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教案

合集下载

汉服文化教案完整版

汉服文化教案完整版

汉服文化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社会·历史》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传统节日”,第三课“穿汉服,行古礼”。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特点以及穿汉服的意义,同时学习一些古代礼仪,如拱手礼、作揖礼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特点以及穿汉服的意义。

2. 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古代礼仪,如拱手礼、作揖礼等。

3. 通过学习汉服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特点以及穿汉服的意义。

难点: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古代礼仪,如拱手礼、作揖礼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汉服、礼仪道具。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穿着汉服进入教室,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猜今天要学习什么。

2. 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汉服的历史、特点以及穿汉服的意义。

3. 演示:教师演示穿汉服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汉服的魅力。

4. 学习礼仪:教师讲解拱手礼、作揖礼等基本礼仪,并进行示范。

5.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礼仪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礼仪展示,大家共同学习。

8. 拓展:学生讨论如何将汉服文化和礼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汉服的历史、特点、穿汉服的意义、拱手礼、作揖礼。

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你心中的汉服。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汉服样式。

2. 回家后,试着和父母一起穿汉服,体验汉服的魅力。

答案:学生描述穿汉服的经历,感受汉服的魅力。

3. 学会一种古代礼仪,如拱手礼、作揖礼等,和家人一起练习。

答案:学生描述学习礼仪的过程,以及和家人一起练习的经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汉服的历史、特点以及穿汉服的意义有了初步了解,学会了基本的拱手礼、作揖礼等礼仪。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礼仪的动作要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汉服主题的活动,如汉服秀、汉服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汉服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汉服文化教案完整版

汉服文化教案完整版

汉服特点及流派
• 系带隐扣:汉服主要通过衣带或隐扣来固定衣物,而非现 代服装常用的拉链或纽扣。
汉服特点及流派
01
02
03
曲裾深衣
流行于先秦至汉代,衣襟 绕身而下,形成连续的曲 线。
直裾深衣
流行于东汉至宋代,衣襟 垂直而下,简洁大方。
襦裙
流行于唐代至明代,上衣 为紧身短襦,下裳为长裙, 展现女性柔美身姿。
服饰变革
02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服经历了多次变革,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服
饰的优点,形成了独特的服饰体系。
文化符号
03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
化信息,如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审美观念等。
04
汉服与传统节日习俗关联 分析
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中的汉服元素
01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穿上新衣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媒体宣传报道,提高公众认知度
电视媒体
通过电视节目、纪录片等形式,介绍和展示汉服文化的历史、内 涵和魅力,提高公众对汉服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网络媒体
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关于汉服文化的资讯、图 片、视频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报刊杂志
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关于汉服文化的文章、专访等,扩大汉服文化在 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05
校园内推广汉服文化策略 探讨
举办相关活动,提高认知度和参与度
汉服文化节
组织一场盛大的汉服文化节,通过展览、表演、讲座等形式,向全 校师生展示汉服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汉服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汉服走秀
邀请校内外的汉服爱好者,身着各式汉服进行走秀表演,让学生直 观感受汉服的韵味和美感。

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教案教案示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掌握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汉服图片,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1.介绍汉服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讲解汉服的款式和特点,包括上衣、下裳、腰带、发饰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介绍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让学生了解汉服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

3.互动环节:1.让学生尝试穿着汉服,并进行拍照留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各自对汉服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4.小结:通过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同时也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1.PPT或者图片资料:展示一些汉服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视频资料:播放一些关于汉服的纪录片或者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实物展示:展示一些真实的汉服,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触摸,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网络资源: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关于汉服的知识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学习成果评价:通过作业或者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汉服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3教师自我评价: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计划。

教案示例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024版汉服校本课程教案

2024版汉服校本课程教案

反思教学经验教训
01
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
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更多的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2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
导。
03
教学资源利用
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可以进一步拓展校外资源,如与博物馆、文化机
构等合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汉服文化普及
01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汉服
文化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汉服产业创新发展
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汉服产业将在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汉服的基本知识和 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礼仪规范。 Nhomakorabea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穿着汉服,表 现出优雅、端庄的仪态
和举止。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增强民族自豪感。
态度目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 价值观,注重个人修养
和品德培养。
02
汉服基本知识
汉服起源与发展
汉服起源
交领右衽、宽衣大袖、系带隐扣等 是汉服的主要特点,体现了古代中 国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色彩与图案
汉服色彩丰富多样,图案精美细腻, 常采用吉祥纹样和寓意深刻的图案。
汉服穿戴礼仪与规范
穿戴顺序
遵循一定的穿戴顺序,如先穿内 衣、再穿外衣、系腰带等。

2024年最新大班汉服教案

2024年最新大班汉服教案

2024年最新大班汉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汉服文化教学》教材第四章《汉服的发展与特点》,详细内容包括汉服的历史演变、汉服的五大类别及特点、汉服的色彩与图案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汉服的历史发展,认识汉服的五大类别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汉服色彩的感知能力,了解汉服图案的寓意。

3. 激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服五大类别的特点及汉服图案的寓意。

教学重点:汉服的历史演变、汉服的色彩与图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汉服实物、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穿汉服,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汉服的历史演变。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汉服故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汉服实物,讲解汉服的五大类别及其特点。

通过PPT展示汉服的色彩与图案,让幼儿感知汉服的美。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为汉服上色,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

引导幼儿观察汉服图案,讲解寓意,让幼儿进行创意设计。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汉服的特点、色彩和图案寓意。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拓展延伸:让幼儿课后与家长一起了解自己家乡的汉服文化,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汉服的历史演变2. 汉服的五大类别及特点3. 汉服的色彩与图案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具有家乡特色的汉服图案。

答案:要求图案具有创意,色彩搭配和谐,能体现家乡文化特色。

2. 作业题目: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汉服类别,并说明原因。

答案:要求介绍清晰,理由充分,表达对汉服的喜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PPT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汉服文化,培养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家乡的汉服文化,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高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汉服优秀教案

幼儿园汉服优秀教案

幼儿园汉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文化,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2.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会穿汉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汉服相关资料和图片;2.制作的汉服道具(头饰、发簪、发卡、袍子、腰带、腰饰等);3.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砖头、竹篮等;4.音乐。

三、教学内容1. 活动一:了解汉服1.教师出示汉服图片,让幼儿了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

2.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汉服,学习汉服的名称和特点。

3.通过游戏和趣味的问答,巩固幼儿的汉服知识。

2. 活动二:穿汉服1.教师将汉服道具发给幼儿,带领幼儿体验穿汉服的过程。

2.让幼儿学习如何将袍子穿好,戴上头饰和发簪,系好腰带和腰饰。

3.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活动三:模仿传统生活1.让幼儿模仿古代生活,比如用砖头、竹篮等道具打麻将、做功课等。

2.通过模仿生活,让幼儿深入了解古代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情。

四、教学方法1.模仿法:让幼儿通过模仿的方式学会穿汉服和模仿古代生活。

2.游戏法:通过趣味的问答和游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服文化。

3.小组合作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个别辅导法:在幼儿穿汉服和做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2.根据游戏和趣味问答的效果评估幼儿的汉服文化知识掌握程度;3.通过幼儿之间的互相观察、评价和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了解了汉服文化,学会了穿汉服,同时也体验了古代生活的方式。

通过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提升。

幼儿园汉服衣服教案

幼儿园汉服衣服教案

幼儿园汉服衣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识别汉服的特点和魅力。

2.学习穿戴汉服的方法和习惯,培养服装意识。

3.发扬传统文化,了解汉族传统礼仪。

二、教学内容1.汉服的介绍和特点。

2.汉服的穿戴方法,细节注意事项。

3.模拟穿戴汉服,并进行配饰展示。

4.汉族传统礼仪的介绍,如敬茶、磕头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汉服的特点1.老师向幼儿展示汉服图片,并简单介绍汉服的种类和特点。

2.老师引导幼儿感受汉服的飘逸、华美、大气等特点。

第二步:穿戴汉服的方法1.老师展示汉服的基本穿戴方法,如头饰、衣着、鞋袜等。

2.老师向幼儿讲解穿戴汉服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弯腰、穿戴顺序等。

第三步:模拟穿戴汉服1.老师向幼儿介绍汉服的组成部分,如上衣、下裳、长袜等。

2.老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体验穿戴汉服并进行配饰展示。

第四步:传统礼仪介绍1.老师向幼儿介绍汉族传统礼仪,如敬茶、磕头。

2.老师配以图示进行详细解释,让幼儿了解其背后的含义。

3.老师指导幼儿进行模拟操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汉服的特点和魅力,并能够模拟穿戴。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汉族传统礼仪的含义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汉服特点的理解和表述。

2.评估幼儿模拟穿戴汉服的完成情况。

3.评估幼儿对汉族传统礼仪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汉服的特点和穿戴方法,并模拟了穿戴汉服的过程。

同时,幼儿对汉族传统礼仪也有了初步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汉服的历史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视野。

汉服 幼儿园中班教案

汉服 幼儿园中班教案

汉服幼儿园中班教案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汉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同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了解汉服的演变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关注幼儿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汉服的起源及演变历史;2.汉服的文化内涵及意义;3.汉服的样式和特点;4.儿童穿着汉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5.儿童制作汉服及相关小手工制作。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具有代表性的汉服,音乐,图片展示等。

步骤1.通过图片展示或故事书的形式,为幼儿介绍汉服的起源及演变历史;2.讲解汉服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如色彩、纹样等符号所代表的含义;3.展示汉服的样式和特点,并让孩子们了解常见的汉服类别、图案等;4.孩子们亲身体验穿着汉服,了解汉服的制作工艺,并注意要穿着舒适,不伤害身体;5.教授儿童制作汉服小手工,如花环、发饰等,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活动延伸1.鼓励幼儿亲自设计一套汉服,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呈现出来;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汉文化,如传统节日、美食、书画等;3.鼓励幼儿将所学所感与家长或朋友分享。

教学效果通过学习和亲身体验,幼儿能够正确的了解汉服的起源、演变历史、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

同时,通过小手工制作和其他相关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本课程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汉服的学习和体验,让幼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延伸,让幼儿掌握更多的汉文化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用所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服的基本款式2、知道汉服消亡史和斗争史3、简要了解汉服复兴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汉服款式的探讨和表现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了汉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美感2、认识汉民族在保存自己的文化时期展现出来的气节3、正确认识汉服复兴的概念并为其不断奋斗<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服的款式,消亡史和十年复兴2、难点:不同款式间的对比以及对复兴的意义和消亡史的解读<三>教学准备1、授课方式:讲述法(多媒体与板书结合)问答法(调动学生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性)2、授课时间:1课时3、教具准备:(1)教师—多媒体、板书、图片(2)学生—预习教材、熟悉教材,理清脉络。

找出疑问<四>教材学习导入新课会长:同学们,今天我将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在正式介绍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从迷惘到找回真正民族服装的故事。

【放PPT待图片放了三遍到四遍时停止】会长:没错,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汉服同袍的一个心路历程,的确,经过三百年的断代,人们对汉服几近遗忘,而我也经常着汉服乘公交上下班。

总会有人在一旁嘲笑,或者是讥讽叫嚣着议论:日本人,疯子,韩国人,穿越的,COSPLAY,作秀,炒作……抬头看向天……华,你的服章之美呢?夏,你的礼仪之大呢?着汉服的汉人,反被着异装的汉人嘲笑。

华夏,已离我们太远太远。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找回属于自己的衣裳,汉服。

会长:首先呢,请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说一说,哪个是汉族?(会员:第二个)会长:很不错。

第二个就是汉族,那么大家怎么认出他是汉族呢?(会员回答)会长:对,除了肤色,头发,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上的服饰,衣服的作用不仅仅是遮蔽身体那么简单,也是一个民族审美观世界观的外在体现,也是民族间互相区别的最大特点。

那么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是什么样的呢?汉服又是什么?那么我们先看看其他民族的民族服饰,藏族的民族服饰叫什么呢?对,藏袍。

朝鲜族呢?韩服。

满族呢?对马褂旗袍,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传统的旗袍马褂和现在改良过的旗袍马褂是有区别的,大家请看图。

旗袍经过三围收放,已经和西方礼服没有什么区别了。

那么汉服的含义也很明了了,就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他是民族的象征不是时间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外在符号会长:历史上由于中原王朝的强大,周边国家纷纷效仿,因此在服饰文化上,周边的韩国,日本都有着中华文化的烙印,比如熟知的韩服,就是在明朝汉服制式上改造而来,而日本则有着魏晋唐朝的风格。

会长:汉服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的特点可以在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

比如礼记有《深衣》一篇,记载的就是对汉服中深衣这一款的理解,上半身四片布,代表四季,下身十二片,代表十二月,袖子符合圆规象征天,裙子符合矩,象征地。

反映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

而汉服的组成如下【放PPT讲解】会长:而他的特征也可以用十六字总结【结合PPT讲解】会长: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下汉服的基本款式,汉服在历史上出现的款式千变万化,不胜枚举,但如果是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汉服的演变始终是沿着一定的形态进行的,也就是说变化的只是表皮,而核心价值是没变的。

他可以分为首服,也就是俗称的帽子,外穿衣,内穿衣,足服,配饰。

而外穿衣作为汉服的主题,分为上下分制(衣裳分开传),衣裳连制(单独制作后缝合),通裁(一起制作)汉服:首先我们来介绍最古老的一种制式——衣裳制,衣,就是上身的衣服,裳,说文解字解释为障,也就是遮蔽的意思,也就是裙子,是最古老的一种衣服服饰,从先秦时期流行到明朝末年,也是作为礼服和祭服的存在,在宋徽宗听琴图和东坡听琴图中都可以看到男子穿着衣裳的记录。

并且在先秦时期作为男子正装出现,到秦汉以降,衣裳又被称为襦裙,慢慢称为女子的穿着,襦裙根据裙子的高低分为齐腰,齐胸襦裙,明朝则将衣服包住裙子,称为袄裙。

会长:下面我们来介绍另一种具有历史的款式,直裾,曲裾,裾就是衣服的下摆,曲裾就是曲折的下摆,直裾就是直接想下。

从历史上来说,直裾的历史是比曲裾短,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汉族是开裆裤,用缠绕的下摆可以防止走光,曲裾在秦汉时期是女子的正装,其后候才被襦裙代替。

在三国末年曲裾直裾传到日本,称为吴服,要变为日本的振袖留袖等款式。

当然,直裾曲裾和衣裳一样,是男女通用的,不过配色花纹有所区别。

会长:褙[bèi]子,对襟的女子罩衫。

大袖且较长的褙子有时又称为大袖衫或披风。

长度过膝,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罩在外衣外穿着。

大氅[chǎng]又称氅衣,由道教鹤氅演变而来。

只男性穿着,特点是对襟大袖,整体宽大且有系带,只做常服穿着。

半臂,就是只有一半袖子,就是俗称的短袖,穿着很方便,适合平时穿着会长,下面为大家介绍圆领、圆领袍、道袍。

这几样通城通裁,也就是一起制作出来的,没有分开,圆领又名盘领袍,顾名思义领子盘于脖下,为圆形。

圆领袍并非套头衫,而是左襟压右襟交叠而穿,系结于右肩,是唐宋明三朝的朝服,也就是公务员正装,也是士人的常服,但是在具体配饰有着区别,当然,这个也是男女通用的。

道袍并不是指道士穿着的服装,而是一种通裁制汉服。

指的是只镶领子不镶衣缘的开衩长衣。

当然,这种款式还有直裰和直身,其区别在于直裰的特点是两侧开衩。

无摆,直身其外面两侧有摆。

道袍特点是摆在里侧,并缝在后襟。

通俗的说,就是开叉处有没有缝布,以及缝布的位置。

会长:下一款就是明朝的运动服,阿迪和阿迪王。

额,是曳撒和贴里。

曳撒源自蒙古人的一色礼服质孙,蒙古名字叫jisum,质孙是蒙古语词汇的汉语音译,故史书中有多种写法:济逊、只孙、只逊、直孙、济苏、积苏、咎顺,等等。

印度莫卧儿王朝叫jama,在明朝文献里又叫做质孙或诈马/咱马(jama)。

在明早期仍多称呼断腰袍为质孙,并且依其主要特点作为内廷侍卫服饰,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款式也不断变化。

永乐以后曳撒的称呼逐步增多,窄袖也逐渐变为汉服琵琶袖。

贴里贴里,又名帖里,属于汉服系统,类似深衣,即上衣下裳,是明朝出现的一种腋下系带的袍,通常穿在圆领、褡护之下。

取音(谐音)天益或者天翼。

也作为军服。

也是李氏朝鲜的军服。

他们的区别在于曳撒下裙是马面,而且两边有个小耳朵,贴里是没有的。

会长:下面看到的是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如同西装中的衬衫。

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和睡衣。

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中衣一般为白色,也可以选用其他颜色。

穿着时,领缘应比外衣稍高。

中衣包括包括中衣、中裤、中裙和中单。

汉服消亡史会长:从上古时代开始,自成一系的汉族服饰,就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

在创世传说中,她赞颂着先祖炎黄的丰功伟绩,在历史长河中,她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演化轨迹。

礼仪之邦的教化使她深邃,文明古国的工艺使她华美,天汉的雄威使他庄严,盛唐的光环使她绚丽,她丰富,她悠远,她高洁,她远播四海。

然而,就在她绽放比耀眼的光芒的时候,却突然从神州大地上消失了,仅留下一片废墟瓦砾,长伴残阳如血。

会长:让我们回到1644年的北京,1644年4月22日,明朝驻辽东总兵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

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求援,多尔衮率后金军入关参战,致使农民军败退山、陕,后金军则直抵北京,顺治于同年10月1日在北京登皇帝位,满清帝国建立。

作为一个乘虚而入建立政权的关外少数民族满清政府为了扼杀广大汉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用暴力手段强迫全国汉族人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服这就是著名的“剃发易服”,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

这就是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其中的汉族人民进行的反抗和清军的血腥镇压都是空前震惊的!【具体看PPT】会长:当然,民间也流传是十从十不从的民谣,所以戏子,道士,和尚,都不同程度保留了汉服的样式,只不过略有变化,另外,周边的凡属国也一定程度保存汉服样式,图上就是琉球王国在满清末年的一次朝贡时期的合影。

会长:作为一位汉服复兴者,请让我说几句题外话——汉服刚刚推行时,被媒体斥责为“穿寿衣上街”,他们说的一点没有错,寿衣也是汉服的一种。

那是因为,在那样的暴虐之下,汉人活着是不能穿自己的汉服。

媒体却不知道,那时的葬礼上,往生者须以白布蒙面方可入土。

那是何意?无言相见列祖列宗也!汉服复兴【后面内容都可见PPT讲解】<五>课堂小结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款式:分裁,通裁,分制消亡:剃发易服复兴:王乐天,溪山琴况<六>巩固练习<七>课后作业<八>设计反思教师的讲诉还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收集材料,加深情感<九>相关链接教参教师网百度文库<十>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