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的抗战历史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相信你们有兴趣!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1948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
那一年,华罗庚把夫人和孩子们也接到美国团聚,潦倒奔波了半生,这是他第一次过上恬静的生活。
然而对于漂泊海外报国无门的游子来说,国外恬静安逸的生活无法抚慰内心时常涌动的报国之情。
1949年10月2日,华罗庚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月1日宣告成立了!华罗庚手捧报纸,欣喜若狂,一遍遍地读着新中国建国大典的消息。
新中国的成立使他振奋,他渴望着及早回到祖国的怀抱。
华罗庚决定回国的消息,使在美的中国人惊讶,更让美国方面难于理解。
美国数学界深刻认识到华罗庚的价值,他们不愿意放华罗庚走,提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试图挽留华罗庚。
诸如可以加入美国国籍,增加薪金,建立先进的研究所。
伊利诺大学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华罗庚丝毫不为所动,他的一颗心早已飞向了大洋彼岸的祖国。
于是,1950年2月,他悄然离开了生活4年的西半球,乘上一条不大的邮轮,举家回国。
归国途中,华罗庚在香港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全文如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华罗庚朋友们:道别,我先诸位而回去了。
我有千言万语,但愧无生花之笔来一一地表达出来。
但我敢说,这信中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是由衷心吐出来的。
坦白地说,这信中所说的是我这一年来思想战斗的结果。
讲到决心归国的理由,有些是独自冷静思索的果实,有些是和朋友们谈话和通信所得的结论。
朋友们,如果你们有同样的苦闷,这封信可以做你们决策的参考;如果你们还没有这种感觉,也请细读一遍,由此可以知道这种苦闷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名人故事】报效祖国――华罗庚

【名人故事】报效祖国――华罗庚华罗庚,数学家,曾是中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
他一生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倾尽了毕生的心血,为祖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罗庚于1910年10月12日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一个贫苦农家。
在华罗庚读小学的时候,自家不能供给读书的钱,他只好抛弃了经书的读法,因为无人向他讲解。
给他讲解的事,是土老师多杉。
在那个农家的好几年里面,因为当地人都认为华罗庚是不可能学会算术的傻种,多杉老师在次看到所有的父老乡亲的嘲笑。
他就是说:“他会的,他很聪明。
”然后总是央求“送他去读书。
”他因为地主的一点赏饭,“送来了附近几个山洞老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偷偷摸摸地学习。
在一个夜晚,他悄悄地从家中跑出来,跑到了南通城里去读书。
虽然他身无分文,但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勤奋好学,他终于考入了北京大学,就此开始了他的数学之路。
在北大,华罗庚遇见了对他影响至深的数学家丘成桐,丘成桐激发了华罗庚对数学的浓厚兴趣,给予了他无尽的支持和帮助。
1935年,华罗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大数学系,随后留校担任助教工作,并开始了他的科研之路。
华罗庚深知数学问题的复杂性和艰深性,他曾说:“在数学这种科学的殿堂中,只有那些能够抛弃惯常见解法,能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够有耐心和毅力,经马不停蹄地钻研的人,才能有可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在1943年到1945年间,华罗庚和戴安忆等数学家合作,首次解决了令数学家们头疼的亚可-迪克里森多项式问题,为中国数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华罗庚又在国际上解决了若干重要的数学难题,继续展现了中国数学的风采。
正是在数学研究中,华罗庚的爱国情怀也得以表现。
解放战争时期,华罗庚放下手中的数学研究,积极投身到祖国的抗战中。
他放弃了留在北大教书的机会,来到延安从事数学教育工作。
他在老百姓中间搞数学教育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和忧虑,从而进一步坚定了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献身的决心。
1952年,华罗庚接受了北大数学系主任的职务,进一步为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1、有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有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
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生教授的聘约。
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单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专门给他装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认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
但是,物质、金钱、地位并无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
1950 年 2 月,华罗庚断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突破重重封闭回到祖国。
路过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然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忱。
他满腔热忱地号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土;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2、中国“核弹之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首创人钱三强, 1937 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居里夫妻认为他是最优异的科研人员。
1948 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归国,导师和同事们都一再劝告、挽留。
公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迫说: " 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 " 这意思很理解。
假如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公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
钱三强不管个人安危,置存亡于不管,与夫人抱着刚才半岁的女儿,坚决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 核弹之父"。
3、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从前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存储的白银、金饰全都献给了祖国。
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祸,钱财十分欠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节衣缩食节俭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 2 至3 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馈赠祖国和人民。
1982 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所有都捐馈赠了小学。
4、地质学家李四光有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前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获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
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 导语:科学成就是由⼀点⼀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海。
以下⼩编为⼤家介绍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章,欢迎⼤家阅读参考! 华罗庚数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都是在国难中挣扎。
他常说他的⼀⽣中曾遭遇三⼤劫难。
⾃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
第⼆次劫难是抗⽇战争期间,孤⽴闭塞,资料图书缺乏。
第三次劫难是“⽂化⼤路程”,家被查抄,⼿槁散失,禁⽌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与分配到外地等。
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样坚强的毅⼒是可想⽽知的. 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家之⼀。
但他不满⾜,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需要何等的毅⼒寻! 华罗庚善于⽤⼏句形象化的语⾔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
这些语⾔简意深,富于,令⼈难忘。
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但从不提及的天分,⽽把⽐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的,反复教育年青⼈,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曲不离⼝”,经常锻炼⾃⼰。
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做出⼀些成果后,产⽣⾃满情绪,或在同⼀⽔平上写论⽂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
“⽂化⼤路程”刚结束的,⼀些⼈,特别是青年⼈受到不良社会风⽓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评奖⾦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
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
”后来⼜进⼀步提出:“努⼒在我,评价在⼈。
”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这是不依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华罗庚从不隐讳⾃⼰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

三一文库()〔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相信你们有兴趣!▲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1948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
那一年,华罗庚把夫人和孩子们也接到美国团聚,潦倒奔波了半生,这是他第一次过上恬静的生活。
然而对于漂泊海外报国无门的游子来说,国外恬静安逸的生活无法抚慰内心时常涌动的报国之情。
1949年10月2日,华罗庚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月1日宣告成立了!华罗庚手捧报纸,欣喜若狂,一遍遍地读着新中国建国大典的消息。
新中国的成立使他振奋,他渴望着及早回到祖国的怀抱。
华罗庚决定回国的消息,使在美的中国人惊讶,更让美国方面难于理解。
美国数学界深刻认识到华罗庚的价值,他们不愿意放华罗庚走,提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试图挽留华罗庚。
诸如可以加入美国国籍,增加薪金,建立先进的研究所。
伊利诺大学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华罗庚丝毫不为所动,他的一颗心早已飞向了大洋彼岸的祖国。
于是,1950年2月,他悄然离开了生活4年的西半球,乘上一条不大的邮轮,举家回国。
▲归国途中,华罗庚在香港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全文如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华罗庚朋友们:道别,我先诸位而回去了。
我有千言万语,但愧无生花之笔来一一地表达出来。
但我敢说,这信中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是由衷心吐出来的。
坦白地说,这信中所说的是我这一年来思想战斗的结果。
讲到决心归国的理由,有些是独自冷静思索的果实,有些是和朋友们谈话和通信所得的结论。
朋友们,如果你们有同样的苦闷,这封信可以做你们决策的参考;如果你们还没有这种感觉,也请细读一遍,由此可以知道这种苦闷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华罗庚的故事》3篇

《华罗庚的故事》第一篇:华罗庚的儿时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在抗战时期曾经为了救国,不惜弃文从武,学习军事技术,最后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家御用数学家。
华罗庚一生勤奋努力,是中国数学界的功勋人物。
华罗庚的父亲是个落魄书生,全家靠他的拙劣家法艰难度日。
华罗庚一生接受过良好教育,但童年时期却是贫困和苦难的。
华罗庚从小就对数学有极大兴趣,父亲因为想让儿子负担起家里的劳动力,禁止学生什么数理化学。
然而,华罗庚很聪明,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逃课,到江边或草地上自学数学。
华罗庚在高中时加入了敬业中学。
因为父亲的反对,华罗庚一度退学,但最终被母亲说服重新读书。
在敬业中学,在数学老师郑伯琦的指导下,华罗庚对数学产生了激情,开始做出一些重要贡献。
郑伯琦鼓励华罗庚继续深入学习数学,也为他量身定制了课程,帮助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华罗庚自幼聪明好学,经常在学校和家里搞些小发明。
据说,他在初中时就发明了一个早年的“拆牌机”,这个机器可以迅速拆解算盘,然后再进行运算。
这个机器节省了华罗庚大量的时间,让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
华罗庚的儿时虽然贫困而且苦难,但他的天赋和努力经典于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
第二篇:华罗庚的业绩华罗庚在多个领域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功勋人物。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超群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的现代数学繁荣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华罗庚在多个领域的贡献在中国数学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数学家,其成就不仅限于数学,还涉及到物理学、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他在中国推广现代数学,培养数学人才,曾带领中国数学队走向世界舞台,取得历史性的成就。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重要的成果。
他的著作主要涵盖了微分几何、代数几何和原子分子物理学等领域。
他开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为后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成就不仅在中国数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数学界也颇具影响力。
早年,华罗庚曾是教育家,任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数学系主任和教授。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3000字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在中国,有一位数学家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华罗庚,人们往往把这个名字当作"数学家"、"自学成才"和"聪明"的代名词。
随着"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广泛开展.这位当代中国的传奇数学家在少年儿童中也广为知晓了。
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
1924年从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年仅14岁的华罗庚便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里当伙计。
他的中学老师王维克很欣赏他的数学才华,鼓励他继续自学数学。
19岁那年,华罗庚突然染上伤寒,此后在腿部留下了残疾。
在病痛和贫困面前,华罗庚没有失望,反而更加迷恋数学,他四处寻找数学书自修。
在那个小镇上只有三本数学书可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以及一本50页的微积分。
他贪婪地把它们读得烂透,并尝试写些论文,投寄到《科学》、《学艺》等刊物发表。
1929年华罗庚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Sturm氏定理之研究"(《科学》第14卷第4期)。
1930年l 2月他又在《科学》第15卷第2期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文中指出,苏家驹的解法中把一个13阶行列式算错了。
这后一篇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重视,系主任熊庆来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1931年,华罗庚经他的同乡唐培经教员引荐,被破例录用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图书管理员,这为他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到一年半的光景,华罗庚旁听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现代数学基础。
在杨武之教授(杨振宁之父)指导下,两年之中,华罗庚写出了一批很有质量的数论论文。
凭藉他的天赋和雄厚的学力,1933年,华罗庚被清华大学破格聘为助教。
一个乡间来的青年人,只有初中文凭,居然能登上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1934-1936年,华罗庚在杨武之等教授的关心下,深入研究数论,他阅读丁许多当时国际上数论权威的著作,写出了20余篇高质量的论文,多数发表在国外的数学杂志上。
【名人故事】报效祖国――华罗庚的故事

【名人故事】报效祖国――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他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很多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华罗庚出生于中国湖南省的新宁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家庭的贫困,他在上学时
面临很大的困难,但他仍然对学习充满了热爱和热情。
他自学数学,从中发现了数学的美
妙之处。
尽管在教育环境和资源方面有所不足,华罗庚在自学和老师的指导下,仍然积极
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数学家。
在二战期间,华罗庚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回到了中国,投身于科学事业的研究和
发展中。
他主要研究数学领域的代数和几何学,在这些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
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同时也在社会事业上有所建树。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华罗庚身处困境,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发展,没有放弃任何
机会。
他为广大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很多人。
最后,华罗庚在1982年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成就已经永载史册。
他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和爱国主义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信念和坚持不懈,就能克
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的追求和奋斗,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光辉灿烂的成果,也
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光明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家华罗庚的抗战历史
有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千真万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事实上,知识何止只是力量,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知识都是决定性的推动因素。
在经济界它是财富,在医学界它是生命,对于战争而言,知识就是强大的战斗力!二战时期,美军为何能崛起,其核心秘诀就是将大量科技成果投入战争实践,研发出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对德、对日作战中占据优势。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力弱小,科技落后,但中国也有一批世界顶级的科技仁人才。
许多立志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科技人才,发愤图强,付出远比西方同行更多的汗水甚至血泪,取得了丝毫不亚于外国的科学成就,也用知识为抗战做出了杰出贡献。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是如何运用数学知识,为抗战做贡献的。
现代化战争,信息是制胜因素。
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支军队现
代化程度的主要尺度之一。
从一战开始,无线电技术在战争中的作
用就越来越显著。
二战时期,各国之间的情报站,已经不再单纯依靠间谍窃取情报,而是注重在无线电波中获取情报。
参战各国的人
才甚至不出国门,也不必置身战火硝烟,在千里万里的密室之中,
就可以通过一些列繁复玄奥的数字解析,破解敌人密码,从而获得
宝贵的情报!
众所周知,人类最早的电讯密码是莫尔斯密码,就是把每一个
字符转化为四个数字,传发出去。
对方收到之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这些电码从数字转化为文字,从而完成信息的传送。
不过,这样
固定规则的电码非常容易破解,几乎初级学员都能掌握破译方法。
这样播发的信息,就是尽人皆知了,所以被称作“明码”。
要想绝密传送,就必须用别人无法掌握的规则重新排列电码,
这就是密码。
于是在战争中,点吗专家都绞尽脑汁发明各种玄奥莫
测的密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发明了密码,对手就会组织专家,绞尽脑汁地破解密码。
而这些专家,有许多人其实是大学里的
数学家。
我们说知识就是战斗力,也正是这个理。
抗战时期,华罗庚先生已经是世界级的数学大师。
他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回国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他和所有抗战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并不只是只埋头书案和讲堂,还努力寻找机会报效祖国。
1943年,国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找到华罗庚。
一见面,不用俞大维开口,华罗庚就猜到有事找他。
果然,俞大维告诉他,最近一段时期,日军的密码升级了,国军的密码专家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破译。
当时中国的密码专家曾经破译日军将偷袭珍珠港的电报,连美国密码专家都惊叹,这些能干的专家也遇到了难题,看来日军新的密码是怎样诡秘。
俞大维拿给华罗庚一张日军最新的电码,全都是毫无规律的杂乱数字,仿佛是随意筛选的数字。
华罗庚先生接了过来,郑重其事地说:“好,让我试试看!”
前文说过,许多密码专家其实就是数学家,为什么呢?古希腊有句话:“数学是参透世界万物奥妙的钥匙。
”此话不假,科学证明有许多事物的运行规律都可以用数学原理来分析,甚至于有数学家开玩笑说:“数学发展有无限未来,将来即便是恋爱中的姑娘情
感会如何发展,都可以用数字计算出来。
”看似杂乱无章,毫无逻
辑的一堆数字,数学家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找出它内在的微妙规则。
华罗庚精通数论,这个学科门类正好和密码学是“同门兄弟”,可以触类旁通,所以华罗庚颇有信息地受领了这一任务。
华罗庚把自己关进房间里,谁都不许进入。
从早到晚,一直枯
坐在书桌前,尝试用不同方式解析。
夜深了,华先生为了提神,就
一根香烟一根地抽,苦思冥想。
俞大维留下一个特工负责保护华罗庚,深怕打扰他,静悄悄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就这样陪华罗
庚一整夜,迷迷糊糊靠墙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华罗庚轻轻拍拍这个特工,递给他一张写满数
学公式的纸张,告诉他:“可以了,我破解出来了,你拿回去吧,
我也要睡一会了。
”
特工马上返回,俞大维一听华罗庚只用一夜就完成了破译,大为惊讶。
他拿过那张纸仔细看,俞大维不是等闲之辈,也是一个出
洋留学的学者。
他仔细看后,发现华罗庚经反复运算,掌握了日军
的暗码使用了莫比乌斯函数,便运用反函数,将日军电文还原成了
明文:日军即将对昆明的盟军机场进行偷袭。
多亏这份破解的电文,昆明飞虎队早早做好防范,未让日军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