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课题

合集下载

当代青年大学生婚恋心理问题探讨

当代青年大学生婚恋心理问题探讨

当代青年大学生婚恋心理问题探讨一、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更加注重自主选择和个性化发展,对于传统的婚姻模式和家庭结构越来越不看重。

他们更加注重感情和人性的交流和沟通,追求和谐幸福的生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重大变化。

一方面,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逐渐被打破,同性恋、多角恋等非传统类型的婚姻关系也开始得到认可。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婚恋心理也面临诸多困扰。

大学生的爱情观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他们更注重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更加强调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一致。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开始抛弃传统的爱情观念,比如说一见钟情、情意绵绵等虚幻的理想主义情感。

而是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感,更加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而,现实中的困境却让当代大学生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

比如现代社会中充满着物质与利益的冲突,一些大学生面临着与自己的志向与家庭对爱情的矛盾。

同时,一些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与压力也造成了他们对爱情越来越失去信心。

对于婚姻,大学生和传统人群的观点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的婚姻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夫一妻制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男女双方需要步入婚姻关系,并忠实地履行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却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影响。

他们普遍更加自由的选择婚姻关系,并视婚姻为一种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来说,婚姻并不是必须的,而是一种用来获取情感认同和生活幸福的状态。

此外,由于受教育水平和就业状况不同,大学生的婚姻观在个体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化,一些人极度相信“爱情至上”,而另一些人则更加关注物质基础和经济安全。

总之,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时,他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婚恋观念,增加生活经验,从而成长为更加强大和自我实现的人。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的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的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婚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婚恋观到底有什么影响因素,大学生的婚恋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
1. 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定义和特点;
2.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3.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5.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
2. 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其思想观念,以及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们婚姻观的真实现状和发展趋势。

五、研究意义
掌握大学生的婚恋观以及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年人健康成长,更有助于对我国婚姻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此外,对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各界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六、预期结果
本篇论文的预期结果包括:
1. 揭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2. 探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分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4. 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号召青年人积极面对婚姻,促进我国婚
姻家庭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4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1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实践时间:20xx年7月7日—8月15日实践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上古村调研人员:XXX一、实践背景及意义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

当代青年,或追求爱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或身陷囹圄,奋不顾身。

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

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

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

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份一共回收了42份,回收率达到了84﹪,经过此次调查问卷我发现:多数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半数左右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和家庭经济背景,但以恋人品行为主要依据。

1、当代青年对爱情的认识在大部分青年心中,爱情依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仍然期待纯洁爱情的到来,甚至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教案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恋爱婚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提高情感处理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观,为未来的婚姻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重点:1. 恋爱婚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恋爱婚姻中的道德、法律问题。

2. 恋爱婚姻中的情感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恋爱?什么是婚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教育。

二、恋爱婚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介绍恋爱和婚姻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 分析恋爱婚姻的基本原则,如:真诚、尊重、平等、责任等。

三、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的培养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恋爱婚姻中的道德、法律问题。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如:珍惜对方、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共同成长等。

3. 强调恋爱婚姻中的情感处理能力,如:沟通、包容、理解、支持等。

四、讨论与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和问题?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恋爱婚姻观。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恋爱婚姻方面的认识,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恋爱婚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善于沟通等。

3.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案例分析材料3. 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真诚、关爱的心态引导学生。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处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婚姻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婚恋观_教案

大学生婚恋观_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学生婚恋观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婚恋问题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3.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增强对爱情的认知,培养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大学生婚恋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

3. 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正确的婚恋观。

2. 如何克服婚恋中的心理障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婚恋有什么看法?2. 引导学生讨论:大学生婚恋观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大学生婚恋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婚恋观是指个体对婚姻和恋爱所持有的观念、态度和价值观。

(2)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多元化、开放性、现实性。

2. 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1)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父母婚姻状况等。

(2)个人经历:成长环境、恋爱经历等。

(3)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文化传统等。

3. 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关爱基础上的。

(2)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3)学会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他人的意见,化解矛盾。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婚恋中的道德问题?2.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大学生婚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婚恋中的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学会处理婚恋中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看法。

2. 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正确的婚恋观。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对大学生婚恋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调查报告(最终五篇)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调查报告(最终五篇)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调查报告(最终五篇)第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调查报告——化材系1106班进入大学,使我们向社会更靠近,脱离高中学习压力的我们,渴望一段美丽的爱情。

对于处在成熟与懵懂的我们,对恋爱与婚姻又有何看法?现在我就做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

这是一份完全匿名的调查,不会泄露您的隐私,请您放心!也望您能认真填写!谢谢您的配合!您的性别:女()男()1、请问您觉得大学生一定要谈恋爱吗?()A、一定要,大家都长大了B、不一定要,现在学习还是主要的C、随缘,遇到就谈2、请问您赞同“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吗?()A、赞同B、不赞同C、不知道3、请问您觉得恋爱和结婚要一样性格的人吗?()A、要B、不要C、随缘4、请问您是否愿意一直陪着TA,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A、愿意,只有一起经历过风浪,才算真正的感情B、不愿意,本来找个人就是享受的,干吗要陪TA痛苦C、随缘,遇到对的就坚持5、请问您是否一定要找一个处?()A、必须的,无法接受自己不是TA的第一个B、不一定,只要TA 真心对我好C、随缘6、请问您觉得结婚一定要通过双方父母的同意吗?()A、必须的,结婚是大事B、不要。

结婚是自己的事C、不知道7、请问您觉得婚后的财产归谁管?()A、女方B、男方C、双方共同管理8、请问您支持“闪婚”吗?()A、支持,遇到合适的有何不可B、不支持,风险太高了C、随缘9、现在很流行“高富帅”“白富美”,请问您一定要这种吗?()A、一定要B、不一定C、不知道10、请问您择偶的条件是什么?()A、长相B、家庭背景C、品格D、自己喜欢就好11、请问您希望现在谈恋爱吗?为什么?()A、希望。

排解寂寞B、不希望。

没意思C、无所谓12、如果婚恋和工作、学习发生冲突,您会怎么选择?()A、选择工作、学习,机会错过就难了B、选择婚恋,毕竟遇到一个人是缘C、不知道,还没有遇到这问题13、如果感情成熟了,请问您打算什么时候结婚?()A、在大学时候B、大学毕业以后C、工作稳定以后14、请问您认为恋爱和婚姻是什么关系?()A、完全两码事B、恋爱是婚姻的前提C、可以婚后恋15、请问您觉得婚前婚后可以一直保持和睦吗?()A、可以,事在人为B、不可以,在一起总会有摩擦C、现在不清楚16、在恋爱和婚姻中,请问您是否愿意为对方而改变?()A、愿意,本来两个人就要互相磨合B、不愿意,我喜欢我是我的活着C、不清楚再次谢谢您的配合!2013年4月25日星期四第二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目录摘要…………………………………………………………………………………一、调查背景及概况……………………………………………………………(一)调查目的…………………………………………………………………(二)调查对象…………………………………………………………………(三)调查时间和方法…………………………………………………………(四)问卷回收情况……………………………………………………………(五)样本背景…………………………………………………………………二、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及结果分析……………………………………………(一)当代大学生基本恋爱状况………………………………………………(二)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三)婚姻与家庭的联系………………………………………………………三、心得与总结………………………………………………………………… 1 1 1 1 1 1 2 2 3 5 6附录…………………………………………………………………………………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传统婚姻观念与西方开放的性文化的冲突,影响了新一代人们的婚恋观,主要体现在婚恋观念、择偶标准、婚姻形式等方面。

《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婚恋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婚恋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婚恋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自我实现,对婚姻的期望和要求也更加多元化。

研究大学生婚恋观,有助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念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可以预测未来社会的婚恋趋势,为家庭、学校、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的婚恋观念进行调查;其次,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最后,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研究结果1. 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1)多元化: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并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并存。

(2)理性化: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更加注重理性思考,不再盲目追求婚姻和爱情。

(3)现实化:部分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更加注重现实因素,如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

2. 影响因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对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重要影响。

(2)社会因素:社会风气、媒体传播等对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一定影响。

(3)个人因素:个人的性格、价值观等对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五、讨论与建议1.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2. 媒体应传播正能量,弘扬健康、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念。

3. 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理性看待婚姻和爱情,注重个人成长和家庭责任的平衡。

大学新生婚恋观调查及应对策略

大学新生婚恋观调查及应对策略

大学新生婚恋观调查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新生婚恋观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大学新生婚恋观进行调查,发现其出现了一些变化趋势。

接着分析了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并探讨了应对策略,提出了在大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结尾部分总结了调查结果,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新生的婚恋观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大学新生更加理性地对待婚恋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新生、婚恋观、调查、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新生婚恋观调查及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观念下,大学生往往被认为是青春活泼、热情奔放的群体,他们在学业上为了梦想拼搏,而在感情上则可能会因为年轻轻狂而对待婚恋关系不够严肃。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新生对待婚恋关系的态度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理性化的特点,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另一半的要求。

大学新生婚恋观的变化也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教育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大学新生的婚恋观念及其变化趋势,对于了解当代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大学新生的婚恋观念,探讨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旨在促进大学生健康积极地处理婚恋关系,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研究意义大学新生婚恋观调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念和态度,探究其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新生的婚恋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和现代婚恋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调查,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社会机构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婚恋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调查【摘要内容】: 大学生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事关他们今后的婚姻家庭生活,对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力图深入了解学生的婚恋观现状,并提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吸收中国传统婚姻文化中积极因素等方面入手,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

大学生婚恋观主要通过恋爱动机、婚姻倾向、婚姻自主观、婚姻价值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忠诚观、性爱择抉观等七个方面体现出来。

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知识分子的婚姻家庭状况。

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了“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

在使更多的人能够上大学且赋予在校大学生更多权利的同时,这些新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政策,也引发了大学生对于婚姻、恋爱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而自杀的事件,不断被报道,人们在遗憾感慨的时候,更多引人思考。

本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1.研究的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了解大学生恋爱现状。

第二,从恋爱动机、婚姻倾向、婚姻自主观、婚姻价值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忠诚观、性爱抉择观七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婚姻观。

2.研究意义:第一,是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与指导的现实需要;第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的需要;第三,能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依据。

3.研究对象及方法3.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多段抽样方法,在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开元校区三个校区进行抽样。

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3.5%。

大一68人,大二79人,大三40人。

男生94人,女生93人。

调查对象为这三个校区的四年制本科生。

河南科技大学和洛阳理工学院的主要院系集中在这三个校区,所以在这三个校区发放问卷。

鉴于临近毕业季,大四已经离校,大四学生不在我们的调查范围。

3.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恋爱动机、婚姻倾向、婚姻自主观、婚姻价值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忠诚观、性爱抉择观七个因子,共29个问题。

问卷在参考西南大学的问卷的基础上,不断修改确立问卷初稿。

问卷进行了试调查,根据被调查者意见和咨询老师意见后,进行修改确立最终问卷。

4.调查结果和分析4.1恋爱观4.1.1恋爱现状从恋爱经历看,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8.9%的人正在恋爱,有21.9%的人表示“曾经淡过,现在暂时没有谈”,另有32.1%的人表示“还未恋爱也未考虑”。

可见,在大学中,恋爱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一七成的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只有近三成的大学生没有恋爱经历,这也是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同步的。

4.1.2恋爱动机$恋爱动机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 百分比$恋爱动机a寻找人生伴侣129 34.1% 69.0%寂寞感情寄托78 20.6% 41.7%证明自己的魅力26 6.9% 13.9%生理和性的需要37 9.8% 19.8%同学父母的影响45 11.9% 24.1%经济需要8 2.1% 4.3%恋爱游戏15 4.0% 8.0%其他40 10.6% 21.4%总计378 100.0% 202.1%从恋爱动机看,排列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寻找人生的伴侣”、“因寂寞而寻找感情寄托”、“同学父母的影响”、“生理和性的需要”证明自己的魅力。

总的来说,大学生恋爱的盲目性因素在减少,情感因素在大学生恋爱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寻找人生伴侣体现出实用主义,而寻求精神寄托反映了大学生恋爱中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有出于非爱情因素而恋爱的,如生理需要、排遣寂寞、排除孤独、寻求刺激、好奇、从众等,也反映出有的大学生恋爱动机并不纯,恋爱目的不明确,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出现复杂多元化的趋势。

$择偶标准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 百分比$择偶标准a外貌109 12.8% 58.3%人品168 19.7% 89.8%经济收入55 6.5% 29.4%地位22 2.6% 11.8%能力110 12.9% 58.8%学历39 4.6% 20.9%信仰24 2.8% 12.8%爱情91 10.7% 48.7%身材39 4.6% 20.9%贞节24 2.8% 12.8%婚史23 2.7% 12.3%家庭收入17 2.0% 9.1%有相同收入72 8.5% 38.5%亲友意见25 2.9% 13.4%相同城市34 4.0% 18.2% 总计852 100.0% 455.6%4.2婚姻观4.2.1择偶标准$择偶标准频率响应个案百分比N 百分比$择偶标准a外貌109 12.8% 58.3%人品168 19.7% 89.8%经济收入55 6.5% 29.4%地位22 2.6% 11.8%能力110 12.9% 58.8%学历39 4.6% 20.9%信仰24 2.8% 12.8%爱情91 10.7% 48.7%身材39 4.6% 20.9%贞节24 2.8% 12.8%婚史23 2.7% 12.3%家庭收入17 2.0% 9.1%有相同兴趣72 8.5% 38.5%亲友意见25 2.9% 13.4%以往公布的调查结果反映大学生恋爱的功利性是比较强的,但是,我们这次调查的结果否认了人们这种固有的看法。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恋人最主要的标准是“人品”,占19.7%;位列第二的是“能力”,占12.9%;位列第三的是“外貌”,占12.8%;位列第四的是“爱情”,占10.7%, 位列第五的是有相同的兴趣” ,而“家庭收入”、“个人经济”、“地位’、“学历”等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大学生恋爱有健康的选择标准,把品性、感情和能力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但是,从调查数据我们也发现另一个新的现象,当代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又是比较反传的,以往被多数人视为重要条件的贞操、年龄、学历都被忽视了,被放在并不重要的位置上。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对选择恋人标准的认识更加成熟、理性和客观。

4.2.2婚姻倾向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对待什么时候结婚时,有90.4%的人选择毕业几年后,有一定经济收入之后在结婚,在对待你打算怎么解决婚后住房问题上,有62.6%的人选择贷款买房。

大学生的婚姻观趋于理性,注重现实。

在考虑实际情况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结婚时间和买房方式,自立性越来越强。

4.3.1性爱观a14恋爱亲昵程度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牵手 16 8.6 8.6 8.6 接吻 70 37.4 37.446.0 拥抱47 25.1 25.1 71.1 可抚摸敏感部位 16 8.6 8.6 79.7 发生性行为 38 20.3 20.3 100.0合计187100.0100.0a22怎样解决婚后住房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有效不考虑住房问题 28 15.0 15.0 15.0 与父母合住 23 12.3 12.3 27.3 靠父母买房 8 4.3 4.3 31.6 贷款买房 117 62.6 62.6 94.1 租房 11 5.9 5.9 100.0合计187100.0100.0接吻33 37 70拥抱21 26 47可抚摸敏感部位7 9 16发生性行为26 12 38合计94 93 187a28对婚前性行为看法* a1性别交叉制表计数a1性别男女合计a28对婚前性行为看法赞成49 19 68不赞成45 74 119合计94 93 187随着社会两性思想和观念的开放,大学生的两性观也日趋开放,两性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两性观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在恋爱过程中可以接受的亲昵程度”,37.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接吻,8.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可抚摸敏感部位,20.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发生性关系。

选择“发生性关系”选项的男生占27.7%,女生仅占12.9%%;从中可以看出恋爱过程中,男生对于性行为的态度更为开放和渴望。

对于“是否能接受婚前性行为”问题中,63.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赞同”;36.4%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男生中有52.2%的人能接受婚前性行为,;而女生中仅有20.4%的人能接受婚前性行为,由此看出在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女生比男生更为慎重。

5.总结与反思5.1存在问题的原因5.1,1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应当看到,己经走进大学校园的青年人,其生理发育己具备谈情说爱、谈婚论嫁的条件,对异性的向往、对感情的渴求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也会逐步调整、逐步完善、逐步理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忌性险”、“讳性”观念让青年人得不到对性知识、性文化的系统、科学的了解,而是通过多种非正式渠道“偷偷摸摸,、“胆战心惊”地学到了一些零散的、偏颇的、不健康的,乃至错误的性知识,这对青年人对待婚恋问题、形成婚恋观具有一定影响。

5.1.2家庭性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基本上都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如何能为祖国效力,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前程的人,等等。

而在两性教育以及婚姻恋爱方面的教育,却是少之又少,不少家庭的性教育为零,而且代代相传,孩子的性知识都是“自学成才”,孩子的婚恋观都是“自我塑造”,正确的、科学的婚恋观从何谈起?5.1.3学校性教育薄弱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家对学生的性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教育部早就公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是真正实施、推广性教育,各地、各学校却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特别是中小学生,在两性知识方面,仍然是处于“一半清醒一半迷茫”的尴尬状态,并成为伴随其一生的“人生课题”,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两性观。

5.2建议5.2.1学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高校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发挥其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学生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让大学生明白“性是一种道德,一种教养,更是一种人格。

在恋爱过程中,难免会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如单恋或失恋。

这时有些大学生能调节情绪,尽快走出失恋的阴霆,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影响个人及他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时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不理智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

这种情况,学校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含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自我评价意识,树立自信心,提高恋爱的受挫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