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课件ppt

合集下载

《登飞来峰》ppt课件

《登飞来峰》ppt课件

随堂练习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 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 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 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 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这两句描绘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点明了 作者立足点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抒情议 论做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 《新“语浮慎云微”篇既》是。实写,还在本诗用典,比喻奸邪小人,
也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象征诗人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等意一思些:消西极汉的的事人物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 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害怕
因为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
看见旭日升起。不害怕云彩遮住我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
身在飞来峰顶。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用诗中原句回答。
飞来山上千寻塔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课前导读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 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 著名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政绩 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主持变法。因守 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 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郁然 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 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古诗《登飞来峰 》PPT课件

古诗《登飞来峰 》PPT课件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 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 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 见太阳升起。
登飞来峰
飞来峰王上安千石寻塔,寻飞的来高峰塔顶,耸立着千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 看见朝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 的双眼,
登飞来峰
登王飞安来石 峰
飞来峰王上安/千石寻塔, 飞 闻闻说来 说/峰鸡鸡上 鸣鸣/千 见见寻 日日升塔升。,。 不畏畏/浮浮云/遮遮望眼眼,, 只只缘缘/身身在在/最最高高层层。。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 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 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 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 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 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峰,位于浙江杭 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 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 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 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 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 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 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 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 很好。唐宋八大家之一。
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 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 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 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 安石正好三十岁。
飞来峰王上安/千石寻塔, 飞 闻闻说来 说/峰鸡鸡上 鸣鸣/千 见见寻 日日升塔升。,。 不畏畏/浮浮云/遮遮望眼眼,, 只只缘缘/身身在在/最最高高层层。。

《登飞来峰》优秀课件PPT

《登飞来峰》优秀课件PPT

作者简介
你填对了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今 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是北宋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封荆国 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 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登 飞 来 峰
激 趣 导 入
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作者简介
你会填吗?
王安石(1021——1086),字_____,晚号_____ ,江西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是 北宋_____家、_____家、_____家、_____家,为______________家 之一,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曾当过宰相, 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一读,知音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读,知音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读,释义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复读,明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往往被 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那么,你从这两句诗 中读出了怎样的新意呢?
小贴士:苏轼也有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 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21课《登飞来峰》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21课《登飞来峰》课件(共20张ppt)
飞来峰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 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 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 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 (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 名。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 寺附近。
登 王飞 安来 石峰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 称王文公。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 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 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 川集拾遗》等存世。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高山之塔
} 雄鸡高唱 写景 充满生机
红日喷薄
}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 不畏浮云 议论、抒情 (远大理想和抱负)
身在高层 抱负不凡
(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改变现实的 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宋神宗 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相似。与杜甫的《望岳》中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鸡鸣日升”的灿烂的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 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 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 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人不能只顾 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表现了诗人心中兴奋愉 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登飞来峰优秀PPTppt课件(31页)

登飞来峰优秀PPTppt课件(31页)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登飞来峰优秀P PTppt 课件(3 1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登飞来峰优秀P PTppt 课件(3 1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竞赛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下列问题。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
句采用(夸张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
的高峻陡峭。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
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不__畏__浮__ 云遮望_眼__,___ 只缘身在最高层。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
子。春___蚕__到__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_始__干___。_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登飞来峰优秀P PTppt 课件(3 1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
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
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登飞来峰优秀P PTppt 课件(3 1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登飞来峰优秀P PTppt 课件(3 1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注释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 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 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 见太阳升起。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登飞来峰优秀P PTppt 课件(3 1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登飞来峰优秀P PTppt 课件(3 1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登飞来峰》ppt课件

《登飞来峰》ppt课件
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 养他们勇于攀登、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同时,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02
《登飞来峰》的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总结词
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详细描述
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自幼聪颖好学,22岁中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等职。他倡导变法,推行新政,对北宋王朝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理念的形成
在担任地方官期间,王安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北宋面临的种种问题。
创作过程
灵感来源
王安石在游览飞来峰时,被山中美景所震撼,同时也触发了他的政治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文构思
王安石在构思《登飞来峰》时,将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融为一体,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 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念。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与 保守派斗争激烈,王安石作为改革派 的重要人物,创作此诗表达了他坚定 不移的改革信念和决心。
个人背景
王安石在政治上受到保守派的打压和 排挤,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创 作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的内涵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后世评价
01
后世对《登飞来峰》的评价极高 ,认为它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 见解。
02
许多文学家、诗人将《登飞来峰 》视为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认为 它在唐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文学史的影响

登飞来峰PPT讲课课件

登飞来峰PPT讲课课件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 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 作品名称:登飞来峰 • 创作年代 :北宋 • 作品出处 :《王临川集》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作 者 :王安石


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点 评
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


来 峰 诗
文 解 析
作 者 简 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人称半山居士。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 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 义钩沉》等。


简 介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 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 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 飞 来 峰
作 品 简 介
白话译文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 看到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
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 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 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 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登飞来峰ppt课件

登飞来峰ppt课件

最高层(因为 )
2021/3/7
CHENLI
19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下列问题。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
句采用(夸张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
的高峻陡峭。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
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不__畏__浮__ 云遮望_眼__,___ 只缘身在最高层。
• 最高层:比喻自己得到了皇帝的 信任,有强的实力 。
2021/3/7
CHENLI
13
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 这句的意思?
• 议论
•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
•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人生哲理。从而使我们认识到:
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 局和从长远考虑。
• 寻:长度单位。古时一寻为八尺。
• 闻说鸡鸣见日升
• 闻:听,听到。
2021/3/7
CHENLI
8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畏:害怕。眼:视线
• 只缘身在最高层
• 缘:因为。
• 只缘:只因为。
2021/3/7
CHENLI
9
明诗意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应天塔, 听说鸡鸣时分站在塔上可以看见旭日
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 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顶,站 得高自然看得远。
• 本诗中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 时期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 代传说此山从东武县飞来,故因 此而得名。 飞来峰宋有王安石 题诗《登飞来峰》,从此闻名天 下。
2021/3/7
CHENLI
4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 解这句的意思?
• 议论
•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
•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人生哲理。从而使我们认识到:
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 局和从长远考虑。
2021/3/7
CHENLI
12
3,谈谈你对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思 想感情的理解。
2021/3/7
CHENLI
18
古诗赏析
宋时飞来峰上有应天塔。诗人登峰上塔,居 高临下,却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而旨 在生发议论。诗的前两句,描写立足点之高。 为接下来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诗的后两 句,借景抒情,但一反常人感受。诗人就传 统题材翻出新意,抒发了雄心壮志,带有一 定的哲理性。从这首登临诗中,我们可以看 到一位高瞻远瞩,正直坚定的主人公形象。
“日升”比喻什么?“浮云”“最高层”各比喻 什么?“鸡鸣日出”指代什么?
“日”是帝王的象征。
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故邪臣蔽贤,犹 浮云之障日。”浮云是邪臣的代称,诗中比喻 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鸡鸣日升”的灿烂的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 的象征。
2021/3/7
CHENLI
2021/3/7
CHENLI
19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_就下_政很2列_1、_治、高问_解_王,题家释安为。,加石__思线___唐___想字_北_宋__的_宋_八家_意_大,(思家_朝_文_代__学__)__之家杰一,出。散的文成 鸡(③最鸣不高①畏见层千浮日(这因寻升云里为塔遮是(望“眼听)指(到应怕”天的塔意)思④只)缘②身闻在说)
子。春___蚕__到__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_始__干___。_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下列问题。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 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 的句子是_不__畏__浮__云__遮__望__眼__,__只__缘身 在最高层。
2021/3/7
CHENLI
3
2021/3/7
CHENLI
4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 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 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
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 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 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 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 “不畏”是诗中的主题词。
• 反映了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 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 取精神。
2021/3/7
CHENLI
13
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的理解。
1、既是眼前实景、又借景抒情议论 2、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 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表达了诗人高瞻 远瞩的广阔胸襟。 3、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的哲理:只 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 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听读课文,用“ /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登飞飞来来峰峰
王王安安石石
飞飞来来峰峰上上千/千寻寻塔塔, 闻闻说说鸡/鸡鸣鸣见/见日日升升。。 不不畏畏浮/浮云云遮/遮望望眼眼,, 只只缘缘身/身在在最/最高高层层。。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 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 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 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 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 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下列问题。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
句采用(夸张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
的高峻陡峭。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
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不__畏__浮__ 云遮望_眼__,___ 只缘身在最高层。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因为身体站在山 的最高峰。
1.再读课文,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
哪些内容?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
“千寻”二字言其高。
夸 张
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
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
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 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 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闻说鸡鸣见日升。 (铺垫)
只有站得高
} 不畏浮云遮望眼, 借情喻理 才能看得远
} 只缘身在最高层。 (目的) (远大理想和抱负)
2021/3/7
CHENLI
17
《登飞来峰》思路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 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 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一二句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亲眼看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 景,为的是给后文的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 议论,但仍采取了写景的形式,就使得抽象 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 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 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 见太阳升起。
登飞来峰
飞来峰王上安千石寻塔,寻飞的来高峰塔顶,耸立着千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 看见朝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 的双眼,
王 安 石
学习目标
1. 通过查字典或有 关资料,初步了解 诗句的意思,大致 理解诗中描述的情 景。
2. 想像诗句描绘的 景象,引导学生理 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 并背诵和默写。
飞来峰资料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 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 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 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 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 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 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 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高 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 心的豪情和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的精神。
5.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登飞来峰》赏析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借景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