艺在研究生命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时,生态学的概念于1869年初次出现。

对德国生物学家Hecker 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讨论和学习生态学相关内容。

由于科学发展,学科与学科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生态学也已经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生态学的发展使得湿地保护有了新的研究方向[1]。

扬州运河三湾湿地公园,将生态文明规划设计和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湿地保护中,研究如何保护大运河沿岸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使设计工作更加切合实际,使园林景观更加优美宜人,同时,园林的生态效益也获得相应的提高。

1扬州三湾湿地公园整体规划扬州三湾湿地公园是位于市中心的第一个湿地公园,总面积253.33hm 2,其中,核心面积约101.33hm 2。

根据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案例分析,人们追求生态环境的魅力,成为城市之间的共同特点,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

因此,如何有效规划和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已成为扬州三湾湿地生态修复的焦点。

1.1指导思想扬州三湾湿地公园规划(见图1)设计以湿地的自然修复、扩大湿地空间和恢复湿地生态,实现湿地的“心肺”功能为指导思想,优先保护生态;考虑城市功能和生态建设之间的融合,保护原生动植物种类,为扬州三湾湿地公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基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湿地景观,提高生物多样性,建立功能完善、结构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前提,生态保护系统与观光休闲功能区和谐紧密联系,为游客提供不同功能的科学文化教育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

1.2规划原则扬州三湾湿地公园在规划设计上,以平衡生态环境为主、优先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统筹建设等为原则,前期注重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后期更要注重湿地公园的管理和维护。

因此,湿地管理护的方法和策略更要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及生物的多样性为主要目的,以此实现湿地公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标。

湿地环境的生态保护,维持生态平衡,以达到发展湿地公园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不同效益,将湿地公园与周边城市环境相结合,做到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2]。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 本案这条廊道的不足之处在于校园的南大 门和北大门形成了两个较大的裂口, 如果能 缩小校门宽度, 并在空中形成树冠连接和覆 盖, 该廊道将能发挥更强的生态效能。
• 其次, 在校园内部的环形主车道两侧分别建 立植物生态景观廊道。
• 环形主车道外侧的凹型、环状植物景观廊道与外围边界上 的环形廊道之间, 以相对均衡的空间分布在较为敏感的斑 块交错地带设置密林区, 以网状结构的空间格局( 图 1) , 把 两条廊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功能整体。 而环形 主车道内侧的凸型、 环状植物景观廊道, 则以辐射状密林 的空间结构格局( 图 1) , 与面积最大、生态功能最强的山 水生态景观区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功能整体。 环形主车 道( 宽 8 m ) 内外两侧的 2 条环形廊道, 预期在 10~15 a 后, 其上层乔木的树冠达到郁闭, 此时,这 2 条廊道在空间 上合并成为一条廊道。由此把整个校园的生态景观紧密连 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生态功能整体。在 10~15 a 后, 预期 校园绿化覆盖率将达到 71. 5% 。
一、经济技术指标分析与目标确定
本案总用地面积 226 660 m 。其中, 建筑占地面积 40 345 m , 占总用地面积的 17. 8% ; 道路广场面积 49 256 m , 占总用地面积的 21. 7% ; 运动场地面积 19 395 m , 占总用地面积的 8. 6% ; 绿地面积117 663 m , 占总用 地面积的 51. 9% 。
生态型景观设计的主要理念
• 一、 维护自然界本身的缓冲和调节功能 • 生态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把人类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因为自然界在其漫长的演 化过程中,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维持生态平 衡。其中水分循环、植被、土壤、小气候、地形 等在这个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规划设计 时,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 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 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流设计
生态流:指在景 观设计中,通过 设计手段,使生 态要素(如植物、 动物、微生物等) 在景观中流动、 循环,形成生态 平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态流设计原则: 遵循生态规律, 尊重自然,保护 生物多样性,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生态流设计方法: 包括生态廊道设 计、生态节点设 计、生态网络设 计等。
生态流设计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 通过生态流设计, 可以改善生态环 境,提高景观品 质,增强景观的 生态功能。
案例名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设计理念: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设计特点:绿色生态,功能多样,景观优美 实践效果: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设计案例
案例名称:乡村生态公园
设计特点:利用自然景观,如河流、 山川、农田等,打造生态景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设计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融入乡村文化
发展:20世纪50年代, 美国学者 R.H.Forman将景观 生态学引入景观设计 领域
现状:景观生态学已 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 理论基础
趋势:未来,景观生 态学将继续在景观设 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和 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 的应用
空间格局设计
生态学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保证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功能分区: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划分不同区域 景观设计:注重景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宜人的景观环境
生态基础设施的 功能:包括生态 保护、生态修复、 生态服务、生态 安全等。
生态基础设施的 设计原则:遵循 生态学原理,注 重生态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 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从整体景观格局山发开辟新绿地
华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实例:
江滨游园斑块绿地的景观设计
沿婺江绿地景观带是金华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中的五佰滩公园和燕尾洲 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一起,构成金华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绿核。这里所指的江滨游园是其 中的一段,主要包括婺江南岸西自河盘桥东至开发区大桥绿地景观带,跃约4.5km。由 于它处于整个沿江绿地景观带的中段,沿带是金华江南最主要商贸集散地和居比集中分布 区,因而其景观设计对于反映金华城市的魁体风貌、居民的日常生活游憩、外米游客的观 光休闲以及江堤的保护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河流廊道系统设计
河流廊道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并应保持必要的 连接度,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时,应 尽可能地保留自然河岸,让土丘、坡地等自然 地与河流融合;特别是伸人水中的凸状岸堤, 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建立城市景观绿色网络系统
•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因势利导
•增设廊道,增加景观连接度等来加强景观中各要素在功能 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金华外环线廊道绿地景观设计:
中间快车道分币带的 模纹花坛设计,以海桐 球为中心,金叶女贞、 紫叶小蘖、杜鹃、红色 丰花月季或一串红等色 叶、色花构成彩色斑纹, 衬以冷季型草坪,形成 很好的廊道绿地景观。
在外环线两侧有很多 地方并没有建筑物,在 适合绿地建设的地段, 可将人行道绿带往外展 开.形成局部的斑块绿 地。通过多形式的植物 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绿 地景观的多样性。
•在规划中注意绿色廊道的相互连通,各斑块之间的相互连 通,以增加连通性。 (如夏天利用绿色廊道引凉风入城,消除热岛效应,冬季设 置防风林带等的设想都是考虑以绿色廊道的连通作用为必备 基础条件的。)
案例—— 基于景观生态学规划原理的金华市绿地系统研究
区域分析:
以境内金华山得名;
建成区面积 34.04 km2;
金华市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分类系统:
金华市城市绿地景观型的界定: 公共绿地———斑块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大多视为斑块绿地 市周边绿地——绿色基质 道路绿地——廊道绿地
金华市1999年底 建成区面积 34.04km2,各种 绿地总面积 558.24hm2,绿 地覆盖率仅为16.4 %。开发区更低, 覆盖率只有不到13 %。人均绿地和公 共绿地面积分别为 2m道5位2(.城,于2中中m街心2道和城)4和区.开的6发街 区街道(三江街道、 江南街道)的人均绿 地水平较低而接近郊 区的街道绿化水平较 好。
开辟新的绿色斑块
生态绿地不仅数量要多,而且分布要均匀、大斑块 和小斑块相结合。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2.建立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
道路廊道系统设计
城市道路边缘的绿地规划是建立道路廊道的关 键所在。景观生态学的边缘效应原理反映到边 缘植被的种植上,要求讲究垂直结构上的变化。
边缘效应原理还要求道路边缘具有一定的宽度, 以形成缓冲区。
根据环境敏感区斑块和物种源斑 块确定了生态绿地——划定了水 源绿地、林业绿地和城郊公园
景观的连续性——通过沿江大面 积的绿地布局将城市中心区与城郊 的白然景观和农田景观联系起来
斑块布局基本方法——大面积的 城市公园规划布局在城市边缘地带, 中小面积的公园、游园和居住区绿 地相对均匀地布局在城市中心区
廊道绿地规划的连通性原则—— 道路绿化和防护绿化规划
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
存在的问题:
城区内外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不够(东西v 南北x)
城区备绿地斑块之间有一定联系.但不充分(城区内建筑包围)
市区内有一些丘陵地构成城市自然环境的制高点被建筑物所覆 盖。
市区内一些重要的绿色景观及景观联系通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 护和利用,甚至由丁城市建设而遭到破坏。(绿地、河流被覆盖、道
路)
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优化城市绿地景观格局: ① 规划中强调城市绿地景观 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打 通南北向绿地景观通道.构 建市区“井”字形绿地景观 格局。
城市外围西部
建成区东侧
建成区两侧
经过以上规划.在金华 建成区范围内形成两条南北 向的绿地景观通道,结合婺 江一义鸟江及其沿岸绿带、 贯穿城区的铁路线两侧的绿 带两条东西向绿地景观通道, 共同构建了建成区“井”字 形绿地连通网络,保证了良 好的绿地景观连续性格局。
主要问题分析:
面积数量
城市绿地面积小,数量少。未达指标,生产,防护绿地面积不 足,道路绿化欠缺,未与绿色廊道结合,树种少,与地理气候 条件不符等。
主要问题分析:
空间布局
布局不均匀 凌散,构不成点线面,缺乏有机联系 各公园分布不均,服务半径不合理
建设管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在总规中的应用:
绿地规划结合山体水系等自然特 征,绿地空间结构的网络化和连续 性等。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
计研究
———以金华市城 市绿地系统为例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景观单元相互叠加而成的非常特 殊的景观生态元。
结构要素
基质 matrix
由城市中的建筑物及贯穿于其问的道路交通网络构成
斑块 Patch
主要指不同功能分区的呈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岛状镶嵌分布格局;
廊道 Corridor
市区总人口 34.71 万人; (1999)
“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 涵三江”;
有明显干、湿两季;
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
目标:浙江四大区域中新的一 级中心城市。
城市景观生态问题: 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在有限空间的高度集中。自然负荷过
大,对周围的生态系统胁迫日益加强。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看,城市景观生态 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造成。
(图中阴影部分为绿地) 道路廊道绿地和节点设计示意图
通过景观生态设计提升金华城市绿地景观的异质性和多样性——
要保护城市小地形和河、湖水网。城市的正负地形往往成为城市景 观特征的塑造者,从城市的发展来看,保存下来的山地和水体都成 为城市的主要景点或生态保护地;
植物生态习性要适应立地条件;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园林类型、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植物类 型、多方位的发展绿地等手段,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生物的多样性。
自然生境大量损失 水土流失加剧 景观破碎度增加 景观结构单一 景观通达性降低
金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变化: 城市生产用地逐渐减少 城市绿地面积小,群落结构简单,树种单一 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
2城市景观退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污染的加重Leabharlann 婺江)城市气候的劣变(内涝,高温,洪涝灾害,热岛 效应)
② 加强城区街道绿地廊道建设.构建网络状的联系通道
通过道路廊道,结合城市 水系廊道绿地。将市区的斑 块绿地有机地联系起米,井 与前述绿地通道连接,形成 网络状的绿地景观系统;
有意识地设计这些绿色斑 块与主要街道绿地的联系廊 道,并提高道路绿廊将城区 各孤立斑块联为一体;
在廊道的设计中还必须注 意节点的设计。节点是廊道 中物质数量及运动发生变化 的转折点。
the end !
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优化金华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等系统论思想有助于城市景观设 计的全局、整体意识的建立。景观设计的对象往往比较具 体,尺度相对较小;
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等相关原理使得景观从业者的设计更具 有科学合理的存在性;
可持续的城市景观不是盲目地堆砌自然元素,而是运用相 关的系统知识,适度开发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自 然的生态平衡。
主要是以交通为目的的公路、街道及河渠等
斑块的规划设计——
大斑块 绿肺 中斑块 绿肺 小斑块 补充,均匀分布
廊道的规划设计——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自然残存斑块 城内斑块
基质的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中.作为城市基质的商贸区、工业区、居住 区等景观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使基质处于斑块和廊道的包围之中。 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居吣能够最大限度地亲近白然.体现“绿色城市”的特色。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1.建立城市景观绿色斑块系统
最优斑块形状
有一个集中的面积较大的核,主要用于保护资源; 有一些曲折的边缘和触手,能很好的保护资源和传 播物种。
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场地中心开放 的区域周围,要注意分布一些较分散的生动辅助空 间。这些辅助空间可以看作是廊道或是小斑块,它 们既是连接通道,也是进入重点景观区域的前奏和 铺垫。这样的规划设计同样对应于物种移植尽可能 提供多种路径的生态学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