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 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的服装及其他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的服装及其他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服装风格以及服饰所代表的含义,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节日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服装风格及特点,包括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等。

2. 中国古代服饰所代表的含义,包括冠带、箭袖、披肩等等。

3.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节日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包括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和庆祝方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服装风格及特点,讲解服饰所代表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课堂互动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思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1)你认为中国古代的服饰设计有哪些特点?(2)你喜欢哪个朝代的服饰风格?为什么?(3)冠带、箭袖、披肩等服饰所代表的含义你了解吗?4. 拓展延伸通过网上资源、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受益之处。

四、教学评估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问题解答等方式,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让学生设计古代的服饰或场景等。

3. 观察学生学习和表达的积极性,展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含义,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引言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特色。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还代表着世代相传的文化精神。

本教案将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分类、特点以及相关的礼仪和文化背景,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魅力和意义。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分类中国传统服饰可以分为男女服饰、华服和民族服饰三个主要分类。

1. 男女服饰(1)男服:男子传统服饰主要包括袍、褂、马褂、长衫、绸衫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男子服饰的款式、颜色和图案会有所变化,但整体风格一直以简洁、典雅为主。

(2)女服:女子传统服饰则以旗袍、襦裙、长袍为代表。

这些服饰注重强调女性的曲线美和身体线条的优美流畅,同时也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图案的细致。

2. 华服华服是中国古代官员、贵族所穿的服饰,也被称为宫廷装束。

其特点是色彩鲜艳、款式繁琐且有一定的制度和等级之分。

华服注重细节的雕琢和装饰品的使用,整体效果极富豪华感。

3. 民族服饰中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

比如,蒙古族的“少数名族服装”,壮族的“腊八节服装”等。

这些服饰在颜色、样式、图案等方面都能反映出各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传统。

三、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中国传统服饰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整体的和谐美:中国传统服饰注重服饰各部分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整体效果的美感。

服饰的颜色、图案和款式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展示出最好的整体效果。

2. 重视色彩的象征意义:中国人对色彩的认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服饰中常使用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皇家地位,蓝色代表清新等。

这些色彩的运用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使人们在穿着服饰时也展示着各种情感和文化。

3. 强调手工艺的精湛:中国传统服饰多采用手工制作,手工工艺独特精湛。

从服饰的细节处可以看出传统工艺人的巧思和巧手,体现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中国传统服饰的礼仪与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穿戴,还与礼仪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服饰大学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2.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

2. 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传统服饰能够传承千年,具有独特的魅力?二、讲授新课1.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发展过程。

- 重点讲解各朝代的服饰特点,如汉服、唐装、宋裤等。

2.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分析中国传统服饰的图案、色彩、款式等元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服饰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三、课堂互动1. 教师展示中国传统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传统服饰进行介绍,分享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讲授新课1. 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地理分布、民族特点等。

- 分析不同地区、民族的传统服饰差异,如汉族、满族、回族等。

2. 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讲解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 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服饰在时尚、影视、旅游等领域的应用。

三、课堂互动1. 教师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社会结合的案例,如国风服饰、汉服复兴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中 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 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服饰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类型,如汉服、唐装、旗袍等。

(2)传统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如色彩、图案、款式所代表的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与当时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将传统服饰的审美理念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服饰的实物和穿着效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古代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剧中人物的服饰,提问学生对这些服饰的感受和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服饰。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介绍商周时期的“上衣下裳”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秦汉时期:讲解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如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

魏晋南北朝:阐述这一时期服饰受胡服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隋唐时期:重点介绍唐代的华丽服饰,如襦裙、半臂、披帛等。

宋元明清时期:讲述宋代的简约素雅、元代的蒙古服饰特色、明代的端庄典雅以及清代的满汉服饰融合。

(2)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类型汉服:解释汉服的基本特点,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等,并展示不同形制的汉服图片。

唐装:介绍唐装的款式和特点,强调其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创新。

旗袍:讲解旗袍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展示不同款式的旗袍。

(3)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色彩:分析传统服饰中常见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尊贵等。

图案:介绍常见图案如龙凤、牡丹、如意等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款式:解释传统服饰款式与礼仪、身份地位的关系。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及特点,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中国风礼服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2.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与特点3. 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第二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变迁,掌握其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与发展2. 主要传统服饰的类型及特点3. 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三章: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把握其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定义与内涵2.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特点3. 传统文化元素在礼服设计中的运用第四章: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手法,能够灵活运用到礼服设计中。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创新设计手法概述2. 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 学生实践:运用创新设计手法进行礼服设计第五章:案例分析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实践应用。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著名设计师的中国风礼服设计案例分析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3. 优秀中国风礼服设计作品的欣赏与解析第六章: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认识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各种元素,如纹样、色彩、材质等。

2. 培养学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分类与特点2. 传统元素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创新运用3. 学生实践:选择一个传统元素进行创作第七章:中国传统工艺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并能够运用到礼服设计中。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统服饰的风格独特,千姿百态,凝聚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并扩大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服饰,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制作传统服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服饰特点。

2. 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常见的服饰元素。

介绍传统服饰的主要构造和组成部分,如领子、袖子、裙褶等;并学习传统服饰中常见的花纹和图案,如龙、凤、云纹等。

3. 制作传统服饰的小手工活动。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元素,如张嘴耳、身顶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创造自己的传统服饰元素。

4. 举办传统服饰展览。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传统服饰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步骤1. 首先,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服饰。

2. 其次,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常见的服饰元素。

通过实物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接着,进行传统服饰的小手工活动。

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元素。

4. 最后,举办传统服饰展览。

学生将制作的服饰元素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相关区域,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

可以组织展览活动,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增加展览的影响力和丰富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doc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演变、特点及文化内涵,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服饰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商周时期的服饰、战国秦汉时期的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以及隋唐时期的服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各个时期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各个时期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演变、特点及文化内涵。

2. 运用图片展示法,展示各个时期服饰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服饰特点。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原始社会的服饰特点。

2. 商周时期的服饰:讲解商周时期服饰的特点,如冠、衣、裳等。

3. 战国秦汉时期的服饰:介绍战国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如儒家服饰、道家服饰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特点,如宽大的袖子、拖地的长裙等。

5. 隋唐时期的服饰:介绍隋唐时期服饰的特点,如胡服、汉服的融合等。

六、教案概述本教案将继续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

后续章节将涵盖宋元时期的服饰、明清时期的服饰以及近代服饰的演变。

通过学习,学生将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演变有更全面的了解。

七、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掌握明清时期服饰的演变及其原因。

3. 认识近代服饰的变革及其影响。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宋元时期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明清时期服饰的演变及其原因。

3. 近代服饰的变革及其影响。

九、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时期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 运用图片展示法,展示明清时期服饰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服饰的演变。

中国古代服饰 教案

中国古代服饰 教案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中国古代服饰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变迁。

2、了解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学准备:查找相关书籍和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书目:《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教学过程:一( 导入北朝《木兰诗》里,少女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十年始归。

她一回到告别已久的闺房,就急忙“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我们知道什么是花黄吗,诗中花木兰所贴的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 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

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的盛行,爱美求新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就是指额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美女篇》云:“到唐朝时额黄更加盛行。

如卢照邻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

”皮日休诗“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郑史诗“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经过五代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如宋彭汝励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 古时还时兴过由额黄发展而成的佛妆,张芸叟《使辽录》中所说:‘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但这种潮流并未大范围的在汉地流行。

二( 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进程1原始社会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2商周衣裳之始形成上衣下裳的服饰制度,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

3(周代,分封制确立后,等级制度也成形。

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从此,贵贱有别,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

4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深衣。

深衣剪裁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连接。

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下裳必裁12幅,以应12个月,符合古人对天时的崇敬,如同冕服的天玄地黄十二章(皇帝冕服,上玄衣,下纁衫,共有饰品十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
中国古代服饰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变迁。

2、了解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
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准备:
查找相关书籍和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主要参考书目:《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北朝《木兰诗》里,少女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十年始归。

她一回到告别已久的闺房,就急忙“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我们知道什么是花黄吗,
诗中花木兰所贴的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 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

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的盛行,爱美求新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就是指额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美女篇》
云:“
到唐朝时额黄更加盛行。

如卢照邻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

”皮日休诗“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郑史诗“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经过五代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如宋彭汝励诗:“有
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 古时还时兴过由额黄发展而成的佛妆,张芸叟《使辽录》中所说:‘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但这种潮流并未大范围的在汉地流行。

二( 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进程
1原始社会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2商周衣裳之始
形成上衣下裳的服饰制度,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

3(周代,
分封制确立后,等级制度也成形。

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从此,贵贱有别,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

4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深衣。

深衣剪裁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连接。

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下裳必裁12幅,以应12个月,符合古人对天时的崇敬,如同冕服的天玄地黄十二章(皇帝冕服,上玄衣,下纁衫,共有饰品十二章)。

深衣的长度大致在足踝间。

5(秦汉服饰
1)在秦始皇时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绿色袍,平民穿白袍。

官员头戴冠,身穿宽袍大袖,腰配书刀,手执笏板(上朝用的记事工具),耳簪白笔(上朝时用于记事)。

2)丝绸之路将中国制造的蚕丝、锦绣等种种中国文化传到世界,也把西方文明带来东方,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秦汉妇女的曲裾深衣曲裾深衣图(根据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饰复原绘制)及穿曲裾深衣的妇女(江苏徐州铜山汉墓出土陶俑)。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

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6(魏晋轻薄飘逸,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
7(唐代服饰:
8宋代的服饰
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9、清
清代宫廷服饰按穿着的不同场合和用途,可以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种类丰富,雍容华贵;从天子到末等官员、从皇太后到命妇均有其相应的穿戴制度,等级森严,不得僭越。

整体上更加繁琐。

10(近代服饰: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整个社会包括服饰方面也日渐变化。

1)中山装
四个兜代表礼义廉耻,袖口钉三个扣代表三权主义,胸前五个扣代表五权分立2)袄裙 3)旗袍
三( 服饰与文化
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 ,,,郭沫若
中国古代服饰具有强烈的统一精神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任何人的穿着打扮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因此,中国古代服饰不是自由与灵性的体现,而是等级和理度的象征。

一个高官,一旦被摘取乌纱帽,脱去紫红袍,他立刻就是平民;而一
个布衣,一旦金榜提名,冠服加身,他就成了达官贵人。

这是中国古代服饰最基本的特征。

四( 服饰与生产力
服饰的变革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在生产和劳动生活中产生了服饰,同时也为生产劳动和生存需要带来方便。

一般说来,服饰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御寒、遮羞、装饰。

大抵上说,衣服最先的起源首先是御寒,后来,人们有了羞辱观念,才懂得遮羞。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懂得进一步装饰,加以美化。

因此,这三个作用实际反映了服饰文化早期进化的三个阶段。

当然,今天的服饰,早已把三个作用融为一体了
五( 服饰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
1.汉族自己的传统服装
今天的中国人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汉族,可是他们毕生都没见过没穿过自己的民族服装,这确实是非常可悲的。

现在被当作中国女性传统服装的旗袍是不“称职”的。

首先,且不论它浅显的文化历史内涵是否堪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它的构型本身是畸形的——不否认它有它的独特之美,但这种美却单薄、平面、静止。

它最初的定位是特定人群对特色时装的需要,因此对身材、季节有着严格的限制;它诞生于舞台沙龙,因此很难有立体的生动——我们可以在电影里、在画中欣赏,却不易在举手投足中捕捉出飘逸的动感之美。

2008年北京奥运,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奥运会,届时全球的焦点都会聚集在我国。

这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纠正许多外国朋友(以及许多中国人)对我国华夏文化误解的好机会~汉族服饰是我国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服饰,是华夏文化的结晶。

无奈由于蒙元及满清统治者的原因,使到汉服几乎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现在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一想到中国服饰,必定是马褂旗装。

2.比较三国学生成人仪式的着装
服饰是文化,更是传统。

让我们可以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复兴做些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