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学第二章原索动物

第二章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脊索动物门中的前两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属于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
第一节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本亚门包括海鞘(Ascidia)、柄海鞘(Styela)等约2000多种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产动物。
体形由肉眼刚能看出到身体直径达30cm,具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体制结构。
少数种类终生营自由游泳生活,大多数种类只在幼体期营自由游泳生活,尾部有脊索的结构(故称为尾索动物),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即营固着的生活方式,尾部连同其中的脊索随即消失。
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a),这是由于这类动物体外被有一层特殊的被囊(tunic)。
被囊是由一种化学性质近似于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tunicine)所构成,这种结构在动物界几乎是唯一的情况,仅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尾索动物一般为雌雄同体的,但同一个体的精子与卵子并不同时成熟,所以通常不能自体受精。
生殖方式既有无性生殖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群体,也有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现象。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就曾描述过海鞘,称之为“Tethyum”(希腊字,海鞘的意思),其后很长时期一直把它归属于无脊椎动物。
居维叶(Cuvier)给这一类命名为被囊动物门(Tunicata),列在放射动物门(Radiata)和蠕虫门(Vermes)之间,其后又有人将它列为软体动物。
直至1866年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育,才正确地阐明了它的分类地位:海鞘不是无脊椎动物,而是和文昌鱼相近的低等脊索动物。
一、海鞘的幼体及变态过程只有通过海鞘的幼体才能了解它的脊索动物的特点,因此,我们首先了解幼体和其变态过程,然后再介绍成体。
海鞘的受精卵经卵裂依次形成囊胚、原肠胚和神经胚,然后孵化成外形似蝌蚪、在水中自由游泳的幼体。
幼体体长1—5mm,具有肌肉质的侧扁长尾,在尾内有典型的脊索。
尾索动物亚门)

26
27
(二) 头索 动物 亚门 (略)
是原索动物中的高等类群,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由于脊索 纵贯全长,一直到达身体最前端,故 名。头索动物分布很广,遍及热带和 温带的浅海海域。仅25种左右。
(1)幼体:
幼体具备脊 索动物的三大 特征。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成 脑泡,并具有 眼点和平衡器。
12
(2)变态过程: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开始变态:
➢ 尾部及脊索消失; ➢ 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 咽部扩张,鳃裂数目急剧增多,并形成了围鳃
腔; ➢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有变化 ; ➢ 体壁分泌出被囊。 于是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
2
(二)背神经管:
位于脊索背方,是一条由胚体背中 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管状中枢神 经系统。
在高等种类,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 脊髓,神经管腔分别形成脑室和脊髓中 央管。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 一条由外胚层分层形成的实心腹神经索。
3
(三)咽鳃裂:
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的裂隙状构 造,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在鳃裂之间 的咽壁上充满毛细血管,具有呼吸作用。
13
(3)成体:
海鞘经过
变态,失去了
脊索和背神经
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
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
逆行变态。
14
15
16
17
18
Ascidian larvae have a similar tadpole appearance when viewed with a
【2019年整理】《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答: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3大特征。
①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
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
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②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③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
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器官等。
2.脊索动物还有哪些次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答:脊索动物还具有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特征。
因为这些特征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所以说它们是次要的。
3.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试扼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答:脊索动物分属于3个亚门,10个纲。
简述如下:一、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体表被有被囊,体呈袋形或桶状。
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
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第十四章 尾索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尾索动物亚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尾索动物亚门的特征2. 掌握柄海鞘的形态结构特点3. 了解尾索动物的分类重点:1.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2. 海鞘的形态、结构及发育难点:1. 海鞘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 幼体发育及变态课时:讲授1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节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尾索动物普见于世界各地,营海栖生活。
本亚门种类不多,大约全世界有1370多种,但生活方式差异很大,有单体,也有群体的,有自由生活的,也有营固着生活的,因此形态差异也很大,但尾索动物的共同特征还是存在的。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一、幼虫是自由生活的,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在尾部有脊索,但脊索和背神经管在少数种类终生存在,大多数只在胚胎期和幼体时出现,到了成体,尾即消失,脊索和背神经管也随之消失。
这一类动物因脊索位于尾部而得名。
二、幼体、成体都具鳃裂。
三、身体外面由被囊(tunic)包被着,因之又有被囊动物之称。
被囊呈胶质或似纤维质,由被囊素(tunicin)构成,被囊素由体壁分泌而成。
被囊素的化学成分接近于植物的纤维质。
在动物界中,被囊素极为罕见,至今只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分类地位的确定:早在2000多年前,尾索动物就被记载和描述,但因其大多数种类只在幼体时有尾,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尾即消失,因此从这样的成体身体上看不出它们和脊索动物的关系来。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动物学家搞不清这一类动物的分类地位,曾先后将其归于无脊椎动物的蠕虫类、拟软体动物、苔藓动物或软体动物。
直到1866年,俄国学者柯瓦列夫斯基将其置于脊索动物门,从此确立了其分类上的地位。
----仔细的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育及其变态后,才将其位置从软体动物移到脊索动物门。
说明:分类中,胚胎发育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第二节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一、成体柄海鞘的外形和生活方式海鞘是最普遍的尾索动物,柄海鞘是海鞘类中的优势种。
脊索动物门详解

脊索动物门进化地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动物。
基本特征:1、脊索:是脊索动物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4、其他特征:肛后尾: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例外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现存脊索动物约四万多种,分属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循环方式:开管式。
血液循环流向:可逆式(血管无动脉、静脉之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
无头类:头索动物的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组成:无心脏,腹大动脉搏动——称狭心动物循环方式:闭管式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代替。
脑和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逆行变态: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柄海鞘。
内柱:是文昌鱼、柄海鞘等动物咽部腹侧中间的一条纵沟,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
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驱。
回结环:文昌鱼肝盲囊后一段内有纤毛的肠,是消化作用最活跃的部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区别:精氨酸、肌酸肌酸精氨酸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①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是后口动物;②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棘皮动物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极为近似;④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肌肉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圆口纲圆口纲是现存的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尾:尾鳍为原型尾。
原尾型: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单鼻孔;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具鳃囊;特化性特征:1.具有口漏斗和锉舌。
脊椎动物学题目

选择题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1)具有脊索.背神经索和心脏;2)具有脊索.辐射对称的身体.鳃囊;(3)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鳃裂;(4)有鳃裂.头骨.四肢。
2.脊索动物除三大特征外,其它主要特征有:(1)肛后尾.两侧对称分节.有三胚层胚孔发展成为肛门,口在另一端形成,内骨胳源于中胚层,大多具闭管式循环系统;(2)具肛前尾辐射对称,二胚层,原口,骨胳源于外胚层,开管式循环;(3)无尾螺旋对称,一胚层,中口,骨胳源于外中胚层.3.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是:1)海鞘.柄海鞘.玻璃海鞘;2)柱头虫.文昌鱼.七鳃鳗;3)海鞘.乌鳢.黄鳓;4)柄海鞘.水蛭.蚯蚓.冬蛳。
4.尾索动物亚门具有一种特殊物质是: (1)胆红素.血红素.肝素; (2)被囊素(质) .被囊;(3)胰岛素.叶绿素.马粪素.甲状腺素;(4)尿素.尿酸.肾上腺皮质激素。
5.尾索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有:(1)完全变态(2)不完全变态(3)不发生变态(4)逆行变态.6.海鞘的生活方式:(1)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生活;(2)幼体固着生活,成体自由生活;(3)幼体自由游泳生活,成体飞翔生活。
7.海鞘具有适应固着生活的形态结构是:(1)具有被囊.巨大的咽和围鳃腔,有发达的胃和肠;(2)有发达的皮肤,发达的尾部,鳃裂众多;(3)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发达的肌节,有被囊。
8.文昌鱼的皮肤由:(1)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胶状结缔组织的真皮构成双源性的皮肤;(2)复层柱状上皮和胶原纤维结缔组织构成;(3)鳞状复层上皮和脂肪组织构成。
9.文昌鱼类称为头索动物是因:?1)它的脊索伸到头部之外而得名;(2)脊索纵贯全身,前端伸到背神经管之前而得名;(3)脊索被脊柱代替;(4)脊索仅纵贯于背神经管的腹面。
10.文昌鱼的肌肉系统是由:1)许多对倒"V"字形的.身体两侧不对称的肌节构成;2)许多倒"W"形的,身体两侧对称的肌节构成;3)许多倒"弓"形的,两侧对称的肌节构成;4)许多对称的肌肉块构成,肌节消失。
动物生物学试题

《动物生物学》试卷(A卷)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1.腔肠动物是两胚层动物,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
()2.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
()3海星属于棘皮动物门的海胆纲。
()4.首次出现颌的动物是圆口类。
()5.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
()6.鸟类左右心室已有了分隔,因此,鸟类的血液循环已属于完全的双循环。
()7.哺乳类具单个枕骨髁。
()8.两栖类成体的肾属于中肾。
()9.与爬行类比较,哺乳类的体动脉弓仅保留左侧。
()10.从羊膜动物开始才具有胸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具有完全双循环的动物是:()A软骨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2.反刍类动物具多室胃,由4个室组成,其中属于胃本体的是()A.瘤胃B.网胃C.瓣胃D.皱胃3.血液中红细胞无核的动物是()。
A 鸟类B 两栖类C 哺乳类D 爬行类4.大脑中有胼胝体的动物为()动物。
A 哺乳纲 B爬行纲 C 两栖纲 D.鸟纲5.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多孔动物 B腔肠动物 C轮虫动物 D线虫动物6.马氏管是昆虫的()器官。
A.循环;B. 生殖;C. 呼吸;D. 排泄。
7.脊椎动物的()。
A. 心脏在消化道腹面,而神经管在消化道背面;B. 心脏在消化道背面,而神经管在消化道腹面;C. 心脏和神经管均在消化道腹面;D. 心脏和神经管均在消化道背面。
8.()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
A.鲤鱼;B. 文昌鱼;C. 肺鱼;D. 食蚊鱼。
9.圆鳞是()体表的鳞片。
A. 文昌鱼;B. 软骨鱼;C. 七鳃鳗;D. 硬骨鱼。
10.脊椎动物从()开始出现了中耳,外被鼓膜,内有耳柱骨。
声波对鼓膜的振动,可经耳柱骨传入内耳。
A. 鱼类;B. 两栖类;C. 爬行类;D. 鸟类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1.封闭式骨盆:2.反刍动物:3.新脑皮:4.皮肌囊:5.五趾型附肢:6.双重呼吸:四、论述题:(共62分)1.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15--原索动物(无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第一节 尾索动物亚门 一 蝌蚪幼虫 1 有尾,脊索存在于尾部 背神经 有尾,脊索存在于尾部;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 2 咽外围有围咽腔,它是背面皮 咽外围有围咽腔, 柄 肤陷入而将咽部包围而形成。 肤陷入而将咽部包围而形成 。 咽 海 鳃裂开口于围鳃腔, 鳃裂开口于围鳃腔 , 肛门也通围 鞘 鳃腔, 其背面的孔, 又称出水孔。 鳃腔 , 其背面的孔 , 又称出水孔 。 3 不分节,发生中只出现中胚层, 不分节,发生中只出现中胚层, 无体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1.咽鳃裂的背方,各有一肾管,盲端连有管细 咽鳃裂的背方,各有一肾管, 咽鳃裂的背方 开口于咽鳃裂。 胞,开口于咽鳃裂。 2.闭管式循环,腹大动脉起心脏作用。 闭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腹大动脉起心脏作用。 3. 雌雄异体,生殖腺 对,按节排列于围鳃 雌雄异体,生殖腺26对 腔内壁两侧。 腔内壁两侧。
三 生殖
雌雄同体,雄性先熟。 雌雄同体,雄性先熟。
柄 海 鞘 的 内 部 解 剖 图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第二节 头索动物亚门 --代表动物文昌鱼 我国厦门盛产的文昌鱼是闻名 于世的,全身半透明, 于世的,全身半透明,肌节清晰可 体型左右侧扁, 见,体型左右侧扁,身体两头尖中 央宽。没有脊椎骨, 央宽。没有脊椎骨,脊索支撑着全 而且也没有上下颌, 身,而且也没有上下颌,是无脊椎 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称头 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索动物。 索动物。 弱小的文昌鱼虽无自卫能力, 弱小的文昌鱼虽无自卫能力, 但有惊人的钻沙本领, 但有惊人的钻沙本领,它喜欢生活 在夹有少量贝壳的粗沙里, 在夹有少量贝壳的粗沙里,这样便 于钻洞和呼吸,平时它总是把身体 于钻洞和呼吸, 后端插入沙中, 后端插入沙中,仅露出前端触须部 分呼吸和觅食。它白天躲在沙中, 分呼吸和觅食。它白天躲在沙中, 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是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
4
脊索动物三大特征:
5
脊 索 动 物 与 无 脊 椎 动 物 比 较
6
(五)与高等非脊索动物相似的性状:
1、后口 2、三胚层 3、真体腔 4、两侧对称 5、身体分节
——这些特征一些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具 备,表明了脊索动物与无脊索动物之间的联系, 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索动物进化而来。
20
21
3、尾索动物亚门分类:
(1)尾海鞘纲或称幼形纲: 是尾索动物中
的原始类型,体小,形如蝌蚪,自由生活,如住 囊虫。
22
(2)海鞘纲(Ascidiacea):
大多数尾索 动物均属本纲。 单体或群体,成 体多固着生活, 幼体有尾,自由 生活,有变态。 如柄海鞘、菊海 鞘。
23
24
25
13
(3)成体:
海鞘经过 变态,失去了 脊索和背神经 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 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 逆行变态。
14
15
16
17
18
Ascidian larvae have a similar tadpole appearance when viewed with a microscope (courtesy of Dr M. Jessopp). 19
2
(二)背神经管:
位于脊索背方,是一条由胚体背中 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管状中枢神 经系统。
在高等种类,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 脊髓,神经管腔分别形成脑室和脊髓中 央管。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 一条由外胚层分层形成的实心腹神经索。
3
(三)咽鳃裂:
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的裂隙状构 造,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在鳃裂之间 的咽壁上充满毛细血管,具有呼吸作用。 低等类群,咽鳃裂终生存在;高等类 群仅出现在胚胎期或幼体期。
9
1、主要特征:
(1)脊索位于尾部(故名)。 (2)具被囊和外套膜。外有尾,自由生活;成体 无尾,固着生活。 (5)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
10
尾 索 动 物 幼 体 和 成 体 的 比 较
11
2、代表动物——海鞘(Ascidia):
(3)樽海鞘纲(Thaliacea):
自由漂浮生 活,体呈桶形, 被囊透明,出、 入水管分别位于 身体的前、后端, 单体或群体,生 活史复杂,有世 代交替。如樽海 鞘。
26
27
(二) 头索 动物 亚门 (略)
是原索动物中的高等类群,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由于脊索 纵贯全长,一直到达身体最前端,故 名。头索动物分布很广,遍及热带和 温带的浅海海域。仅25种左右。
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圆口纲
鱼 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 纲 哺乳纲
1
一、脊索动物主要特征:
(一)脊索:
是位于消化道背部的一条棒状结构。 细胞富含液泡,外围以纤维组织和弹性 组织组成脊索鞘,使其既具弹性,又有 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低等脊索动物的脊索终生存在或仅 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 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 脊柱所取代。
本亚门仅一纲——头索纲。 代表动物——文昌鱼。
28
7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 亚门,即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 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是低等脊索 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
8
尾索动物亚门
这是一群以单体 或群体生活的海 栖动物,普见于 世界各地,全部 为海产,约2000种 左右。身体外被 有一层特别的被 囊,所以又称为 被囊动物。
(1)幼体:
幼体具备脊 索动物的三大 特征。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成 脑泡,并具有 眼点和平衡器。
12
(2)变态过程: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开始变态:
尾部及脊索消失; 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咽部扩张,鳃裂数目急剧增多,并形成了围鳃 腔;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有变化 ; 体壁分泌出被囊。 于是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