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式服装版型(PPT34页)
合集下载
汉服ppt课件

传统文化活动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上,使汉服更加美观。
汉服配饰的制作工艺及材料
头饰
头饰是汉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发髻、发钗、发簪等。 制作头饰的材料有金、银、铜等金属材料,也有玉、翡翠 等宝石材料。
饰品
饰品是汉服的点缀,包括项链、耳环、手镯、戒指等。制 作饰品的材料有金、银、铜等金属材料,也有玉、翡翠、 玛瑙等宝石材料。
鞋子
汉服的鞋子通常由布料、绸缎或皮革制成,鞋底则多用木 材或纸制成。同时,鞋子的样式和颜色也因不同的历史时 期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总结词
汉服在书画中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详细描述
在古代书画中,汉服经常被用作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描绘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例如,在古代的书画中,常常可以看到穿着华丽汉服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展示了古人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汉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一种时尚和美的象征 。对于很多人来说,穿上汉服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和表达。同时,汉服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06
总结与展望
对汉服文化的总结与评价
汉服文化的定义和起源
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体现了古代 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汉服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购买力的提高,汉服产 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汉服产业将更加注重品牌 建设、品质提升和产品创新。ຫໍສະໝຸດ 汉服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汉服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汉服在当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文化活动、婚礼、 成人礼等重要场合。同时,也有一些人选择在日常场合 穿着汉服。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服PPT课件

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 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汉服魅力,吸 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体验式活动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举办汉服文化节、汉服体验馆等活动,让更 多人亲身感受汉服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 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汉服文化推 向世界舞台,与不同文化进行碰撞与融合,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2
CATALOGUE
汉服种类与风格
襦裙、曲裾等常见款式介绍
襦裙
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紧身,下裳为长裙,通常搭 配腰带或丝绦。襦裙流行于汉朝,是女性日常穿着 的主要服饰之一。
直裰
一种上下连裳的深衣,多用作士人、官员家居时的 便服。宋代以后,多用于僧道。
曲裾
深衣的一种,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 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 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曲裾流行于先秦至汉代。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 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
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汉服的基本款式有九种,包括深 衣、襦裙、袄裙、直裰、飞鱼服、 曲裾、直裾、圆领袍衫和褙子等。
起源与历史背景
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历经数千 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服逐渐 融入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
1
2
在汉服的实际穿着和搭配上还需进一步实践和学 习。
3
对汉服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和应用方面还需加强思 考。
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汉服作为文化符 号将受到更多关注。
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汉服的设计将融入更多现 代元素,实现创新发展。
中国汉服课件ppt

汉服的市场现状与前景
01
02
03
汉服市场规模
近年来,汉服市场规模不 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关注和购买汉服,推动 了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竞争格局
汉服市场品牌众多,竞争 激烈,品牌之间的差异化 竞争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 趋势。
未来市场潜力
随着消费者对中华文化的 关注度不断提高,汉服市 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 潜力。
汉服的配饰与配件
汉服的配饰
汉服的配饰非常丰富,包括发饰、耳饰、项饰、腰饰等。发饰有簪、钗、步摇等,耳饰有耳环、耳钉 等,项饰有项链、项圈等,腰饰有腰带、玉佩等。这些配饰可以增加汉服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使穿着 者更加美丽动人。
汉服的配件
除了配饰外,汉服还有一些实用的配件,如荷包、香囊、扇子等。荷包是一种用于装零星物品的小包 ,常挂在腰间或手腕上;香囊则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可以挂在腰间或放在衣橱里;扇子则是一 种用于扇风或装饰的小工具。这些配件可以与汉服搭配使用,增加穿着者的整体美感。
汉服与传统节日
汉服在传统节日中被广泛穿着,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 日中,人们穿着汉服参加各种活动,如祭祀、赏月、赛龙舟等,这不仅是一种文 化传承,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
汉服在传统节日中的穿着,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它让人们 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汉服的文化内涵
汉服与古代文化
汉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款式、色彩、图案等方 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服中的宽袍大袖、交领右衽 等元素,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
汉服中的纹样、图案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龙、凤、牡 丹、云纹等,都代表着吉祥、富贵、幸福等美好寓意,体现 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十三章 中式服装结构制图 课件

前后衣片结构制图
第一节 男式对襟暗门襟罩衫
领片结构制图
第一节 男式对襟暗门襟罩衫
放缝排料说明
第一节 男式对襟暗门襟罩衫
放缝排料说明
第一节 男式对襟暗门襟罩衫
放缝排料说明
第二节 女式偏襟罩衫
款式外形特征
款式特征:立领,偏襟,6粒直脚纽,连袖无肩 缝,摆缝插袋,开摆衩。 适用原料:府绸、中长纤维或薄花呢等。
第二节 女式偏襟罩衫
挖襟的方法
偏襟中式罩衫在制图时,先要解决挖襟问题,而挖襟实际上是 利用纤维组织的可塑性,采用工艺手段适当改变纤维的伸缩度和织 物经纬组织的密度、方向及折料时折斜而形成的偏襟叠合。图13—8 为展开的衣片结构图,揭示了由偏襟叠合成盖襟和有垫襟作缝的缝 份余缝。
挖襟步骤:
(1)定襟位 肩线下1/5胸出+5cm作平行线,距前中线为1/4 胸围作平行线(平行于肩线),两线交点为襟位。距前直开领深(肩线 下1/5领围+0.5cm)下0.7cm作前中线的垂线,垂足与襟位联结, 如 图作弧线,并沿弧线剪开至肩线。
第一节 男式对襟暗门襟罩衫
测量及规格
测量要点: (1)衣长的测量 由棉袄放长2cm。 (2)胸围的放松量 按棉袄放大1.5cm。 (3)出手 放长1~2cm。 (4)领围 按棉袄放大1cm。 (5)下摆 按棉袄放大3~4cm。 制图规格:
第一节 男式对襟暗门襟罩衫
前后衣片框架图
第一节 男式对襟暗门襟罩衫
第二节 女式偏襟罩衫
中式服装的裁剪方法
第二节 女式偏襟罩衫
中式服装的裁剪方法
第二节 女式偏襟罩衫
中式服装的裁剪方法
第三节 旗袍
款式外形特征
旗袍,原指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长袍, 为上下装相连,如今所见的旗袍较前已有了 很大的改革。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pt课件

平民多为汉族,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
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 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 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 渐多起来。
42
元代贵族服饰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 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早在秦 代以前就已出现。至于汉族服 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 廷中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以 后,服饰织金的风气才在全国 范围内普及。
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
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
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
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
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
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
礼服。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
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
“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唐代马周稍改其制,于其下著襕及
30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 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 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 服饰上出现,体现了当时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裙,名为襕衫,唐宋士人多服襕衫。
3
深 衣
《四库总目提要》
深衣是起
源于虞朝
的先王有
虞氏,
把衣、裳
连在一起
包住身子,深衣解:一卷/(清 休宁)戴
分开裁但 震撰.—影印本.—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2
是上下缝
4
深衣通俗地说,
就是上衣和下
裳相连在一起,
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 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 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 渐多起来。
42
元代贵族服饰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 以往历代。织物加金,早在秦 代以前就已出现。至于汉族服 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 廷中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以 后,服饰织金的风气才在全国 范围内普及。
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
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
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
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
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
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
礼服。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
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
“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唐代马周稍改其制,于其下著襕及
30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 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 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 服饰上出现,体现了当时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裙,名为襕衫,唐宋士人多服襕衫。
3
深 衣
《四库总目提要》
深衣是起
源于虞朝
的先王有
虞氏,
把衣、裳
连在一起
包住身子,深衣解:一卷/(清 休宁)戴
分开裁但 震撰.—影印本.—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2
是上下缝
4
深衣通俗地说,
就是上衣和下
裳相连在一起,
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汉服篇PPT课件

线上活动
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线上渠道,举办汉服相关的挑战、 话题讨论、直播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线下活动
组织线下的汉服秀、汉服体验、汉服巡游等活动,让更多人亲身感 受汉服的魅力,提高汉服的知名度。
合作推广
与文化机构、旅游景区等合作,共同推广汉服文化,扩大汉服的影 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设计元素融入现代服饰
提取汉服元素
从汉服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如云肩、交领、右衽等,将其 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中。
结合现代审美
在保留汉服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趋势,设计出既古典又时 尚的服饰。
推广创新设计
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创新设计的汉服,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这种融合了 传统与现代的服饰。
线上线下活动举办,提高知名度
民间活动如庙会、婚礼等应用
庙会中的汉服表演
在各地的庙会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着汉服的表演者进行各种传统 文化表演,如舞蹈、戏曲等。
婚礼中的汉服元素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婚礼上穿着汉服,以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和尊重。
民间活动中的汉服体验
在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参与者可以穿上汉服,亲身体验古代 文化的韵味。
服饰独特多样,具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
服饰粗犷豪放,注重实 用和保暖。
03
汉服制作工艺与材料 选择
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
01
02
03
裁剪工艺
根据设计图纸,采用传统 裁剪技艺对布料进行精确 裁剪。
缝制工艺
运用手工缝制技术,将裁 剪好的布料缝制成汉服的 各个部分。
熨烫工艺
通过熨烫使汉服更加平整 ,呈现出更好的穿着效果 。
见面礼仪
与人见面时,行拱手礼或万福礼,表达尊重和问候之意。
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线上渠道,举办汉服相关的挑战、 话题讨论、直播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线下活动
组织线下的汉服秀、汉服体验、汉服巡游等活动,让更多人亲身感 受汉服的魅力,提高汉服的知名度。
合作推广
与文化机构、旅游景区等合作,共同推广汉服文化,扩大汉服的影 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设计元素融入现代服饰
提取汉服元素
从汉服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如云肩、交领、右衽等,将其 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中。
结合现代审美
在保留汉服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趋势,设计出既古典又时 尚的服饰。
推广创新设计
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创新设计的汉服,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这种融合了 传统与现代的服饰。
线上线下活动举办,提高知名度
民间活动如庙会、婚礼等应用
庙会中的汉服表演
在各地的庙会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着汉服的表演者进行各种传统 文化表演,如舞蹈、戏曲等。
婚礼中的汉服元素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婚礼上穿着汉服,以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和尊重。
民间活动中的汉服体验
在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参与者可以穿上汉服,亲身体验古代 文化的韵味。
服饰独特多样,具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
服饰粗犷豪放,注重实 用和保暖。
03
汉服制作工艺与材料 选择
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
01
02
03
裁剪工艺
根据设计图纸,采用传统 裁剪技艺对布料进行精确 裁剪。
缝制工艺
运用手工缝制技术,将裁 剪好的布料缝制成汉服的 各个部分。
熨烫工艺
通过熨烫使汉服更加平整 ,呈现出更好的穿着效果 。
见面礼仪
与人见面时,行拱手礼或万福礼,表达尊重和问候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服饰传统历史文化》PPT课件全文

汉服的配饰
• 汉族人装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 腰饰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饰等饰物。
• 储藏汉服的家具被称为衣箧,挂汉服的衣架称为衣桁。
• 还有配饰如蔽膝、披帛、帔、香囊(香包)、剑、印、笏、牙牌、革带、玉带、腾蛇等。
配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佩印 扬州玉雕、北京玉雕、象牙雕刻、金石篆刻
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 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 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 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
法 服
常 服
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 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 筒靴等
清朝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 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 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
汉服运动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 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 山装。
儒学家夏震武束发着深 衣。
大收藏家王季迁身着汉 服游遍美国,宣传汉文 化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 音韵学家、中国新文化 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 名思想家钱玄同,在出 任浙江军政府教育司科 员时,亲自穿上自制的 “深衣”、“玄冠”, 腰系“大带”前去上班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 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 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普通的短曲裾不 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绕到背后,参考洛阳金村出土的 银人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特点: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主 流行: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 男子: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 女子:发饰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

社交符号
在现代社会中,穿汉服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穿汉服来展示自 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同时,汉服也成为了一种社交符号,穿着汉服可以结识更多 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和传承中华文化。
01
汉服种类与款式
襦裙、袄裙等上衣下裳制
襦裙
由上衣(襦)和下裙组成,上衣多为 紧身,下裙宽松,长及地。襦裙是汉 服中最基本的款式之一,适合日常穿 着。
色彩对比
运用对比色突出汉服特点,如红绿相间、蓝黄对 比等,增加视觉冲击力。
色彩调和
采用相似色或邻近色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统一的 视觉效果,如粉红与浅紫、淡蓝与淡绿等。
色彩寓意
根据不同场合和主题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 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尊贵等。
发型、妆容等整体造型指导
1 2 3
发型选择
根据汉服款式和场合选择合适的发型,如高发髻 、双鬟、披发等。同时可搭配发饰增添美感。
01
汉服穿着搭配与场 合选择
不同场合穿着搭配建议
日常生活
选择轻便舒适的汉服款式,如襦裙、直裰等,搭配现代服饰元素, 展现古今融合的时尚感。
节日庆典
穿着正式、华丽的汉服,如曲裾、深衣等,彰显庄重典雅的礼仪之 美。
表演展示
根据表演主题选择相应风格的汉服,如舞蹈演出可选用飘逸的仙女装 或武将装等。
色彩搭配原则及技巧
03
衰落与复兴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汉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然而,随着中华
文化的复兴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汉服在近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
人的关注和喜爱。
汉服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社会中,穿汉服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穿汉服来展示自 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同时,汉服也成为了一种社交符号,穿着汉服可以结识更多 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和传承中华文化。
01
汉服种类与款式
襦裙、袄裙等上衣下裳制
襦裙
由上衣(襦)和下裙组成,上衣多为 紧身,下裙宽松,长及地。襦裙是汉 服中最基本的款式之一,适合日常穿 着。
色彩对比
运用对比色突出汉服特点,如红绿相间、蓝黄对 比等,增加视觉冲击力。
色彩调和
采用相似色或邻近色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统一的 视觉效果,如粉红与浅紫、淡蓝与淡绿等。
色彩寓意
根据不同场合和主题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 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尊贵等。
发型、妆容等整体造型指导
1 2 3
发型选择
根据汉服款式和场合选择合适的发型,如高发髻 、双鬟、披发等。同时可搭配发饰增添美感。
01
汉服穿着搭配与场 合选择
不同场合穿着搭配建议
日常生活
选择轻便舒适的汉服款式,如襦裙、直裰等,搭配现代服饰元素, 展现古今融合的时尚感。
节日庆典
穿着正式、华丽的汉服,如曲裾、深衣等,彰显庄重典雅的礼仪之 美。
表演展示
根据表演主题选择相应风格的汉服,如舞蹈演出可选用飘逸的仙女装 或武将装等。
色彩搭配原则及技巧
03
衰落与复兴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汉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然而,随着中华
文化的复兴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汉服在近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
人的关注和喜爱。
汉服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重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图案构成
从服装的图案构成看,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图案纹样丰富多彩,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 样,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其中吉祥纹样运用极为广泛, 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福禄寿喜、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等图案, 反应了任命对美满生活的期望。 西式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 纹样,近代流行以星系、宇宙为主题的纹样或利用几何视错原理 设计的波普图案,以及用计算机设计的电子图案等。
7
*工艺制作
中式服装的材质都是平放在案板上进行的,衣片的衣缝均以直线 为主,在衣片中间也不作任何收省或分割组合,衣片是整片的, 很少有附件或配件。 西式服装的裁制讲究的是动态效果,衣片的衣缝以曲线、弧线为 主,并有收省、褶皱、波浪等各类工艺。在服装制作上讲究立体 塑型,就是传统服装缝制工艺所称的归、拔、推,以此改变平面 的面料为立体曲面,使衣缝线条自然、流畅、造型饱满、圆顺, 穿着时更适身合体。
服饰颜色、款式、纹样、配饰及民族传统习惯等
2
中式服装新理念设计
• 一、中、西服装的差异
*造型形式
中国传统服装基本形制:女装上衣下裳、男装衣裳连属袍衫,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中国传统服装的主体形式是前 开型的斜襟和对襟样式,多用带子固定衣服,穿脱方便,衣身造 型强调纵向感觉。中式立领和下摆两侧开衩为典型东方特色造型。
2.掌握旗袍的结构制图 技能目标:把衣领、衣身、衣袖的结构设计,灵活运用到整件服
装之中。 教学重点:
1.分析旗袍的款式特点 2.省的定位及省量的设计 3.处理前后衣身的平衡
教学难点:省的定位及省量的设计
10
一、旗袍简介
1、源于满族服装
缎地绣花镶宽边的长旗袍
彩绣阔边旗袍
11
12
2、二十年代 初期:纹样刺绣简略
N/5-0.9
5 后肩宽
SH/2
6 后背宽 1.5B/10+5
7 后胸围
B/4-3
尺寸 76 25.9 42.5 8.3 23 20.9 23.5
部位
1 0
前胸宽
1 1
前胸围
1 2
袖长
1 3
袖山深
1 4
袖肘位
1 5
袖肥
1 6
袖口
分配公式 1.5B/10+4
B/4+3 SL
B/10+6.5 SL/2+4 2B/10-1
4
*装饰手法
中式服装是一种平面型的服装、结构简洁造型上较少变化,所 以很注重工艺装饰。中式服装上最常用的工艺装饰形式有:镶 (色)、滚(边)、嵌(线)、盘(花)、刺(绣)等五类;此 外还有手绘、扎染、蜡染和钉珠等多种手法。
西式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表现三维效果,所以装饰与整体结 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法通常借助各种立 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缀服装 表面
8
*文化观念
中国服装文化观念的特色 1、善于表达形于色的含蓄 2、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 3、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 4、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西方服装文化观念的特色 1、崇尚人体美 2、吸引异性注意 3、突出表现个性 4、追求感官刺激
9
旗袍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旗袍的起源及特点
31
制图规格:
号/型 部位名称 衣长
部位代号
L
170/88A
净体尺寸 加放尺寸
制图尺寸 76
胸围 B 88 18 106
肩宽 S 44 2 46
领围 N 38 8 46
袖长 SL
61
袖口 CW
15
32
具体结构部位尺寸及分配公式
部位
分配公式
1 衣长
L
2 袖窿深 3 腰节长
1.5B/+10 号/4
4 后领宽
18
19
20
传统中式女装——旗袍 结 构 图
21样 板 分 解 Nhomakorabea22排料图
款式变化
23
款式变化
24
款式变化
25
26
27
28
29
课堂练习:根据所给旗袍效果图讨论其结构变化部位,并画出结构图。
30
中式男装(唐装)结构制版
• 本款式唐装胸围加放量 在20cm左右,属于宽松 型。前衣襟为对襟,无 叠门,并装有一字直脚 扣,右襟格装有里襟条, 前衣襟为方下角;领形 为中式立领;前衣片无 省无裥,左右各装一明 贴袋,后衣片背中拼缝, 左右两侧缝下摆开摆衩, 圆装两片袖,肩部内装 垫肩;袋口边、领口边 与门襟止口边采用滚边、 镶边等传统工艺制作。
5
*色彩运用
从服装的色彩运用看,中式服装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一向较为 重视。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以青、黄、赤、白、黑为 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配色方法看,高艳度、强对比是中国 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在金、银、黑、白等中性色的缓 冲配合下,使服装洋溢着富丽堂皇、雍容大方的气氛。 西方人士偏重色彩的感情。在服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方面非常注 重与穿着者的年龄、肤色、体型、身材的密切配合,与穿着的用 途、环境互相协调
末期:受欧美服装的影响,衣身略短旗袍样式明显改变
13
3、三十年代,旗袍的鼎盛时期
初期:垫肩双襟绢 中期:无袖紧身前 末期:织锦缎无袖
花装袖旗袍;
开衩旗袍
双襟旗袍
14
双襟无袖开 衩式旗袍
横条锦缎 无袖旗袍
改良旗袍
15
开衩领旗袍
荷叶袖旗袍
披
肩式旗袍
16
4、现代旗袍
17
“中国元素”的新理念设计
• 中国元素点睛——民族风格传承的设计 • 中国元素点缀——中西合璧的设计
CW
尺寸 19.9 29.5 61 17.1 34.5 20.2 3135
结 构 制 图:
34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35
西式服装基本形制:男装上衣下裤、女装上下连属裙装。衣身 造型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轮廓型。西式服装的袒领 和轮状褶领运用比较广泛
3
*结构特征
从服装结构特征上来看,中式 服装的结构是按照人体站立时 的静态姿势设计的,裁制成的 服装是呈直线状、整片式、平 面性的。西式服装非常强调符 合人的体型,通常采用立体裁 剪方法,裁制成的承装是一种 分割式、曲线状、立体型的服 装,结构较为复杂。
传统中式服装版型
1
中式服装发展概述
• 课后查阅:
1、服装的起源? 保护说、装饰说、遮羞说
2、中国服装发展简史 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
明清、民国时期服装。 3、中国部分少数名族传统服装
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 藏族、布依族、瑶族、朝鲜族、侗族、黎族、傣族
*图案构成
从服装的图案构成看,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图案纹样丰富多彩,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 样,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其中吉祥纹样运用极为广泛, 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福禄寿喜、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等图案, 反应了任命对美满生活的期望。 西式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 纹样,近代流行以星系、宇宙为主题的纹样或利用几何视错原理 设计的波普图案,以及用计算机设计的电子图案等。
7
*工艺制作
中式服装的材质都是平放在案板上进行的,衣片的衣缝均以直线 为主,在衣片中间也不作任何收省或分割组合,衣片是整片的, 很少有附件或配件。 西式服装的裁制讲究的是动态效果,衣片的衣缝以曲线、弧线为 主,并有收省、褶皱、波浪等各类工艺。在服装制作上讲究立体 塑型,就是传统服装缝制工艺所称的归、拔、推,以此改变平面 的面料为立体曲面,使衣缝线条自然、流畅、造型饱满、圆顺, 穿着时更适身合体。
服饰颜色、款式、纹样、配饰及民族传统习惯等
2
中式服装新理念设计
• 一、中、西服装的差异
*造型形式
中国传统服装基本形制:女装上衣下裳、男装衣裳连属袍衫,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中国传统服装的主体形式是前 开型的斜襟和对襟样式,多用带子固定衣服,穿脱方便,衣身造 型强调纵向感觉。中式立领和下摆两侧开衩为典型东方特色造型。
2.掌握旗袍的结构制图 技能目标:把衣领、衣身、衣袖的结构设计,灵活运用到整件服
装之中。 教学重点:
1.分析旗袍的款式特点 2.省的定位及省量的设计 3.处理前后衣身的平衡
教学难点:省的定位及省量的设计
10
一、旗袍简介
1、源于满族服装
缎地绣花镶宽边的长旗袍
彩绣阔边旗袍
11
12
2、二十年代 初期:纹样刺绣简略
N/5-0.9
5 后肩宽
SH/2
6 后背宽 1.5B/10+5
7 后胸围
B/4-3
尺寸 76 25.9 42.5 8.3 23 20.9 23.5
部位
1 0
前胸宽
1 1
前胸围
1 2
袖长
1 3
袖山深
1 4
袖肘位
1 5
袖肥
1 6
袖口
分配公式 1.5B/10+4
B/4+3 SL
B/10+6.5 SL/2+4 2B/10-1
4
*装饰手法
中式服装是一种平面型的服装、结构简洁造型上较少变化,所 以很注重工艺装饰。中式服装上最常用的工艺装饰形式有:镶 (色)、滚(边)、嵌(线)、盘(花)、刺(绣)等五类;此 外还有手绘、扎染、蜡染和钉珠等多种手法。
西式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表现三维效果,所以装饰与整体结 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法通常借助各种立 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缀服装 表面
8
*文化观念
中国服装文化观念的特色 1、善于表达形于色的含蓄 2、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 3、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 4、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西方服装文化观念的特色 1、崇尚人体美 2、吸引异性注意 3、突出表现个性 4、追求感官刺激
9
旗袍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旗袍的起源及特点
31
制图规格:
号/型 部位名称 衣长
部位代号
L
170/88A
净体尺寸 加放尺寸
制图尺寸 76
胸围 B 88 18 106
肩宽 S 44 2 46
领围 N 38 8 46
袖长 SL
61
袖口 CW
15
32
具体结构部位尺寸及分配公式
部位
分配公式
1 衣长
L
2 袖窿深 3 腰节长
1.5B/+10 号/4
4 后领宽
18
19
20
传统中式女装——旗袍 结 构 图
21样 板 分 解 Nhomakorabea22排料图
款式变化
23
款式变化
24
款式变化
25
26
27
28
29
课堂练习:根据所给旗袍效果图讨论其结构变化部位,并画出结构图。
30
中式男装(唐装)结构制版
• 本款式唐装胸围加放量 在20cm左右,属于宽松 型。前衣襟为对襟,无 叠门,并装有一字直脚 扣,右襟格装有里襟条, 前衣襟为方下角;领形 为中式立领;前衣片无 省无裥,左右各装一明 贴袋,后衣片背中拼缝, 左右两侧缝下摆开摆衩, 圆装两片袖,肩部内装 垫肩;袋口边、领口边 与门襟止口边采用滚边、 镶边等传统工艺制作。
5
*色彩运用
从服装的色彩运用看,中式服装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一向较为 重视。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以青、黄、赤、白、黑为 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配色方法看,高艳度、强对比是中国 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在金、银、黑、白等中性色的缓 冲配合下,使服装洋溢着富丽堂皇、雍容大方的气氛。 西方人士偏重色彩的感情。在服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方面非常注 重与穿着者的年龄、肤色、体型、身材的密切配合,与穿着的用 途、环境互相协调
末期:受欧美服装的影响,衣身略短旗袍样式明显改变
13
3、三十年代,旗袍的鼎盛时期
初期:垫肩双襟绢 中期:无袖紧身前 末期:织锦缎无袖
花装袖旗袍;
开衩旗袍
双襟旗袍
14
双襟无袖开 衩式旗袍
横条锦缎 无袖旗袍
改良旗袍
15
开衩领旗袍
荷叶袖旗袍
披
肩式旗袍
16
4、现代旗袍
17
“中国元素”的新理念设计
• 中国元素点睛——民族风格传承的设计 • 中国元素点缀——中西合璧的设计
CW
尺寸 19.9 29.5 61 17.1 34.5 20.2 3135
结 构 制 图:
34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35
西式服装基本形制:男装上衣下裤、女装上下连属裙装。衣身 造型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轮廓型。西式服装的袒领 和轮状褶领运用比较广泛
3
*结构特征
从服装结构特征上来看,中式 服装的结构是按照人体站立时 的静态姿势设计的,裁制成的 服装是呈直线状、整片式、平 面性的。西式服装非常强调符 合人的体型,通常采用立体裁 剪方法,裁制成的承装是一种 分割式、曲线状、立体型的服 装,结构较为复杂。
传统中式服装版型
1
中式服装发展概述
• 课后查阅:
1、服装的起源? 保护说、装饰说、遮羞说
2、中国服装发展简史 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
明清、民国时期服装。 3、中国部分少数名族传统服装
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 藏族、布依族、瑶族、朝鲜族、侗族、黎族、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