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合集下载

泥石流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

价分析受灾体条件 , 易损性是 由社会经济条件和受灾体 直接条件两方面基本要素构成。 滑坡灾害风险分 析不仅要 与滑坡灾 害机制研究 相结 合, 更重要 的是与灾 害破坏的工程及经济分析相结合 。易 损 }评价涉及到受灾体类型划分 、 生 受灾体损毁数量和损毁 程度的 统计、 受灾体价值损失率的计算等。滑坡灾害的损 失评价是在滑坡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的, 其损失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预测滑坡灾 害经济损失需根据滑坡灾害特点计算期望损失值。
行评 价 , 进行 累加 , 出评 价 区的期望 损失 。即 : 然后 得
S口 (面一∑S g ) (点 ) () 9
通 过危 险 l分 析评价 滑坡 的致灾 的条件 , 生 通过 易损性评
式 中 : (面 S ——评 价 区滑坡灾 害期望 损失 ; 5 —— 评价 区各滑坡灾 害点 损失 。 (点 这种方 法虽然 简 便实 用 , 如 果评 价 区范 围较 大 , 但 灾 害点较 多时 , 以逐 点 进行 损 失 评价 , 时 只 能在 专 难 此
泥石流的容重是很关键的参数 , 除对泥石流体的性 质起 决定 性 作 用 外 , 直 接 影 响 工 程 的规 模 和经 济效 还 益[, 1 获得 泥石 流容重 的方法 主要 有两种 。 ] 2 1 1 现场试 验取得 泥石 流容重 .. () 1现场调查试验法: 现场请当地 曾亲眼看见过该 沟 泥石 流暴发 的居 民多 人 次 , 需 要 测试 的沟 段 , 取 在 选 有代 表性 的堆 积物搅 拌成暴 发 时的泥石 流流体 状态 , 进 行样 品鉴定 , 然后分别测出样 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 , 按
门勘察基础上, 采用平均危害面积比率和灾害平均活动
概率 ( 或平 均发展 速率 ) 析评 价滑坡 灾害期 望损 失 。 分

普斯罗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和动力计算

普斯罗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和动力计算
表 2 按 推 理 公式 经 验公 式 计 算 最大 洪 水流 量 表
上式计算参数可 以直接通过 野外调查 、试验 、测
量或经验值确定 。在某设计概率下 ,所选 点流速计算
的结果见表 1 。
表 1 泥 石流 流 速计 算 表 ( ・ ) m S
2 2 3 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 .. 用东川公式 和拉 氏公式计算在设计 概率下 的泥石
梁培金 等 :普斯 罗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和动力计算
・5 13・
2 3 泥石流全域总量及输砂量计算 .
F : A T cVc sn i


2 3 1 洪水总量计算 .. 依据 《 四川省 中小 流域暴雨 洪水计 算 手册》,设
计洪水总量

(3 1)

式中
为 受 力 面 与 泥石 流 冲压 力 方 向所 夹 的 角 ,

12・ 5
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路基工程
20 0 8年第 6期 ( 总第 1 1 ) 4期
普 斯 罗沟 泥 石 流 运 动 特 征 和 动 力 计 算
梁培金
( 西南 交通 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张友 谊
60 3 ) ( 10 1 西南 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
摘 要 在判定普斯 罗沟属 于稀性 泥石 流的基础上 ,对普斯 罗沟泥石流进行运动特征研 究和动 力 计 算,得 出相应数据 ,为泥石流 防治设计提供 了相应参数 ,并提 出了防治措施 的建议 。 关键词 泥石流 运动 动 力 特征
前泥石 流运 动及动 力特征研究成 果进行 分析。
2 1 泥石 流 流 速 .
q 02 f , = . 8 l 7、 F

泥石流

泥石流

为了他们
学好水保,消灭泥石流。
美好家园
理应如此的家园,改变它。
2.泥石流的输移方式和能力
泥石流体中颗粒输移可分为单粒输移和整体输移两种形式,其 中单粒输移有分为悬移和推移两类。泥石流因其特有结构,其 输移能力巨大,对不同性质泥石流,随搬运条件变化,输移能 力和输移形式也在变化。
(二)泥石流的冲淤变化
泥石流的侵蚀和堆积是泥石流最大灾害的表现。上游的冲刷造 成沟坡、沟床的后退和下切,产生崩坍、滑坡;下游的堆积, 摧毁建筑,淹没良田,损失惨重。
(一)泥石流流量计算
(二)泥石流的输沙特征
一般泥石流中固体碎屑90%来自重力侵蚀,10%来自坡面径流 冲刷,其含沙量达2180kg/m3。
含沙量的变化
泥石流过程含沙量变化可划分为:前期稀性泥石流含沙过程,粘 性泥石流含沙过程,后期稀性泥石流含沙和挟沙水流含沙过程。 前期稀性泥石流含沙过程,是从水流正常含沙量很快增加到粘性 泥石流沙量。这一过程非常短暂,一般几分钟到30min,或没有 明显出现这一过程,粘性泥石流含沙过程呈波状范围为 1580~2180kg/m3,含沙量达最高,且较稳定,输沙率仅是流量 的函数,因之称为主要的稳定输沙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取决于 降水的强度。后期稀性泥石流输沙过程是泥石流结束阶段,含沙 量从1600kg/m3下降到800kg/m3,下降速度非常快。这是因流速 流量的骤降,大量固体碎屑物质落淤,使浓度很高的泥石流很快 转化到挟沙水流,从800kg/m3降到150kg/m3的含沙量,却需要 很长时间,一般为8-10个小时。这是沟谷中正常水流冲刷停淤下 来的细颗粒,直到河床充分粗化形成稳定的河床质为止,所以时 间较长。 对于不同泥石流的总输沙过程,粘性泥石流输沙过程变化相对小, 但含沙量大;稀性泥石流输沙变化过程较大,以前期含沙量最大, 后期渐小;挟沙水流输沙过程则呈上凹曲线。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

泥石流的力学特征(1)容重泥石流静力学特征主要指泥石流体或浆体的容重、含水量、物质组成、流变特征、化学性质及其静力特征等。

在一般地区出于泥石流的突发性、冲击力大等条件所限,难以直接测得天然泥石流容重。

一般采用现场调查试验法进行泥石流容重的测定,即在现场请当地亲眼看见泥石流暴发的居民多人,在需要测试的沟段,选取有代表性的堆积物搅拌成暴发时泥石流流体状态,进行样品鉴定,然后分别测出样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求出泥石流流体容重。

在无法取得代表性样品时,根据《规范》中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标准,对某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详见表4-3),按照《规范》中附表“数量化评分(N )与重度、(1+Φ)关系”,可以得到泥石流的容重。

本报告采用后一种方法,查表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m3。

(2)泥石流流速泥石流的流量是泥石流重要的特征值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强度,规模和流体性质,而且决定着防治泥石流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

因此,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

流速VC 按照铁道部推荐的稀性泥石流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 a 1——泥石流中含沙量变化引起的流速修正系数,()5.0111+Φ=H a γ;R ——水力半径(m),2.5m ;IC ——泥石流水力坡度(‰),用沟床纵坡代替;n ——清水河床糙率系数;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c H c γγγγω--=Φ;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w γ——清水容重(t/m3),m3;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t/m3)。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为s 。

(3)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雨洪法;二是形态调查法。

①雨洪法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 (计算方法查阅四川省水文手册),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式计算泥石流流量: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 );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查《规范》附表,值为;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w——清水的重度(t/m3),为;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HDC ——泥石流堵塞系数(见表3-8),可查经验表为。

泥石流计算书1

泥石流计算书1

1.泥石流水文参数计算1.1 计算断面的确定泥石流计算断面的选择主要为流域内典型断面。

1.2 计算公式和参数主要计算公式及参数取自《四川省水文手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以及《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0220-2006)。

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的需要,对泥石流流体重度、流速、流量、一次冲出量、一次固体冲出物质总量、泥石流整体冲压力、爬高、最大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进行计算和校核。

1.3 主要参数校核1.3.1 短历时暴雨公式当t<1小时 H tp=S p·t1-n1P n1p=a1+b1·lgp当t=1-24小时 H tp=S p·t1-n2p n2p=a2+b2·lgp S p=H24p·24n2p-1 1.3.2 长历时暴雨公式当T=1-7日 H Tp=H24p·T mp m p=a+b·lgp式中:H tp——短历时t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H Tp——长历时t日的设计暴雨量(mm);H24p——年最大24小时的设计暴雨量(mm);n1p、a1、b1——短历时(t<小时)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n2p、a2、b2——短历时(t=1-24小时)设计暴雨公式指数及其参数;m p、a、b——长历时(t=1-7日)设计暴雨的公式指数及其参数,据四川省水文手册附图2-9、2-10查得a=0.45, b=0.01;p——设计频率(%);S p——设计暴雨雨力(mm/小时);计算结果见下表:单位:mm 表1-1各种历时设计暴雨量1.3.3 洪水①洪峰流量计算由于棉簇沟泥石流无洪水实测资料,只能用间接法求得洪峰流量,根据暴雨资料,用推理公式计算最大流量,计算成果汇总见表1-1,基本公式:Q P=0.278 ψ· F·S/τn产流参数采用公式:u=(1-n)n(n/(1-n))(S/h n)(1/(1-n))=3.6·F-0.19汇流参数采用公式:m=0.318·θ0.204式中: Q P ——最大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ψ=1-τn·μ/ S P;τ——流域汇流时间(小时),τ=τ0·ψ-1/(4-n);τ0——当ψ=1的汇流时间,τ0= 【0.383/(m/θS P1/4)】4/(4-n);m——汇流参数,m=0.055θ0.72;S P——设计暴雨雨力(mm/小时),S P=H24P·24n2p-1;n——暴雨公式指数;F——集水面积(km2),取1.5km2;θ——流域特征系数,θ= L/(J1/3F1/4);L——沟道长度(km),取1.5km;J——平均坡降(‰),取193.0‰;其余参数见上述。

边坡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_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_132 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_

边坡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_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_132 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_

( ) Qc = 1 + Φc QwDu
Qc―泥石流洪峰流量(m3/s) Qw―清水洪峰流量(m3/s) Φc―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Du―堵塞系数;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堵塞系数Du的取值:
堵塞 程度
特征
严重
河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 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中。物质组成粘性大,稠度高, 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
4
5
K
10
9
7
5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数十m3/s到上万m3/s 形态调查法 雨洪法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形态调查法
Qc WC VC
Wc—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m2) 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雨洪法
假定泥石流发生频率与暴雨洪水同频率发生 根据不同频率暴雨计算清水洪峰流量 按比例加上泥石流挟带的固体物质体积来计算泥石流峰值流量
容重 t/m3
黏度 Pa.s
1.8-2.3 1.2-2.5
Du >2.5
中等
沟槽较顺直,沟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 沟交角多小于60°,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 般,流体多呈稠浆—稀粥状
1.5-1.8 0.5-1.2 1.5-2.5
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文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
轻微 形成区分散。物质组成粘度小,阵流的间隔时间短而少
13.2 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
主讲人:谢 涛
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
01
泥石流容重
02
泥石流流速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04
泥石流总量
05
泥石流冲击参数

井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动力学特征值计算方法

井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动力学特征值计算方法
井沟泥石流的主要物源刷的坡积
物%少量的风化破碎的碎屑物及下游沟道淤积
泥沙和扔弃的生活垃圾等(其中%人工弃渣碎
石堆属主要 物 源% 总 量 约 为 %( 万 方' 沟 谷 地
区岩性为第四系及三叠系系地层%表层被第四
系中上更新统黄土覆盖%受雨水冲刷严重%为
"!引言
研究大型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值%对于认识和掌握这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发展机制 和影响因素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以吴堡县城北井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地质勘查项目为实例%研 究井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值的计算方法%为大型泥石流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井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 井 沟 泥 石 流 的 工 程 地 质 条 件 吴堡县城北井沟泥石流位于吴堡 县 宋 家 川 镇 井 沟% 井 沟 主 沟 长 1,#A2% 上 游 发 源 于 呼
&.
井沟主沟道长1,#A2%沟道断面宽 度 不 均 匀% 导 致 在 不 同 断 面 泥 石 流 的 特 征 值 有 一 定 的差异性%根据沟道特点和工程布置点的位置%选取(条典型断面进行泥石流特征值的计 算%其中.O.l和!"O!"l位于流通区%!#O!#l位于形成区%!O!l位于堆积区 "见图!#%便 于工程设计的检算(
! 第1#卷 ! 第!期 ! ! ! ! ! ! ! ! ! !940:09;!0*!<=77>?@! ! ! ! ! ! ! ! !%"!&年#月 !
!文章编号!""!!#$$# "%"!&#"!!""&1!"&
井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与动力学特征值计算方法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文件.doc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文件.doc

3.3.2 泥石流的力学特征(1) 容重泥石流静力学特征主要指泥石流体或浆体的容重、含水量、物质组成、流变特征、化学性质及其静力特征等。

在一般地区出于泥石流的突发性、冲击力大等条件所限,难以直接测得天然泥石流容重。

一般采用现场调查试验法进行泥石流容重的测定,即在现场请当地亲眼看见泥石流暴发的居民多人,在需要测试的沟段,选取有代表性的堆积物搅拌成暴发时泥石流流体状态,进行样品鉴定,然后分别测出样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求出泥石流流体容重。

在无法取得代表性样品时,根据《规范》中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标准,对某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详见表4-3),按照《规范》中附表“数量化评分(N)与重度、(1+Φ)关系”,可以得到泥石流的容重。

本报告采用后一种方法,查表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 1.68t/m3 。

(2) 泥石流流速泥石流的流量是泥石流重要的特征值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强度,规模和流体性质,而且决定着防治泥石流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

因此,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

流速VC 按照铁道部推荐的稀性泥石流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V231 1C R Ia nc0.51 110 .5a 1式中: a——泥石流中含沙量变化引起的流速修正系数,;HR——水力半径(m) ,2.5m;IC——泥石流水力坡度(‰),用沟床纵坡代替;1n——清水河床糙率系数;c——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H c ;c ——泥石流容重(t/m3),为 1.68t/m3 ;w ——清水容重(t/m3),1.0t/m3;H ——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t/m3 )。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为8.28m/s。

(3) 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雨洪法;二是形态调查法。

①雨洪法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方法查阅四川省水文手册),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式计算泥石流流量:Q c 1 Q DpcQ式中: c ——频率为P 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Qp——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查《规范》附表,值为0.71;c ——泥石流容重(t/m3),为 1.68t/m3 ;w ——清水的重度(t/m3 ),为 1.0;H ——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DC ——泥石流堵塞系数(见表3-8),可查经验表为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2泥石流的力学特征(1)容重泥石流静力学特征主要指泥石流体或浆体的容重、含水量、物质组成、流变特征、化学性质及其静力特征等。

在一般地区出于泥石流的突发性、冲击力大等条件所限,难以直接测得天然泥石流容重。

一般采用现场调查试验法进行泥石流容重的测定,即在现场请当地亲眼看见泥石流暴发的居民多人,在需要测试的沟段,选取有代表性的堆积物搅拌成暴发时泥石流流体状态,进行样品鉴定,然后分别测出样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求出泥石流流体容重。

在无法取得代表性样品时,根据《规范》中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标准,对某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详见表4-3),按照《规范》中附表“数量化评分(N )与重度、(1+Φ)关系”,可以得到泥石流的容重。

本报告采用后一种方法,查表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1.68t/m3。

(2)泥石流流速泥石流的流量是泥石流重要的特征值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强度,规模和流体性质,而且决定着防治泥石流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

因此,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

流速VC 按照铁道部推荐的稀性泥石流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a 1——泥石流中含沙量变化引起的流速修正系数,()5.0111+Φ=H a γ;R ——水力半径(m),2.5m ;IC ——泥石流水力坡度(‰),用沟床纵坡代替;n 1——清水河床糙率系数;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cHcγγγγω--=Φ;cγ——泥石流容重(t/m3),为1.68t/m3;wγ——清水容重(t/m3),1.0t/m3;H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t/m3)。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为8.28m/s。

(3)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雨洪法;二是形态调查法。

①雨洪法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方法查阅四川省水文手册),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式计算泥石流流量:式中:c Q——频率为P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pQ——频率为P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查《规范》附表,值为0.71;cγ——泥石流容重(t/m3),为1.68t/m3;wγ——清水的重度(t/m3),为1.0;H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DC——泥石流堵塞系数(见表3-8),可查经验表为1.5。

表3-8泥石流阵流堵塞系数DC值表按照雨洪法,利用泥石流流量公式计算所得的泥石流最大流量如下表(表3-9)所示:表3-9雨洪法计算最大流量②形态调查法在泥石流沟道中选择2-3个测流断面,仔细查找泥石流过境后留下的痕迹,然后测量这些断面上的泥石流流面比降(若不能由泥痕确定,则用沟床比降代替)、泥位高度Hc(或水力半径)和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等参数。

用相应的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流速Vc后,即用下式求泥石流断面峰值流量Qc:式中:Qc——泥石流断面峰值流量(m3/s);Wc——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m2),取流通区平均沟道宽8 m,水力半径为2.5 m,过流断面面积为20 m2;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为8.28m/s。

用上式计算的泥石流断面峰值流量Qc为165.66m3/s。

(4)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计算一次泥石流总量Q可通过计算法和实测法确定。

实测法精度高,但因往往不具备测量条件,只是一个粗略的概算。

计算法根据泥石流历时T(s)和最大流量Qc(m3/s),按泥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将其过程线概化成五角形,按下式计算Q(m3),泥石流历时T取1200s:Q=0.264TQc=KTQc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QH(m3):根据该公式,在计算频率为20年一遇的情况下,某泥石流沟一次泥石流冲出的最大固体物质总量为41850m3;在计算频率为50年一遇的情况下,一次泥石流冲出的最大固体物质总量为50480m3。

(5)泥石流整体冲压力泥石流冲击力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采用规范推荐的泥石流体整体冲压力计算公式:式中:δ——泥石流整体冲压力;γ——泥石流容重,1.68t/m3;cV——泥石流流速,8.28m/s;ca——建筑物受力面与泥石流冲击压力方向的夹角,取90o;G——重力加速度;λ——建筑物形状系数,圆形建筑物取1.0,矩形建筑物取1.33,方形建筑物取1.47。

本次建筑物主要以矩形为主,λ取1.33。

通过该公式的计算,泥石流的整体冲压力约15.64×104Pa。

(6)泥石流体中大石块的最大流速按照规范,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式中:Vs——泥石流中大石块的移动速度(m/s);α——全面考虑摩擦系数、泥石流容重、石块比重、石块形状系数、沟床比降等因素的参数。

3.5≤α≤4.5,平均α=4.0;dmax——泥石流堆积物中最大石块粒径(m),为2.5m。

通过计算,泥石流大石块的最大速度为6.32m/s。

(7)泥石流中石块冲击力泥石流中石块冲击力的计算参照以下公式(吴积善,《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1993):式中:Pd——为泥石流中石块的冲击力(Pa);γ——动能折减系数,对于圆端正面撞击,采用γ=0.3;Vc——泥石流平均流速(m/s),为8.28m/s;Q——石块质量(kg),按最大粒径2.5m来算;α——受力面与泥石流冲击力方向的夹角,取90°;C1、C2——巨石及拦挡圬工的弹性变形系数,C1+C2=0.005。

根据该公式,泥石流中石块的冲击力为14.35Kpa。

(8)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与爬高∆根据规范推荐公式为: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H∆为:由于泥石流在爬高过程中受到沟床阻力的影响其爬高H式中:b——为迎面坡的函数。

通过计算,泥石流的最大冲起高度为3.5m,爬高为2.8m。

根据以上的计算,将泥石流各动力参数的计算结果汇总于表3-11。

表3-11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3)、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计算A 、流速计算:据勘查所得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纵坡、沟床糙率及重度等参数计算;也可按泥石流的性质和所在地域,选择适合的地区性经验公式计算。

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的最重要参数之一。

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概括起来一般分为稀性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粘性泥石流计算公式和根据泥石流中大石块运动速度推算泥石流流速等三种办法。

a 、稀性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VC=1/a ·n 1R 32·IC 21…………………………………(2—2—1) 式中:VC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 /s );1/a=1/(γH ·Φ+1)1/2-----泥石流中由含沙量变化而引起的流速修正系数,查表2—3--1…R ——水力半径(m ),一般可用平均水深H (m )代替;IC ——泥石流水力坡度(‰),一般可用沟床纵坡代替。

n 1——清水河床糙率系数,查当地水文手册或查铁路桥渡勘测设计规范(TBJ17--86)。

表2—2--1;泥石流河道河床清水糙率表b、粘性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n——粘性泥石流的河床糙率,用内插法由表2—2—2查得。

c表2—2—2粘性泥石流河床糙率c nc、泥石流中石块运动速度推算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在缺乏大量实验数据和实测数据阶情况下,为便于以堆积后的泥石流冲出物最大粒径大体推求石块运动速度推算泥石流流速的经验公式:Vs=k·√dmax……………………………….…………..(2—2—2)式中:V——泥石流中大石块的移动速度推算泥石流流速(m/s);sd——泥石流堆积物中最大石块的粒径(m);m axk——全面考虑的摩擦系数(泥石流重度、石块密度、石块形状系数、沟床比降等因素)。

变化范围3.5~5.5,B、流量计算:泥石流流量可采用形态调查法(据泥痕勘测所得的过流断面面积乘以流速)或雨洪法(按暴雨洪水流量乘以泥石流修正系数)确定。

暴雨小径流的地区性经验公式较多,暴雨洪水流量应采用适合当地的经验公式计算。

a、形态调查法在泥石流沟道中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过流断面。

查找泥石流过境后留下的痕迹,然后确定泥位。

最后测量这些断面上的泥石流流面比降(若不能由痕迹确定,则用沟床比降代替)、泥位高度HC(或水力半径)和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等参数。

用相应的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求出断面平均流速VC后,即可用下式求泥石流断面峰值流量QC。

QC=WC·VC…………………………………………………….(2—2—3)式中:WC——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m2);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雨洪法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断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题下建立的计算方法。

其计算步骤是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方法查阅水文手册),然后选用泥石流重度和堵塞系数,按式I-2计算泥石流流量。

QC=(1十Φ)QP·DC……………………………………………..(2—2—4)式中:QC——频率为P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QP——频率为P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根据各省水文手册中给出的计算公式计算,或用下式QB=0.278r×i×F计算式中:r——按小时平均雨强(毫米/小时)设计,用实测最大小时雨强校核iB——产水系数。

植被具有保水功能,降雨后入渗少,产水系数与雨强的大小和植被的多少呈正变,与松散土层的厚度呈反变,一般产水系数i=0.3——0.8;泥百流地区多在0.6以下为宜。

产沙系数则相反,它与植被的多少呈反变,与雨强的大小和松散土层的厚度呈正变,一般产沙系数is=0.3——0.8;F——流域面积(平方公里)(1十Φ)——泥石流中由含沙量变化而引起的流量修正系数,查表2—3--1。

式中:Φ=(γC-γW)/(γH–γc)…………………………………(2—2—5)γW——清水的重度(t/m3);γH——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m3);DC——泥石流堵塞系数,可查经验表2—2—3;表2—2—3泥石流堵塞系数Dc值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计算一次泥石流总量Q可通过计算法和实测法确定。

实测法精度高,但因往往不具备测量条件,只是一个粗略的概算。

计算法根据泥石流历时T(s)和最大流量Qc(m3/s),按泥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将其过程线概化成五角形,按式I.6计Q=0.264TQc=KTQc………………………………(2—2—6)式中K值的变化随流域面积(F)的大小而变化:当F<5(km2)时:K=0.202;F=10~100(km2)时:K=0.0378; 泥石流体中的固体物质流量QH (m3):QH =Q (γC -γW)/(γH–γW)…………………………………(2—2—7)C 、冲击力计算:可用附录I 中公式计算泥石流整体冲击力、泥石流中大石块冲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