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服装 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中国风汉服教案

幼儿园大班中国风汉服教案

幼儿园大班中国风汉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传统文化我知道》的第三单元《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汉服的认识与体验”。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汉服的历史、特点和穿着方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汉服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

2. 学会正确穿着汉服,培养对传统礼仪的认识。

3.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服的穿着方式及传统礼仪。

教学重点:汉服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汉服实物、图片、视频、PPT。

学具:汉服、发饰、配饰。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动画片《小猪佩奇过春节》,引导幼儿关注佩奇一家穿着汉服的场景,激发幼儿对汉服的兴趣。

2. 讲解汉服知识(10分钟)(1)出示汉服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汉服的颜色、图案、款式等特点。

(2)通过PPT讲解汉服的起源、发展及穿着方式。

3. 汉服体验(10分钟)(1)分组进行汉服穿着体验,教师逐一指导。

(2)学习简单的传统礼仪,如拱手礼、鞠躬礼等。

4. 例题讲解(5分钟)例题1:汉服的领子是什么样子的?例题2:汉服的袖子为什么那么宽大?5.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根据所学知识,为佩奇设计一套汉服。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汉服。

六、板书设计1. 汉服的起源与发展2. 汉服的特点3. 汉服的穿着方式4. 传统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佩奇设计一套汉服。

答案示例:佩奇穿着一件红色的交领汉服,袖子宽大,上面绣有金色的福字,下面搭配一条蓝色的裙子。

2. 家庭作业:向家人介绍汉服的历史、特点及穿着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汉服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汉服体验环节,教师应加强指导,确保幼儿正确穿着汉服。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服饰大学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2.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

2. 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传统服饰能够传承千年,具有独特的魅力?二、讲授新课1.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发展过程。

- 重点讲解各朝代的服饰特点,如汉服、唐装、宋裤等。

2.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分析中国传统服饰的图案、色彩、款式等元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服饰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三、课堂互动1. 教师展示中国传统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传统服饰进行介绍,分享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讲授新课1. 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地理分布、民族特点等。

- 分析不同地区、民族的传统服饰差异,如汉族、满族、回族等。

2. 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讲解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 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服饰在时尚、影视、旅游等领域的应用。

三、课堂互动1. 教师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社会结合的案例,如国风服饰、汉服复兴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中 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 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服饰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类型,如汉服、唐装、旗袍等。

(2)传统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如色彩、图案、款式所代表的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与当时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将传统服饰的审美理念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服饰的实物和穿着效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古代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剧中人物的服饰,提问学生对这些服饰的感受和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服饰。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介绍商周时期的“上衣下裳”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秦汉时期:讲解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如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

魏晋南北朝:阐述这一时期服饰受胡服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隋唐时期:重点介绍唐代的华丽服饰,如襦裙、半臂、披帛等。

宋元明清时期:讲述宋代的简约素雅、元代的蒙古服饰特色、明代的端庄典雅以及清代的满汉服饰融合。

(2)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类型汉服:解释汉服的基本特点,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等,并展示不同形制的汉服图片。

唐装:介绍唐装的款式和特点,强调其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创新。

旗袍:讲解旗袍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展示不同款式的旗袍。

(3)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色彩:分析传统服饰中常见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尊贵等。

图案:介绍常见图案如龙凤、牡丹、如意等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款式:解释传统服饰款式与礼仪、身份地位的关系。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园大班中国风汉服教案

幼儿园大班中国风汉服教案

幼儿园大班中国风汉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传统文化我知道》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我们的汉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历史、特点及穿着方式,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汉服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服的款式、颜色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汉服的基本特点、穿着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汉服实物、图片、视频、PPT、挂图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身穿汉服进入教室,引发幼儿兴趣。

(2)让幼儿观察、讨论教师所穿汉服的特点。

2. 讲解汉服的历史和特点(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实物展示,讲解汉服的历史。

(2)介绍汉服的款式、颜色、纹样等基本特点。

3. 汉服穿着体验(5分钟)(1)教师示范汉服的穿着方式。

(2)邀请幼儿代表上台体验穿汉服。

4. 例题讲解(5分钟)(1)展示汉服图片,让幼儿分辨汉服的款式、颜色。

(2)引导幼儿说出汉服的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汉服。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1)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汉服。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汉服的历史2. 汉服的特点3. 汉服的穿着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汉服作品,并介绍其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对汉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时间,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查阅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汉服的知识。

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教案教案示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掌握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汉服图片,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1.介绍汉服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讲解汉服的款式和特点,包括上衣、下裳、腰带、发饰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介绍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让学生了解汉服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

3.互动环节:1.让学生尝试穿着汉服,并进行拍照留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各自对汉服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4.小结:通过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同时也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1.PPT或者图片资料:展示一些汉服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视频资料:播放一些关于汉服的纪录片或者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实物展示:展示一些真实的汉服,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触摸,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网络资源: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关于汉服的知识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学习成果评价:通过作业或者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汉服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3教师自我评价: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计划。

教案示例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教案一: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意义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着装的一种形式,更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认识与理解。

教案二: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与分类1. 特点:a. 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

b. 形式多样:中国传统服饰因地域、时代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形态。

c. 讲究仪态:中国传统服饰讲究体现人们的仪态和礼仪之美。

d. 色彩丰富:中国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2. 分类:a. 男子服饰:包括衣、袍、褂、马褂、袍袖、裤子等,如汉服、唐装、清代男装等。

b. 女子服饰:包括衫、裙、腰带、鞋袜等,如旗袍、汉服、唐装等。

c. 婴幼儿服饰:包括婴儿孩童的衣物,如“吉服”、“满月礼”等。

教案三: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

可以通过时代、地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

1. 时代变迁:a. 先秦时期:以麻、皮、毛皮等为原材料的服饰。

b. 唐宋时期:汉服、唐装等开始流行,百态纷呈。

c. 清朝时期:以袍褂为主,根据社会地位不同有着严格区分。

d. 现代时期:传统服饰特色逐渐融入现代时尚,形成了现代改良款。

2. 地域差异:a. 北方地区:注重保暖,以厚重实用的衣物为主。

b. 南方地区:以轻盈舒适的衣物为主,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

c. 西藏地区:以藏袍、长袍为主,宽松舒适。

教案四: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1. 衣物功用:a. 防寒保暖:体现了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b. 礼仪之美:体现了中国人讲究礼仪和传统文化的修养。

c. 社会地位的象征:体现了等级和社会地位的区别。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及特点,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中国风礼服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2.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与特点3. 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第二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变迁,掌握其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与发展2. 主要传统服饰的类型及特点3. 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三章: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把握其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定义与内涵2.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特点3. 传统文化元素在礼服设计中的运用第四章: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手法,能够灵活运用到礼服设计中。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创新设计手法概述2. 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 学生实践:运用创新设计手法进行礼服设计第五章:案例分析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实践应用。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著名设计师的中国风礼服设计案例分析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3. 优秀中国风礼服设计作品的欣赏与解析第六章: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认识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各种元素,如纹样、色彩、材质等。

2. 培养学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分类与特点2. 传统元素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创新运用3. 学生实践:选择一个传统元素进行创作第七章:中国传统工艺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并能够运用到礼服设计中。

2024年最新大班汉服教案

2024年最新大班汉服教案

2024年最新大班汉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汉服文化教学》教材第四章《汉服的发展与特点》,详细内容包括汉服的历史演变、汉服的五大类别及特点、汉服的色彩与图案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汉服的历史发展,认识汉服的五大类别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汉服色彩的感知能力,了解汉服图案的寓意。

3. 激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服五大类别的特点及汉服图案的寓意。

教学重点:汉服的历史演变、汉服的色彩与图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汉服实物、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穿汉服,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汉服的历史演变。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汉服故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汉服实物,讲解汉服的五大类别及其特点。

通过PPT展示汉服的色彩与图案,让幼儿感知汉服的美。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为汉服上色,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

引导幼儿观察汉服图案,讲解寓意,让幼儿进行创意设计。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汉服的特点、色彩和图案寓意。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拓展延伸:让幼儿课后与家长一起了解自己家乡的汉服文化,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汉服的历史演变2. 汉服的五大类别及特点3. 汉服的色彩与图案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具有家乡特色的汉服图案。

答案:要求图案具有创意,色彩搭配和谐,能体现家乡文化特色。

2. 作业题目: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汉服类别,并说明原因。

答案:要求介绍清晰,理由充分,表达对汉服的喜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PPT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汉服文化,培养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家乡的汉服文化,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高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句:
韵味 yùnwâi
Charm 名词,一种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这是一个颇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词,“韵” 本来是形容与听觉相关的音乐的美;“味”本来是与味觉相关的概念, “韵”、“味”合而为一,主要是指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造句:
语言点

表达观点的说法
表示反对并提出原因
“我不大同意……,因为……,再有一点……,所
袖 xiù
Sleeve
襦 rú
blouse短衣,短袄
裳 cháng
Skirt
对襟 duìjīn
Chinese-style jacket with buttons down the front 襟,就是衣服的交领。对襟是汉服的一种固有衣领,汉服左 右两边的衣襟相对的衣领叫做“对襟”。
金元智:中国汉族的服装和少数民族的服装是完全不同的吗? 孙静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但是在中国的服装发展史上,汉族和
少数民族在服饰文化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是一直存在的。比如在战国 时期,赵国国王感觉战袍太宽大,影响作战,就以胡人的短衣、窄袖、长 裤等为基础改革了赵国的军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服骑射”。到了 唐代,因为和外国交流比较多,唐代的服装除了受到北部少数民族的影响 外,还受西域各民族的影响。到了清代满族进关,把旗装带进中原并确定 为官服,不过民间仍以本民族传统服饰为主。于是汉、满服装逐步融合, 经历二百余年,一直延续到民国。 托马斯:人们说的旗袍,就是这个时代的服装吧? 孙静怡:对。民国初期延续了清代的服装:男人是长袍马褂,女人是旗袍。 不过清代的旗袍是直筒形的,不能表现人体的美,有高领和无领的两种, 袖子很长,不露手。后来受西方的影响,旗袍开始收腰和开衩,人体的曲 线才开始显示出来,所以也更好看了。 金元智:我听很多人说,中国服装最有代表性的女装是旗袍,男装是中山 装。那中山装是什么呢? 孙静怡:中山装是民国以后中国男子的主要服装式样。它结合了西式服装 的轻便和中式服装的舒适,在日本传入的立领单排扣学生装的基础上,演 变成翻折式立领、紧收腰线的服装。由于是孙中山先生带头穿用,所以被 称为“中山装”。这种服装的影响相当深远,直到现在也有人穿。
托马斯:我在很多电影里也见到过。我想回到我们开始时的
话题上。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就是2001年上海的APEC会议 引起了唐装热,是这样吗? 孙静怡:可以这么说。不过,从文化角度说,中式服装独特 的款式和飘逸的韵味肯定会引起外国人的兴趣。另一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服装业也逐步由弱到强,中国的消费 者也开始追求自己的民族个性。由此看来,今天的中式服装 热,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金元智:中式服装会不会因为唐装热而重新回到中国人的日 常生活中来? 孙静怡:很难说。关键的一点是:中式服装能不能适应现代 人的生活需要。就拿旗袍来说,在国际上很受欢迎,人们都 觉得东方女性穿旗袍十分优美。可传统的旗袍穿起来不太适 应现代生活,比如穿着它骑自行车、上公共汽车都不行。所 以,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改良型的旗袍,既保留了旗袍的曲线, 又便于行动,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托马斯:世界在变化,服装的发展也应该跟上世界潮流。传 统的中国服装受到多种影响也是必然的。我觉得既要保持自 己的特色,又要跟上世界的潮流,这样,前景一定会更好。
以……”; I’m not agree with……, because……(reason1); furthermore……(reason2). So……(result)
例句:
我不大同意把今天的中式服装称为“唐装”,因为这个说 法是外国人对中国服装的称呼。……再有一点,既然叫“唐装”, 就该是唐朝服装的样式。但历史上的唐装,跟今天我们所说的 “唐装”是完全不同的。
服装 fúzhuāng
Costume
样式 yàngshì
style; pattern
款式 kuǎnshì
pattern; style; deign
图案 tú’àn
pattern; design

中国传统服装的常用图案:

凤(下图为清代皇后的凤袍,上凤与牡丹,又名
“牡丹引凤”,寓意富贵)

例句:在清代中、后期的两百多年中,满、汉两个民族的服装逐步走向融合。 造句:
延续 yánxù
to continue; to prolong 动词,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
例句:民国初期延续了清代的服装:男人是长袍马褂,女人是旗袍。 造句:
改良 gǎiliáng
to improve 动词,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它更适合要求。
“……,我认为很不确切,我反对……,因为……”;
I think it’s not true that …….(point 1). I am not agree with it. because……
例句:东方文化尤其是汉文化,一直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造句:
深远 shēnyuǎn
Profound 形容词,影响、意义等深刻而长远
例句:中山装的影响相当深远,直到现在也有人穿。 造句:

从文化角度说,中式服装独特的款式和飘逸的韵味肯定会引起外国人的兴趣。
飘逸 piāoyì
立领 lìlǐng
straight collar
盘(花)pánhuā
to coil
长衫 chángshān
long gown
马褂 mǎguà
men’s short coat
旗袍 qípáo
women’s cheongsam long gown
收腰 shōuyāo
to restrain
例句:这些服装带着中国传统的图案——龙、凤、牡丹、龙字、寿字和福字…… 让人眼花缭乱。 造句:

聚集 jùjí
to gather 动词,同种个体暂时性地聚合在一起

例句:外国人把海外华人的聚集地叫唐人街,把中式服装叫“唐装”。 造句:
融合 rónghã
to fuse; to prolong 动词,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课文导入
之前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了解到不同国家的
服装形式都不同的特点。那么说到中式服装,最 多被提及的就是“唐装”,这个词是从2001年的 上海APEC会议开始引起出现的。但是从课文中 我们知道,“唐装”这个词引起了很多争论,有 人认为它并不能用来概括中国服装。那么什么样 的服装才能称为中国服装,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 解一下。
(据2002年2月10日《北京青年报》杨菊芳《专家驳斥“唐装”非唐装,有人还要推出 “宋装”》)
对话 金元智(韩) 孙静怡(中) 托马斯(美)
托马斯:我觉得“唐装”的叫法没什么不好的,为什么两位专家那么反对
呢? 孙静怡:我理解他们的意思。因为对中国人来说,“唐”只是中国历史上 的一个朝代,中国装不能用“唐装”这样一个名称来概括。另外,唐朝的 服装也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样子,所以容易引起误解。 托马斯:其实名称并不重要,我最关心的还是服装本身的问题。中国有五 千年的文明史,那中式服装有没有一个可以概括的特点呢? 孙静怡:有。宽大、飘逸就是中国传统服装的基本特点。从商代开始,中 国古人的服装形式就确定为大襟、右衽、上襦下裳。到了周代,出现了 “深衣”,就是后来被称为“长衫”的那种衣服。这两种服装形势在几千 年间一直并存着。 托马斯:与西方的服装相比,中国服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孙静怡:中国的服装是平面裁剪的,不强调人体的特征,而是用式样、色 彩和装饰来区别男女装,不像西方那样用服装来“塑造”人体,强化人的 性别特征。另外,由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丝绸、麻及后来的棉成为中 原地区主要的服装面料,而西方服装的面料多以羊毛为主。 金元智:我觉得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对服装的形式有着重要影响。 孙静怡:对。东方文化尤其是汉文化,一直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反映到服装上,就是追求飘逸和舒适的风格,特别是男装,款式都是比较 宽大,线条也比较平直。
生词



服装 图案 样式 款式 袖 襦 裳 对襟 偏襟 衽 立领 盘(花) 长衫 旗袍 收腰 开衩 马褂
面料 麻 棉 眼花缭乱 聚集 融合 延续 改良 确切 误解 追求 飘逸 深远 独特 韵味

了解课文中与“服装”相关的词汇
偏襟 piānjī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ment) with the front part slanted to one side源于中国古代满族的旗装的一 种变形
衽 rèn
one or two pieces making up the front of a Chinese gown本义衣襟。汉服将左前襟掩向右腋 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
Graceful; elegant 形容词,一种境界,清新雅致,恬淡自然的一种感受。常见的修饰,如头发飘 逸,形容清新靓丽。当然更多的还是用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风格形容描写。 同学们可是试想一下在广告里很多见的,风把女孩子的头发吹起来的镜头, 那样的一种感觉就是飘逸。

造句:
独特 dútâ
Unique 形容词,独有的,特殊的,独一无二的。

预习检查
1)检查课下实践作业:服装展示会
方法:请同学展示一些自己国家服装的图片或照片, 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国服装的特色。
2)检查前一节课布置的阅读任务;
方法:请同学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和对话

课文
“唐装”
服装市场上一度最耀眼的服装是唐装。这些服装带着中国传统的图案——龙、凤、 牡丹、龙字、寿字和福字......让人眼花缭乱。身穿各式唐装的男男女女, 给城市增加了一道道风景。 但“唐装”这个名称也引起了很多争论。带着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服装界的专 家。他们一位是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袁杰英,一位是北京服装学院 的教授袁仄装称为“唐装”,因为这个说法是外国 人对中国服装的称呼。外国人把海外华人的聚集地叫唐人街,把中式服装叫 “唐装”。这个“唐”是外国对中国的称呼,如果我们中国人也把自己叫 “唐人”,把自己的民族服装称为“唐装”,就有点儿不合适了。 再有一点,既然叫“唐装”,就该是唐朝服装的样式。但历史上的唐装,跟我们 今天所说的“唐装”是完全不同的。唐朝的服装,男人是宽袍大袖,女人是 襦(一种短衫)和裙。而我们今天所谓的“唐装”,是对襟或偏襟,立领, 盘花扣,是满装的一种延续和改良。 袁仄教授:“唐装”这个词,我认为很不确切,我反对这种叫法。叫“满装”也 不确切,因为它同样不是满族人的服装。在清代中、后期的两百多年中,满、 汉两个民族的服装逐步走向融合。今人所谓的“唐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 融合中逐步形成的。把今人所穿的中式服装叫“中装”或“华服”,我觉得 都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